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中考数学冲刺-2013年中考数学压轴题(填空、选择、

更新时间:2024-06-14 08:1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3年中考数学冲刺必备

压轴题汇编

安徽10.在一张直角三角形纸片的两直角边上各取一点,分别沿斜边中点与这两点的连线剪去两个三角形,剩下的部分是如图所示的直角梯形,其中三边长分别为2、4、3,则原直角三角形纸片的斜边长是( )

A.10 B.45 C. 10或45 D.10或217

解析:考虑两种情况.要分清从斜边中点向哪个边沿着垂线段过去裁剪的. 解答:解:如下图,(2?2)?(4?4)?45,(2?3)?(4?4)45?10

2222② S2+S4= S1+ S3 ③若S3=2 S1,则S4=2 S2 ④若S1= S2,则P点在矩形的对角线上其中正确的结论的序号是_____________

解析:过点P分别向AD、BC作垂线段,两个三角形的面积之和S2?S4等于矩形面积的一半,同理,过点P分别向AB、CD作垂线段,两个三角形的面积之和S1?S3等于矩形面积的一半. S1?S3=S2?S4,又因为S1?S2,则S2?S3=S1?S4?以④一定成立

安徽22.如图1,在△ABC中,D、E、F分别为三边的中点,G点在边AB上,△BDG与四边形ACDG的周长相等,设BC=a、AC=b、AB=c. (1)求线段BG的长;(2)求证:DG平分∠EDF;

(3)连接CG,如图2,若△BDG与△DFG相似,求证:BG⊥CG. 解(1)∵D、C、F分别是△ABC三边中点 ∴DE∥AB,DF∥AC,

2211CGFE12SABCD,所

又∵△BDG与四边形ACDG周长相等 即BD+DG+BG=AC+CD+DG+AG

∴BG=AC+AG ∴BG=

AB?AC2 =

b?c2∵BG=AB

AG ADB(2)证明:BG=

b?c2,FG=BG-BF=

b?c2-

c2?b2

∴FG=DF,∴∠FDG=∠FGD又∵DE∥AB

∴∠EDG=∠FGD ∠FDG=∠EDG ∴DG平分∠EDF

14.如图,P是矩形ABCD内的任意一点,连接PA、PB、PC、PD,得到△PAB、△PBC、

(3)在△DFG中,∠FDG=∠FGD, △DFG是等腰三角形,

∵△BDG与△DFG相似,∴△BDG是等腰三角形,∴∠B=∠BGD,∴BD=DG,

△PCD、△PDA,设它们的面积分别是S1、S2、S3、S4,给出如下结论: ①S1+S2=S3+S4 则CD= BD=DG,∴B、CG、三点共圆, ∴∠BGC=90°,∴BG⊥CG

1

23.如图,排球运动员站在点O处练习发球,将球从O点正上方2m的A处发出,把球看成点,其运行的高度y(m)与运行的水平距离x(m)满足关系式y=a(x-6)2+h.已知球网与O点的水平距离为9m,高度为2.43m,球场的边界距O点的水平距离为18m。 (1)当h=2.6时,求y与x的关系式(不要求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2)当h=2.6时,球能否越过球网?球会不会出界?请说明理由; (3)若球一定能越过球网,又不出边界,求h的取值范围。

23解:(1)把x=0,y=2,及h=2.6代入到y=a(x-6)2+h 即2=a(0-6)2+2.6, ∴a??160160>0 ② 由① ②得h≥

83

北京8. 小翔在如图1所示的场地上匀速跑步,他从点A出发,沿箭头所示方向经过点B跑到点C,共用时30秒.他的教练选择了一个固定的位置观察小翔的跑步过程.设小翔跑步的时间为t(单位:秒),他与教练的距离为y(单位:米),表示y与t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大致如图2所示,则这个固定位置可能是图1中的

A.点M

B.点N

C.点P

D.点Q

∴y=? (x-6)2+2.6

160(2)当h=2.6时,y=?∴球能越过网 x=18时,y=?160 (x-6)2+2.6 x=9时,y=?160 (9-6)2+2.6=2.45>2.43

(18-6)2+2.6=0.2>0 ∴球会过界

【解析】 D

1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我们把横 、纵坐标都是整数的点叫做整点.已知点

A?0,4?,点B是x轴正半轴上的整点,记△AOB内部(不包括边界)的整点个数

(3)x=0,y=2,代入到y=a(x-6)2+h得a?2?h362?h36为m.当m?3时,点B的横坐标的所有可能值是 ;当点B的横坐标为

4n;

2?h36(n为正整数)时,m? (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

【解析】 3或4;6n?3

(18-6)2+h8?3h北京24.在△ABC中,BA?BC,?BAC??,M是AC的中点,P是线段BM上的动点,将线段PA绕点P顺时针旋转2?得到线段PQ。

(1) 若?????且点P与点M重合(如图1),线段CQ的延长线交射线BM于点

x=9时,y=

(9-6)2+h?2?3h4>2.43 ① x=18时,y=

2

D

,请补全图形,并写出?CDB的度数;

2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对于任意两点P1(x1,y1)与P2(x2,y2)的“非常距离”,

给出如下定义: 若|x1?x2≥||y1?y2,则点|P1与点P2的“非常距离”为|x1?x2|;

(2) 在图2中,点P不与点B,M重合,线段CQ的延长线与射线BM交于点D,

猜想?CDB的大小(用含?的代数式表示),并加以证明;

(3) 对于适当大小的?,当点P在线段BM上运动到某一位置(不与点B,M重

合)时,能使得线段CQ的延长线与射线BM交于点D,且PQ?QD,请直 若|x1?x2|?|y1?y2,则点|P1与点P2的“非常距离”为|y1?y2|.

例如:点P1(1,2,)点P2(3,5,)因为|1?3?||?2,5所以点P1与点P2的“非常距离”

接写出?的范围。

【解析】

⑴ ,

?CDB?30?

⑵ 连接PC,AD,易证△APD≌△CPD ∴AP?PC ?ADB??CD B

?PAD??PC D 又∵PQ?PA ∴PQ?PC,?AD?C2?C,D?BPQC??PCD??P A∴

?PAD??PQD??PQC??PQD?180?

∴?APQ??ADC3?60????PAD??PQD1?8 0?∴

?ADC?180???APQ?180??2?

2?CDB?180??2? ∴?CDB?90???

?CDB?90???,且PQ?QD

∴?PAD??PCQ??PQ2C??CD18?B0??2 ? ∵点P不与点B,M重合 ∴?BAD??PAD??MAD ∴2??18?0??2?? ∴45????60 ?

3

为|2?5|?3,也就是图1中线段P1Q与线段P2Q长度的较大值(点Q为垂直于y轴的直线P1Q与垂直于x轴的直线P2Q的交点)。 (1)已知点A(?12,0),B为y轴上的一个动点,

①若点A与点B的“非常距离”为2,写出一个满足条件的点B的坐标; ②直接写出点A与点B的“非常距离”的最小值; (2)已知C是直线y?34x?3上的一个动点,

①如图2,点D的坐标是(0,1),求点C与点D的“非常距离”的最小值及相

应的点C的坐标;

②如图3,E是以原点O为圆心,1为半径的圆上的一个动点,求点C与点E的“非常距离”

的最小值及相应的点E和点C的坐标。

⑵ ①设C坐标?x0,x0?3?∴当?x0??4??815?C??,?7??7??3?3?34x0?2此时x0??87∴距离为

87此时

.

4?②E??,?55??35

?x0?34x0?3?45

∴x0??85

∴C??,??55??89?

【解析】⑴ ①?0,?2?或?0,2?1

②2

最小值1。

重庆10.已知二次函数y=ax2

+bx+c(a≠0)的图象如图所示对称轴为x=﹣.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abc>0 B.a+b=0 C.2b+c>0 D.4a+c<2b 解答: 解:A、∵开口向上,∴a>0,∵与y轴交与负半轴,∴c<0, ∵对称轴在y轴左侧,∴﹣<0,∴b>0,∴abc<0,故本选项错误;

B、∵对称轴:x=﹣=﹣,∴a=b,故本选项错误;C、当x=1时,a+b+c=2b+c<0,

故本选项错误;

D、∵对称轴为x=﹣,与x轴的一个交点的取值范围为x1>1,∴与x轴的另一个交点的取值范围为x2<﹣2,

∴当x=﹣2时,4a﹣2b+c<0,即4a+c<2b,故本选项正确.故选D.

16.甲、乙两人玩纸牌游戏,从足够数量的纸牌中取牌.规定每人最多两种取法,甲每次取4张或(4﹣k)张,乙每次取6张或(6﹣k)张(k是常数,0<k<4).经统计,甲共取了15次,乙共取了17次,并且乙至少取了一次6张牌,最终两人所取牌的总张

数恰好相等,那么纸牌最少有 108 张.

4

分析: 设甲a次取(4﹣k)张,乙b次取(6﹣k)张,则甲(15﹣a)次取4张,乙(17﹣b)次取6张,从而根据两人所取牌的总张数恰好相等,得出a、b之间的关系,再有取牌总数的表达式,讨论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 解:设甲a次取(4﹣k)张,乙b次取(6﹣k)张,则甲(15﹣a)次取4张,乙(17﹣b)次取6张,

则甲取牌(60﹣ka)张,乙取牌(102﹣kb)张,则总共取牌:N=a(4﹣k)+4(15﹣a)+b(6﹣k)+6(17﹣b)=﹣k(a+b)+162,

从而要使牌最少,则可使N最小,因为k为正数,函数为减函数,则可使(a+b)尽可能的大,由题意得,a≤15,b≤16,

又最终两人所取牌的总张数恰好相等,故k(b﹣a)=42,而0<k<4,b﹣a为整数, 则由整除的知识,可得k可为1,2,3,

①当k=1时,b﹣a=42,因为a≤15,b≤16,所以这种情况舍去; ②当k=2时,b﹣a=21,因为a≤15,b≤16,所以这种情况舍去; ③当k=3时,b﹣a=14,此时可以符合题意,

综上可得:要保证a≤15,b≤16,b﹣a=14,(a+b)值最大,则可使b=16,a=2;b=15,a=1;b=14,a=0;

当b=16,a=2时,a+b最大,a+b=18,继而可确定k=3,(a+b)=18,所以N=﹣3×18+162=108张.

故答案为:108.

a%,同时每吨污水处理的费用将在去年12月份的基础上增加(a﹣30)%,为鼓励节

重庆 企业的污水处理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输送到污水厂进行集中处理,另一种是通过企业的自身设备进行处理.某企业去年每月的污水量均为12000吨,由于污水厂处于调试阶段,污水处理能力有限,该企业投资自建设备处理污水,两种处理方式同时进行.1至6月,该企业向污水厂输送的污水量y1(吨)与月份x(1≤x≤6,且x取整数)之间满足的函数关系如下表:

能降耗,减轻企业负担,财政对企业处理污水的费用进行50%的补助.若该企业每月的污水处理费用为18000元,请计算出a的整数值.(参考数据:

≈28.4)

≈15.2,

≈20.5,

知识,分别直接写出y1,y2

7至12月,该企业自身处理的污水量y2(吨)与月份x(7≤x≤12,且x取整数)之间满足二次函数关系式为y2?ax2?c(a?0).其图象如图所示.1至6月,污水厂处理每吨污水的费用:z1(元)与月份x之间满足函数关系式:z1?12x,该企业自身处34x?112x;7至

2理每吨污水的费用:z2(元)与月份x之间满足函数关系式:z2?12月,污水厂处理每吨污水的费用均为2元,该企业自身处理每吨污水的费用均为1.5元.

