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宁夏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策略研究

更新时间:2024-05-20 11:3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提升宁夏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策略研究

清华—澳国立二期

陈军

目录

摘要 第1章

导论

1.1问题的提出

1.2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综述 1.2.1国外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研究综述 1.2.2国内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研究综述 1.2.3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宁夏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民营企业的界定

二、民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内涵 (一)、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定义 (二)、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特征

1、价值性 2、独特性 3、延展性 4、动态性 (三)、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

1、人力资源 2、创新能力 3、组织管理能力 4、市场营销能力 5、企业文化 6、战略管理能力 7、生产制造能力 (四)、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指标的选取与构建

1、选取原则 2、构建摸型 3、样本选要

第三章 宁夏民营企业的发展

一、发展历程 (一)、1978——1982年是初期萌芽阶段 (二)、1982——1988年是缓慢发展阶段 (三)、1989——1992年是徘徊阶段 (四)、1992——1997年是高速发展阶段 (五)、1997——2002年是稳建发展阶段

(六)、党的是十六召开至今是基本成熟阶段 二、发展状况 (一)、有效地配置和利用资源 挖掘经济发展潜力 (二)、优化西部大开发的市场经济环境 加快改革步伐 (三)、促使竞争性行业体系的形成与产业结构的提升 (四)、拓宽吸纳就业的主渠道 起到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 (五)、培养企业家人才 构建良好的人力资本机制 (六)、为财政税收做出贡献 三、发展的特点 (一)、发展中的市场导向性 (二)、产业结构的创新空间巨大 (三)、发展中的整体联动性 (四)、发展进程的跨越性

第四章 影响宁夏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一、行业环境——外部影响主要因素 (一)、观念问题——束缚发展的思想枷锁 (二)、资金问题——延缓发展的主要环节 (三)、政府问题——紧缩行为变成了紧箍咒 (四)、政策问题——非均衡溶释了马拉松 (五)、附加值问题——大空间看成了小范围 (六)、国有经济问题——老品牌限制了新品牌 (七)、社会待遇待遇——不公正的竞争淡化了市场竞争 (八)、社会保障问题——抗衡风险的弱力加大了弱势群 二、企业自身能力 (一)、管理能力 (二)、战略能力 (三)、企业文化能力 (四)、人力资源能力 (五)、创新能力 (六)、内控能力

第五章 提升宁夏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对策及建议

一、温州民营企业迅速发展的启动 (一)、民营企业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内生力量 (二)、政府政策导向性影响作用明显 (三)、有一批敢于开拓创新百折不挠的企业家 (四)、最初的产品选择及其带来的成功是重要的经验 二、提升宁夏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具体措施 (一)、建立良好的内外部环境 促进民营企业成长

1、为民营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软”环境 2、营造有利于民营企业家成长的外部环境 3、创造诚信社会环境 4、增强创新意识 营造发展氛围

5、完善相关法律 为民营企业提供完善的法律环境 6建立高效政府服务机制 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服务环境 7、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范围政策 8、改善投资环境

9、建立良好民营企业服务体系 10、积极创办民营经济开发区 (二)、开辟多中融资渠道 解决投融资难的问题

1、加快民营企业外部融资环境建设 2、全面提升民营企业自身素质 3、提高对民营企业金融服务质量 4、完善信用担保体系 5、优化融资环境

6、部分资金问题可通过民间形式解决

7、运用现代社会信用评估机构解决融资难问题 8、采用国际上通用的BOT和TOT方式 (三)、建立科学合理的现代企业制度 形成企业核心机制

1、政府积极引导 加强宣传 2、制度创新 3、管理创新 (四)、制定正确的企业发展战略

1、培养战略思维

2、进行系统的战略规划 (五)、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

1、建设优秀民营企业文化应遵循的策略 2、建立学习型组织 (六)、不断进行企业创新

1、技术创新 2、市场创新 (七)、提高企业家的实用才能 (八)、以人为本尊重和维护人的权益

1、建设以人为本、以权益为中心的企业文化及价值观

2、建设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和保护人的权益的经营管理制度 (九)、健全和完善内控机制

1、建立风险防范系统 2、建立风险控制系统 3、加强信息与勾通 4、加强企业内部审计 5、实施董事会主导 6、权衡成本与效益

结论与讨论 主要参考文献 致谢

声明 个人简历

2005年5月,全国工商联发布首份《中国民营经济报告》中显示:民营经济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目前,我国共有个体工商户及私营企业2600多万户,从业人员8700多万人,非国有经济的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一半以上,所创造的国民生产总值占整个国家国民生产总值的70%以上。民营经济占用社会资源的比重仅为1/3,但对GDP增长的贡献已经达到2/3,可见其效率之高;民营企业所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速度为30%左右,而国有经济部门只有6%左右,可见其发展速度之快。东部民营企业在整个经济总量当中占的比例更大,广东、浙江、山东等省份,民营企业在国内生产总值、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等经济指标中都占有“半壁江山”。温州简直就是民营企业的天下,相比而言,宁夏民营企业的力量要弱得多,宁夏民营经济约占经济总量的二成左右。东西部经济发展的差距,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就是民营企业发展的差距。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公平和效率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面对东部沿海地区的快速崛起,宁夏的快速发展问题也迫在眉睫。宁夏只有实行赶超式、跨越式发展战略,才能尽快缩小差距。从国内外经济发展的经验上来看,民营企业无论对一个国家还是一个地区的经济繁荣都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并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它能够激发人们的能动性,发挥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实现人生价值的同时,也创造大量的社会财富,推动社会的发展。这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所决定的。

从全国来看,地域性的发展差距也促使我们深刻地认识到,要缩短宁夏与东部地区的发展差距,必须从民营企业的发展壮大开始着手,这就需要我们在立足宁夏发展现实的基础上,借鉴先进地区和国家的民营企业发展经验,找出自己发展过程中的缺陷与不足,扬长避短,力争实现赶超式、跨越式发展,使宁夏呈现出一个新的发展面貌,也使我国实现均衡发展的宏图和全面实现小康目标得以实现。然而,目前有一个问题严重困扰着宁夏民营企业的发展壮大。一方面宁夏民营企业寿命比较短,平均只有二年左右。而世界发达国家民营企业平均生命周期

大都超过五年;二是宁夏民营企业规模都比较小,目前宁夏注册资金超过一千万元的民营企业1055家,只占全宁夏民营企业的0。46%,注册资金超过亿元仅9家。经调研发现,宁夏民营企业生命周期短,企业规模小,不能做大做强其主要原因是企业都缺乏核心竟争力。即民营企业能够不断的适应市场需求而不易被竞争对手模仿的动态能力,通常表现为民营企业以技术能力和管理能力为主导的一组能力体系的有机整合。主要表现为理念、管理、资金和发展的软硬环境等方面。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宁夏民`营企业的生存,已经成为制约宁夏民营企业发展的瓶颈。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的加深,我国民营企业面临的竞争环境发生了巨大的改变,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因此能否成功地塑造民营企业强大的核心竞争力已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关系到宁夏经济的发展和全国小康目标的实现。基于此,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民族理论为指导思想,对以往宁夏民营企业发展资料进行梳理,对宁夏民营企业发展的现实状况进行分析和探索,提出了提升宁夏民营企业核心竟争力的策略研究问题。通过对宁夏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策略研究,有助于民营企业对自身竞争力水平判断、监控和调整,而且有助于民营企业在较短的路径上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在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进行综述的基础上,本文界定了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概念、主要表现以及宁夏民营企业价值性、独特性、延展性和动态性等特征。提出了宁夏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成因素和相应指标构建。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宁夏民营企业的发展历程进行分析研究,指出了影响宁夏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外部影响主要因素即行业环境。主要是:(一)观念问题——束缚发展的思想枷锁;(二)资金问题——延缓发展的主要环节;(三)政府问题行为——紧缩行为变成紧箍咒;(四)政策问题——非均衡溶释了马拉松;(五)附加值问题——大空间看成小范围;(六)国有经济问题——老品牌限制了新品牌;(七)社会待遇问题——不公正的竞争淡化了市场竟争;((八)社会保障问题——抗风险的弱力加大了弱势群。内部影响主要因素即企业自身能力,主要是;(一)管理能力;(二)战略能力;(三)企业文化能力;(四)人力资源能力;(五)创新能力;(六)内控能力;在上述分析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温州民营企业迅速发展的启动,提出提升宁夏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对策及建议。一、建立良好的内外部环境,促进民营企业的成长,包括1、为民营企业营造良好的

发展“软”环境;2、营造有利于民营企业家成长的外部环境;3、创造诚信社会环境;4、增强创新意识营造发展氛围;5、完善相关法律,为民营企业提供完善的法律环境;6建立高效政府服务机制,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服务环境;7、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范围政策;8、改善投资环境;9、建立良好民营企业服务体系;10、积极创办民营经济开发区。二、开辟多种融资渠道解决投融资难的问题,包括1、加快民营企业外部融资环境建设;2、全面提升民营企业自身素质;3、提高对民营企业金融服务质量4、完善信用担保体系5、优化融资环境6、部分资金问题可通过民间形式解决7、运用现代社会信用评估机构解决融资难问题8、采用国际上通用的BOT和TOT方式。三、建立科学合理的现代企业制度,形成企业核心机制;包括1、政府积极引导加强宣传2、制度创新3、管理创新。(四)、制定正确的企业发展战略。包括1、培养战略思维2、进行系统的战略规划(五)、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包括1、建设优秀民营企业文化应遵循的策略2、建立学习型组织(六)、不断进行企业创新。包括1、技术创新2、市场创新(七)、提高企业家的实用才能。(八)、以人为本尊重和维护人的权益。包括1、建设以人为本、以权益为中心的企业文化及价值观2、建设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和保护人的权益的经营管理制度。(九)、健全和完善内控机制。包括1、建立风险防范系统2、建立风险控制系统3、加强信息与勾通4、加强企业内部审计5、实施董事会主导6、权衡成本与效益。

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各个构成要素不管是内部因素还是外部因素对于其核心竞争力都是不可或缺的,缺少任何一点,都将对民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产生重大影响。本文从定性的角度,结合宁夏民营企业的发展特点,对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提升提出一些看法和观点,但我国民营企业众多,各个行业的具体情况也有所不同,如何把理论更好地运用到实践中去,这是今后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关键词: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策略、提升

第一章 导论

一、问题的提出

2005年5月,全国工商联发布首份《中国民营经济报告中显示:民营经济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目前,我国共有个体工商户及私营企业2600

