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生物共栖现象教学设计(表格式)

更新时间:2024-07-05 11:5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有趣的生物共栖现象》教学设计(表格式)

设计者: 江梅(冼村小学) 何杏梅 郑燕玲 李玮兰(猎德小学)

教学目标 课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反馈、反思与重建 备注 1、认识本课6个生字。 2、了解课文讲述的3种生物共栖现象,弄清共栖的原因,激发学生阅读科普文章的兴趣。 一.、讲故事导入(故事内容见表格下方) 二、指导自主学习 1、要求带着“阅读提示”的问题自读课文。 (1)针对学生的回答出示课件里的图片(三对)。 (2)你喜欢哪一对共栖动物,请你以朗读的形式告诉大家。 2、授之以法,引导深入探究 (1)提供故事法(可模仿老师)和填表法两种学习方法供学生选择。 (2)要求学生带着“阅读提示”倾听故事。 自读课文,解决第一个问题(课文讲述了哪三种共栖现象)。 激情引趣,为学生的后继学习作铺垫。 初步把握文章内容。 1 个人朗读。 小组同学带着“阅读提 示”的第二个问题深入学教师指导的着眼点是学生自主,习喜欢的一对共栖动物。而学生自主的必要条件是教师按老师提供的两种学习指导。授之以法,引导深入探究,方法进行合作学习:选择既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故事法的同学在组内读又让学生在充分阅读、积极思考 的第二个问题(这些共栖现象为何有趣、共栖的原因)开始小组合作学习。 (3)巡视、留意学生学习情况。 (4)指导交流学习成果。 a、用投影反馈表格。 b、请小组代表讲故事。(指导讲出共栖的原因,为何有趣),相机指导朗读。 三、小结 学习了课文,同学们一定深有感触,现在,你最想说的是什么? 四、拓展延伸 1、学生交流所知道的其它共栖现象。 2、老师播放准备好的课件,进行知识拓展。 五、布置作业 阅读感兴趣的科普书籍。 书、讲故事;选择填表法的同学,读书后用表格进行摘录。 交流学习的情况。 和合作交流中感受成功的快乐。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树立人与动物和平共处的观念。 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拓展课文,扩张课堂,激发学生积极阅读科普书籍的兴趣。 感悟汇报。 交流资料。 观看课件。 附课堂学习资料(上课老师可酌情选取)

一、导入环节的故事内容 同学们,想听一个故事吗?

在我国南海,在蔚蓝色的大海里,在五彩缤纷的珊瑚丛中,有一种颜色艳丽的小鱼,红白相间,清晰美丽,这种小鱼叫双锯鱼。它正在无忧无虑地欢快地游着。突然,一条凶狠的大鱼,张开凶恶的嘴巴,气势汹汹地扑过来,要吃掉双锯鱼。双锯鱼一看,吓得转身就跑。凶狠的大鱼紧紧地追过来,眼看就要被追上了,就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双锯鱼躲进了大海葵的触手里。凶狠的大鱼扑了过来,大海葵手上有种刺细胞刺进了大鱼身上,细胞射出一种刺丝麻醉药,把大鱼麻醉致死。大鱼成了大海葵的美餐。

大海葵保护了双锯鱼,双锯鱼为大海葵引来了食物。这对互利互惠的伙伴,真是大自然独具匠心的安排。 同学们,你们说,这个故事有趣吗?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有趣的生物共栖现象》,也讲了几个这样的小故事,大家赶快去读读好吗?

二、自主学习表格(小组挑选一组即可) 生物共栖现象一览表

组别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谁和谁共栖 有趣的现象 共栖的原因 三、课外延伸资料

除共栖现象外,大家还认识其他有趣的生物现象吗?