(1)请观察题中的表格和图象,用所学过的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或二次函数的有关

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请你求出该企业去年哪个月用于污水处理的费用W(元)最多,并求出这个最多费用;

(3)今年以来,由于自建污水处理设备的全面运行,该企业决定扩大产能并将所有污水全部自身处理,估计扩大产能后今年每月的污水量都将在去年每月的基础上增加

5

∴去年5月用于污水处理的费用最多,最多费用是22000元;

(3)由题意得:12000(1+a%)×1.5×[1+(a﹣30)%]×(1﹣50%)=18000,设t=a%,整理得:10t+17t﹣13=0, 解得:t=

解答:解:(1)根据表格中数据可以得出xy=定值,则y1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为反比例函数关系:y1=,将(1,12000)代入得:k=1×12000=12000,故y1=且x取整数);

根据图象可以得出:图象过(7, 10049),(12,10144)点,代入得:解得:

,故y2=x+10000(7≤x≤12,且x取整数);

?x+(12000﹣

2

2

,∵

≈28.4,∴t1≈0.57,t2≈﹣2.27(舍去),∴a≈57,

答:a的值是57.

26.已知:如图,在直角梯形ABCD中,AD∥BC,∠B=90°,AD=2,BC=6,AB=3.E

(1≤x≤6,

为BC边上一点,以BE为边作正方形BEFG,使正方形BEFG和梯形ABCD在BC的同侧.

(1)当正方形的顶点F恰好落在对角线AC上时,求BE的长;

(2)将(1)问中的正方形BEFG沿BC向右平移,记平移中的正方形BEFC为正方形B′EFG,当点E与点C重合时停止平移.设平移的距离为t,正方形B′EFG的边EF与AC交于点M,连接B′D,B′M,DM,是否存在这样的t,使△B′DM是直角三角形?若存在,求出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当1≤x≤6,且x取整数时:W=y1x1+(12000﹣y1)?x2=?(x﹣

x2),

(3)在(2)问的平移过程中,设正方形B′EFG与△ADC重叠部分的面积为S,请直接写出S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以及自变量t的取值范围.

解答: 解:(1)如图①,设正方形BEFG的边长为x,则BE=FG=BG=x,

=﹣1000x2+10000x﹣3000,∵a=﹣1000<0,x=﹣(元),

=5,1≤x≤6,∴当x=5时,W最大=22000

∵AB=3,BC=6,∴AG=AB﹣BG=3﹣x, ∵GF∥BE,∴△AGF∽△ABC,∴(2)存在满足条件的t,

理由:如图②,过点D作DH⊥BC于H,则BH=AD=2,DH=AB=3, 由题意得:BB′=HE=t,HB′=|t﹣2|,EC=4﹣t,

,即

,解得:x=2,即BE=2;

当7≤x≤12时,且x取整数时,W=2×(12000﹣y1)+1.5y2=2×(12000﹣x2﹣10000)+1.5(x2+10000),=﹣x2+1900, ∵a=﹣<0,x=﹣

=0,当7≤x≤12时,W随x的增大而减小,∴当x=7时,W最大=18975.5

在Rt△B′ME中,B′M=ME+B′E=2+(2﹣t)=t﹣2t+8,

(元),∵22000>18975.5,

6

222222

∵EF∥AB,∴△MEC∽△ABC,∴

2

2

2

2

,即

2

2

,∴ME=2﹣t,

∵NL=AD=,∴FL=t﹣,∴当<t≤2时,S=S△FMN﹣S△FKL=t2﹣(t﹣)(t﹣1)=﹣t2+t﹣;

③如图⑤,当G在CD上时,B′C:CH=B′G:DH,即B′C:4=2:3,解得:B′C=,

在Rt△DHB′中,B′D=DH+B′H=3+(t﹣2)=t﹣4t+13,过点M作MN⊥DH于N, 则MN=HE=t,NH=ME=2﹣t,∴DN=DH﹣NH=3﹣(2﹣t)=t+1,在Rt△DMN中,DM=DN+MN=t+t+1,

(Ⅰ)若∠DB′M=90°,则DM2=B′M2+B′D2,即t2+t+1=(t2﹣2t+8)+(t2﹣4t+13),解得:t=

2

2

2

2

2

2

2

2

2

2

∴EC=4﹣t=B′C﹣2=,∴t=﹣1, ∴当2<t≤﹣, ④如图⑥,当

,∵B′N=B′C=(6﹣t)=3﹣t,∵GN=GB′﹣B′N=t

时,S=S梯形GNMF﹣S△FKL=×2×(t﹣1+t)﹣(t﹣)(t﹣1)=﹣t2+2t

(Ⅱ)若∠B′MD=90°,则B′D=B′M+DM,即t﹣4t+13=(t﹣2t+8)+(t+t+1), 解得:t1=﹣3+

,t2=﹣3﹣

(舍去),∴t=﹣3+

<t≤4时,∵B′L=B′C=(6﹣t),EK=EC=(4﹣t),B′N=B′C=(6

(Ⅲ)若∠B′DM=90°,则B′M2=B′D2+DM2,即:t2﹣2t+8=(t2﹣4t+13)+(t2+t+1),此方程无解, 综上所述,当t=

或﹣3+

时,△B′DM是直角三角形;

﹣t)EM=EC=(4﹣t),

S=S梯形MNLK=S梯形B′EKL﹣S梯形B′EMN=﹣t+.综上所述: 当0≤t≤时,S=t2,当<t≤2时,S=﹣t2+t﹣;当2<t≤<t≤4时,S=﹣t+.

时,S=﹣t2+2t﹣,当

(3)①如图③,当F在CD上时,EF:DH=CE:CH,即2:3=CE:4,∴CE=, ∴t=BB′=BC﹣B′E﹣EC=6﹣2﹣=,∵ME=2﹣t,∴FM=t,当0≤t≤时,S=S△FMN=×t×t=t2,

②当G在AC上时,t=2,∵EK=EC?tan∠DCB=EC?﹣1,

=(4﹣t)=3﹣t,∴FK=2﹣EK=t

7

故选A.

15.如图,已知△ABC,AB=AC=1,∠A=36°,∠ABC的平分线BD交AC于点D,

则AD的长是______,cosA的值是______________.(结果保留根号) 180°-∠A解答:∵ △ABC,AB=AC=1,∠A=36°,∴ ∠ABC=∠ACB==72°.

2

1

∵ BD是∠ABC的平分线,∴ ∠ABD=∠DBC=∠ABC=36°.∴ ∠A=∠DBC=36°,

2

又∵ ∠C=∠C,∴ △ABC∽△BDC,∴

ACBC

=, BCCD

x5+15-15-11

设AD=x,则BD=BC=x.则=,解得:x=(舍去)或.故x= .

x1-x222

如右图,过点D作DE⊥AB于点E,∵ AD=BD,

AE5+111

∴E为AB中点,即AE=AB=.在Rt△AED中,cosA===.

AD2245-1

2

故答案是:5-15+1

;. 24

1

2

福建福州10.如图,过点C(1,2)分别作x轴、y轴的平行线,交直线y=-x+6于A、k

B两点,若反比例函数y=(x>0)的图像与△ABC有公共点,则k的取值范围是

x A.2≤k≤9 B.2≤k≤8 C.2≤k≤5 D.5≤k≤8

解答:解:∵ 点C(1,2),BC∥y轴,AC∥x轴,∴ 当x=1时,y=-1+6=5,

当y=2时,-x+6=2,解得x=4,∴ 点A、B的坐标分别为A(4,2),B(1,

5),

根据反比例函数系数的几何意义,当反比例函数与点C相交时,k=1×2=2

最小,

设与线段AB相交于点(x,-x+6)时k值最大,则k=x(-x+6)=-x+6x

=-(x-3)+9,

∵ 1≤x≤4,∴ 当x=3时,k值最大,此时交点坐标为(3,3),因此,k的取

值范围是2≤k≤9.

8

2

2

福建福州21.如图①,在Rt△ABC中,∠C=90o,AC=6,BC=8,动点P从点A开始沿边AC向点C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运动,动点Q从点C开始沿边CB向点B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运动,过点P作PD∥BC,交AB于点D,连接PQ.点P、Q分别从点A、C同时出发,当其中一点到达端点时,另一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t≥0).

(1) 直接用含t的代数式分别表示:QB=______,PD=______.

(2) 是否存在t的值,使四边形PDBQ为菱形?若存在,求出t的值;若不存在,

说明理由.并探究如何改变点Q的速度(匀速运动),使四边形PDBQ在某一时刻为菱形,求点Q的速度;

(3) 如图②,在整个运动过程中,求出线段PQ中点M所经过的路径长.

解答:解:(1) QB=8-2t,PD=4

3

t.

B

B Q

Q

D D C

P

A C

P

A 第21题图①

第21题图②

y B B

M2 F Q Q

M3 D M

D

C N M1 P A x C

H N E

P

A

图2

图3

(2) 不存在.

在Rt△ABC中,∠C=90°,AC=6,BC=8,∴ AB=10. ∵ PD∥BC,∴ △APD∽△ACB, ∴ ADAB=APAC,即:AD10=t6,∴ AD=53

t,∴ BD=AB-AD=10-5

3

t.

9

∵ BQ∥DP,∴ 当BQ=DP时,四边形PDBQ是平行四边形,即8-2t=

4

3t,解得:t=12

5

当t=125时,PD=43×125=165,BD=10-512

3×5

=6,∴ DP≠BD,∴ □PDBQ

不能为菱形.

设点Q的速度为每秒v个单位长度, 则BQ=8-vt,PD=4

3t,BD=10-

53

t. 要使四边形PDBQ为菱形,则PD=BD=BQ, 当PD=BD时,即43t=10-510

3t,解得:t=3

当PD=BQ时,t=103时,即4101016

3×3=8-3v,解得:v=15

(3) 解法一:如图2,以C为原点,以AC所在直线为x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依题意,可知0≤t≤4,当t=0时,点M1的坐标为(3,0);

当t=4时,点M2的坐标为(1,4).设直线M1M2的解析式为y=kx+b, ∴ ?

?3k+b=0?k+b=4

,解得:?

?k=-2?b=6

.∴ 直线M1M2的解析式为y=-2x+6.

∵ 点Q(0,2t),P(6-t,0), ∴ 在运动过程中,线段PQ中点M3的坐标

为(6-t2

,t).

把x=6-t2,代入y=-2x+6,得y=-2×6-t2+6=t.∴ 点M3在直线

M1M2上.

过点M2作M2N⊥x轴于点N,则M2N=4,M1N=2.∴ M1M2=25. ∴ 线段PQ中点M所经过的路径长为25单位长度. 解法二:如图3,设E是AC的中点,连接ME.

当t=4时,点Q与点B重合,运动停止.设此时PQ的中点为F,连接EF.

过点M作MN⊥AC,垂足为N,则MN∥BC.∴ △PMN∽△PDC.

MNPNPMMNPN11

∴ ==,即:==.∴ MN=t,PN=3-t,∴ CN=PC-PNQCPCPQ2t6-t2211

=(6-t)-(3-t)=3-t.

22

MN11∴ EN=CE-CN=3-(3-t)= t.∴ tan∠MEN==2.

EN22∵ tan∠MEN的值不变,∴ 点M在直线EF上.

过F作FH⊥AC,垂足为H.则EH=2,FH=4.∴ EF=25.

∵ 当t=0时,点M与点E重合;当t=4时,点M与点F重合,∴ 线段PQ中点M所经过的路径长为25单位长度.

