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更新时间:2023-06-12 07:49: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一节 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第二节 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第三节 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2014-5-21

第一节 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 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一)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 1、社会历史观:人们对社会历 史的基本观点。

2、两种对立的历史观:唯心史观、唯物史观 (1)唯心史观 共同本质: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主要表现形态: 以“神意”或上帝为最高主宰的神学历史观 主张精神或观念是历史本质的历史观 抽象人本主义历史观

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

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区别唯物史观 唯心史观

A.认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 A.没有考究人们活动思想动机 约着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 背后的物质动因和经济根源 神生活的过程

B.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 B.以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为 前提,把社会历史看成是精神 意识发展史

C.承认社会历史的客观规律, C.否认社会历史的客观规律, 承认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 否认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 决定作用 中的决定作用

(二)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及其辩证关系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1、社会存在:是社 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 要是指物质生活资料的 生产及生产方式,也包 括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 。

在西藏高原的北部,茫茫草原富丽壮阔、牛羊肥美、 山水险峻多姿,蕴藏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冬季千里冰 封,万里雪飘;夏季流金溢彩,山青水秀,节庆众多, 民风独特,尤其一年一度的恰青赛马艺术节,充满着 欢腾激情,洋溢着阳刚之美。

2014-5-21

江南大学 法政学院

(1) 地理环境及其在社会存在和发展中的作用 含义:地理环境(也称自然环境)是指与人类生活 所处的地理位置相联系的各种自然物质条件的总和。 它包括地理条件、气候条件、生态环境、自然资源 等等。 作用:第一:它是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为人类提供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 “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威 廉· 配第(William Petty,1623-1687)英国古典政治 经济学创始人,统计学家。 “劳动不是一切财富的源泉。自然界和劳动一样也 是使用价值的源泉,劳动本身不过是一种自然力即 人的劳动力的表现” ---马克思

第二,地理环境通过对社会生产的不同影响, 对社会的发展起加速或者延缓的影响作用。

第三,地理环境能够影响生产部门的布局、产业 结构的调整及其发展方向。澳大利亚草原

“地理环境决定论”是错误的“地理环境决定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法国启 蒙思想家

孟德斯鸠。孟德斯鸠认为:“热带 民族的懦弱往往使他们陷入奴隶地位,而寒 带民族的强悍则使他们保持自由的地位。所 有这些都是自然原因造成的。” 他甚至认为 宗教也同样是由气候决定的:印度气候过度 炎热,使人萎靡不振,导致趋向清净无为的 佛教产生。在他看来,国家制度决定于其领 土的大小。狭小的领土适宜共和制,中等领 土适宜君主制,广阔的领土适宜专制,否则, 其必然衰败而趋于灭亡。

辩证看待“地理环境决定论”这种观点有一定的合理之处,它对社会生活没有用 精神、神、上帝来进行解释,试图从物质来解释社会生 活,在反对唯心史观、宗教神学上有进步作用。 但由于不了解实践,生产劳动在社会生活中的决定 作用,把地理环境当作社会生活的决定力量是错误的。 它是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克服不了唯心主义历史观的 根本缺陷。 它只看到人类被动适应自然条件的客观性,却看不 到人类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的主体能动性。 这种理论只注意到地理环境差异给不同民族和国家 带来的差异,却无法解释地理环境相同的民族和国家为 何有不同的社会制度或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

(2)人口因素及其在社会存在和发展中的作用含义:人口因素是指人口的数量、素质、构成、分布、密 度及其变化规律。作用:人是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主体,人口状况、数量、 素质、结构等对社会存在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它可以加 速或者延缓社会的发展。具体表现在: 首先,人口因素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只有一定 数量的人口才能进行社会生产; 其次,人口的数量、密度、增长速度可以促进或者阻碍社 会的发展;

再次,人口的素质的高低也是影响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人口决定论”是错误的马尔萨斯于1798年发表了 《人口原理》一书,其主要 观点是生活资料的增长永远 赶不上人口的增长,因而把 资本主义人口的过剩、资本 主义的失业归之于自然规律, 当作一种永恒的现象。他的 理论无非是为资本主义制度 进行辩护 。

(3)物质资料的生产方 式及其在社会存在和发 展中的作用首先,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 的物质基础,是人类其它一切活动的首要前提。 其次,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结构、性质和 面貌。 再次,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发展变化决定整个社会历史 的发展变化和社会形态更替。 总之,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物质资料生产的历史,是劳 动发展史。马克思正是从劳动发展史中找到了理解人类社会 发展史的“钥匙”。

2、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

精神 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按照社会意识反映层次的高低, 可以区分为社会心理和社会意 识形式。

社会意识诸形式的特点 政治思想和法律思想政治思想:政治思想是人们关于社会的政治制度、政治生活、国家 、阶级或社会集团及其相互关系的思想、观点的总和。法律思想:是 人们关于法、法的关系、法律制度、规范和设施的思想、观点的总和 。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 的社会主义国家。 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破坏社会 主义制度。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 业,管理社会事务。 第六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 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 社会主义公有制消灭人剥削人的制度,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 ——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社会意识诸形式的特点 1、艺术 艺术:通过塑造生动、具体的感性形 象来反映社会生活并表现作者审美评价的 一种意识形态。

社会意识诸形式的特点

3、宗教宗教是支配人们日常生活的自然力量和社会力量在人们头脑中虚 幻、颠倒的反映,是由对超自然实体即神灵的信仰和崇拜来支配人们 命运的一种社会意识形式。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x2b1.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