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会考
更新时间:2024-02-20 21:07:01 阅读量: 经典范文大全 文档下载
篇一:高中政治会考必备知识点汇总
高中政治会考必备知识点汇总
1.商品的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
使用价值——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有用)
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体力脑力的消耗,可理解为平均成本)
价值量的决定: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个别劳动生产率的变化无关。
2.企业生产商品的目的:通过交换实现商品价值,获取利润。
手段:提高改进技术和科学管理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增加产量,扩大销售,降低成本。
3.货币的职能有哪些?
基本职能:①价值尺度: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标示价格)②流通手段: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买卖商品)
其它职能:③贮藏手段(必须是金银);④支付手段;⑤世界货币。
4.通货膨胀:
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是导致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之一。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待售商品量X商品价格水平) / 货币流通次数(速度)。 抑制通胀,稳定物价是宏观调控的目标之一;一般采用经济手段,通过制定实施货币政策(提高存贷款利率)和财税政策。
5.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分别是什么?
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
6.影响商品价格的因素有哪些?
价格由价值决定,受供求影响上下波动。
商品价值是其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决定价格。
气候、地域、节日习俗等各种因素都是通过改变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影响价格。
7.价格波动的影响是什么?
对生活的影响——影响市场需求。
①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和高档耐用品的需要量的影响是不同的。
②价格变化对替代品和互补品的影响也不同。 (变化规律:以汽油、汽车为例记忆)
价格变动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①为获取利润自发调节生产规模;②为降低成本刺激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③价格竞争是企业间竞争的基本方式之一,可以促使企业提高产品质量,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
(结合菜贱伤农等事件,分析原因和对策)
8.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的基本含义: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就是市场经济。 市场主要是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等市场机制进行资源配置。(看不见的手) 优势:能够通过价格涨落及时、准确、灵活的反映供求关系变化,传递供求信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市场竞争使商品生产者、经营者积极调整生产经营活动,从而推动科技和管理的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资源的有效利用。 弊端: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缺陷。
后果: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资源浪费,引发经济波动和混乱。 对策:加强宏观调控(看得见的手)
9.国家(政府)宏观调控的含义、目标、手段
含义:指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调节和控制。
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手段:经济手段(经济政策和经济规划)、法律手段、必要的行政手段
《说明》原题:分析上述材料,说明政府采取哪些手段限制生产、销售、使用超薄塑料购物袋。
政府实施“限塑令”,运用了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超薄塑料购物袋,并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这是行政手段;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会增加消费者支出,从而引导消费者减少塑料购物袋的使用,这是经济手段;加强管理、监督、处罚等,则是利用法律手段。
10.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1)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为基本标志(2)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3)社会主义制度下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11.生产与消费的关系是什么?
(1)生产决定消费:①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③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④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反作用于生产
①消费的发展促进生产的发展。②新的消费需要,引导生产的调整和升级;③一个消费热点的出现,能带动一个新兴产业的出现和发展。④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能提高劳动力的水平和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消费反作用的体现:国家通过实施鼓励和引导消费的政策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创新;拉动生产的发展和经济增长。
12.树立正确消费观(做理智的消费者应该遵循的原则有哪些?)