22.如图①,已知抛物线y=ax+bx(a≠0)经过A(3,0)、B(4,4)两点.

(1) 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 将直线OB向下平移m个单位长度后,得到的直线与抛物线只有一个公共点D,求m的值及点D的坐标;

(3) 如图②,若点N在抛物线上,且∠NBO=∠ABO,则在(2)的条件下,求出所有满足△POD∽△NOB的点P的坐标(点P、O、D分别与点N、O、B对应).

解:(1) ∵ 抛物线y=ax2+bx(a≠0)经过点A(3,0)、B(4,4).

?9a+3b=0?a=1

?∴ ,解得:?.∴ 抛物线的解析式是y=x2-3x. ?16a+4b=4?b=-3

2

y A' N B y B A' N P1 A D N2 A P2 O P1 N1 B1 图1 x O P2 D x B2 图2 (2) 设直线OB的解析式为y=k1x,由点B(4,4),得:4=4k1,解得k1=1.∴ 直线OB的解析式为y=x.

∴ 直线OB向下平移m个单位长度后的解析式为:y=x-m.

∵ 点D在抛物线y=x-3x上.∴ 可设D(x,x-3x).又点D在直线y=x-m上,

∴ x-3x =x-m,即x-4x+m=0.

∵ 抛物线与直线只有一个公共点,∴ △=16-4m=0,解得:m=4. 此时x1=x2=2,y=x-3x=-2,∴ D点坐标为(2,-2).

(3) ∵ 直线OB的解析式为y=x,且A(3,0),∴ 点A关于直线OB的对称点A'的坐标是(0,3).

设直线A'B的解析式为y=k2x+3,过点B(4,4),∴ 4k2+3=4,解得:1

k2=.

4

1

∴ 直线A'B的解析式是y=x+3.

4

1

∵ ∠NBO=∠ABO,∴ 点N在直线A'B上,∴ 设点N(n,n+3),又点N

4

2

2

22

2

10

在抛物线y=x2-3x上, 1∴ n+3=n2-3n, 4

3345

解得:n1=-,n2=4(不合题意,会去),∴ 点N的坐标为(-,).

4416345

方法一:如图1,将△NOB沿x轴翻折,得到△N1OB1,则N1(-,-),

416B1(4,-4),

∴ O、D、B1都在直线y=-x上. ∵ △P1OD∽△NOB,∴ △P1OD∽△N1OB1,∴ 345

标为(-,-).

832

453

将△OP1D沿直线y=-x翻折,可得另一个满足条件的点P2(,).

328345453

综上所述,点P的坐标是(-,-)或(,).

832328

45

方法二:如图2,将△NOB绕原点顺时针旋转90°,得到△N2OB2,则N2(,

163

),B2(4,-4), 4

∴ O、D、B2都在直线y=-x上. ∵ △P1OD∽△NOB,∴ △P1OD∽△N2OB2,∴ 453标为(,).

328

345

将△OP1D沿直线y=-x翻折,可得另一个满足条件的点P2(-,-).

832345453

综上所述,点P的坐标是(-,-)或(,).

832328

福建龙岩10.如图,矩形ABCD中,AB=1,BC=2,把矩形ABCD 绕AB所在直线旋

11

转一周所得圆柱的侧面积为

A.10? B.4? C.2? D.2 B

(第10题图) OP1OD1

==,∴ 点P1的坐ON1OB12

(第17题图)

17.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1过原点O,且⊙O1与⊙O2相外切,圆心O1与O2在x轴正半轴上,⊙O1的半径O1P1、⊙O2的半径O2P2都与x轴垂直,且点P1?x1,y1?、P2?x2,y2?在反比例函数y?1x(x>0)的图象上,则y1?y2?_________.2

福建龙岩24.矩形ABCD中,AD=5,AB=3,将矩形ABCD沿某直线折叠,使点A的

对应点A′落在线段BC上,再打开得到折痕EF.

(1)当A′与B重合时(如图1),EF= ;当折痕EF过点D时(如图2),求线段EF的长;

(2)观察图3和图4,设BA′=x,①当x的取值范围是 时,四边形AEA′F

是菱形;②在①的条件下,利用图4证明四边形AEA′F是菱形.

OP1OD1

==,∴ 点P1的坐ON2OB22

24. (1) 5 ……………………………………………………2分

?5 ?A??EA?D?90° 解法1:由折叠(轴对称)性质知 A?D?AD

在Rt△A?DC中,DC?AB=3 ∴ A?C?5?3?4

22?F∴四边形AEA是菱形.

∴A?B?BC?A?C?5?4?1

∵?EA?B??BEA???EA?B??FA?C?900 ∵?BEA???FA?C 又 ∵?B??C?90°

∴Rt△EBA?∽Rt△A?CF ∴

A?EA?F2法二:由折叠(轴对称)性质知AE?A?E,AF?A?F,AB?A?B?

过A?作A?G?BC,交AD于G,证明?A?GF??A?B?E得 A?F?A?E

?F∴AE?A?E?A?F?AF ∴四边形AEA是菱形

?A?BFC A?E?5103A?BFC?A?F?53

2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 一块含60°角的三角板作如图摆放,斜边 AB在x轴

上,直角顶点C在y轴正半轴上,已知点A(-1,0).

(1)请直接写出点B、C的坐标:B( , )、C( , );并求经过A、B、

C三点的抛物线解析式;

(2)现有与上述三角板完全一样的三角板DEF(其中∠EDF=90°,∠DEF=60°),

在Rt△A?EF中,EF?A?E?A?D2?259?25?…6分

解法2:同解法1得A?B?1设A?E?AE?x,则BE?3?x ………4分

在Rt△EBA?中,A?E2?BE2?A?B2 ∴x??3?x??1x?2253

把顶点E放在线段AB上(点E是不与A、B两点重合的动点),并使ED所在直线经过点C. 此时,EF所在直线与(1)中的抛物线交于第一象限的点M.

①设AE=x,当x为何值时,△OCE∽△OBC;

②在①的条件下探究: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PEM是等腰三角形,

若存在,请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5.(1)B(3,0),C(0,3)

备用图

在Rt△A?EF中,EF?A?E?A?D22?259?25?125103……6分

解法3:同解法1得Rt△EBA?∽Rt△A?CF S?A?FC??A?B?12?S??6? ??A?FC93?FC?AB?3?4?6

2 S?A?BE??∴S四边形A 连

S四边形AE=S?F矩形A-SA?FC?DC-S=15-6-??AB23=253

AA?=AB+A?B=9+1=10

22结

=?FA12AA?,AA??EF??E=AAF1210?EF=253,∴ EF=5103E

(2)①3?x?5 ②证明:

?,EA?F?A? A 法一:由折叠(轴对称)性质知?AEF??FE AE?A F 又 ∵AD∥BC ∴∠AFE=∠FEA′ ∴∠AEF=∠AFE ∴AE=AF ∴AE?A?E?A?F?AF

12

解:法1: 设过A、B、C三点的抛物线为y?a?x?x1??x?x2?(a?0),则

∵A(—1,0)B(3,0) ∴y?a?x?1??x?3? 又∵C(0,3)在抛物线上 ∴3?a?0?1??0?3?

∴a??33 ⅲ)当PE=PM时,点P是线段EM的垂直平分线与直线x?1的交点 ∴P(1,

233)

233 ∴综上所述,存在P点坐标为(1,2)或(1,—2)或(1,23)或(1,233)

∴y??33OCOB?x?1??x?3? 即y?OEOC??33x?2时,△EPM为等腰三角形.

x?3

福建南平 10. 如图,正方形纸片ABCD的边长为3,点E、F分别在边BC、CD上,将AB、AD分别和AE、AF折叠,点B、D恰好都将在点G处,已知BE=1,则EF的长为【 】

(2)①解:当△OCE∽△OBC时,则OB=3 ∴33?x?13 ∵OC?3, OE=AE—AO=x?1,

∴x?2 ∴当x?2时,△OCE∽△OBC.

A.

32 B.

52 C.

94 D.3

(2)②解:存在点P. 理由如下: 由①可知x?2 ∴OE=1 ∴E(1,0) 此时,△CAE为等边三角形

∴∠AEC=∠A=60°

又∵∠CEM=60° ∴∠MEB=60° ∴点C与点M关于抛物线的对称轴

x??b2a?1对称.

【分析】∵正方形纸片ABCD的边长为3,∴∠C=90°,BC=CD=3。根据折叠的性质得:EG=BE=1,GF=DF。

设DF=x,则EF=EG+GF=1+x,FC=DC-DF=3-x,EC=BC-BE=3-1=2。 在Rt△EFC中,EF2=EC2+FC2,即(x+1)2=22+(3-x)2,解得:x?∴DF=

3232。

,EF=1+=2352。故选B。

∵C(0,3) ∴M2,3

过M作MN⊥x轴于点N(2,0) ∴MN=3 ∴ EN=1 ∴ EM=

EN?EM22???2

若△PEM为等腰三角形,则:

ⅰ)当EP=EM时, ∵EM=2,且点P在直线x?1上 ∴P(1,2)或P(1,

—2)

ⅱ)当EM=PM时,点M在EP的垂直平分线上 ∴P(1,23)

13

2? am?bm?c?0 a??1 ? ??∴?c?m ,解得?b?m?1 。∴此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a?b?c?0?c?m??-x2+(m-1)x+m。

, 18.设[x)表示大于x的最小整数,如[3)=4,[-1.2)=-1,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1)▲ .(填写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①[0)=0;②[x)-x的最小值是0;③[x)-x的最大值是0;④存在实数x,使[x)-x=0.5成立.

【分析】根据题意[x)表示大于x的最小整数,结合各项进行判断即可得出答案:

①[0)=1,故结论错误;②[x)-x>0,但是取不到0,故结论错误; ③[x)-x≤1,即最大值为1,故结论错误;④存在实数x,使[x)-x=0.5成立,

例如x=0.5时,故结论正确。

福建南平2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矩形OABC如图所示放置,点A在x轴上,点B的坐标为(m,1)(m>0),将此矩形绕O点逆时针旋转90°,得到矩形OA′B′C′. (1)写出点A、A′、C′的坐标;

(2)设过点A、A′、C′的抛物线解析式为y=ax+bx+c,求此抛物线的解析式;(a、b、c可用含m的式子表示)

(3)试探究:当m的值改变时,点B关于点O的对称点D是否可能落在(2)中的抛物线上?若能,求出此时m的值.

【答案】解:(1)∵四边形ABCD是矩形,点B的坐标为(m,1)(m>0),∴A(m,0),C(0,1)。

∵矩形OA′B′C′由矩形OABC旋转90°而成,∴A′(0,m),C′(-1,0)。(2)设过点A、A′、C′的抛物线解析式为y=ax2+bx+c,

∵A(m,0),A′(0,m),C′(-1,0),

14

2

(3)∵点B与点D关于原点对称,B(m,1),∴点D的坐标为:(-m,

假设点D(-m,-1)在(2)中的抛物线上,

∴0=-(-m)2+(m-1)×(-m)+m=1,即2m2-2m+1=0, ∵△=(-2)2-4×2×2=-4<0,∴此方程无解。∴点D不在(2)中的

抛物线上。

26.如图,在△ABC中,点D、E分别在边BC、AC上,连接AD、DE,且∠1=∠B=∠C. (1)由题设条件,请写出三个正确结论:(要求不再添加其他字母和辅助线,找结论过程中添加的字母和辅助线不能出现在结论中,不必证明)答:结论一: ;结论二: ;结论三: .

