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战略专题研究专题12子

更新时间:2024-04-19 00:4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山东省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战略专题研究专题12子课题2

山东省安全生产中长期 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2006~2020)

山东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课题组

二○○四年十二月十日

山东省安全生产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

编制工作小组

组 长:袁 策

副组长:耿鲁建 王洪林 成 员:刘桂法 王玉花

赵卫东吴家瑞孔学锋王 矞吴成宽赵 华云霄鹏马永平孙增荣张秀文6

彭爱田

目 录

一、形势与现状 (一)面临的形势

(二)安全生产科技工作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安全生产科技发展战略需求 三、指导思想及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二)基本原则 四、发展目标 五、战略重点

(一)以安全生产基础理论研究为突破口,

加强安全生产理论创新

(二)以重要工业领域中共性、关键性的安全技术开

发为重点,加强安全生产技术创新 (三)加强安全管理技术研究,

促进安全生产管理机制创新

(四)加大先进、适用安全技术的推广应用力度,及

时淘汰落后安全技术装备,实施安全生产科技 示范工程

7

(五)用高新技术提升安全生产科技水平,

推动安全科技产业化

(六)开展安全生产科技保障技术研究,

完善安全生产科技支撑平台 六、对策措施

(一)创造有利于安全生产科技创新的政策环境 (二)加强领导和协调,完善安全生产科技管理体 (三)多方筹集资金,增加安全生产科技投入 (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五)建立安全生产科技激励机制

(六)以技术标准促进安全生产科技水平的提高和产

业升级,实施技术标准战略

(七)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价

值观,实施人才战略

(八)加强安全生产科普工作,培育和发展安全文化 (九)扩大对外开放,广泛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 七、规划实施的重大项目战略重点

(一) 优先发展的领域和关键技术 (二) 部分重点安全生产科研项目

8

附件一 60项国家优先发展的重大安全科技研究方向 附件二 70项国家重点推广技术 附件三 5项国家安全技术示范工程

9

前 言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国民经济走上了稳步、快速发展的轨道。与此同时,各类事故也频繁发生。严重的事故给人民生命和财产造成极大的危害,影响了社会稳定,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如何提高安全生产的科技管理水平,减轻事故的危害,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营造安全的环境,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安全需求,是各级政府面临的重要任务。安全生产作为保护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促进社会和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社会文明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面临新形势、新机遇、新挑战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对安全生产科技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减轻事故是各级政府的职能之一,而各级政府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是综合性监督管理,提高各级政府安全生产综合监督管理水平需要科学技术的支撑。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进步也是提高安全生产综合监督管理水平的基本手段,只有通过科学技术进步才能实现安全生产综合监督管理由传统经验型向现代化科学化管理的跨越。

实施科教兴鲁、科技兴安(安全)战略,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是我省安全生产工作的必由之路。按照安全生产和科技发展的客观规律,对安全生产科技发展做出战略性的部署,制定适合我省实际情况的安全生产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以指导政府安全生产科技工作和全社会安全生产科技研发、技术推广活动,对全面提高我省安全生产水平,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具有重大意义。按照山东省科技教育领导小组《关于印发〈山东省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制定工作方案〉的通知》(鲁科教发[2004]2号)的要求,山东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承担安全生产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制定工作。在山东省安全生产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小组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下,经过认真调研、搜集资料、整理分析,提出了本规划。 由于时间短,任务重,安全生产科学和技术工作涉及的领域广泛,加之缺乏全省安全生产“十五”发展规划材料的对比,因此,提出的目标任务有待实践中检验,一些重大措施将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逐步采纳。鉴于上述原因,我们编制的规划难免有不足之处,请领导、专家和同志们批评指正。

山东省安全生产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

编制工作小组 二○○四年十二月十日

6

一、形势与现状

(一)面临的形势

1、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但有许多不利因素,安全生产发展对科技工作提出更高要求。山东省委和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近年来,我省加大了安全生产监管监察力度,相继在监管体制改革、法制建设、事故责任追究、深化专项整治、以及资金投入等方面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全省各类事故死亡人数自2001年起逐年减少,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预计“十一五”期间全省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将继续逐步好转。

做好全省安全生产中长期工作,实现长效机制,有许多有利因素。

一是安全生产监管体系得到加强和完善。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将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调整为国务院直属机构,综合管理全国安全生产工作。2004年5月,山东省人大常委会公布新的省政府机构改革方案,将山东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列为省政府直属机构。针对机构调整后的新变化,各级安全生产监管机构建立健全了相应的工作制度,确定了工作重点,提出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总体工作思路,并已全面开展。“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全面负责、群众监督参与、全社会重视支持”的安全生产新格局正在形成。

7

二是安全生产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法》的颁布实施以来,各级各部门依法行政,严格监察,查处了事故,纠正违章,确保了全省安全生产的良好秩序,并制定出台了一系列的法规规定。主要有:山东省人民政府令第50号《山东省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办法》、省八届人大九次会议通过的《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办法》(省人大第38号)、山东省人民政府令第90号《山东省劳动安全卫生管理规定》、山东省人民政府令第141号《山东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规定》、山东省人民政府令第156号《山东省煤矿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责任追究规定》等。结合国务院颁布的《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我省制定了非煤矿山和危化品安全生产许可证发放实施方案。

三是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取得成效并继续深入。通过各部门和各地政府的共同努力,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交通等行业和领域的安全整治取得重大进展,关闭取缔了一批非法和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小矿山、小作坊。

四是安全生产事业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关注安全、珍爱生命”的安全生产氛围日渐浓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生存的理念发生了深刻变化,对安全生产的关注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追求人-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成为首

8

要共同目标。通过全社会的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和大力开展安全生产月、安全万里行等活动,全民安全意识普遍得到加强。

但全省安全生产工作还面临一些不利因素的影响。2020年前,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要实现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全省安全生产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安全生产保障条件与经济高速发展不相适应。目前我省GDP的贡献率主要以第二产业为主,第二产业中,建筑业、矿业、石油化工等高危险行业占有较大比例。全民安全文化素质还有待提高,一些相关部门和政府领导对安全生产认识不到位、有些生产经营单位,特别是一些国有老企业、非公有制经济成分的企业和中小企业的领导安全意识差,从业人员安全防护知识及技能水平低等问题。

具体表现在:

(1)事故伤亡多,损失大。我国职业事故10万人死亡率是发达国家的3~5倍。我国各类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2000亿元(约占GDP的2%),“九五”期间全国各类事故死亡53.2万人,平均每年10.6万人,“十五”前三年死亡40.6万人,平均每年13.5万人。煤矿、道路交通、建筑、危险化学品等领域伤亡事故多发的状况尚未从根本上扭转;非公有制企业发生的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均占全国总数的70%左右。2004年上半年我国各类事故总量仍居高不下,平均每天事故2336起,致死350人,

