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单元检测 岳麓版选修 - 图文

更新时间:2023-12-27 13:31: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四单元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单元检测

(时间:60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美国历史学家杰里·本特利指出:当1945年同盟国击败轴心国,摧毁德意志帝国和日本帝国,随着另一场战争的开始,世界不得不重建。“重建世界”的主要原因是( )

A.战后欧洲力图重建其中心地位

B.美、苏在国家利益和社会制度上的矛盾加剧 C.战后新的经济体系形成刺激了贸易竞争 D.亚非拉民族解放斗争掀起高潮

2.1945年,美国国务院呈交总统专用秘密情报说:“自从雅尔塔会议以来,差不多在我国关系中发生的每一个重大问题,苏联政府都采取了强硬的、毫不妥协的立场。”这实质上说明( )

A.美苏“冷战”已经开始 B.美苏国家利益冲突加剧 C.美苏战时同盟结束 D.苏联的实力比美国强大

3.1947年美国人乔治·凯南在美国顶级外交刊物《外交季刊》上以“X”先生的身份发表文章《苏联行为的根源》,第一次为他的对苏政策取名□□,此政策由此成型,并贯穿整个“冷战”时期。材料中□□是指( )

A.战争 B.存异 C.遏制 D.和谐

4.苏联《消息报》和《真理报》在杜鲁门主义出台后的第三天和第四天分别发表社论,指出这是“帝国主义扩张政策”。这是因为杜鲁门主义( )

A.表明美国公开放弃同苏联合作,标志着“冷战”正式开始 B.表明美国要发动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武装进攻 C.实质上是马歇尔计划的具体实施 D.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5.对某一历史事件,学者有不同评价:肯定者认为它是西欧经济的“强心剂”、“及时雨”,是促进西欧走向联合的“粘合剂”;否定者认为它是导致欧洲分裂的“加速器”、“绝缘体”。依据你的历史知识,判断这一历史事件是( )

A.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 B.欧洲经济共同体启动 C.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 D.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6.下图是关于马歇尔计划的漫画《来吧,小鱼》。它表明( )

A.杜鲁门主义出笼,美国开始在全世界扩张 B.“马歇尔计划”对西欧控制的加强

C.北约的组建使欧洲成为美国防御的最前沿 D.“马歇尔计划”稳定了欧洲的社会秩序

7.20世纪50年代,赫鲁晓夫曾经对美国记者表示:“我们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如果我们为和平联合起来,那么就不会有战争。那时,如果有某个疯子想挑起战争,我们只要用手指吓唬他一下,就足以使他安静下来。”这表明( )

A.苏联为维护世界和平,愿意与美国合作 B.苏联与美国合作,主要是为了防止战争 C.苏联要通过与美国合作,共同主宰世界 D.苏联想要成为世界霸主

8.下图“华盛顿的‘和平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苏联的一幅宣传漫画,从图中我们可以得到的正确信息是( )

A.美苏双方为了实现和平而努力

B.苏联揭露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和平政策的虚伪性 C.美苏双方互相帮助、共同发展

D.美苏双方积极备战,准备发动新的世界大战

9.美国人布热津斯基在谈到美苏对抗时说:“苏联的军事力量,以及它在西方人中间引起的恐惧,长期地模糊了这两个争夺者之间根本的不对称性。”这种“不对称性”主要表现在( )

A.意识形态的不同 B.经济水平的差距 C.军事力量的失衡 D.国家利益的冲突

10.肯尼迪在1960年参加美国总统竞选时提出“新边疆”的口号,即“今天的新边疆是未知的科学与空间领域,未解决的和平与战争问题,尚未征服的无知与偏见的孤立地带”。他担任总统后,大力发展空间技术。“新边疆”主义的目的是( )

A.全面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B.确保美国的世界霸权

C.顺应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要求 D.扩张美国的领土

11.下列四幅图片最能体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冷战”时期国际关系格局特征的是( )

12.1967年10月,尼克松在《外交季刊》上发表的《越南战争之后的亚洲》一文,表达了尼克松主义的萌芽主张。尼克松主义与杜鲁门政策的不同是( )

