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新课改氯气教学反思

更新时间:2023-03-17 00:41: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氯气的性质教案

氯气的性质(第一课时)教案

【知识与技能】1. 通过实验了解氯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 通过实验探究氯气的漂白性、氯离子的检验方法,查阅资料了解日常生活中的含氯化合物。

3 了解氯元素的存在,初步掌握氯气的化学性质,并从氯的原子结构特点和氯气跟金属、非金属的反应了解氯气是一种化学性质很活泼的非金属。

【过程与方法】1. 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推理能力、总结归纳的能力以及实验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并形成勇于创新的品质,培养创新能力。 2.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态度和研究方法。

3通过氯气的重要用途和氯气是有毒气体的介绍,使学生认识到学好知识、正确运用知识的重要性,培养科学态度和研究方法。

【教学手段】 运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和实验探究 【教学重点】 氯气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 氯气与水反应、与氢氧化钙溶液的反应

【设计思路】1. 重点突出:多媒体展示氯气泄漏产生的后果和氯元素的存在让学生在认识上产生亲近感、产生求知的欲望。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完成一系列实验,既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技能又突出氯气的化学性质的学习。通过对比分析,化解难点。 2. 强调实用:氯气用于自来水消毒、工业制取盐酸、工业制取漂白粉及氯气 尾气的处理等知识的学习,对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设置情景·引入新课]

1. 指导学生阅读P82页第一、二段话,了解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 多媒体展示:资料卡片 2. 科学史话 〖学生活动〗学生阅读[氯气的发现和确认]并进行思考和交流,让学生由此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思想和奉献科学的探究精神,明白科学研究需要以大量的事实为依据,需要正确的理论作指导;学会舍勒发现氯气的实验方法。

〖学生活动〗 学生观看并进行思考和交流,让学生由此产生求知欲。 〖教师活动〗[推进新课] 展示一瓶氯气。 〖学生活动〗 观察氯气的颜色、状态。 〖教师活动〗[问题情景]氯气有毒,如何闻氯气的气味?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交流和讨论,并在老师的演示指导下实习闻氯气的方法。 〖学生活动〗由学生归纳概述氯气的物理性质。

〖教师活动〗分析氯原子的结构特点,由氯原子结构启发学生推导其性质: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讨论氯元素的性质,并得出氯元素的性质活泼的结论。

〖学生活动〗〔实验探究〕

[实验1]把细铁丝绕成螺旋状,把铁丝在酒精灯上加热,当铁丝红热时,迅速把细铁丝伸入盛有氯气的集气瓶中,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2]将干燥的有色布条和湿润的有色布条分别放入两瓶干燥的氯气中,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3]用两支针筒各抽取80mL氯气,然后用其中一支针筒抽取20mL5%的氢氧化钠溶液,用另一支针筒抽取20mL水,震荡,观察实验现象。

〔观察总结〕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分析得出实验结论,并填写如下表2-2 。 表2-2 氯气的性质实验 实验1 实验现象 铁丝在氯气中剧烈燃烧,生成大量棕褐色烟。 干燥的有色布条没有褪色,而湿润的有色布条却褪色了。 结论(或化学方程式) Fe可以跟Cl2反应生成棕褐色的氯化铁。 实验2 Cl2没有漂白性,而Cl2遇到水后生成了具有漂白性的物质HClO, HClO因有强氧化性而使有色物质氧化而褪色,这种褪色是不可逆的。 Cl2能与NaOH反应,生成无色的物质;Cl2能溶于水而形成黄绿色的氯水。 实验3 震荡后,抽取氢氧化钠溶液的针筒中气体颜色消失,溶液仍为无色;抽取水的针筒中,气体的颜色变浅,溶液由无色变为黄绿色。 〖教师活动〗[归纳总结] 氯气的物理性质:

在通常情况下,氯气是一种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同温同压下,氯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在常温下,1体积的水约能溶解2体积的氯气。 氯气的化学性质:

1. Cl2与金属反应(一般将金属氧化成高价态)

[设置问题]Cl2能否与Na、Cu反应?为什么?[多媒体展示视频] 〖学生活动〗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联系氧化还原反应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2. Cl2与非金属反应

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氯化氢溶于水后得到盐酸。 [展示视频]分析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及结论。

[思考与交流]通过H2在Cl2中燃烧的实验,指导学生了解燃烧的本质有一个新的认识。 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加,物质并不是只有在氧气中才可以燃烧。燃烧的本质是氧化还原反应,所有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都称为燃烧。 3. Cl2与水的反应 Cl2 + H2O == HCl + HClO

〖学生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实验2了解次氯酸的性质及用途。 〖学生活动〗通过实验3让学生了解Cl2与碱的反应。