9

全国重特大事故还没有得到有效遏制,一次死亡10人以上事故平均每3天发生一起。我省“九五”期间各类事故死亡42206人,平均每年8441人,“十五”前三年死亡31443人,平均每年10481人,事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每年大约3.3亿元,按照国际惯例推算总损失为16.4亿元,总损失平均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三年平均数的0.15%。2003年全省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5015.2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0.3 %;非公有制企业24.6万户,占全省企业总数的50.8 %;非公有制企业的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分别占全省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的59.5 %和60.4 %。非公有制企业的安全生产问题,已成为全省安全生产重点监督管理的重要方面。全省各类事故近几年起数和死亡人数增幅大。我省自1979年至2003年的24年间,事故起数增加441.8%,死亡人数增加230.6%。我省各类事故发生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2003年全省国内生产总值GDP为12430亿元,按照国际惯例和我国平均水平计算,2003年我省各类事故及职业病造成实际损失应为248.6亿元。近几年虽然形势有所好转,但总量依然居高不下。1994年-2003年我省事故四项指标及GDP情况见附表。

(2)特大事故尚没有得到有效遏制。2003年全国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特大事故129起、死亡2562人,平均三天一起; 其中一次死亡30人以上特别重大事故14起,平均不到一个月一起。

10

2003年全省发生一次死亡3人以上重大事故79起、死亡(失踪)434人; 其中一次死亡10人及以上特别重大事故5起,死亡(失踪)99人,同比分别增加3起和74人。

(3)安全生产监管难度加大。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和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安全生产工作将面临着新的挑战。我国有23940万名从业人员,安监人员只有2万人。我省安监人员比例也严重不足。按照英国安全监察比例推算我国应有安全监察人员10.77万人;按照德国比例推算我国应有安全监察人员8.38万人;按照美国比例推算,我国应有安全监察人员5.03万人。2003年我省有9125万人人口,为全国第二个人口大省,非公有制经济比重达40.3%,民营经济占30.2%,全省个体工商户158.6万户,347.1万从业人员;全省有城乡私营企业22.9万户,从业人数366.5万人。到2003年底,山东省86.7%的国有企业进行了公司制改革,95%的国有中小企业实行了多种形式改制。从业人员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使安全生产的监管对象趋于多元化,监管的难度加大;煤炭工业、交通运输业等高速发展,半岛都市群和半岛加工业制造基地的建设战略的实施,全省每年有大量农民工进入劳动力市场,仅济南从事建筑行业的民工约25万人,加上其他行业农民工远远超过25万人,但这些人中接受过培训的仅有4500人。2003

11

年全国有9000万人外出打工,到2004年6月底全国外出打工的农村劳动力已突破1亿人。某些领域的劳动力需求出现了较大的增长。现在农村劳动力严重过剩,今年我省要求向城镇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120万。根据目前我省的农业装备水平等因素测算,全省至少有1000万农村剩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即使每年转移100余万,差不多也需要10年时间。 全国1亿外出打工者受过专业技能培训和素质培训的仅占18.6%,民工素质亟待提高。这些使全省安全生产形势面临更大压力。

(4)公共安全领域事故多发且呈上升趋势。我国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世界第一。“九五”期间我国水上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经济损失分别比“八五”期间上升8.92%和49.26%。我国发生在道路和水上交通以及人员密集场所的特大事故超过总数的80%。近年来,我国道路交通事故的起数和死亡人数均占全国各类事故总量的80%以上。2003年我省道路交通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占各类事故总数的73.87%和87.51%。

(5)安全生产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和信息科学的发展,传媒业迅速壮大,公民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目前事故发生后带来的消极影响远远超出了经济范畴,每发生一起事故,都会引起国内外各界的广泛关注,使企业形象受到巨大损害,企业市场亲和力受到削弱,严重地影响了企业发展的

12

“后劲”,成为社会不稳定的因素。电视、报纸和网络等新闻媒体对各类事故进行深入的报道,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和热点。有媒体报道,安全生产已成为21世纪人类关注的十大热点之一。另外,严峻的安全生产形势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直接影响着一个国家、一个省份、一个城市和一个地区、一个企业的形象和对外贸易。

我省处于正处于经济和社会的转型期,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均衡,安全生产基础工作薄弱,与经济高速发展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生产事故总量仍然居高不下,一些市地和行业甚至呈上升趋势,因事故死亡人数持续增加。屡屡发生的重特大事故更具突发性、灾难性和社会危害性。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由于涉及安全生产的许多深层次问题还远未解决,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安全生产支撑与保障体系尚未形成;矿产资源的长期大规模开发,埋藏于浅部的高品位矿产资源日益枯竭,大批矿山过渡到深部开采,水压、地压、地温、瓦斯压力都有相应增加,如我省的莱芜市开采的19层煤层,瓦斯含量异常,煤与瓦斯突出,冲击地压等灾害的复杂性和治理的难度在加大;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超大型生产装臵、储存装臵的日益增多,重大危险源的数量在不断增加;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工业及城市化发展速度空前,经济成分、经营方式多元化,私营、

13

个体企业大量涌现,安全生产事业面临更加严峻的形势。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交通、建筑等行业和领域仍将是我国安全生产工作的重点。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下,安全生产在国家安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安全生产现状与需要的矛盾会越来越突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产活动中安全健康的需求正逐步增加。竞争的国际化,安全生产越来越多地影响国家竞争力和国际贸易。

安全生产的现状与发展决定着搞好安全生产工作的必要性和迫切性。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必须紧紧依靠科技进步,通过科技创新,提高安全保障程度。为此,必须有全省明确的安全生产科技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目标,根据安全生产科技需求,规划各阶段的重点科技任务和优先发展领域,有计划、有重点的解决制约安全生产的重大问题。

2、安全科技资源急需整合,布局需要优化。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山东省科技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科技活动的结构和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科学和技术充分渗透、交叉、融合发展,科技资源配臵以市场为主导。原有的安全科技资源的属性及研究重点也已发生了重大变革,安全科技力量趋于分化。需要对安全科技队伍按市场规律进行整合,并处理好市场机制与国

14

家意志的关系,动员、引导、吸纳全社会各种可能的科技资源投入到安全生产科技发展中,促进安全生产科技创新资源的合理配臵和高效利用。

3、 经济全球化趋势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明显加快,科学技术发展迅猛,国际分工大规模重组,资源配臵在全球范围进一步展开,世界经济正在发生重大而深刻的变革,科技创新能力已成为国际竞争的主导因素,成为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进步和维护国家安全的关键所在。国家正在组织制订的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正是为了应对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

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为安全生产科技创新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使安全生产科技发展面临重大机遇,在加强安全科技创新的同时,注意吸收、利用国外和其他领域的先进科技成果,提高安全生产科技水平。同时,经济一体化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国际化,科技创新资源竞争加剧,使安全生产科技发展面临新的挑战。需要及时抢占安全生产科技的制高点,为国家和我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二)安全生产科技工作发展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1、现状。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越来越多地依靠科技进步。安全科技是安全生产的基础