多万户,从业人员8700多万人,非国有经济的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一半以上,所创造的国民生产总值占整个国民生产总值的70%以上;在流通领域,国有商业在整个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已下降到20%左右,民营企业占了70%以上。就有关资料统计显示:民营经济占用社会资源的比重仅为1/3,但对GDP增长的贡献已经达到2/3,可见其效率之高;民营企业所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速度为30%左右,而国有经济部门只有6%左右,可见其发展速度之快。东部民营企业在整个经济总量当中占的比例更大,广东、浙江、山东等省份,民营企业在国内生产总值、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等经济指标中都占有“半壁江山”。温州简直就是民营企业的天下,民营经济占到温州市GDP的85%,工商业总产值的95%,民营企业占所有企业总数的98%强。相比而言,宁夏民营企业的力量要弱得多,宁夏民营经济约占经济总量的二成左右。东西部经济发展的差距,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就是民营企业发展的差距。

从我国经济发展的现实情况来说,宁夏做为我国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更离不开民营企业的发展。政府只有从宏观政策上给以倾斜,为民营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发展环境,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的发展,才是宁夏发展的根本所在。但是从宁夏在我国的地理位置和发展落后的现实情况,长期以来一直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一直起着原材料供应的作用,由于流动的基本上是原材料和初级产品,产品的附加值非常低,不等价交换造成了宁夏价值的大量流失,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发展的基础和优先条件,使发展进一步受阻。

建国以来我国的发展战略思路一直是先东后西,先沿海后内陆,这样的发展思路有其历史的需求和战略上的特殊意义,推动了我国整体经济的快速增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公平和效率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面对东部沿海地区的快速崛起,宁夏的快速发展问题也迫在眉睫。现实的情况是东西部之间的差距不但没有逐步缩小,反而在进一步加大。宁夏只有实行赶超式、跨越式发展战略,才能尽快缩小差距。从国内外经济发展的经验上来看,民营企业无论对一个国家还是一个地区的经济繁荣都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并且在经济发展中具有巨大的潜力。它能够激发人们的能动性,发挥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实现人生价值的同时,创造大量的社会财富,推动社会的发展。这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所决定的。

从全国来看,巨大的发展差距也促使我们深刻地认识到,要缩短宁夏与东部

地区的发展差距,必须从民营企业的发展壮大开始着手,这就需要我们在立足宁夏发展现实的基础上,借鉴先进地区和国家的民营企业发展经验,找出自己发展过程中的缺陷与不足,扬长避短,力争实现赶超式、跨越式发展。使宁夏呈现出一个新的发展面貌,也使我国实现均衡发展的宏图和全面实现小康目标得以实现。然而,目前有一个问题严重困扰着宁夏民营企业的发展壮大。一方面宁夏民营企业寿命比较短,平均只有二年左右。而世界发达国家民营企业平均生命周期大都超过五年;二是宁夏民营企业规模都比较小,目前宁夏注册资金超过一千万元的民营企业1055家,只占全宁夏民营企业的0。46%,注册资金超过亿元仅9家。研究发现,宁夏民营企业生命周期短,企业规模小不能做大做强其主要原因是企业都缺乏核心竟争力。主要表现为理念、管理、资金和发展的软硬环境等方面。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宁夏民`营企业的生存,已经成为制约宁夏民营企业发展的瓶颈。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称度的加深,我国民营企业面临的竞争环境发生了巨大的改变,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因此能否成功地塑造民营企业强大的核心竞争力已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关系到宁夏经济的发展和全国小康目标的实现。基于此,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民族理论为指导思想,对以往宁夏民营企业发展资料进行梳理,对宁夏民营企业发展的现实状况进行分析和探索。提出了提升宁夏民营企业核心竟争力的策略研究问题。

.二、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研究综述

(一)国外核心竟争力的理论综述。核心竞争力(Core Competence),又称作核心能力,最早出现在1990年由美国密西根大学普哈拉(C. K. Prahalad)教授和伦敦商学院哈默((G. Hame 1)教授在《哈佛商业评论》5-6月号上发表的一篇题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论文中提出的,他们认为,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变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加强,企业间的竟争会加剧,产品的生命周期也会相应缩短。企业成功不再归功于偶然的产品开发或灵机一动的市场战略,而是企业核心竟争力的外在表现。他们认为核心竟争力是指“一组技术和技能的综和体”。并且强调“能够使竟争力独树一帜的能力才可称为核心能力”。他们把核心竞争力理解为组织中的积累性学识,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生产技能和整合多种技术流的学识(C.K..Prahalad&G.Hame,1990)这一理论的提出,立刻在西方理论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应,对整个国际企业界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至企业核心竞争力成为目前衡量一个企业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核心竞争力理论是企业能力理论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企业能力理论最早可以追溯到1776年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Adam Smith)在《国富论》中提出的劳动分工理论,根据这种理论.企业内部分工的性质和程度是限制规模经济效益的主要因素.从而决定了企业成长的规模界限。其后,大卫·李嘉图于1817年在其《政治经济学和税赋原理》一书中,指出组织特定的资产、技巧和能力对分工效率影响很大。他们的贡献在于提出了企业内部劳动分工决定企业的劳动生产率,进而影响到企业的成长。在此基础上,1920年,马歇尔(Alfred Marshall)创立了“企业内在成长论”提出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之间、企业之间、产业之间存在“差异分工”,并指出这种分工直接与各自的技能和知识相关。马歇尔基于赫伯特·斯宾瑟的“差异”理论基础上认为:产业是由不同专业的企业构成的,产业中的企业在市场份额、管理等多方面是异质的,不同企业间也需要协调解决“内部”经济问题和“外部”经济问题。随后,在20世纪54年代和60年代,其追随者潘罗斯(Edith Penrose)和理查德森(G. B. Richardson)通过各自独立的深入研究,分别从“企业内部知识积累”和“组织间协调”两个方面完善了这一理论。在“企业内在成长论”的基础上,对企业理论的继续研究明显分为两种相对独立而又互为补充的流派,两派都对企业内在成长论的深入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一派是资源基础论,沃纳菲尔特(Wernerfelt)把战略管理理论明确地建立在潘罗斯的企业成长极限理论基础上.另一派是动力能力论,提斯.匹斯奥提出了“协调专门化活动”和

“互补性资产”理论。1990年,普哈拉和哈默成功发表了“企业核心竞争力”一文。在此之后,理论界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研究掀起了新的高潮,一系列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论文相继发表,在这一时期,与核心竞争力密切相关的竞争优势是知识体系。因此,核心竞争力的基础是知识,学习是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学习能力是核心竞争力的核心。巴顿(Leonard Barton)是知识观的代表人物,他认为核心竞争力作为知识体系,应包括四个维度:技巧和知识集、技术系统、管理系统、价值观系统,这四个维度之间存在较强的相互作用。核心竞争力构成了企业的竞争优势,它随着时间积累而不易被其他企业所模仿。麦肯锡咨询公司的凯文·科因、斯蒂芬·霍尔和帕特里夏·克里福德等也提出,核心竞争力是某一组织内部一系列互补的技能和知识的组合,它具有使一项或多项关键业务达到世界一流水平的能力。核心竞争力以知识的形式存在于企业的各个方面能力中。主要为三种观点。一是基于资源观的企业核心竞争力沃纳菲尔特(Wernerfelt)在《战略管理杂志》上发表的“企业的资源基础论”标志着资源基础论的兴起。资源学派认为企业是各种资源的集合体,在资源的差异能够产生收益差异的假定下,企业之所以赢利,是因为企业内部有形资源、无形资源以及积累的知识在企业间存在差异,资源优势会产生企业竞争优势,企业具有的有价值性、稀缺性、知识性和不可复制性以及以低于价值的价格获取的资源,可以产生成本低或差异化高的产品,是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以及成功的关键因素,企业核心竞争力就是这些特殊的资源。因此,企业的竞争优势来源于企业的内部,依赖于异质性的、稀缺的、难以模仿的和非替代的本企业专有资源;企业有不断产生这种资源的内在动力,可保持企业的竞争优势不断形成和这些专有优势资源的不断使用(Wernerfelt, 1984)。二是基于组织和系统观的企业核心竟争力组织和系统观认为,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特定经营中的竞争能力和竞争优势的多方面技能、互补性资产和运行机制的有机融合,体现在这种组织中的核心内涵是企业所专有的知识体系,正是企业的专有知识才使得本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独一无二、不可模仿和与众不同。核心竞争力建筑于企业战略和结构之上,以具备特殊技术的人为载体,涉及众多层次的人员和组织的全部职能,因而,核心竞争力必须有沟通,参与和跨越组织边界的共同视野和认同。库姆斯(Coombs)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包括企业的技术能力以及将技术能力予以有效结合的组织能力。因此,企业核心竞争力既具有技术特性,又具有组织特性,它包括企业的技术专长(含产品和工艺在内)和有效配置这些专长的组织能力(陈收,2003 ) o三是基于文化观的企业核心竞争力 从文化角度研究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代表是拉法(Raffa)和佐罗(Zol.lo),他们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不仅存在于企业的操作子系统中,而且存在于企业的文化子系统中,在知识密集的现代企业中,核心竞争力根植于复杂的人与人、以及人与环境的关系中。核心竞争力的积累蕴藏在企业的文化中,渗透到整个组织中,被组织成员通过实践而深刻理解,在组织内达成的共识为形成一个综合的、不可模仿的核心竞争力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沙因(Edgar. H. Schein)和迪尔(Terrence. E. Deal)认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本质上说就是最难以模仿的能力,而企业文化就具备这一特征,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企业文化再造是推动企业前进的原动力,企业文化是核心竞争力。

(二)国内核心竞争力理论研究综述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核心竞争力理论开始引入我国,对我国的企业管理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出现了理论界、实业界纷纷研究、仿效和运用的局面。国内对核心竞争力的观点主要有::

北京大学张维迎教授指出;:企业的存亡取决于是否具有核心竞争力,即是否具有独特的资源和能力。这种独特性具体表现在企业所拥有的资源是偷不去、买不来、拆不开、带不走、溜不掉的。偷不去指别人模仿很困难:买不来指这些资源不能从市场上获得;拆不开指企业资源能力有互补性:带不走指 资源的有组织性;溜不掉指保持企业的持久竞争力(荆德刚,(6)24—29).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陈清泰副主任提出::核心竞争力是指一个企业不断创造新产品和提供新服务以适应市场的能力、不断创新管理的能力、不断创新营销手段的能力。

中国社会科学院陈佳贵研究员认为:核心竞争力主要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积累性知识和能力,并据此创造出超越其他竞争对手的独特的经营理念、技术、产品和服务。

中国企业管理协会理事长张彦宁教授认为::核心竞争力是一种具有特殊性质的能力,并是企业的重要战略资源。它一般以企业的核心技术能力为基础,通过企业战略决策、生产制造、市场营销、内部组织协调、管理的相互作用而获得使企业保持持续竞争优势的能力,是企业在其发展过程中建立与发展起来的一种资产与知识的互补体系。

丙明杰教授提出: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独具的,使企业能在一系列产品和服务取得领先地位所必须依赖的关键性能力,这种能力是一组技术与技能的综合体,而并非是拥有的一项技术或能力。