①量入为出,适度消费。(把消费控制在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之内。)
②避免盲从,理性消费。(避免跟风随大流,避免情绪化消费、避免重物质轻精神消费。)
③保护环境,绿色消费。(绿色消费的核心是环保、节能、循环利用。表现为“5R”。) ④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反对享乐主义和追求奢侈。)
13.我国的经济制度:
(1)基本经济制度(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
同发展。
(2)分配制度: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①公有制为主体地位的体现:第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第二,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关键领域和重要行业占支配地位,控制国民经济的发展方向和重要稀缺资源。)
实践证明,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有利于促进生产力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②坚持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引导、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适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国情,有利于繁荣市场,增加就业,公平竞争和满足人们多样性生活需求,提高生活水平。
③多种分配方式并存,鼓励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有利于促进就业,增加居民收入。要正确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生产要素:劳动要素、资本要素、技术要素、土地要素、管理要素等。
14.效率与公平
(1)公平的含义:是收入分配的公平。它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实现共同富裕。
(2)效率与公平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二者是对立的。提高效率是增加社会财富的根本途径,它有利于调动人们的积极性,促进生产的发展。公平则有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缓和社会矛盾。
二者又有一致性。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只有给劳动者提供利益和权利分配的公平,才能激发劳动者提高效率的积极性。
(3)实现社会公平的措施:
一是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居民收入在 国民收入再分配中的比重。二是政府调节收入差距。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
《说明》原题:从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角度分析居民民在家庭消费方面发生变化的原因。
参考答案:
原因:①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促进了生产力发展,从而为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奠定了基础。
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既发挥了市场经济的长处,为提高人们生活水平创造了条件,又发挥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为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目标提供了保障。
15.公司经营成功的主要因素:经营战略、竞争优势、企业形象
首先,公司要面向市场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其次,公司要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最后,公司要城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与企业形象。
1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条件:(结合食品安全等事件)
除了需要通过宏观调控克服市场的弊端之外,
(1)诚实信用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
(2)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
17.促进就业的措施:
(1)国家: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改善就业和自主创业的环境。
(2)劳动者: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
①树立自主择业观②树立竞争就业观③树立职业平等观④树立多种方式就业观
18.劳动者依法享有的权利:
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等权利。
19.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的基础、依据和途径:
基础:履行劳动者遵守职业道德、提高职业技能等基本义务;
依据:依法签订劳动合同;
途径:投诉、协商、申请调解、申请仲裁、向法院起诉
20.财政收入和支出(国民收入再分配)
收入形式:税收收入、利润收入、债务收入、其他收入
财政支出方向:①经济建设支出:(基本建设、支持农业) ②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支出③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 ④社会保障支出: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济等⑤债务支出。
财政的作用:
(1)调节经济,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发展和平稳运行(2)发展生产,促进资源合理配置(3)完善社保,提高人民生活,促进社会公平。
21.税收
(1)税收的含义:税收是国家依法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和最主要的来源。
(2)税收的基本特征:①强制性②无偿性③固定性
(3)我国税收的种类及作用
企业缴纳:企业所得税、增值税、营业税等。(增值税是以生产经营中的增值额为征税对象的税种。有利于促进生产专业化和公平竞争,有利于财政收入稳定增长。)
个人所得税是国家对个人所得额征收的税收。实行超额累进税率,高收入者多纳税,低收入者少纳或不纳税,有利于调节个人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
22.经济全球化趋势和对外开放基本国策
(1)经济全球化表现:生产全球化 贸易全球化 资本全球化
(2)积极影响:它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推动了世界范围内资源优化配置,促进各国生产力发展,为各国经济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3)消极影响:现阶段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这会使世界经济发展更加不平衡,两极分化更加严重,发达国家财富不断积累,发展中国家的贫困不断加剧;经济全球化把世界各国的经济紧密联系在一起,使一
国的经济波动不可避免的秧及他国,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尤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构成极大威胁。
(2)我国对待经济全球化的正确态度——抓住机遇,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迎接挑战,防范风险,加快自主创新,提高国际竞争力。
(3)对外开放必须坚持的原则: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23.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结合政府工作报告)
(1)经济建设的新要求