A.强硬政策 B.对苏“缓和”政策 C.全面收缩 D.争夺的重点在欧洲

13.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对此有人说:尼克松改变了世界。但毛泽东却说:是世界改变了尼克松。其中“世界改变了尼克松”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多极化格局出现

B.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劣势 C.中国经济实力大幅提高 D.中苏关系缓和

14.观察下图,与其相关的历史事件表明( )

苏军入侵阿富汗

A.苏联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

B.苏联采取积极进攻战略同美国争夺霸权 C.苏联强行向外推广社会主义制度

D.美国对苏联的扩张已无力进行任何阻止

15.从美苏对抗到苏联解体,我们可以看到( ) A.美苏对抗是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 B.社会主义运动全面失败

C.苏联争霸和美国争霸有着本质区别 D.美苏对抗使苏联解体,也使美国削弱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6题12分,第17题16分,第18题12分,共40分)

16.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1943年夏,由副首相艾德礼主持的一个特别委员会提出了关于划分占领区的方案。该方案建议:(1)德国全境由苏、美、英三国占领;(2)苏联占领德国东部,美国占领西南部,英国占领西北部。该方案“完全符合英国四百年以来的外交政策,即整个欧洲将不会由一个大国进行统治,而英国的航运利益也将由于占领了德国的北海海岸而有所促进。”

材料二 1961年,第二次柏林危机达到高潮。赫鲁晓夫宣布暂停军队的复员,同时增加苏联的军费。美国政府毫不退让,肯尼迪总统立刻表示决不允许被赶出西柏林,宣布采取增加国防预算等扩军措施。这一次危机以修建隔绝东西柏林的柏林墙而暂告结束。

(1)根据材料,概括其反映的重要历史现象。(4分)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评述上述历史现象产生的影响。(8分) 17.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俄国人将正式加入国际组织,他们认为在那里有扩张苏联势力或削弱别国权力的机会。莫斯科对待联合国,并不把它看作是根据各国共同利益和目的而建立的持久稳定的世界组织,而是把它看作有利于苏联追求上述目标的一个舞台。只要苏联人认为联合国有助于达到这个目的,他们就会留在联合国内。

——美国驻苏代办乔治·凯南致 国会电报(1946年2月22日)

材料二 1953年,马歇尔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一位评奖委员说,这是诺贝尔和平奖第

一次被授予一位职业军人。这样做,不是奖励他的军事功绩,而是奖励他为和平事业所做的工作。他在演讲中说:“对于把诺贝尔和平奖授予一位军人,有相当多的议论。这些议论显然很能影响其他人,但对我则恐怕就没有什么影响,经常摆在我面前的是写得清清楚楚的战争费用的分类账目,支撑它的则是墓碑。这一切激励着我去寻找某种途径或方法,以避免另一场战争灾难。”

——李辉《封面中国》

(1)根据材料一,指出乔治·凯南对苏联加入联合国动机的认识。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战后初期联合国的作用。(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马歇尔“为和平事业所做的工作”。(8分) 18.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完成问题。 材料一 美国外交政策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要造成一种局势,以使我们和其他国家都能塑造出一种免于威胁的生活方式。在对德国和日本作战中,这是一个基本问题。我们的胜利乃是战胜那些想把其意志和生活方式强加在别国头上的国家。

——杜鲁门总统1947年3月12日致国会的咨文

材料二

材料三 当我发表就职演说的时候,我提到一个需要谈判的时代,而不是对抗的时代,我们一直在进行谈判。我们在谈判中取得了一些进展,重要的事情上,我们在世界上许多地区正在进行谈判而不是正在对抗,在这些地区,对抗可能导致爆炸性的局面??现在,当我们环顾我们所处的世界时,我们发现美国已经不再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或者完全支配的地位了。

——1971年7月6日《尼克松在堪萨斯城的讲话》

材料四 叶利钦1998年2月8日在访问意大利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知道,要摒弃旧的思维模式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其中的惰性是很强的。然而个别国家(指美国)总是试图把一个单极世界的模式,也就是自己独一无二的领导作用强加给这个世界,这是不现实的,甚至可能是很危险的。”