左建军认为:企业体制与制度是最基础的核心竞争力。一个企业要有和谐的企业体制和健全的、现代化的企业制度才有核心竞争力。

王忠明、白津夫提出:所谓核心竞争力就是企业资源有效整合而形成的独具的,支撑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能力。

程祀国、王秉安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由核心产品、核心技术和核心能力构成的,它使企业能在竞争中取得可持续生存与发展的核心性能力。

管益忻在他的《论企业核心竞争力》一书中明确指出:核心竞争力是以企业核心价值观为主导的,旨在为顾客提供更大(更多、更好)的“消费者剩余”的企业核心能力的体系。核心竞争力的本质内涵是消费者剩余,企业特有的、足以胜过对手的所有要素都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部分。

史东明在《核心能力论》一书中认为:核心竞争力是分布企业组织的能量,通过核心专长表现出来,而为其赢得竞争的核心能力是企业文化与价值观.核心竞争力的结构维度是核心价值观、组织与管理、知识与技能、软件与硬件.。

通过以.上两部分的综述,我们可以看出,从不同的研究视角,不同学者专家赋予企业核心争力不同的定义,这就充分说明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一个内涵非常丰富的概念,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的提出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它不仅回答了同一行业内不同企业间的绩效差异,而且也有力地解释了不同行业间的不同企业绩效差异的主要原因,那就是企业在核心竞争力上的强弱及储备上的差异。这一理论不仅打破了传统的“企业黑箱论”(郭斌,2003),并对数十年居于主导地位的现代企业理论提出了挑战,甚至构成战略研究的一种全新的统一范式,成为替代波特产业结构分析模式的“战略管理理论研究新的时代主旋律”,核心竞争力理论通过将经济学和管理学有机结合起来,把企业视为能力的集合体,既从本质上认识和分析企业,又根植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实践,对指导企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应当看到,核心竞争力理论发展至今,理论界对什么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尚没有一个统一的表述,这就造成该理论概念上的模糊和应用上的困难。特别是在我国,该理论尚处于研究和开发的初级阶段,这一特征表现得就更为突出。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笔者的思考,本文具体将定义如下: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能够不断地适应市场的需求而不易被竞争对手模仿的动态能力,通常表现为企业以技术能力和管理能力为主导的一组能力体系的有机整合。

三、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民营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全国乃至世界范围看,凡是发达的国家和地区,民营企业都非常发达。民营企业发达,市场经济就发达,经济实力就强。宁夏要发展,民营企业是一只重要力量。因而无论从理论上还是现实的角度来看,民营企业对促进宁夏经济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暴露出其自身存在的诸多问题,制约着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本文旨在从战略

高度,运用核心竞争力理论为这些问题的解决提供全新的思路,通过培育和提升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解决其内外部深层次的矛盾,达到加强从内部修炼,改善外部环境,增强竞争实力,进而赢得竞争优势的目的。其研究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如下:

一是研究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可以对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的发展提供补充。 宁夏民营企业是随着改革开放发展起来的,发展的时间较短,积累的实践经验也相对较少;同时,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引入我国也才十几年时间,多数的核心竞争力理论均是国外理论的借鉴,甚至是照搬其先进理论,因而基本上是处于仿效和运用的阶段,发展极端不成熟。因此,本文在充分研究我国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之上,有助于发展和完善我国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从而为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理论上的指导。

二是研究民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有利于指导民营企业进行战略管理,并处理好各种矛盾关系。当前,我国经济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但与此相对应的是各种矛盾和问题也相伴而来,在目前经济形势下,经济的发展己经到了一个重要的拐点卜. 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在经过了初期的原始资本积累、技术积累、市场发展等阶段以后也已经到了一个重要的拐点上。所以,在新的发展阶段,研究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问题有利于其处理好各种各种矛盾关系。

三是对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深入研究有助于加速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能力体系的整合,增强市场竞争力。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通常表现为技术能力和管理能力为主导的一组能力体系的有机整合。通过对其进行研究,可以加速企业文化、技术创新、企业家才能、人力资源管理等各种能力的优化配置和有机整合,形成一种互动的自我强化的动力发展系统,使企业获取持续的竞争优势。因此,对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研究,有助于企业组合、协调各种能力并提高判断与决策能力.

第二章宁夏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民营企业的界定

要分析宁夏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必须先明确民营企业的概念。在界定民营企业概念时,首先要界定民营经济的概念。民营经济的界定范围比较复杂,长期以来,围绕究竟应以经营方式为界定方式还是以所有制形式为界定方式,以及既从所有制形式又从经营方式的角度来界定,存在着很多的争论。由于这些争论导致很多学者对民营经济的研究口径很不统一,民营经济的研究成果中相关数据缺乏可比性,使其研究成果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降低。针对种种争论及由此带来的弊端,全国工商联于2003年成立了“全国工商联民营经济发展形式分析课题组”。课题组在2003年11月19日完成的《中国民营经济发展分析报告一2003年度》中对民营经济的界定是:“广义的民营经济是指除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以外的多种所有制经济的统称,包括内资民营经济(含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等)、港澳台投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狭义的民营经济是不包含外商投资企业。”这一内涵较之其它界定方法更具有权威性,将有助于减少关于民营经济界定的争论(邢宏建,2004)。在揭示了民营经济的范围之后,我们来进一步认识和判定民营企业。民营经济与民营企业的差别在于前者指的是一种经济活动,后者指的是一种法人组织,两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民营企业是中国独有的一个经济概念,在西方市场经济国家中是很难找到的,因为在市场经济的世界里,民营企业就是经济活动的主体,西方经济学的一切前提都是以民营企业为基础的,因而从经济学的一般意义上讲,民营企业就是按照商业原则和市场规则运作的微观经济组织形式。而在我国,“民营”是与“国有”和“国营”相对而言的一个概念。民营企业的概念反映两个实质问题:一是所有制结构和所有权归属,二是经营主体。民营企业是指民间私人经营、民间私人享受投资收益、民间私人承担经营风险的法人经济实体。显然,按照全国工商联对于民营经济的权威界定,民营企业的界定也随之形成。在本文中,凡除特别注明之外,采用的均是狭义的民营

企业界定:即不包含外商投资企业在内的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港澳台投资企业等企业的统称。

二、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 (一)、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定义

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指民营企业能够不断的适应市场需求而不易被竞争对手模仿的动态能力,通常表现为民营企业以技术能力和管理能力为主导的一组能力体系的有机整合。

(二)、宁夏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特征

宁夏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鲜明的特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价值性 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必须有助于实现客户所看重的价值需要,即能够为客户提供根本性的好处。如:能显著地降低成本、提高服务效率、提高产品质量、增加客户的效用(包括客户满意度主观效用的大幅增加)等。价值性是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最基本特性,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能给消费者带来独特的价值,从而能为企业创造出长期的竞争主动权,带来显著的竞争优势

2、独特性 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长期的生存经营活动过程中积累而成的,是独树一帜的,是不易被行业内的其他企业所模仿的。任何一个企业都不能靠简单的模仿其他企业而建立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主要靠企业自身的不断学习、创新和磨练而形成,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其鲜明的企业个性,深深地打上了企业的烙印,并根植和依附与整个企业系统。

3、延展性 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能够应用于多种产品或服务领域,而不是局限于某一种产品或服务,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可有力支持企业向更有生命力的新领域延伸,企业并且能够从核心竞争力衍生出一系列新产品核心服务,以满足顾客的要求。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延展性还表现在这种能力可以渗透到企业的方方面面,足以维系整个企业的运行发

4、动态性 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不是永恒不变的。如果一成不变,随着时间的推移,环境的改变,这种竞争优势也必定会失去,并可能会变成发展的阻力。核心竞争力总是同一个时期的外部环境相联系,包括文化环境、政策环境、产业环境、技术环境等等,它应该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因此,要以发展的观点来看待核心竞争力,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方向,产业的发展动向,管理的发展趋势和企业自身的特殊状况,不断完善和发展民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核心竞争力的不断提升。

(三)、宁夏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构成要素 从上面的定义和特征我们可以看到,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不是独立存在的单一能力,而是多位一体的能力体系。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本构成要素是建立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主要依据。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要素很多,可以说,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体现了企业一定程度的竞争力。对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世界相关的研究机构及相关的研究学者都给出了不同的指标体系。余伟萍,陈维政,任佩瑜:(《中国企业核心竞争力要素实证研究》,(工业企业管理2003/05 )) 收集了自1990年核心竞争力正式提出以来,共167篇关于核心竞争力的文献。然后分析每篇文献,记录关于核心竞争力构成要素的段落或句子,并进行加工、精炼,获得核心竞争力主题词或因素,生成核心竞争力文献内容分析表,总共获得核心竞争力因素677条。最后由专家小组对所有核心竞争力因素进行归类、汇总、排序并将核心竞争力相关因素进行合并,并统计其出现的频数及频率分布;生成核心竞争力要素频率表,见下表2—1

2—1核心竞争力要素频率表

┌────────────┬─────────┬──┐ │核心竞争力因素(文献研究) │核心竞争力因素数目│频率│ ├────────────┼─────────┼──┤

│创新能力 │171 │25%│ ├────────────┼─────────┼──┤ │市场营销能力 │114 │17%│ ├────────────┼─────────┼──┤ │战略管理能力 │113 │17%│ ├────────────┼─────────┼──┤ │组织管理能力 │92 │14%│ ├────────────┼─────────┼──┤ │生产制造能力 │70 │10%│ ├────────────┼─────────┼──┤ │人力资源 │61 │9% │ ├────────────┼─────────┼──┤ │企业文化 │46 │7% │ ├────────────┼─────────┼──┤ │行业环境 │10 │1% │ ├────────────┼─────────┼──┤ │合计 │677 │100%│ └────────────┴─────────┴─

由上表可知,国内外专家一致认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要素主要体现在:创新能力、市场营销能力、战略管理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生产制造能力、人力资源、企业文化、行业环境八个要素。本文也认同上述的竞争力要素。这八个方面中,前七个是企业通过自身需要着重培养的能力。对于行业环境这一要素,是需要社会共同努力加以解决,对宁夏民营企业尤为重要。

1、人力资源 现代企业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力资源是企业的核心资源。人力资源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范围内的人口总体所具有劳动能力的总称,它强调人具有劳动的能力,是人口数量与质量的统一,人力资源开发的核心所在是提高人力资源质量。而人力资源质量与劳动者素质密切相关,劳动者素质包括企业员工整体的劳动素质、生产技能和知识水平等。

2、创新能力 创新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熊彼特认为,所谓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是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从而形成一种新的生产能力。(熊彼特,1990)这里的创新包括引进新产品、引用新技术及新的生产方法、开辟新市场、控制原材料的新供应来源和实现企业的新组织等五种情况。企业只有通过学习与创新,才能培育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不断超越自我,超越竞争对手,求得持续发展。