增强发展协调性,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改善人民生活;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资源能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2)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内涵:发展是第一要义;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政治常识
1.我国的国家性质(国体)——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与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1) 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
(2) 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者相统一。
2.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由人民选举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统一领导国家事务的政治制度。是我国最根本的政治制度。
(2)人民代表大会——
性质: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
权力: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
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国家的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3)全国人大——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在我国国家机构中居于最高地位。 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行使最高的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
(4)人大代表——国家权力机关组成人员;由人民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行使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力。依法享有:发言、表决免责权;提案权;质询权。
怎样坚持和完善人大制度:进一步 完善人民代表的选举;加强人大的立法职能和监督职能;密切人大与群众的联系。
3. 我国的国家职能:(国家职能主要由国家机关特别是各级政府来履行。) 对内:政治职能——打击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维护人民当家作主。
经济职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为经济发展提供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文化职能——提高国民素质;发展教、科、文、卫等各项事业
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创造有利于生产和生活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对外:(保卫)防御外部敌人的侵犯和颠覆,捍卫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交往) 发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创造与利于我国发展的国际环境;
(维和)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积极发挥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作
篇二:高中政治会考知识点
高中思想政治会考知识点详细分解
经济学常识 考试内容:第一课
1、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
⑴联系: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也叫两个因素)。它们共存在于商品统一体中。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则没有价值,有价值必有使用价值。有使用价值不一定有价值,也不是商品。
⑵区别: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可供人们使用的属性。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的)人类劳动。商品生产者和消费者不能同时兼得使用价值和价值。
2.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商品价值量是指商品价值的大小,是由生产这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劳动生产率分为社会劳动生产率和个别劳动生产率),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即与个别劳动时间无关)
3.货币的职能
⑴价值尺度,是用来衡量商品价值大小的尺度,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时,只需要观念中的货币。
⑵流通手段,即用来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货币产生后,商品的交换从时空上可以分离,有利于扩大商品的交换。货币在执行流通手段时,必须是现实中的货币。
⑶贮藏手段:把货币作为社会财富的代表贮藏起来。作为贮藏手段的货币,必须是实实在在的货币,又是足值的货币。因此,只有金银铸币或金银条、块才能执行贮藏手段的职能。
⑷支付手段:被用来清偿债务或支付赋税、租金、工资等。支付手段是随着赊帐买卖的产生而出现的。
⑸世界货币:货币具有在世界市场充当一般等价物。货币产生后,商品的价值就由货币来表现,就是价格。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4.纸币与通货膨胀
⑴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它在商品交换中起媒介作用。
⑵尽管国家有权发行纸币,有权规定纸币的面值。但国家却无权规定纸币的实际购买力
⑶通货膨胀,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从而引起纸币的贬值。其表现物价上涨,纸币贬值。但并不是所有的物价上涨都是由通货膨胀引起的。
⑷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待售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 或=(待售商品总量Χ商品价格水平)÷货币流通速度
5.价值规律的内容,作用和表现形式。
⑴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这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⑵作用:第一:调节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在社会生产各部门分配。第二: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第三:导致商品生产者优胜劣汰。
⑶表现形式: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考试内容:第二课
1、⑴公有制经济的内容:不仅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经济中的国有成份和集体成份。
⑵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根据生产社会化和生产经营特点的不同公有资产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就应当是多种多样的,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例如:股份制、股份合作制、承包、租赁等,都可以利用。
