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妇幼胎儿大学全程笔记(超详细)

更新时间:2024-06-27 07:0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南京市妇幼保健院

胎儿大学

目 录

孕期营养、产褥期保健与母乳喂养............................................................................ 1 家庭口腔保健................................................................................................................ 7 分娩知识...................................................................................................................... 10 0-6个月婴儿养育 ....................................................................................................... 15 新生儿护理.................................................................................................................. 21

孕期营养、产褥期保健与母乳喂养

第一部分 孕期营养

母婴健康重点:平衡膳食,均衡营养摄取

胎儿体重≧4KG即为巨大儿,会增加妈妈的负担,巨大儿成年后罹患各类疾病的风险也相对较高。胎儿的理想体重约3.2KG左右。 一、两个人的营养≠摄取两份食物

孕晚期(28—40周),母亲体重增长约5KG,胎儿体重增长约2.5—3KG。建议孕晚期准妈妈每周体重增长不超过1KG,每天增加200大卡的热量即可满足能量需求。注意控制食物的质和量,并坚持运动(每天散步1小时)。 二、控制体重的方法

1、减少高脂、高糖食物摄入; 2、进餐速度放慢; 3、水果不能代替蔬菜;

4、减少晚餐的量,少吃多餐。 三、孕期每日营养

1、一至两杯奶或奶制品(250—500ML);

2、一份粮食(250—300G)粗细搭配,不要每天白米白面; 3、一斤蔬菜(半斤绿叶)多摄入深色和红黄色蔬菜; 4、一至两个水果(150—300G)避免糖分超标; 5、一百克豆制品;

6、一百克肉类(没有腿的最佳,两条腿的次之,四条腿的再次)大多数动物的皮脂肪含量高,尽量少吃;

7、一个鸡蛋(怎么吃都可以,没必要天天吃水煮蛋。但活珠子、旺鸡蛋不要吃,含大量雌激素容易导致胎儿性早熟); 8、2000ML水;

9、油20—25G(优质油脂如橄榄油、核桃油),盐6G,不用或少用糖(随着孕周增长和激素变化,准妈妈的糖代谢水平会逐步下降,易发妊娠期糖尿病,因此要控制糖的摄入)。 四、准妈妈不宜选择的食物

1、皮蛋、油条、薯片等(含铅、铝等重金属); 2、香肠、火腿、咸肉、咸菜等(腌制食物); 3、咖啡、可乐等(含咖啡因的食物);

4、螃蟹、山楂、桂圆、人参、鹿茸、蜂皇浆、巧克力等。 五、注意补充钙质

孕早期每日800mg,孕中期每日1000mg,孕晚期每日1200mg。补钙时注意钙剂、铁剂应分开补充,间隔2-3小时,避免影响吸收。

1

孕期营养、产褥期保健与母乳喂养

补钙原则:食补为主,药补为辅。补钙同时要多晒太阳,促进维生素D的合成与吸收。 注意:骨头汤补钙是误区!骨头汤中钙含量极低,但含有大量脂肪,大量摄入后不但起不到补钙的作用,反而会使大量脂肪堆积在准妈妈身上形成肥胖。 六、产后调养

顺产:

产后第一天,避免刺激、油腻的食物,做到清淡易消化。

产后1-2天后,可进食普通饮食,要求热、软、低盐、带汤,保证有一定的蔬菜量; 产后一周内,不宜进食蹄髈汤、老母鸡汤等油汤。 顺产分娩结束就可以喝红糖水。 剖腹产:

术后6小时内,平卧禁食。6小时后可侧卧、翻身,进食萝卜汤帮助排气;

未排气前,避免摄入易产气和不易消化的食物如牛奶、鸡蛋、豆浆、毛豆等以及甜食; 排气后,可进食含有优质蛋白的食物和汤帮助伤口愈合,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水果也可以帮助伤口愈合。

剖腹产3天后再喝红糖水。

产后饮食注意点:

1、绝大部分食物都能吃,忌辛辣、刺激、生冷食物,葱姜蒜可以作为调味品少量使用; 2、水果可以微波炉或热水浸泡后再吃; 3、食物种类要多样化,保证营养全面; 4、注意补充水分;

5、无论顺产OR剖腹产,红糖水的饮用不要超过10天; 6、避免食用麦片、麦乳精、麦芽、大麦茶等易回奶的食物; 7、不可食用过多含油脂的食物;

8、注意:不宜过早催奶。初乳分泌量本来就少,一至两周内不要刻意催奶、大量进食下奶荤汤,易引起新生儿腹泻;且如果产妇乳腺管尚未通畅,进食下奶汤极易引起涨奶导致乳腺炎;

9、注意:奶水不够千万不要喝老母鸡汤!老母鸡汤含有大量的雌激素,泌乳则需要泌乳素的参与。雌激素会抑制泌乳素的生成,会抑制泌乳,导致“越吃越没奶”。催乳应该喝公鸡汤。

第二部分 产褥期保健

一、产褥期一系列身体变化

产褥期即从分娩结束到产妇身体恢复至孕前状态(除乳腺外),一般需要6周。因此,坐月子时间应为6周。 1、子宫复旧

分娩后,子宫收缩变硬,逐渐变小;产后6周恢复至孕前大小。

产后宫缩痛出现在产后1-2天,持续2-3天,哺乳时可刺激宫缩使疼痛感加强,但这对于

2

孕期营养、产褥期保健与母乳喂养

产妇恢复是有利的。

正常恶露过程:血性恶露3天,浆液性恶露10天,白色恶露约3周,共持续4-5周。正常恶露有血腥味,无臭味,当量和颜色发生改变时要及时就医。 2、身体代谢

产褥汗是正常的生理现象而非产妇身体虚弱。胎儿在母体内的生长中,妈妈的血容量会增加40-50%以供维持母婴共同的需求。当胎儿娩出后,母体不再需要这么多的血容量,因此多余的水分随汗液、尿液排出体外。 ①、不要受凉,勤换衣物; ②、保持皮肤清洁; ③、多饮水。