3、组织管理能力 组织管理涉及到企业的组织结构、信息传递、企业内部制度、机制运作效果等。组织管理的各个部分的水平对企业绩效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宁夏民营企业来说,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目前的一个紧要问题。

4、市场营销能力 市场营销是企业取得市场价值的主要途径,是连接企业和市场的桥梁和纽带。企业的市场营销涉及企业营销过程、销售网络及渠道的管理和控制,它直接决定了企业能否将技术优势外化为市场竞争优势。市场营销能力决定了企业的兴衰成败,在企业的整个过程中处于核心地位。

5、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运作过程中形成的、被企业成员广泛认可的共同价值观、行为方式及信念等。先进的文化与观念是企业竞争力的成长激励因素,对企业竞争力的形成与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美〕约瑟夫·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商务印

书馆,1990))优秀企业文化产生的共同的价值观、认同感,加强了员工间、部门间的沟通与协调,打破它们之间的障碍,对以整个企业为载体的核心竞争力的营造无疑十分关键。 6、战略管理能力 企业战略管理是企业根据对企业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分析,确定企业总的经营指导方针和目标,企业战略管理关乎企业未来生存与发展。战略管理可以把握未来国际市场和环境,明确发展目标与方向,对资源进行有效的利用和对企业发展进行规划、组织管理和控制。战略管理的主要指标包括战略规划水平、战略与资源匹配及实施能力、资源整合能力、国际市场适应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

7、生产制造能力 对企业来说,生产制造能力是企业竞争力的基础。企业的生产能力体现了企业制造产品或提供服务的能力,决定了企业能否取得质量竞争优势和成本、价格竞争优势。它包括企业的生产工艺和流程、加工设备、生产计划与控制、自动化程度、规模化程度、作业成本等因素及与竞争对手相比的结果。

8、行业环境 主要包括观念问题、融资问题、自然条件、政府行为、企业发展空间等等。 但是以上这些能力很难用定量的指标来进行直接衡量,所以,在建立企业竞争力分析指标体系时,需要从定性的角度出发,用容易衡量的其它指标来进行设计,体现可操作性,也就是用外在的表现来说明内部的竞争力状况。

(四)、宁夏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指标的选取与构建

. 1、指标选取的原则 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指标选择需要遵循五项基本原则。一是全面性原则:竞争力要体现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否则会失之偏颇,所以评价指标体系必须反映全面性和完整性。二是代表性原则:该原则要求每一个指标都在某一方面最具有代表性。三是区分性原则:区分性是指指标必须有较高的区分度,相互之间不能有太多的重叠,以免分析结果受到不良的影响。四是有效性原则:用指标的项目因子,必须能够反映企业的实际竞争力状况,做到有效性。五是可操作性原则:在选择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时,应该充分考虑实际的可操作性,即要便于调查和收集资料,便于数据分析,并能达到预期目标。六是可比性原则:各评价指标应具有可比性,既便于同行业企业间的比较,又便于非同行业企业间的比较。七是动态性原则:评价指标体系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企业竞争力的动态变化,即不仅注重静态的数值指标,而且应该注意选取动态的增量指标来进行评价。 2、模型构建 上述的核心竞争力的要素难以直接衡量,需要选用其他容易量化的指标来衡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见表2-2):潜在实力发展能力、经营效率能力、获利能力偿债能力、行业环境、企业文化、人力资源、生产制造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战略管理能力、市场营销能力、创新能力直接体现到企业核心竞争力。 图2-2:企业核心竟争力关系图

按照指标选取的原则,并采用能直接体现企业核心竞争力、而且容易量化的指标,建立起本文的竞争力分析指标体系,如表3-2所示:

表3-2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 │指标类型 │具体指标 │ ├──────────┼──────────────────┤ │偿债能力评价指标 │(1)流动比率;(2)资产负债率 │ ├──────────┼──────────────────┤ │获利能力评价指标 │(3)成本费用率;(4)资产报酬率;(5)资 │ │ │本收益率 │ ├──────────┼──────────────────┤ │经营效率能力评价指标│(6)应收账款周转率;(7)存货周转率:(8) │ │ │人均收入 │

├──────────┼──────────────────┤ │发展能力评价指标 │(9)销售增长率;(10)净资产增长率 │ ├──────────┼──────────────────┤ │潜在实力评价指标 │(11) R&D人员比率;(12)员工受教育水 │ │ │平:(13)高层受教育水平 │

└──────────┴──────────────────┘

(1)、偿债能力指标 在本文的评价指标体系中,用“流动比率”表示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用“资产负债率”表示企业长期偿债能力。通过这两个指标,试图较为综合地反映一个企业的偿债能力。两个指标都属动态指标,其数值并不是越大越好,也不是越小越好,而是处于一定的弹性区间才为适宜。例如,流动比率一般认为数值在160%至250%之间为宜,资产负债率则保持30-60%为相对合理。但按国际通行标准,流动比率应为200%,资产负债率标准是30% o

流动比率 用以衡量企业在某一时点偿付即将到期债务的能力,又称短期偿债能力比率。计算公式: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x 100% 资产负债率 用于衡量企业负债水平高低情况,本文中用来反映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计算公式: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X 100% (2)、获利能力指标 获利能力指标用成本费用利润率、资产报酬率、资本收益率来表示,这样能兼顾企业整体资产的获利能力和单位资本的产出,能较好地用较少的指=反映企业整体的获利水平和质量。

成本费用率 是指每一元能产生的利润水平,与其它指标相比,能较好的反映企业利润率,而且也能很好的反应经济效率,为避免重复,将该指标归于获利能力指标中。 计算公式::成本费用率=营业利润/成本费用总额x 100%

资产报酬率 用于衡量企业运用全部资产获利的能力。计算公式为: 总资产报酬率=利润总额/平均资产总额x 100% 平均资产总额=(期初资产总额+期末资产总额)/2

资本收益率 资本收益率是指企业运用投资者投入的资本获得收益的能力。计算公式: 资本收益率=净利润/实收资本X 100%,净利润/所有者权益=净资产收益率 (3)、经济效率评价指标

经济效率评价指标其中包括各种“周转率”指标,包括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全部资产周转率等。但在获利能力指标中我们采用的资产报酬率指标与总资产周转率指标有重复,所以本文采用“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这两者是引起经济效率变化的主要指标。 上面的成本费用指标也可以反应经济效率指标,在这儿就不需要重复计算了。所以在本文中,该大项指标采用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和人均收入指标。

应收账款周转率 应收账款周转率是指赊销收入净额对应收账款平均余额的比率,它反映了企业应收账款的流动程度。较高的应收账款周转率意味着较短的收账期间,企业在应收账款项目上占用的资金也就越少。计算公式::

应收账款周转率=赊销净额/平均应收账款余额x1oo%

存货周转率 存货周转率是衡量上市公司资产管理能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它侧重反映企业存货销售的速度,其经济含义是反映企业存货在一年之内周转的次数。从理论上说,存货周转次数越高,企业的流动资产管理水平及产品销售情况也就越好。 计算公式:: 存货周转率=主营业务成本/存货平均净额 人均收入 是指每一个人所能创造的营业收入,用来反映企业中人员的产出,因此能很好的反映企业经济效率。计算公式: 人均收入=主营业务收入/职工总数x 100%

(4)、发展能力评价指标 发展能力指标也有很多,比如有资产增长率、利润增长率等。本文采用销售增长率和净资产增长率,既能反映企业经济规模的变化,又可以避免指标的重复性。

销售增长率 国际通行的做法就是以销售收入来表示企业经济规模,比如世界500强的排名都是按照销售额来进行排定座次的。而且销售收入是社会承认的企业拥有的市场份额,是企业有效的经济规模,是已经完全实现的生产价值。因此,选择销售增长率这个指标能很好的体现企业经济规模的变动。计算公式:

销售增长率=本期销售收入/上期销售收入100%

净资产增长率 在财务规模增长方面,也有若干指标,比如自我积累率、基金充足率、高盈利产品收入比率等。本文认为,以“净资产增长率”指标反映企业财务实力比较恰当。这是因为其它指标或过于片面,或表示方式过于间接,或并不能完全准确 反映企业财务实力,因此,没有被采用。计算公式: 净资产增长率=期末净资产/期初净资产x 100% ( 5)、潜在实力 相当多的民营企业是从小作坊起家的,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其经营管理水平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而人是企业未来发展最重要的因素,员工素质、管理者素质与企业的潜在发展能力密切相关。这里选取了“研发人员比率”、“员工受教育水平”、“高层受教育水平”三个指标来反映企业的潜在能力。

研发人员比率 该指标表示研发人员在企业员工总数中的比率,表示一个企业的创新能力,从而与企业的潜在能力密切相关。计算公式: 研发人员比率=技术人员总数/企业员工总数x 100%

员工受教育水平 企业员工受教育水平是企业未来发展的蓄水池,与企业的发展潜力有密切的关系。计算公式: 员工受教育水平二大专以上学历人数/企业员工总数x 100% 高层受教育水平 企业的高层管理者最能左右企业的发展,与企业的兴衰成败有着直接的联系,企业未来的发展与他们更是直接相关的。计算公式: 高层受教育水平=高层管理人员中本科及以上人员/高层管理人员总数

3、样本选取 本文的民营企业样本资料选取于宁夏统计局2006年重点企业中76家国有企业和83家民营企业(见附表2-3)。为了便于对比分析,本文按照行业与地域相对应的原则进行归属,见:表2-3

表2—3企业行业归属

┌────────┬────────┬────────┐ │行业 │民营上市公司数量│国有上市公司数量│ ├────────┼────────┼────────┤ │农、林、牧、渔业│1 │1 │ ├────────┼────────┼────────┤ │制造业 │40 │36 │ ├────────┼────────┼────────┤ │建筑业 │I │1 │ ├────────┼────────┼────────┤ │交通运输、仓储业│2 │2 │ ├────────┼────────┼────────┤ │信息技术业 │12 │11 │ ├────────┼────────┼────────┤ │批发和零售贸易 │3 │2 │ ├────────┼────────┼────────┤

│房地产业 │8 │8 │ ├────────┼────────┼────────┤ │社会服务业 │1 │1 │ ├────────┼────────┼────────┤ │传播与文化产业 │1 │0 │ ├────────┼────────┼────────┤ │综合类 │14 │14 │ ├────────┼────────┼────────┤ │总计 │83 │76 │

└────────┴────────┴───── │ .4、宁夏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 本文选择了平均值、中值、和标准差三个分析结果,来计算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选择中值是因为样本中有很多的“野点”,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值是一个更加可靠的指标。

(1)、偿债能力状况 由表2-4可以看出,在流动比率指标中,国有企业比民营企业的数值要大,说明前者的流动资产比流动负债的比率要大,说明在同等的负债下,国有企业具有更多的流动资产用来偿债。而在资产负债率指标中,民营企业要高于国有企业,说明民营企业同样的资产担负着更多的负债。

