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整合的现状、问题与研究

更新时间:2023-04-25 08:35: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整合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是指在各学科课堂教学中,有效地利用相关信息技术平台,借助一定的信息技术手段,将课程内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机结合在一起,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

对于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的融合,作为一名思想品德教师,从我校该学科课堂出发,存在下列现象。

(一)现状

1、现代化教学设备齐全

我校为每位教职工配备办公电脑;所有教室都安装了电子白板,实现了网络班班通;信息技术课有专门的微机教室,还有高标准建成的录播教室、互动教室、微课教室、虚拟演播室及3D打印室;同时,高中还在相应年级开设了平板教学实验班。我们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平时课堂就利用电子白板授课,参加相关教学评比时,比如国家、省、市三级“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相关部门举行的微课大赛活动、各级观摩课公开课时,会独自或者带领学生到录播教室、微课教室授课。学科教研活动也常常利用相关功能教室展开。

2、重视教师信息技能培训

我们学校从2015.10开始,从新入校的初一年级抽调语文、英语、思想品德学科教师,从初二年级抽调物理教师,从高一年级抽调历史、化学教师共同组成我校课改小组。在每周四晚上7:00——9:30,以小组成员为主体,面向全校教职员工,邀请河南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等开设相关教改培训,内容覆盖到全球范围内教改趋势、更新教师理念、智能教学平台的使用,微课和PPT的制作、思维导图的使用等。还派遣相关成员到重庆聚奎中学、上海七宝中学、郑州汝河路一小等学校参观学习。

3、信息技术适应学科特点,扩大课堂容量

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的整合,极大地适应了文史类学科的特点。首先体现在利用技术手段扩大了课堂容量,开阔了学生视野。每堂课根据相应的教学目标,使用具有内在逻辑关系的材料,或创设情境、引人入胜;或发人深省、激起共鸣、或归纳整理、构建体系;或提纲契领、突破重点……比如,近来我们讲述八年级思想品德关于塑造学生道

德人格、树立学生公民意识的内容时,常常利用电子白板呈现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材料。如讲述《1.2明辨是非》时,我们就把日前在河北率先发起的“抵制肯德基”事件放在课堂中供学生分析讨论;在讲述《2.2平等待人》时,就把杭州市图书馆馆长褚树青允许乞丐和拾荒者入内阅读的事例拿来深化理解;在讲述《5.3宪法保障公民权利》说到“宪法规范国家权力的正确行使”时,我们就及时联系2017年3月份两会的召开,补充人大代表、政协代表的产生过程及职责,如此,学生便能更明白和认同“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团体组织和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这一结论。

4、契合认知规律,调动积极性

其次,它契合学生认知规律,通过优化学生的认知过程来极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用信息技术之后,许多教学内容从静止的文字变成了跳跃的视频、流淌的音乐和生动的图像,高度概括、言简义丰的结论变成了一个个来自生活、发自身边的鲜活实例,整个教学过程丰富多彩、妙趣横生,在行云流水般的知识生成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比如讲述《2.3与人为善》时,通过播放泰国走心公益广告——《善良的心比身上的污泥重要得多》,来让学生体悟善良就是一颗真诚广博的爱心,视频当中妈妈们前后情绪和态度的巨大反差让学生更加感受到善良之举对人心的撼动,而这要比我们苦口婆心的反复强调和空洞乏味的抒情歌颂直观具体,让学生对善良有了更为细节的把握并自觉在生活中效仿照做,对学生的知行统一有一举两得的作用。在讲述《7.1维护受教育权》时,为了避免枯燥的说教,我们选择《我是演说家》节目中董仲蠡的一期题目为《教育的意义》的演讲,让学生通过聆听去感知教育的重要性。这种多元的方式以其生动和精彩渗透进学生的学习过程,润物无声地感染和影响着学生的行为方式。