共栖:两种不同的生物生活在一起,两者不是相依相存,只对其中一种有利。对另一种无利也无害,这种生活方式叫做共栖。例如:文鸟专在胡蜂窝的附近筑巢,因为胡蜂有毒刺,许多动物不敢接近,文鸟也就得到保护。

寄生:一种生物生活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外,并从寄主取得养分,维持生活。如动物中的蛔虫、蛲虫、跳蚤、虱子,植物中的菟丝子。

共生:两种不同的生物生活在一起,相依生存,对彼此都有利,这种生活方式叫做共生。例如白蚁肠内的鞭

毛虫帮助白蚁消化木材纤维,白蚁给鞭毛虫提供养料,如果分离,二者都不能独立生存。 (这里所介绍的生物现象都可以统称为共存现象) 合作共栖的寄居蟹和海葵

寄居蟹和海葵是一对合作互助的共栖伙伴。寄居蟹的头胸甲较窄,不能把自己柔软的腹部包住。为了保护自己,它只能钻到软体动物的空壳里 去,把头甲和一对大螯露在外面,并伸出前面两对细长的步足来爬行。 当寄居蟹安家之后,便立即开始去找个看守的门卫。当它找到一种合适的海葵之后,便用螯小心翼翼地把它从附着体上取下来,安放在螺壳的 入口处,为自己看守家门。 海葵是最称职的门卫。它用有毒的触手去蜇那些敢来靠近它们的所有 动物,保护寄居蟹。而寄居蟹则背着行动困难的海葵,四出觅食,有福同享。 不能游动的海葵把它的盟友当作交通工具,这种形式的共生称作运动 共生。它在寄居蟹身上能有更多的捕食机会,同时还能够更快地更换\肚 子\里的水。因为海葵如同珊瑚一样,不能移动,它们很容易被细砂、生 物残骸和自身的排泄物所埋没,它需要有流动的活水。随着寄居蟹的不断长大,原来的\旧居\太狭窄时,就去另找一个更 大的\住宅\,同样钻到里面去。当它搬进新居时,总不忘了把自己的伙伴一起搬来,重新开始共同生活。就这样,它们一直共同生活到死。

配合默契的豆蟹和扇贝

世界上最小的蟹要算豆蟹了。它的甲壳一般只有几毫米长,大的也不过1厘米多 。最小的只有米粒般大小。它们生活在浅海,形状如大豆,颜 色浅黄。由于豆蟹体形小,捕食和御敌的本领都很差,因此常常要寻找自己的\保护伞\。豆蟹和扇贝能配合默契,相互利用,相处得很好。 扇贝的外形像一把打开的折扇,它的闭壳肌晒干后就是一种名贵的海 珍品--干贝。每当扇贝张开贝壳时,豆蟹就趁机寻找微小生物或有机碎屑来充饥。贝壳闭合时,豆蟹则以扇贝的粪便为食。当强敌向扇贝袭击时, 机警的豆蟹立即搅动扇贝的软体,扇贝马上就闭合贝壳,转危为安。 扇贝的天敌是红螺,红螺能分泌一种黄色带辣味的毒液,用来麻痹扇贝的闭壳肌,使它的双壳久久不能合拢,继而再把扇贝的肉慢慢地吃掉。 每逢这时,豆蟹便扬起双螯将红螺赶走,于是扇贝得以慢慢从麻痹中复苏 过来。豆蟹在这种场合往往充当着扇贝天然卫士的角色。 形影不离的向导鱼和鲨鱼

性情凶猛的鲨鱼,一般在海洋中上层活动,它一口能吞下成群的小鱼,还能咬死和吃掉比它大的鱼或其他动物,真可谓是\海上魔王\。奇怪的 是,它却从不吞食和它形影不离的小伴侣--向导鱼。向导鱼能在鲨鱼周围游来游去,既敏捷又快速,一点儿也不怕鲨鱼。 向导鱼长仅30厘米左右,青背白肚,两侧有黑色的纵带。

它和鲨鱼关 系十分友好,每当鲨鱼出征巡猎时,它们就紧随其后,仿佛像护驾的卫队一样,准确地模仿它的一举一动。有时,向导鱼也游到前面去侦察情况, 但会很快地回到自己的原位,可以说是寸步不离。鲨鱼从不伤害自己的小 伙伴,还把吃剩的食物赏赐给它们。遇到危险时,还允许它们躲到自己的嘴里。 有人认为,向导鱼护卫鲨鱼左右是在帮助这个异种伙伴寻找猎物,因 为鲨鱼的视力不佳。但现在有人证实鲨鱼的其他感觉器官很完善,所以认 为向导鱼的主要职责可能是给鲨鱼的皮肤打扫卫生。而向导鱼则凭借着朋友的威风来保护自己,并得到一定的食物保障。