由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在偿债能力方面,国有企业要强于民营企业。 表2-4偿债能力比较比较

┌────┬─────────────┬─────────────┐ │项目 │流动比率 │资产负债率 │ ├────┼──────┬──────┼──────┬──────┤ │分类 │民营企业 │国有企业 │民营企业 │国有企业 │ ├────┼──────┼──────┼──────┼──────┤ │平均值 │1.4904 │1.5742 │52.3339 │50.9984 │ ├────┼──────┼──────┼──────┼──────┤ │中值 │1.1228 │1 .2094 │53.5402 │52.2108 │ ├────┼──────┼──────┼──────┼──────┤ │标准差 │1.2460 │1.2999 │18.1307 │17.7278 │ ├────┼──────┼──────┼──────┼──────┤ │样本数量│83 │76 │83 │76 │ └────┴──────┴──────┴──────┴──────┘

(2)、获利能力状况 由表2-5可以看出,在成本费用率指标中,民营企业的平均值要大于国有企业,但是中值却小于国有企业,说明民营企业中成本费用率高的公司在拉动这个指标。在资产报酬率指标中,不管是平均值还是中值,民营企业都高于国有企业,说明民营企业具有更高的资产报酬率。在资本收益率指标中,可以看到民营企业的平均值为负值,但是中值却是正值,这是因为在该项指标中。存在很多“野点’,也就是说有少数几家公司的 资本收益率非常之低,从而影响了整个民营企业的平均值。根据统计学原理,在这种情况下,中值是一个更加可靠的指标。在中值比较中,民营企业要远大于国有企业。而民营企业的标准差要远大于国有企业,说明民营企业之间差别比较大,有明显的经营差距。 综合这三个指标,应该说民营企业都强于国有企业,也就是说民营 企业的获利能力要强于国有。

表2-5获利能力比较分析

┌────┬─────────┬─────────┬─────────┐ │项目 │成本费用率 │资产报酬率 │资本收益率 │ ├────┼────┬────┼────┬────┼────┬────┤ │分类 │民营企业│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国有企业│ ├────┼────┼────┼────┼────┼────┼────┤ │平均值 │0.3865 │0.3067 │0.0456 │0.0341 │-0.7096 │2.5317 │ ├────┼────┼────┼────┼────┼────┼────┤ │中值 │o.22s │0.2492 │0.0306 │0.0254 │6.35 │4.285 │ ├────┼────┼────┼────┼────┼────┼────┤ │标准差 │0.5930 │0.7866 │0.1052 │0.0752 │36.2856 │12.4148 │ ├────┼────┼────┼────┼────┼────┼────┤ │样本数量│83 │76 │83 │76 │83 │76 │ └────┴────┴────┴────┴────┴────┴────┘

(3)、经营效率状况 由表2-6可以看出,在应收账款周转率指标中,民营企业的平均值要大于国有企业,但是中值却小于国有企业,而且平均值要远大于中值,说明民营企业在该指标上集中性不如国有企业,呈现更大的离散性。在存货周转率指标中,民营企业的平均值与中值均大于国有企业,说明民营企业在存货的周转上,要比国有企业更加迅速。在人均收入指标上,民营企业的平均值要远大于国有企业,但是中值却小于国有企业,而且标准差要远大于国有企业,所以这里也有很多的野点,表现为少数几家公司的该项指标非常的高,从而拉高了平均值。所以,在该项指标上,本文采用中值来说明人均收入指标,也就是说,人均收入方面,民营企业要逊色于国有企业,但是有几家民营企业的人均收入指标要远远高于其他企业。标准差大说明民营企业内部差距还是比较大的。

综上所述,民营企业在周转率指标上要高于国有企业,但是人均收入指标要逊于国有企业,说明民营企业在资产的管理上强于国有企业,但在人的使用上却弱于国有企业,这也是民营企业需要改进的地方。

表2-6经营效率比较分析

┌────┬─────────┬─────────┬─────────┐ │项目 │应收账款周转率 │存货周转率 │人均收入 │ ├────┼────┬────┼────┬────┼────┬────┤ │分类 │民营企业│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国有企业│ │ ├────┼────┼────┼────┼────┼────┼────┤ │平均值 │14.1261 │12.0188 │5.9551 │5.5217 │216.3077│116.3141│ ├────┼────┼────┼────┼────┼────┼────┤ │中值 │5.485 │6.5 │3.52 │3.38 │42.58 │50.86 │ ├────┼────┼────┼────┼────┼────┼────┤ │标准差 │31.2264 │24.4761 │8.1543 │8.1727 │498.2302│195.5137│ ├────┼────┼────┼────┼────┼────┼────┤ │样本数量│82 │75 │83 │76 │83 │75 │ └────┴────┴────┴────┴────┴────┴────┘

(4)发展能力状况 由表2-7可以看出,在销售增长率指标上,民营企业的数值要小于国有企业,说明民营企业的销售增长速度要慢于国有企业。在净资产增长率指标中,民营企业同样逊色于国有企业,在净资产的增长上要慢于国有企业。 综上所述,在发展能力上,民营企业要弱于国有企业。

表2--7发展能力比较分析

┌────┬─────────────┬─────────────┐ │项目 │销售增长率 │挣资产增长率 │ ├────┼──────┬──────┼──────┬──────┤ │分类 │民营企业 │国有企业 │民营企业 │国有企业│

├────┼──────┼──────┼──────┼──────┤ │平均值 │39.8641 │52.1461 │3.8660 │6.8824 │ ├────┼──────┼──────┼──────┼──────┤ │中值 │19.1_6 │26.86 │3.67 │3.78 │ ├────┼──────┼──────┼──────┼──────┤ │标准差 │137.9643 │127.9299 │17.0953 │25.0993 │ ├────┼──────┼──────┼──────┼──────┤ │样本数量│83 │76 │83 │76 │ └────┴──────┴──────┴──────┴──────┘ (5)、潜在能力状况

由表2-8可以看出,在R&D人员比率指标体系中,民营企业的数值要高于国有企业,说明在民营企业中,R&D人员所占比重相对于国有企业来说要高。而民营企业的标准差远大于国有企业,说明相对于国有企业来说,民营企业内部的差距比较大,参差不齐。在员工受教育水平指标体系中,民营企业同样要强于国有企业,也就是说在民营企业中,大专以上的人员比率要高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的标准差远远大于国有企业,说明相对于国有企业来说,民营企业内部的差距比较大,参差不齐。在高管受教育水平指标中,民营企业要弱于国有企业,但是相差不大。

综上所述,在潜在能力状况中,除了在高管受教育水平上民营企业略有逊色之外,在R&D人员比率和员工受教育水平上,民营企业都要强于国有企业。 表2-8潜在能力比较分析

┌────┬─────────┬─────────┬─────────┐ │项目 │研发人员比率 │员工受教育水平 │高管受教育水平 │ ├────┼────┬────┼────┬────┼────┬────┤ │分类 │民营企业│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国有企业││ ├────┼────┼────┼────┼────┼────┼────┤ │平均值 │0.43 I 1│0. I 838│1.4192 │0.3989 │5.2657 │5.4069 │

├────┼────┼────┼────┼────┼────┼────┤ │中值 │0.1452 │0.131 │0.3645 │0.3108 │5.4 │5.44 │ ├────┼────┼────┼────┼────┼────┼────┤ │标准差 │1.9243 │0. I 607│6.4322 │0.2600 │1.0090 │0.7067 │

├────┼────┼────┼────┼────┼────┼────┤ │样本数量│77 │70 │82 │74 │81 │75 │ └────┴────┴────┴────┴────┴────┴────┘

综上所述,民营企业在获利能力、潜在能力上要强于国有企业,但在偿债能力、发展能力上要弱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在资产的管理上要强于国有企业,而在人的使用上弱于国有企业;在研发人员比率、员工受教育水平等方面民营企业内部差距比较大,水平参差不齐。 从上面的实证分析可以看出,虽然民营企业在获利能力等方面强于国有企业,但是在偿债能力、发展能力以及经营稳定性上等方面弱于国有企业。对于这些问题,需要民营企业从根本上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具体包括建立科学合理的现代企业制度、加强技术创新、培

养企业核心人才、提炼企业文化和强化品牌管理等。

以上本文是从企业自身要素去分析企业核心竞争力。对于地处内陆的宁夏少数民族地区来说,行业环境即外部要素对提升宁夏民年营企业核心竞争力影响会更大一些。下面通过宁夏民营企业发展及特点分析行业环境对提升宁夏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

第三章 宁夏民营企业的发展

一、发展历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民营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据统计,截至2003年末,民营企业己发展到4700万户,从业人员8700万人,注册资本3。5万亿元。全国非公有制经济对GDP的贡献率己达60%以上。特别是在国有企业长期亏损、被迫进行战略调整,而集体企业后劲不足、经济贡献率持续下降之际,民营企业异军突起、快速发展,促进了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使第三产业迅猛发展。在城市下岗失业工人增多、农村劳动力大量过剩的情况下,民营企业吸纳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减轻了社会压力,促进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支持了国有企业的改革,成为我国加快和促进整个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重要因素,民营企业缴纳的工商税收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

由于党对民营企业的认识几经反复、导致民营企业在我国的发展也历经曲折。民营企业的发展历程可分为六个阶段:。

(一)、1978——1982年是初期萌芽阶段。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通过“三大改造”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改造,到1957年全国只有在一些偏远地区还存活着约9万多个体户。从1979年到1982年,在农村,随着农村搞联产承包,一些农业大户开始自己跑运输;在城市,大批返城知青急需解决就业问题,个体经济开始出现。1982年12月,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把发展和保护个体经济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城乡劳动者个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的合法权利和利益。”

(二)、1982-——1988年是缓慢发展阶段。在这个时期,私营经济开始出现,当时最顾忌的是两个字:“雇工”。为了这两个字,争论了整整6年。最后确定下来的官方说法是“请帮手、带学徒”,而且帮手、学徒的人数不能超过8个,后来将员工超过8个的叫做私营企业,私营企业的起因就是从这儿来的。尽管如此,到了1986年,国家对超过8个员工的私营企业的态度,实行“三不”原则,即:不提倡、不宣传、不抵制,政策上的冰封依然存在。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应以公有制为主体”,但并不排除私营经济这一必要的和有益的补充。1988年第二次修宪,明确了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必要补充。在这样的形势下,民营企业步入发展期。

(三)、1989——1992年是徘徊阶段。就在小平南巡讲话之前,中国的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发展缓慢,1989年全国私营经济为9. 1万户,而到1991年仅发展到10. 8万户。从中国民营企业发展过程来看,这一时期处在曲折徘徊的阶段,当时的民营企业还非常脆弱,一有风吹草动,对它就能产生致命的影响。在1992年的南巡讲话中,小平同志再次重申“在我国发展生产力,需要民营经济的发展”,将我党对民营经济的认识进一步推向深入,从而也推动我国民营企业尽早的走出低迷的徘徊阶段。

