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建设

更新时间:2024-05-31 09:2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建设

前言

一个主题,四个问题。

一、新中国成立以来,对中国农业发展方向和路径的探索与实践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的党、我们的政府和各方面的人士对中国农业发展方向是什么?发展走什么样的路径?选择什么样的模式?一直在进行探索和实践。归纳起来,大体为这样四次或者叫四个阶段:

(一)农业现代化的提出

早在1949年的12月,周恩来总理在第一次全国农业生产会议就提出了中国农业发展要走现代化的道路。那么农业现代化的内涵是什么?要求是什么?到1961年的3月中央工作会议,周恩来总理又明确提出农业现代化包括四化:就是农业的机械化、水利化、化学化、电气化。你看,新中国刚成立不久,总理就提出了农业要实现现代化,而且对农业现代化内容也做了概括。这是第一次或者叫第一个阶段我们对中国农业发展方向和路径的思考。

(二)农业现代化是要走符合中国实际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第二个阶段是在1978年12月,中央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在这个全会上邓小平同志提出我们要走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农业现代化道路。这个文件还提出我们不仅要走适合我国国情的农业现代化道路,而且对农业现代化的内涵也进行了拓展,特别是提出了促进农业生产力发展,推进农业现代化的主要政策和措施。这是第二次。

(三)两个率先

第三次大的探索实践就是在1998年,标志是1998年的10月江泽民总书记视察江苏、浙江、上海,在视察过程中到了江苏的昆山,他发表了重要讲话,在这个讲话里面他明确提出沿海发达地区要高度重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率先建设发展农业,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提出了两个率先这样的要求。

(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是基本方向

那么第四次也就是最近的我们的这一轮探索,开始于2002年。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巩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在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建设现代农业要求之后,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讨论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订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部署和要求。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部署和要求里面专门的有一条,就是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之后,2007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又以积极发展现代农业为

1

主题,对现代农业怎么发展作出了部署和要求。那么到党的十七大,我们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又明确提出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又进一步重申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是基本方向。

这样,我们对中国农业发展应该走什么样的道路?发展方向是什么?我们的四代中央领导集体都从同样的角度,从不同阶段的实际出发,做出了探索,提出了要求。比如第一代领导集体,刚才我讲了,以周总理为代表,首先提出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包括四化;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小平同志提出农业现代化是要走符合中国实际的农业现代化道路。我个人觉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最早的阐明可能就是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就是1978年三中全会上提出的要求,而且发展生产力、促进现代化的措施。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江泽民同志根据沿海的实际,从沿海的实际出发提出了两个率先,这也是讲特色。那么第四代中央领导集体,从十六大到十七大,从建设现代农业到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做了一系列的探索、实践和要求。

通过第一个问题,我就简单跟大家回顾一下新中国成立以来的这样几次探索,意义在给大家说明对现代农业的发展,对中国农业的建设道路问题,实际上我们是一直在探索,一直在实践,现在的提法和结果是我们探索和实践的一个结果,一个提升,今后还要继续推进。

二、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思路和要求

从2002年以后就怎么样建设现代农业、怎么样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建设,那么我们的诸多文件,我们的领导人讲话,多次阐明这个问题。

(一)基本部署和要求的三个要点

我这里主要结合2007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和2008年的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的部署和要求给大家做一个概括和归纳。我个人的理解,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设的基本部署和要求可以概括为这样三个要点:

1. “十字”农业的要求

第一个要点就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是什么?或者说它的基本要求是什么?就这一点,早在2003年1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温家宝总理明确提出中国农业的发展的要求是什么呢?过去我们提出了六个字,叫做“高产、优质、高效”,我现在再加四个字,“生态、安全”。这样一来,他说,我以为现代农业的建设、中国农业的发展就是要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这样十个字的要求来发展。这是第一个要点,我把它概括为“十字”农业的要求。

2. 六条基本途径

第二个要点就是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基本途径,也就是说根据这样一个要求我们怎么样推进现代农 2

业建设呢?2007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六个“用”,文件里面用六个“用”写了六句话来概括,我把这六句话给大家说一下。这六句话是“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这六句话出自2007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这六个“用”,我个人的体会,这就是我们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基本途径,我把它称为是六条途径。

3. 三个提高的目标和任务

第三个要点就是现代农业发展的目标任务是什么。我们知道了要求,有了途径,目标任务是什么呢?我这里面结合2007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和2008年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给大家概括为三个提高:第一个提高是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利化和信息化水平;第二个提高是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第三个是提高农业抗风险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这三个提高简单的说就是三个化、三个率、三个力。

那么我个人以为,就怎么样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怎么样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它的基本要求、基本的思路主要有两三个要点,简单的说就是“十字”农业的要求、六条基本途径、三个提高的目标和任务。

(二)提出的背景和依据

那么第二个问题,我们明确了中央的部署和要求之后,我在这里面还要补充一下,怎么样理解中国特色?我们为什么对我们的现代农业发展提出这样的思路和要求?它的背景是什么?它的依据是什么?我觉得这里面主要有这样三个基本点需要我们把握。

1. 讲国情

那么中国的国情是资源禀赋的特点决定的。比方说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但是一个资源比较短缺的国家。我国现在的人均耕地面积只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40%,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推进,耕地、土地减少的趋势恐怕不可逆转或者说在所难免,这样就出现了人地矛盾这样一个突出的资源短缺表现和制约因素。再比方说,我国的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25%,比土地还稀缺。

那么不仅占有量水平低,资源分布也不合理。我国的水资源80%分布在长江以南,20%分布在淮河以北,那么搞农业离开水又不行,毛主席讲过水利是农民的命脉,那么我们把水资源的分布图和我们的粮食生产、农业主产区的分布图做一个对比,就知道水资源的约束更加严重。我们过去是南粮北调,现在是北粮南运。那么北方缺水,但是我们主要的粮食产区、农业产区都在东部和东北,这样一来资源对我们的制约尤其突出。

那么这两点又是资源的本来特点,我们把它称为禀赋特点,很难改变,这一点就是我们的国情,就 3

是我们最基本的国情。所以我们的农业发展选择什么样的道路,走什么样的路径,首先就是由我们国情决定的。这是第一点,就是我把它称为讲国情。

2. 讲阶段

一个国家在什么阶段采取什么样的发展方式,采取什么样的发展战略,实际上是由这个阶段它的特点决定的。那么经过改革开放,我国农业又有了很大的发展,那么这个发展就是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总体上已经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这是三中全会决定的表述。实际上最早的表述是在2004年的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胡锦涛总书记讲话第一次做的判断,这个判断里面有这样两个要点:

第一,“总体上”这三个字,我们说的时候这个是不能少的。也就是说我们对发展阶段的判断是从我们国家总体的形势、全局的角度、平均的角度来看待的,那么至于我们国家的不同地区发展差距也很大,31个省如果按人口算,每一个省都是世界上比较大的一个国家,所以差距很大,所以我们说“总体上”。

第二个要点就是我们的概括,我们用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这八个字,要比发展经济学讲的“工业化中期阶段”更为科学、更为全面。

它主要有这样两点,我们这样一个表述既概括了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特征,又概括了我国当前一个阶段和今后一个时期应该实行的政策取向,就是要“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所以我们跟着就提出要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这样一个战略。这叫讲阶段。

3. 讲条件

我们的国情是这样,我们又进入了这样一个新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干什么?能不能干?取决于我们的基础条件。现在之所以我们能够采取“多予、少取、放活”这样的指导三农工作的方针,之所以我们能够采取工业帮助农业、城市支持农村这样一个方针,是因为我们的综合国力、我们的综合财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你要搞投入,要有钱才能行,有了钱,有了基础了才可以搞。所以我们这几年加大了财政投入,取消了农业税费,增加了农业补贴,大规模地开展农业新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这都跟条件有关系。也就是说我们这个阶段之所以明确我国的农业发展要通过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我们要选择这样的道路、模式、途径,实际是由我们国家的国情、阶段、条件决定的。我把它称之为讲国情、讲阶段、讲条件,概括为三点。

