1什么是汉民族共同语

更新时间:2023-04-12 03:31: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1.什么是汉民族共同语?

民族共同语是民族内部通用的语言,是一个独立民族的主要标志之一。

汉民族共同语的产生年代还不能说得很确切,最晚在上古的夏商周和春秋时期就产生了。当时的民族共同语叫“雅言”,主要流行于黄河流域,《诗经》的语言就是雅言,《左传》、《孟子》中都有一些用雅言解释方言的例子。

汉代的民族共同语叫“通语”,也叫做“凡语”、“凡通语”或“通名”,西汉扬雄编著的《方言》就是用当时的民族共同语“通话”来解释各地的方言的,这是我国第一部方言著作。隋、唐时代,人们做诗词、写文章非常注意“正音”,因此很多韵书应运而生。韵书的出现,“正音”风气的盛行,都在客观上起到了推行民族共同语的作用。元代的民族共同语叫“天下通语”,周德清的《中原音韵》记录的就是当时的民族共同语。

明清时代的汉民族共同语叫“官话”。“官话”最早用于官场,后来也流行于民间。民国时期汉民族共同语叫“国语”。新中国成立后汉民族共同语叫“普通话”。

汉民族共同语和各个方言都来源于上古汉语,同出一源。汉民族共同语是在某一

1

个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咱们的汉民族共同语就是在北方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

普通话已于1982年写进《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从此,普通话具有了明确的法律地位,成为全国通用的语言。

2.普通话等于北京话吗?

有人认为普通话就是北京话,比如可以说“她会说普通话”,也可以说成“她会说北京话”,这就是把普通话跟北京话当成一回事。其实严格地说,“普通话”并不等于“北京话”。相声大师侯宝林在《普通话与方言》这个相声段子中就形象地指出了普通话同北京话的区别。

普通话是汉民族共同语,而北京话只是诸多方言的一种。普通话是在北京话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成为民族共同语后就上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普通话的定义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一般认为,这个定义是从语音、词汇、语法三个方面对普通话加以规范。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指的是以北京音系为标准音,即北京话的声母、韵母、声调系统,而不包括北京话的土音;同时,普通话词汇也不包括北京话中的一些土话。

2

方言区的人学习普通话一定要注意,不能完全按照北京人特别是老北京人的语音、词语来说话,要注意分辨哪些是北京人的土词、土语。怎样分辨呢?最好的办法就是多听普通广播、电视,多听普通话教学录音、录像带,学说标准的普通话。

3.推广普通话的重要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普通话是国家通用语言。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语言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大力推广、积极普及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有利于消除语言隔阂,促进社会交往,对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对普及普通话的需求日益迫切。推广普及普通话,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有利于促进人员交流,有利于商品流通和培育统一的大市场。

我国是多民族、多语言、多方言的人口大国,推广普及普通话有利于增进各民族各地区的交流,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

3

语言文字能力是文化素质的基本内容,推广普及普通话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推广普及普通话有利于贯彻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方针,有利于弘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和爱国主义精神,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

信息技术水平是衡量国家科技水平的标志之一。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和提高中文信息处理水平的先决条件。推广普及普通话和推行《汉语拼音方案》有利于推动中文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总之,推广普及普通话有利于我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发展的需要,符合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以人为本,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为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的具体行动。

4.推广普通话的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九条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二条规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普通话和规范汉字。”第三条规定:“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第四条规定:“公民有学习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权利。国家为公民学习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4

提供条件。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采取措施,推广普通话和推行规范汉字。”第五条规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应当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有利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第十条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以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为基本的教育教学用语用字。”第十一条规定:“汉语文出版物应当符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和标准。”第十二条规定:“广播电台、电视台以普通话为基本的播音用语。”第十三条规定:“提倡公共服务行业以普通话为服务用语。”第十四条规定广播、电影、电视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基本的用语用字。第十八条规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以《汉语拼音方案》作为拼写和注音工具。初等教育应当进行汉语拼音教学。”第十九条规定:“凡以普通话作为工作语言的岗位,其工作人员应当具备说普通话的能力。以普通话作为工作语言的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和影视话剧演员、教师、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普通话水平,应当分别达到国家规定的等级标准;对尚未达到国家规定的普通话等级标准的,分别情况进行培训。”第二十条规定:“对外汉语教学应当教授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第三十七条规定:“招收少数民族学生为主