(1)材料一中,杜鲁门所说的“把其意志和生活方式强加在别国头上的国家”主要指哪个国家?美国对其采取了什么政策?(2分)

(2)材料二的两幅图片再现了两极格局下的某些具体场景。根据图片简述两极格局对国际关系产生的主要影响。(2分)

(3)依据材料三,概括尼克松时代美国对外政策的特征。(2分) (4)依据材料四,概括20世纪90年代美国对外政策的主要特征。(2分) (5)依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格局的演变历程。(4分)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题干中的“另一场战争”是指美苏“冷战”,美、苏斗争的主要原因在于国家利益和社会制度上的冲突加剧。

2. 答案:B 解析:美苏“冷战”开始于1947年,A项错误;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破裂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C项错误;D项与史实不符。应选B项。

3.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此政策贯穿整个‘冷战’时期”。“冷战”即用除战争之外的一切手段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所以此题选C项。

4. 答案:A 解析: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冷战”正式开始。

5. 答案:A 解析:由题干材料可知,该事件既有助于西欧经济恢复,但又造成欧洲分裂,这与马歇尔计划实施的影响相一致,故选A项。

6. 答案:B 解析:从马歇尔计划实施的根本目的来考虑,B项符合题意。

7. 答案:C 解析:赫鲁晓夫上台后,提出同美国“平起平坐”、实现“苏美合作”、共同主宰世界的对外政策,故C项正确。

8. 答案:B 解析:漫画中美国人将导弹装扮成和平鸽的模样,这体现了其和平政策的虚伪性。

9. 答案:B 解析:“不对称性”是指美苏之间的差距,这主要表现在经济方面,苏联经济实力弱于美国。

10. 答案:B 解析:从题干材料可知,美国要通过大力发展空间技术(航天技术)来扩大美国在美苏争霸中的优势地位,其目的是确保美国的世界霸权。

11. 答案:D

12. 答案:B 解析:A、B两项意思相反,必选其一,根据背景可知B项正确;美对苏缓和不等于美国放弃争霸,故C项错误,D项是共同点。

13. 答案:B 解析:20世纪70年代,美国急于改善与中国关系的主要因素在于美国实力下降,它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劣势。

14. 答案:B 解析:苏军入侵阿富汗,反映出苏联咄咄逼人的进攻态势,这使苏美关系重新紧张起来。

15. 答案:D 解析:美苏争霸对抗既拖垮了苏联,也削弱了美国,D项表述准确。 16. 参考答案:(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先被分区占领,后分裂成两个国家;欧洲的“冷战”格局形成。

(2)顺应了世界人民清算法西斯的意愿;德国的分裂加剧了东西方意识形态的冲突;分区占领德国符合英国传统的欧洲大陆政策;维护了英国的航海利益。

17. 参考答案:(1)认识:以苏联的国家利益为出发点,扩张苏联势力,削弱别国权力。 作用:宣扬了维护世界和平和加强国际合作的重要性,在协调国际经济关系,缓和紧张局势等方面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当时并未起到维护世界和平的作用,成为美苏操纵国际事务和争夺世界霸权的工具。

(2)评述:马歇尔“为和平事业所做的工作”是指他提出并成功实施了马歇尔计划。该计划帮助战后的西欧恢复了经济,稳定了西欧的资本主义统治秩序;美国借此成功控制了西欧;是美国“冷战”政策的重要内容之一,美国由此加强了同苏联的“冷战”对峙。

解析:第(1)问的认识可从乔治·凯南的阶级立场及材料信息中得出;初期作用应从正反两方面分析,既要看到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的作用,也要认识到美、苏以此为工具争霸。第(2)问从马歇尔计划对西欧、美国、世界三个方面的影响进行评述。

18. 参考答案:(1)苏联。“冷战”政策。 (2)德国分裂;世界动荡不安。 (3)以谈判为主要方式(处于守势)。 (4)建立单极世界;推行强权政治。

(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两极格局;20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现多极化趋势;20世纪90年代初,两极格局结束,暂时形成一超多强局面(多极化趋势加强)。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x2sx.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