那么我们地方研究我们的发展方式、发展模式的时候也要这样。首先要讲区情,从我们云南的条件出发,云南的农业跟江苏的农业肯定是不一样,云南的农业跟西部一些地区的农业也不一样,所以你要讲区情。同时也要讲条件,你要发展,多大程度去发展,有多大的力度去投入,也要看有没有条件,有多大的条件,对不对?同时也要对我们农业发展所处的阶段作出一个明确的判断,这样才能找出一条符合云南实际,符合云南特点这样的发展模式和发展方式。

4

这是第二个问题,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就是推进现代农业建设,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思路和要求,主要是结合2007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和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给大家概括了三个要点,大家需要记住“十字”要求、六个途径、三个提高的目标就行了。

三、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主要政策和措施

第三个问题,我跟大家介绍一下,自我们提出推进现代农业建设,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这样一个要求以来,我们实施了哪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政策和措施。那么这七个一号文件,几乎每一个文件都涉及到农业的政策问题。我这里面还是采取捡其主要的给大家做一个概括、归纳,便于大家把握政策。我个人理解,主要有七个方面和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有关,就是主要政策。

(一)全面取消农业税

大家知道,我们从2000年在安徽这个省实行农村税费改革的试点,到2003年农村税费改革的试点在全国全面推开。2000年到2003年这四年的税费改革它的内容主要是“三取消、两调整、一改革”,它的实质是规费为税征收管理办法的改革。我们在第一轮规费为税征收管理办法改革的基础上,从2004年我们继续推进税费改革,进入了第二轮。到2006年我们宣布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取消农业税,不仅第二轮税费改革完成,那么基本上这个税费制度的改革也完成了。那么这是过程,我们现在讲全面取消农业税它的政策有哪些,是不是仅仅说取消了1958年农业税条例规定的那个小农业税?回答是否定的。我们现在讲的全面取消农业税是经过第一轮税费改革规费为税的这个大农业税,它实际是包括三块十二项。第一块是农业四税,包括农业税、农林特产税,牧业税、屠宰税这样四项;第二块是乡镇五项统筹,它原来是叫农业税附加,包括乡镇政府向农民征收的税费,用于乡村办学、乡村道路建设、拥军优属、计划生育、民兵训练这样五项开支的来源。第三块是三项村级提留,是当时村一级组织向农民征收的费用于公共积累的公积金、公益建设的公益金和村的管理费,我们的文件还有一个括号,(主要用于村干部补贴)。也就是说现在讲的全面取消农业税不是说是1958年农业税条例规定的那个小农业税,而是经过第一轮税费改革之后,规费为税的大农业税。这个大农业税就是包括这样三块十二项,实际上是三个主体从不同角度向农民征收的税费。四个税主要是国家向农民征收的,五项统筹主要是乡镇政府向农民征收的,三项提留主要是村一级组织向农民征收的。在这里我再给大家强调一次,现在我们讲的全面取消农业税就是取消了这样三块十二项的农业税费,而不是小农业税,这一点必须明确。到现在个别地方为了向农民伸手征税费,还在讲,老是回到那个小农业税,我们前面有个过程的,要跟你们讲清楚。

那么我们施行取消农业税的政策意义重大,为此总理讲了两句话,农业税就意味着结束了在中国延续2600多年农民交纳皇粮国税的历史。这个根据是什么呢?从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咱们在座的都学过中国历史,都知道,可以看作是国家意向的农业税。那么从这个算起,到2006年共和国免

5

征农业税,大家加一下,594加2006刚好是2600年,也就是说农业税在中国实际上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历代的明君明主王朝宫廷跟这个事都有关联,他们也都做过一些改革和尝试,但是结果往往是在王朝更替之初,为了缓解社会矛盾,为了减轻农民负担,他们就实行轻腰国库,但是到了一定时候,财政开支增加了,用我们现在的话说叫机构、人员都增加了,开支又不够了,又开始恢复税费,同时又开征新的税费,这样又增加了。到一定程度又不行了,农民造反了,这个王朝又完了,下回又开始改了,老是这样的循环往复更替,改来改去,最后不仅没有取消,而且还有增加。到明末清初的时候,有一个学者叫黄宗羲,他总结了自秦汉到明末,中国历朝历代,用我们现在的话说叫税费改革的历史,他说是一个“积累莫返之害”,就是这个事情是逐渐积累的,而且是回不去的,不可逆转的这样一个大害,没办法解决,后来把它称为是黄宗羲定律或者陷阱。那么我们现在取消这个农业税就等于跳出了这个陷阱,走出了这个怪圈,这是一个大的政策调整,可以说具有里程碑意义。河北省有一个农民对于这个政策实施的重大意义有一个深刻的认识,他自己花钱做了一个鼎,叫“告别田赋鼎”,这个鼎上就写了这样一些历史,那么这个鼎由我们农业部花了20万块钱买回来放在北京农业展览馆,作为历史见证物,看看这个事情,那一个时期,将来这东西会进入历史。

那么另一个取消农业税的重大意义,就是取消了农业税就使我们的农业生产进入了无税时代,农业生产没有税就等于提高了我们的农业竞争力。那么给大家简单的说一下就会明白这个道理了,比方说我们的农产品价格10块钱,这个10块钱里面过去是有三块构成的,一块是成本,一块是税费,剩下的才是收益,也叫收入,对不对?那么过去农民种一亩地光交税要交多少?那么如果农业产品价格就是成本加利润,没有税费,这样他的收入就无形的高了,比较收益一高,他就相当于有竞争力。现在我们打了这个计划等于是相对增加了农民的收入,那么我们的农业比较竞争力就提高了。所以我们搞农业政策的人就说一句话,叫“减负就是增收”,这是我刚才给大家说的第二个问题。这样我们取消农业税就等于是结束了农业生产有税的时代,农民种地不要税了,就等于是提高了我们国家的农业竞争力。

这是第一个大的政策,全面取消农业税。我讲完这个过程、要点和意义之后,我要强调的是这个税现在是取消了,问题在于我们要坚持这个政策,我们要巩固这个成果,绝对不能再反弹,不能再想尽办法向农民伸手要钱,我是在说这个事。因为好不容易,说一个土话,“卸套了,你别给人家又套上”。而且现在从国际上来看,不要说真正的征税,有税费制度的国家,有农业税这个概念的国家也是寥寥寥寥,我们了解的就一个,我们自己,都没有。这是人道主义吗?农业是弱势的产业,不应该再为其他产业提供积累,而应该受到反哺。这是第一个大政策,全面取消农业税,这对我们现代农业建设、我们农业现代化是一个非常大的政策调整。

(二)增加农业补贴

如果说取消农业税是少取或者不取的话,增加农业补贴就是多予的一个方面,一个渠道。现在我们中央财政设这个项给农村三农的补贴有很多方面,不仅对农民的社会事业方面有补贴,而且对大县有财

6

政奖励补助,对乡镇也有一些转移支付,对其他的组织也有一些,但主要的对农业生产的补贴,我这里也主要介绍一下和农业生产直接相关的补贴,大体上有这样五类,若干点。

1. 对种粮农民有粮食直接补贴,简称粮食补贴。 2. 对农民使用优良品种,我们给予良种补贴。

我们现在的良种补贴已经增加到11个品种,稻谷、小麦、玉米、大豆、青稞、马铃薯、油菜、花生、棉花,能繁母猪、奶牛繁育,这么11个品种。

3. 农机补贴,

农机补贴现在我们是两种,一种是购置补贴,一种是作业补贴。大部分同志都知道购置补贴,有时候往往忘了作业补贴,作业补贴是去年我们提到就是重点作业农机补贴。对农机购置的补贴,到今年一号文件的规定我们基本上覆盖了农作物种植机械、林业机械、牧业机械、抗旱机械、排灌机械,就是几乎覆盖了农民牧渔的各个方面,这是农机购置补贴。那么为了鼓励农民使用农机,我们还有农机重点作业环节补贴,比如耕种、收割等等,特别是跨区作业,我们免收过路过桥费,还可以燃油税补贴。这是农机,我们有购置补贴和作业补贴。