(2)若∠B=45°,BC=2,当点D在BC上运动时(点D不与B、C重合), ①求CE的最大值;②若△ADE是等腰三角形,求此时BD的长. 【答案】解:(1)AB=AC;∠AED=∠ADC;△ADE∽△ACD。

(2)①∵∠B=∠C,∠B=45°,∴△ACB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AC?22BC?22?2?2。

∵∠1=∠C,∠DAE=∠CAD,∴△ADE∽△ACD。∴AD:AC=AE:AD,∴AE?AD2AC?AD2 2?22AD 。

2当AD最小时,AE最小,此时AD⊥BC,AD=

12BC=1。∴AE的最小值为

22?1?222。

∴CE的最大值=

2?22?22。

18.如图,点M是反比例函数y=

1

在第一象限内图象上的点,作MB⊥x轴于点B.过x

1

点M的第一条直线交y轴于点A1,交反比例函数图象于点C1,且A1C1=A1M,

2△A1C1B的面积记为S1;过点M的第二条直线交y轴于点A2,交反比例函数图象 1

于点C2,且A2C2=A2M,△A2C2B的面积记为S2;过点M的第三条直线交y

4

轴于点A3,交反比例函数图象于点C3,且A3C3=

1

AM,△A3C3B的面积记为83

②当AD=AE时,∴∠1=∠AED=45°,∴∠DAE=90°。∴点D与B重合,不合题意舍去。 当EA=ED时,如图1,∴∠EAD=∠1=45°。∴AD平分∠BAC,∴AD垂直平分BC。∴BD=1。 当DA=DE时,如图2,∵△ADE∽△ACD,∴DA:AC=DE:DC。∴DC=CA=2。∴BD=BC-DC=2-2。

综上所述,当△ADE是等腰三角形时,BD的长的长为1或2-2。 福建宁德

10.如图,在矩形ABCD中,AB=2,BC=3,点E、F、G、H分别在矩形ABCD的

各边上,EF∥HG,EH∥FG,则四边形EFGH的周长是【 】

A.10 B.13 C.210 D.213 【答案】D。

S3;依次类推…;则S1+S2+S3+…+S8= ▲ . 【答案】

255512。

25.某数学兴趣小组开展了一次活动,过程如下:

如图1,在等腰△ABC中,AB=AC,∠BAC=90o,小敏将一块三角板中含45o角的顶点放在点A处,从AB边开始绕点A顺时针旋转一个角?,其中三角板斜边所在的直线交直线BC于点D,直角边所在的直线交直线BC于点E.

(1)小敏在线段BC上取一点M,连接AM,旋转中发现:若AD平分∠MAB,则AE也平分∠MAC.请你证明小敏发现的结论;

(2)当0o<?≤45o时,小敏在旋转的过程中发现线段BD、CE、DE之间存在如下等量关系:BD2+CE2=DE2.同组的小颖和小亮随后想出了两种不同的方法进行解决:

小颖的方法:将△ABD沿AD所在的直线对折得到△ADF,连接EF(如图2); 小亮的方法:将△ABD绕点A逆时针旋转90o得到△ACG,连接EG(如图3). 请你从中任选一种方法进行证明;

(3)小敏继续旋转三角板,在探究中得出:当45o<?≤135o且?≠90o时,等量关系BD+CE=DE

15

2

2

2

2

2

仍然成立.现请你继续探究:当135o<?<180o时(如图4),等量关系BD+CE=DE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给出证明:若不成立,说明理由.

2

(3)当135o<?<180o时,等量关系BD2+CE2=DE2仍然成立。证明

如下:

如图,按小颖的方法作图,设AB与EF相交于点G。

∵将△ABD沿AD所在的直线对折得到△ADF,∴AF=AB,∠AFD=∠ABC=45o,∠BAD=∠FAD。

又∵AC=AB,∴AF=AC。

又∵∠CAE=900-∠BAE=900-(45o-∠BAD)=45o+∠BAD=45o+∠FAD=∠FAE。

在△AEF和△AEC中,∵AF= AC,∠FAE=∠CAE,AE=AE,

∴△AEF≌△AEC(SAS)。∴CE=FE,∠AFE=∠C=45o。

又∵在△AGF和△BGE中,∠ABC=∠AFE=45o,∠AGF=∠BGE,

【答案】解:(1)证明:∵∠BAC=90o,∠DAE=∠DAM+∠MAE=45o,∴∠BAD+∠EAC=45o。

又∵AD平分∠MAB,∴∠BAD=∠DAM。∴∠MAE=∠EAC。∴AE平分∠MAC。

(2)证明小颖的方法:

∵将△ABD沿AD所在的直线对折得到△ADF,∴AF=AB,∠AFD=∠B=45o,∠BAD=∠FAD。

又∵AC=AB,∴AF=AC。 由(1)知,∠FAE=∠CAE。

在△AEF和△AEC中,∵AF= AC,∠FAE=∠CAE,AE=AE, ∴△AEF≌△AEC(SAS)。∴CE=FE,∠AFE=∠C=45o。 ∴∠DFE=∠AFD +∠AFE=90o。

在Rt△OCE中,DE2+FE2=DE2,∴BD2+CE2=DE2。

16

∴∠FAG=∠BEG。

又∵∠FDE+∠DEF=∠FDE+∠FAG=

1212(∠ADB+∠DAB)=

∠ABC=90o。∴∠DFE=90o。

在Rt△OCE中,DE2+FE2=DE2,∴BD2+CE2=DE2。

26.如图,矩形OBCD的边OD、OB分别在x轴正半轴和y轴负半轴上,且OD=10,

OB=8.将矩形的边BC绕点B逆时针旋转,使点C恰好与x轴上的点A重合.

(1)直接写出点A、B的坐标:A( , )、B( , ); (2)若抛物线y=- 1 2

x+bx+c经过点A、B,则这条抛物线的解析式3

NA=6-m。

设M?m,???13m+2101210?m?8?,则N(m,0)MN=?m+m?8,333? 又DA=4,CD=8,

是 ;

(3)若点M是直线AB上方抛物线上的一个动点,作MN⊥x轴于点N.问是否存在点M,使△AMN与△ACD相似?若存在,求出点M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

理由;

(4)当 7

2≤x≤7,在抛物线上存在点P,使△ABP的面积最大,求△ABP面积的最大

值.

【答案】解:(1)(6,0),(0,-8)。 (2)y=?123x+103x?8。

(3)存在。

17

①若点M在点N上方,

MNCD?NADA,则△AMN∽△ACD。

?1m2+10m?8∴33?6?m284,即m?16m+60=0,解得m=6或m=10。

与点M是直线AB上方抛物线上的一个动点不符。∴此时不存在点

M,使△AMN与△ACD相似。

②若点M在点N下方,

MNNACD?DA,则△AMN∽△ACD。

1m2?10+8∴33m8?6?m4,即m2?4m?12=0,解得m=-2或m=6。

与点M是直线AB上方抛物线上的一个动点不符。∴此时不存在点

M,使△AMN与△ACD相似。

③若点M在点N上方,

MNDA?NACD,则△AMN∽△ACD。

?1m2+10m?8∴334?6?m8,即2m2?23m+66=0,方程无解。∴此时不存在点

M,使△AMN与△ACD相似。

④若点M在点N下方,

MNNADA?CD,则△AMN∽△ACD。

1m2?10m+8∴

336?m4?8,即2m2?17m+30=0,解得m=52或m=6。

当m=

相似。

52时符合条件。∴此时存在点M(,?2574),使△AMN与△ACD

?1?1210?1?12101????p+p??p+???p+p+8???6?p???6?82?33?2?332?

22??p+6p=??p?3?+9综上所述,存在点M((4)设P(p,?p2+3110352,?74),使△AMN与△ACD相似。

13x2∴当4≤x<6时,S?ABP随p的增加而减小。∴当x=4时,S?ABP取

得最大值,最大值为8。

, 在y=?p?8)

10+x?3中,令y=0,8-6,PH=p2?31103③如图,当6≤x≤7时,过点P作PH⊥x轴于点H。则OH=p,HA= p

p+8。

得x=4或x=6。

7 7

∴≤x≤7分为≤x<4,4≤x<6和6≤x≤7三个区间讨论:

22 ①如图,当

-p ,PH=p2?31103p+8。

∴S?ABP?S梯形OBPH?S?OAB?S?APH

?1?121011??1210???p?p+8+8??p??6?8???p?6???p?p+8?2?33223??3?

22 7

≤x<4时,过点P作PH⊥x轴于点H则OH=p,HA=62

?p?6p=?p?3??9∴S?ABP?S?OAB?S梯形OBPH?S?APH

1?12101??1210???6?8???p?p+8+8??p???6?p???p?p+8?22?3323??3? ??p+6p=??p?3?+922∴当6≤x≤7时,S?ABP随p的增加而增加。∴当x=7时,S?ABP取得

最大值,最大值为7。

7 35综上所述,当x=时,S?ABP取得最大值,最大值为。

24福建泉州

⒎如图,点O是△ABC的内心,过点O作EF∥AB,与AC、BC分别交于点E、F,则( )

A .EF>AE+BF B. EF

1 7

∴当≤x<4时,S?ABP随p的增加而减小。

2 7 35∴当x=时,S?ABP取得最大值,最大值为。

24②如图,当4≤x<6时,过点P作PH⊥BC于点H,过点A作AG⊥BC

于点G。

则BH= p,HG=6-p,PH=?p+312103p?8+8=?13p+2103p,

思考归纳:解:如图:可作出过切点的几条半径,则其与切线互相垂直,再过点E、F作AB的垂线段,通过证明三角形全等,将EF进行转化,从而得到EF=AE+BF。 ⒘在△ABC中,P是AB上的动点(P异于A、B),过点P的直线截△ABC,使截得的

∴S?ABP?S?BPH+S梯形PHGA?S?ABG

18

三角形与△ABC相似,我们不妨称这种直线为过点△ABC简记为..P.的.....的相似线,.....P(lx),(x为自然数).

(1).如图①,∠A=90°,∠B=∠C,当BP=2PA时,P(l1)、P(l2)都是过点P的△ABC..的相似线(其中l1⊥BC,l2∥AC),此外还有_______条. (2).如图②,∠C=90°,∠B=30°,当

BPP(lx)截得的三角形面积为△ABC?_______时,

面积的14.

BA福建泉州25.(12分)已知:A、B、C不在同一直线上.

(1).若点A、B、C均在半径为R的⊙O上,A、B、C如图一,当∠A=45°时,R=1,求∠BOC的度数和BC的长度;

Ⅱ.如图二,当∠A为锐角时,求证sin∠A=

BC;

2R(2).若定长线段....BC的两个端点分别在∠MAN的两边AM、AN(B、C均与点A不重合)滑动,如图三,当∠MAN=60°,BC=2时,分别作BP⊥AM,CP⊥AN,交点为点P ,

试探索:在整个滑动过程中,P、A两点的距离是否保持不变?请说明理由.

解:(1). ①∠BOC=90°(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其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由勾股定理可知BC=1?1=2 (提示:也可延长BO或过点O作BC边

的垂线段)

②证明:可连接BO并延长,交圆于点E,连接EC.