产后妈妈会大量出汗,建议至少准备5-6套贴身衣物以备换洗。对于冬季坐月子的产妇更要考虑到冬季衣物不易晒干,住院期间如果没有条件在医院洗晒衣服则还要再多准备1-2套。出汗后要及时用温热的毛巾将身体擦干,避免汗湿衣服后受凉。 3、泌尿系统变化

防止尿潴留。分娩后,尿如果不能及时排出会影响子宫收缩进程,甚至引起产后大出血。因此,鼓励产妇分娩6小时甚至4小时内就应尽快排尿,并多饮水。 4、消化系统变化

分娩后产妇易口渴,易便秘。注意饮食避免油腻,要清淡(清淡不代表不放盐),进食粗纤维食物如水果蔬菜,并适度活动,减少便秘发生。注意不要下蹲,勿提重物,否则容易引起子宫脱垂。 5、内分泌变化

分娩后激素逐渐恢复至孕前水平。通常不哺乳的妈妈在产后6-10周恢复月经,10周左右恢复排卵;母乳喂养的妈妈月经恢复可能会有所延迟。通常排卵会发生在月经复潮前,因此哺乳期要注意避孕,尽可能避免哺乳期怀孕。此外,分娩后6-8周内绝对禁止性生活和盆浴。 民间有说法认为月经复潮后妈妈的乳汁就不能吃了,这种说法是没有科学依据的。 二、产褥期保健 1、产褥期休养环境

清洁、舒适、安静、方便、专人专用

对流风不能吹。坐月子期间应尽量减少探视和陪护人员。此时新妈妈还在恢复和适应,需要充足的休息,新生儿也极易被携带细菌的成年人传染引起感染和疾病,因此应尽量减少探视人员到访,并注意卫生,不要随意抱、亲、抚摸宝宝。

新妈妈晚上要照顾宝宝,要多利用白天宝宝睡觉的时机进行休息。受分娩后激素影响,很多新妈妈会出现情绪波动,严重者会出现产后抑郁,丈夫此时要多陪伴妻子,必要时应需求心理疏导。 2、产褥期饮食 见A部分第六点。 3、产褥期活动

3

孕期营养、产褥期保健与母乳喂养

顺产:分娩结束后6小时内起床走动; 剖腹产:分娩结束后24小时内起床走动。

无论顺产OR剖腹产,第一次起床都应格外小心,起身要慢,并有人搀扶,防止跌倒、晕倒或休克。

长时间卧床可能会导致栓塞,严重者可能致命。 4、个人卫生

①、穿着宽松舒适的棉质衣服 ②、禁“捂”,勤换,勤擦身; ③、做好会阴清洁; ④、刷牙

坐月子期间可以且应该坚持刷牙。民间“坐月子刷牙会导致牙齿松动”的说法没有科学依据。注意选择小头、软毛的牙刷,刷牙前可用温水将刷毛泡软,用温开水漱口。 ⑤、洗澡

坐月子期间可以洗澡。民间“坐月子不能洗澡”是因为当时生活条件艰苦,洗澡大多为盆浴,下身浸泡在污水中极易造成感染,且洗澡后不能及时将头发吹干,因此在当时不洗澡是正确却无奈的选择。 产褥期可以淋浴,建议剖腹产待伤口愈合后再洗澡。洗澡时间不要过长,一旦出现胸闷、头晕等症状应立即停止并告知家人。亦可洗头,洗完后可以用电吹风开暖风将头发吹干。

第三部分 母乳喂养

分娩后乳房在激素刺激下开始泌乳。母乳是妈妈给孩子的最好的礼物。 牛奶是给小牛吃的,含酪蛋白,不易被人体消化吸收;母乳才是给宝宝吃的,含乳清蛋白,且是完全根据自家宝宝的体质“量身定制”的。 一、母乳喂养的好处

对宝宝

1、易消化,易吸收,含有婴儿发育的全部营养,有助于宝宝发育。 切勿把母乳易消化易吸收的特点当做缺点。因为母乳容易被消化吸收,宝宝容易被饿醒,饿醒了只要接着喂就行;奶粉不易消化吸收,因此奶粉宝宝大多一觉可以睡比较久,但同时也减少了宝宝的吸吮反射,造成妈妈泌乳不足。

2、保护婴儿免于感染,预防腹泻。

母乳,尤其是宝宝的第一口奶,有利于帮助宝宝建立平衡的肠道菌群,降低后天感染和过敏的风险。

3、减少宝宝肥胖、过敏性皮炎的发生;

4、有利于母子间情感交流和宝宝的情感发育。 对妈妈

1、有助于建立亲子关系;

2、有利于推迟再次妊娠,实现优生优育;

3、帮助子宫收缩,减少阴道出血,预防产后出血; 4、减少发生乳腺癌和卵巢癌的风险; 5、消耗母亲多余脂肪,促进体形恢复。

4

孕期营养、产褥期保健与母乳喂养

二、母乳喂养重点——早吸吮,早开奶

分娩后3-5天内的奶水称为初乳,初乳量少,但营养极高,足以满足宝宝需求。初乳可预防黄疸。

吸吮刺激是保证乳汁分泌的关键。即使奶水没下来,只让宝宝空吸也有用,可以吸通乳腺管并刺激泌乳。

99%的新妈妈都100%有奶。不受遗传、胸部大小的影响。为什么过去有的妈妈没有奶水或奶水不足?因为以前为了防止新生儿感染实行母婴分离,错过了吸吮开奶的最佳时机;且过去经济条件不足,营养跟不上。