2、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1)公有制占主体地位,这是前提。(2)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二者缺一不可。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表现在:第一、就全国而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公有资产占优势,既要有量的优势,又要注重质的提高。第二、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2)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从根本上说,是由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决定的。具体的说来,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第一、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经常。第二、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第三、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一切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3)实践证明,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已基本形成和不断完善。这种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对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促进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起到了积极作用
3、我国现阶段所有制经济结构的决定因素是:从根本上讲,是由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决定的。具体地说: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
(1)国家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2)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3)一切符合“三个有利”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实践证明,这项基本经济制度有利于发展和解放生产力,促进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
4、我国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A、基本内容: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范围内,劳动者向社会提供劳动,社会以劳动为尺度,向劳动者分配个人消费品,实行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B、决定因素:由客观经济条件决定的。第一、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第二、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第三、社会主义制度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则。
C、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其分配的方式有:除了按劳分配方式以外,主要包括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按资本、技术等生产因素分配等。此外也包括福利性分配。
D、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因素分配结合起来,具有客观必然性。
首先、这是与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生产决定分配,生产力发展状况决定分配方式。 其次、这是由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决定的。 最后、这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客观要求。
5、市场经济及其特征:
(1)含义:市场经济是社会化的商品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2)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和开放性。①平等性是指在市场上经济活动的参加者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从根本上说,这种平等性是由价值规律的作用决定的。②竞争性是指经济活动参加者之间存在着广泛的竞争。③法制性是指社会经济运行有健全的法制基础,生产者和经营者的经济活动依据市场经济的法规进行。④开放性是指市场不是相互封闭的,全国一个统一的大市场,并同世界市场联系在一起。
6、国家宏观调控的含义、任务和手段
A、含义:指国家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控制和调节。
B、任务:保持经济总量平衡,抑制通货膨胀,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实现经济稳定增长。
C、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
⑴经济手段:国家运用经济政策和计划,通过对经济利益的调整而影响和调节社会经济活动的措施。 ⑵ 法律手段:国家通过制定和运用经济法规来调节经济活动的手段。⑶行政手段:国家通过行政机构,采取行政命令、指示、指标、规定等行政措施来调节和管理经济的手段。
D、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各有所长,各具特色,他们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了宏观调控的体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该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发挥宏观调控的总体功能。
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内涵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①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 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考试内容:第七课
1、市场交易的原则。遵守市场交易原则,是保证市场交易活动有次秩序、按规则进行的基本条约。
市场交易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自愿”原则。是市场交易的基本原则。
(2)“平等”原则。是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也是市场交易的重要原则。其含义有两点:一是指交换的当事人没有社会地位的差别,在市场上都是平等的卖者或买者,是商品或货币的所有者;二是指在市场交换中必须遵循等价交换原则,任何人不得利用强制手段占有他人的劳动成果。这既是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也是市场交易的一条重要原则。
(3)“公平”原则。是市场交易原则的重要内容。所谓公平,就是公平交易,明码标价。公平就是公开、公平、平等。公平原则是市场交易的灵魂,是徇市场交易活动是否有序、是否规范的试金石。
(4)“诚实信用”原则。是现代市场交易活动的基本精神。诚实即不虚假,信用即能够履行与人约定的事情而取得的信任。现在我国市场上的假冒伪劣以次充好、非法销售等等,都是违背诚实信用的市场交易原则的。
总之,发展商品服务市场,必须坚持“自愿、平等、公平、诚实守信”的交易原则,这是遵循市场运行规律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题中之义。
2、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⑴生产决定消费。社会再生产过程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这样相互联系的四个环节。起决定作用的、最为重要的是生产环节。①是生产为消费提供对象。②是生产决定消费水平。(在一定时期内,人们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实际满足程度)③是生产决定消费方式。④是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总之,生产决定消费,消费所需要的一切商品和服务的种类、数量、质量都是由生产创造出来的,没有生产就没有消费。
⑵消费反作用于生产。①,消费是社会生产四个环节中的最后一环,消费状况如何,对生产和其它几个环节都在着重要的反作用。产品出产出来以后,只有当它最终被人们消费了,才真正起到产品的作用,生产才能继续进行。相反,如果产品没有被消费者所接受,卖不出去,生产就要受到影响,就要萎缩。②消费是生产的动力。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甚至几个相关产业的出现和成长。③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消费状况,还会影响劳动者的生产热情和积极性。新的、较高水平的消费会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得于提高劳动生产率,推动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④消费是生产的目的。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就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即为了满足人们的生活消费。
