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9 高二第一次月考(试题)地理

更新时间:2023-07-26 08:19: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第一次月考

高二地理试卷

命题人: 赵春波 审题人:张丽

考试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

(2) 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在草稿纸、试题上答题无效。

(3) 保持卡面清洁,不得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刮纸刀。

第Ⅰ卷(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5分,共60分)

下图表示①②③④四个地区三次产业的就业构成。读图,完

成1~2题。

1.四个地区中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是( )

A.④ B.③ C.② D.①

2.四个地区中工业化程度最低的是( )

A.④ B.③ C.② D.①

3.处于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的区域具有的特点是( )

①工业化、城市化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②第三产业的增长速

度和产值比重明显超过第二产业 ③区域内部的发展差异

逐渐扩大 ④区域的开放程度和对外联系大幅度增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区位指数是综合了区域发展的资源、环境、交通、能源、劳

动力、经济、科技、政府管理等多项自然、社会指标的量化参数。读“我国区位指数分布图,”回答4~6题。

4.关于我国区位指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我国区位指数由南部向北部递减

B.乙地的区位指数小于10的主要原因是环境恶劣

C.东部沿海省份区位指数较高的主要原因是资源丰富

D.丙地的区位指数较低,其主要原因是交通闭塞

5.图中区位指数在10~20的省级行政区中,正确的一

组是( )

A.山西、河南 B.甘肃、内蒙古

C.陕西、山西 D.广西、贵州

6.甲地区的区位指数大于40,其中关于其优势的说法

正确的是( )

①交通便利 ②老工业基地,经济基础好 ③矿产资源丰富 ④毗邻港澳,便于引进资金、技术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二十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速度高居世界之首。同时,各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有所不同,加快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重视。据此回答7~9题。

7.制约西部经济发展最重要的社会经济原因是( )

A.农业基础薄弱 B.水土流失严重 C.自然资源不足 D.资金、技术、人才匮乏

8.我国政府推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①给予西部大量的财政补贴 ②增加对西部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

③保护西部的工业产品不受

高二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 第 1 页 共 6 页

外部产品的竞争 ④发挥地区优势,积极引进人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我国政府缩小东、西部经济发展的差距,主要是为了( )

A.统筹经济发展,缩小地区差距 B.宏观调控,微观搞活

C.体现综合国力,加强经济交流 D.开发西部资源,改善投资环境

10.有关研究人员认为,土地沙漠化、水资源紧缺、植被覆盖率不高和人地矛盾尖锐是影响我国西北地区生态好转的四大主要因素。下列开发大西北的自然条件中,主要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最缺少的自然因素)组合正确的是( )

A.土地广阔—水 B.草原广阔—森林 C.矿产资源丰富—光照 D.宜耕荒地广阔—热量

11.限制西北地区经济发展的稀缺性资源是( )

A.水资源 B.石油资源 C.天然气资源 D.太阳辐射能

12.西部大开发中的青海、新疆都提出了“以科技为先导,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发展特色经济”的战略,下列关于两省“特色经济”的叙述中,属于青海省的是( )

①全国的钾肥基地 ②我国特色产品加工、出口基地

③全国的石油、天然气能源基地 ④我国的水电基地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④

下图为“新疆和田地区人口增长、耕地扩大所产生的影响关联图”,读图完成13~14题。

13.图中,甲表示( )

A.下游河流流量减少 B.下游河流水位上升 C.土地盐渍化 D.流动沙丘向绿洲侵袭

14.导致图示区域荒漠化问题加剧的人类活动原因有( )

①燃料短缺 ②砍伐森林 ③不合理灌溉

④盲目扩大耕地 ⑤风沙侵袭 ⑥人口和贫困问题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④ D.③⑥

据报载,江西省中南部山区出现大片“红色荒漠”。据此回答15~16题。

15.“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

A.风化作用 B.沉积作用 C.风蚀作用 D.水蚀作用

16.“红色荒漠”形成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

A.环境污染 B.过度放牧 C.开山取石 D.滥伐森林

17.近几十年来,我国沙漠化土地的主要成因是( )

A.降水量少,蒸发旺盛 B.人类工农业生产及其他生产活动

C.厄尔尼诺现象导致的气候变异 D.大面积的污染

三江源地区地处青藏高原腹地,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长江水量的25%、黄河水量的49%、澜沧江水量的15%都来自这一地区,被誉为“中华水塔”。这里是中国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天然湿地和生物多样性分布区之一,是我国最主要的水源地和全国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据此回答18~19题。