(二)问题

1、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有待提高

学校我校绝大部分教师还将教室安装的数字智能教学平台简化为一个播放PPT课件的显示器,老师们上课大多携带已经存储了上课资料的U盘。这对比前两年教室安装投影,老师们抱着笔记本电脑进班固然进步很多,也让人更加轻松,但智能教学平台的联网、存储、随时随地启用备课修改教学内容等等多种功能还未有效探索及利用。

2、教学配套资源欠缺

学校虽然提供了较为先进的智能教学平台等硬件设备,但却没有配套提供相应的可用于教学的数字化资源;同时,学校尽管重视教师教育教学改革的理念转变,但没有对智能教学平台的性能、用途及使用方法作更详尽的培训,因此,我校的教学改革还呈现呼声大、实质转变较小这样的局面。

3、教学平台功能闲置

或者出于对新的教学改革的排斥和抵制;或者出于对使用新的信息技术的不自信;或者出于对相关设备功能的无知……总之,前两个方面的因素共同导致教室里相关的教学设备多样化的功能遭遇闲置,并未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4、设备故障不能及时修复

教室里安装的教学平台相关设备,伴随着使用频度会出现一些故障,比如个别班级无法正常开启、白板投影偏斜、定位点偏离、视频图像声音不能播放、PPT页面调整不畅……遭遇这种情况,学校的信息技术中心还不能及时修复相关功能影响课堂教学使用。

5、削弱师生互动交流

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伴随着信息技术手段在常规学科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深入度,我们也发现了一个弊端——存在削弱师生交流互动的隐患。较多的视频图像资料的使用,可能会导致学生关注度发生偏移,学生尤其是学困生更加关注案例资料本身,而忽略了该案例资料与主要教学信息之间的内在逻辑。同时,在未来课堂中,平板、手机、答题器等智能终端的使用必然减少师生的非知识信息的互动和传递,孩子们更多地关注了智能终端的界面,来不及抬头和老师及周边同学面对面交流,可能会错过老师的鼓励的神情、期盼的眼神、示范的动作、乃至眼角眉梢的笑意。而教师由于在教学过程中缺少了来自学生的准确回应,也无法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三)对策

1、学校方面

⑴加大培训广度和力度

进一步加强对全体教师的教改培训,开阔教师视野、更新教师理念,以达到全体教职员工顺应教育改革发展趋势,从思想和理念上愿意接受新技术、新手段。

⑵提供技术支持,制定奖惩措施

关于在使用过程中正常的设备损耗及功能障碍,学校应该提供更加完善和及时的维修服务和支持;关于教师不敢用的顾虑、不想用的懒惰,学校应该加大培训力度,使教师熟悉设备的各种功能,并逐步具备从容操作设备的能力;制定相关的奖惩激励措施,促使教师尽快顺应新的教育形势。

⑶完善配套资源

加大与各智能平台的合作力度,尽早完善相关教学资源的配备,及时培训教师相关使用方法,增大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有效利用率。

2、教师方面

⑴勇于摸索

各学科教师要在使用相关教学平台的过程中,勇于摸索相关设备的功能,大胆实践新的教育理念,乐于并善于使用新的技术手段来教育新时代的中学生。

⑵善于实践

我们思想品德和政治课堂从七年级开始便在课堂中设置“时事播报”环节,从一开始要求学生拿讲稿进行新闻播报,到第二轮使用PPT引入图像,再到第三轮个别学生插入音频或视频,一步步挖掘学生在使用信息技术方面的能力和优势,加大学生对课堂的参与度,提高学生学习思想品德和政治的兴趣。

⑶敢于创新

我校有历史学科的程丽老师率先使用了“荔枝电台”做历史高考的知识串讲,在全国各地赢得了数万粉丝的追捧。同时,她也尝试使用相关的视频网络平台,通过网络直播的方式授课;那么,受此启发,我们也可以启动相关的广播电台、直播平台去讲授自己的精品课;包括建立QQ班级群、微信班级群,及时发布任务及反馈指导,这样的方式都进一步彰显网络时代的方便快捷,同时扩大了我们正确思想的覆盖范围,值得老师们大胆尝试。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x2wq.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