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小学四年级上册音乐精品教案(2014年版)(1)

更新时间:2024-01-22 14:34: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人音版小学四年级上册音乐精品教案(2014年版本)

目 录

第1课 歌唱祖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教学设计 《歌唱祖国》教学设计 《采一束鲜花》教学设计

第2课 家乡美

《牧歌》教学设计 《杨柳青》(江苏)、《大雁湖》(内蒙古)教学设计 《故乡是北京》教学设计

第3课 快乐的校园

《乒乓变奏曲》教学设计 《陀螺》教学设计 《打字机》教学设计 《哦,十分钟》教学设计 《大家来唱》教学设计

第4课 甜梦

《小夜曲》教学设计 《梦幻曲》教学设计 《愉快的梦》教学设计 《月亮月光光》教学设计

第5课 童心

《节日舞》教学设计 《山童》教学设计 《荡秋千》教学设计 《童心是小鸟》教学设计

第6课 水上的歌

《划龙船》教学设计 《水上音乐》教学设计 《小螺号》教学设计

《让我们荡起双桨》教学设计

第7课 祝你快乐

《祝你快乐》教学设计 《幸福拍手歌》教学设计

《阳光牵着我的手》教学设计

第8课 龙里格龙

《甘洒热血写春秋》教学设计 《夜深沉》教学设计 《龙里格龙》教学设计

1

第1课 歌唱祖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音版小学音乐教材第七册第1课 年 级:四年级 教学目标:

一、能够用自然、坚定的声音演唱《国歌》。初步了解音乐知识在歌曲中的表现效果。 二、多方位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能在歌曲的演唱活动中,用歌声去感受和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三、通过学唱《国歌》和介绍聂耳,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使他们懂得唱好国歌的重要意义,并能用恰当的力度表现歌曲雄壮、激昂的情绪。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具有感受音乐和表现音乐的能力。从而体会各种音乐记号在歌曲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

运用恰当的力度正确的表达歌曲的情绪内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电子琴、光盘等。 教学过程:

一:情感互动,组织教学:

1、学生在老师富于激情的引导下,边听歌曲《歌唱祖国》边做军人行走的动作进入教室。

2、师生问好;

[设计意图:创设欢乐活泼的音乐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过程,为本节课的教学做良好的铺垫。]

二、谈话导入,激发体验: 考考你:

1、中国的国旗是什么?中国的国歌是什么?(播放课件)

2、谁能告诉老师在什么样的场合中会升国旗、奏响《国歌》呢?学生自由发言,畅所欲言。揭示课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知识入手,用考考你的方式引导学生进入《国歌》的学习。

2

激发学生学习音乐兴趣。]

三、新歌教学,体验快乐:

1、初听范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课件,体会音乐情绪。 2、师边弹琴边用铿锵有力的声音演唱歌曲。 考考你:

你知道国歌的词作者是谁?曲作者是谁呢?演唱时该注意什么问题?学生听完后回答。 3、教师根据学生了解的情况介绍国歌的故事。

[设计意图:通过听学唱《国歌》、了解国歌的故事等活动,让学生的情感世界潜移默化得受到了感染和熏陶。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热爱国旗、国歌的真挚感情。]

4、分析曲调结构,随琴学唱旋律。

5、教师指出学生在唱曲调中不准确的乐句,在教师指导下把它唱准。 6、学唱歌词: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按节奏朗读歌词。 (2)教师重点指导部分:

A、教师唱“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乐句。 ﹥ ﹥ ﹥ ﹥

6 5 | 2 3 | 5 3 0 5 | 3 2 3 1 | 3 0 || ·为什么在“中华民族”四个字上要加上重音记号? ,

·学生用两种不同的演唱来进行比较,体会这句歌词的含义以及重音运用的作用。 ·学生运用重音记号和休止符演唱“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进一步体会歌曲内涵。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教学法,使学生感受重音记号和休止符在音乐作品中的作用,为学生更好的理解、表现作品奠定基础。]

B、学生唱唱“起来、起来、起来”这句话的歌谱。(课件) ·学生用手势表现这句旋律的走向。 ·教师穿插介绍音乐知识“上行”。

·唱一唱:加入力度记号演唱,进一步体会这句话的情感表达。

[设计意图:认识“上行”知识这个环节的时候,挖掘出一些音乐要素,让学生在体验、感受、演唱中初步认识歌曲旋律的走向,获得音高的感受。]

C、为什么在“前进!前进!前进!进!”要多加个进?并加重音记号?(课件)

﹥ ﹥ ﹥ ﹥ ﹥ ﹥ ﹥

3

5 1 | 5 1 | 1 0 || .. 1 | 5.·学生讨论、回答。 ·完整演唱最后一句。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对比演唱,以动情的语言来激发学生探究,加深了学生对歌曲的理解。]

7、学生有感情完整地演唱《国歌》,教师及时做出相应的评价。 四、拓展延伸,加深体验

1、运用不同的表演唱形式进行表现歌曲。 (1)学生讨论自行排练节目。

(2)教师可提示学生用:绘画、舞蹈、齐唱 、合唱、等形式。 2、播放合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3、学生展示表演情况。

4、教师对表演好的学生给以表扬和鼓励。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学会歌曲、理解歌曲的基础上,运用自己的爱好特长来表现音乐,感受音乐之美。通过教师的肯定、鼓励性的语言,学生能体验到学习音乐的乐趣,从而发挥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五、总结归纳,师生共唱《国歌》:

通过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学习,我们进一步了解国旗、国歌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雄壮嘹亮的国歌声给我们力量,催我们奋进,在21世纪,我们要高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奋勇前进。我们要捍卫她,现在我们要发奋学习,掌握更多的本领,将来把祖国建设得更繁荣、更昌盛、更富强。

4

《歌唱祖国》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过学唱《歌唱祖国》,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通过教唱歌曲培养学生控制力度变化及用气息支持歌唱的能力。

2、通过讲解音乐知识、分析歌曲,使学生初步掌握分析二段体及三段体歌曲的方法。 3、通过学唱音准,是学生掌握住唱音准的方法。

教学重点: 1、唱音准的方法 2、掌握歌曲的情绪及演唱方法。 教学难点:1、对歌曲情绪的处理2、个别节奏的掌握及演唱 教学方法:视唱法、练习法、赏听法、

教学用具:录音机、电子琴、磁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复习音高。学生唱出基本音阶(上行、下行) 二、教授新课 1、学习唱音准

怎样唱准音的高低,唱准音的高低是学会识谱的关键 介绍几种练唱音准的方法: (1)、以词带谱法。

练唱音阶是练唱音准的第一步。可以从自己唱得较准的歌曲中找出部分曲调,帮助练习。再如:《歌唱祖国》中:从今走向繁荣富强

通过小节54321的练习,帮助我们将1234567的音阶练唱准。

2、利用电子琴,手风琴,口琴等乐器边奏边唱或先奏后唱来练习。在练习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听自己唱出来的音与乐器奏出的音是否一样高。

3、对于一些跳进的,不容易唱准的旋律可以采用搭梯子的方法来练习。 如《说句心里话》的开始:说句心里话

5

3-3的八度,我们可以用搭梯子的方法来练习,即从“3”开始,顺着梯子-456712唱到3,这样反复唱几遍,然后抽掉梯子,直接唱3-3。第二小节的13可采用下行音阶的梯子。176543来帮助练习。

2.听歌曲,边听边看曲词,主意主体 3、作者简介:

王莘 1918出生,江苏无锡人。青年时期再上海参加抗日救亡歌咏运动,1938年到延安鲁艺跟冼星海、吕骥、向隅等学习音乐,毕业后在华北联大文艺部音乐系任教。解放后入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进修。主要作品有歌曲《边区儿童团》、《战斗生产》、《愉快的劳动》、《歌唱祖国》、《祖国颂歌》、等歌剧《义和团》、《煤店新工人》等。

4.简介作品:

《歌唱祖国》王莘作词作曲,作于1950年9月。歌曲表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朝气蓬勃、蒸蒸日上的新面貌,记录了刚刚解放的中国人民雄壮前进的步伐。歌词凝练集中,具有鲜明生动的形象;旋律气势豪迈而充满深情,连贯统一有富于变化,在继承聂耳、冼星海革命群众歌曲传统的基础上,创造了新时代的新风格歌曲有长度相等的主、副歌组成,主歌每段歌词不同,表现了同一主题的不同侧面;副歌歌词不变,是歌曲主题集中的体现,两者再节奏、结构、音调诸方面形成强烈的对比,是一首具有深刻思想性,又具有高度艺术性的祖国颂歌。几十年来,这首歌传遍了祖国大地,已成为独立自由的新中国的象征。

5、学唱歌曲 A:师示范演唱歌曲 B:生跟琴视唱歌曲 6、视唱旋律: 1.视唱B段旋律:

(1)、每两小节分句听唱一遍 (2)、每小节一句分句听唱一遍 (3)、.整体视唱(师弹琴视唱)有前奏 7、完整演唱歌曲 8、及时纠正

(1)这首歌曲中带附点的节奏型(板书),学生容易唱成不带附点的节奏型,这样对歌曲的艺术形象很有影响,因此,引导学生比较两种节奏型在这首歌曲中艺术表现力的优劣,指导学生将附点音符后面的十六分音符向下一拍靠拢是很必要的。

6

(2)歌中一字多音的地方,学生常唱的软弱无力、缺乏感染力。如:“祖国”“家乡”“人民”

(3)歌曲中学生的节奏掌握如:“英雄的人民站起来了。。” “我们爱和平,我们爱家乡。。” 三段都存在演唱第一个字时的八分休止符,每个字对准那一个音符一定要看清、听清、唱清。

四、小结:

热爱祖国是我们的共同情感。你们用歌声表达了对祖国最真挚的情、深深的爱,愿感人的歌声永远留在我们的记忆力。

《采一束鲜花》教学设计

7

【 教材 】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四年级上册第一课。 【主要教学内容】 1. 唱歌《采一束鲜花》 2. 唱歌教学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以连贯的气息、明亮的声音演唱歌曲《采一束鲜花》,感受歌曲所蕴含的真挚的情感,体验母爱的伟大,并抒发对伟大祖国的热爱之情。 2、教学难点:唱准切分节奏,附点节奏和强拍上的休止。