只要妈妈有乳汁分泌,就不需要加奶粉,让宝宝多吸吮即可。奶不能涨,“涨奶”其实是不正确的喂养导致的,正确的喂养是实现供需平衡。一旦妈妈涨奶,就会使大脑发出停止泌乳的信号导致回奶。因此如果妈妈发生涨奶,即使宝宝在睡觉也可以把宝宝弄醒让其吸吮,或用吸奶器挤出一部分乳汁。一开始泌乳无规律,通常2-3天后就可以相互适应,达到供需平衡的状态。

母婴应该24小时在一起,每天分离不超过1小时,而非睡觉时简单地把孩子丢给老人或保姆以便自己睡个好觉,这样的妈妈是不负责任的。晚上休息不好可以在白天利用宝宝睡觉的时机进行休息。夜间是泌乳高峰时期,奶水不足在夜间挂喂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孩子自己吸比用吸奶器吸得量多,不要因为孩子哭闹或担心其吃不饱就加配方粉。

宝宝出生后接触什么,就习惯什么。乳头越长,宝宝吃起来就越轻松。正常的乳头只有1厘米左右,而奶嘴可以长达2到3厘米,至少是乳头的一倍,因此先喂奶瓶容易产生乳头错觉,宝宝吃的轻松而不再愿意吸吮妈妈的乳头。一旦发生乳头错觉要及早干预纠正。 三、如何判断奶水是否充足

1、婴儿满足感 2、排泄次数 3、喂哺间隔时间 4、喂奶后乳房松软 前三点在早期并不完全适用。早期奶水少,可以左右两边乳房交替喂养,吃完左边吃右边,吃完右边再回过头吃左边一定还能吃到奶;刚出生宝宝进食少,可能每天只有两三次排泄,等2-3天妈妈下奶后进食增多,每天排泄6-8次或更多,尿布有明显湿重感。 四、母乳喂养中的常见问题应对 1、乳头凹陷、扁平

①、孕期不必纠正

②、不使用奶嘴、奶头,避免乳头错觉;

③、喂奶前先牵拉乳头产生泌乳反射,待宝宝口张很大时迅速含接整个乳头和乳晕; ④、尽量避免涨奶,涨奶后乳晕更不易含接。 2、乳房胀痛

①、让宝宝正确含接

②、增加吸吮次数和吸吮时间 ③、使用吸奶器或手工挤奶

④、为母亲按摩颈部、背部,轻轻按摩乳房 ⑤、母亲少喝汤汁

5

孕期营养、产褥期保健与母乳喂养

3、乳头皲裂

①、让宝宝正确含接

②、喂完奶后使用含有羊毛脂的乳头霜,或挤一滴奶水涂在乳头上 4、母乳不足

①、不设限哺乳

②、每天吸吮8—12次 ③、坚持夜间哺乳 ④、不轻易添加奶粉 5、生病

感冒(体温低于39℃)可戴口罩正常哺乳。此时不仅不会传染给宝宝,相反的,此时妈妈的乳汁中含有抗体,可以帮助宝宝建立自己的抵抗力。体温高于39℃应将奶水挤出,不要喂给宝宝,待妈妈退烧后再给宝宝喂奶。哺乳期用药要谨慎,必须遵守医嘱。

6

孕期营养、产褥期保健与母乳喂养

家庭口腔保健

一、孕前口腔保健

1、学习正确的刷牙方法(可参考网络视频BASS刷牙法),养成使用牙线的习惯,刷牙前用牙线替代牙签清理齿缝中的残留。不要使用牙签,牙签会导致齿缝变大,更容易卡住食物。

2、建议备孕前去口腔门诊进行基本检查,如果孕前已有口腔问题,最好先治疗,痊愈后再怀孕。

二、孕期口腔保健

大多数中国人在由于对口腔健康重视不够,或多或少有一些牙龈炎、牙周炎、牙龈出血等小问题,平时不影响日常生活,但在孕期由于激素水平的变化会出现症状加重的情况。孕期的牙周炎等口腔问题会导致早产概率上升。

1、孕期牙齿疼痛的处理

一旦有不适,第一时间就诊;

很多准妈妈因为担心治疗会影响胎儿的健康,不到万不得已不去医院就诊,一直熬到痛的受不了了才来医院,其实这样反而更加不利于医生的治疗。

选择相对安全的治疗方式

目前国内对于准妈妈的口腔治疗大多采用不拍摄牙片,先实行过渡性根管治疗的方法达到缓解症状的目的。但医生也指出,拍摄牙片的电离辐射剂量只有日常生活中电离辐射的一半,其实是安全的,必要时可以穿铅服保护后拍片,进行常规的根管治疗。

2、智齿的处理

正常长出、有对咬牙的龋齿可以不予处理。但没有完全长出的,或阻生智齿,或经常发炎的智齿最好予以拔除。智齿本身长在深处,比普通牙齿更难以清洁,容易发生蛀牙。

如果孕前没能处理,孕期智齿疼痛,可以到医院进行局部冲洗,使用漱口水配合清洁,必要时需要将脓肿切开引流并使用安全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3、孕期安全用药

其实并非所有药物都不能使用,通过怀孕动物试验的药物是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的,如阿莫西林、头孢氨苄、阿奇霉素等抗生素,以及临床广泛使用的利多卡因等麻醉剂在孕期也是可以使用的。

因此医生再次提醒,只有妈妈好,宝宝才会好,所以孕妈妈不要等到情况很棘手再来医院就诊,一定要第一时间就诊。

三、产后口腔保健

1、摒弃老旧观念,产后一定要刷牙。

(在周二的课程中也有说过,坐月子不刷牙的说法是没有科学依据的。分娩后激素水平会发生剧烈的变化,加上坐月子期间产妇大多少食多餐,如果不刷牙很快就会有口腔问题出现。产妇可以用温开水刷牙,刷牙前先用温水将牙刷刷毛泡软,动作要稍微轻柔些。)