(四)、1992-——1997年是高速发展阶段。1992年,党的十四大召开标志着我党对民营经济的政策进一步的认可。江泽民同志继承并进一步发扬了小平同志对民营经济的论述,提出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新论断,把我党对民营经济的理论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这一论述对于促进我国民营企业的健康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这一时期全国上下掀起了一股经商高潮,不少人辞掉公职,投身商海赶潮。“下海”和 “全民经商”成为这个阶段最广为人知的词汇。这一阶段私营企业户数平均年增长率为45.68%, 1994年

私营企业高速发展到43. 2万户,比上年增加81. 7%,为历年最高增长水平。从业人员也从1991年的184万人增加到1996年的1171万人,增加了6. 36倍。

(五)、1997——2002年是稳健发展阶段。 直到十五大之后,民营经济才与中国经济真正融为一体,民营经济被视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才从体制外放入了体制内.这一时期随着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整,民营经济由刚开始的高速发展逐步进入稳定期,发展势头有所放缓,5年内私营企业户数平均年增长率为19. 36%。到2001年,民营企业的发展 再上一个新台阶,私营企业户数达到202. 9万户,从业人员达到2714万人。

(六)、党的十六大召开—至今是基本成熟阶段。党的十六大提出了“两个毫不动摇”和“一个统一”: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民营企业发展;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民营企业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不能把这两者对立起来。2003年3月4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政协民建、工商联联组会上指出“要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非公企业’,。国家宪法(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规定:“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肯定了包括民营经济在内的非公有经济是我国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政策上为民营企业的发展扫除了障碍,我国的民营企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二、发展状况

我国民营经济的发展经历了先东后西的发展历程。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东部民营经济已经完成了二次创业,现正迈向进军国际市场的第三次创业阶段。,许多大的民营企业积累了一定数量的闲置资金,它们正在积极地寻找新的投资领域,扩大企业的发展空间和发展领域;几万亿的民间储蓄,也正期待着新的投资领域的放开,为扩大民间投资增加新的渠道。而宁夏民营经济尚处于第一次创业阶段,规模小、效益差、抗拒市场风险能力弱。东部民营经济的工作重点己开始由数量扩张转为质量提高;而宁夏民营经济工作的重点还处在数量的扩张上。滞后的民营经济影响着宁夏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也是形成东西部发展差距的一个重要原因。目前,宁夏地区的民营企业主要表现为总量少、发展水平低、竞争力弱。民营企业首先在最富有经济活力的东南沿海地区萌芽生长、 壮大,形成相当规模,随后由沿海向内地、由东南向西北成扇面逐步推进。第二次 全国基本单位普查的统计资料显示,在2001年民营企业的经济总量中大约有75%左右分布在东部地区,1 5%左右分布在中部地区,10%左右分布在西部地区,2001年,江苏一个省的民营企业从业人数就相当于整个西部地区的 总和。而广东一个省的民营企业的实收资本比整个西部地区还多。浙江一个省的民营 企业的营业收入大大超过了整个西部地区的营业收入。从全国乃至世界范围来看,凡是发达的国家或地区,民营经济都非常发达。民营经济发达,市场经济也就发达,经济实力就强。宁夏要发展,民营企业是一支重要的力量,因而,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现实的角度来说,民营企业对于促进宁夏地区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一)、有效地配置和利用资源 挖掘经济发展潜力

由于民营企业的财产权利主体明确,自担风险,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必然致力于采用各种技术、管理手段来降低生产经营成本提高效益,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争得一席之地。从.西方经济学的角度来说,民营企业符合有理性的经纪人的假设条件,它是以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为企业经营目标,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必然会尽可能地合理配置资源,为实现企业经营目标服务。但是,企业光凭借这些来保住市场生存空间还远远不够,还必须不断创新,以变应变,适应不断变化的外部市场环境和社会环境,才能充满活力。同时民营企业组织机制灵活,有很强的市场适应能力和资本增值能力。民营经济分布广泛,它的生存空间伸缩性很大,在不同地区的城市、乡村,不同的产业、行业,都能够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有利于充分、合理利用宁夏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优势。

(二)、可优化西部大开发的市场经济环境 加快改革步伐

民营企业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求平衡,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办事,有利于树立和增强西部人民的市场经济意识和竞争意识,能够促进西部地区市场体系功能的完善和市场化程度的提高。民营经济的发展又在客观上为国有企业提供了示范,使国有企业感受到市场竞争的压力,从而有助于国企改革步伐加快进行。从另一方面来说,民营企业发展壮大后,可参与国有企业的重组改造,盘活存量资产。使社会资金和经济资源充分地流动起来,实现不断增值的功能,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服务。 (三)、促使竞争性行业体系的形成与产业结构的提升 竞争性领域是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主要是靠市场竞争而发展的领域。它是各种非公有经济成分可能和允许进入的领域,是国有经济不需要占领和垄断的领域。然而在西部地区,这些领域目前大部分仍为国有经济垄断或控制,在布局调整中,国有经济应从这些领域中逐渐淡出。而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进入的门槛相对较低,竞争比较激烈。由于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使然,生存下来的民营企业一定是那些形成规模,具有核心竞争力和能够根据市场需求不断推陈出新的企业。随着竞争的加剧使得生存下来的企业深刻地意识到,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必须具备哪些条件,时时刻刻有着危机感,不断激发发展的动力。这也能够促使竞争性行业体系的形成。因此,西部地区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可以推动西部产业结构的调整。特别是西部丰富的资源和有着广阔市场前景的轻加工业,可以在实行生产要素转移和资金、人才等的投入过程中不断优化组合,带动产业结构调整以及所有制结构调整,逐步改变目前西部地区轻重工业比重不协调,国有企业比重过大的状况。 (四)、是吸纳就业的主渠道 能够起到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 大部分劳动力在中小企业就业,是一个世界性的经济规律,而中小企业绝大部分是个体私营企业。过去人们普遍认为大企业能解决劳动力就业,其实,从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普遍格局来看,有二点能说明中小企业是就业的主要渠道,一是中小企业在全部企业中的比例一般在99. 5%以上;二是全国65-80%的劳动力分布在中小企业就业。我国是一个人口和劳动力大国,就业问题尤为严峻。宁夏由于历史发展的原因,国有企业占有相当大的比重,随着经济的发展,国有企业面临着经济结构转型和改革,人员的安置也就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民营企业的天然优势就是能够一定程度上解决国有企业的后顾之忧,据宁夏工商联统计:2005年末,宁夏工业民营企业从业人数占全区工业从业人员总数的59,8%。并且对于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民营企业也是巨大的吸收器。从民营企业的产业结构分布来看,第二、三产业约占80%以上,而第三产业是容纳劳动力最多的部门,再加上民营企业的快速发展,使它可消化吸收大批下岗人员和新就业人口。民营经济的发展壮大,一方面可以提高宁夏地区就业水平,降低失业率。另一方面也可减轻西部地区国企改革中下岗人员再就业造成的压力和阻力,加快减员增效的进程,促进国有企业改革的顺利进行。宁夏地区民营企业在自己寻利的过程中,必然会对宁夏地区的社会稳定做出不可估量的作用。 (五)、能够培养企业家人才 构建良好的人力资本机制

企业家是自觉遵循市场规律,善于组合各种生产要素,为社会创造财富的创业者,是西部地区建设的引领者,也是西部地区市场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极为需求的人力资源。从我国民营经济发展的状况看,民营企业创业者和“老板”中的许多人原来是 “洗脚上田”农民、辞职下海的工人、干部和科研技术人员。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他们还不是完全意义上的企业家。虽然他们在创业和企业经营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具备了一些企业家的素质和能力,但是还需要比较系统的学习和有针对性地培训来完善他们。目前,我国仍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时期,在经济运行中,缺少一支高素质的、有一定数量的企业家队伍,这种现象在西部地区尤甚。而民营企业是企业家成长的沃土,他们在市场经济的风雨中脱颖而出,成长为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家。东部沿海地区基本上完成了企业的第一次创业阶段,处

于二次创业和企业提升时期,而宁夏在西部大开发的促动下,基本上处于第一次创业时期,这就需要更多的人才来支撑和指导这种发展趋势,而且,在这个发展过程中,必然也会造就一大批各方面的人才,形成西部地区良好的用人机制和激励机制,使西部地区人才的培养与发展跟上经济发.展的趋势,带动西部地区人口素质的提高。 (六)、为财政收入税收做出重要贡献

民营企业能创造大量税收,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民营经济每增长一个单位,就会引起全国工业总产值1. 26个单位的增长。椐宁夏国税局统计,2006年,宁夏非公有制企业实现税收占全部税收的78。9%。与此同时,宁夏地区的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于增加就业,活跃市场,扩大出口等方面也发挥出重要作用。

然而,与东部的民营企业相比,宁夏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主要表现;一是.增长方式方面,:改革开放初期,东部民营经济的发展主要依靠数量、速度扩张型的增长方式,而现在这中方式已 经不能适应宁夏民:营经济的发展。二是经营成本方面,: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东部 主要依靠全国所提供的原材料、能源、人力资源等低成本的生产要素,推动了民营经济的高速增长。现在宁夏民营经济的发展成本高,结构单一,比较利益低,不论在生 产还是在其他经营方面都有诸多反映。三是市场环境方面:,东部民营经济的发展面对的是短缺经济与低层次的生活水平要求,产业的发展几乎全是靠填补供不应求的缺口。而今宁夏民营经济的发展,面对的是商品相对过剩的经济形势与小康生活水平,要求标准高。四是区位条件方面,:东南沿海地区有优越的区位优势,外商投资多,进出口方便,有利于经济的发展。而宁夏地区深居内陆,地域分割严重,生态环境恶劣,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信息闭塞。所以在吸引外资等方面存在着很大困难。五是人力资源方面,:改革开放以来,“孔雀东南飞”的问题不但没有解决,反而呈现发展的趋势。宁夏民营企业人才更加匾乏, 并且至今没有形成吸引人才的良性环境。六是质量管理方面:,东部的民营经济己向高质量、品牌效应发展,而宁夏的民营经济起步晚,起点低,还处在卖资源、卖初级产品 的阶段,数量少,归规模小,质量次,效益低,没有形成发展优势。与此同时,东部发展民营经济,在思想观念、政策和舆论环境等方面都比较宽松,少争论,重实践。但是在宁夏的部分社会各界成员中,至今还怕放手发展民营经济会导致私有化,动摇社会主义根基,会导致贫富悬殊,出现两极分化等等。从现代的科学管理哲学来看,企业经营的理念己经从注重质量和效率转变为注重消费者的需求。理解和掌握这种不断变化的需求,并努力迎合它、引导它,才是企业生存的根本所在。而宁夏地区一些落 后的思想倾向严重影响着宁夏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