15

和保障,安全科技发展必须有所超前,这已在国际上形成广泛共识。

(1)目前国际上安全生产管理理论与管理体系初步形成。20世纪30年代,美国专家海因里希提出事故致因理论;50年代国际上提出危险分析理论,安全系统工程有了较快发展,发达国家开始重视安全工程学历教育,国家级专业学术组织得到发展;60年代职业安全卫生法在发达国家得到重视;80年代创立了风险分析理论;90年代随着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成立和核安全文化的提出,国际上兴起了安全文化建设潮流;90年代国际上建立了健康——安全——环境HSE管理模式;1990年世界安全联合会成立;1990年召开了第一届世界安全科学会议;1993年国际劳工组织批准《预防重大工业事故公约》;1999年国际上部分发达国家建立了OHSAS18000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2001年国际劳工组织提出了ILO18000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导则。我省引导企业开展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建设工作已3年多,这种科学的先进的安全管理技术应用于企业安全生产工做,加快了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向现代化管理发展的步伐。2004年开始我省在危险化学品、非煤矿山、煤矿等高危行业进行试点,推行安全质量标准化。

(2)安全生产科学技术内容广泛。主要包括三部分:一是

16

工业安全技术即防范危险的技术,包括:防火防爆技术、压力容器安全技术、机械安全技术、电气安全技术、交通安全技术等。二是工业卫生技术即防范危害的技术,包括:防尘技术、防毒技术、通风工程技术、噪声与震动控制技术、辐射防护技术、个体防护技术等。三是安全管理技术即安全科学的软科学。包括:安全系统工程、安全人机工程、安全法学与监察、安全教育学、安全行为科学、安全经济学、安全文化、事故管理、安全信息系统等。

(3)据国家安监局有关资料介绍,世界各国建立了安全生产科技体系。美国建有国家职业安全健康研究院、事故伤害预防与控制中心,矿山安全监察局下设有技术中心,专门进行安全科技研发和技术推广工作,高等院校也通过与政府鉴定协议的方式进行安全生产科技工作。英国有40多个从事安全生产科研工作的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俄罗斯联邦矿山和工业安全监察局下设有工业安全科技中心。发达国家安全科研投入主要来自政府财政拨款。企业的投入主要是满足安全生产和生产经营活动顺利进行的需要,并由企业自主决定。美国政府拨付给国家职业安全健康研究院和事故伤害预防与控制中心的经费逐年增加,2002年达到4.1亿美元,矿山安全监察局技术中心每年的经费也近千万美元。英国安全与健康局每年掌握一批科研经费,专门用于安全生

17

产问题研究。

(4)我国在改革开放以来,安全生产科技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具备了一定的规模,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成为我国科技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动安全生产事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5)我国已建立了一批专业科研院所,初步形成了一支具有一定规模和水平的安全科技队伍。建设了国家消防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粉尘爆炸国家重点实验室、煤矿安全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一批国家重点研究开发基地。在安全学科建设方面,已形成三级学位教育,目前设立安全工程专业本科教育的高等院校有46个,设立硕士研究生教育的院校26个,博士研究生教育的院校8个。在企业有数以万计的科技人员活跃在安全生产第一线。

(6)安全科学体系建设取得进展,已初步解决安全科学的学科理论及其科学技术体系结构模型问题。1992年,《学科分类与代码》国家标准中,将“安全科学技术”列为国家一级学科。1997年,确定了安全工程师职称。2002年,国家确定了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2003年我省已有国家安监局批准的“全国注册安全工程师职业资格认定公示人员”72人,其中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系统推荐36人,煤矿安全监察系统推荐36人。2004年国家首次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全国共有近8万人报名,山东

18

报名人数7000多人,居全国第一。

(7)安全生产科技工作取得一批重大成果。“八五”期间,国家组织开展了“重大危险源的辨识与评估”和“煤矿重大恶性事故防范”等国家科技攻关研究。“九五”期间,开展了“城市重大危险源及监控预警系统”和“改善煤矿安全状况综合配套和关键技术研究”等国家科技攻关研究。“重大工业事故与大城市火灾防范及应急技术研究 ”列入“十五”国家攻关项目之中。此外,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 计划)、国家和地方自然科学基金、各省市科委科技资金中安排部分安全生产科研项目。企业为预防和减少事故损失,在安全科技投上也有一定的投入。同时,民间资本开始进入安全生产科技领域。通过以上途径,我国在安全科学基础理论与应用、重大工业事故预防预警与应急救援、重大危险源监控、安全科学管理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2002年,国家对83项安全科技优秀成果进行了奖励。我省也积极组织参加了2002年、2004年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第一届、第二届安全生产科技成果评选活动。2002年全省共组织上报了10项安全生产科技成果奖,其中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莱钢25吨转炉氧枪漏水、枪位自动监控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获国家安监局第一届安全生产科技成果奖三等奖。2004年我省共组织上报22

19

项参加第二届安全科技成果评选活动,有3项获二等奖,5项获三等奖。胜利油田自1998年开始将安全科技攻关项目从立项、论证、审批到实施都有专人负责,纳入全油田科技项目体系,进行规范化管理。近5年来,胜利石油管理局每年从销售收入总额中提取5‰近2亿元资金用于安全技术改造和隐患治理,连续十七年被评为“安全生产先进企业”,多次受到中石化和省有关部门的表彰。

(8)2002年我省还按照国家安监局的要求,积极组织开展了全省工矿企业事故隐患治理项目的摸底排查工作,共组织46项,其中筛选整理了有代表意义的13个项目上报国家安监局。2002年按照国家安监局的部署,编报了我省2002年安全生产科技项目计划1项和科技成果推广计划4项。2004年我省有7个项目列入国家安监局2004年度安全生产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001年以来我省积极组织开展软科学研究工作。《山东省安全生产管理技术进步发展对策研究》软课题,是由山东省科学技术厅、山东省财政厅以鲁科技字[2002]275号、鲁财教指[2002]14号下达给我局的软科学研究课题。该课题于2003年9月18日通过省科技厅主持的专家鉴定。2002年我局与山东科技大学完成的《山东省企业生产安全及安全投入的研究》,获2002年国家安监局表彰的优秀调研报告一等奖,2004年获第二届安全生产科技成果

20

三等奖。

(9)科技对安全生产事业产生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发展。石油工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HSE)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有力地推动了企业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实现了与国际接轨。铁路运输通过加大安全科技投入,采用先进的安全技术装备,提高基本运行的本质安全能力,明显减少了各类事故,为铁路四次提速创造了基础。矿山通过引进、开发和推广使用正压氧气呼吸器,使矿山救护队的作战能力有了显著提高,提升了矿山应急救援整体水平。