4. 农业生产资料综合直接补贴,简称农资补贴。

大家知道,在一定阶段一定时候农产品价格在变化,呈现一定的上涨趋势,但是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也在变化,也呈现上涨趋势,往往有的时候是农业生产资料的涨价幅度比农产品价格要快、要高。我打个比方,农业生产资料的涨价的上涨情况像头发,农产品价格涨价的上涨情况像眉毛,头发比长得快,我们为了弥补农业生产资料涨价给农民带来的收入停止,我们就出台了这样的政策,叫农业生产资料综合直接补贴,这是我讲的这个政策的背景。第二点,我们为什么叫综合直接补贴?那么国外农资补贴是这样的,通常你种这一个品种,种这一个农产品使用到这样一两个品种的农业生产资料,我们就把这两个挂起钩来进行补贴,我们现在不是,我们是总的算到一起,划为农药、农膜等等,然后补贴,这叫综合直接补贴,这是第四。

5. 对重点的品种在试点地区做农业保险,我们给保费补贴,简称农业保险的保费补贴。 这样,对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活动,我们的补贴就有这样五大类:粮食补贴,良种补贴、农机补贴、农资补贴、农保补贴。就农业补贴政策,大家也有不同的看法,也反映了不同情况甚至有不同意见,但是有一点必须要给大家解释清楚,我们的补贴政策今后要做调整、要做变化基本就是这样四句话,叫“增加品种、提高标准、扩大范围、完善办法。”就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只会增加,不会减少;只会提高,不会下降;只会扩大,不会缩小。那么问题需要研究解决的是这个补贴的发放办法,所以我们需要完善办法,我刚才讲的这几句话是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里面讲的,

7

就再一次重申我们的补贴政策它的变化方向。那么由于有了补贴,对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对农业生产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支持作用,这是第二个方面的主要政策和措施,增加农业补贴。

(三)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大家都知道,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是农业的物质基础,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途径。那么在推进现在农业建设过程中我们就着力加强了农业的基础设施建设,主要的是干了这样五件事,抓了这五项工作。

1. 农田水利建设

1998年大水之后,我们对水利有了新的认识,1998年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决定写了这样一句话,叫做“水利是关系中华民族兴衰的大计”。那么之后我们就围绕着大水利建设,重点抓了大江、大河、大湖的这种水利建设。到2004年一号文件,这个时候我们就提出在前一阶段水利建设的基础上,把水利建设重点转向农田水利。那么这几年围绕农田水利建设,我们抓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抓了一些地表水缺乏地区的地下水的打井,抓了沟渠配套建设,抓了养井站、排灌站等等这样一些建设,在这些方面水利部的农经司都有专门的资金支持工程立项,这是农田水利建设。

2. 林业生态建设

大家注意,那么林业建设不仅是自身建设,而且也是保持农业的水土条件、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的重要内容。所以我们这几年为了生态建设,为了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我们实施了天保工程,退耕还林工程等等,抓了林业建设。

3. 草原生态建设

抓草原建设不仅是为了增加升值的市场,提高产出能力,同时也是改善环境、改善生态的重要内容,所以我们也实行了草原保护工程、退牧还草工程等等。

4. 耕地质量建设

围绕着提高耕地质量,我们这几年出台实施了这样一些项目和工程:第一个是测土配方施肥;第二个是土壤有机质提高试点;第三个是保护性耕作;还有一个,灾毁耕地复垦,因为灾害了,不仅其他的损坏了,耕地也损坏了,那么要复垦。测土配方施肥、土壤有机质提升试点、保护性耕作、灾毁耕地复垦等等这些项目来提高耕地质量,主要这么几个。这是第四个方面。

5. 推进农业机械化

除了要买农机、用农机给补贴以外,我们对农机行业的发展也采取了一些积极政策,而且我们出台实施了《农业机械化推进法》。

8

那么从农田水利建设、林业生态建设、草原生态建设、耕地质量建设和推进农业机械化这样五个方面,这几年我们狠抓了农业的基础设施建设。这些方面的建设跟农业现代化的关系我想给大家重温几句毛泽东主席的论断,大家就能够加深认识它们之间的关系和意义。毛主席说过,“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林茂才能粮丰”,“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你看这几句话讲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生产的关系,非常形象,关键是我们要坚持这些理念,持之以恒的发展下去。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是一个连续的不能中断的过程,你一口井打好了,如果不会用,如果光是几个管子和抽水机一起插下去抽水,然后你不修,那么底下空了,这个井就塌了,就没法用了。农村的基础设施也一样,你这个路修好了,本来修得就很薄,质量又不好,对不对?如果你再不管,再不维修,年年都在修,这个要提。所以关键是要连续、积累,不能断,这是今后我们坚持抓的一个方向。

(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

我们这几年在推进农业科技进步上主要从这样几个环节去抓: 1. 研究开发

要研究培育新品种、新技术,特别是适用技术。好的东西不是越先进越好,尤其是对农村和农业的技术。比如说照相,真正好的高档照相机有多少人会用?那是专门给摄影师用的,我们都会用的是傻瓜型的,那在农业上要适用技术。那么这几年我们特别在良种培育上也有了很大进展,新品种、新技术在增产增收作用也非常明显。今年的一号文件又明确提出要把良种培育作为农业科技发展重点,把农田水利建设作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这是一号文件提出来明确的,这是科技的第一个环节,就是研究开发。

2. 推广应用

你有了新品种,有了新技术,怎么样能够送到农户家,怎么样让他能够会用,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所以我们抓推广,而且又实施了农业科技进村入户工程,这是推广应用。

3. 体系建设

有了品种、技术,要规划也没有用,谁来干?得有体系,得有队伍,得有人员。特别是三中全会规定,对乡级的三大体系建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而且有时间表,到2012年要全部建成。这是体系队伍建设。

第四个方面,就是在科技与生产的关系上我们有了新的理念,我们提倡集约生产、清洁生产、安全生产,可持续发展。这个很重要,集约、清洁、安全、可持续,就是要通过科学技术来实现推进农业的发展,这个我们早就有这个方针,经济建设依靠科技进步,科技进步为经济建设服务。这是第四个方面的政策措施,就是推进农业科技进步。

9

(五)健全农村特别是农产品的市场流通体系

健全农村特别是农产品的市场流通体系,主要也有这样一些措施: 1. 深化主要农产品的流通体制,特别是购销体制改革。

就连粮食,我们提出也是要放开价格,放开市场,特别在购销的环节。那么现在真正管的、真正的管控比较严的农产品很少,几乎大部分的农产品都放开,这是流通体制改革。

2. 市场设施建设

我们发展集贸市场,发展批发市场,发展期货市场,尤其是把重点放在批发市场这里,不仅在管理、服务这一方面,更重要是也要加强设施建设这方面的工作,这是市场体系建设。

3. 市场主体的培育

我们不仅改革了已有的流通体制,比如我们过去常说的商、粮、供、贸、物,商业、粮食、供销、贸易、物资,我们称为五大部门,现在进行了改革,主要就是农村流通的主体,更重要是我们还培育发展了新型的市场主体—经纪人、专业合作社、运销大户这些其他主体,多样化。

4. 加强流通设施建设

比如出仓保鲜设施、流通运输设施、物流的手段和设施、市场的监管手段等等,加强这些设施建设。这些方面都促进了农村市场体系特别是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这是第五个方面。

(六)大幅度增加资金投入,涉农资金占比例要扩大

前面说了那么多事,那五条,大家回过头来看一看,哪一个不需要钱?对不对?没有钱能干事吗?所以我们就加大农业和农村资金投入。那么这几年在农业和农村资金投入上不仅数量增加了,我们的比例也一直提高,而且要求是非常明确的。2006年的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对三农的投入要实行三个“高于”原则,2007年一号文件又继续强调对三农投入要实行三个“继续高于”的政策,2008年的一号文件对三农投入又强调要实行三个“明显高于”的政策。从三个“高于”到三个“继续高于”,到三个“明显高于”,力度不断加大,2009年的一号文件又明确要求今后要三个“大幅度增加”,不仅是高于了,要大幅度增加,那么今年的一号文件又一次提出要确保三个“优先”。这样,从要求增加投入到明确投资的重点和方向,可以说政策是越来越明确,越来越具体。政策有了这些要求,那么中央财政预算安排的用于三农的支出从2006年的3397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8183亿。3397到8183,五年期间,就是 “十一五”,几乎翻了两番。我估计今年的执行结果有可能会达到8500亿,因为我们人大会之后,已经增加了好几次就投入了,最近又在研究因为农产品的上涨,怎么样,就是为了发展问题,所以投入增加了。比例呢,好多人也是在讲,有的人现在说低,降低了,但是“十一五”不是,“十一五”我们三农支出占财政收入的比例由14.5%提高到了17.5%,提高了三个点。由2006年的3397提高到2010年的8183,