三、发展的特点

从宁夏民营经济发展的轨迹考察,它同全国一样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形成于90年代初,经过近十多年的发展、壮大,现己经成为增长最快的经济成分。但是也应该看到,宁夏民营经济的发展同东部之间也存在极大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宁夏与东部经济发展的巨大差距。宁夏民营企业大多数是从资金、技术、规模等劳动要素要求相对较低的、以资源开发为主的竞争性产业领域中生存和发展起来的。其形成的低成本性、低技术性.、轻战性设计的发展过程,决定了宁夏民营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必然存在自身难以克服的制度缺陷和相对的竞争劣势。当前宁夏民营企业发展过程中既存在竞争的劣势,也存在相对的优势。宁夏民营企业发展的特点出现了新的变化; (一)、发展中的市场导向性

宁夏地区民营企业的起步时间并不晚于东部地区,但是总体上来说,无论是发展规模还是发展速度,与东部地区均存在比较大的差距。东部民营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政府的宏观推动作用明显,政府制定了各种优惠的招商引资政策和多种倾斜性政策措施,吸引了大批外来发展资金,刺激了当地民营经济的迅速发展。宁夏民营企业目前的发展,总体上则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衍发展而来的。这种情况决定了宁夏民营企业的发展必须立足于市场,以市场

需求为导向,利用市场经济规律合理配置社会资源,以谋求自己最大的发展空间。 (二)、产业结构的创新空间巨大 宁夏民营企业的产业结构,迄今为止主要是以能源开发为主体,表现出了极强的资源依赖性。这种产业结构具有明显的幼稚型特征,比较利益低,且综合效益不高。所以产业结构及企业制度是宁夏民营企业发展的核心内涵。宁夏地区地域广裹,各种资源丰富,但许多资源具有不可再生性,所以宁夏地区一些相关的民营经济应该注重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在政府相关的宏观产业政策引导下寻找自己发展的利益点。 (三)、发展中的整体联动性

宁夏民营企业的发展是整个宁夏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特别是随着整个经济结构的大调整,国有企业的体制变革和产权改革力度在不断加大,宁夏民营企业的比重将大幅度提高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贡献率会越来越高。所以民营经济是构建宁夏新型产业链的主体,应该承担总体联动发展的责任。 (四)、发展进程的跨跃性

宁夏民营经济与东部民营经济相比存在个性化差异,具有自身的特点。就目前宁夏民营企业发展的现实情况来说,宁夏地区完全可以省略东部地区民营经济发展进程中的一些摸索经验、付出成长成本的阶段,实行跨越式、赶超式发展的战略。迅速融入市场经济发展的大潮中,为本地区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成为最有活力的经济增长点。对于如何解决宁夏地区民营企业发展相对落后的问题,不能简单地借鉴跟进、学习模仿东部民营经济的发展模式。必须要依据自身的特点,建立具有持续发展动力的民营经济体系。将现实的发展劣势转化为发展的相对优势,发展具有宁夏地区特色的民营经济。

整体上来说,宁夏地区民营企业发展落后于东部是不争的事实,无论从民营经济发展的程度、数量、规模还是外部环境来说,宁夏地区都应该面对现实,快速发展。 第四章

影响宁夏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民营经济在宁夏地区发展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但通过上面的分析也可以看出宁夏地区民营经济的发展也存在着许多问题与不足。其原因是外因和内因的综合结果。

一、行业环境——外部影响的主要因素 (一)、观念问题—一束缚发展的思想枷锁 宁夏属西北少数民族地区,这里的自然经济曾经根深蒂固,长期以来受传统文化和计划经济的影响较深,传统文化是建立在自然经济的基础之上,主要支点是“官本位”、“重农轻商”、“重义轻利”,这些与现代市场经济价值观有很大的冲突。从思想转变到认同需要很长的时间,人们对一种社会现象不是内在动力的促使而是外力推动地接受时,这就必然存在许多困难和阻力。长期以来,人们对计划经济和国有经济有浓厚的情结,越落后的地区发展的难度越大,由于中国传统的儒学思想和几十年的计划经济思维的束缚,人们“不患寡而患不均”,如果你穷了,穷到生活举步维艰的地步,人们往往会同情你,偶尔也会伸出援助之手,而你富了,人们则会孤立你。没有正确的财富观,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人们创业的冲动。 首先,政府主导经济发展的观念影响深远。从政府方面来说,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社会思想束缚和历史惯性的影响,宁夏地区一些干部在思想上难以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思想观念。目前民营经济已经发展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一些高科技企业己经成为先进生产力的重要代表,但一些地方政府仍将民营经济视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要补充”,置于“拾遗补缺”的位置,对发展民营经济顾虑重重。保守滞后的思想观念对政府行为产生了负面效应。、观念难于向市场经济观念转变。由于受传统社会思想束缚和计划经济体制的历史惯性的影响,在宁夏地区难以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思

想观念。仍有部分人对民营经济的发展存在偏见,担心民营经济发展过快、比重过大会影响公有制经济的主导地位,所以对民营经济依然是限制多,放手支持少。这种旧观念的约束,使宁夏地区从人、政府、政策环境等方面极大的限制了民营经济的发展速度和发展规模。 其次,宁夏地区人们思维模式的转变需要一个过程。宁夏地区人们的市场开拓精神和市场机遇意识相对较差。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广大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对生产资料、生活资料的市场需求也在迅速扩大。20世纪末期,东部民营企业抓住全国经济发展大好形势的契机,充分发挥了他们的市场开拓精神和市场机遇意识,使民营经济迅速发展了起来。宁夏地区人们市场经济思维欠缺这也和他们处于不同的自然地理条件和生活方式有关,“穷则思变,变则通”,东部地区人多地寡,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根本满足不了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求。他们就有一种脱离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的欲望,寻求别的生存方式,“从商”也成了他们自然而然的选择。这些传统的因素积累下来,对东部民营经济在改革开放的东风下快速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考察改革开放以来,包括家用电器类、家用交通工具、服装鞋帽类、饮料类、食品类等生活资料市场的发展过程,无论从这些商品的市场首先进入率、市场占有率、更新换代速度来看,还是从市场知名商标的拥有率来看,东部民营企业都明显高于西部民营企业。以宁夏市场为例,民营企业生产的比较畅销的20种品牌的饼干类、麦圈类、薯片类、果仁类、虾条类等小食品中,来自我国东南部地区生产的商品达到18种,占畅销产品总数的90%},宁夏的只有2种,仅占总数的10%0

东部地区在民营经济发展的初期,也面临着抉择的阵痛,是保持现状继续贫困下去,还是冒着风险奋斗一番,给自己一个改变命运的机会。东部人迈出了这一步,实践证明,他走得很成功。这种抉择的痛楚,对于宁夏人来说就减轻了许多,有了东部的经验,政策性的风险减少了,经济的大环境也促使宁夏民营经济的快速萌生与发展,宁夏人需要做的就是转变思维,利用外部的经济发展形势,发掘内部的发展潜力,抓住机遇,放手发展民营经济。在转变观念方面,我们要发挥电视广播、新闻媒体、互联网等现代的传媒工具的作用,不断宣传民营经济发展对西部地区的重要作用,采用适合宁夏地区文化素质的宣传方式,把重视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识渗透到人们的头脑中。当然,也不要过分夸大民营经济的作用,舆论宣传过程中要恰如其分,找准民营经济在整个宁夏地区的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准确定位。

(二)、融资问题一一延缓发展的主要环节

目前,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普遍存在。长期以来,我国民营经济发展资金主要靠自我积累进行完成。据抽样调查表明,在我国私营企业的资金来源中,自我积累占56. 3%,向亲朋好友筹资占13. 50},两者合计达69. 8%。此外,有近80%的经营业主几乎无法获得稳定的流动资金。这种资金缺乏的状况,不仅不能满足中小企业进行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需要,而且使发展中的民营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

宁夏地区民营企业融资渠道不畅已经成为严重制约宁夏民营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近几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关于促进和引导民间投资的政策法规,强调要逐步放宽投资领域,使民营企业与其他企业享有同等待遇。但由于受计划经济和传统观念影响较深,宁夏许多地方和部门在放宽民间投资领域上行动迟缓,一些阻碍民间资本进入的体制性障碍和市场准入歧视性政策迟迟得不到清除,致使民间投资领域狭窄,难以进入收益较高的领域。目前宁夏民间投资主要集中于第三产业和传统制造业,在政府垄断色彩较浓的基础设施和科教文领域涉足较少。资料显示,宁夏民间投资集中在商贸餐饮业、房地产、小型或辅助制造业和农林牧渔业等技术含量低、劳动强度大的行业和领域,而在电力、水力、煤气、城市给排水、金融保险、铁路、民航、电信、采掘等基础产业和具有较强垄断性行业的投资比重非常小。投资领域的过度集中,造成低水平的重复投资和无序的恶性竞争,使利润率逐年下降,也造成社会资源的重复和浪费。1998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出加强对中小企业信贷服务的通知,虽然

在原则上解决了对民营经济的歧视问题,但近年来商业银行普遍推行“信贷终身负责制”,使银行信贷人员在投放贷款时变得十分谨慎。加上各个商业银行都在进行结构调整,实施向“两大”即向大城市、.大企业集中的战略,这些使得向民营经济贷款的部分就更加萎缩,甚至在一些地区出现空白。由于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全面转轨的过程中,长期以来,尤其是宁夏地区的人们习惯于依赖国家投资和上项目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国有商业银行只为国有经济服务的观念和作风根深蒂固,对民营经济的偏见不可能在短期内彻底消除。另外,民营企业和银行之间尚未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也影响了银行对民营企业贷款的积极性。迄今为止,我国对企业债券和股票的发行与上市,一直实行严格的政府审批制度和额度管理,政策明显向国有大中型企业倾斜。目前在我国沪深两个证券市场的上市公司当中,私营企业所占的份额不足3%。而宁夏至今没有一家上市民营企业,民营企业通过证券市场进行直接的融资几乎为零。目前宁夏民营企业户均的资本金也就是20万元多一点,不要说与资金实力雄厚的国外企业相竞争既是与东部民营企业抗衡也是力不从心。

在市场经济中,任何企业的发展都离不开金融的支持,要扩大民营经济的市场准入,金融支持是必不可少的。就目前而言,融资障碍主要包括:一是部分民营企业自身信用程度低,融资渠道狭窄,银行不敢轻易向民营企业贷款,导致政府不敢轻易给民营企业批项目,致使宁夏地区民营企业无法进入需要大量资金的项目:二是贷款条件不平等,担保条件苛刻,银行对信用好有发展前景的民营企业,在融资方面设有诸多限制,宁可贷款给亏损严重的国有企业,也不愿意贷款给信用好的民营企业。虽然国家出台了《中小企业促进法》,要求对中小企业再贷款上予以支持,有关部门也多次呼吁,但银行在具体运作上仍很保守,资金短缺一直是困扰民营企业市场准入的瓶须。当前民营企业的资金来源主要还是靠自我积累,滚动发展。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十分有限,这与民营经济对国民经济的贡献极不协调,在融资方面可谓歧视明显。