5

的学校(班级)和其他教育机构,有条件的应当采用少数民族文字的课本,并用少数民族语言讲课;根据情况从小学低年级或者高年级起开设汉语文课程,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和规范汉字。”第四十九条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教育和鼓励各民族的干部互相学习语言文字。汉族干部要学习当地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少数民族干部在学习、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的同时,也要学习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十二条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进行教学,应当推广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和规范字。”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六条规定:“学校应当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招收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学校,可以用少数民族通用的语言文字教学。”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第二十四条规定:“实施义务教育的学校在教育教学和各种活动中,应当推广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师范院校的教育教学和各种活动应当使用普通话。”

《扫除文盲工作条例》第六条规定:“扫除文盲教学应当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幼儿园管理条例》第十五条规定:“幼儿园应当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6

《民族乡行政工作条例》第十四条规定:“民族乡的中小学可以使用当地少数民族通用的语言文字教学,同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广播电视管理条例》第三十六条规定:“广播电台、电视台应当使用规范的语言文字。广播电台、电视台应当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5.推广普通话的方针和政策

为了适应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1986年国家把推广普通话列为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首要任务,1992年确定推广普通话工作方针为“大力推行、积极普及、逐步提高”,在强化政府行为,扩大普及范围,提高全民普通话应用水平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各民族语言平等共存,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语言的自由。国家鼓励各民族互相学习语言。使用少数民族语言进行教学的学校开设的汉语课程应当教授普通话,少数民族自治地方需要使用汉语的场合要使用普通话。

正确处理普通话与汉语方言的关系,坚持社会语言生活主体化与多样化相结合的原则,一方面使公民普遍具备普通话应用能力,另一方面尊重方言的使用价值和文化

7

价值。推广普通话不是消灭方言,是使公民在使用方言的同时也掌握国家通用语言,并在正式场合和公共交际场合自觉地使用普通话。

6.推广普通话工作的目标

2010年以前,普通话在全国范围内初步普及,交际中的方言隔阂基本消除,受过中等或中等以上教育的公民具备普通话的应用能力,并在必要的场合自觉地使用普通话;本世纪中叶以前,普通话在全国范围内普及,交际中没有方言隔阂。经过未来四、五十年的不懈努力,我国国民语文素质大幅度提高,普通话的社会应用更加适应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发展需要,形成与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相适应的良好语言环境。

7.推广普通话工作的基本思路

推广普通话工作要紧紧围绕社会需求,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遵循语言自身发展规律,依法强化政府行为。要以学校为基础,以党政机关为龙头,以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为榜样,以公共服务行业为窗口,并逐步向广大农村地区拓展,向更宽的领域延伸,逐步实现全社会普及普通话。

8.推广普通话工作的基本措施

8

推广普通话工作以实行目标管理、量化评估,实施普通话水平测试和开展以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为中心的宣传教育为基本措施,不断加大依法推进的力度,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轨道。

9.推广普通话的重点在哪些领域,基本要求有哪些?

学校、党政机关、广播电视和公共服务行业是推广普通话自四个重要领域,推广普及普通话要紧紧围绕社会需求,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遵循语言自身发展规律,强化政府行为。要以大中城市为中心,以学校为基础,以党政机关为龙头,以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为榜样,以公共服务行业为窗口,带动全社会推广普及普通话。

学校是普及普通话的基础阵地。儿童少年时期是学习语言的最佳阶段,学校普及普通话既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全社会普及普通话和提高全社会普通话应用水平的根本途径。早在1950年,教育部就明确规定:“所谓语文,应是以北京音系为标准的普通话和照普通话写出的语体文。”1956年则规定“教给儿童的语言必须是规范化的汉民族的共同语言……推广普通话是小学语文科的一项重要任务,应该贯彻在一切教学活动中”,“初级中学毕业的学生应该明了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基本规律,掌握足

9

够的词汇,学会标准的发……基本上能运用普通话作为交际工具”。至80年代则进一步明确要求:“从初中到高中,学生要学会说普通话,进一步提高口头表达能力。”90年代以来,国家更加重视中小学普及普通话工作,规定中小学必须做到各科教学和集体活动使用普通话,进而实现普通话成为校园语言。最近,国务院批转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要求“各级各类学校特别是中小学、师范院校要继续把说好普通话、写好规范字、提高语言文字能力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各级各类学校都应把普及普通话纳入培养目标、纳入专业技能训练、纳入学校管理常规、纳入校园文化建设。