7

家庭口腔保健

2、及时处理孕期遗留的口腔问题。

四、宝宝口腔保健

宝宝的口腔保健从一出生就要开始,并非等到牙齿萌出甚至三四岁才开始。建议半岁前带宝宝看一次口腔门诊。

1、乳牙未萌出前

用沾湿水的纱布或棉签蘸去奶渍即可。注意:蘸去奶渍即可,并非来回擦拭。婴儿牙龈很娇嫩,稍有不慎就会将牙龈表面擦破,所以口腔医生建议用棉签更好,如果用纱布一定要沾湿水,以免弄伤。

2、乳牙萌出后

从宝宝萌出第一颗牙齿后就可以使用牙刷了。刷牙时可以两位家长面对面,膝对膝地坐着,让宝宝睡在两人的大腿上,宝宝的脸向上,头位于妈妈的腹前,另一名家长可以抓住宝宝的双手防止其乱动,由妈妈来帮助完成刷牙。

此阶段一定要给宝宝养成良好的刷牙习惯,这个过程因人而异但都是艰难的,不要因为宝宝反抗就妥协。

3岁前的幼儿可以使用含氟牙膏。含氟牙膏可以帮助坚固牙齿,但氟过量会导致中毒,因此每次用量不要超过米粒大小。

幼儿园大班以下小朋友的刷牙方法:使用幼儿专用牙刷,牙齿咬合面可以来回刷,外侧面和内侧面用打圈的方式刷。

3、喂哺方式要正确

正确的喂养方式是将宝宝后倾45度,奶瓶与宝宝的嘴唇尽量垂直。最好不要让宝宝自己躺在床上扶着奶瓶喝奶,婴儿时期的颌骨没有发育完全,经常仰面朝天任其自己喝奶容易使下巴前伸,形成俗称的“地包天”。

安抚奶嘴可以使用,但不要无时不刻地使用,容易形成龅牙。 家长给宝宝喂食时不要将食物先放在自己嘴里试温再喂给宝宝,更不要自己将食物嚼碎了喂给宝宝。

龋齿是由变形链球菌(乳酸杆菌、放线菌等,以下简称MS)引起的,MS在人类口腔中的稳定定植需要有牙齿或者非脱屑表面的存在,所以,婴儿只有在牙齿萌出后才会获得MS。儿童口腔内的MS早期定植者有家庭成员依赖性,主要是母婴传播。简单地说,母亲或喂养人的口腔内都有MS存在,且会通过唾液传染给宝宝,使MS更早地定植在宝宝的口腔中,引起宝宝蛀牙的风险会大大提高。

MS感染的易感期随年龄增长而减少,至5岁时,牙菌斑微生物生态系即已基本稳定。幼龄阶段是获得MS的关键时期,被称为“感染期限”。这一段时间平均在26个月左右。随着时间推移,口腔菌丛逐渐稳定,MS定植难度加大。因此,在MS易感期采取正确的喂哺方式可有效减少婴儿感染MS的机会,并随之减少龋病的发生。

频繁夜奶也会导致蛀牙。

五、总结

1、家庭成员都必须早晚刷牙,饭后漱口,使用保健牙刷和含氟牙膏; 2、家长监督或帮助孩子刷牙;

3、家庭成员能够做到科学吃糖,少喝碳酸饮料;

8

家庭口腔保健

4、帮助儿童克服吮吸、吐舌、口呼吸等不良习惯;

5、每人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口腔健康检查,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接受相应的预防和治疗。

6、适当地改变饮食习惯,特别是喂养孩子的习惯。

9

家庭口腔保健

分娩知识

一、自然分娩的准备

1、临产的先兆:见红、破水、宫缩

细心的妈妈会发现,见红或破水前可能会先排出宫颈粘液栓,质地类似胶状果冻。通常宫颈粘液栓排出后24—72小时内会出现见红或破水。

当出现见红或不规律宫缩痛的时候,不必着急来医院,可以先收拾好待产物品,洗个澡再去医院。出现破水要立即平躺,垫高臀部去医院。如果见红超过半个手掌大小,或者已出现规律宫缩也要立即去医院。

2、入院需要带的物品(见市妇幼产科门诊预约手册)

二、决定分娩的因素

1、产力

产力是指将胎儿及其附属物从子宫腔内逼出的力量,主要包括子宫收缩力和腹肌力量。 2、产道

产道是指胎儿娩出的通道,分为骨产道和软产道。骨产道是指骨盆,软产道由子宫下段、宫颈、阴道及盆底组织构成。 3、胎儿

胎儿大小是决定分娩难易的重要因素之一。孕期体重增加最好控制在15-20斤。调查证明,超过15斤的增重就跟宝宝没有关系了,都长在妈妈身上了。俗话说“小孩越大越好养”,这里的“大”其实并不是指体重,而是指胎龄。宝宝只有足月出生,元气才足,因此准妈妈千万不要误以为胎儿越重越好,增重过大会造成对子宫和盆底压力增大,容易早产。 胎位也是影响分娩难易的另一项重要因素。自然分娩的最佳胎位是枕前位。枕后位也不代表不能顺产,只是可能持续的产程较长,妈妈可能承担的痛苦更大。 4、精神因素

精神因素包括产妇个人的心情、精神状况、心理暗示、意志力等。在产程中松弛、平静能够让分娩更加顺利。因此,准妈妈从怀孕起,要多了解生育知识,对分娩过程及其产生的疼痛有充分的心理准备;要接受培训,学会分娩时用力的常识。在产程中,建议丈夫积极参与,有助于缓解紧张恐惧的心理,减少准妈妈的焦虑感和孤独感。

三、需带进产房的物品:

待产室是多人间,用写好名字的大布袋(最好不要用塑料袋,容易破损)带齐以下物品: 1、摔不坏的水杯和弯头长吸管; 2、毛巾; 3、卫生纸;

4、清淡易消化的食品约2顿的量(随吃随取、不含奶油的面包和蛋糕是首选,产房在饭点会提供稀饭和面条,非饭点时间需自备;不要选择牛奶、鸡蛋、豆浆等高蛋白易产气的食物,也不要选择粗糙的全麦面包等);

5、高能量饮食(巧克力、红牛等,注意高能量食物是宫口开全需要用力的时候吃的,不要在待产室里当饭吃,容易引起呕吐)。

四、自然分娩的四个产程

10

分娩知识

1、第一产程

从临产至宫口开全(大约10CM)。初产妇大约需要16-20小时。 2、第二产程

胎儿娩出阶段,通常在2小时之内。第1个小时内产妇力气最大,要充分利用,否则因疼痛和用力时间过长,产力会越来越不足。 3、第三产程

胎盘娩出期,通常胎儿娩出后30分钟之内胎盘就娩出。 4、第四产程

产后观察2小时,预防产后大出血。

五、如何顺利度过第一产程

第一产程是分娩过程中持续时间最长的阶段,也是疼痛最为剧烈的阶段。通常初产妇持续16-20小时,经产妇持续6-8小时。 1、精神放松

有节奏、缓慢呼吸,可以听音乐、看电视、聊天等转移注意力; 2、按时进食

疼痛间隙要按时进食,保证体力; 3、舒适体位

如果没有破水,可以适当地走动走动或变换体位,有利于缓解疼痛; 4、及时排尿,慎解大便

每4小时必须排尿一次,防止膀胱充盈影响胎头下降,如果排尿困难可以在床上跪一会。如果有便意,要告知护士进行进一步检查,不能擅自乱用力。 5、按摩镇痛和药物镇痛

家属用整个手掌揉产妇的腰背部可以帮助缓解疼痛。 6、自我暗示

疼痛来临时分散注意力,告诉自己宫口正在开大,胎头正在下降,树立信心。

六、分娩痛的影响因素

1、精神因素

害怕疼痛、出血,担心母婴安危等紧张恐惧心理会导致对疼痛的敏感性上升; 2、社会因素 分娩环境、氛围,工作人员的态度,其他产妇的表现,家人的态度等也会影响产妇的痛感,良好的周围环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产妇痛感; 3、文化因素

产妇的家庭文化背景和受教育的情况也会对其疼痛的感知和处理方式产生影响。

七、分娩痛对母婴健康的影响

剧烈的疼痛时很多产妇会不由自主地大喊大叫,容易造成产妇缺氧头晕、肠胀气、血压升高、胎盘早剥等,增加胎儿缺氧的风险;会使产妇过度的身心消耗,导致产程延长;也有可能会在产妇心中留下心理创伤,对再次分娩产生恐惧,甚至诱发产后抑郁症。

八、缓解分娩痛的方式

减轻分娩痛可以提高母婴安全性。 1、鼓励和提倡使用非药物镇痛

11

分娩知识

①拉马泽呼吸法(每周四下午妇幼有收费课程拉梅兹减痛分娩操,有需要可带上就诊卡到619开医嘱缴费上课,建议一名家属陪同)

牢记最核心的步骤:疼痛时深吸气,挺肚子,类似瑜伽中腹式呼吸,把肚皮鼓起来,使肚皮与子宫略微分离可有效缓解阵痛。 ②按摩镇痛

家属可用手掌帮助产妇揉腰背部和腹部,放松肌肉;也可以侧卧,在两腿之间垫上一个枕头;

③心理疗法 即自我暗示 ④导乐陪产 2、药物镇痛

药物镇痛是目前缓解分娩痛最有效的方法。麻醉时通过脊髓硬膜外腔穿刺,通常打完10分钟左右开始起效,可持续最多10小时。宫口开至2指后才可使用,如果打早了会导致产程延长,也有可能使出血加重,超过5指麻醉效果不一定能充分发挥,一般也不建议打。 需要使用药物镇痛的在进入待产室后由产妇本人向护士提出,自己签字。因此是否使用无痛分娩在分娩前要与家人商量达成一致。 分娩后大约2个月针眼才会完全消失,不会有腰痛等后遗症。有些人生完孩子腰痛并不是由于打无痛导致的,是因为怀孕后体态和激素的改变使肌肉和韧带变得松弛,分娩后未能及时纠正引起的。医生建议:怀孕时背要挺直,收腹挺胸;月子里要充分休息,尽量多躺;出了月子后多做“背飞”动作进行锻炼。 ①特点

1)麻醉不进入血液,对母婴都是安全的; 2)产妇可自由活动和进食; 3)产妇清醒地参与分娩过程; 4)缓解整个产程与产后的疼痛;

5)如果需要转剖宫产,无需二次麻醉穿刺。 ②注意

1)缓解疼痛不代表一点都不痛; 2)可能会引起宫缩乏力。 ③不宜使用药物镇痛的情况 1)产妇本人主观拒绝使用的; 2)有穿刺局部或全身感染者;

3)有任何导致产妇凝血功能障碍的疾病;

4)不具备母婴监护、麻醉意外抢救设备和技术的医院; 5)使用抗凝剂的病人;

6)有胎盘早剥、前置胎盘、胎儿窘迫、疤痕子宫等。

九、如何顺利度过第二产程

1、正确用力

第二产程是胎儿娩出期,应在2小时内完成。此时最重要的是配合阵痛的用力,一定要按医生和助产士的指导方式“吸气、吐气”。正确的用力方式是下颚内收,向臀部方向用力。 2、抽空休息