【教学设计指导思想】 “唱歌教学应以审美情感为主线,通过感受、体验音乐,达到情感性、音乐性、技能性的完美统一”。唱歌教学是中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它不仅是对学生音乐感受力和歌唱基本能力的培养,而且是对学生浸润美感的熏陶、提高艺术修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课主要教学内容是学唱歌曲《采一束鲜花》, 歌曲是一首抒发对母亲的热爱,表达对祖国的赞美之情的歌曲。歌曲旋律优美,情感真挚,节奏运用丰富,多次用到附点节奏、切分节奏、休止符号以及大跳音程,在增加了歌曲难度的同时,也使歌曲的表现力得了到进一步加强。

教学过程设计中,老师让学生在唱、奏、诵等多种音乐实践活动中来表达歌曲抒情优美的旋律,在学生充分熟悉旋律并感受歌曲的情感之后,让学生再来学唱歌曲的歌词,这就使歌曲的学唱水到渠成。而后再对歌唱中出现的难点部分进行歌谱的视唱,从而达到完整演唱全曲的目的。 【教学目标】

1、 演唱歌曲《采一束鲜花》,感受歌曲优美的旋律和歌曲所抒发的对母亲的热爱,表达对

祖国妈妈的赞美之情。

2、 在学唱歌曲的过程中,通过聆听范唱、歌词朗诵、竖笛吹奏等方法感受歌曲,以达到正

确演唱歌曲的目的。

3、 能用优美柔和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教学过程】

竖笛吹奏《 草原牧歌》

8

↓ 教 室

说明:竖笛吹奏为每节课的常规练习,选择歌唱亲爱的祖国,赞美祖国美丽风景的《草原牧歌》 ,为新课教学作铺垫。

一. 导入 教师范唱

二.歌曲教唱 〈一〉感受歌曲

1、 分组竖笛吹奏( 乐曲两部分:第一部分2乐句的异同点;第二部分附点节奏) 2、 竖笛视谱吹奏(小组展示后,集体视谱吹奏) A. 附点节奏

说明: 教师范唱旨在用音乐的旋律去感染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B. 强拍上的休止符

说明:教师给予学生对歌曲重难点的指导,以尽快的速度解决歌曲疑难点。再次的集体 视谱加深对歌曲曲调的印象,为歌曲的歌唱作铺垫。

〈二〉 歌曲学唱 1.哼唱旋律(用LU或LUI) 2.唱歌词

3.歌曲两部分演唱(第一部分中速、抒情地;第二部分声音响亮、激动地)

9

4.跟伴奏音乐完整演唱歌曲 5.联想到祖国妈妈 三.拓展欣赏 1. 爱国歌曲大家唱

2. 配乐诗朗诵《 母亲的爱》 四. 师总结,下课

第2课 家乡美

10

《牧歌》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一)指导思想:

音乐教学的主要任务是通过音乐实践活动,引领学生将学过的音乐知识、音乐技能运用到新的音乐学习中,充分挖掘作品所蕴涵的音乐美。了解各民族音乐的特点,加深对祖国音乐文化的理解,增强民族意识,从而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 (二)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的核心内容就是强调学生的“学”——学习者要完成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感受、体验等方式,获取直接经验来学习。他强调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教师的主导作用。本课以歌曲为载体,学生为教学主体,引领学生在感悟、体验中学习歌曲。

二、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牧歌》不但是一首歌曲,更是一种声乐体裁。本课我没有更多地介绍欧洲的牧歌,而是把精力放在了中国牧歌的特点介绍上。我以歌曲为载体,通过聆听、演唱、听辨、比较等方式,让学生感受歌曲中的长音表现出的悠长曲调;抛物线式的旋律进行(一个乐句或乐节的高点常常位于中部)以及大跳音程是形成蒙古族民歌开阔、稳健、骠悍性格的重要特点,另外宫调式的运用,这些都是最具长调特点的元素。 (二)学生情况

在以往的教学中,学生接触过蒙古族民歌,但是以舞蹈和表演唱的形式出现的。在教学中老师并没有让学生过多的关注蒙古族音乐的特点以及调性特点。随着学生年龄以及音乐知识积累的增长,在本课教学中,我将从“牧歌”题材、蒙古族长调特点以及民族五声调式出发,从演唱、欣赏入手,让学生了解中国的“牧歌”这一音乐体裁来源于蒙古族人民的生活,感受长调民歌的音乐特点,从而了解蒙古族音乐的三个特点,让学生的认知逐步从感性上升到理性。

(三)教学方式与手段说明

本课教学通过由浅入深的教学环节设置,教师引领学生通过欣赏、比较、判断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了解蒙古族“牧歌“的音乐体裁以及无伴奏合唱的演唱形式,采用演唱、感受、对比欣赏加深对感受蒙古族长调的特点的理解,在循序渐进的教学过程中完成歌曲的学习。

11

(四)技术准备

将歌曲图形谱、范唱、以及用打谱软件和绘图工具制作成的乐谱,用PPT软件制作成课件,使音乐、图片、乐谱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这种直观、简单的呈现形式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学过程清晰明了。 (五)学前教学状况、问题及其对策

学生曾经通过舞蹈和表演唱的形式接触过蒙古族风格的乐曲,但只注重于演唱和舞蹈的形式,并没有让学生过多的关注蒙古族音乐的特点。在本课教学中,我将从“牧歌”题材、蒙古族长调特点以及民族五声调式出发,从演唱、欣赏入手,让学生了解中国“牧歌”的起源,感受长调民歌的音乐特点,从而进一步让学生了解蒙古族音乐的风格特点。 三、教学目标设计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唱歌曲,了解蒙古族长调音乐的特点,加深对祖国音乐文化的理解,增强民族意识。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以歌曲为切入点,从演唱、欣赏入手,通过演唱、对比欣赏、讨论、分析判断等手段,让学生了解中国“牧歌”的起源,感受长调民歌的音乐特点,从而进一步让学生了解蒙古族音乐的风格特点。 (三)知识与技能目标:

1、感受蒙古族长调的音乐特点——民族调式、大跳音程、悠长的旋律、自由的节奏特点。

2、体会“7”对刻画音乐形象,抒发情感的作用。

3、感受“无伴奏合唱”传达出的安静中孕育波澜壮阔的意境。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中国“牧歌”和无伴奏合唱的小知识。 教学难点:

感受蒙古族长调的音乐特点 五、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

(一)教学流程图

12

(二)教学过程: 唱旋律

【阶段目标:能够看着图形谱演唱歌曲旋律】

【设计意图:将发声训练与歌曲旋律学习有机的结合,为后面的歌曲教学做好铺垫】 1、 看着柯达伊手势构唱音程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视唱旋律做准备】 方法:学生看着教师出示的柯达伊手势构唱音程 3 5 ;7 3 ;5 1 ;2 6 ; 6 1 ;3 1 2、视唱旋律

1)看着图形谱视唱旋律

【设计意图: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为旋律的演唱做准备】 方法:学生观察老师所指的音高,进行视唱(每个音一拍) 要求:速度要慢,让学生看着图谱因高的变化,尽量将唱名唱准 2)在图形谱上标记出旋律,指图演唱

【设计意图:降低试谱教学的难度,为后面歌曲学习做好铺垫】

要求:按照节拍演唱旋律,在学生演唱的过程中,教师注意用手势提示学生的呼吸。 听歌曲

【阶段目标:熟悉歌曲,区分歌曲的两个乐句,为演唱、分析歌曲做好铺垫】 1、 欣赏歌曲范唱

思考:这首歌曲是哪个民族的?用一个词语表达歌曲带给你的感受。 2、 复听范唱,从题目入手,理解歌曲 1)思考:你怎样理解“牧歌”这个题目

13

预设:学生能够说出字面意思——放牧时人们唱的歌

歌曲的意境——美丽的,描绘放牧情景的风景画 2)介绍“牧歌”这一题材的来历

公元7世纪,蒙古族先祖跨出额尔古纳河流域,迁徙至蒙古高原。在这里,他们基本放弃了原有的狩猎生产方式,改为以畜牧业劳动为主的生产形式,随之产生了反映游牧生活的牧歌题材。蒙古族民歌的主要题材有:狩猎歌、牧歌、赞歌、礼俗歌、叙事歌、儿歌等 3、 听老师范唱

要求:区分歌曲的两个乐句 唱歌曲

【阶段目标:演唱歌曲,感受内蒙古长调的特点】

【设计意图:通过谱例与歌词的演唱,感受内蒙古长调的特点,感受“7”在歌曲中的作用,用正确的呼吸演唱歌曲】 1、 看谱例演唱歌曲旋律

【设计意图:通过旋律的演唱,感受内蒙古长调的特点】 1) 演唱歌曲旋律

要求:注意音准以及换气的位置 2)感受旋律特点

思考:看图形谱表示两个乐句的旋律线,感受旋律的进行的特点。 讨论:

旋律的特点——抛物线——弧线——先高后低——大跳音程 长音的运用——优美、抒情、悠长、高亢 节奏的特点——舒展、悠长 3)从音乐特点和风格上分类为长调和短调 介绍:介绍蒙古族民歌分为长调和短调

长调:曲调悠长、节奏自由 、篇幅较长,带有浓郁的草原气息。 短调:曲调紧凑,节奏正气、篇幅短小 4)判断学生判断本首歌曲具有长调的特点 可以对比欣赏一首短调歌曲《草原赞歌》 2、 演唱歌词

【设计意图:通过歌词的演唱,感受歌曲刻画的音乐形象,加深对内蒙古长调特点的理解,

14

用正确的呼吸演唱歌曲】 1)演唱歌曲

要求:注意将音符时值唱满,提示换气的位置,用急吸缓呼、缓吸缓呼的气息演唱歌曲。 2)感受音乐形象:

上句:旋律上行——音区较高——以“5”为中心上下回旋,旋律做波浪形进行 ——高高的天空、洁白的云彩——渐强

下句:旋律下行——音区降低(下方五度模进)——以“1”为主音——旋律低 回婉转——草原上的群群羊儿——渐弱

旋律进行给人弱起的感觉,使旋律更流畅,更具流动性 3)用自然的力度变化表现歌曲 3、 讲解调式,感受“7”的作用

【设计意图:了解蒙古族音乐常用的调式,通过比较的方式,感受“7”在歌曲中的作用。】 1) 思考:五声调式一般由哪几个音组成,本首歌曲都用了哪些唱名

本首歌曲采用宫调式

2) 判断:带“7”的六声调式,是不是民族调式 3) 感受“7”在歌曲中的作用

方法:将歌曲中两处出现“7 ”的地方,将唱名换成“6”或者“5”唱一唱,比较感受的不同,说说运用“7”的好处。 音色:更明亮、悠扬——长调特点

音调:高亢,上扬符合蒙古族人民豪爽的性格 形象:和歌词“天空上”结合的更紧密; 情感:更热烈

更加突出蒙古族长调的特点:曲调悠长、节奏自由、持续的长音、四度、五度大跳音程的运用。 4、 演唱歌曲 对比欣赏

【阶段目标:感受两种演唱形式的音响美,了解无伴奏合唱的小知识】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欣赏,感受歌曲意境】 1、 对比欣赏

方法:聆听有伴奏演唱和无伴奏演唱两种不同的表现方式

15

2、 比较

相同的旋律、节奏,由于演唱方式的不同,带给人们的感受却有所不同 有伴奏形式:悠闲、自然、安静的风景画 无伴奏形式:安静中孕育着波澜壮阔 3、介绍无伴奏合唱 4、再次演唱歌曲

5、查阅欧洲“牧歌”题材的资料 六、教学效果评价设计(问卷形式) 1、《牧歌》是( )民族的歌曲。

A 藏族 B 傣族 C蒙古族 2、《牧歌》属于( )。 A长调 B短调

3、中国“牧歌”是一种( )。 A 声乐体裁 B 演唱形式 4、你能背唱歌曲吗?

A 能 B 不能 5、蒙古族长调的特点是( )。

A 曲调悠长 B节奏自由 C 采用大跳音程 6、“无伴奏合唱”这种声乐演唱形式起源于( )。 A中国蒙古族 B欧洲的教堂 七、本教学设计的特点

1.教学环节的设置由浅入深,层层递近,不论是旋律、歌词的演唱,还是不同方式的欣赏都为感受蒙古族长调的特点做好铺垫,使难点的解决水到渠成。

2.图形谱的使用是本课设计的另一个特点。在“唱旋律”的过程中,图形谱的使用降低了视唱的难度。而在“唱歌曲”的环节中,图形谱的使用,将长调音乐特点很直观的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更清楚地了解蒙古族音乐的风格特点。

16

《杨柳青》(江苏)、《大雁湖》(内蒙古)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学唱《杨柳青》、《大雁湖》从演唱上述两首民歌中,了解北南两地民歌音调的风格,以及改编其拍号后所创造的另一种情趣,从而激发对民族民间音乐的情感。 教学内容:学唱《杨柳青》、《大雁湖》

教学重点难点:了解北南两地民歌音调的风格,以及改编其拍号后所创造的另一种情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讲解:民歌往往用当地的地方语言来演唱更为亲切动听,因为民歌就是当地人民的口头音乐创作。《杨柳青》是江苏一带流传很广的民间小调,它里面的衬词就是当地的地方方言。歌曲表达了江苏人民对家乡的热爱。 二、学习歌曲《杨柳青》

1、欣赏《杨柳青》的演唱。设问:我们班上是否有江苏人。你听到过这首民歌吗?你能哼唱吗?

2、轻轻地跟着录音哼唱一次。先把词单独练习念几遍,然后再跟录音哼唱。 3、学唱曲调:(1)可以分句学唱,但要注意乐句的完整性。(2)设问:曲调由哪几个音构成?(123456)

(3)第二乐句、第三乐句的附点八分音符要唱好。

(4)设问:曲调中出现几次“xxxo”?在出现“xxxo”时,可以按节奏轻轻拍手。(5)完整地、欢快地唱全曲。

4、学唱歌词:(1)朗读歌词。按节奏读歌词,尤其是衬词要读得流畅。

(2)把歌词填入曲调后歌唱,注意情绪与速度。(3)如班上有江苏的学生,请他教大家方言,然后用方言演唱。

5、表演歌曲:(1)在“xxxo”处,两人用竖笛轻轻相碰三下,也可用木质的打击乐器打击三下。

(2)选择打击乐器,编创节奏型,为歌曲伴奏。6、小结:江苏风格的民歌,江苏人民唱自己家乡的歌。 二、学唱《大雁湖》

1.直接切入:《杨柳青》是江南地区的民歌。现在我们要学北方内蒙古地区的民歌《大雁湖》,由于南北地区的不同,民歌风格也完全相同。

17

2.欣赏《大雁湖》范唱。设问:你能听出南北民歌的不同的风格吗?(南方曲调较平稳,北方曲调多大跳,??)

3.朗读歌词,熟悉歌曲内容,激发学生对大西北的热爱。如果有内蒙古的学生请他谈谈家乡风光。

4.跟随录音哼唱歌曲数次,个别句子练唱。要注意乐句的完整性(4小节一句)。5.在歌曲基本会唱的基础上学唱曲调(因为该歌的大量的切分节奏,学生不易掌握)。在学曲调时,拟用点谱。

6.把2/4拍改编成3/4拍:(1)各组讨论自编,也可自由结合自编。(2)交流自己的改编创作,选出一、二首改编较流畅的曲调,把歌词填入。(3)按顺序唱歌。7.小结:把民歌作改编创作,又是另一种乐趣。 三、教师总结本节课学习情况。

18

《故乡是北京》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从聆听《北京是故乡》(北京)中,感受祖国大地的音乐文化,进一步激发我们对家乡的赞美和热爱。

二、从聆听上述作品中懂得独唱、合唱的演唱形式及其表现力。 教学内容:

1、聆听《北京是故乡》(北京)、

2、掌握独唱、合唱的演唱形式及其表现力。

教学重点难点:懂得独唱、合唱的演唱形式及其表现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杨柳青》、《大雁湖》 跟伴奏带演唱。 二、聆听《故乡是北京》

1.歌曲的体裁导入:歌曲的种类很多,有艺术歌曲、群众歌曲、少儿歌曲??现在请你听这首是属哪一类?—欣赏《故乡是北京》——戏歌。它是以戏曲的素材写成的歌,听起来别有风味。

2.再听一遍:作品与本课主题的联系。设问:为什么主人翁到过许多名城,“静静地想一想,我还是最爱我的北京”歌曲是怎样表达对家乡的爱?

3.复听歌曲:请大家从演唱的形式来品味作品的意境。设问:歌曲演唱的形式?为什么采用这样的演唱形式?

4.小结:在外乡的游子,最爱的还是自己的故乡。 三、编创练习

选择恰当的音,作为结束音练习?

1.这是继上两节课的练习,旨在培养学生对乐段的结束音感(调式)。

2.反复咏唱曲调,尝试结束音填入最有结束停顿感的就是这个音。 3.教师切忌从理解上去讲解。

4.学生自己咏唱找出合适的结束音。第一谱例的结束音以“5”为宜。第二谱例的结束音以“11”为宜

四、小小音乐会:学生自告奋勇唱一首赞美自己家乡的歌,大家来交流,也是各地音乐文化的大汇展。 五、总结。

19

第3课 快乐的校园 《乒乓变奏曲》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乒乓变奏曲》是人民音乐出版社第七册第3单元《快乐的校园》中的一首欣赏曲目。它的主题音乐取材于儿童歌曲《小小球儿闪银光》,活泼欢快,表现孩子们打乒乓球时的快乐神情和熟练的技巧。像通常的变奏曲一样,带顿音的单声部旋律由左、右手交替弹奏,灵巧轻快,好像乒乓球在小球手的你推我挡之下,一来一去,银光闪闪。乐曲包含五个变奏。

第一变奏:主旋律在上方由右手弹奏,低音部左手弹奏十六分音符的分解和弦。 第二变奏:左手在低音部弹奏主题,右手以上面这种分解和弦音型做伴奏。 第三变奏:左右手均弹奏十六分音符的分解和弦音型,但主旋律镶嵌在高音部的强位上,如:

第四、五变奏:在和弦的衬托下,主题变化为由下行旋律及上行琶音构成的旋律。两个变奏中主旋律分别出现于高音部及低音部。但乐曲最后仍由右手奏出一个旋律扶摇直上的乐句作为结束,使人如闻为精彩的球赛所发出的喝彩声。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聆听乐曲《乒乓变奏曲》,感受乒乓球比赛时的激烈场面。

2.过程与方法目标:熟悉音乐主题,能在熟悉主题的基础上,听出音乐的五次变奏。 3.知识与技能目标:在聆听过程中逐步感受、理解变奏的含义,并能用所学过的节奏和节拍尝试简单的变奏。

教学重点:感受乐曲表现的紧张、激烈的乒乓球比赛的场面,熟悉音乐主题,听辨变奏旋律出现的次数及形式。

教学难点:了解“变奏”这一创作手法,运用音乐要素对音乐主题进行简单变奏。 教学方法:听唱法、讲授法、启发法、讨论法、 学习方法:聆听——感受——参与——体验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 教学过程:

一、熟悉音乐主题,感受音乐情绪

教师:同学们,课间十分钟,你们都玩些什么游戏呢?(学生自由回答)

20

教师: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听着音乐来做一下课间的活动。(师生随乐律动) 教师:看来同学们的课间生活真是丰富多彩。有一首歌曲就是表现一项体育运动的,听听!打过乒乓球吗?乒乓球作为我国的国球,无论是奥运会还是世锦赛上,我国的乒乓球员们都以他们精湛的球技赢得了每一场比赛的冠军。乒乓球也走进校园,成为课间活动的一种。请大家听一首儿童歌曲《小小球儿闪银光》。(情绪及内容)

教师:今天我们听一首根据《小小球儿闪银光》而创作的钢琴独奏曲《乒乓变奏曲》的,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这首乐曲是什么乐器演奏的?情绪怎么样?表现了怎样的场景?你能听出我们熟悉的旋律吗?