党政机关在全社会普及普通话方面要充分发挥龙头作用。公务员树立语言规范意识,在公务活动中自觉说普通话并不断提高普通话水平,不仅是掌握适应社会需求的基本能力,更是具有国家意识、法制意识和现代意识的表现,也是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途径,同时还可以对全社会普及普通话发挥带头作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同志多次指出“推广普通话,公务员要带头”。为落实中央领导同志的指示精神,人事部、教育部、国家语委最近发出文件,要求在全国范围开展公务员

10

普通话培训工作。最高人民检察院也发出通知,要求全国检察系统开展推广普通话工作。当前,已经涌现出一批在公务场合坚持说普通话的领导干部,为党政机关开展推广普通话工作起到了率先垂范的作用。

广播电视等有声传媒对全社会有巨大而广泛的影响力,应当成为普及普通话的榜样。国家要求广播电台和电视台以普通话为播音用语,播音员和节目主持人的普通话水平要达到一级,其中国家和省级广播电台、电视台的播音员、节目主持人的普通话水平应达到一级甲等。广播电视除了把普通话作为播音用语外,还应当积极宣传推广普通话,支持和参与推广普通话的宣传活动。

公共服务行业(如商业、交通、铁路、民航、邮电、金融餐饮、旅游、医院、律师、中介机构、文化体育场所等)应当成为全社会推广普通话的窗口。面向人民群众的服务应当规范、文明,能不能使用国家的通用语言为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外地客人服务,是行业员工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的一个重要体现,也是店家、行业和城市文明程度的一个标志。因此,掌握和使用普通话应当成为公共服务行业员工素质的基本要求之一。

11

10.怎样才算在全社会普及了普通话?

著名语言学家周有光先生在《汉语的国际地位》一文中,提出了共同语普及的一般标准———学校完全用共同语作为教学语言,公共场所完全用共同语作为交际语言。普通话成为“校园语言”、“工作语言”、“宣传语言”、“交际语言”等之后,便是基本普及了普通话。

11.经济和社会生活信息化对语言文字规范化和普及普通话提出了哪些要求?

计算机的出现及其应用是人类发展中的历史性飞跃。语言文字是信息的最主要载体,但几千年来,语言文字面对的只是人际交际,而到了计算机时代,语言文字的服务领域则拓展到人际交际以外的“人机交际”。计算机作为人类思维活动延伸的工具,其功能除了科学数值计算与控制外,非数值性的信息处理特别是语言文字的信息处理已上升到十分重要的地位。80年代,钱学森同志就指出:“电子计算机软件也是语言文字工作。”由于汉语汉字的特点,我国计算机的中文信息处理遇到许多难点。这些难点如果解决不了或解决不好,都会影响我国计算机信息产业的发展,进而影响国民经济的信息化进程,削弱我国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因此,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以及

12

以此为核心的中文信息处理将是高新技术的基础和重点,当前必须围绕中文信息处理中的汉语汉字问题进行攻关,开展面向中文信息处理的汉语汉字应用基础研究、规范标准制定和基础工程建设,促进中文信息处理向更高层次发展,促进我国信息产业的大发展,加快我国国民经济信息化的进程。

中文信息处理与普通群众关系最直接的就是计算机的汉字输入问题。在世界众多的语言文字中,计算机输入方法最多的,恐怕只有汉字了。目前,各式各样的汉字输入编码方案少说有六七百种,编制成软件形式进行上机试验的也有四五十种,然而能够在社会上流通使用、商品化了的,不过十多种。很显然,这同汉字数量多、形体复杂有关,同时也同我国方言众多、言文不一致、普通话不够普及等因素有直接关系。在五花八门的输入方法中,最容易学会也最容易操作的就是拼音输入法。但是用拼音输入,不但要求操作者熟练掌握汉语拼音,还要求会说普通话,而且普通话越标准,输入速度就越快,正确率也越高。反之,普通话不标准,平翘舌音分不清,前后鼻音分不清、边鼻音分不清、送气不送气分不清,键盘上的字母就打不对,还能不影响输入的效率么?近年来,语音输入技术已经有了重大突破,人与计算机终于可以直接对

13

话了。这样一来,机器对人的语音要求就更高了。如果你的语音不标准,计算机对你的接受程度就差;如果你的普通话很标准,你就能十分轻松地应用语音输入法驾驭计算机了。所以说,普及普通话今天又有了新的意义和价值,与现代化、信息化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了。

12.普通话同国语、华语是一回事吗?