10

由2006年的14.5提高到2010年的17.5,正是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我们今年一号文件要求更加大力度,三农投入今后就是要“总量继续增加,比例稳步提高”,就是这两句话,这是我们政策规定的方向。光总量增加,你的比例不一定提高,既要总量值增加,又要比例提高,这是关于投入。

(七)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

结构调整是这样子,新一轮的调整是从1998年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当时主要是三个特征:一是农产品供求关系由过去的长期短缺转变为供求基本平衡甚至有余;一个是农业增长由过去的主要是资源约束转变为资源和市场双重约束;一个是农产品需求由过去的以吃饱、数量为主转变为追求质量、以吃好。那么这样一些变化就使得我们必须要实行这样一个要求,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当时在调整结构的思路上我们提的是三个优化,我觉得现在仍然是,要优化品种,就是要提高农产品的品质质量;第二个要优化结构,就是要优化农业内部的农林牧渔的产业结构;第三叫优化布局,就是要优化区域的这样一个结构。优化品种、优化结构、优化布局,翻译一下就是优化品种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优化区域结构,这是1998年提出这样的思路,谈得非常清楚。

那么最后,我们就深入的提提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那么主要就是做了这样一些工作,抓的这样一些事,我觉得继续要坚持,这为我们提供了思路。

1. 分品种,对不同类型的品种我们实行了不同的推进办法。

比方说粮、棉、油等大宗产品我们强调的是高产创建;花、瓜、果、菜,就是我们这个地区搞的特色农产品,我们提的是设施化服务。畜牧、水产,我们提的是健康养殖,关键是质量、安全。

2. 推行农业的标准化生产,发展农业的产业化经营。

贸工农、产加销结合,单个的看一个环节、一块农业这个不叫产业,如果你把整个链条延伸起来,增值了,增效了,农民也增收了。

3. 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特别是今年的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农业部提供了这样一个大的集成,我觉得是生产力发展,推进农业建设的一个重要的平台。就是选择条件好的这样一些有基础的地区我们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在这里面集成组装,为现代农业建设探索路,探索模式。最近在西北开在一次工作座谈会,刘部长就讲了,我们省肯定也有这样的示范区。

这样看,我们在结构调整,由开始的三个优化的理念和思路,到具体的我们找到了一些路子,粮、棉、油大宗产品高产创建,花、瓜、果、菜这样一些园艺产品我们设施化增产,畜牧的、水产品我们推进健康养殖,我们推行农业的标准化生产、品牌化战略,我们又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我们又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我们又提出了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区,逐步找出一条路和办法。

11

那么干这些事情到底为了什么呢?要我看就是为了一个,要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整个现代农业是一个体系。这样,我们通过这七个方面措施实际上你们和六条途径对一对,好的东西都在里面了。比如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就是为了用现代科技条件帮助农业,农业科技进步集中在现在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推进结构的调整就是为了现代产业体系提升能力,我们提出优化发展思路就是为了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还有取消税,增加了一些多给予、少索取,增加了投入。我们找到一些基本的路子,就是要坚持这些措施,进一步落实这些措施,继续推进现代农业建设,这是第三个问题,我为大家做了一些概括和归纳。

前三个问题主要是给大家根据这七个一号文件和三中全会决定的基本精神以及我们的领导人在农村工作会议和不同场合的讲话,涉及到现代农业建设的内容给大家做一个归纳和梳理。那么第一个问题是讲过去;第二个问题和第三个问题是讲现在;最后一个问题就是给大家谈谈未来,“十二五”乃至今后十年,就是到2020年我们的农业发展面临什么样的挑战和问题,怎么样继续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继续推进现代化的进程。

四、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面临的挑战和选择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的农业和农村发展面临的挑战和问题,我个人以为主要有三个,我的根据是从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那三句话的要求来去分析几个问题的。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在今后十年农村改革和发展上它提出这样三句话的明确要求,这三句话是“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战略任务”,“把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作为基本方向”,“把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新格局作为根本要求”,这是决定第二部分指导思想里面的三句话,这三句话简单的说就是它把今后十二年发展大的道路讲清楚了,走中国特色现代化道路是基本方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战略任务,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是根本要求,讲了农业、农村和城乡关系。而且三中全会决定的部署,大家看看文件,它是一直管到2020年的。现在我们要确定“十二五”我们干什么,甚至到2020年干什么,我觉得最重要的依据就是两个:一个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个目标的新要求,十七大在十六大的基础上就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它制定新要求,新的要求就是五个建设,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那么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根据十七大的精神和要求,就农村的改革和发展,它又做了部署和要求,它的部署和要求就是三句话,讲得非常清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基本方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战略任务,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是根本要求。那么我们研究制订“十二五”规划乃至到2020年的远景目标,特别在农业农村发展上我们就必须遵循这样三句话的要求,根据这样三句话的要求,那么目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面临什么问题和挑战呢?那我想一个问题就提出了。

12

(一)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1. 农业

那么农业的发展、农业的建设,我觉得目前面临的问题,面临的挑战和背景是这样的,它的背景是我们是在快速的工业化、快速的城镇化,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推进的过程中怎么样加快农业现代化,这就是我们决定讲的三化同步的问题,就是你这个农业现代化怎么适应工业化、城镇化的要求,这是农业面临问题挑战的一个大的背景。

现在我们工业化的状况大家知道,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信息研究所他们的工业化发展报告,他们预测中国到2012年要基本完成工业化,进入后工业化时代。你看我们的工业化都快完成了,还有两年。

我们的城市化呢?进入新时期以来,城市的数量大幅度增加,已有城市的规模大幅度提高,我们城镇化的比率已经达到了46.6%,这是城市化。

但是我们认为现代化呢,它是一个多层次的生产力,多种生产工具,各种水平差异很大,所以如何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的过程中统筹协调地推进农业现代化,这是我们面临的一个大背景。

第二个大的背景是农业发展自身有变化。我们的农业发展进入了新时期以后,它也进入新阶段。这个新阶段突出的表现为两化,第一个是小部门化,就是农业这个部门在国民经济中各部门的比重在下降。比方说农业GDP占整个GDP的比重持续下降,现在已经下降到10%左右了,这个10%就是发达国家的比重数。我们的出口比重大幅度下降,由过去是外汇贡献的主要来源,现在下降。劳动力比重也在下降,这在发展应用学里面叫小部门化,就是农业慢慢小部门了。农业进入新阶段第二个特征就是多功能化。部门虽然小了,马虽然瘦了,但是车却大了,功能却是增加了。过去我们说农业它的功能是食品保障、原料供给、就业增收,现在农业增加了生态保护、观光休闲、传承文化这样一些功能,比如说林业草原建设中主要就是生态,大部分发达地区农业主要就是往观光休闲,向旅游农业、乡村旅游方面发展,昆明郊区可能也有很多这样的。还谈不谈农业化?你说歌曲大奖赛里面除了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之外,就是原生态,这个原生态就是来自农村,来自农业文明,城市哪有原生态?城市都是流行音乐。所以它的功能也变化了。小部门化了、多功能化了是农业发展现阶段面临的特点,工业化、城镇化加快了是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特点,在这样两个大背景下怎么样加快农业现代化,怎么样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的供给,这是一个大的问题了,特别是在小部门化和多功能化的情况下,原来就是一个功能,食品保障,现在多种功能了,就会忽视食品保障原来这个功能了,因为那个利益高嘛。

这样就是我们要先认真分析一下我们现代农业发展所处的背景和条件就是这样,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农业自身又小部门化、多功能化。在这样一个背景下,那么农业发展面临挑战,一个就是你要现代化,赶上那两个现代化,三化同步;第二个是你要保障粮食安全和粮食供给。在后面一个任务,你要供给和需求来看,这压力增大了,比如说需求,那么工业化、城市化快速推进之后,它的第一个就是