19

可知EC⊥BC(直径所对的圆周角为90°) 且∠E=∠BAC(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

故sin∠A=

BC2R可知BO=AQ=2;∠AOB=90°,故四边形AOBQ为正方形。 二、如图二,当直线l不平行与x轴时,四边形AOBQ为梯形。

.(或过点O作BC边的垂线段)。 连接BQ,设P(a,14, a?1)

142Q(b,214b?1);(a?0?b)

142 (2).保持不变.可知△CQP∽△BQA,且∠AQP=∠BQC,所以△BCQ∽△APQ; 即

BCAP?CQPQ直线BC:y?k1x?1过低点P,即

y?1142a?1?ak1?1,得k1??a;

; AP=

BCcos30?=

433(为定值). 故保持不变。

a?1;点B为(?144a2,0);同理直线l:y?k2x?2;

4a26.(14分)如图,点O为坐标原点,直线l绕着点A(0,2)旋转,与经过点C(0,1)的二次函数

y?14x?h交于不同的两点P、Q. (1).求h的值; (2).通过操

24a?1?k2a?2;b?1?k2b?2;得b=?;

作、观察算出△POQ面积的最小值;

(3).过点P、C作直线,与x轴交于点B,试问:在直线l的旋转过程中四边形AOBQ是否为梯形,若是,请说明理由;若不是,请指明其形状.

所以点Q、B同横坐标,即为AC∥BQ,且AQ不与OB平行;故四边形AOBQ为梯形。

福建三明10.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在第一象限,点P在x轴上,若以P,O,A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则满足条件的点P共有(▲)

A. 2个 B. 3个 C.4个 D.5个

16.填在下列各图形中的三个数之间都有相同的规律,根据此规律,a的值是 ▲ .

解:(1).0,1)带入二次函数

l∥x轴时,其面积最小;

y?14x?h中,得h?1; (2). 操作、观察可知当直线

2 将y=2带

20

入二次函数y?14x?1中,得x??2, S最小=(2×4)÷2=4.

2(3)由特殊到一般:一、如图①所示,当直线l∥x轴时,四边形AOBQ为正方形。

10. C 16. 900

福建三明22.已知直线y?2x?5与x轴和y轴分别交于点A和点B,抛物线

y??x?bx?c的顶点M在直线AB上,且抛物线与直线AB的另一个交点为N.

2(2)存在. M1(2?,1 ) , M2(4,3. )

23.在正方形ABCD中,对角线AC,BD交于点O,点P在线段BC上(不含点B),∠BPE=

12∠ACB,PE交BO于点E,过点B作BF⊥PE,

(1)如图①,当点M与点A重合时,求:①抛物线的解析式;(4分)②点N的坐

标和线段MN的长;(4分)

(2)抛物线y??x2?bx?c在直线AB上平移,是否存在点M,使得△OMN与△AOB

相似?若存在,直接写出点M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4分)

5垂足为F,交AC于点G.

(1) 当点P与点C重合时(如图①).求证:△BOG≌△POE;(4分) (2)通过观察、测量、猜想:

BFPE= ▲ ,并结合图②

22.(1)解:①∵直线y?2x?5与x轴和y 轴交于点A和点B,∴A(,0),B(0,?5). 证明你的猜想;(5分) 2解法一:当顶点M与点A重合时,∴M(,0). ∴抛物线的解析式是:

25(3)把正方形ABCD改为菱形,其他条件不变(如图③),若∠ACB=?,

BFPE的值.(用含?的式子表示)(5分)

y??(x?52).即y??x?5x?22254.

523.(1)证明:∵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P与C重合,

b2?(?1)2解法二:当顶点M与点A重合时,∴M(,0). ∵ ?4?(?1)c?b4?(?1)2?52, ∴b?5.

254∴OB=OP , ∠BOC=∠BOG=90°. ……2分

∵PF⊥BG ,∠PFB=90°,

又∵∴c???0,

254. ∴抛物线的解析式是:y??x2?5x?254.

∴∠GBO=90°—∠BGO,∠EPO=90°—∠BGO, ∴∠GBO=∠EPO . ∴△BOG≌△POE. (2)

BFPE?12②∵N在直线y?2x?5上,设N(a,2a?5),又N在抛物线y??x2?5x?∴2a?5??a2?5a?254上,

.解得 a1?12 , a2?152(舍去)∴N(12,?4.)

证明:如图②,过P作PM//AC交BG于M,交BO于N,

∴∠PNE=∠BOC=90°, ∠BPN=∠OCB.

过N作NC⊥x轴,垂足为C(如图①).∵N(,?4),

2∴

MN?C(,0)221.

2∴

?2NC?4. MC?OM?OC?52?12∵∠OBC=∠OCB =45?, ∴ ∠NBP=∠NPB.

?2. ∴

∴NB=NP.

∵∠MBN=90°—∠BMN, ∠NPE=90°—∠BMN,

21

NC?MC4?2?25.

2

∴∠MBN=∠NPE. ∴△BMN≌△PEN. ∴BM=PE.∵∠BPE=∴∠BPF=∠MPF.

∵PF⊥BM,∴∠BFP=∠MFP=90?. 又PF=PF, ∴△BPF≌△MPF. ∴BF=MF . 即BF=

1212A.根据表格对应数据代入不能全得出y=x,故此选项错误; B.根据表格对应数据代入均能得出y=2x+1,故此选项正确; C.根据表格对应数据代入不能全得出y=x2+x+1,故此选项错误; 3

D.根据表格对应数据代入不能全得出y= ,故此选项错误。故选B。

x

πr

17.如图,已知∠ABC=90°,AB=πr,BC=,半径为r的⊙O

2从点A出发,沿A→B→C方向滚动到点C时停止.请你根据题意,

∠ACB, ∠BPN=∠ACB,

BM.∴BF=

12PE . 即

BFPE?12.

(3)解法一:如图③,过P作PM//AC交BG于点M,交BO于点N,

∴∠BPN=∠ACB=?,∠PNE=∠BOC=90°. 由(2)同理可得BF=∴△BMN∽△PEN.∴

在Rt△BNP

2BFPE?tan?.∴

BFPEBMPE12在图上画出圆心..O运动路径的示意图;圆心O运动的路程是 ▲ .

BM, ∠MBN=∠EPN. ∵∠BNM=∠PNE=90°, .

BNPN?BNPN中,tan???12tan?.

, ∴

BMPE?tan?.即

福建厦门已知两个变量x和y,它们之间的3组对应值如下表所示.

x y -1 -1 0 1 1 3

【分析】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将运动路径分为三部分:OO1,O1O2 ,O2O3,分别计算出各部分的长再相加即可:

C.y=x2+x+1

3

D.y=

x

圆心O运动路径如图: ∵OO1=AB=πr;O1O2 =

90?r180?12则y 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可能是【 】 A.y=x B.y=2x+1

【分析】观察这几组数据,根据点在曲线上,点的坐标满足方程的关系,找出符合要求的关系式:

22

?r;O2O3=BC=?r ,

21∴圆心O运动的路程是πr+?r+?r =2πr。

2211福建厦门25.已知ABCD,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O,点P在边AD上,过点P

分别作PE⊥AC、PF⊥BD,垂足分别为E、F,PE=PF. (1)如图,若PE=3,EO=1,求∠EPF的度数;

(2)若点P是AD的中点,点F是DO的中点,BF =BC+32-4,求BC的长.

【答案】解:(1)连接PO , ∵ PE=PF,PO=PO,PE⊥AC、PF⊥BD,

∴ Rt△PEO≌Rt△PFO(HL)。∴∠EPO=∠FPO。 EO3

在Rt△PEO中, tan∠EPO==,

PE3∴ ∠EPO=30°。∴ ∠EPF=60°。 (2)∵点P是AD的中点,∴ AP=DP。 又∵ PE=PF,∴ Rt△PEA≌Rt△PFD(HL)。 ∴∠OAD=∠ODA。∴ OA=OD。

∴ AC=2OA=2OD=BD。∴ABCD是矩形。 ∵ 点P是AD的中点,点F是DO的中点,∴ AO∥PF。

∵ PF⊥BD,∴ AC⊥BD。∴ABCD是菱形。∴ABCD是正方形。 332

∴ BD=2BC。∵ BF=BD,∴BC+32-4=BC,解得,BC=4。

44

k2

26.已知点A(1,c)和点B (3,d )是直线y=k1x+b与双曲线y=(k2>0)的交点.

x (1)过点A作AM⊥x轴,垂足为M,连结BM.若AM=BM,求点B的坐标; k2(2)设点P在线段AB上,过点P作PE⊥x轴,垂足为E,并交双曲线y=(k2>0)

x 于点N.当

k2

【答案】(1)解:∵点A(1,c)和点B (3,d )在双曲线y=(k2

x >0)上,∴ c=k2=3d 。

∵ k2>0, ∴ c>0,d>0。 ∴A(1,c)和点

B (3,d )都在第一象限。∴ AM=3d。 过点B作BT⊥AM,垂足为T。∴ BT=2,TM=d。 ∵ AM=BM,∴ BM=3d。

在Rt△BTM中,TM 2+BT2=BM2,即 d2+4=9d2,∴ d=

点B(3,

2

)。 2

k2

(2)∵ 点A(1,c)、B(3,d)是直线y=k1x+b与双曲线y=(k2>0)

x

23

2

。∴2

PN1

取最大值时,若PN= ,求此时双曲线的解析式. NE2

的交点,

14

∴c=k2,,3d=k2,c=k1+b,d=3k1+b。∴k1=-k2,b=k2。

33∵ A(1,c)和点B (3,d )都在第一象限,∴ 点P在第一象限。设P

(x,k1x+b),

PEk1x+bk12b14142∴= =x+x=-x2+x=??x?2?+ NEk2k2k23333x

PEPE4PE

∵当x=1,3时,=1,又∵当x=2时, 的最大值是。∴1≤

NENE3NE

4

≤.。∴ PE≥NE。 3

PNPEPN1112=-1=??x?2?+。∴当x=2时,的最大值是。 NENENE333

16.如图,点A(3,n)在双曲线y=

3x上,过点A作 AC⊥x轴,垂足为C.线段OA的

垂直平分线交OC于点B,则△ABC周长的值是________. 10.D 16.4

福建漳州24.已知抛物线y=__),对称轴是____;

(2)已知y轴上一点A(0,2),点P在抛物线上,过点P作PB⊥x轴,垂足为B.若

△PAB是等边三角形,求点P的坐标;

(3)在(2)的条件下,点M在直线..AP上.在平面内是否存在点N,使四边形OAMN

为菱形?若存在,直接写出所有满足条件的点N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4. 解:(1)顶点坐标是(0,1),对称轴是y轴(或x=O). (2) ∵△PAB

o

o

o

14x2 + 1 (如图所示). (1)填空:抛物线的顶点坐标是(____,

133由题意,此时PN=,∴ NE=。∴ 点N(2,) 。 ∴ k2=3。∴此

222

3

时双曲线的解析式为y=。

x福建漳州10.在公式I=用图象大致表示为

UR中,当电压U一定时,电流I与电阻R之间的函数关系可

是等边三角形, ∴∠ABO=90-60=30. ∴AB=20A=4.∴PB=4. 解法一:把y=4代人y=

14x2 + 1,得 x=±23. ∴P1(23,4),P2(-23,4).

(3)存在.N1(3,1),N2(-3,-1),N3(-3,1),N4(3,-1).

25.如图,在□ OABC中,点A在x轴上,∠AOC=60,0C=4cm.OA=8cm.动点P从

24

o

点0出发,以1cm/s的速度沿线段OA→AB运动;动点Q同时从点O出发,以acm../s的速度沿线段OC→CB运动,其中一点先到达终点B时,另一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 (1)填空:点C的坐标是(___,____),对角线OB的长度是_______cm;(2)当a=1时,设△OPQ的面积为S,求S与t的函数关系式,并直接写出当t为何值时,S的值最大?