教师:这段音乐像什么在跳动?(出示图形谱) 教师:再唱一唱。(学生随琴唱谱,注意顿音记号。) 二、分段聆听,感受变奏

教师:让我们先来回顾一下音乐主题。(聆听主题,分析:音区高、有弹性) 教师:你能听出这一主题的不断变化吗?说一说这一主题(包含变化的主题)在全曲中共出现几次?(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让我们来听听变奏一有什么变化?(主旋律没有变化,加入了低音,伴奏的旋律。主题由一只手演奏,变奏一加入了伴奏。)

教师:这时音乐的情绪怎样?表现了怎样的场景?(运动员在做热身运动。) 教师:让我们来听听变奏二,音乐在什么地方发生了变化?(旋律到了左手,比赛打得很激烈。)

教师:让我们来听听变奏三,音乐在什么地方发生了变化?(主旋律镶嵌在高音部的强位上,更加丰富,运动员不时打出好成绩来,心情很愉快。增加了装饰音。用红笔勾勒出主旋律。)

教师:让我们来听听主题的第四次重复,音乐在什么地方发生了变化?(在和弦的衬托下,主题旋律变化为由下行旋律及上行琶音构成的旋律,音乐变得更加流畅,好像乒乓球飞来飞去划出的道道弧线,比赛越来越激烈,球打得越来越精彩,观众的心情也越来越激动,禁不住为球员的精彩表现而欢呼,此起彼伏,形成道道人浪。)

教师:让我们来听听主题的第五次重复,音乐在什么地方发生了变化?(主题音乐移到了左手的低音部分,右手成了伴奏。)

三、了解变奏曲式,创编新《乒乓变奏曲》

教师:这首《乒乓变奏曲》主题一共出现了几次?(6次)

21

教师:什么是变奏?(变奏是在保留主题音乐的基础上,通过改变节奏、节拍、速度、音色或通过加装饰音的办法等手段来改变音乐的效果和情绪。)

教师:回忆一下我们学过的节奏和节拍有哪些?(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在改变节奏和节拍的基础上,让我们也来创作一首《乒乓变奏曲》吧。(教师巡回指导,并注意展示成果)

四、小结

教师:同学们,紧张而愉快的乒乓球比赛结束了,让我们投入到愉快的课间活动中去吧。(在《哦,十分钟》的音乐声中学生走出教室。)

22

《陀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聆听乐曲《陀螺》,感受乐曲欢快的主题。

2. 体验孩子们玩转陀螺时的欢乐情景,勾起童年的美好回忆。 教学重、难点

1. 体验音乐中轻快节奏。

2. 体验作品欢快的主题,表现快乐的生活,并热爱生活。 教材分析

管弦乐曲《陀螺》是法国作曲家比才(1838—1875)1871年所作的《儿童游戏小组曲》中的第三曲《即兴曲—陀螺》。

管弦乐组曲《儿童游戏小组曲》系根据作者所作的四手联弹钢琴曲《儿童游戏》(0p.22共十二曲)中的五首小曲改编而成,这五首小曲都有标题:第一曲《进行曲—喇叭与铜鼓》,第二曲《摇篮曲—布娃娃》,第三曲《即兴曲—陀螺》,第四曲《二重奏—小先生、小夫人》,第五曲《加洛普—舞会》。

《即兴曲—陀螺》,a小调2/4拍,乐曲轻快,表现了孩子们在玩转陀螺时的情景。 教学过程(一份供任课教师参考的完整教案) 一、音乐导入新课

1.师:上节课我们一同欣赏了《竹马游戏》,童年的游戏有很多,伴随我们度过了难忘、幸福的童年时光。关于游戏的音乐作品也很多,老师节选了以前学过的一些儿童游戏的音乐片段,请同学们认真聆听,并用动作表现出来。

2. 播放以前学过的一些儿童游戏的音乐,请学生听辨。(音乐听辨。) 3. 学生用动作表示。

4. 师:大家一起说,第一首乐曲是什么? 生:跳绳。

师:这是我们上学期学的,对吗?你们的记忆很出色。第二首呢? 生:第二首是二年级学的《转圆圈》。

师:这是二年级上册的一首童声合唱,表现了彝族小朋友的快乐游戏。第三首呢? 生:是《布老虎》,也是以前学的。 师:第四首呢?

23

生:我知道,第四首是《踢毽子》。

师:这些都是表现我们中国儿童游戏的作品。今天,老师带领大家欣赏的是一首描写外国小朋友游戏的作品,这个游戏在中国也很流行的!大家仔细听,猜猜是什么游戏? 二、情感体验

1. 播放乐曲《陀螺》,感受乐曲的情绪。 师:同学们听出来了吗?这是什么游戏? 生:感觉像旋转的什么游戏。 师:很好,继续说一说你们的体验吧! 生:是不是转呼啦圈?

师:很接近的,这个游戏说出来大家一定很熟悉——是抽陀螺游戏!大家玩过吗? 生:冬天,我在奶奶家玩儿过。

生:广场上就有卖的,用鞭子一抽在晚上还会发亮呢!五颜六色的可漂亮了! 2. 教师出示“陀螺”各种图片。 师:老师这也有几个,谁会?来试试! 3. 播放音乐《陀螺》,学生积极参与表演。 4. 出示曲名并介绍乐曲。

师:这是一首外国乐曲,名字就叫《陀螺》。《陀螺》是法国作曲家比才所作的《儿童游戏小组曲》的第三曲《即兴曲——陀螺》,是一首管弦乐合奏,跟《布老虎》和《踢毽子》两首一样都是管弦乐合奏。

5. 感受乐曲的情绪,介绍作者比才及作品。 (1)再次聆听乐曲《陀螺》。 (2)师生交流。

师:音乐的情绪是怎样的? 生:欢快的??

师:乐曲的情绪欢快,节奏轻快紧凑,表现了孩子们在玩陀螺的喜悦情景。谁能说说音乐的几拍子的?

生:应该是四二拍的。(出示四二拍图示) (3)介绍比才及作品《儿童游戏小组曲》。 ① 出示作者比才图片。 ② 介绍《儿童游戏小组曲》。

24

6. 出示音乐主题:学生熟悉主题旋律。

师:乐曲轻快活泼,主题音调是六度大跳的连续进行,表现了孩子们在转陀螺时的欢乐情景。 7. 聆听音乐《陀螺》。

师:听辨主题,也可以在你听到陀螺嗡嗡的长音的时候,就轻轻地唱出来,或者用手势表示出来。

8. 进一步体验音乐情绪。 可采用分辨乐曲情绪的方法。 9. 再次复听全曲《陀螺》。

学生可配合着音乐大胆表演,结合音乐进行“转陀螺”游戏表演。 三、课堂小结

小时候玩过的游戏至今还记忆犹新,不管是外国的孩子,还是中国的小朋友,只要是生活在幸福的年代,童年的回忆都是美好的、难忘的、快乐的。

25

《打字机》教学设计

【设计思路】

《打字机》是由美国指挥家、作曲家安德森创作的一首描绘性非常强的管弦乐小品。乐曲共一分四十三秒,虽然短小却诙谐有趣。全曲分为ABA三部分。快速平稳的第一主题旋律在全曲中出现了三次;第二主题以上行、下行的反复波动配以鲜明的力度构成了形象而具有动感的旋律,与第一主题形成明显的对比。乐曲最大的特点是借助打字机作为节奏乐器,配以快速灵巧的旋律,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打字机的美妙的声音。打字机的打字声、铃声和换行倒机声是这首乐曲的特殊音效。

本课教学运用达尔克罗兹音乐教学理论,在四个欣赏阶段中,层层挖掘音乐作品的艺术性和情感,从而培养学生的体态律动、声音的综合表现力。

对于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欣赏必须从感性过渡到理性,再用理性引导到更高层次的感性。本节课将打字机的打字声、铃声和倒机声作为学生学习的兴趣点,从生活入手,引导学生聆听欣赏,以各种方式参与表现音乐,层层递进,并加入乐器激发学生的兴趣,养成专注聆听的好习惯,提高对声音的敏锐反应,在此基础上哼唱主题旋律,并设计表演动作,更加生动细致地感受音乐。 教学目标:

1、欣赏管弦乐曲《打字机》,能够在参与音乐活动中获得积极、愉悦的审美体验。

2、能在反复聆听中加强对音乐主题的记忆,能听辨乐曲旋律、节奏、速度、力度等音乐要素的特点和变化,在图谱的辅助下感受乐曲的音乐形象,能听辨乐曲的基本曲式结构。

3、在模拟情景的音乐活动中,深化音乐形象,加强对音乐的感受与体验,进而培养表现力和良好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

听辨音乐主题并表现主题音乐形象,知道乐曲的基本曲式结构。 教学准备:

课件、钢琴等。 教学过程:

一、动画导入,初听联想

师:在今天的音乐课上,黄老师请同学们看一个老式的办公用品,它是谁呢?长什么样?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呢?让我们一起来瞧一瞧!

26

1. 看动画导入,引出“打字机” 2. 学生交流,教师介绍引导。

3. 再看一遍动画,加上动作,用不同的动作表现三种声音。 4. 揭题,简介乐曲 5. 初听全曲

师:你想不想到美国的办公大楼里去听听打字机发出的美妙声音呢?让我们随着安德森爷爷的音乐,一起出发吧! 6. 交流听后感受。 二、全曲展开,分段精听

(一)复听与表现主题旋律

师:刚刚在聆听的过程中,你有没有注意到有一段旋律在乐曲中反复出现呢?让我们再仔细地听一听。

1. 反复聆听主题旋律。

① 在这一段反复出现的旋律中,打字员打了几行字呢?每行一样长吗?(做动作,

1听主题旋律)

② 第四行比前面三行长多少呢?(看图片数拍子,2听主题旋律) 2. 加动作动作表现主题旋律 (二)再听,给乐曲分段

1. 再听全曲,教师从图形谱引导学生发现主题的出现。 2. 交流,主题旋律出现了几次?(3次)每次出现都一样吗?