(10)安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工作取得重要进展。全国安全装备产业已基本形成,数以万计的专业生产厂家生产安全产品。一些与安全有关的科研院所等通过企业化改制,正向科技研发、生产、销售、信息与技术服务一体化方向发展。

(11)安全生产信息化产业高速发展。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和安全监测监控的重要性,促进了各类传感器、数据传输技术、信息接口和GIS(地理信息系统)、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技术在安全生产领域的大量应用,提升了安全生产信息化水平。我省建设的山东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网站(网址:http://www.sdsajj.com)定期更新信息内容,已在我省安全生产公文传送、信息发布、信息交流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我省

21

40马力以上渔船都配备了对讲机和卫星导航设备,渔船通讯手段明显改善。

(12)安全防护产业初具规模。我省劳动防护用品生产企业约250家,经营企业约250家,安全产业初步形成。全国个体防护装备市场需求量目前为300多亿元,而且每年都以25%以上的发展速度递增,个体防护用品正在逐步向社区和家庭转移。我省仅胜利石油管理局每年就需要劳保用品1.3亿元。预计全省“十一五”期间需求劳动防护用品在30亿元左右。我国劳动防护用品市场前景广阔,国外许多知名企业如3M、杜邦、巴固、梅思安、Ansell、诺斯等,积极开拓中国安全产业市场,推出了许多劳动防护新产品。各种安全防护装备、用品、用具对保护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的安全健康起到巨大作用,促进了安全防护产业的发展。各种功能型材料等的不断开发并产业化,使安全防护产业的技术含量不断提高。

(13)安全生产中介机构发展迅速。截止目前,全省已发展安全咨询、评价、培训、检测检验和认证机构300余家,已经形成门类齐全、力量较为雄厚的安全生产中介服务支撑体系,基本适应了安全生产形势发展的需要。全面开展了企业安全评价和评估工作。仅2003年全省就评估非煤矿山7090个,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企业1531家,超额完成了国家安监局下达的指标;对

22

5000家危险化学品经营单位进行了评价,为1200多家经营单位颁发了甲种《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在安全评价评估的基础上,对企业实行了等级分类管理,提高了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根据国务院《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和国家安监局有关规定,我省非煤矿矿山企业和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发放工作自11月8日起开始。据统计,我省需要办理安全生产许可证的非煤矿矿山企业有9220家,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有2100家。全省39家具有对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生产企业进行安全评价资质的中介机构将承担取证企业安全评价工作。安全生产许可证的颁发将极大促进全省11320家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生产条件的改善。

(14)学会工作蓬勃开展。编辑出版《中国安全科学学报》的中国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开展了大量的安全科学技术普及活动。我省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成立于1992年5月。学会成立以来,共召开学术交流会6次,征求学术论文1000余篇,有300余篇获优秀论文奖。1994、1997年省劳保学会推荐29篇论文获山东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二、三等奖。近年来,我省有8个单位、48项科研成果或劳动部、国家经贸委劳动保护科学技术进步奖。这些活动的开展,有力地促进了全省安全生产管理和科技工作。山东省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于

23

2002年11月在济南召开,会议通过了山东省第一届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工作报告和新的学会章程,选举产生了第二届学会领导成员。上一届学会有关领导,省直有关部门、有关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和企业从事安全生产工作的专家、学者、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等90余人参加了会议。新一届学会有个人会员284名,其中具有工程师以上技术职称的151人,占总数的55%,大专以上学历的260名,占93%。在我省的安全生产工作中正在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学会编辑出版《学会通讯》,以加强会员间的日常信息交流。2004年4月,山东省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安全评价行业专业委员会在济南成立,会议讨论通过了《山东省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安全评价行业专业委员会简则》、《山东省安全评价机构自律规范》和《山东省安全评价人员职业道德行为准则》,选举产生了专业委员会第一届主任、副主任。全省安全评价机构有了自己的学术交流机构。全省部分市地也成立了安全生产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的协会。如:济南、青岛、淄博、潍坊、烟台、济宁、莱芜等市。

(15)安全科技进步工作稳步开展。我省安全科技进步工作在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目前已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全省安全生产科技进步工作突出一个“早”字。早在2001年省安监局成立之初,我局

24

就积极协调山东省科学技术厅、山东省计划委员会,申请将安全生产科技管理列入全省科学技术和计划管理工作中。科技工作的开展离不开科技人才。2003年8月山东省安全生产专家组成立,第一批44名安全生产专家由山东省安全生产委员会颁发聘书。2004年9月省安监局为进一步加强对危险化学品、非煤矿山、烟花爆竹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监管,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人员在排查事故隐患、预防事故中的作用,聘请我省安全生产专项检查技术人员共84人,其中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专项检查技术人员34人,非煤矿山安全生产专项检查技术人员34人,烟花爆竹安全生产专项检查技术人员16人。目前这些专家和专项检查技术人员正发挥应有的科技人才作用。

(16)全省部分市和部门制定了2004年-2010年安全生产科技发展规划。青岛、潍坊、淄博、莱芜、德州、滨州、威海等市地和渔业、贸易、国防科工办等部门及胜利石油管理局等企业开展了调研,进行了规划,提出了安全生产科技发展报告。

2、存在问题。安全生产科技发展严重滞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在科学技术整体中属于发展落后领域,不能为安全生产提供足够的支撑和保障。目前,安全生产科技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安全生产科技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全省还没有形成

25

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与安全生产作用和地位相适应、能够有力推动安全生产科技发展的法律法规政策环境。

(2)安全生产理论研究和理论创新滞后于实践。国家没有形成能够指导安全生产工作的理论体系,对安全生产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属性及其规律、方法等的研究严重不足。对“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和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安全生产与经济发展等安全生产领域的重大问题及其辨证关系,缺乏具有明显说服力的理论依据,未能从理论上进行充分、科学、合理的阐述。

(3)安全科技力量分散。经过体制改革,原有科研规划、计划、体系全部被打散重组,安全生产科技工作的定位、内容、重点领域和方向等方面没有统一、权威的定论,部分原有安全生产科研单位向高收益、高回报领域方向发展,科技支撑与保障功能急剧下滑,有些专业领域甚至出现缺位;各专业领域之间缺乏必要的信息沟通和协调机制,未能充分利用国外和相关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推动安全科技的发展;安全生产中介服务机构未发挥应有的作用。

(4)安全科技整体水平不高。安全科技成果的数量、质量、转化率和科技工作的贡献率不能满足安全生产事业发展的需要,长期制约安全生产的一些共性、关键性问题未进行攻关;安全生

26

产的科研储备不足。

(5)安全生产技术基础薄弱。安全技术标准体系、计量体系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的研究不足,安全技术标准缺口大、技术水平低;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