3、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⑴ 家庭生活消费必须与国情及家庭收入相适应,提倡适度消费,反对铺张浪费。适度消费即合理消费,包括不抑制消费和超前消费两层意思,就是使消费与我国的国情和家庭收入状况以及需求状况相适应,量入为出,既不能滞后,又不能超前;既不人为抑制,又不盲目攀比,不随波逐流。
⑵ 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要协调发展。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在满足物质消费的同时,还要注重精神消费。尤其是现代社会的经济生活,科学技术作用日益显著,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家庭消费中就是消费的需求越来越重要。
⑶改变落后的生活习惯,提高消费的科学性。为适应现代文明的发展,必须彻底改变愚昧、无知、不文明、不卫生的消费习惯,建立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⑷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必须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
哲学常识教学内容:唯物论(第一课)
物质的含义、意识的含义、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自觉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
1、含义和唯一特性
⑴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⑵ 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
2、意识的含义:意识的内容和本质: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3、物质和意识的辩证的关系: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反映,要求我们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则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4、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⑴含义: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应当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根据这些事实,决定我们的方针政策、计划方案等主观的东西。
⑵原因:①从实际出发是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根本要求。即: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的原理,要求我们思想必须如实地反映客观存在的事实,做到主观符合客观。就必须从实际出发。②从实际出发是无产阶级政党正确制定和执行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也是我们搞好各项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③从实际出发,就必须反对从主观出发,即:教条主义和主观主义。 ⑶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要做到从实际出发,就在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就要掌握全面的、总和的实际出发情况;就要使自己的思想不断地适应变化着的客观情况。
5、第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
(1)唯心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
①唯物主义的观点-----承认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②唯心主义的观点-----认为世界的本质是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而形成的。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它不仅是所有哲学必然遇到的问题,而且是所有哲学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物质和意识究竟哪个是本源,物质和意识究竟谁决定谁,是哲学基本问题最重要的方面,对这一方面回答的不同,哲学的性质就不同。由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作出了截然相反的回答,他们才成为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
第二:自觉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
(1)坚持无神论反对有神论。作为有现代科学头脑的青年学生,应该自觉坚持唯物主义,同有神论自觉划清界限。
(2)要把想问题、办事情的立足点切实放在中国国情之上。
(3)客观地看待周围的人和事,办事情应当有认真精神。我们坚持唯物主义态度,客观地分析周围的人和事,客观地陈述自己的见解。认真精神是一种可贵的唯物主义精神。我们应该努力做到。
(4)正确估量和对待自己。
坚持唯物主义的态度,就要敢于面对自己的现实,彻底地反思自己同周围事物的关系,自己的行为和认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一个人对自身的状况有了正确的认识,就能较好地在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做出应有的贡献
教学内容:第八课(认识论)
1、实践的含义和特征
(1)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
(2)实践的特征:第一、实践是客观性的活动。第二、实践是有意识的、有目的的能动性的活动。第三、实践是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实践不是孤立的个人的活动)
2、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1)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客观事物之所以反映到人脑中来,唯一的途径就是通过实践,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源泉)
第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的需要推动着认识的产生和发展;实践的发展也推动着认识不断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第三、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第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总之,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依赖于实践,(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之首要的基本观点)
(2)实践和认识的(理论)的关系是;实践决定认识(理论),认识(理论)反作用于实践,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3)、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这是因为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一方面,实践是有意识的活动,实践受主观认识的指导;另一方面,实践是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实践的对象是客观事物。这样在实践过程中主观认识同客观事物就有的一定的联系,人们就可以用实践的客观结果来检验认识是否符合客观实际。如果以一种主观认识为指导在实践中改造客观事物,能够达到预期的目的,那就证明这种认识是正确的;否则就是错误的。
3、改造主观世界与改造客观世界的关系
A、改造主、客观世界的含义:
(1)改造客观世界---------改造自然界和改造人类社会
(2)改造主观世界---------改造自己的思想、认识能力、改造主观世界同客观世界的关系(在改造主观世界中,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改造处于核心地位)
B、改造主观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的关系
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改造主观世界是为了更好地改造客观世界,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着自己的主观世界。通过自觉改造主观世界,又能提高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在这种相互作用中,人们不断地改善着主观世界同客观世界的关系,实现着促进客观世界的发展和人自身的不断完善的双重目的。
政治常识:教学内容:第一课
1、国家的国体、政体及其相互关系
⑴国体:a又叫国家性质、国家的阶级性质,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具体地说,就是国家政权掌握在哪个阶级手里,哪个阶级是统治阶级,哪个阶级是被统治阶级。b统治阶级的性质决定着国家性质。
c国家政权掌握在哪个阶级手中,实行为哪个阶级服务的政策,这是判断国家性质的根本标志。
⑵政体的含义:政体又叫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国家管理形式,是指统治阶级采取何种形式来组织自己的政权机关。⑶国体和政体的相互关系
政体与国体的关系:国体决定政体,政体反映国体,适当健全的政体,对维护和巩固统治阶级的统治地位有着重要作用;政体具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由于历史条件、阶级力量对比、传统习惯、国际环境的不同,相同的国体可以采用不同的政体。
2、我国的对内对外职能
⑴含义:是指国家在阶级统治与社会管理中的职责和功能。它反映了国家活动的基本方向、根本任务和主要作用。
(2)我国的对内职能:
① 政治职能:国家维护政治统治和政治稳定的职能
② 经济建设职能:国家组织经济建设,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提高生产力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职能。
③ 文化职能:国家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
④ 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国家为社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职能。
(3)我国的对外职能:①防御外部敌人的侵犯和颠覆,捍卫国家的主权和领土的完整。②发展国际的交流和合作,创造有利于我国发展的国际环境。③维护世界济发展,积极发挥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作用。
⑷ 国家职能和国家性质的关系:国家性质决定国家职能,国家职能反映国家性质。(区别我国的国家职能和资本主义国家职能)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⑴我国的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⑵含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由人民选举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统一领导国家事务的政治制度。
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直接体现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是国家的主人,这是人民民主专政国家制度的核心内容和根本准则。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正是有民当家作主这一根本准则的直接体现。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建立其他有关的国家管理制度的基础。在我国凡属国家管理范围内的一切重要制度都是由人民代表大会直接或间接创建和决定的。我国的国家机构都是在人民代表大会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⑷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的基本原则是民主集中制,
4、“一国两制”的含义、主要内容和意义
⑴“一国两制”含义:①“一国两制”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简称。②“一个国家”,是指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必须完整,不容分割,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③“两种制度”是在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内部,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台湾、香港、澳门保留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
⑵“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
①“一国两制”的前提和基础是一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②两种制度并存,国家的主体是社会主义制度。
③“一国两制”下设立的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不是完全自治。特别行政区除外交和国防事务属中央人民政府管理外,享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此外,还有一定外事权)
⑶“一国两制”意义。
①有利于实现祖国的统一。②有利于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③有利于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稳定、繁荣和发展。
教学内容:第二课
1、国家机构及其组织体系
⑴国家机构的含义:统治阶级为行使国家权力而建立起来的一整套国家机关的总和,就是国家机构
⑵国家机构与国家性质、国家职能的关系:
①国家性质决定国家机构的性质。国家机构是统治阶级利益和捍卫者和执行者,是实现阶级统治的工具。
②国家职能决定国家机构的设置。国家职能是国家机构设置的主要根据,国家机构是国家职能的物载体
2、我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的原则:
⑴民主集中制原则
①含义:是指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
②民主集中制原则在国家机构中的体现:
首先:在国家权力机关和人民群众的关系方面。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是由人民选举产生,对人民责,受人民监督负。
其次:在国家权力机关和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方面,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是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最后:在中央和地方国家机关的关系方面,遵循在中央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
⑵对人民负责原则
①原因:国家性质决定国家机构的性质,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的国家机构是人民利益的执行者和捍卫者,因此,对人民负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一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为准则和工作宗旨。
②对人民负责,要求做到以下三点:
A密切联系群众b克已奉公,廉洁自律,接受人民的监督。C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⑶依法治国原则
①含义: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②依法治国的本质是崇尚宪法和法律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权威。
③根本目的:在于保证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④如何做到依法治国?