18.下列关于三江源地区生态问题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冰川、湖泊萎缩,水源枯竭,雪线下降 B.气候变干,土地荒漠化、草地退化问题日益突出

C.植被减少、水土流失的面积仍在不断扩大D.野生动物锐减,虫、鼠害肆虐

19.关于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保护适宜采取的发展战略和措施,正确的叙述是( )

A.加快当地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发展,保护生态环境

高二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 第 2 页 共 6 页

B.必须立即停止开发,将居民全部迁出自然保护区,切实保护环境

C.增加草场载畜量,大力发展畜牧业

D.要积极建设人工草场,植被恢复以植树造林为主

我国平均每年有20个天然湖泊消亡。统计表明,湖北省20世纪50年代共有湖泊1 052个,有“千湖之省”的美誉,而目前只剩下83个。昔日“八百里洞庭湖”水面缩小四成,由我国第一大淡水湖退居第二。西部一批烟波浩渺的大湖相继消亡,湖泊逐渐向盐湖、干盐湖方向发展。有关专家说,湖泊环境的日益恶化,已造成水灾频发,成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制约性因素。据此,完成20~22题。

20.使“八百里洞庭”退居我国第二大淡水湖的主要原因是( )

①引水灌溉 ②水土流失严重 ③围湖造田 ④蒸发和下渗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21.湖泊环境恶化后,造成水灾频发的原因是( )

A.湖泊水对河水的补给量减少 B.水土流失加剧 C.湖泊的调蓄功能降低 D.水资源减少

22.西部地区盐湖、干盐湖逐年增多的主要原因是( )

A.气候恶化,年降水量减少 B.冰雪融水量不足

C.围湖造田 D.引水灌溉,蒸发、下渗量增大

读“田纳西河流域位置示意图和流域内甲地降水量与

气温变化图”,回答23~25题。

23.下列有关田纳西河自然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

是( )

A.位于美国的中部地区

B.气候类型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C.降水季节变化大,12月至次年4月中旬降水较多

D.上游地区地形以平原为主

24.田纳西河的水系、水文特征是( )

①水量丰富,流量不稳定 ②矿产资源丰富

③水系发达,支流众多 ④河流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5.治理前的田纳西河流域( )

①经济发达 ②开发利用仅限于航运 ③土壤肥沃,农业发达 ④贫穷落后

A.①④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怒江地区是全国最贫困地区之一,也是资源最富集地区之一。据此完成26~28题。

26.怒江地区丰富的资源有( )

①耕地 ②旅游资源 ③水能 ④地热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27.借鉴田纳西河流域农业生产的经验,怒江地区农业生产中可以( )

A.陡坡开垦耕地 B.林产品的综合利用

C.南部地区的水电厂附近发展温室蔬菜 D.山间盆地种植春小麦

28.据说,一位领导到怒江了解情况时,曾感叹道:“怒江人民不是在种粮食,而是在种灾难!”怒江地区滑坡、泥石流、山洪等自然灾害年年发生且愈演愈烈的根本原因是( )

A.水土流失严重 B.植被破坏严重 C.人口增长迅速 D.陡坡耕作严重 下图为“某流域河流干支流分布图及其干流河床剖面图”。读图,回答29~31题。

高二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 第 3 页 共 6 页

29.该流域的洪水危害最易发生的河段是( )

A.d处 B.c处 C.b处 D.a处

30.在M河流域植树造林,植被主要的生态功能是( )

A.防风固沙 B.调节气候 C.美化环境 D.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31.下列行为中可以从根本上减少或减轻流域内发生特大洪灾的是( )

A.加强全流域的绿化,提高水土保持和涵养水源的能力 B.加强流域内用水管理

C.修筑河堤,提高防洪标准 D.围湖造田,发展壮大农牧业

荒漠化是当今全球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由于全球在气候、地

形、土地使用制度和社会经济制度等方面千差万别,因此要结合

各国各地区的区域特点和实际确定荒漠化的范畴。我国幅员辽阔,

自然条件和各地经济活动复杂,流水、风力、化学和物理四种营

力过程所造成的土地退化均属于荒漠化。上图为“我国荒漠化土

地成因比例图”(其中①为物理及化学作用;②为工矿、交通等基

本建设,如次生盐碱化。)据此,完成32~34题

32.我国下列地区及其主要的荒漠化现象对应正确的是( )

A.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红漠化 B.江南丘陵——石漠化

C.华北平原——盐渍化 D.云贵高原——沙漠化

33.云贵高原和黄土高原荒漠化的共同原因是( )