这三种称说指的都是我国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在中国的大陆称“普通话”,在台湾称“国语”,在新加坡等一些国家的华人社区称“华语”。三种称说,名称不同,但实质相同;三者不是相互排斥,而是相互补充的。

当然,这三种称说从来源和使用范围上看,又有一定的差别。

“普通话”这个名称,在清末就已被一些语言学者使用。比如1906年,朱文熊在“切音运动”中就提出了推行与文言、方言相对的各省通用之语“普通话”的构想。后来,黎锦熙、瞿秋白、鲁迅等陆续对“普通话”有过论述。新中国成立以后,为了尊重兄弟民族的语言文字,避免“国语”这个名称可能引起的误解,1955年10月相继召开的“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和“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决定将规范的现代

14

汉语定名为“普通话”,并确定了普通话的定义和标准。

“国语”这个名称也是清朝末年提出来的。1909年,清朝政府设立了“国语编审委员会”;1910年,资政院议员江谦在《质问学部分年筹办国语教育说帖》中提出了“用合声字拼合国语,以收统一之效”的主张。后来,北洋军阀政府和国民党政府都沿用“国语”这种称说,台湾至今仍这样使用。

“华语”是新加坡和其它一些国家的华人社区对汉语通用语的称说。在那里,这样称说汉语是恰当的,在那里如果用“普通话”来称说汉语,那么它在表达同宗同源方面就不如“华语”那样强烈。如果在那里用“国语”来称说汉语,那就更不合适了,因为在那些国家里,汉语不一定就是官方语言,或者并不是唯一的官方语言。

13.推广普通话就是不让说方言吗?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但是,推广普通话并不是不让说方言,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语言政策。

普通话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也是汉民族的标准语,是我国占主导地位的语言。推广普通话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利于全民文化素质的提高。普通话是以北

15

京话为基础发展起来的,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等种种原因,经过几百年的历史,它的流通范围越来越大,逐渐上升到民族共同语的地位,而方言只是处于从属地位的一方之言。

推广普通话并不是要消灭方言,而是要在会说方言的基础上,还要会说民族共同语。推广普通话总的要求是正式的场合和公共交际场合讲普通话,但并不排除在非正式场合讲方言。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是有重点、有步骤地进行的,并不是所有场合一律不让说方言。

另外,我们对方言也要有正确的认识。虽然方言是处于从属地位的一方之言,但它并不是低级的语言、落后的语言。语言没有优劣之分,方言为一个地区的人们服务,能够很好地发挥日常交际的功能。人们对自己的家乡话有着深厚的感情,不加分析地贬低方言,排斥方言,会使方言区的人产生抵触情绪,对推广普通话工作极为不利。同时,普通话也不断地从方言中吸取营养,借以丰富自己。

14.汉语在世界上具有怎样的地位?

汉语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全民通用语言,是中国的行政、贸易与教育的主要用语,

16

具有其他语言所无法比拟的重要性,在世界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首先,汉语是联合国6种工作语言之一。联合国有160多个会员国,但是它不可能用160多种不同语言来工作。联合国成立之初就商定用5种工作语言,即英语、法语、西班牙语、俄语和汉语。后来增加了阿拉伯语。于是联合国的工作语言变更成了6种,能成为联合国工作语言,这是国家和语言的地位在世界上相对来说比较重要的一种具体表现。

其次,“汉语热”持续升温。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从此国门打开,中外的各种交流开始不断增多,各国留学生纷纷来到中国学习汉语,他们的动机既可能是为了了解中国的文化,也可能是为了增进两国之间的交流;既可能是为了旅游,也可能是为了学习和工作等等。总之,汉语已经开始引起世界上各国学子的注目。“汉语热”不仅“热”在中国的本土,许多国家的外语院校纷纷开设汉语课程;许多国家的中文报纸种类也明显增加,仅歌斯达黎加就有10种中文报纸。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汉语热”将持续升温,外国留学生正在以逐年增多的趋势进入中国,汉语的教师队伍也在以逐年增多的趋势走出国门,去传播汉语