(3)当点P在OA边上,点Q在CB边上时,线段PQ与对角线OB交于点M.若以O、M、P为顶点的三角形与△OAB相似,求a与t的函数关系式,并直接写出t的取值范围.

25. 解:(1)C(2,23),OB=47cm.……………………4分 (2)①当0

过点Q作QD⊥x轴于点D(如图1),则QD=

12 =-34t2+33t. 当t=8时,S最大.

(3)①当△OPM~△OAB时(如图4),则PQ∥AB. ∴CQ=OP. ∴at-4=t,a=1+ t的取值范围是0

②当△OPM~△OBA时(如图5), 则

tOM8OPOB?OMOA4t.

47?, ∴OM=

277t.

QBOPBMOM 又∵QB∥OP, ∴△BQM~△OPM, ∴

277t?,

32t.

12-att47-?, 整理得t-277 ∴S=OP·QD=

34t2. ………………………5分

at=2,∴a=1-2t ②当4≤t≤8时,

作QE⊥x轴于点E(如图2),则QE=23. ∴S = ③当8≤t<12时,

解法一:延长QP交x轴于点F,过点P作PH⊥AF于点H(如图3). 易证△PBQ与△PAF均为等边三角形,∴OF=OA+AP=t,AP=t-8. ∴PH=

3212.

4t t的取值范围是6≤t≤8.综上所述:a=1+

2t(0

(6≤t≤8).

甘肃白银10.如图,C为⊙O直径AB上一动点,过点C的直线交⊙O于D,E两点,且∠ACD=45°,DF⊥AB于点F,EG⊥AB于点G,当点C在AB上运动时,设AF=x,

DE=y,下列中图象中,能表示y与x的函数关系式的图象大致是

【 】

(t-8). ∴S=S△OQF-S△OPF =

12t·23-12t·

32(t-8)

25

甘肃白银27.如图,点A,B,C,D在⊙O上,AB=AC,AD与BC相交于点E,AE?延长DB到点F,使FB?

1212ED,

(1)证明:△BDE∽△FDA;(2)试判断BD,连接AF.

直线AF与⊙O的位置关系,并给出证明. 【答案】解(:1)证明:在△BDE和△FDA中,∵FB=

12BD,AE=

12ED,∴

BDFD?EDAD?23。

又∵∠BDE=∠FDA,∴△BDE∽△FDA。 (2)直线AF与⊙O相切。证明如下:

A.

B.

C.

D.

连接OA,OB,OC,

∵AB=AC,BO=CO,OA=OA, ∴△OAB≌△OAC(SSS)。∴∠OAB=

∠OAC。

∴AO是等腰三角形ABC顶角∠BAC的

平分线。

∴AO⊥BC。

∵△BDE∽FDA,得∠EBD=∠AFD,∴BE∥FA。 ∵AO⊥BE,∴AO⊥FA。∴直线AF与⊙O相切。

18.在-1,1,2这三个数中任选2个数分别作为P点的横坐标和纵坐标,过P点画双曲线y?kx【分析】如图,根据题意知,当点C在AB上运动时,DE是一组平行线段,线段DE从左向右运动先变长,当线段DE过圆心时为最长,然后变短,有最大值,开口向下。观察四个选项,满足条件的是选项A。故选A。

28.已知,在Rt△OAB中,∠OAB=90°,∠BOA=30°,AB=2.若以O为坐标原点,OA所在直线为x轴,建立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点B在第一象限内.将Rt△OAB沿OB折叠后,点A落在第一象限内的点C处. (1)求点C的坐标;

(2)若抛物线y?ax?bx(a?0)经过C、A两点,求此抛物线的解析式; (3)若上述抛物线的对称轴与OB交于点D,点P为线段DB上一动点,过P作y轴

2,该双曲线位于第一、三象限的概率是 ▲ .

由树状图可知,在-1,1,2这三个数中任选2个数分别作为P点的横坐标和纵坐标,符合要求的点有(-1,1),(-1,2),(1,-1),(1,2),(2,-1),(2,1)6种情况,双曲线位于第一、三象限时,xy?k>0,只有(1,2),(2,1)符合xy?k>0。∴该双曲线位于第一、三象限的概率是:

26?13。

26

的平行线,交抛物线于点M,问:是否存在这样的点P,使得四边形CDPM为等腰梯

形?若存在,请求出此时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答案】解:(1)过C作CH⊥OA于H,

∵在Rt△OAB中,∠OAB=90°,∠BOA=30°,AB=2,∴OA=23。 ∵将Rt△OAB沿OB折叠后,点A落在第一象限内的点C处,

∴OC=OA=23,∠AOC=60°。∴OH=3,CH=3 。∴C的坐标是(3,3)。 (2)∵抛物线y?ax2?bx(a?0)经过C(3,3)、A(23,0)两点,

甘肃兰州15.在物理实验课上,小明用弹簧称将铁块A悬于盛有水的水槽中,然后匀速向上提起,直至铁块完全露出水面一定高度,则下图能反映弹簧称的读数y(单位N)

与铁块被提起的高度x(单位cm)之间的函数关系的大致图象是【 】

A.

∴???3=3a+3b??0=12a+23b B.

,解得???a=?1??b=23。∴此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2+23x

(3)存在。

∵y=?x2+23x的顶点坐标为(3,3),即为点C。

MP⊥x轴,设垂足为N,PN=t,

∵∠BOA=300,所以ON=3t

∴P(3t, t)

作PQ⊥CD,垂足为Q,ME⊥CD,垂足为E。

把x?3t代入y=?x2+23x得:y??3t2?6t。

∴ M(3t,?3t?6t),E(3,?3t?6t)。 同理:Q(3,t),D(3,1)。

要使四边形CDPM为等腰梯形,只需CE=QD,

1t1? 即3???3t?6?t?t?,解得:

222C. D.

【分析】根据浮力的知识,铁块露出水面前读数y不变,出水面后y逐渐增大,离开水

面后y不变。

因为小明用弹簧称将铁块A悬于盛有水的水槽中,然后匀速向上提起,直至铁块完全露出水面一定高度。 故选C。

20.如图,M为双曲线y=3x上的一点,过点M作x轴、y轴

的垂线,分别交直线y=-x+m

于点D、C两点,若直线y=-x+m与y轴交于点A,与x轴相交于点B,则AD?BC的值为 ▲ .

,t2?1(舍去)。

【分析】如图,作CE⊥x轴于E,DF⊥y轴于F,

在y=-x+m中,

令x=0,则y=m;令y=0,-x+m=0,解得

x=m。

27

43 ∴ P点坐标为(

433,43)。

∴ 存在满足条件的点P,使得四边形CDPM为等腰梯形,此时P点的坐为(

433,43)。

∴A(0,m),B(m,0)。∴△OAB等腰直角三角形。 ∴△ADF和△CEB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设M的坐标为(a,b),则ab=3,CE=b,DF=a。

∴AD=2DF=2a,BC=2CE=2b,∴AD?BC=2a?2b=2ab=23。 甘肃兰州27.若x1、x2是关于一元二次方程ax+bx+c(a≠0)的两个根,则方程的两个根x1、x2和系数a、b、c有如下关系:x1+x2=?2

2

b?4ac4a2=32?b?4aca2。∵b-4ac>0,∴b-4ac=12。

22

28.如图,Rt△ABO的两直角边OA、OB分别在x轴的负半轴和y轴的正半轴上,O为坐标原点,A、B两点的坐标分别为(-3,0)、(0,4),抛物线y=点B,且顶点在直线x=

5223x2+bx+c经过

ba,x1?x2=

ca上.

.把它称为一元二次方

(1)求抛物线对应的函数关系式;

(2)若把△ABO沿x轴向右平移得到△DCE,点A、B、O的对应点分别是D、C、E,当四边形ABCD是菱形时,试判断点C和点D是否在该抛物线上,并说明理由; (3)在(2)的条件下,连接BD,已知对称轴上存在一点P使得△PBD的周长最小,求出P点的坐标;

(4)在(2)、(3)的条件下,若点M是线段OB上的一个动点(点M与点O、B不重合),过点M作∥BD交x轴于点N,连接PM、PN,设OM的长为t,△PMN的面积为S,求

2

程根与系数关系定理.如果设二次函数y=ax+bx+c(a≠0)的图象与x轴的两个交点为A(x1,0),B(x2,0).利用根与系数关系定理可以得到A、B连个交点间的距离为:AB=|x1-x2|=?x1+x2?24cb?4ac?b?=?4x1x2=????=2aaa??2

22b?4aca2。

参考以上定理和结论,解答下列问题:设二次函数y=ax+bx+c(a>0)的图象与x轴的两个交点A(x1,0),B(x2,0),抛物线的顶点为C,显然△ABC为等腰三角形. (1)当△ABC为直角三角形时,求b-4ac的值;(2)当△ABC为等边三角形时,求b-4ac的值.

【答案】解:(1)当△ABC为直角三角形时,过C作CE⊥AB于E,则AB=2CE。 ∵抛物线与x轴有两个交点,△=b-4ac>0,则|b-4ac|=b-4ac。 ∵a>0,∴AB=b?4aca22

S和t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t的取值范围,S是否存在最大值?若存在,求出最大值和此时M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222

【答案】解:(1)∵抛物线y=

23x2+bx+c经过点B(0,4),∴c=4。

52=b?4aca22。又∵CE=4ac?b4a2=b?4ac4a2,

∵顶点在直线x=上,∴?b2?23=52,解得b=?103。∴

∴b?4aca2=2?b?4ac4a2。∴b2?4ac=b?4ac2,即b2?4ac=?b?4ac42?2。

所求函数关系式为y=23x?2103x+4。

∵b2-4ac>0,∴b2-4ac=4。

(2)当△ABC为等边三角形时,由(1)可知CE=32(2)在Rt△ABO中,OA=3,OB=4,

AB,

22∴AB=OA?OB?5。

∵四边形ABCD是菱形,∴BC=CD=DA=AB=5。∴C、

D两点的坐标分别是(5,4)、(2,0),

28

当x=5时,y=23?5?2103?5+4=4; 当x=2时,y=23?2?2103点C和?2+4=0。∴

广东佛山10.如图,把一个斜边长为2且含有300角的直角三角板ABC绕直角顶点C顺时针旋转900到△A1B1C,则在旋转过程中这个三角板扫过的图形的面积是【 】

A.π B.3 C.

3?4+32点D都在所求抛物线上。

D.

11?12+34

15.如图,边长为m?4的正方形纸片剪出一个边长为m的正方形之后,剩余部分可剪拼成一个矩形,若拼成的矩形一边长为4,则另一边长为 ▲

【分析】根据拼成的矩形的面积等于大正方形的面积减去小正方形的面积,列式整理即

29

可得解:

设拼成的矩形的另一边长为x,则4x=(m+4)2-m2=(m+4+m)(m+4-

m)=8m+16,解得x=2m+4。

广东佛山24.规律是数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初中数学中研究的规律主要有一些特定的规则、符号(数)及其运算规律、图形的数值特征和位置关系特征等方面. 请你解决以下与数的表示和运算相关的问题:

(1)写出奇数a用整数n表示的式子; (2)写出有理数b用整数m和整数n表示的式子;

(3)函数的研究中,应关注y随x变化而变化的数值规律 下面对函数y=x2的某种数值变化规律进行初步研究:

由表看出,当x的取值从0开始每增加1个单位时,y的值依次增加1,3,5... 请回答:

当x的取值从0开始每增加当x的取值从0开始每增加

xi yi yi+1-yi

25.(1)按语句作图并回答:作线段AC(AC=4),以A为圆心a为半径作圆,再以C为圆心b为半径作圆(a<4,b<4,圆A与圆C交于B、D两点),连接AB、BC、CD、DA.