宫缩过去的间隙要放松休息,保存体力。 3、补充能量

12

分娩知识

在宫缩间隙一边休息一边吃一些高能量的食物如红牛、巧克力等,补充消耗的体力。 4、积极配合 5、关于会阴侧切

①助产士会根据产妇的会阴条件、胎儿大小、产程进展、有无并发症等因素决定是否进行侧切,并非所有人都会被侧切。目前市妇幼侧切率大约37%。 ②侧切时机:胎头着冠,胎儿即将娩出前; ③侧切部位:以左侧会阴为主,长度约4-5CM;

④侧切时会在侧切部位予以麻醉,产妇一般无痛感;

⑤侧切缝合:皮内美容伤口缝合方式,术后无须拆线,痊愈后一般看不出疤痕。但会有2%左右的产妇因个人体质缝线不吸收或伤口裂开。

十、如何顺利度过第三产程

第三产程是娩出胎盘的过程,通常胎儿娩出后半小时内即可完成。在助产士的帮助下大多数产妇都可以很轻松地度过这一阶段。 1、稳定情绪

随着胎儿的娩出,部分产妇会情绪失控甚至痛哭,要保持稳定的情绪; 2、放松、休息

在前两个产程产妇的体力基本透支,此时要抓紧时间放松肌肉,充分休息; 3、仔细辨认宝宝性别

胎儿娩出后,医生会为其戴上写有妈妈姓名的脚环。产妇也要仔细看清自家宝宝的性别。 4、第一次亲密接触

无异常情况半小时内医生就会把宝宝放在妈妈身上进行皮肤接触和乳头吸吮。

十一、第四产程

分娩后产妇会留观察2小时。这期间,医生会进行伤口缝合、定时按摩子宫帮助宫缩、观察产妇的出血量,以及让妈妈和宝宝进行皮肤接触和早吸吮。

十二、准爸爸守则

1、鼓励妻子,给予其正能量,不要责怪妻子; 2、妻子不喜欢的暂时不要做;

3、全程陪伴妻子,全程陪伴并不是说准爸爸进了产房后自己在一边玩手机、看小说,而是站在妻子身边给予安抚和帮助,提醒妻子配合医生、帮助擦汗和进食等; 4、不要制造紧张气氛。

十三、关于顺转剖

1、骨盆构造

2、宫口开大但胎头不下降 3、胎头位置 4、产力不足

产力主要来自腹肌力量和宫缩力量,孕期要坚持运动,每天散步4-5次,每次1公里。宫缩乏力可通过催产素药物来帮助,但体内要有催产素受体,因此孕期不要缺乏微量元素,且分娩前要休息充分以便产生催产素受体。

5、胎儿因素(胎儿大小、胎心变化、羊水浑浊等)

13

分娩知识

十四、剖宫产指标

1、骨盆狭小 2、前置胎盘

3、胎儿有窒息状态

4、胎位不正或脐带脱垂等

5、母亲有心脏病或子宫肌瘤、卵巢囊肿,形成产道梗阻时

十五、自然分娩的好处

1、对母亲

自然分娩符合自然生理过程,身体恢复快,出血量少,感染几率小,子宫没有伤口,半年后即可再次妊娠,再次妊娠风险小;剖宫产需要有指标,身体恢复慢,术中出血量较多,腹腔打开易造成感染,得盆腔炎的几率增加,增加血栓性疾病发生率,需3年后才能再次妊娠,再次妊娠时宫外孕、大出血、前置胎盘、胎盘植入的风险都增高。 2、对宝宝

分娩方式对宝宝的智力并无明显影响。但自然分娩的宝宝经过宫缩刺激和产道挤压,对疼痛的耐受和外界干扰等都有比较好的耐受,在挤压过程中可以帮助挤出胎儿肺部的羊水,降低新生儿窒息及吸入性肺炎的发病率。分娩过程中,宝宝可以接触到母体的菌群,有助于其免疫系统的发育和成熟。此外,自然分娩的母亲下奶要比剖宫产早一些,有利于宝宝第一时间得到母乳喂养。

十六、友情提醒

1、产后42天后再进行性生活,一定要注意使用避孕工具(极端个例:产后50天再次妊娠,发生大出血,差点丢掉性命);

2、自然分娩3个月后上环,剖宫产6个月后上环;

3、哺乳期即使没有来月经也有怀孕可能,因为女性是先排卵再来月经的。

14

分娩知识

0-6个月婴儿养育

一、喂养

母乳是6个月以内婴儿最理想的天然食品。按需哺乳,每天6-8次以上。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少量营养补充品,如维生素D或鱼肝油。

1、产后尽早开奶,初乳营养最好。

产后1-5天的乳汁称为初乳,初乳脂肪含量低,蛋白质含量高,其作用是任何食物都无法替代的。每个母亲都要保证宝宝出生后最初几天吃到初乳,这对于宝宝来说是相当重要的。即使母乳再少或不准备喂奶的母亲也一定要记住把初乳喂给宝宝。

初乳含有丰富的免疫活性物质,对婴儿防御感染和初期免疫系统的建立十分重要;也有通便的作用,可以清理新生儿的肠道和胎粪。产后30分钟即可喂奶。尽早开奶可以减轻婴儿生理性黄疸、生理性体重下降和低血糖的发生。

2、宝宝吃奶时间

①月子里按需哺乳,每天8-12次(少于8次,宝宝的吸吮需求得不到满足;多于12次,母婴都无法得到充分休息);3个月后就应有意识地规律哺乳。

②每侧乳房吸吮8-10分钟。通常经过5分钟的吸吮,宝宝就可以吃到大约80%的奶,8分钟左右单侧乳房90-95%的乳汁可以被宝宝吃到。超过这个时间,宝宝吸到的奶会越来越少,且随着吸吮动作会将大量空气吸入胃中引起打嗝、放屁甚至溢奶。因此不要给宝宝吸太久。