善于巧妙合作的兽

自然界除了互惠互利,各自都能从对方身上获取生存利益的共生共栖关系外,还存在着另一种变相的共栖关系,那就是单惠共栖。所谓单惠共栖,就是共栖双方,仅有一方获益,另一方只是无偿奉献,得不到任何实惠。例如,马来西亚有一种小巧灵珑的文鸟,喜欢在蜂窝附近筑巢居住,文鸟筑的巢像个缸子,一只只悬挂

在蜂窝四周的枝头上。这两种动物之所以产生共栖关系,因为热带雨林里的食肉动物,如晰蜴,负鼠,浣熊,野猫,猴子等都是爬树能手,都爱捕食文鸟和它的蛋,而那些贪婪的食肉动物害怕遭到野蜂的刺蜇,无独有偶,森林里的蜜獾,总是追随着文鸟生活,形影相随,难分难舍,因为蜜獾生性爱吃蜂蜜,长有一身浓密的长毛和肥厚多脂的獾皮,不怕野蜂叮蜇,它利用文鸟喜欢在蜂窝附近筑巢的习惯,很容易就找到它梦寐以求的蜂窝。爬上树去,粗暴地扯下蜂窝,舔食蜂蜜和蛹虫。这是颇为典型的边环单惠共栖现象。

北极熊也是一种善于合作的兽。它的合作伙伴是北极鸥和北极狐,它们常常在一起合作捕猎海豹。开始捕猎时,北极鸥先像侦察机一样在冰原上飞行。当它发现海豹后便飞回到北极熊的上空,引导北极熊和北极狐向目标前进。来到目标附近以后,北极鸥便飞到海豹的上空吸引海豹的注意力。这时候,北极狐也跑过来在离海豹很近的地方打滚转圈子,逗引海豹。当海豹全神贯注的看北极鸥和北极狐表演的时候,北极熊便悄无声息地来到它身旁将它捕获。有趣的是,北极熊在饱餐一顿海豹肉以后,总会忘不了给自己的合作伙伴留上一些。

有趣的“生物钟”现象

许多生物都存在着与时间有关的有趣现象,例如在南美洲的危地马拉有一种第纳鸟,它每过30分钟就会“叽叽喳喳”地叫上一阵子,而且误差只有15秒,因此那里的居民就用它们的叫声来推算时间,称为“鸟钟”;在非洲的密林里有一种报时虫,它每过一小时就变换一种颜色,在那里生活的家家户户就把这种小虫捉回家,看它变色以推算时间,称为“虫钟”;在我国黄海的一个小岛上生活的驴也能准确报时,它每隔一小时就“嗷嗷”地叫一次,误差只有3分钟,被当地人称为“驴钟”。

在植物中也有类似的例子。在南非有一种大叶树,它的叶子每隔2小时就翻动一次,因此当地居民取其名为“活树钟”;在南美洲的阿根廷,有一种野花能报时,每到初夏晚上8点左右便纷纷开放,被称为“花钟”;在我国新疆的草原上,生长着一些奇特有趣的花,其中淡黄色的小圆花在早晨7、8点钟开放,橙红色的蝶形花则开放于中午12时,而白色小花则到了晚上7、8点钟准时开放,每次开花的时间都固定不变。

共栖的启示

若能在城市的某个角落找到栖息之地,获得足够的食物,很多动物都会愿意与人类相伴共

栖。这正是我们共同的期望。

巧为树木择“朋友”

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人与人之间往往由于脾气、性格、习惯、爱好和志趣等方面的原因,在思想感情、交际往来时总会显出亲疏、远近、厚薄之分。

自然界的树木也同样如此。某地农民在发展林果业时,种植了上百亩的核桃树苗,当时测量的行间距过大,于是有人出主意,在核桃树间栽种了一些苹果树,三四年过去,苗木茁壮成长,郁郁葱葱。不料长势旺盛的苹果树突然叶落枝干,继而枯萎死亡,农民们无不为之伤感痛惜。后来,咨询林业部门的技术人员后得知,原来核桃树与苹果树是一对“冤家”。因为核桃树的根、茎、叶都含有一种有毒的“核桃醌”,当苹果树的根、茎、叶与其接触时,就会中毒身亡。“相克树木情不投,若作近邻必伤身”,这缘于生物自身的特性所决定,是不可调和的。在自然界中,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如在榆树旁边种植葡萄,葡萄藤蔓爬得很高,果实成串吊挂,可就是不能成熟。这是因为榆树本身散发出的分泌物“克