(6)安全监管缺乏有效科技支撑。安全生产监管工作具有很强的政策性和技术性,但目前缺乏强有力的科技支撑,手段落后,技术含量低,不能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安全生产事业发展的需要。

(7)安全科研机构有待健全。截止到1998年,我国有50所大专院校开设安全工程专业教育。我国安全(劳动保护)科研机构已超过50个,专业技术人员超过6000人,占科研机构职工人数的71%。但我省还没有专门的专业科研机构。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也没有所属的安全科研单位。

(8)专业人员缺乏。据对我省7个市62个企业的调查,企业安全管理人员配备不足,专业结构不合理。从事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专业人员中,文科管理类人员占85%,理工科类占10%以上,安全专业人员很少,不到5%。

(9)安全科技投入不足。由于历史欠帐太多,安全技术措施经费普遍缺乏,安全生产管理的技术含量低。特别是在重大危险源的监控、事故隐患的整治方面,由于“人防、物防、技防”

27

手段差,导致安全生产领域的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开发利用率低。安全生产理论研究不够,且指导性差。我国是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SOLAS)的签约国之一,该公约规定凡是加入该组织的国家从事国际航行的所有客船和300总吨以上的货船都要强制要求使用“全球海上遇险和安全系统(GMDSS)”,我省有100多万名渔民渔工、5万多艘渔业船舶,由于受资金限制,都没有安装这一先进的安全系统。2000年我省人均安全投入为518元(人均事故经济损失634元),而全国为809.5元。据山东科技大学专家测算,为确保现有基础上安全投入效益最大化,2005年我省人均安全投入应达到651元,相当于全国1998年的平均水平,安全投入水平比全国平均水平落后。

(10)省内高校中开设安全相关专业的严重短缺。山东大学至今还没有开设安全工程、安全技术等专业;山东科技大学有相关专业,但有待提高发展。山东工商学院开设专业以煤矿安全专业为主。青岛科技大学(原山东化工学院)化工及化工机械专业课程设臵中没有安全专业知识和专业课程。山东经济学院工商管理系开设劳动保护专业,但课时严重不足,不能满足当前我省安全生产形势发展对安全人才教育的需求。

二、安全生产科技发展的战略需求

28

安全生产事业的发展对科技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产生巨大的科技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安全科技与安全生产、社会经济发展的紧密结合。安全科技面向安全生产,安全生产紧紧依靠安全科技。在安全生产事业中,需要进一步发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依靠安全科技发展提升安全生产事业的整体水平。

(二)安全生产科技发展的政策环境。安全生产与人口、环境、资源同属于政府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应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全生产事业的相关政策应属国家的基本政策。需要建立与安全生产在经济、社会、国家安全中地位相适应的安全生产科技政策和措施。

(三)能指导安全生产实践的系统化理论体系。既为安全生产宏观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又为企业安全生产微观管理提供理论基础,并为安全工程技术实践提供理论指导。研究力量急于整合,研究内容和项目急需系统化。

(四)共性、关键性安全技术与装备。通过“八五”、“九五”和“十五”前三年攻关,研究、开发了一批共性、关键性安全技术。由于数量不足,许多严重制约安全生产的关键性问题尚未攻克。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危险因素种类的增多,预防事故的难度在增加。急需开展共性、关键性安全技术的研究开发,

29

提高对重特大事故的防范控制水平,提高安全防护水平。

(五)先进安全生产管理技术。需要大力开展安全评价技术、重大危险源管理技术、安全信息技术、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事故预防与工伤保险相结合机制等方面的研究,促进安全生产管理体制和机制的创新。新形势要求要不断提高安全监察的针对性、时效性和科技含量,开展监管手段的不断创新,实现关口前移。

(六)安全生产科技支撑平台的研究与建设。建设安全生产科技支撑平台,为安全生产及其监管监察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是提高安全生产科技含量,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保障和促进安全生产的重要基础工作,是目前我省安全生产工作的当务之急。

(七)安全生产技术规程和技术标准。《安全生产法》的颁布执行,对与其配套的技术法规和标准的制订提出了更高的需求;安全生产科技发展和企业技术升级需要技术标准的支撑和促进;加入WTO后的新形势需要安全生产技术标准尽快与国际接轨。

三、指导思想及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

30

思想为指导,围绕21世纪前20年山东提前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全面实施“科技兴鲁”和“科技兴安”战略,树立科学发展观,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突出重点、有所为、有所不为、紧密结合省情和以人为本的原则,整合和引导全社会科技资源,构建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安全生产科技保障体系,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提高科技对安全生产的贡献率,全面提高安全生产科技水平,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

以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为中心,坚持安全科技面向企业安全生产、面向政府、部门依法行政、依法监督管理;配合国家安监局、山东省科技厅构建科技创新、检测检验与物证分析、技术推广与服务、法规标准、信息共享和智力资源六个支撑平台;以安全生产理论研究为基础和指导,开展全省共性、关键性重大安全科技攻关,加强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和安全技术示范工程的建设,使安全科技成果总体接近或达到国际水平或国内领先水平。

四、安全生产科技发展目标

(一) 到2020年安全生产科技发展总目标

31

要满足我省提前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奋斗目标对安全生产科技工作的总体要求,面向全省安全生产重大需求,瞄准世界发达国家和国内安全生产科技前沿,实现安全生产科学理论方法、预测、预警急应急救援管理等关键技术及集成的持续创新;研究建立实时和精确识别、定位的山东省安全生产立体检测监控系统;建成山东省安全生产保障、预警和应急技术平台;建立布局结构合理的山东省安全生产研究及测试基地、数据库和技术标准体系、学科体系、人才培养体系,形成安全生产关键技术、特种装备与专用设备、劳动防护用品的自主研究开发能力;提高全社会的安全文化意识和整体安全水平,全省各类事故造成的损失占全省GDP的比例大幅度下降,居国内领先水平,安全生产从被动应付型向主动保障型战略转变,安全生产科技从传统经验型向现代高科技型转变。

(二)到2010年安全生产科技发展阶段性目标

要满足我省提前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奋斗目标对安全生产科技工作的分阶段目标要求,提高安全生产及其监督管理的科技含量,为降低事故发生率,大幅度减少重特大事故,提高全省安全生产整体水平,实现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具体目标是:

1、这一时期国家将初步形成安全生产理论体系框架,在安

32

全生产基础理论、灾害发生机理等方面有所突破。我省应积极配合开展理论创新工作,并应用新理论服务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

2、通过全省共性、关键性重大安全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在重特大事故隐患和危险源监测、预警、防治、应急救援、事故分析处理技术、安全管理技术等方面,结合我省实际,并配合国家开展60项重大安全科技攻关,取得一批重大成果,总体接近或达到国际水平或国内领先水平。