13

人口总量和结构变化了,都在不同程度上有增加,那现在怎么样?我们国家人口增长拐点要到2030年,就是说到这个之前人口还是在上涨,人口增长我们过去有句土话叫添人添口,对吧?那肯定要增加需求,这是个总量。另外是结构,结构是工业化、城镇化带来的,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在增加人口中,人口的结构在发生变化,一方面是农村的从事农业生产的一些劳动力在往非农产业和城市转移,这个转移就对生产带来影响了,过去他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他既有一张口,又有一双手,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现在他转到非农产业和城市之后,他只有一张口,那一双从事农业生产的手已经没有了,在搞工业去了,他就是纯粹的消费者,对不对?现在这1.5亿农民工就是这样嘛,过去他还要种,他还要吃,他种的东西自己吃,自己平衡,而且是自然平衡,现在他不种了还要吃,而且还要吃好了,他还要吃蔬菜,还要吃禽蛋,还要吃鱼肉。你看,就是人口总量的增长和人口结构的变化都会带来农产品需求的增加,这是一个,今后的趋势,是那个背景下发生的。

第二个,消费,消费结构的变化和消费结构的升级。同是一个人,也在吃,吃的内容不一样了,吃的方式不一样了,吃的品种不一样了,特别是动物性食品的增加,实际上是对粮食等原料产品增加了大量的需求。肉是哪来的?蛋是哪来的?是鸡和猪吃饲料。饲料是什么呢?是玉米,就是粮食。同时我们还说到加工需求,不光是吃,包括你还加工,用玉米生产酒精、生物燃料,用其他的等等,农业原料,这样你看就不一样了。这个消费品的变化可以简单概括一下,就是由开始的人吃发展到马喂到现在加工,你看这个人吃、马喂和加工,他消费农产品的方式不一样。我们人吃的时候弄一个碗,喝一碗玉米糊糊就不错了,吃个玉米窝窝头就不错了;到马喂,就是你把玉米做饲料的时候,你看一桶桶的喂猪了;到加工的时候,那就一汽车、一汽车的了,你们要是到过咱们国家四个玉米生产燃料的,你去那个厂子一看,来一车玉米,后面一卸,那个机器一张口就吃掉了,你像这个消费多大?需求增大了,这是从需求来看有两大变化,人口总量的增加和人口结构的变化,消费结构的变化和加工需求增加。

那从供给来看呢,我们也有很多制约条件。资源,刚才我也说过了,地、水,对不对?没有这个东西不能搞农业,现在是越来越严峻,约束越来越强。那么设施、装备、技术、服务都跟不上,这个日益影响供给和应求,所以我觉得我们“十二五”还要保护生态,还有好多地方不能动,尽量少开垦。所以你看“十二五”和今后十年农业的发展,这就是背景变化了,问题和挑战更加严峻,这是从农业来看,我们面临的第一个方面挑战。

2. 农村

我们过去农村的发展特别是在“十五”以前,经济发展是慢的,但是社会事业发展更慢,当时农业基础设施、农业的社会事业、农村的公共服务都是非常短缺,非常缺乏的,我们叫社会与经济发展不协调,是短腿。“十一五”期间,我们加大投入,加强了农业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了农村生产生活设施建设,发展农村的社会事业,强化农村的社会服务,比方说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上,我们抓了水、电、路、气、房这五个事。水、农村人畜饮水;电,农村电网改造;路,乡村道路建设;气,农村沼气建设;

14

房,农村危房改造,我把它称为是水、电、路、气、房,这“十一五”我们大规模搞了,确实这些方面有很大的改善,比如说电,农村很少没有电的地方,而且现在电压稳了(跟过去比),你比如说路有了很大的改善;沼气有了一定的发展,农村危房改造,今年中建部已经增加到了70多亿危房改造资金,这是基础设施建设。

社会事业,我们义务教育实行“两免一补”,免收学杂费,免费提供课本,对家庭生活困难的学生基础生活补贴,两免一补。我们还对农村的中等职业学校的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和涉农专业的学生实行免费,这个政策我看很多人讲得很少,这是我们教育的一方面,就是现在对农村的孩子上公共职业学校,你家庭经济困难的我也给你免费,你说你是涉农专业的我也给你免费,这是教育。

卫生。我们除了公共卫生安排中央级资金防控以外,特别是我们全面推行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实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的地方,今年的国家财政补助120块钱每个人,省以下财政每个人补助120块钱,个人自愿交纳20块钱。也就是说,今年的新型合作医疗政策我们如果落实到位了,就是中央财政的120,省以下财政的120,加上个人的20,就是260,这是卫生。

文化。我们实施了五大文化惠民工程:广播电视村村通,农村电影放映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乡镇综合文化室和村文化站建设,“农家书屋”。这五个工程,广播电视村村通,农村电影放映,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乡镇综合文化室和村文化站建设,“农家书屋”,这是文化。

社保。现在我们农村农民的社保就是分为三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对大多数农民的,可以说是普惠的这样的我们说有两个在推行,一个是农村居民收入最低生活保障,第二个是农村养老保险,就是都有的。两个特殊的,一个是对农民工,现在对农民工我们要求跟我们城市是一样的,就是五险,只是没有一金,五险就是工伤、失业、生育、养老、医疗,这是我们说的五险,我们好多人工作半天了说五险一金还不知道是什么东西,就这五个。现在农民工也要求五险,工伤、失业、生育、养老、医疗,只不过是没有住房公积金,我们还有个住房公积金,这是一个群体的。还有一个,农村的残疾人、五保户,那么特别救助措施,大家知道今年一号文件专门对残疾人写了一句话,这是七个一号文件里面的第一次写了,而且今年残联的一个副书记参加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也是第一次。人家就是每年读一号文件,发现残疾人问题没人讲,要求参加会议,一定要写。这是社保。

你看看,社会事业。我说的这些就是什么?就是在“十一五”期间,我们在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公共服务的发展上取得很大的发展,这样就改善了农村的经济发展快于社会发展,两条腿不一样,一个短、一个长的这个问题。

但是新的倾向出现了,新的倾向是什么呢?我觉得就是对经济的发展重视不够。这个经济是个根,这个上不去、不持续不行,为什么这么说呢?咱们看收入,为什么我们在工业化、城市化快了的时候,劳动力大量转移的时候,农民的收入水平增长比城市人慢了,城乡收入差距还在扩大,这不值得我们思考吗?实际就是经济发展。现在一说搞新农村建设,都把它认为是搞基础设施、搞社会事业,都去抓这

15

些看得见、摸得着的硬的东西,甚至还搞形式主义,拆旧房,盖新房,沿着马路去刷墙,都把这些事情认为是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建设就五句话二十个字,而且第一位的前两句话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就是经济和收入。而且我跟大家说,我不是说的过和冒,我估计到2020年全面小康很可能农民收入这个目标实现不了。所以就是很大问题了,我们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这个目标,收入问题怎么办?农民的收入这个目标怎么办?所以为什么收入上不去,跟经济有关。农村经济的不发展,在“十一五”期间和在今后表现的这个问题,还不仅是全国来看,就特定地区来看也是非常严峻的,比如粮食主产区的农民收入水平和增长幅度都慢于非主产区;再比如山地区、山区的收入水平和收入增长慢于平原;再比如牧区,牧区的收入水平和增长慢于农区,这就是最近几年出现的情况,就是这些特定地区发展慢了。我们做了一些调研分析,我们发现了什么呢?很多跟政策有关,比方说这个牧区,牧区原来本来是收入增长和收入水平都比农区高的,结果这几年的政策特别是很多补贴牧区都没有了,都是对农区的,牧区就一个退耕还草补贴和一个奶牛的良种繁育补贴,我前面讲那么多,大部分的农区,你看不一样。再比如山区,我们搞新农村建设之后,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公共服务条件大大改善了,但是山区和平原比显得不行了,比如路怎么修也没有平原顺畅,比如通讯,一到那个地方去信号都不行了,是吧?这是一个。粮食主产区也是,你整天要人家保安全,人家种地给别人吃,但是给别人吃人家也得赚钱,拿了钱给人家投入,对不对?这不很典型吗?过去江苏、浙江都是鱼米之乡,包括上海,都是粮食调出省份,现在好,鱼米之家无鱼米了,都是调入省份了,那你想想,差距不扩大了吗?你那搞工厂,搞矿泉水,一车矿泉水换我一车猪,对不对?所以它差距就扩大了。这样也就是说在新农村建设这个问题上,我觉得“十二五”除了把已有的基础设施、社会事业搞好以外,继续加大力度特别加快农村的经济发展,要抓特定区域的发展,这个东西是一个根。你只有兜里有钱,你才能愿意花钱,舍得花钱;兜里没钱,光给你的那点钱总是不行的,这是第二个,就是农村。