3. 给乐曲分段:我们可以把乐曲分成几段?为什么?引导学生看图形谱从力度、旋律、

节奏等音乐元素分析乐曲。

4. 归纳:ABA′三段体结构。

(三)聆听表现B段旋律

师:在这首乐曲中,除了主题旋律,最有变化的是哪一段旋律?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

1. 听B段旋律,出示旋律图。 2. 交流不同感受。 3. 唱唱旋律。

27

4. 这样一段富有变化的旋律,他想表达什么呢?在打字员和打字机之间又会发生一些

什么有趣的事情呢?(创编歌词)

5. 引导学生编唱歌词,并要求加上动作简单表演。 6. 跟音乐表现B段旋律。 三、完整表现,感性提升

全体学生 跟音乐表现全曲,A段加动作,B段加歌词(教师带领大家注意铃声的表现及歌词的演唱)表演全曲。

四、分享收获,课后延伸

音乐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都有音乐。

28

《哦,十分钟》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概述

人教版小学音乐教科书第七册中的歌曲,《哦,十分钟》是一首2/4拍,D宫调式,二段体结构的儿童歌曲。曲调欢快、活泼,语言形象生动。歌曲通过对孩子平日课间十分钟的描写,表现了孩子们在紧张的学习后自由欢乐的心情。 二、教学目标与分析 (一)知识目标:

1、学生听旋律排列歌谱,运用听唱法学会歌曲,学生学会演唱歌曲《哦,十分钟》。 2、学生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并能用打击乐器伴奏,进行歌表演。 3、学生用歌声、打击乐器和歌表演表现课间的快乐。 (二)过程与方法

学生展示自己的课余活动,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每一位学生能很好的融入课堂,参与到课中来。 (三)情感态度目标

1、通过学唱歌曲《哦,十分钟》,学生感受歌曲带来的轻松活泼的情绪。 2、学生知道只有上课认真听讲,才能更强烈地体会到课间十分钟的快乐。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年级的学生多数是从小生长在农村的四年级的孩子,学生智力普遍良好,思想活跃。但是由于条件关系,大部分学生音乐基础不扎实,但非常好学。本班的孩子思维敏捷,想象力丰富,对音乐课件中的课间活动非常感兴趣。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把真实、自主的学习展现课堂。从情景再现、聆听感受,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每一个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参与音乐学习和音乐时间活动。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多媒体 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 听音乐进教室《课间十分钟》

29

2、 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

1、出示课题:哦,十分钟

师:同学们,看到这几个字,你们想到了什么?-------(课间十分钟) 大家在这个课间十分钟内会玩些什么活动呢?请你来做做动作。

(设计意图: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课余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一位学生能很好的融入课堂,参与到课中来。)

师:有了这么丰富的课间活动,大家的心情怎么样呢? 2、师:请大家带着这样的心情来读一读这个题目。

师:我们再来看看这些同学课间十分钟内在玩些什么活动呢? 3、音乐带视频展示播放课间十分钟画面。

(设计意图:根据视频中的音乐以及课间的活动场面,使学生能更加真切地感受到课间十分钟的快乐,还使学生接触了他们没有接触到的活动,贴近了学生的生活,既丰富了学生的视野又愉悦了学生的情绪。)

师:看了这么多活动的场面,大家觉得他们的课间活动怎样? (三) 歌曲教学

师:上课的40分钟非常地宝贵,要集中注意力学习,下课的10分钟也很重要,因为有了适当的休息,适当的放松,下节课的听课效果才会更好。欢乐的十分钟,热闹的十分钟,作曲家为同学们写了一首歌,唱的就是这课间的十分钟。 1、(播放《哦,十分钟》音乐) 师:这首歌的情绪怎样?

大家想不想来学一学这首歌呢?

2、师:学习这首歌之前,让我们先来熟悉一下歌词。(1、注意反复记号。2、注意按节奏 念歌词)请你听老师来念一念。 学生模仿

3、师:看着歌词再来听一听,请同学们听着音乐对口型演唱。

4、师:老师看到同学们都忍不住唱出声音来了,那么就让我们一起跟着音乐唱唱看吧。(学生第一遍演唱,出现的错误需听出来)

5、师:同学们真棒!第一遍就可以把歌曲大概地唱出来了。现在,老师也很想来唱一唱,请大家认真地听,听听看你和老师唱的有没有不一样的地方,你有没有觉得哪里比较难唱。

30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来找出觉得有困难的地方,而不是教师一味的告诉学生,可以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又可以培养学生静听音乐的习惯。) 6、师示范唱,学生提出难点(课件出示) 前八后十六节奏以及两句的音高。

7、现在让我们再连起来唱一唱第一段,看看这几个难点解决了没有。(巩固难点,加入第二段歌词。) 8、处理歌曲:

师:刚才我们感受到了下课的十分钟是多么的快乐,你能不能把你快乐的情绪用歌声来传达给老师呢?

9、再跟老师合作来唱唱这首歌吧。(四小节四小节对唱,第二段对换)

(设计意图:下课的十分钟对学生来说是非常愉快的十分钟,而且每个学生都经历过这个十分钟,在处理歌曲时学生的歌声也非常的愉悦,然而,学生更加希望能和老师一起分享这喜悦。所以,跟老师一起来唱这首歌,能使学生的情绪更加地快乐。) (四)为歌曲伴奏

1、师:大家想不想为这首歌曲来伴奏一下呢?我们身边到处是乐器,你可以在自己的身上找找乐器,一起为这首歌伴奏。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利用自己身边的任何物品来打击节奏为歌曲伴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五)跟着音乐起舞

1.师:听了这么久的音乐,大家有没有想要活动活动?想不想学一学这个歌曲的舞蹈呢?(播放舞蹈教学视频,老师和学生一起跟着音乐起舞。) (六)拓展:

师:每个同学经历的下课十分钟都是不一样的,所以作曲家们也写了很多关于这十分钟的音乐,让我们再来听一听另外的一首《哦,十分钟》。 (七)小结:

师:请同学们谈谈你理想中的课间十分钟。你认为什么样的课间十分钟最有意义呢? 师:现在真正属于你们的下课十分钟终于来到了,下面让欢快的旋律伴着你们去享受愉快的十分钟吧。

(学生边听边唱《哦,十分钟》离开教室。)

31

《大家来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能有感情地演唱《大家来唱》,用优美和谐的歌声表现孩子们围成圈,手拉手边唱、边跳、边舞的欢乐情景。

2. 通过律动等方式体验三拍子音乐,结合歌曲学习三拍子指挥图式。 3. 知道这是一首意大利民歌,简单了解意大利的风土人情。 教学重点:

体验表现三拍子歌曲晃动的感觉。 教学难点:

二声部合唱

教学准备: 课本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2分钟)

1、导入:同学们好!今天老师来给你们上音乐课,你们开心吗?老师也非常开心,那在上课之前,先跟老师一起来放松一下!播放《假如幸福的话拍拍手吧》!

从你们的歌声中,老师感觉到了快乐;看到你们的笑脸,老师感觉到了幸福。就让我们带着这份快乐和幸福,开始我们这堂音乐课。 二、 歌曲背景(6分钟)

1、歌曲背景

同学们,你们知道或听说过意大利威尼斯吗? 威尼斯是一个美丽的水上城市,位于意大利东北部,它建筑在最不可能建造城市的地方——水上,威尼斯的风情总离不开水。它的风光非常美丽,歌曲也非常好听,下面就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来游览一下意大利威尼斯水城吧!(课件播放)

2、初听歌曲

威尼斯水城漂亮吗?那你们想不想学习威尼斯歌曲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欣赏这首优美的意大利威尼斯民歌《大家来唱》。请同学们竖起小耳朵,安安静静地把这首歌曲听一遍,听完老师有问题要提问的哦!(聆听范唱)

提问:

①这首歌属于哪种演唱形式?(二声部合唱)

32

②二声部合唱与齐唱效果有什么不同?(使得音乐更丰富,情感更饱满,加入低声部烘托了气氛。)

③歌曲的速度是怎样的?(中速)情绪是怎样的?(欢快) 三、新歌教学:(30分钟) (一)歌曲简介(2分钟)

《大家来唱》是一首意大利威尼斯民歌。歌曲?拍,C大调,一段体结构,由四个乐句组成。第一、四乐句曲调平稳,采用重复的手法,首尾呼应。第二、三乐句运用了旋律的模进及出现的八度大跳,把欢乐的情绪推向高潮,突出了“大家来唱”的主题,生动地描绘了快乐的孩子们围成圈,手拉手边唱、边跳、边舞的欢乐情景。

(二)学习2/4、3/4拍子指挥图式及强弱规律:(2分钟) 学习2/4、3/4拍子指挥图式及强弱规律: (三)进行高声部学习(10分钟) 1、教师范唱高声部。

2、教唱高声部歌曲。(边打手势边把歌谱唱) (三)进行低声部学习(10分钟)

刚才我们说这首歌是二声部合唱,加入了低声部起到烘托的作用。现在我们就来学习低声部。

1、教师范唱低声部。(找出与高声部不同的地方) 2、教唱低声部歌曲。(边打手势边把歌曲唱) (四)进行二声部合唱(6分钟) 1、再次欣赏音乐:(播放音乐) 随歌曲的旋律打节奏,轻声唱。 2、挥拍演唱歌曲。

3、师生手拉手围成圆圈表演唱。 四、小结: (2分钟)