(A)、立法机关要严格按照立法程序制定法律,确保国家各项事业有法可依。有法可依是实现依法治国的前提条件。(B)、行政机关要严格依法行政。依法行政是依法国的重要环节。
(C)、司法机关要公正司法、严格执法。(D)、要进一步完善法律监督体系,加强执法监督工作,以确保法律的有效实施。(F)、要切实做好普法教育工作,为依法治国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
3、正确对待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①重要意义:这是公民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必须遵循的一项重要原则,是公民同违法侵权和腐败现象做斗争的法律武器。
②含义: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则,是指司法平等和守法平等,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含义任何公民都平等地享有宪法、法律规定的权利和平等地承担宪法、法律规定的义务;任何公民的合法权利都受到法律保护;任何公民的违法犯罪行为都受到法律制裁。
(2)、坚持公民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
①权利和义务的辩证关系: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权利与义务是不可分离的,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权利的实现要求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要求权利的实现。权利与义务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国家保障公民充分享有行使权利,另一方面,公民自觉履行义务。
(3)、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国家、集体和公民个人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国家为公民着想,依法保障公民的权利;公民也应该为国家着想,自觉履行义务,维护国家利益。
教学内容:我国的政党和政党制度
1、政党与国家政权的关系
第一 在现代各国一般由政党领导国家政权(一个国家的性质通常与执政党的阶级属性相一致)
第二 政党为什么能领导国家政权
①领导国家政权是政党实现本阶级利益的根本途径②政党具备领导国家政权的主观条件
2、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
(1)中国共产党的性质:①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②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③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奋斗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④中国共产党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行动指南。
⑵ 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3、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 全面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反腐倡廉建设。
4、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5、“三个代表”思想重大意义
内容: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作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6、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的基本内容:
(1)名称:中国共产党领导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教育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
(2)基本内容:
第一、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是亲密友党。
第二、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政治基础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第三、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第四、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以宪法和法律为根本准则。
8、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及其主要职能
第一、性质。简称“人民政协”或“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种重要形式。
第二、职能:政治协商、民主协商、参政议政
教学内容:我国的民族和宗教
1、民族及其基本特征
民族的四基本特征: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共同心理素。(这是区别民族最显著的特点)
四个基本特征的关系: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在民族的形成过程中,共同地域和共同的经济生活是首要的前提条件,为共同语言和共同心理素质的形成提供了地理空间和物质基础;而共同语言和共同心理素质的形成又促进了共同地域和共同经济生活的发展。
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⑴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建立
②由压迫和被压迫、剥削和被剥削的关系转变为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的新型关系。
⑵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即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①民族平等原则:我国民族平等的表现:各民族在政治权利、社会地位上实现了平等,各民族在发展经济、文化方面享有平等的权利;各民族都有保持或改革自己风俗习惯的自由。
②民族团结原则
重要性:民族团结和民族的内聚力的强弱是衡量一个国家纵合国力的标志之一;各民族团结是我国统一、繁荣、昌盛的重要保证,没有民族团结,就没有国家的安定,也不能集中力量搞社会主义建设,各民族也失去了依靠而难以发展。因此,加强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也是各民族的共同愿望。 加强民族团结必须反对民族主义(大民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和民族分裂活动。
③民族共同繁荣原则 怎样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
首先:需要民族地区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发扬自己的创造性、积极性,充分利用民族地区的优势。其次:需要国家在财力、物力、人力等方面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最后:还需要发达地区在人力、技术等方面的支援。
④三原则的关系:
A、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三项原则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B、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C、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D、各民族共同繁荣特别是经济的发展,又是民族平等、团结的物质保证。E、在现阶段加快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是民族工作的根本任务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篇三:高中会考政治试卷及答案(模拟)
高中证书会考试卷(模拟)
政 治
考生须知:
1.全卷分试卷I、Ⅱ和答卷I、Ⅱ。试卷共5页,有三大题,35小题,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本卷答案必须做在答卷I、Ⅱ的相应位置上,做在试卷上无效。
3.请用钢笔或圆珠笔将姓名、准考证号分别填写在答卷I、Ⅱ的相应位置上。
试卷 I
请用铅笔将答卷I上的准考证号和学科名称所对应的括号或方框内涂黑,然后开始答题。
一、选择题(本题有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请选出各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大豆有营养,音乐能欣赏,书籍可阅读。这些属性是指商品的
(A)使用价值 (B)价值 (C)交换价值 (D)价格
近年来,我国轿车的质量不断提高,价格却持续下降。有人说,降价可以扩大市场占有率,也是企业自身的一场“内部革命”。回答2—4题。
2.轿车价格下降的根本原因是
(A)市场供给超过消费需求 (B)通货膨胀得到有效抑制
(C)个别劳动时间大大缩短 (D)社会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
3.降价可以扩大市场占有率,是由于
(A)价值量是商品交换的基础 (B)商品价格是影响供求的重要因素
(C)价格与企业利益密切相关 (D)价廉是实现商品价值的主要手段
4.降价也是企业自身的一场“内部革命”,激烈的市场竞争必然会刺激企业 ①改进生产技术 ②改善经营管理 ③延长劳动时间 ④降低劳动消耗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2005年7月21日,我国开始实行更具弹性的人民币浮动汇率制度。回答5—7题。
5.人民币是一种纸币,它可以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但本身没有价值。这说明纸币是 一种
(A)商品 (B)等价物 (C)一般等价物 (D)货币符号
6.2005年7月21日,1美元兑换的人民币由8.27元变为8.1l元。这表明 ①人民币升值了 ②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下降了
③美元升值了 ④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升高了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7.我国实行更具弹性的人民币浮动汇率制度,这意味着人民币汇率浮动将
(A)更具主观随意性 (B)更加突出宏观调控的作用
(C)完全与国际接轨 (D)更多地使用市场手段
第三届浙江.中国民营企业峰会于2005年11月在杭州市举行。回答8—9题。
8.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浙江经济的腾飞。这从一个侧面表明民营经济
(A)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 (B)是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导力量
(C)在社会总资产中占绝对优势 (D)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多
9.浙江经济的迅速发展,主要是“浙江人找到了适合自己穿的鞋”。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A)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B)要使客观符合主观
(C)要发挥意识的决定作用 (D)要以全局观念看问题
10.下列几对关系中,表述正确的是
(A)世界市场≠国际市场(B)生产社会化=经济全球化
(C)出口总额>进口总额=顺差 (D)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货币流通次;
11.要不断提高我国的对外开放水平,就必须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实施这一战略
①是解决我国资源短缺的根本措施 ②是积极主动参与国际竞争的具体表现③可以充分利用国际资源来发展自己 ④可以减少我国对外贸易的逆差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读右图,回答12—14题
12.“卧佛寺,是英语office(办公室)的谐音。想进办公室
做白领当然得去卧佛寺。”这种说法违背了事物联系的
(A)客观性 (B)绝对性
(C)多样性 (D)普遍性
13.希望通过烧香拜佛,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是不现实的,因为
①神灵观念完全是人们凭空臆造的
②在客观世界中神灵是根本不存在的
③寄托于神灵是唯心主义的表现
④神灵观念是对客观事物虚幻的歪曲的反映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4.青年人要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从主观方面来说,特别需要
(A)异想天开 (B)寻找机遇 (C)艰苦奋斗 (D)循规蹈矩
“神舟六号”的发射成功,使中国航天事业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回答15—17题。
15.从敦煌飞天壁画的梦想,到“神舟六号”完美的太空之旅,再一次证明了
①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②意识的作用不受任何制约
③理想可以转化为现实 ④只要想得到,就能做得到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16.没有自主创新的勇气、智慧和精神,就没有中国航天事业的今天,也没有中华民族的今天。这表 明
①只有开拓创新,才能不断发展 ②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则
③创新是做好一切工作的起码要求 ④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A)②④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17.“神舟六号”的成功发射,是上千个相关部门大协作的胜利。这一事实告诉我们,想问题办事情
(A)要着重搞好局部 (B)既要从整体着眼,又要搞好局部
(C)要善于预见事物发展的趋势 (D)要注意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18.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以下成语中,违背客观规律,必将受到惩罚的有
①循序渐进 ②揠苗助长 ③实事求是 ④竭泽而渔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19.由于两个最大的政党——联盟党和社民党在议会选举中均未过半数,德国在大选后组建了联合政府,由联盟党总理候选人默克尔出任总理。这表明德国的政体是
(A)议会君主制 (B)议会制共和制 (C)联邦制 (D)多党制
正在阅读:
高中政治会考02-20
日本大地震和海啸发生之后的--核能危机03-03
沪教牛津版-初一英语-课文10-09
培育与教导下属的技巧05-12
万科集团盈利能力分析04-22
马倒禄斜法03-15
入党积极分子情况02-12
2015年10月自考普通逻辑(00024)试题及答案解析01-11
教师入职申请书_108-23
2019最新春联(附贴对联方法和宜忌)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