3、提高企业安全生产技术水平,重点配合国家推广70项先进、适用技术,建立5个安全技术示范工程。

4、促进安全科技产业化的发展,安全技术装备和安全防护用品产业满足国内外安全生产的需要。

5、科技创新、检测检验与物证分析、技术推广与服务、法规标准、信息共享和智力资源等6个安全生产科技支撑平台初步建成,以企业为主体,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中介服务机构和政府部门连动的安全生产科技创新体系有效运转。

6、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技术标准体系。国家在这一时期将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安全生产技术标准体系,安全技术标准的种类、数量和技术水平将取得重大进步,在重点领域与国际接轨。我省重点是大力宣传和贯彻执行一系列安全生产技术标准。

33

五、战略重点

针对国内外安全生产科技发展趋势,结合我省安全生产工作实际情况和对安全生产科技的需求,我省安全生产工作战略重点是针对共性和关键性问题进行研究。研究的目标是:满足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和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对科技的需求,建立起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形成符合山东地方特点的安全生产理论体系,实现安全生产科技支撑和保障体系完善高效运转。到2010年使安全生产科学技术总体水平达到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达到中等发达国家同期水平。到2020年总体水平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部分领域接近或达到世界发达国家先进水平,使重特大事故得到有效控制。全省安全生产科技工作战略重点围绕以下方面展开:

(一)以安全生产基础理论研究为突破口,加强安全生产理论创新

理论研究是安全科技与安全生产发展的源泉,是新技术、新发明的先导。紧密结合安全生产工作对理论的迫切需要,以安全生产基础理论研究为突破口,加大安全生产理论研究的力度,对安全生产事业中重大现实问题进行理论研究,解决当前普遍存在的对安全生产工作认识不清、重视不够、投入不足的问题,为安

34

全生产宏观管理、企业安全生产微观管理和安全工程技术实现提供指导。国家重点集中在以下8大领域,我省应做好相关研究配合工作。

1、安全生产的哲学、社会学基础。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研究安全生产哲学问题,揭示安全生产的本质,建立科学的安全认识论和方法论;结合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与现状,分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对安全生产的影响与作用,研究安全生产社会学问题,探讨安全生产在可持续发展、小康社会战略目标中的地位和对经济建设的保障促进功能。

2、安全生产科学的基本理论。研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安全生产的共性特点和规律,以及在特定环境下由安全向事故演变的共性原理,指导安全生产工作;研究安全生产法学理论,指导安全生产立法实践;研究安全生产科学理论体系,构筑安全生产科学的理论框架及其基本理论构成。

3、矿山重大灾害事故致因机理及动力学演化过程。针对岩土体多项、非均质、各项异性的复杂环境特点和大规模采掘工程的诱变灾害,研究气-固耦合作用下,稳定与非稳定变形、破坏与状态变化及转化机理、条件与规律;气-固耦合作用及突变动力学模型,为瓦斯煤尘爆炸、顶板灾害、煤与瓦斯突出和岩爆的

35

防治提供理论基础。

4、深部开采灾变动力学与防治理论。研究高应力、大采深条件下采掘岩体动力学特征及与围岩变形破坏、顶板灾害、煤与瓦斯突出、岩爆的关系;采动岩体结构与地下承压水运移关系及深部开采的突水机理;地热防治基本理论。

5、工业典型事故发生机理、动力学演化过程及其相关数学、力学、热物理问题。针对高危行业的生产特点,研究火灾、爆炸和危险品泄漏等的发生机理和动力学演化过程,用数学、力学和热物理理论揭示发生发展的规律,为事故预防和灾情控制提供理论基础。

6、工程建设安全生产基础理论。针对各种土木、建筑、水利等基础设施的勘探、设计和建造活动中复杂灾变因素的耦合作用,研究工程的损伤积累和灾变行为的演化规律、失效模式与事故特征、人机环作用规律及安全监测与控制理论;研究工程在使用过程中的荷载与响应特性、灾变行为与健康诊断。

7、安全经济及管理理论。结合安全生产的经济学、管理学和经济与管理问题,研究安全生产的经济规律和宏观调控机制理论,揭示国家政策与安全生产、安全生产投入与产出的基本规律;研究政府、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原理和规律,建立适应于安全生产的风险管理理论;研究安全统计学理论,指导安全生产统

36

计分析工作。

8、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理论。分析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要素、内容以及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理论体系。

(二)以重要工业领域中共性、关键性的安全技术开发为重点,加强安全生产技术创新

针对安全生产中的共性、关键性问题,加强重点攻关,提高对灾害事故的控制能力、对重大危险源的辨识监控能力、应急救援水平和事故分析处理能力,并为安全生产监管提供技术支撑。以矿山、石化及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交通运输、建筑等行业为重点。重点领域是:

1、重大危险源辨识与评价。针对高危行业生产环境和生产工艺过程中灾变因素的耦合作用,研究危险点、危险源的辨识、风险评估和危险性分析先进技术,开发事故隐患诊断、鉴别、分级和化学品危险性鉴别与分类技术,提高对危险源辨识的科学性,为事故监测、预警和防范创造基础。

2、事故监测。针对工业生产中灾变因素和危险源的特性,进行各种动态、连续监测技术与装备的研究开发。研究智能传感器、信号转换接口、数据的远距离传输和智能处理技术;研究在线损伤识别、模型修正、健康诊断监测技术,提高监测的准确性、

37

时效性。

3、事故预警。事故的预警对于及时采取有效安全防范措施,最大限度控制事故的可能影响范围和影响程度,保障职工人身安全具有重大作用。开展重大事故预警技术和预警系统的研究开发,建立各类重大事故预警与调控机制。

4、事故防治。根据事故的发生条件和影响因素的作用规律,开展针对性强的防治技术的科技攻关,研究重大特大事故的预防措施、控制的方法与技术以及抗灾加固的先进材料、装臵和技术。

5、应急救援。根据各类重大灾害事故发生发展呈现的力学、理化特性,进行应急救援技术与装备的研究开发;研究遇险遇难人员定位与搜救技术;开发重大特大突发事故应急预案、救灾辅助决策及指挥调度系统、救灾通讯系统,提高应急救援的时效性、准确性、决策的科学性。

6、事故调查与分析处理。根据事故的复杂性,利用现代数字模拟和虚拟现实技术,研究事故智能诊断和仿真模拟技术、重大事故调查分析技术与装备;研究事故分析的精细模型、方法和现代试验技术,提高事故分析的科学性、准确性和结案的及时性。

(三)加强安全管理技术研究,促进安全生产管理机制创新 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低,技术措施执行不力、落实不到位,监管缺乏针对性、时效性,是安全生产状况差、生产安全事故频发

38

的重要原因。大力开展安全管理技术和安全生产监管技术的研究,促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机制创新,提高安全生产监管监察的科技含量,实现安全生产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重点集中在安全生产管理模式、特征及其规律、安全生产责任体系、指标体系、安全生产信息化、网络化相关技术、事故预防与工伤保险相结合机制等方面。