同学们唱得真不错, 我们今天特别高兴,不但上威尼斯去旅游了,并学会了3/4的指挥图式和强弱规律,还学会了一首好听的意大利威尼斯歌曲,很有收获哦!不同的节拍有不同的韵味,让我们在歌曲《大家来唱》欢快的音乐声中结束今天的威尼斯之旅。

33

第4课 甜梦 《小夜曲》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弦乐四重奏《小夜曲》分为两个部分。首先由第一小提琴带上弱音器奏出呈下行的柔美、活泼的主题旋律,其他三个声部由第二小提琴、中提琴和大提琴用拨弦奏法奏出吉他伴奏的效果,第二个主题由于运用大跳和变化音,使人感到更为活跃:第一部分反复一遍以后,进入乐曲的第二部分。这里的主题是第一个主题的变化和发展:由于大跳和装饰音的运用,使这段音乐显得热情而富于生气。接着出现了平稳柔和的另一段旋律。乐曲在渐弱和渐慢中结束,留给听者是一派宁静、安祥的气氛。这首小夜曲色彩明朗,节奏轻快,旋律优美,具有典雅质朴的情调,深受人们喜爱。 【教学目标】

1、结合弦乐四重奏《小夜曲》的听赏,能初步了解弦乐四重奏这一重要的室内乐体裁,并能在听赏参与活动中,记住其美妙的主题旋律。

2、通过让学生自主搜索音乐家海顿,是学生了解并记住音乐家海顿。 3. 欣赏乐曲,体会《小夜曲》的音乐情绪。

【教学重点】欣赏乐曲,体会《小夜曲》的音乐情绪。 【教学难点】欣赏乐曲,体会《小夜曲》的音乐情绪。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新课教学

师:上节课,我们听了著名的奥地利音乐家海顿的两个有趣的故事,还欣赏了两段有意思的乐段。这节课,我们先一起来了解一下海顿这个音乐家,请同学们分组整理一下你们组搜集的海顿的资料,等下请同学说一说海顿的故事。 1、请小组交流课外资料。

2、请同学们上来说一说海顿的故事,老师总结

师总结:海 顿(1732~1809) ,出身贫苦,从小在艰苦条件下学习音乐。1761年在公爵家当乐长,工作繁重,地位低下,但在此逆境中创作了大量作品。至18世纪90年代初,成为当时首屈一指的音乐家,后赴伦敦旅行,写了12部《伦敦交响曲》,这是他一生最优秀

34

的作品,由此名震全欧。他的创作以交响曲和弦乐四重奏最为杰出。 三、欣赏《小夜曲》

师:刚才我们说了海顿不仅是“交响乐之父”,而且还是“弦乐四重奏

之父”。海顿对音乐的第一个贡献就是创造了弦乐四重奏的体裁形式,而且在他的一生中,写了大量的弦乐四重奏作品。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其中的一首著名的《小夜曲》。请你们听完后猜一猜,这里面有哪些乐器在演奏?

1、全班同学聆听《小夜曲》。 2、猜猜有哪些乐器参与了演奏? 3、师介绍弦乐四重奏与小夜曲:

弦乐四重奏:是由第一小提琴、第二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这四种西洋乐器一起合奏的一种演奏形式。

小知识:弦乐器?凡是依靠机械力量使张紧的弦线振动发音的乐器统称为弦乐器。弦

乐器通常用不同的弦演奏不同的音,有时则须运用手指按弦来改变弦长,从而达到改变音高的目的。从其发音方式上来说,主要分为弓拉弦鸣乐器(如提琴类)和弹拨弦鸣乐器 (如吉它)。 弓拉弦鸣乐器: 小提琴(Violin)、中提琴(Viola)、大提琴(Cello)、倍低音提琴(Double Bass)、二胡; 弹拨弦鸣乐器:竖琴(Harp)、吉它(Guitar)、电吉它(Electric Guitar)、 电贝司(Electric Bass)、古琴、琵琶、筝。

小夜曲:小夜曲来源与游呤诗人夜晚唱的一种爱情歌曲,后来发展成为一种由少数管弦乐器演奏的管弦乐套曲。

师:我们再来听一遍这优美的旋律吧,请你说一说对这首乐曲的感觉。 4、再次聆听乐曲,请同学们交流对音乐的感觉。

师:是不是带了一种夜晚的宁静与轻柔在里面呢?我们一起来唱一唱好吗? 5、用“lu”模唱主旋律。

6、跟乐曲一起轻声哼唱,感受音乐的旋律。然后试一试用竖笛轻轻吹奏音乐主题 四、总结

师:海顿是一位伟大的音乐家。他一生的成就与他的刻苦努力是分不开的。希望你们也能朝着自己的目标努力,长大后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成就:海顿对音乐的第一个贡献是创造了弦乐四重奏的体裁形式,它确定了交响曲的形式规范和交响乐队的编制基础,为交响曲成为最高的音乐艺术铺平了道路,被称为“交响曲之父”。

35

交响曲有成交响乐,是大型乐曲体裁,是西洋乐队演奏的管弦乐套曲。

教学后记:

通过欣赏《小夜曲》,分析乐器的伴奏效果,同学们感受到了此曲明朗的色彩,轻快的节奏,优美的旋律,典雅质朴的情调;学生在欣赏过程中大部分都能在老师的引导下正确回答问题。

36

《梦幻曲》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梦幻曲》,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学习兴趣。能用简单的动作表现音乐的情绪,理解乐曲所表现的内容。

2.通过欣赏,感受音乐中动人的抒情风格和芬芳的幻想以及每一段落所表达的不同音乐情境;能区别乐器小提琴和大提琴。

3.通过音乐游戏《都睡着啦》,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及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听赏乐曲《梦幻曲》,让学生初步了解西洋乐器大提琴独奏营造谧静甜美的表现力感受乐曲跌宕起伏,婉转流连,探索、表现乐曲表现的情境。

2.能随着乐曲的情绪把自己的幻想用动作表现出来。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教学准备 粘贴板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课前把学生分成四组,分发四块粘贴板;并要求学生给自己组里起个好听的名字,如:“梦幻队”“梦想队”等等。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新课导入

师:同学们好,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小客人,(看课件,闭着眼睛的小姑娘)可是这个小客人不理我们,她在干什么呢?(引导说出听音乐)对,她在听音乐,是什么音乐这么好听,让我们也来听一下。

(三)新课教学 1.初步完整感受

师:请同学们边听边思考下面两个问题。

课件出示:听这首乐曲你联想到什么?心里有怎样的想法? 播放乐曲,生静听。

给发言积极的一组粘上一面彩旗。

师:噢,有些小朋友说听了想打瞌睡,有些小朋友说想睡觉,那小朋友你们平时是怎样睡觉的呀?生:??

37

师:你是倒在床上就睡着的吗?生:??

师:噢,有的小朋友上床了还要想想今天有哪些有趣的事情才睡觉,有的小朋友睡不着要翻几个身,那你能听着音乐表现一下你是怎样准备睡觉的吗?

2.分段聆听 第一乐段

师:天色暗了下来,四周静悄悄的,小朋友要睡觉了,你是怎样睡觉的? 播放第一段音乐,让学生边听音乐边用动作表演准备睡觉。

师:小朋友,你们觉得这段音乐是怎样的感觉?很吵闹吗?(平静,柔和) 第二乐段

师:好,现在有好多小朋友“睡着”了,老师想知道小朋友你们平时睡着了会怎样?生:做梦。

师:你会梦见什么吗?假如你现在睡着了,你会想些什么?生:?? 师:我们来看看我们那位小客人,她在做什么梦?

播放第二段音乐,及课件图片(小姑娘变成了一只小鸟,在森林里快乐的飞翔舞蹈,看见美丽的花朵,摘了几朵,飞去送给了她喜爱的妈妈和老师,祝她们节日快乐)。

师:恩,原来这个小客人是个很细心的小姑娘,我们一起站起来学习一下小姑娘好吗? (看画面,让学生跟着老师学习简单的律动) 师:小朋友你们听了这段音乐,你们会做怎样的梦?

请小朋友听音乐表演,可带上自己喜欢并相配的头饰,要求学生站起来自由 表演,给有创新的组分别粘上彩旗。

师:小朋友都表演的非常好,那你们知道这首乐曲叫什么名字吗?(请学生为乐曲起名字)

生:??

给有创新的一组粘上彩旗。

师:舒曼叔叔也给这个乐曲起了一个名字叫《梦幻曲》(让学生读课题), 现在老师请小朋友看黑板。 (出示主旋律)

师:大家看,这几句句子音比较多,旋律有较大的起伏(教师手势上下演示), 我们一起来听音乐哼唱一下,好吗?

师生听音乐哼唱,教师要做相应的上下手势,表现旋律的跌宕起伏。 师:你们的声音真好听,老师都被你们吸引住了,再唱一遍给我听好不好!

38

师:好,小朋友想想我们这一段音乐用哪一种线条或颜色来表现呢?学生练习。 给表现好的组粘上彩旗。

师:老师已经看到了小朋友的好多梦想,你们的理想是美好的,是伟大的!但梦想不能光靠想,只有梦想醒后勤奋的人才能将梦想变为现实。小朋友你们能做个勤奋的人吗?

生:?? 3.完整体验

师:舒曼叔叔写的《梦幻曲》好听吗?喜欢不喜欢?那好,咱们再听一遍, 把你感受到的和学到的知识都表现出来!

师:你知道这么好听的音乐是用什么乐器演奏出来的吗?(大提琴)

介绍大提琴:(用课件对比认识)出示大提琴与小提琴的图片, 主要让学生看图片和听声音来区别和掌握认识大、小提琴。

给认真听讲的一组粘上彩旗。

师:这首乐曲好听吗?它还有用钢琴来演奏的,你们想听吗? 欣赏钢琴演奏的《梦幻曲》。 (四)综合游戏

师:大家积极性这么高呀!那我就再领大家做一个《都睡着啦》游戏。 教师带学生跟音乐做音乐游戏,在游戏中要节奏练习“他 睡着 啦 ”。 (五)小结

师:今天的音乐课大家都学到了什么? 生:??(自由畅谈)

师:看来每位同学都有自己的收获,老师真为大家感到高兴。今天我们通过听赏优美的《梦幻曲》,共同感受了舒曼叔叔抒情、遐想的作品风格。有机会我们再欣赏他的更多作品,同学们再见!