第一个是农业或者叫现代农业建设,第二个叫农村或者叫新农村建设,是我们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3. 城乡一体化

我们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就提出要统筹经济社会发展,要从2002年算起到现在我们多少年了?八年了,八年抗战鬼子都打败了,但就是我们统筹了现在是什么情况呢?结果怎么样呢?2009年全国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17175,一万七千一百七十五元;我们农村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是5153,五千一百五十三元,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比上农民的可支配收入是3.33:1,城乡收入差距比上一年又有扩大。2009年的城乡收入差距是1985年以来最高的年份,你看看,我们在实行统筹城乡发展,我们的城乡差距还在很大,那要不实行呢?

城乡消费差距也很大。我们现在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已经降到了36.5%,我们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还高达41%。

那公共服务的差距更大了。我们城市里不怕你找不到服务的,就怕你没有需求,想不到,农村的很 16

多服务是没人管,没人问。我就给你说两个事,你们下去县上看看,你去看看救护车一个县有几辆,有一辆就不错了;你去看看救火车、消防车一个县有几辆,有一辆就不错了,我们的昆明市有多少消防车,有多少救护车?这就是简单的公共服务,这就是差距。你一不舒服了,你晕到马路上了,一个电话,车来了,你知道老农民晕了怎么办?找谁去?咱们失了火报火警,消防车来了,你知道农村人失火了怎么办?跑着,叫着,拿着桶拿着盆到井里去提水,也浇了,也弄了,房子最后也烧完了,这都是公共服务差距,城乡不一样。为什么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劳动力转移,城乡收入还扩大了呢?我觉得这个根是城市化的发展模式、发展道路的问题,是发展战略的问题,是怎么样推进城市化的问题。说得简单一点,城乡关系的根源矛盾在城,不在乡。为什么这么说,我给大家一组数据,你看一看。我们从2000年到2008年全国城市的建城区的面积是扩大了60%,我们的城市人口、城镇人口是增长了32%,也就是说面积的扩大是人口增长的一倍,这不是人家常说的要地不要人了,地拿走了,人不管了。要钱不要命嘛,只知道让农民工给你干活,创造GDP,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农民工的后半生谁管?常说的要地不要人,要钱不要命,这一个数据很说明一个问题。第二个,我们的城市化不是一个完整的城市化,是一个半拉子工程,是一个半城市化,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现在46.5%的城市化率,其中有1.5亿的农民工。这个1.5亿的农民工是个候鸟式的,是没有户口,没有住房的,农村一忙就回来了,不忙又出去了,城市有活就去干了,没有活又回家了,是流动式的,候鸟式的,两边跑的,学届把他称为半城市化,就像我们搞工程似的,叫半拉子工程。你要扣掉这个1.5亿,还有这么高的城市化率吗?而且是把一年外出六个月以上的农民工都算是城镇人口的,这不是城市化又有一个问题吗?第三个问题,城市和乡村要协调发展,统筹发展,什么意思?我打个比方,就好像一个家长告诉这两个孩子,今天你们俩去幼儿园玩了,但是这个哥哥要带着弟弟你们俩一块玩,别把弟弟给弄丢了,让哥哥拉着弟弟的手去跑,别把弟弟跑丢了,我们现在城市和乡村的发展就是像这样的,本来我们是这样发展,对吧?统筹嘛,要协调嘛,要一体化嘛。结果呢,孩子一出门一进到一个公园,把家长的话给忘了,老大自己玩去了,满世界跑去了,最后找不到弟弟了,弟弟找不到哥哥了,看不着了。结果两人在路上跑,哥哥本来就比弟弟大,体力又好,跑得又快,跑着跑着把弟弟给落下了,结果跑的过程中哥哥又找了一个自行车,骑上自行车又跑了,那不是差距更大了吗?现在哥哥不是自行车,是坐轿车,走高速公路,你想弟弟还是看到哥哥吗?越来越远了。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城市化的发展没有带动乡村发展,没有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是脱离乡村的城市化。早在一百多年前,我们的老祖宗马克思就说城市化的实质是乡村的城市化,而不是城市的现代化,你自己带着自己玩。那么很多地方大城市不都是在搞自己现代化吗?亮丽工程,美化工程,上海陆家嘴全世界都很少能找到,你到那里面你找到一个农民工吗?谁能想到那里面城市化的程度?就是什么意思呢,城市化在加速了,但是没有带动农村协调发展,它表现在产业带动能力弱,公共服务延伸不够,城市化的成果没让农村共享,这是核心。所以你看看,我这一举大家都知道这个根了,为什么统筹城乡发展,城乡差距在扩大,就不是因为我们这,而是因为那边,那边你要带领一块,你比我强,对不

17

对?加快我们的发展。所以要调整城市化的发展方略、发展方式才行,这是我们面临的问题。

这是“十二五”和今后十年我们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农业主要是在工业化、城市化快速推进的情况下现代化怎么样协调推进,在小部门化、多功能化的背景下怎么样保证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农村建设怎么样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在社会事业有了发展的同时千万不要忘了发展经济,经济是基础,尤其要加快农村特定区域的经济发展,城乡关系就是要调整转变我们的城市化发展方式和发展方略,发挥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主要是这些问题。

(二)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基本对策

那么针对这些问题和挑战,“十二五”期间和今后十年我们的基本对策。 1. 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1)转变农业的增长方式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一是要转变农业的增长方式。说到这我插一点,大家不知道注意到没有,我们在方式转变这个问题上我们的提法有变化,早在1995年我们关于制订“九五”计划和2010年任务目标的时候我们提的是两个转变,一个是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向集约转变,一个是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那个时候实行两个根本转变就讲到2010年,就讲到今年,那么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们在转方式,在调结构,但是仍然不够,所以现在我们提出要加快改变经济发展方式,加了“加快”两字,是接着那个讲的。我觉得我们这么多年改革开放政策好就在于它有连续性,它知道走了那一步之后它又怎么走,而且我们把增长方式和经营方式都统称为发展方式,这是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所以现在我们提出来有这两个调整。那么新时期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第一个就是要转变增长方式,转变增长方式我觉得是要关注这样四个问题:

第一个,就是要以改善农业灌溉条件和提高耕地质量为重点,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也就是说我们“十二五”和今后一个时期在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上,我们要重点抓两个事,一个是改善农业灌溉条件,一个是提高耕地质量。我这个地方讲大家注意,我讲的是灌溉条件,不是农田水利建设。水利建设搞好了,不一定我们农业条件就改善了。那我们好多同志又说水利都算农业,其实有的跟农业就不沾边。提高耕地质量也很重要,你把这个耕地都保护住了,但质量不好,还增产不了。这是提高耕地质量。这是第一个。

加快转变农业增长方式的第二点,就是要研究推广适用技术和提高农业技术装备为重点,增强农业的科技支撑能力。

第三个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就是要以深入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为主线,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第四个就是要以资源综合利用和生态环境改善为重点,增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在这个问题上,我觉得“十二五”要重点发展节约农业、循环农业、生态农业。搞农业要鼓励节地、节水、节材、节能、