(四)加大先进、适用安全技术的推广应用力度,及时淘汰落后安全技术装备,实施安全生产科技示范工程

1、根据安全生产工作的需要,大力推广科技成果,组织实施安全生产科技示范工程。选择技术上成熟、先进、适用的科研成果,经过充分论证,列入安全生产技术推广计划,组织应用和推广。2005~2010年,我省重点进行国家局选出的70项技术的推广。每年可根据实际情况,从中选择对安全生产有重大意义的安全技术,作为重中之重,加大推广力度。

2、通过充分调研和论证,及时淘汰技术落后、安全保障程度低、存在潜在危险的技术装备。对存在重大事故隐患的技术装备,予以限时、强制性淘汰。

3、实施安全生产科技示范工程,以点带面,促进我省安全生产整体科技水平的提高。2005~2020年,建设10个安全生产技术示范工程(2005年-2010年国家有5个安全生产技术示范工

39

程),重点是道路交通、人员密集场所、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建筑企业、民爆器材企业事故隐患的综合治理、重大危险源的辨识、监控和微机管理、安全生产信息化等领域。

(五)用高新技术提升安全生产科技水平,推动安全科技产业化

1、充分利用数字技术、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提升安全生产的科技水平。加大GIS、GPS和网络技术在安全生产中的推广应用力度,建立完善安全生产基本信息库、信息管理系统和事故监控预警网络;应用先进探测、传感技术,提高对灾变因素的监控能力和矿山地质保障水平;应用新材料,改进安全装备的质量和安全性能,提高安全可靠性;充分利用各种功能性新材料,提高劳动防护用品的科技含量。

2、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推动安全生产科技产业化。重点领域是安全生产信息化、网络化技术,功能性新材料,故障快速诊断、无损探伤技术,非接触式、高精度、高可靠性、综合集成安全检测技术与装备,安全专用装备,劳动防护用品,矿山地质安全保障技术,先进救援救助技术装备等方面。

(六)开展安全生产科技保障技术研究,完善安全生产科技支撑平台

40

体现国家意志、面向企业安全生产、面向政府监管、关系公益性、基础性研发和科技支撑的平台建设,是安全生产科技发展重要工作。应根据安全生产及其监管监察工作的需要,将安全生产科技创新、安全检测检验与物证分析、技术推广与服务、法规标准、信息共享和人才建设统筹考虑,整合科技资源,培育安全生产中介机构,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科技发展与安全生产紧密结合的运行机制,搭建安全生产科技支撑大平台,推动安全生产科技发展。国家安监局拟重点建设6个安全生产科技支撑平台。我省应积极配合完成6个平台的建设任务。

1、 科技研发平台。以企业、科研机构和高校为主体,以项目为纽带,按市场经济机制整合现有科技资源,优化科技力量布局和资源配臵。①整合现有资源,挂牌成立山东省安全科学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专业安全工程技术中心等安全科技重点研发机构,形成安全生产科技研发主要力量,从事安全生产基本理论、技术基础、应用基础研究和重大科技攻关;②通过安全生产科技项目招投标,吸纳、兼容国内乃至国际最优秀、最先进的科技力量参与安全生产科技发展,造就高水平的安全生产科技创新队伍。③建立企业安全科技创新基地。加强安全生产科技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建立协同机制,多领域、多学科合作进行安全生产科技攻关。

41

2、检测检验与物证分析平台。以安全检测检验中介机构、物证分析网点为主体,通过资格审核、授权和挂牌,准许从事安全生产检测检验、物证分析和危险性鉴定工作;加强安全检测检验技术、物证分析技术、危险性鉴定技术的研究和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安全检测检验、物证分析的水平和能力,为安全生产提供服务,为全省安全生产监管提供支撑;加大对检测检验工作的监督,促进依法科学公共检验,规范运作。

3、技术推广与服务平台。以科研机构和山东大学、山东科技大学、山东工商学院、青岛科技大学、山东经济学院等高校为主体,政府组织指导,对先进、适用技术进行整理、科学论证,发布安全生产技术推广目录,召开技术推广会,提供技术咨询和服务,完善先进适用技术推广体系。以安全生产中介机构为主体,对技术服务人员实行资格认可或注册制度,对中介机构实行资格审核和注册,引导全省有关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其它社会力量,把发展安全生产中介机构作为服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以组织网络化、功能社会化、服务产业化为方向,依靠市场运作,规范服务行为,完善安全生产技术服务体系。重点扶持一批专业化服务水平高、组织协调能力强的骨干安全生产中介机构,支持基础好的技术咨询、安全评价、科技评估机构等打造精品服务项目,树立服务品牌和信誉,带动安全生产中介服务机构

42

整体水平的提升。

4、法规标准平台。以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技术标准体系、计量体系为基本单元,完善安全生产法规标准平台;加强安全生产法规体系研究,逐步完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提高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正确调整安全生产中的各种关系;加大安全技术标准体系、计量标准体系建设力度,通过技术标准的完善与发展,引导、及时淘汰落后工艺、技术与装备,促进安全生产科技水平的提高和安全技术的发展,适应我国加入WTO后安全生产工作的需要。

5、信息共享平台。利用现代技术手段,运用共建共享机制,围绕以人为本的理念,对安全科技文献与数据、信息网络资源等进行战略重组与建设,建立布局合理、功能齐全、开发高效的安全生产信息共享平台,加强科学数据和科技文献资源的共享、自然科学资源的保存和利用,提高各种资源的利用率,促进安全生产科技水平的整体提高。

6、智力资源平台。以山东省安全生产专家组、山东省安全生产专项检查技术人员为核心,建立安全生产专家信息库,为安全生产科技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加强安全人才的培养和队伍建设,创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完善安全科学教育体系,使安全科学成为一级学科,以适应安全生产科技整体发展的需要。

43

六、对策措施

(一)创造有利于安全生产科技创新的政策环境

安全生产是经济建设的主要内容,是重要的社会公益性事业,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应将安全生产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将其放在与环境、人口、资源同等重要的地位。2004年6月《山东省安全生产“十一五”发展规划》已经省政府同意,纳入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中。《山东省安全生产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应作为重要内容纳入山东省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山东省安全生产科技投入应纳入山东省财政预算。省计划、科技、财税等有关部门也应相应地对安全生产科技发展规划进行统筹规划和管理。要建立用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机制来促进安全生产科技发展的一系列政策,使安全生产科技发展具备与其作用、地位相称的财政和政策环境。

(二)加强领导和协调,完善安全生产科技管理体系 科技进步是安全生产事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和决定性因素。各级政府、安监机构要进一步加强对安全生产科技工作的领导,切实提高对科技在安全生产事业乃至整个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的认识,制定和落实加快安全科技发展的政策措施,鼓励安