17

以及它所代表的文化。

再次,使用人数最多。汉语是目前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汉语除了在中国的大陆、台湾、香港、澳门等地区流行使用以外,还在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使用。此外,还有大量的海外华人分散居住于世界上其他许多国家,他们也在使用汉语。据保守估计,目前全世界使用汉语的人数有11亿多人。1997年8月99日《参考消息》第6版转载英国《卫报》7月22日的文章,该文认为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11种语言为汉语(11.23亿)、英语(4.7亿)、印地语(4.18亿)、西班牙语(3.72亿)、俄语(2.88亿)、孟加拉语(2.35亿)、阿拉伯语(2.35亿)、葡萄牙语(1.82亿)、日语(1.25亿)、法语(1.24亿)、德语(1.21亿)。

最后,随着我国地位的提高,汉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逐年增长,整个经济呈飞速发展趋势。目前,我国经济的发展速度为世人瞩目,被世界上称为奇迹。1997年,香港胜利回归祖国,中国洗雪了国耻,随着1999年澳门的回归,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必将进一步提高。汉语,作为中国的全民通用语,它在世界上的地位也必将随着国家地位的提高而显得更加重要。

18

周有光先生在《汉语的国际地位》(《语言教学与研究》,1989年第2期)一文中,明确指出了汉语在世界上所处的地位虽然重要,但是与其他语言如英语、法语、西班牙语、俄语等语言相比,汉语在世界上的地位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为此,我们必须做到:“普及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提高汉语的规范化水平,切实实行全民义务教育,为汉语争取更高的国际地位。”

15.为什么要建设语言文明?

语言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文字运用是整个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生活得以正常进行的重要条件,一个社会中,人们言语行为的质量是其国民整体素质和精神风貌的具体体现。它反映了一个国家在言语行为方面的政策及其管理方面的水平,语言文字规范、纯洁,人们的言语行为积极健康,是一种文明的表现。语言文字运用及其产生的言语作品中所体现的真善美是一种精神文化,是一种精神文明。国家的稳定和发展需要一个规范而统一的语言文字秩序,人民生活需要一个健康、纯洁的言语环境。因此,清除语言文字污染,正确而规范地使用汉语言文字,维护祖国语言文字体系的完整和纯洁,提高全民的言语素质和道德水平,倡导语言文明,对

19

保证国家的稳定、统一和发展,建设高度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语言文明建设要重视以下几个方面:(1)建立规范的语言文字体系,消除语言文字污染,保持民族语言文字体系的纯洁、健康。语言是一个开放发展的体系,其自身在不断更新变化,社会要根据需要,在遵循语言规律的前提下,采取一些积极的管理行为,或加以干预,或加以治理。(2)建立良好的言语交际行为秩序。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不仅是一个语言文字体系自身的优化和完善过程,更重要的是一个言语行为的规范化和标准化问题。人们在运用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既要遵守语言文字自身的组织规律,维护语言单位的固有形式、意义和用法,又要做到言语交际行为的规范化、标准化。话语的信息、内容、词语、句式等修辞手段的选择,语气态度的定位以及对外语的态度、借用都要符合民族的道德规范。讲究言语道德,提倡语言美,倡导语言文明,就是为了提高国民言语交际的效率,促进人际合作,减少语言冲突,推动社会的经济和文化建设。(3)培养、提高全民的言语道德修养。一个社会、一个国家,语言文字是否规范,言语行为是否文明,根本上是言语道德修养问题。因此,

20

语言文明建设的根本问题是要培养、提高全民的言语修养。(4)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营造良好的言语行为环境。语言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是互相促进的。汉语言文字体系规范的确立和维护,纯洁、健康的言语行为秩序的建立,全民言语的道德修养的提高,都有赖于整个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环境的文明程度,有赖于良好社会道德风气的形成。

16.文学作品语言规范的意义是什么?

作家的作品语言,是语言应用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充分汲取人民群众语言中富有生机和特色的部分,在运用中加以发展、丰富和完善,构成全民语言的重要部分。杰出作家的作品语言,能够全面而生动地反映规范的民族语言的面貌和结构,并且能够明显地表现语言发展的基本趋势。

文学作品有广泛的传播范围,有众多的读者,因而优秀的作品语言能够为群众提供学习和运用语言的榜样,对全民共同语言的健康和规范产生积极的影响。一些杰出的文学家像俄国的普希金、托尔斯泰、高尔基等,在促进俄罗斯民族语言的发展中都做出过巨大的贡献。鲁迅、茅盾、巴金、老舍等,不但是我国现代文学的巨匠,而且

21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x3gl.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