4. Cl2与碱的反应 氯气 + 碱 → 次氯酸盐 + 金属氯化物 + 水

联系实际,工业上可用氯气和石灰乳为原料制造漂白粉[主要成分为Ca(ClO)2和CaCl2]。 〖板书设计〗

〖教师活动〗多媒体展示: “资料卡片”:1915年4月22日下午5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两军对峙的比利时伊珀尔战场,趁着顺风,德军一声令下开启了大约6000只预先埋伏点压缩氯气钢瓶。霎时间,在长

约60公里的战线上,黄绿色的云团飘向法军阵地。毫无准备的英法士兵猝不及防,眼看着黄绿色的气体涌来,先是咳嗽继而喘息,有的拼命挣扎,有的口吐黄液慢慢倒下。这就是战争史上第一次化学战,从此化学战作为最邪恶的战争被写入人类战争的史册。

〖学生活动〗引导学生思考[学与问],让学生从中得到启示,了解到氯气的两面性,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正确使用化学物质和化学技术至关重要,科学发展具有局限性,科学和技术是在实践和探索中不断发展进步的。

氯气的性质: 一、物理性质 1. 颜色:黄绿色 2. 气味:刺激性气味 3. 状态:气态 4. 毒性:有毒 5. 密度:比空气大 6. 溶解性:溶于水(1 : 2) 二、化学性质 1. Cl2与金属反应(一般将金属氧化成高价态) 2. Cl2与非金属反应 3. Cl2与水的反应 Cl2 + H2O == HCl + HClO 4. Cl2与碱的反应 氯气 + 碱 → 次氯酸盐 + 金属氯化物 + 水 三、氯气的用途 〖巩固练习〗(学生当堂练习,并交流反馈答题结果。教师进行点评。)

1. 下列化合物中,不能通过单质间化合直接制取的是 ( ) A. FeCl3 B. CuCl2 C. HCl D. FeCl2

2. 氯气有毒,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第一次把氯气用于战场,毒气弹爆炸后,氯气随风飘散。在战场上能有效防御氯气的方法是 ( ) A. 人畜躲到地势低洼处 B. 人畜躲到地势较高处 C. 人畜多饮豆浆和牛奶 D. 可用稀氨水湿软布蒙面

3. 能使干燥的有色布条褪色的是 ( ) A. 氯气 B. 液氯 C. 氯水 D. 盐酸

4. 在实验室中制取干燥纯净的氯气时,常使生成的氯气通过两个洗气瓶,则第二个洗气瓶中盛有 ( ) A. 浓硫酸 B. NaOH溶液 C. 食盐水 D. 石灰水

5.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 氯气的化学性质很活泼,它是一种活泼的非金属单质 B. 任何发热发光的剧烈的化学反应都可以叫做燃烧 C. 氯气在氢气中燃料生成盐酸

D. 次氯酸是一种强氧化剂,能使染料和有机色素氧化而褪色

(参考答案:1. D 2. B 3. C 4. A 5.C ) 〖布置作业〗 《化学1(人教版)》P 87 第14题

一、教学观念的反思

传统的化学课堂教学只关注知识的接受和技能的训练,现在仍有许多学校强调学生的任务就是要消化、理解教师讲授的内容,把学生当作灌输的对象、外部刺激的接受器,甚至连一些化学实验现象都只是教师的口述,而不给他们亲自动手或观看演示实验的机会。这就导致我国绝大多数学生逐渐养成一种不爱问、不想问“为什么”、也不知道要问“为什么”的麻木习惯。这节课改革了传统课程中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课堂教学十分注重追求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有机整合,在知识教学的同时,关注过程方法和情感体验。

二、教学方法的反思

这节课我运用了学生喜爱的教学手段是多媒体CAI动画、录像和化学实验,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录像教学。增加教学内容和教学信息,使抽象的化学问题简单化、使静态的理论动态化,从而化难为易。在教学方法上,我抛弃原先那种“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粉笔”的怪圈。实验是一个非常好的教学手段,可以提高学生学化学的兴趣,培养动手能力。设法多做演示实验,改进实验,有条件的话让学生自己多做实验。例如,展示了氯气,让学生观察氯气的颜色状态并学习闻气体的方法,加深记忆,直观明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用多媒体展示了氯气的危害,明白科学的发展史有两面性的,应合理利用科学造福人类。

三、教学过程的反思

1. 化学实验的反思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我运用了一组实验验证了氯气的化学性质,讲解氯气和金属、非金属、水以及碱的反应,并让学生动手参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成为主体,教师在旁指导,并对实验进行了归纳总结,培养学生分析总结归纳实验现象的能力。

2.作业布置的反思

预习作业有课本中的“思考与交流”、“资料卡片”、“学与问”;切合实际,我切合学生实际和接受能力,还加了些课堂练习,及时巩固;复习巩固作业有课本的课后作业。 四、不足之处

1. 上课过程中口误太多,要注意规范语言。2.还有少部分同学没有参与到课堂中,要注意引导全部学生都参与实验。3.对课程内容不够熟悉,应该多熟悉教案教材。4.过渡不够自然,应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x0yt.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