制”葡萄所致。柏树和梨树、接骨木和松树、榆树和栎树等等,都是不可交“友”作“邻”的。柏树散发出的气味会使梨树染上梨锈病,造成落花落果;接骨木散发出的气体将抑制松树生长而影响其成材;榆树释放出的分泌物会使栎树发育不良甚至凋萎。

有经验的林业工作者都非常注意这一点,在调整种植上总是把那些情投意合的树木作为“邻居”。如檫树和杉树,这两个树种所含的元素、根系发育生长特点和抗病虫害的能力,虽各不相同,但却互惠其长,相避其短,各有所得,极有利于双方健康生长和改良土壤。牛尾松和柏树、枫香,侧柏与山杨、山毛桃,云杉与榛树、花椒树,都是相依为命、团结互助的友好邻邦。当然,有些是树木与花草共栖,多是一方受益。如沙生植物肉苁蓉,由于自己没有叶绿素,不能制造养分,便把自己的根连接在“沙漠英雄树”梭梭的根系上,吸收营养,剥削为生,梭梭则毫无“怨言”。苹果树与黄豆、小豆为伍,也能对苹果树起到促进作用。

巧为树木择“朋友”,是一门大学问,它对于调整农业种植结构,退耕还林,再造秀美山川,都具有很大帮助。愿农民朋友一定要掌握好这门科学,从中受益。

余姚是一个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古城,是浙江省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素有\文献名邦\之称, 为了体现这一特色,余姚编制了《余姚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从城市整体风貌、历史文化街区和文物古迹三方面 建立起完整的保护体系,根据\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保工作方针,在城区内划分了武胜门路 传统居住街区、府前路传统居住街区、龙泉山自然历史文化保护区、保庆路历史文化街区等四个重点保护区,并在全市 范围确定了46处市级以上重点文物保护区,通过改造、改善、修缮,进一步保护余姚山、水、人和建筑和谐共存的历史 环境,维护和发扬余姚人与自然共栖共生的自然文化特色。同时,\以方便居民生活、保护与开发相结合、提高环境质量 、促进持续发展\为思路,使保护与利用相结合,历史文化与旅游文化相结合。

稻鸭共栖

粮食是江西播种面积最大的作物,也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经过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几次粮食生产结构调整,江西粮食播种面积调减了约700万亩,且基本实现了优质化。随着粮食产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这一传统产业已步入的发展阶段---无公害大米和绿色大米生产阶段。

由江西省农业厅组织实施的这一计划主要内容是:以稻鸭共栖(未栽秧之前先放养鸭,以鸭粪作肥料)为主要技术模式生产绿色大米,力争在三年内把绿色大米面积扩大到300万亩,年产绿色大米5亿公斤。今年由2002年的17万亩

扩大到50万亩,年产绿色大米0.75亿公斤;2004年扩大到150万亩,年产绿色大米2.5亿公斤。同时扶持5个至10个绿色大米加工龙头企业,做大做强5个至10个绿色大米品牌。

根据规划,江西省绿色大米重点发展区域为赣西北、赣东北和赣西南地区。上高、奉新、宜丰、安义、南昌、进贤、新干、都昌8个县为万亩示范县,永新、崇义、婺源、上犹、金溪、吉水、修水等15个县为不少于3000亩的示范县。 据悉,江西省绿色大米生产将实行标准化,推行\基地+龙头企业\的产业化运作模式,打造江西省粮食绿色品牌。各地在组织绿色大米生产时,将严格按照\稻鸭共栖生产技术操作规程\选田、选种,严格控制化肥、农药的使用,确保产品质量。同时,加工过程中实行单收、单打、单仓、单加工、单包装,真正做到全过程标准化生产,达到国家A级绿色大米标准。

相关网站: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x1e.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