18

节种,种子也得节约,不是种子撒越多越好,这是要鼓励资源节约,称为节约农业。第二个,发展循环农业,这个农业你不要光看那个籽、那个果实,其实有的秆也有很大的用途,对不对?所以你要用咱们土话说,吃干渣净,综合利用,循环起来。现在我们在很多地方搞的这个猪—沼—果、猪—沼—菜就是一个循环农业,什么意思呢?我要发展沼气,就必须有猪的粪便做原料,那必须发展养殖业,对吧?你要养猪就必须有饲料,秸秆可以粉碎做饲料,对吧?你产的沼气可以做生活能源,沼渣、沼液还可以上地,发展无公害种植业,这个据讲、据介绍(当然我不是农科专家了),说沼气那个水喷在蔬菜的页面它不生虫,但是又没有残留,这不就无公害吗?你喷药它有残留了,这个东西喷上去以后不生虫,但是它还没有残留。所以就是猪—沼—果、猪—沼—菜,这就是循环农业。生态农业,什么意思呢?你在发展旅游农业、乡村旅游、观光休闲的时候你千万不要破坏农业生态,人家介绍你去旅游咱们就玩,就旅游就行了,保护生态环境条件,你要一破坏你就完了,所以这个农业是生态农业。上个月在海口开论坛,他们日报采访我们的时候,在建国际旅游岛的过程中和农业之间的关系,就是注意什么问题,你得讲得出来,你现在一搞,人都来了,好,你要不注意这个东西,以后弄坏了就完了。这是要发展节约农业、循环农业、生态农业。

这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要从这四个方面,改善农业灌溉条件和提高耕地质量;二是研究推广适用技术,提高技术装备水平,三是深入推进结构战略性调整,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四就是发展三个农业,主要是资源节约、生态保护。

(2)转变农业的经营方式

那么在转变农业增长方式的同时就是要转变农业的经营能力。生产力发展了,生产关系得调整吧?农业经营方式转变,我觉得主要是完善商品经济体制,完善商品经济体制在家庭承包领域上主要是在稳定基础上要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发展农业的适度规模进行。这个东西不好理解,但是你一定要充分赋权、六字原则、三个“不得”来引导流转发展。充分赋权就是要把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充分的赋予,现在我们不是占有收益使用吗?但是你不要忘了我们决定还有几个字“等”。赋予农民长期而更加充分的承包经营权,就是叫三权,讲这三权就是有一个“等”字,这个例举,你还可以再在其他地方做文章,这个意思,现在我理解是这样,中国改革探索,这是充分赋权。六字原则,就是“依法、自愿、有偿”,特别是自愿很重要。三个“不得”,就是不得改变土地所有性质,不得改变土地用途,不得损害其承包权益。没有人不让你流转,大家可以查一查,早在1984年的第三个中央一号文件就专门为土地承包经营流转问题提了几句话。三中全会公布的时候很多记者采访,包括在搜狐,在新浪网作客,就说这次大的突破,允许流转了,过去不允许。我说不是不允许,是你不知道,我们早在1984年的时候就允许了。关键是怎么流转,我们发展规模经营也是发展的是农业的适度规模经营,不是房地产的适度规模经营。

那么创新农业经营方式的第二个就是完善土地经营层次。对承包经营我还可以再说第二个,就是什 19

么呢?对那些举家都迁到城市的,又自愿放弃承包地的,我们应该建立退出机制,应当让他退出,这点我同意。你说全家人都到城市去了,稳定就业,稳定住所,稳定生活,稳定收入,啥都有了,你这边这个地他又愿意放弃,你为什么不给他流转?这样就可以扩大人均土地的占有率,前一个是经营率,这两个都是流通率。那么统一经营的完善非常重要,我们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对统一经营的试验城市一直在进行探索,壮大了集体经济,发展了社会化服务,推进了产业化经营。根据国际经验,这个统一经营层次是市场主体,又有经营功能,又可以为单个农户提供服务这样的经营层次,它的实验形式我看可能是咱们说农民专业合作社。就是说你到农民专业合作社它是一个市场主体,它又是若干个专业农户联合起来组成的,它不损害,所以第一个条件。第二个它有经营功能,专业合作社就是为了运销搞运销的,为了生产搞生产的,这有经营。第三个,合作社又可以为每一个农户会员提供服务,这就是我们统一经营发展层次要求。所以我们三中全会决定讲的三句话,要发展农户自己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要按照实现各自的要求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加快发展,我们的政策非常清楚,扶持它加快发展。

这是转变农业经营方式,一个是完善家庭承包经营,一个是完善统一经营,这是关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就是关于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十二五”和今后我们要做的,增长方式转变,经营方式创新。

2. 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

一个方面,我觉得就是要加快农村经济发展,要全面发展农村经济。经济不发展,收入上不去,全面小康农民收入会拖后腿了。全面发展农村经济,我觉得主要要抓这几个方面:一个是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围绕农业发展加工业,农产品加工业要发展。第二个就是农村工业的升级和转型问题。搞两套工业体系做法不可行,慢慢的你看现在就变了,关键是要转型,要升级,要城乡产业发展了以后。第三个就是要发展农村的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的服务业和生活性的服务业。我这个描述,最近我们专门有个文件,确实潜力非常大,你看这工业生产,我们光强调社会化的服务、政府的功能服务远远不够,很多东西是产业结合起来搞服务更容易。卖种子的肯定会告诉你怎么种这种子,怎么使用这种子,这不就是生产性的服务业吗?不要以为不收费的都好,关键是服务能不能得到。生活性的服务业,你看农村,好多村盖得很漂亮,那个镇也不错,但是他就是人愿意在昆明这样的大城市拥挤堵塞的地方生活,就不愿意在那生活,就是因为那个地方的服务业跟不上,这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家政服务、社区服务、家庭服务,你看那个心理治疗,现在大城市心理医疗中心和抑郁病那种医院发展快得很,这都是服务业,这个要发展。

再一个就是发展县域经济,特别要重视。县域经济要加快,县是联络城市,同时也联络乡,城乡一体化这个地方就是个平台,就是个接口,要加快发展县域经济。那么从经济方面来看主要是改革财政管理体制,加大金融服务力度,同时还要调整土地的有关政策才能加快发展县域经济。县域经济要搞园区,要企业集中、产业集聚,没有土地政策,没有金融服务,它发展不起来的。这个最近我们其实国务院发了很多文件,包括非公经济的、服务业的,都有这方面的文件,不知道你们留意没有,县域经济。

20

最后一个发展农业经济就是要加快粮食主产区、石山地区、牧区的发展。最近我们,云南我估计你这也是山区跟平原地区比太落后了。整个浙江你只要是相对不发达地方都是山区,所以浙江从前年开始他们提出要建设“山上浙江”,实现共同富裕,就把这个短板拉长,这个桶才能灌多水。

这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第一个,就是要全面发展农村经济,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促进农业工业的转型升级,发展农村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发展县域经济,加快粮食主产区、石山地区和牧区的发展。

新农村建设的第二个方面就是要改革创新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体制。比方说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的投入我们就要创新机制,整合渠道,加大投入,加强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现在的一个事多部门干,我理过,现在有项目、有投资跟农村有关的有二十多个部门,有综合部门,有农业自身就是农科的部门,还有涉农部门,连精神文明委、广电总局、中央组织部都有农村建设项目,所以要整合投资,加强管理,提高效率。

第二个,就是要改革公共管理、公共服务社会管理体制,我的看法是“十二五”期间,要在推行省直管县的财政体制的基础上探索省管县的行政体制改革。我们重温一下三中全会决定,在这个地方写了两句话,三中全会决定写的是“推行省直接管理县级的财政体制,有条件的地方可依法探索省直接管理县级的体制”,那么我的理解,第一句话讲的是财政体系,第二句话讲的是行政体制,也就是说在推行财政体制改革的基础上要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对不对?这是要求吧。三中全会决定之后,各地对省直接管理县的财政体制改革有了很大的推进,我们的考虑和安排是到2012年全面推行省直接管理县的财政体制。那么问题在于后面这句话,都是用这个体制了,那应该深化改革进一步推进行政体制改革,现在很多地方都没有动,我们的决定已经两年过去了,而且很多省在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的文件里面甚至都没有写第二句话,“有条件的地方可依法探索省直接管理县的体制”,你写都不写,怎么想改革?难道说都没有条件吗?都没有条件我们写这句话干嘛?而且我们决定是经过中委和候补员全体举手通过的,最高级的干部决议。所以有时候你看执行力,好多事情,你随便找一个事情都能看到。这个省直接管理县的行政体制改革在我看来势在必行,非改不可,是基于这样四点理由:

第一点,从中国历史上,中国从秦汉到民国,主要是三级政府,中央政府、省级政府、县级政府,建国之后,到改革开放前其实也是三级政府,在省和县之间虽然有了一个地区,但是地区不是一级政府,地区党的机构要党委有员、地委有员,没有他就开不了大会;地区的行政机构不是人民政府,是行政公署;地区的行政主管不是长,是专员;地区的人大是工作委员会,是地委办公室的一个科;地区的政协是工作委员会,是统干部的一个人,我都查过。就是后来撤地改制,变成一级政府,一下子五大班子,全新的,那么就搭起来了,机构多了,人员多了,看门就要用人,张口就要吃饭,不都是钱吗?所以让地改市、市管县,让市职有官衔,他自己来当家,这就是中国历史。

第二个国际经验,国际上实行分税制的市场经济国家几乎都是三级政府。美国联邦政府、州政府、 21

州以下政府;日本中央政府,都、道、府、县是一级,城市、农村是一级;法国、英国、德国,你们可以看。为什么这样?分级制就好比是在不同层次的政府之间我们切蛋糕,一块蛋糕三级政府我们切两次就完了,一块蛋糕五级政府要切四次,你说你切四次掉四次渣,切两次掉两次渣,哪个地方浪费多?你回去分月饼不就完了吗?不就看出来了吗?简单的道理,所以这成本增加了,层次一多效率不就降低了吗?

第三,改革实践。广东省改革开放以来,有一些体制变化的经验,还有教训。改革开放之初,广东参照东亚的说法,他们有个四小虎,亚洲有个四小龙嘛,他们四小虎就是南海、顺德、中山、东莞,在改革的过程中,南海和顺德区划调整变成了佛山的两个区,中山和东莞没有调整变化,没有调整变化的做大做强了,做成一个地级市了,下面直接管镇,这两个虎就是中山和东莞,虎虎生威,大家都知道。南海和顺德调整了,这两个虎给圈到佛山这个笼子里面了,结果这个老虎越圈越懒,越圈越小,现在也不叫了,这不就是需要经验教训吗?浙江都知道发展很快,浙江一直都是省直接管理县的财政制度,义乌的财政如果是归金华管,它决策不大,绝不可能超过金华,对不对?现在它归省里管,比金华大,你看义乌有机场,金华没有。我们自己也有很多经验。

第四个,理论依据。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讲了,生产力发展了,生产关系要调整,生产关系调整了,上层建筑要变革。我们都发展30年生产力了,连续30年GDP年均10%增长了,农村发生多大的变化,行政关系体制不变,山还是那个山,月亮还是那个月亮,能适应发展吗?所以要调整。现在很多地方不就是市管县,变成市刮县了,县里没有活力,也没有实力。

这就是我的理由,四个,中国历史、国际经验、改革实践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我们要改革。 第二个,怎么改?

要考虑到各方面的利益,不是不能改,关键是要下决心魄力改。首先我们先实现省直接管理财政体制,就是县财政直接管,这是应该明确的,只要把这个全面推行了就好办了,一级政府一级财政,财政没有了,釜底抽薪,我不给你钱,你设一百个机构,弄一千万人就没有钱,可能吗?就是财政搞定。财政搞定就好办了,接着就搞行政体制改革呗。行政体制怎么改?先按照财权决定事权,事权明确了我再确定机构,机构确定了我再确定人,这不就搞定了吗?这是县级行政体制改革自身。第三步,我们就捋顺市县乡或者市县镇三级关系,为了保护既得利益,你市还是地级,比我县高,没关系,但是你就是不能管我,你只能管你自己的市区,不能管县,这就完了嘛,脱钩。乡镇你做大了,你也是县里也别管了,他要独立。你比如像现在浙江、山东就搞镇级市,将来就是镇级市、县级市、地级市就完了嘛,都是市。利益级别都可以不变,但是有一个关系要变化,现在是一二三个,我不知道我这个北方话大家听得懂吗,一二三个,是有三辈人,将来要改成弟兄三个是一辈人,就行了,级别都可以排成一二三。省里开会,你市里可以来坐第一排;县里也要来,坐第二排;镇里也要来,坐第三排。现在开会不是,省里开会只有市里来,市里回去再说,县里听市里,镇里听县里,这就行了嘛,你要动什么了?什么利益都不动,

22

但是你看这一调整不一样了行政层次减少了,效率提高了,成本节约了,谁也不吃谁的,谁也不卡谁的,各过各的日子。这个东西,我觉得为什么它很顺畅的事情怎么做不成呢?说涉及到那么多利益,没有,没动!你地级市还是地级市,我就是说你原来是三区六县,那个六县不让你管了,就管你那三个区,你爱怎么吃就怎么吃,爱怎么喝就怎么喝,不就完了吗,就是这个嘛。当然是干部权、人事权都少了嘛,就是要收这个东西,你管多你管不过来,你瞎管,你不管我还发展快,你一上班我发展慢了,不是净找事吗?现在我们县不就是这个东西吗?你看凡是经济发展快的地区、省都是县级经济发展实力,你江苏,前一百个县里面,前十,江苏占八个,人家光这个就能把整个省拉动了。咱们我估计前面一百云南有没有,不知道,咱不知道,都不一定,就是那个百强县,这就是差距,你做大做强,你弄那么多有啥用?都在捂着口,所以我说制度改革一直推进,所以我今天借这个机会就把把这个提了,这个当然是我个人的思路,但是我也有依据的,我就根据三中全会的两句话,写了两句不能只做第一句不做第二句,关键是怎么做。我感到欣慰的是这次总理在温州讲了,大家也看了,“政治体制不改革,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会得而复失”,他讲了四个“要”,总理讲,他方向思路已经有了。我倒是希望十八大报告要加大力度来写这个东西,推进这个东西。现在确实到了这个时候了,咱们的经济改革都三十多年了,市场经济都这种程度了,经济增长这么快了,你说还是传统的那一套行政体制,又是这个东西嘛,用计划手段来管市场经济,那现在这个社会管理矛盾越来越多,问题越来越多。

这是改革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体制,强化公共服务,这个意思。这是第二个方面,是农村建设的一块,就是一个是要全面发展农村经济,第二个是要创新公共服务投入机制,要创新公共服务社会管理体制,特别是这个省直接管县的改革,我它称为省直管县改革,我最近在很多论坛上我都讲这个事情,就在呼吁这个事情,我的根据就三中全会上讲决定两句话,你不能只做了第一句不做第二句,这是很重要的事情。

3. 转变城乡化发展方式

“十二五”和今后十年的调整和选择,就是城乡关系。一体化,不是叫一体化吗?怎么调整关系转变城镇化发展方式。调整城乡关系,转变城镇化发展方式最重要的是两个事,一个是城镇化的自身的发展问题,城镇化的发展问题是要调整布局,完善功能。比如大中小协调发展,这句话写在书上很容易,多少算大?什么算中?什么算小?大中小之间的比例关系是什么?小的干什么?大的干什么?中的干什么?你看,这就是需要明确,对不对?你到德国,你只去看它的地图,城市分布非常有意思,你研究就知道了,它之间都有分工,它互相的互补。咱们这,好,城城不像城;乡乡不像乡,城城都一个样,乡乡都一个样,就是要统一功能,要合理分工,要有合理布局,这是一点。第二个最重要的就是要推进城镇化的制度创新,就是在城镇这边做文章,一个基本的思路就是拆门槛,拆墙头,降低门槛让农民进来。比较重要的是这几个制度,户口还是要改,老说不是那么回事,住房、社保、就业、社会管理,最重要的就是五个体制,要接轨,要一体化。户口、住房、就业、社保、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就是关键

23

要拆砖头,拆台阶,让他进来,这样一个角度去推进改革,这样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哥哥跑,要弟弟跟着跑,两人高高兴兴的一块玩,别光是自己玩让弟弟丢了找不着了。

24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x10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