39

《愉快的梦》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优美抒情的儿童歌曲,它描绘了儿童在梦中那神奇的想象,同时也反映出他们对生活、对自然景象的认知和理解。歌曲6/8拍,速度较慢,节奏平稳,无太多的变化,表现了恬静、悠闲的意境。歌曲由两个乐段构成。反映了儿童对新奇而美好的食物所怀的向往和追求。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6/8拍的特点;掌握换气记号并能够在歌曲中表现出来;用连贯轻柔的声音演唱歌曲《愉快的梦》。

2、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感受等教学活动学唱歌曲《愉快的梦》 3、情感与价值观: 通过学唱这首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三、学情分析: 我所面对的学生是小学四年级的同学,相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同学,他们的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有了进一步的扩展,他们的体验感受和创新能力有了进一步的增强,但是,仍旧未脱离儿童的特点,他们好奇,好动,以形象思维为主,模仿能力较强 四、教学重点: 能够用连贯轻柔的声音来演唱歌曲《愉快的梦》 五、教学难点: 6/8拍的特点掌握,换气口的掌握 六、教学方法: 聆听感受法、创设情景教学法、谈话法、听唱法、讲解法等 七、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师:同学们,老师昨天做了一个很美的梦哦,我梦见咱们班的同学都到老师家玩,屋里充满了你们的笑声,我们玩得可起劲儿啦,可热闹可开心啦!我想大家肯定都有做过梦哦,谁起来和大家一起分享你的美梦呀?(学生举手发言)

2、师:你们的梦可真精彩丰富呀!今天有位日本的小朋友想过来和大家一起分享他的美梦,同学们,你们欢迎他吗?(欢迎!) 3、播放音频《愉快的梦》

40

师:请大家闭上眼睛,仔细聆听,让我们伴随着音乐一起进入他的梦乡。。。 4、听完音乐

师:这位小朋友,在这个宁静而美丽的夜晚做了一个神奇而愉快的梦,他梦见了什么呀?(自己坐着梦之船环游太空;看见了神奇的椰子岛,一起和小矮人跳舞歌唱……)

在这里创设一个美的意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一次欣赏歌曲让学生说出梦里有什么,学生通过听和说可以对歌词进行潜意识的熟悉。

5、师:这么愉快的梦,老师好像再去感受下,要不咱们再来聆听一次吧!这次请你们伸出小手跟着音乐来划划拍子,看看这首歌会是几几拍呢?(有同学可能会说是3/4拍子,在这里我讲解6/8拍子的特点 它的强弱特点是:强、弱、弱、次强、弱、弱)

再次播放音乐,让学生进行多次聆听,加深对歌曲的旋律印象,为接下来新课学习作铺垫 二、学习新课:

1、师:这么愉快的梦,这么美的歌声,让我们也张开嘴巴,一起来学习来亲身体验吧! 2、跟着钢琴用 a 母音来哼唱旋律。找出自己感觉难唱的地方。 (有同学可能会说唱的没气了)在这里出示谱例:引出“气口”知识点 3 3 3 2 1 | 5. 5. v | 摇 啊 摇 啊 摇 啊 5 3 5 3 | 5. v 3 4 5 | 喂 咿 快 来 看, 那就是

讲解在气口出现前的部分要用非常连贯的声音来唱,到出现换气口的时候另吸一口气再唱。在这里我会介绍一种歌唱呼吸方法:“急吸缓呼”法,(吸气时要快,小腹一下充满,在慢慢呼出)运用“急吸缓呼”的歌唱呼吸方法进行演唱。

3、请学生一起朗诵歌词,问:在宁静美丽的夜晚,我们应该用怎么样的声音来读歌词呢?(非常安静,轻轻的声音)

4、听老师先范唱。再让学生跟着钢琴代入歌词唱。找出唱的别扭的地方。 课件出示谱例:

5 5 5 4 3 | 4 4 4 3 2 | 可 爱的 小 矮 人 正 在 岸 上

讲解一音多字的地方,老师示范,让学生跟读几次,再代入旋律中演唱。

5、师:刚大家告诉老师,我们应该用非常安静,轻轻的声音来朗读歌词,在那跟上优美的

41

旋律以后又应该用怎样的声音来演唱呢?(轻轻的,柔美的声音)那换气口前的乐句要用怎样的声音演唱呢(连贯的声音)

6、师:那就让我们带着轻柔、连贯的声音来演唱这首歌吧! 三、拓展延伸:

1、师:这位日本的小朋友乘着他的梦之船,来到他向往的大海上,看到了神奇的椰子岛和可爱的小矮人;又飞到迷人的夜空,看到了美丽的金星。如果你有这艘梦之船,你想乘着它去哪里呢?(同学自由回答 去香港看迪斯尼,去马尔代夫看美丽的珊瑚岛。。。) 2、师:日本的这位小朋友能让自己的梦变成这么优美动听的歌曲,相信我们的小朋友也可以!(让小组间同学间合作讨论,创编歌词)

3、师:让我们唱出自己的梦吧!让学生根据自己创编的歌词试着跟上课本旋律。 课堂总结:梦总归是梦,它是虚无缥缈的,可是梦想却是我们前进的动力!希望我们都能为了我们的梦想去努力,好好学习!让我们都能美梦成真! 再次演唱歌曲《愉快的梦》,在歌声中结束课堂。 四、教学总结:

回顾整堂课,我设计紧扣新课标根据课堂导入、新课学习、拓展延伸几个环节,通过聆听学唱感受歌曲《愉快的梦》,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了解6/8拍子的强弱特点,找出歌谱中难点之处,并在老师的引导下掌握换气记号并能够在歌曲中表现出来,解决一音多字的难点,做到准确并能用轻柔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在最后拓展部分,让学生展开想象,自由创编,在实践中巩固歌曲旋律,加深对歌曲《愉快的梦》的感知。

42

《月亮月光光》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月亮月光光》是一首四四拍弱起节奏的台湾歌曲,其旋律柔和优美,但弱起节奏学生不容易把握。本课将弱起节奏这个知识点融入到歌曲教学中,循序渐进让学生掌握弱起节奏同时学会演唱《月亮月光光》 教学目标:

1 学生通过老师的引导聆听能准确优美地演唱歌曲

2 学生通过课堂学习牢固掌握四四拍弱起节奏的节奏特点,并准确找出弱起歌曲的强弱规律。

3 学生通过学习歌曲,感受歌曲的优美旋律和怀念之情 教学重点:

1 学生在歌曲中掌握弱起节奏的特点、作用 2 学生在演唱中唱准弱起节奏的歌曲旋律 教学难点:

1 学生在歌曲中掌握弱起节奏的特点、作用 2 学生在演唱中唱准弱起节奏的旋律 四 教学媒体 电子琴 课件 麦克风 五 教学过程 一) 课前常规 1 师生问好 2 复习旧知识:

师:《台湾岛》的节拍是几拍子?三拍子的强弱关系是什么样的?

四拍子的强弱规律是怎么样的?你能拍出来吗? (课件出示:四拍子:强 弱 次强 弱 ) 二) 学习弱起节奏

师:有一些柔和的歌曲,不需要那么多强拍,于是,就把强拍架空了,请看---(课件出示弱起节奏的两种情况)

1 以休止符开头的节奏

43

2空拍开头的小节

师:请打开书本,对比《放纸鹞》和《月亮月光光》,哪一首歌曲用了弱起节奏? 生对比后回答

三) 在歌曲《月亮月光光》中巩固弱起节奏

师: 观察歌谱,如我们为《月亮月光光》打拍子,从哪一个歌词开始强拍? 学生找出歌曲第一小节的强拍

1、 初听歌曲,为《月亮月光光》用四四拍律打拍子。 2、 再次聆听,随歌曲用声音找出《月亮月光光》的强拍。 3、 听伴奏,与老师合作。生唱出歌曲的强拍,师唱歌曲的弱拍。 4、 继续与老师合作,老师唱歌曲的强拍,生用声音找出歌曲的弱拍。 四) 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月亮月光光》

师:请同学们安静地欣赏歌曲的视频,一看听一边看一边想:这首歌曲想对你表达什么样的感情,你要用什么样的声音来演唱才能唱出它的感情?

1、 欣赏歌曲的视频后,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

2、 学生按老师的要求作好歌唱的准备:唱姿的六个步骤。

3、 学生与伴奏合作,根据自己的体验和理解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月亮月光光》。 六、拓展与补充

师:同学们请注意,歌曲的最后一小节,只有多少拍?(3拍),这是与歌曲第一小节只有1拍的弱起小节相呼应,头尾相加一共四拍。头缺少的,在歌曲最后补回来。

师:同学们,我们今天学的这首歌曲是台湾的民歌《月亮月光光》,通过演唱它,我们知道了台湾小朋友怀念小时候的什么东西?