44

全技术创新、发展安全高技术、创造有利于安全生产科技进步和安全生产科技人才施展才华的政策环境,真正把安全生产事业发展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安全生产技术人员、安全生产工作者素质上来。

1、强化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在组织、指导全省安全生产重大科学技术研究和技术示范工程的职能,加强综合安全生产科技管理和协调工作,努力提高宏观决策水平;加强安全生产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和技术预测工作,发挥山东省安全生产专家组对全省安全生产重大科技决策的咨询作用。

2、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实现计划决策、管理和评价相对独立,建立健全竞争、监督和制约机制;积极推行科技项目招投标制,建立科学公正的科技评估制度。

(三)多方筹集资金,增加安全生产科技投入

1、安全生产科技工作是以公益性为主导的事业,应建立和完善科技创新的投资机制和激励机制,努力拓宽科技投入渠道,形成省、市、县(市、区)政府、企业及全社会的多元化投资机制。

2、建立山东省安全生产科技专项资金,对安全生产的基础性、共性、公益性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六个科技支撑平台的运转提供经费支持。安全生产科技专项资金应以省政府投入为主,

45

纳入财政预算,按照“公开招标,择优支持”的原则,安排每年的科技项目。山东省安全生产科技专项资金每年应不少于5000万元。

3、对在全国有影响的重大安全科技项目,积极争取列入国家科技计划(重大基础研究计划、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高技术研究计划、国家高技术产业化计划以及国家产业技术发展专项计划等),取得国家的支持,国家应在相关资金渠道中加大对安全生产科技支持力度。对于在全省有影响的重大安全科技项目,积极争取列入省有关计划。各市也要积极将本地有影响的重大安全生产科技项目,积极列入本地有关科技计划。鉴于安全科学的多学科、多领域的综合、交汇的特性,建议在山东省科技进步奖等奖项的评审中,增设安全科学学科,以促进安全科学在山东省的整体发展。建议设立山东省安全生产科技成果奖。

4、要面向市场,以需求为导向,加强政策性引导的支持,扩大科技与企业和社会的联合协作,实现技术资本、人才资本、产业资本的优化组合,逐步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和研究开发投入的主体。运用国家的有关政策引导企业安全生产技术进步;对企业投入进行的安全生产基础性、公益性技术问题研究,实行减免税鼓励。

5、把能够实现科研成果产业化的项目推向市场,形成科研

46

与开发的良性循环,并逐步形成安全产业链,积极争取社会资金进入安全生产技术开发领域。

6、安全生产要与工伤保险改革相结合,提取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事故预防与预测评价的基础性科学研究。研究商业保险与事故预防相结合机制,吸纳商业保险资金进行安全生产科技研发。

(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科技工作的开展需要基础设施的保证。通过组织协调、联合攻关协作,充分利用各种科技资源,做到优势互补,为安全生产科技事业发展服务。

1、努力争取山东省财政在安全生产科技平台建设中的资金投入,加强省级安全科学技术基础设施、安全检测检验基础设施、物证分析基础设施、事故分析仿真模拟基础设施的建设。关键技术设备的配臵上至少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并注意现有设备的配套,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切实满足山东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的需要。

2、山东省安全生产科技支撑平台应作为山东省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成为国家安监局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的重要接点,省财政要给予足够的资金支持。山东省安全生产信息共享平台应做好与国家安监局、山东省科技数据中心、自然资

47

源共享服务中心和科技文献资源服务网络的信息接口,并与相关国际组织、其他国家、兄弟省市安全生产相关机构建立信息联络,及时跟踪国际安全生产科技发展动态。

(五)建立安全生产科技激励机制

1、安全生产科技成果具备以公益性为主的性质,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为社会效益。应建立安全生产科技激励机制,引导和鼓励优势资源投入安全生产科技工作。

2、国家、省科学技术奖励工作中,应根据安全生产科技成果往往涉及多行业、多领域,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交汇的特点,应增加国家、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负责组织推荐的国家、省科学技术奖的项目数量,在社会公益类评审组内增设安全生产技术组,对安全生产科研成果进行统一评审。

3、应根据《安全生产法》、《山东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规定》和即将出台的《山东省安全生产条例》的规定,建立省级安全生产科技专项奖励制度,建立稳定的奖励资金来源,规范评审程序,并逐步加大奖励力度。

(六)以技术标准促进安全生产科技水平的提高和产业升级,实施技术标准战略

安全技术标准是安全生产及其监管监察的基础,也是经济竞争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04年5月2

48

0日批准,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负责制定颁布有关安全生产的行业标准,标准代号为AQ,行业标准的范围包括除矿用电气设备以外的矿山安全、劳动防护用品、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烟花爆竹安全管理和工矿商贸安全生产规程等。目前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已经明确安全生产行业标准范围,包括矿山、危化品、烟花爆竹安全管理、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准,以及工矿商贸企业的安全规程。上述范围内涉及的安全标准共约800个。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正在组织制定安全生产工作急需的安全标准。我省应建立省级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制订安全生产标准体系表,组织、规划和协调全社会包括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的力量共同从事安全生产技术标准研究,尽快形成并逐步完善安全生产技术标准体系结构;应跟踪主要发达国家和主要发展中国家和我国现行标准状况及其潜在动向,加强对国家标准和有关行业标准的普及宣传,及时研究和推广使用新标准,使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满足全省安全生产工作的需要,并逐步与国际接轨。

(七)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实施人才战略

1、创造人尽其才、人尽其用的环境,形成尊重知识、崇尚科学、尊重人才的风气。在科技人员中大力弘扬“奉献、求实、创新、协作”的精神,培养和造就优秀的安全生产科技人才。采

49

取切实措施,吸引全社会优秀人才投身于安全生产科技工作。

2、推动安全科学教育体系的完善和发展。根据安全科学的跨行业、跨领域、综合性、边缘性特点,教育等有关部门应尽快完善全省高校安全学科建设,以推动安全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和整体发展。

3、加强产学研的结合,培养高水平的安全科技人才。鉴于高危行业安全科技人才奇缺、整体素质下滑的严峻形势,教育部门应对高危行业安全专业招生实行某些特殊鼓励政策,吸纳高素质人员进入安全科技领域。同时,注重安全科技人员的知识更新,全面提高其综合素质,合理利用高等教育资源,通过各种手段和措施,保障安全生产高层次人才的培养。

(八)加强安全生产科普工作,培育和发展安全文化 加大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力度,充分利用新闻出版、广播电视、国际互联网等公共媒体,传播安全生产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普及科学知识,推广实用安全技术;多方筹措资金,新建一批安全生产科普基地,鼓励安全生产科普创作、展教品研制和科技书刊的出版;鼓励各方面专家学者走向社会,宣传安全生产科学知识;加强安全文化建设,营造鼓励全省安全生产科技创新的良好社会氛围。

(九)扩大对外开放,广泛开展国内外合作与交流

5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x3dp.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