③在妈妈乳汁充足、宝宝吸吮效率高的前提下,哺乳间隔可以达到3小时左右。如果宝宝等不到1到1个半小时就要吃奶,就很有可能是没有吃到足够的奶,妈妈的乳房没能得到排空。

3、宝宝没吃饱的表现

①体重增长缓慢,出生2周后体重仍然低于出生体重;

②外观较瘦(注意这里的外观指的是宝宝身体的部分,并非脸颊,因为吸奶的原因几乎所有的宝宝脸颊都会比较结实);

③睡眠时间短(不足2小时),哭闹不止(并非所有的哭闹都来自吸吮需求,妈妈们要学会判断);

④尿量少,颜色深黄;大便干燥、量少。

从母乳增加量上看,在分娩一周内大多数妈妈都会出现所谓的“母乳不足”,但只要坚持给宝宝多吸吮,1-2周后基本都能满足宝宝的需求。

4、无法母乳喂养时

由于妈妈患有传染性疾病、精神障碍、乳汁分泌不足或无乳汁分泌时,建议首选适合0-6个月的婴儿配方粉喂养。勿直接用液态奶、成人奶粉、蛋白粉等喂养婴儿。

(南京市妇幼临床观察项目:为出生后母乳不足28天内的新生儿免费提供一年丹麦某品牌奶粉跟踪观察,需在妇幼进行体检,详情咨询周一下午胎儿大学课程授课医生~~)

5、辅食及营养品添加

15

0-6个月婴儿养育

正常情况下,纯母乳宝宝6个月内无需添加除维生素D之外包括水在内的任何食物。关于辅食添加的最新观点:开始添加的时间4-6个月。建议5个月左右比较好,此时肠道发育比较完全。目前已有研究证实,由于宝宝肠道和菌群尚未发育完全,过早添加(4个月前)辅食极易引起食物过敏。

此外,2岁内的宝宝都应以奶为主食,添加辅食的根本目的并非补充营养,而是让宝宝学会进食不同的食物;在添加辅食的基础上,仍然要保证每天的奶量(6-12个月每天必须保证800ML奶量,12-18个月700ML,18-24个月每天600ML),而不是吃了辅食就不喝奶。

①喂水

正常情况下,纯母乳宝宝不用额外补充水分。乳汁的主要成分就是水,额外补充水会加重宝宝肾脏的负担。但如果宝宝尿色深黄、出汗厉害或有腹泻等症状时,可以适当补充一些水分。

②果汁或菜水

至少4个月后再添加。(崔玉涛医生建议6个月之后再添加,且由于国内农药广泛使用,最好不要给宝宝喝菜水,因为会在煮菜水时将农药煮进菜水里,可以将蔬菜在水里汆烫后打成菜泥喂给宝宝。此外要注意,不要用果汁代替白水喂给宝宝。)

③油和盐等调味品的添加

油脂中热卡含量高,能够帮助宝宝体重增长,宝宝对油的耐受比较好,做辅食时可以加一些橄榄油、核桃油等优质油脂。但如果宝宝对坚果过敏,要慎重使用坚果类油脂。

1岁内的宝宝不要加盐。婴儿对盐的敏感性远高于成人,所以绝对不要用筷子尖沾成人的饭菜给婴儿尝,当宝宝对咸味依赖后,就会不吃淡味食物。母乳或配方粉中都已含有足够的钠,婴儿摄入钠过量会损伤肾脏,成年后高血压的发病率也会升高。1岁之后可以微量加盐,但一直到幼儿园大班前,建议每天的食盐量都控制在2G以内。

在孩子的辅食中,不要加甜的调味剂,喝水也不要加果汁或糖来兑。12个月之内,孩子的饮食中不建议加任何调味品,让孩子吃到食物的本味,即使是苦的食物也是如此。

④第一次辅食

第一次辅食应该加米糊。米糊添加不要早于4个月。4个月后,宝宝肠道中才会形成淀粉酶,过早添加宝宝无法吸收。

⑤营养补充剂的添加

满月后,尽早抱宝宝出门晒太阳。注意:晒太阳并不是让宝宝的衣服晒太阳,要裸露出皮肤。冬天可以在没风的中午进行,夏天不要暴晒,要在树荫间隙中进行。晒太阳时最好露出宝宝的屁股、手脚、头部等,让阳光直接照射到皮肤部位才能合成维生素D3。

营养补充剂需在医生建议下补充。注意以下几点:

1)DHA的补充

DHA存在于深海鱼中,有助于宝宝大脑发育。对于婴儿来说,最好的DHA来自于母乳中。婴儿不宜使用鱼油补充DHA,深海鱼容易导致过敏,且鱼油中EPA含量过高,如需要补充应选择藻油DHA。

2)正确补充鱼肝油。

鱼肝油中,维生素A的含量是维生素D的10倍,应选用婴儿专用的鱼肝油,但鱼肝油中维生素D成分很少。

3)正确认识补钙。

1岁内宝宝体检时,通常都会被告知缺钙,1岁后被告知缺钙的就很少了。因为1岁以内,尤其是0-6个月宝宝生长很快,长得越快对钙的需求量越大,到了1岁之后,生长速度变慢,对钙的需求也就没有那么大了。母乳或配方粉中都已含有足够的钙,喂养量正常的宝