生通过歌词回答

师:台湾是我们国家的一个岛,我们大陆也非常想念它,希望她能够早日回到祖国的怀抱。

七、小结

师: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的歌曲是《月亮月光光》,它是几拍子的歌曲?是什么节奏的四四拍歌曲?请你把今天学到的知识和歌曲,回家教会你的朋友或爸爸妈妈。

八、在《月亮月光光》的歌声中下课

44

第5课 童心 《节日舞》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通过欣赏,感受两首乐曲欢快的情绪。

2.通过听辨能够区分演唱和演奏的形式,听辨钢琴的音色。

3.学习过程中能够主动通过各种体验获取音乐中的信息,培养积极思考、敢于想象、善于表达的能力。

4.懂得尊重和赞赏他人。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感受乐曲情绪,听辨钢琴音色,区分演唱和演奏形式。 2.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教学难点:

1.听辨《节日舞曲》中“鼓队敲击”的声音,模仿这一节奏。 2.培养学生安静聆听音乐的习惯。 教材分析 《节日舞曲》

这是著名的作曲家丁善德为儿童谱写的钢琴组曲,作于1953年,取名《快乐的节日》(作品9)。组曲由五首形象生动、各具特色的短曲组成:①《郊外去》,描写孩子们走向大自然时的欢快心情和欢乐嬉戏的情景。②《扑蝴蝶》,儿童们追逐着蝴蝶,蝴蝶飘忽不定,一会儿高,一会儿低,有时远,有时近,忽而停,忽而飞,引得孩子们东奔西跑、乐趣横生。 ③《跳绳》,全曲活泼、跳跃,描写儿童们在跳绳时种种有趣的动作和嬉戏的场面。④《捉迷藏》,乐曲时慢时快,欢快与抒情相间,玩到高兴处甚至节拍都乱了(4/4拍的旋律采用3/4拍的伴奏音型),十分生动有趣。⑤ 《节日舞曲》。

《节日舞曲》由一个主题发展而成,是一支欢快的舞曲,音乐形象鲜明。其主题是:

全曲由敲击队鼓的节奏贯穿始终,中段干脆全部由模拟的鼓声“X X X X X X X X”组成。通过左右手的交替弹奏,营造出欢快、热烈的气氛。这首组曲不仅在国内有名,在国际

45

上也颇有声誉,如比利时广播电台就曾专门介绍过这首组曲。

如果教师有一定的钢琴演奏水平,最好能亲自演奏给学生听,如放录音,一定要选用较好的录音机,因为钢琴独奏在较差的录音机上是听不出清晰的音响的。

《多快乐呀多幸福》

这首歌原是一首藏族童谣,原谱如下:

经过改编后,成为一首二声部的合唱曲,调式也由商调式改成了羽调式。 教学过程(一份供任课教师参考的完整教案) 一、随歌曲《快乐的孩子爱唱歌》的音乐进教室。 学生做律动进教室。 二、听辨《节日舞曲》

1.听辨《节日舞曲》前两小节旋律,能够哼唱。 2.教师在钢琴上弹奏乐曲前两小节,放慢速度。

学生听辨并唱准音高。(学生指名听唱。学生评价,唱名是否正确,唱的高低与否以及歌唱的状态。)

3.按乐曲中正常速度弹奏前两小节。 学生听辨,跟着一起视唱。 4.教师弹奏第一乐段主题。 学生听辨并跟着哼唱。 三、欣赏《节日舞曲》

师:刚才老师在钢琴上弹奏的是一首我国作曲家——丁善德专门为小朋友们写的一首乐曲——《节日舞曲》。今天我们就来欣赏这首好听的乐曲。请同学们安静聆听,请你说说,谁听到老师刚才弹奏的音乐了,请你把小手举起来向我示意。

1.学生先听第一乐段回答问题:乐曲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从中你感受到了怎样的情绪?

46

学生回答问题。(钢琴,欢快)

师:老师看到许多同学都把小手举起来了,还有的同学举了不止一次呢,也就是说这一段音乐在作品里出现了好几次。你们听得可真仔细,这一段音乐一共出现了三次。

2.完整聆听《节日舞曲》后,说一说第一乐段是不是总共出现了三次? 学生回答。

3.复听《节日舞曲》。

师:这首钢琴曲带给我们非常欢快的享受,你能听出乐曲中模仿鼓队的声音吗? 学生听音乐回答。(学生可能有不同意见)

4.再听《节日舞曲》。听完后请你和同桌说一说音乐让你想象到了什么?

师:还有的同学没有听到,我们再来听一遍,听到敲鼓的声音后请你模仿敲鼓的动作。 听完后请你和同桌(可以将学生两人一组进行分组)说一说音乐让你想象到了什么?说完后互相评价一下你的同桌,对他的想象给予充分地肯定。

学生回答,互相交流。 五、拓展

师:今天听的《节日舞曲》是欢快的,你还知道哪些乐曲是欢快的吗?举几个例子,或哼唱两句。

学生回答。

师:音乐不但能表达欢快愉悦的情绪,还能够表达哪些情绪?举个例子说明。 学生回答。 六、课堂小结

音乐可以表达我们人类的情绪,从音乐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快乐、悲伤、雄壮、优美??现在就让我们用一首《节日舞》来表达我们此时此刻的心情吧。

师生同唱《节日舞》。

47

《山童》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山童》是一首优秀的童声合唱歌曲,1989年全国广播新歌“联环杯”征集评奖活动中,该作品荣登优秀歌曲奖榜首。

《山童》的歌词不仅形象生动,富于儿童情趣,而且语言通俗,读起来朗朗上口,艺术的表现了山区儿童那美好的童年生活情景。

《山童》的音乐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前奏(1-16小节,1=E)

根据第一部分第一乐段的主题发展而成,2+2结构的四句结构,情绪欢快活泼。 第一部分(17-83小节,1=E)

齐唱与合唱交替出现。旋律跳荡,节奏活泼,表现了孩子快乐舒畅的心情和对美好景物的热情赞美。包括3个乐段:

乐段A为4乐句组成的平行结构(第三乐句是第一乐句的完全重复),上、下两片之间有一个短小的间奏(1小节)。

乐段B为3个乐句(4+8+6)组成的对比乐段,第三乐句是第二乐句的局部重复。 乐段C的前四个乐句为对比关系(4+4+4+4);这之后用多种多样的衬词,惟妙惟肖、有声有色地模仿了羊儿的踢踏鸣叫,河水的流淌喧哗,鞭儿的挥动作响,呈现出一幅诙谐、生动的有声图画。衬词演唱的片断既有补充性质(前半部分),亦有过渡性质(后半部分),自然地导入歌曲第二部分。

第二部分(84-119小节,1=D)

合唱形式。4 个乐句组成的对比乐段(乐段D),在调性(调高下移大二度)、节奏(四分音符为主要节奏素材)、演唱形式(始终采用二声部形式)等方面与第一部分形成鲜明的对比。

间奏(120-125小节,1=D)

由节奏呈重复关系的两个乐节组成。后一乐节将高音上移半音(1=D的#4),成为下一部分的属音(1=E的3),与其开头的“6”构成上四度进行(属音――主音)。

第三部分(126-174小节,1=E)

合唱形式(低声部细分为两个声部)。乐段E为对比结构。前两个乐句为重复关系,虽然没有直接再现乐段A的旋律素材,但调性与情绪的回归是显而易见的。这之后是第一

48

部分用衬词演唱的片断的再现。为了便于歌曲的反复,第一段歌词的演唱省略带有过渡性质的后半部分。第二段歌词再现了过渡性乐段并作了扩展,连续地用二分音符长音一字一音地唱出歌曲的主题——“童年多美

好”。 【教学目标】

1、在课外听到《山童》时,能说出歌曲的标题,知道这是一首欢快活泼的童声合唱。 2、能独立或随着老师琴声哼唱歌曲的主题旋律。 3、了解《山童》的曲式结构。 【教学重点】

感受歌曲所表现的音乐形象 【教学难点】 歌曲结构的感知 【教学过程】 一、介绍歌曲

【导言】:同学们,你们听过《山童》这首合唱歌曲吗?这是一首优秀的童声合唱歌曲,表现了山区儿童美好的童年生活。

歌曲曾在1989年全国广播新歌“联环杯”征集评奖活动中,荣登优秀歌曲奖榜首。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山童》。 二、完整初听

【导言】:欣赏的同时,请同学们思考: 教师:1.歌曲《山童》的情绪是怎样的? 2.歌曲由几部分构成?

现在就请完整的欣赏一遍歌曲。

教师:通过欣赏,你找到这两个问题的答案了吗?

学生1:我听到歌曲《山童》的情绪是从欢快的到优美的再到欢快的。

教师:你听的非常准确,歌曲由欢快地情绪转到优美恬静,最后又回到欢快活泼地情绪。通过对歌曲情绪的理解,你能回答第二个问题吗?歌曲由几部分构成?

学生2:歌曲《山童》由三部分构成。欢快活泼的情绪这是第一部分,优美恬静的情绪是第二部分,第三部分情绪和第一部分一样。

教师:回答的非常好。其他同学你们听出来了吗?我们再来感受一下这三个部分的情绪。

49

(播放音频:每部分的第一句)

教师:同学们再来观察一下老师截取的谱例,谱例上有哪些装饰音? 学生3:旋律多处用了倚音还有下滑音。

教师:你观察的非常仔细,这首歌曲汲取我国西南地区民歌音调因素创作的,旋律多处用了倚音、下滑音,表现了山区儿童热情、活泼、俏皮的个性。 三、分段欣赏 (一)前奏 1.视唱歌曲主题:

教师:现在我们就分别来欣赏这三个部分。我们先来唱一唱歌曲的主题旋律。 唱两遍:第一遍慢。

教师:主题旋律除了加人了装饰音——倚音,还有什么特点? 学生全体:再唱一遍,感受旋律特点。 学生4:歌曲主题旋律跳跃大。

教师:是的,旋律跳荡起伏,节奏活泼这种旋律特点,更深一步地刻画了山童活泼、开朗的性格。

(第二遍稍快)请再来视唱一遍主题旋律,唱出山童活泼、开朗的音乐形象。

教师:歌曲的主题旋律,在整首歌曲中几次出现,并发展变化,歌曲的前奏也是主题旋律发展而来的。 2.聆听前奏

教师:请听一听前奏用了主题旋律的哪几个小节? 学生1:我听出前奏用了主题旋律的前四个小节。

教师:你的耳朵真灵,前奏是主题旋律发展而来的,活泼、跳荡的前奏,把我们带入到歌曲的演唱。 (二)第一部分 1.完整听第一部分

【导言】:请同学们完整地欣赏歌曲的第一部分。思考:第一部分用了哪些演唱形式?(播放)

学生活动1:第一部分歌曲用了齐唱和合唱的演唱形式。 教师:回答的非常准确,你是用了什么方法听出来的? 学生2:我是通过聆听和观察谱例的得到的答案。

5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x1go.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