若能作出满足要求的四边形ABCD,则a、b应满足什么条件? (2)若a=2,b=3,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

【答案】解:(1)作图如下:能作出满足要求的四边形ABCD,则a、b应满足的条件

30

12个单位时,y的值变化规律是什么? 个单位时,y的值变化规律是什么? 1 1 3 2 4 5 3 9 7 4 16 9 5 25 11 ... ... ... 1n0 0 1

是a+b>4。

(2)连接BD,交AC于E,∵⊙A与⊙C交于B、D,∴AC⊥DB,BE=DE。 设CE=x,则AE=4-x,∵BC= b=3,AB= a=2,

2(4?x) 解得:x?∴由勾股定理得:BE2?32?x2?22?218。

∴BE?315?21?2。 3????8?8?12?AC?BE?4?31583152?31522∴四边形ABCD的面积是2?。

答:四边形ABCD的面积是。

k2x广东广州10.如图,正比例函数y1=k1x和反比例函数y2=的图象交于A(﹣1,2)、

【分析】由已知,第3个半圆面积为:

??222B(1,﹣2)两点,若y1<y2,则x的取值范围是【 】

A.x<﹣1或x>1 B.x<﹣1或0<x<1 C.﹣1<x<0或0<x<1 D.﹣1<x<0或x>1

【分析】根据图象找出直线在双曲线下方的x的取值范围:由图象可得,﹣1<x<0或x>1时,y1<y2。故选D。

16.如图,在标有刻度的直线l上,从点A开始,

以AB=1为直径画半圆,记为第1个半圆;以BC=2为直径画半圆,记为第2个半圆; 以CD=4为直径画半圆,记为第3个半圆;以DE=8为直径画半圆,记为第4个半圆, …按此规律,继续画半圆,则第4个半圆的面积是第3个半圆面积的 ▲ 倍,第n个半圆的面积为 ▲ (结果保留π)

=2?,第4个半圆的面积为:

??422 =8?,

∴第4个半圆的面积是第3个半圆面积的 由已知,第1个半圆的半径为

11208?2?=4倍。

12?2,第3个半圆

1?2,第2个半圆的半径为1的半径为?22,······第n个半圆的半径为?2n?1。 ∴第n个半圆的面积是

2211?1n?1?n?2?????2=?2?22?2?2??2?=238?1?22n?4?=22n?5?。

广东广州24.如图,抛物线y=?侧),与y轴交于点C. (1)求点A、B的坐标;

31

x?234x+3与x轴交于A、B两点(点A在点B的左

(2)设D为已知抛物线的对称轴上的任意一点,当△ACD的面积等于△ACB的面积时,求点D的坐标;

(3)若直线l过点E(4,0),M为直线l上的动点,当以A、B、M为顶点所作的直角三角形有且只有三个时,求直线l的解析式. 【答案】解:(1)在y=?x2=2。

∵点A在点B的左侧,∴A、B点的坐标为A(﹣4,0)、B(2,0)。

38x?23?3??4k+b=0?k=,解得∴直线AC解析式为y?x?3。 4??b=34??b=3。?直线L1可以看做直线AC向下平移CE长度单位(

38x?292个长度单位)而形成的,

3432??9434x+3中,令y=0,即?34x+3=0,解得x1=﹣4,

∴直线L1的解析式为y?34x?3?92?34x?9432。则D1的纵坐标为???1??。∴D1

(﹣4,?)。

92同理,直线AC向上平移D2(﹣1,

274个长度单位得到L2,可求得

)。

94综上所述,D点坐标为:D1(﹣4,?

设△ACD中AC边上的高为h,则有

12),D2(﹣1,

274)。

(3)如图2,以AB为直径作⊙F,圆心为F.过E点作⊙F

的切线,这样的切线有2条.

连接FM,过M作MN⊥x轴于点N。

AC?h=9,解得h=

185185如图1,在坐标平面内作直线平行于AC,且到AC的距离=h=,这样的直线有2条,

∵A(﹣4,0),B(2,0),∴F(﹣1,0),⊙F半径FM=FB=3。

又FE=5,则在Rt△MEF中,- ME=52?32?4,sin∠MFE=

45分别是L1和L2,则直线与对称轴x=﹣1的两个交点即为所求的点D。 设L1交y轴于E,过C作CF⊥L1于F,则CF=h=

18185,

,cos∠MFE=。

541253∴CE?CFsin?CEF??9?5?。 4sin?OCA25CF在Rt△FMN中,MN=MN?sin∠MFE=3×?5,

设直线AC的解析式为y=kx+b,将A(﹣4,0),B(0,3)坐标代入,得 FN=MN?cos∠MFE=3×?5395。

32

则ON=。∴M点坐标为(

44,

12)。直线l过M(

4,

12),E(4,0),

∵AB=5,BC=10,点F是AD的中点,∴AG=5,AF=AD=

11BC=5。

55555?设直线l的解析式为y=k+b?4k+b=12??k=?3∴AG=AF。

1x1,则有?55,解得?4。

??4k+b=0??b=3∴直线l的解析式为y=?34x+3。同理,可以求得另一条切线的解析式为y=?34x﹣3。

综上所述,直线l的解析式为y=?34x+3或y=?34x﹣3。

25.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B=5,BC=10,F为AD的中点,CE⊥AB于E,设∠ABC=α(60°≤α<90°). (1)当α=60°时,求CE的长; (2)当60°<α<90°时,

①是否存在正整数k,使得∠EFD=k∠AEF?若存在,求出k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②连接CF,当CE2

﹣CF2

取最大值时,求tan∠DCF的值. 【答案】解:(1)∵α=60°,BC=10,∴sinα=

CEBC,即sin60°=

CE?3102,解得CE=53。

(2)①存在k=3,使得∠EFD=k∠AEF。理由如下:

连接CF并延长交BA的延长线于点G, ∵F为AD的中点,∴AF=FD。

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B∥CD,∴∠G=∠DCF。 在△AFG和△CFD中,

∵∠G=∠DCF,∠G=∠DCF,AF=FD, ∴△AFG≌△CFD (AAS)。∴CF=GF,AG=CD。 ∵CE⊥AB,∴EF=GF。∴∠AEF=∠G。

广东河源

33

22∴∠AFG=∠G。

②设BE=x,∵AG=CD=AB=5,∴EG=AE+AG=5﹣x+5=10﹣x, 在Rt△BCE中,CE2=BC2﹣BE2=100﹣x2。

在Rt△CEG中,CG2=EG2+CE2=(10﹣x)2+100﹣x2=200﹣20x。 ∵CF=GF(①中已证), ∴CF2=(

12112CG)=4CG2=

4(200﹣20x)=50﹣5x。

∴CE2﹣CF2=100﹣x2﹣50+5x=﹣x2+5x+50=﹣(x﹣

52)2+50+

254。∴当x=

52,即点E是AB的中点时,CE2﹣CF2取最大值。

此时,EG=10﹣x=10﹣5=1522,

CE=100?x2=100?25154=52,

515∴tan?DCF?tan?G?CG215EG?15?3。

2

1

5.在同一坐标系中,直线y=x+1与双曲线y=的交点个数为【 】

xA.0个 B.1个 C.2个 D.不能确定 【答案】A。

10.如图,连接在一起的两个正方形的边长都为1cm,一个微型机器人由点A开始按

ABCDEFCGA…的顺序沿正方形的边循环移动.①第一次到达点G时,微型机器人移动了 ▲ cm;

②当微型机器人移动了2012cm时,它停在 ▲ 点.

平行,点P、Q分别是l和x轴的正半轴上的动点,满足∠PQO=60o.

(1)点B的坐标是 ,∠CAO= o,当点Q与点A重合时,点P的坐标为 ;

(2)设点P的横坐标为x,△OPQ与矩形OABC重叠部分的面积为S,试求S与x的函数关系式和相应的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答案】7;E。

21.(1)已知方程x+px+q=0(p-4q≥0)的两根为x1、x2,求证:x1+x2=-p,x1·x2=q.

(2)已知抛物线y=x+px+q与x轴交于点A、B,且过点(―1,―1),设线段AB的长为d,当p为

何值时,d取得最小值并求出该最小值.

【答案】(1)证明:∵a=1,b=p,c=q,p2﹣4q≥0,∴x1?x2??2

2

2

2

2

ba=?p,x1?x2?ca=q。

(2)解:把(﹣1,﹣1)代入y=x+px+q得p﹣q=2,即q=p﹣2。

设抛物线y=x+px+q与x轴交于A、B的坐标分别为(x1,0)、(x2,

0)。

∵d=|x1﹣x2|,∴d=(x1﹣x2)=(x1+x2)﹣4 x1?x2=p﹣4q=p﹣4p+8=(p﹣2)+4。∴当p=2时,d 的最小值是4。

22.如图,矩形OABC中,A(6,0)、C(0,23)、D(0,33),射线l过点D且与x轴

34

2

2

2

2

2

2

2

2

【答案】解:(1)(6,23)。 30。(3,33)。

(2)当0≤x≤3时,如图1,OI=x,IQ=PI?tan60°=3,OQ=OI+IQ=3+x;由题意可知直线l∥BC∥OA,

可得

梯形,其面积为:

S?S梯形EFQO14343?(EF?OQ)?OC?(3?x)=x?43 233广东梅州22.(1)已知一元二次方程x2+px+q=0(p2﹣4q≥0)的两根为x1、x2;求证:x1+x2=﹣p,x1?x2=q.

EFOQ=PEPO=DCDO?333?13,∴EF=(3+x),此时重叠部分是

31(2)已知抛物线y=x2+px+q与x轴交于A、B两点,且过点(﹣1,﹣1),设线段AB的长为d,当p为何值时,d2取得最小值,并求出最小值. 【答案】(1)证明:∵a=1,b=p,c=q,p2﹣4q≥0,∴x1?x2??ba=?p,x1?x2?ca =q。

(2)解:把(﹣1,﹣1)代入y=x2+px+q得p﹣q=2,即q=p﹣2。

设抛物线y=x2+px+q与x轴交于A、B的坐标分别为(x1,0)、(x2,

0)。

当3<x≤5时,如图2,

S?S梯形EFQO?S?HAQ?S梯形EFQO? ?433x?43?321232?AH?AQx?2?x?3?2=?1333x?32

。2322

∵d=|x1﹣x2|,∴d2=(x1﹣x2)=(x1+x2)﹣4 x1?x2=p2﹣4q=p2﹣4p+8=

(p﹣2)2+4。

∴当p=2时,d 2的最小值是4。

x)3(12?当5<x≤9时,如图3,

1S?(BE?OA)?OC?2 =?233x?123。

23.如图,矩形OABC中,A(6,0)、C(0,2)、D(0,3),射线l过点D且

与x轴平行,点P、Q分别是l和x轴正半轴上动点,满足∠PQO=60°.