16

0-6个月婴儿养育

宝通常不缺钙,缺的是帮助钙吸收的维生素D。维生素D人体自身无法合成。因此,原则上不用补钙,只要补充维生素D、多晒太阳即可。

4)需要补钙的人群:长得特别快的;早产儿;被诊断为佝偻病的患儿。

二、定期监测生长发育状况

生长发育指标主要包括体重、身长等。年龄越小,测量间隔的时间越短。注意:孩子生长有其个体特点,生长发育有快有慢,只要孩子的生长发育在正常范围就不用担心。

1、体重

满月时,体重应增加800-1000克。出生-3个月,增重700-800克/月,三个月时体重应达到出生时的2倍;1岁时体重应达到出生时的3倍。

2、身长

出生时平均50CM。到1岁时平均增长25CM,其中0-6个月增长2CM/月,7-12个月增长1.5CM/月。

3、头围

出生时33-34CM。6个月时大约增加9CM,1岁时大约应达到46CM。如头围过小可能存在脑发育不良,头围过大可能有脑积水,头围测量能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疾病,及早介入诊断治疗。

4、囟门

后囟门一般在出生后3个月闭合,前囟门要到1岁半才闭合。人们常说的“天窗”或“囟门”主要是指前囟门。囟门早闭要警惕小头畸形,晚闭多见佝偻病、脑积水等。

5、监测时间

国家规定,1岁内的宝宝每3个月检查一次,即3、6、9、12个月时各检查一次;3岁内宝宝每半年检查一次,即18、24、30、36个月时分别检查一次。(南京市建议:条件允许的家庭,6个月内每月检查一次,7-12个月每2个月检查一次,12-36个月每3个月检查一次)。

6、监测内容

定期、连续、准确地测量个体儿童体重,在小儿生长发育监测图上画出小儿体重曲线;评价小儿体重曲线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提前干预。

三、婴儿常见病症及处理

养育过孩子的家庭会发现,6个月内的宝宝基本不生病,6个月-3岁的宝宝进入多病阶段。这是由于母亲在孕期通过胎盘、哺乳期通过乳汁,使宝宝得到最初的抵抗疾病的抗体。到了6个月之后,来自母体的抗体基本消耗殆尽,婴儿自身的免疫能力尚未形成,进入免疫断层阶段,因此6个月后宝宝抵抗力下降,极易感染各种疾病。

1、发热

由于婴儿大脑皮层神经中枢发育不完善,无论何种疾病都非常容易出现发热症状。宝宝是否发热,通过肛门温度判断最为准确。3个月以下婴儿不宜使用退热药,3个月以上婴儿体温39℃以上再考虑使用退热药物。

通常38℃左右时宝宝依然精神正常,此时可以先给予物理降温,夏季可降低室温,给宝宝脱去过多的衣服,让其处于凉爽但不寒冷通风的环境中,阻止温度继续上升。只要体温不降,就不添加衣物,待体温下降至正常温度时再添加衣物。发热的前24小时,要注意不

17

0-6个月婴儿养育

要捂热,捂热会导致体温进一步升高,甚至抽筋。一旦发生过高热抽筋,宝宝今后再发热也容易抽筋,直至6岁左右大脑神经中枢发育较完善时才会缓解。

物理降温的正确做法:

①环境安静、阴凉、空气流通; ②冷敷(6个月以下婴儿勿用);

③温水浴:将宝宝置于37度左右的温水中大约3-5分钟,体温下降后穿上衣服; ④退热贴

2、呕吐

婴儿的食道短,胃部上宽下紧,进食后很容易出现呕吐症状。 ①注意正确的哺乳姿势和方式; ②控制奶头孔眼的大小,不要过大; ③防止喂奶过急过冲; ④喂奶后竖抱拍嗝;

⑤喂奶后将婴儿右侧卧位或侧头睡,以便其发生吐奶时让呕吐物流出,避免仰面睡呕吐物无法顺利流出堵塞气管造成窒息。3个月内宝宝勿用枕头,一方面,使用枕头会使宝宝下巴处下降,增加呕吐窒息的风险;另一方面,此时婴儿颈曲尚未形成,不利于宝宝脊柱发育。3个月后颈曲出现,可以使用3CM左右的软枕头。

注意:喂奶时间不要过长,过长容易使大量空气进入宝宝胃部引起呕吐。进入胃部的空气可以通过拍嗝排出,进入肠道的空气只能通过宝宝排气排出。如果每次吃奶宝宝都有呕吐,且呕吐量大、体重不增长,就要及时去医院就诊,排除疾病的可能。

3、鼻塞

宝宝鼻腔狭窄,稍有分泌物就可能导致鼻塞。喂奶时要注意观察,如果宝宝吃着吃着突然不吃了,要先看看其鼻腔内是否有分泌物。

有分泌物,可用沾湿水的棉签轻轻插入鼻腔,使分泌物软化,再将其沾出;或用棉丝刺激宝宝打喷嚏将分泌物带出。不要用手指伸进婴儿鼻腔强行抠出分泌物,以免损伤鼻黏膜造成感染;

没有分泌物但鼻子仍不通气,可在喂奶前用温热的毛巾湿敷宝宝鼻腔部位,帮助缓解,保证其顺利进食。

尽量不要使用滴鼻剂帮助通气,成人的滴鼻剂绝对不能给宝宝使用。

4、腹泻

①母乳喂养的宝宝,大便次数比奶粉宝宝频繁得多。腹泻时无需停止喂奶,可以适当减少喂奶量。母亲要少吃脂肪含量高的食物,喂奶前多喝水帮助稀释母乳,可以缓解宝宝腹泻症状;

②人工喂养或混合喂养的宝宝,无论病情轻重,在腹泻期间都不要添加新的辅助食品。 ③腹泻期间不要给宝宝断食,可以喂一些糖盐水补充电解质,防止宝宝脱水。也可以用胡萝卜水、苹果水、焦米汤等来喂养。苹果水可收敛腹泻。只要宝宝腹泻不严重且没有脱水,通过饮食调整可以有效缓解。

④腹泻次数较多,大便性质改变,或婴儿两眼凹陷有脱水现象时,应立即就医。

5、便秘

宝宝有可能会发生攒肚现象,但如果超过2天未排便,第3天开始最好给予帮助。

18

0-6个月婴儿养育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x08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