①石灰岩广布、土层发育浅薄②植被破坏③降水强度大,多暴雨④土层疏松、直立性较强

A.①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34.有关我国荒漠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江南丘陵的荒漠化主要是物理作用 B.荒漠化的成因主要是风蚀和水蚀

C.山西省土地荒漠化与工矿、交通建设有关 D.松嫩平原西部的荒漠化主要原因是风蚀

35.南水北调工程的输水线路中,需逐级提水的

A.东、中、西线均需要 B.东线工程 C.中线工程 D.西线工程

下图为中国和美国的部分地区。读图完成36~37题。

36.我国东北玉米带和美国玉米带所共同具备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①地广人稀 ②热量丰富,生长期长 ③夏季降水丰富,且灌溉水源充足

④地势平坦 ⑤土壤肥沃

A.①④⑤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②④⑤

37.中美两国玉米带所共有的社会经济因素是

①劳动力充足 ②机械化程度高 ③市场广大 ④复种指数高 ⑤交通运输便利

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②④⑤ D.①②⑤

读“德国鲁尔区和我国辽中南工业基地图”,比较两地的区位特点,完成38~40题。

高二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 第 4 页 共 6 页

38.两地发展钢铁工业相同的区位优势是

①接近煤炭产地 ②水陆交通便利

③廉价劳动力多 ④市场广阔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9.有关鲁尔区经济衰落的说法,错误的是

A.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B.环境污染严重

C.生产结构十分复杂 D.世界性钢铁过剩

40.德国鲁尔区衰落最为明显的工业部门是

A.机械工业 B.煤炭工业 C.化学工业 D.电力工业

第Ⅱ卷(共40分)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40分)

41.(12分)读“我国部分能源生产和消费地区分布示意图”,图中字母代表能源生产和输出地区,甲、乙、丙为能源输入地区,箭头表示能源输送方向。

(1)(3分)图中三峡水利工程位于 (填

写字母),该地区水能资源极为丰富的原因?

(2)(2分)水能作为能源与煤碳相比,最突出

的优点是?(至少答出两点)

(3)(4分)图中属于我国重点开发的石油、天

然气能源基地是 (填写字母),由该基地

向乙地区的能源输送工程为 工程,

由B、C、D、E地区输往甲、乙、丙地区的输电

工程被称为 工程。建设这些能源工程

的重要意义在于 (选择填空)。

①缓解东部地区能源消费紧张状况

②改善西部地区的能源供应状况

③减少西部地区的环境污染

④调整东部地区的能源消费结构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4)(1分)此图反映出我国能源生产与能源消费的分布特点是 。

(5)(2分)为缓解我国能源供应紧张问题,除建设上述大型能源工程外,你认为还可以采取哪些主要措施。

42.(14分)湖南省位于我国长江以南地区,下图为湖南省简

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 (4分)洞庭湖平原是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试分析其发展

农业的有利自然条件。

(2) (4分)湖南省河湖众多.湿地广布,对生态环境和区域可持

续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请你谈一谈湿地有哪些主要功能?

(3) (2分)自然环境对城市分布有着明显的影响,图中城市共同

的特点是沿_____分布。

(4) (4分)清代初年,洞庭湖面积约6000平方千米,是中国第

一大淡水湖,到20世纪末,洞庭湖面积仅剩下2625平方千

米。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和 _______。

高二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 第 5 页 共 6 页

43. (14分)阅读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一: 新疆是我国重要的棉花产区,产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国家《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明确提出“把新疆建成依托内地、面向中亚乃至欧洲的纺织品服装出口加工基地和区域性国际商贸中心”。

资料二 :浙江省是我国纺织服装产业大省,长期以来,产品除满足国内需求,还远销美国和欧盟,产业整体效益水平在全国保持领先地位。近年来由于生产环境的变化,生产成本不断提高,浙江纺织服装业开始实施向中西部转移的策略。

资料三:下图为“浙江纺织服装业向新疆转移示意图”。

(1)(4分)从产品生产成本角度,说出新疆承接浙江纺织服装生产加工企业的有利条件。

(2)(4分)分析浙江将纺织服装产品的研发设计、市场营销部门等保留在原地的原因。

(3)(4分)分别说出产业转移对新疆.浙江两省区社会经济的有利影响。

“十二五”期间,新疆欲将乌鲁木齐打造成区域性国际商贸中心的核心城市。

(4)(2分)根据资料,分析乌鲁木齐成为区域性国际商贸中心核心城市的主要区位优势。

高二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 第 6 页 共 6 页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x14m.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