(1)①点B的坐标是 ;②∠CAO= 度;③当点Q与点A重合时,点P的坐标为 ;(直接写出答案)

当x>9时,如图4,

S?12OA?AH?12?6?183x=543x。综上所述,S与x的函数关系式

(2)设OA的中心为N,PQ与线段AC相交于点M,是否存在点P,使△AMN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P的横坐标为m;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设点P的横坐标为x,△OPQ与矩形OABC的重叠部分的面积为S,试求S与x

为:

?43x?43?0?x?3??3??321333x?x??3

?23?x?123?59???x的函数关系式和相应的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答案】解:(1)①(6,23)。 ②30。③(3,33)。

(2)存在。m=0或m=3﹣3或m=2。

(3)当0≤x≤3时,

如图1,OI=x,IQ=PI?tan60°=3,OQ=OI+IQ=3+x; 由题意可知直线l∥BC∥OA,

35

可得

EFOQ=PEPO=DCDO?333?13,∴EF=(3+x),

31此时重叠部分是梯形,其面积为:

14343S?S梯形EFQO?(EF?OQ)?OC?(3?x)=x?43

233当3<x≤5时,如图2,

S?S1梯形EFQO?S?HAQ?S梯形EFQO?2?AH?AQ

?433x?43?3?x?3?2=?3133322x2?3x?2。当5<x≤9时,如图3,

S?12(BE?OA)?OC?3(12?23x) =?233x?123。当x>9时,如图4,

S?135432OA?AH?12?6?18x=x。

综上所述,S与x的函数关系式为:

??43x?43?0?x?3??3??3x2?133x?3?3

???23x?123?59? ②由正切函数,即可求得∠CAO的度数: ∵tan?CAO?OCOA=236=33,

∴∠CAO=30°。

③由三角函数的性质,即可求得点P的坐标;如图:当点Q与点A重合

时,过点P作PE⊥OA于E,

∵∠PQO=60°,D(0,33),∴PE=33。

∴AE?PEtan600?3。

∴OE=OA﹣AE=6﹣3=3,∴点P的坐标为(3,33)。 (2)分别从MN=AN,AM=AN与AM=MN去分析求解即

可求得答案:

情况①:MN=AN=3,则∠AMN=∠MAN=30°, ∴∠MNO=60°。

∵∠PQO=60°,即∠MQO=60°,∴点N与Q重合。 ∴点P与D重合。∴此时m=0。

情况②,如图AM=AN,作MJ⊥x轴、PI⊥x轴。 MJ=MQ?sin60°=AQ?sin600

?(OA?IQ?OI)?sin60??32(3?m) 36

又MJ?12AM=12AN=32,

∴∠1=∠6=∠7=30°,∠5=∠8=90°。∴A2B2=2B1A2,B3A3=2B2A3。 ∴A3B3=4B1A2=4,A4B4=8B1A2=8,A5B5=16B1A2=16。

3。

∴33(3?m)=,解得:m=3﹣22以此类推:A6B6=32B1A2=32,即△A6B6A7 的边长为32。故选C。 16.(2012广东深圳3分)如图,Rt△ABC中,C= 90o,以斜边AB为边向外作正方形 ABDE,且正方形对角线交于点D,连接OC,已知AC=5,OC=62,则另一直角边BC的长为 ▲

情况③AM=NM,此时M的横坐标是4.5,

过点P作PK⊥OA于K,过点M作MG⊥OA于G, ∴MG=32。

PK333MGtan600∴QK?tan600??3,GQ?12?12。

∴KG=3﹣0.5=2.5,AG= AN=1.5。∴OK=2。∴m=2。

综上所述,点P的横坐标为m=0或m=3﹣3或m=2。

(3)分别从当0≤x≤3时,当3<x≤5时,当5<x≤9时,当x>9时去分析求解

即可求得答案。

广东深圳12.如图,已知:∠MON=30o,点A1、A2、A3 在射线ON上,点B1、B2、B3…..在射线OM上,△A1B1A2. △A2B2A3、△A3B3A4……均为等边三角形,若OA1=l,则△A6B6A7 的边长为【 】

A.6 B.12 C.32 D.64 【分析】如图,∵△A1B1A2是等边三角形, ∴A1B1=A2B1,∠3=∠4=∠12=60°。∴∠2=120°。 ∵∠MON=30°,∴∠1=180°-120°-30°=30°。 又∵∠3=60°,∴∠5=180°-60°-30°=90°。 ∵∠MON=∠1=30°,∴OA1=A1B1=1。∴A2B1=1。

∵△A2B2A3、△A3B3A4是等边三角形,∴∠11=∠10=60°,∠13=60°。 ∵∠4=∠12=60°,∴A1B1∥A2B2∥A3B3,B1A2∥B2A3。

37

广东深圳22.如图,已知△ABC的三个顶点坐标分别为A(-4,0)、B(1,0)、C(-2,6).

(1)求经过A、B、C三点的抛物线解析式;

(2)设直线BC交y轴于点E,连接AE,求证:AE=CE;

(3)设抛物线与y轴交于点D,连接AD交BC于点F,试问以A、B、F,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相似吗? 请说明理由.

∴点

BF?F的坐标为(

22210?, 33 )。则

255?2??10?? ?1??0?,AF?????333?????2?? ?? ???4????1?3??【答案】解:(1)∵抛物线经过A(-4,0)、B(1,0), ∴设函数解析式为:y=a(x+4)(x-1)。

又∵由抛物线经过C(-2,6),∴6=a(-2+4)(-2-1),解得: a=-1。 ∴经过A、B、C三点的抛物线解析式为:y=-(x+4)(x-1), 即y=-x2-3x+4。

(2)证明:设直线BC的函数解析式为y=kx+b,

? k?b?0 ? k??2 ?由题意得:??2k?b?6? ,解得:?b?2。∴直线BC的解析式为y=-2x+2.

∴点

E

标为(0

2)

AE?AO2?OE2 ?42?22 ?25,CE???2?0?2??6?2?2?25。

∴AE=CE。

??4k1?b1?0?(3)相似。理由如下:设直线AD的解析式为y=k1x+b1,则 ? b1?4,解得:?k1?1?? b1?4。

∴直线AD的解析式为y=x+4。

??? x??23? y?x?4 ??? y?10联立直线AD与直线BC的函数解析式可得:?y??2x?2,解得:??3。 。 又

∵AB=5,

BC? ??2?1?2??6?0?2 ?3 5,

BF?5∴AB3, AB ?5BFBC3?AB 。∴ABBC。

又∵∠ABF=∠CBA,∴△ABF∽△CBA。∴以A、B、F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相似。 2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l:y=-2x+b (b≥0)的位置随b的不同取值而变化. (1)已知⊙M的圆心坐标为(4,2),半径为2. 当b= 时,直线l:y=-2x+b (b≥0)经过圆心M: 当b= 时,直线l:y=-2x+b(b≥0)与OM相切:

(2)若把⊙M换成矩形ABCD,其三个顶点坐标分别为:A(2,0)、B(6,0)、C(6,2).

设直线l扫过矩形ABCD的面积为S,当b由小到大变化时,请求出S与b的函数关系式,

38

1令y=2,即-2x+b=2,解得x=2AD=2

1b?11,则H(2b?11,2)。∴DH=2b?31,AG=2b?2。

【答案】解:(1)10;10?25。

(2)由A(2,0)、B(6,0)、C(6,2),根据矩形的性质,得D(2,2)。

如图,当直线l经过A(2,0)时,b=4;当直线l经过D(2,2)时,b=6;当直线l经过B(6,0)时,b=12;当直线l经过C(6,2)时,b=14。

∴S=2??DH+AG??AD?12??b?5??2?b?5。

当12<b≤14时,直线l扫过矩形ABCD的面积S为五边形DMNBA的面积=矩形ABCD的面积-△CMN的面积

1b?11b?1在 y=-2x+b中,令y=2,即-2x+b=2,解得x=2令x=6,得y=-12+b,,则N(6,-12+b)。

7?12b,则M(2,0),

∴MC=

4?2?12,NC=14-b。

?MC?NC?8?∴S=

1?1?12??7?b???14-b???b+7b?412?2?4。

当b>14时,直线l扫过矩形ABCD的面积S为矩形ABCD的面积,面积为民8。综上

当0≤b≤4时,直线l扫过矩形ABCD的面积S为0。

当4<b≤6时,直线l扫过矩形ABCD的面积S为△EFA的面积(如图1), 在 y=-2x+b中,令x=2,得y=-4+b,则E(2,-4+b),

1所述。S与b的函数关系式为:

?0?0?b?4???1b2-2b+4?414???。

令y=0,即-2x+b=0,解得x=21b?2b1,则F(2?AF?AE?b,0)。

1?112???b?2???-4+b??b-2b+42?24?。

1

∴AF=2,AE=-4+b。∴S=2【分析】(1)①∵直线y=-2x+b (b≥0)经过圆心M(4,2), ∴2=-2×4+b,解得b=10。

②如图,作点M垂直于直线y=-2x+b于点P,过点

当6<b≤12时,直线l扫过矩形ABCD的面积S为直角梯形DHGA的面积(如图2),

1在 y=-2x+b中,令y=0,得x=2

b1,则G(2b,0),

39

P作PH∥x轴,过点M作MH⊥PH,二者交于点H。设直线y=-2x+b与x,y轴分别

交于点A,B。

MH?AOOB?12。 ∴可设直线MP的解析式

∴阴影部分的面积=平行四边形ABCD的面积-扇形ADE面积-三角形CBE

的面积

=4?1?30???23602 则由△OAB∽△HMP,得PHy?12x+b1?12?2?1?3?13?。

为。

2?12?4+b112广东21.如图,在矩形纸片ABCD中,AB=6,BC=8.把△BCD沿对角线BD折叠,

,解得b1?0。∴直线MP的解析式为

x=25b, y?2 由M(4,2),得

y?12x使点C落在C′处,BC′交AD于点G;E、F分别是C′D和BD上的点,线段EF交AD。

于点H,把△FDE沿EF折叠,使点D落在D′处,点D′恰好与点A重合.(1)求证:△ABG≌△C′DG;

(2)求tan∠ABG的值;(3)求EF的长. 【答案】(1)证明:∵△BDC′由△BDC翻折而成,

∴∠C=∠BAG=90°,C′D=AB=CD,∠AGB=∠DGC′,∴∠ABG=∠ADE。 在△ABG≌△C′DG中,∵∠BAG=∠C,AB= C′D,∠ABG=∠AD C′, ∴△ABG≌△C′DG(ASA)。

(2)解:∵由(1)可知△ABG≌△C′DG,∴GD=GB,∴AG+GB=AD。 设AG=x,则GB=8﹣x,在Rt△ABG中,∵AB2+AG2=BG2,

即6+x=(8﹣x),解得x=。

472

2

2

联立y=-2x+b和

y?x15,解得

b1b, b5)。 ∴P(5。

22 由

?2??1?b-4+ ???b-2??4??5?PM=2,勾股定理得,?5,化简得

204b-20b+80=0。 解得b=1?2。5

(2)求出直线l经过点A、B、C、D四点时b的值,从而分0≤b≤4,4<b≤6,6<b≤12,12<b≤14,b>14五种情况分别讨论即可。

广东5.已知三角形两边的长分别是4和10,则此三角形第三边的长可能是【 】 A. 5 D. 16

【分析】设此三角形第三边的长为x,则根据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的构成条件,得10﹣4<x<10+4,即6<x<14,四个选项中只有11符合条件。故选C。

10.如图,在?ABCD中,AD=2,AB=4,∠A=30°,以点A为圆心,AD的长为半径画弧交AB于点E,连接CE,则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 (结果保留π).

【分析】过D点作DF⊥AB于点F。

∵AD=2,AB=4,∠A=30°,

∴DF=AD?sin30°=1,EB=AB﹣AE=2。

40

B. 6 C. 11

7∴tan?ABG?AG7?4?。 AB624(3)解:∵△AEF是△DEF翻折而成,∴EF垂直平分

AD。∴HD=AD=4。

21∵tan∠ABG=tan∠ADE=

724。∴EH=HD×

724=4×

724=76。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x1u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