在市场经济中,企业要获得发展资金,一般通过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内源性融资是指企业不断将自己的储蓄转化为投资的过程,也就是企业的原始积累过程。内源性资金包括企业初创阶段由企业所有人投入的资金和企业在连续经营的过程中的折旧资金,以及由利润的一部分形成的发展基金构成的企业自有资金。内源融资对企业的资本形成具有原始性、自主性、低成本性和抗风险性等特点。在工业化时期,一个企业成长成熟需要几十年甚至一两百年时间,内源性资金的积累起到很重要的作用。而现在,一个巨型全业的形成只需要几年时间,这根本离不开外源性资金的推动。尤其是在信息化的经济环境中,增值的投资诉求与企业融资需求同样活跃,怎样找好它们之间的结合点,也是促使民营企业快速成长的关键所在。外源融资可分为直接融资、间接融资及民间金融市场融资,直接融资又包括股票融资和债券融资,间接融资则是来自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贷款。外源性融资对企业的资本形成具有高效性灵活性和集中性等特点。

民营企业在‘第一次创业”时,多数企业可自行解决资金投入与周转问题,但“二次创业”时,多数企业则无法自行解决资金投入与周转问题。因为“二次创业”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阶段,需要采用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备,需要大额投资,而“一次创业”所积累的资金数量有限,不能满足“二次创业”对资金量的需求。 通过对宁夏民营经济资本形成的特点分析,可以看出,依靠一般意义下的资本生成与资本形成原理,宁夏民营经济要获取发展中所需要的大量的、长期化的资本是极为困难的。必须要从体制、制度、机制上进行新的探寻和变革,通过创新的途径来解决资本形成与资本张的问题。就目前而言,在新的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前提下,宁夏民营经济要获得充足的资金,单纯地依靠自身的资金积累,或者依靠外来资本的流入,都是不现实的。与改革开放的初期相比,宁夏民营企业的资本形成将更为困难。其原因除了一般意义上的资本的趋利性因素之外,更加重要的是经济发展环境和企业经营环境己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以知识和技

术为核心的新型利益机制驱动下,传统意义上的资本流动成本是趋于加大的。资本流动更加追求效益的最大化和自身价值的增值,并且更加注重时间价值所形成的利润效果。

从以上宁夏地区民营资本的形成特点中可以看出大多数中小型民营企业都是由单人出资或几个人集资创办的,或者由乡镇企业转化而来。所创办的企业具有科技含量低、易于操作、市场需求明显,这样形成的企业的发展规模是有限的。一般来说,这样的民营企业的后继资金是靠自身滚雪球式发展起来的,民间小的投资诉求在企业发展当中起不到明显的作用,巨额的投资诉求又很难青睐这些企业,相关的金融机构 由于这些企业缺乏完善的信用担保制度而把他们拒之门外。这些因素造成了宁夏地区民营经济融资困难的窘状。

同时资金回笼困难在一定程度影响着宁夏民营企业的后继性经营与生产。 一个企业维持充足的现金流就像一个人拥有新鲜的血液一样,充满生机勃勃。但是宁夏地区的民营企业融资渠道已经是困难重重,在经营中又由于这种那种原因, 行成流动资金短缺,使企业的发展举步维艰,甚至拖向破产的边缘。

首先是民营企业销售环节押款太多,造成流动资金短缺。近几年,我国已经进入了明显的买方市场经济的状态,每一种商品都有曾出不穷的替代品,市场上60%以上的商品都处于供过于求的状态。这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扩大了人们的选择范围和层次。但是在产品的销售过程中,无论从中间商还是到分销渠道,各个环节很多都采取分销代销的形式,而一些企业的产品,由于没有实力建立自己庞大的分销渠道,只能依赖外界的分销网络,受制于人。这对于宁夏一些跟进型企业来 说,本身启动资金就不是十分充裕,在销售环节押款过多,流动资金严重不足,往 往形成在产销环节被动,在购买环节难以为继,使企业的发展面临生存危机。对企业来说,所有的价值都是通过市场交换实现的,这种交换有时是有形的,有时是无形的。现有的分销渠道,比如经销生活用品的大型超市,几乎全为国内外大企业垄断和渗透,他们先进的服务模式以及良好的设施和服务信誉,巨额的投资成本不但 排挤了我国正在向现代化转型的商业服务机构,而且使他们连整合向规模化发展的机会也被迅速扩张的国际资本给遏制了。在我国遍地开花的小商店和一派繁荣景象的批发市场很快枯萎消失了。原来各地引以为荣的商场也纷纷转型,在差异性方面做文章,另辟生存的途径。外资支撑的实力雄厚的国外知名的超级市场迅速占领了我国零售业的大部分江山,我国的生产企业只能被动地接受他们的商业规则。最主要的是他们不但对产品的质量提出了苛刻的要求,而且对于销售商品的货款都有一个帐期时滞的问题。对于宁夏地区的企业来说,这就需要更多的资金来支撑企业的发展。在现有的经济环境下,很难靠暴利积累原始发展资金,只有形成一定的规模,才能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这就像身体素质不同的人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游戏的规则是一样的,但竞争主体本身的差距决定了竞争结果的差距。接受型和拥有话语权的主体差别也在于此。 其次是企业三角债现象普遍,严重制约着民营企业的发展。三角债一直是制约许多企业发展的严重的金融问题。它是在企业产品赊购赊销的过程中产生的。涉及生产厂商、原料供应商、分销渠道、甚至最终消费者。在资金或者说资本的流动环节上,我们来分析一下一个闭合的生活日用品的资金流动链形成过程:从宁夏目前的情 况来看,终端是生活日用消费商品进入最终消费者手中的重要渠道,销售渠道主要是大型连锁超市,由于超市是相对集中的,有一定的系统性和组织性,而各个生产商、“供应商是分散的,无组织的,因而超市拥有制定规则的特权,绝大多数供应商处于服 从的地位。这样超市就利用逐渐树立起来的特权要求供货商负担进场费、条码费、节 庆费等名目繁多的费用。而且超市是现款把商品卖给消费者,但他们要压供货商一个甚至几个帐期的货款,这个帐期通常为一个月。这样供应商一般为中间商(中间商的进货渠道一般是从生产商那里拿货)和生产商,生产商把货卖出去,而货款往往收不回来,产品销售的越多,货款压的越多。生产商进原材料进行生产就可能发生周转资金不到位的情况,为了后继性生产就可能压原材料供应商的货款,这样实力小,规摸

小的民营企业往往承受不了流动资金短缺的压力,还没等发展成规模企业,就因为流动动资金枯竭最终导致破产倒闭。

(三)、政府问题——紧缩行为变成了紧箍咒

宏观经济环境对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在宁夏民营经济大力发 展的时期,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己经处于调整、引导时期,对于一些过热的 产业和行业,国家往往采取限制和收缩的政策,这对宁夏地区的民营经济来说,也有 着十分明显的影响,首先是与东部地区相比宁夏地区受紧缩性政策冲击大。2004年4月份紧缩性调控措施加强以后,宁夏经济增长受到冲击更大一些。宁夏投资速度回落幅度远大于东部地区。于1-4月份相比,5-8月份中部地,宁夏投资增幅回落16.2个百分点,而东部地区投资增速仅.回落10.8个百分点。宁夏增速回落幅度大于东部地区。这些都是由于各地区的发展基础条件的差异造成的。其次是宁夏地区中小民营企业受紧缩性宏观调控影 响较大。中小企业受到信贷紧缩的冲击比较大。银行体系不能满足经济增长对市场化融资的需求。国有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和经营机制不合理,贷款行为扭曲;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狭窄,贷款难问题突出。目前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担保、技术支持、投资服务和管理咨询等服务体系很不健全,在紧缩性宏观调控下,银行抽紧的主要是中小企业的贷款,既面对那些合理的贷款需求,银行业采取消极的态度。使中小企业原本就面临的贷款难、发展难的问题进一步突出。

总之,宏观调控进一步暴露出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自身的弱点,主要是高负债、高风险、粗放式发展、资金链脆弱,以及存在着违法违规行为等问题。宏观调控后,这些企业往往通过民间集资和高利贷进行融资,导致运营成本增加,同时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金融风险。

(四)、政策问题——非均衡溶释了马拉松 从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发展历史来看,交通便利,海陆运输条件好决定着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凝聚力和向外辐射的能力,说明自然地理环境对一个地区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宁夏从地理环境上来说多为山地、丘陵和沙漠,非耕地面积约占土地总面积的86%。而且由于复杂的地形地貌条件,交通不方便、信息不灵通,必然使经济 活动的交易成本升高阻碍了各种生产要素的流入。深居内陆腹地的地理区位,没有直接的海洋运输条件,也影响到与国际经济的合作和交流。宁夏这些不利的自然条件与地理环境,是影响宁夏发展的客观原因。同时,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 实行向沿海倾斜的非均衡发展战略,东部改革开放先行一步,取得了诸多优惠政策,在引进技术、资金、人才,开发证券市场、期货市场等方面,均在全国处于优势位置,在优惠政策和市场经济规律潜在力量的双重作用下,国内外资金和人才向经济迅速增长的沿海地区流动;而宁夏由于经济基础差、发展缓慢,又缺乏优惠政策的吸引,不仅难以吸引到外部资金,原有的资金、人才和劳动力也大量外流,销弱了经济发展的内源性动力和外援性力量的支持。

(五)、附加值问题——大空间看成了小范围

与东部相比,宁夏的比较优势在于资源,不过以比较优势为依托的产业结构却未能给宁夏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首先,宁夏的资源主要以土地为主。从产业角度看,宁夏的农业还主要是以自给足的自然经济为主,商品化、市场化、产业化程度还比较低,民营经济的范围因此受到很大的限制。从市场角度看,西部地区的资源性产品多为附加值极低的初级产品,科技含量低,市场竞),如宁夏的构祀加工工业(宁夏红)虽然也在全国不同程度创出了品牌,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但与东部地区发达的民营企业相比还是有明显的差距。另外,宁夏地区的许多资源,如矿产等都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如果单纯地按照比较优势的理论观点,当地有什么资源就大力发展什么产业,而不从长远的角度来考虑资源的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那么经济的发展只是一种短期的行为,更为严重的是会伤害宁夏后继性经济发展的潜力

(六)、国有经济问题——老品牌限制了新品牌

国有经济在宁夏空间分布极为广泛,构成了宁夏地区经济的基本支柱之一。国有经济组织的终身制和有效的生活保障制度,把体制外和体制内的人们分成两个阶层,这些不断地向人们展示着传统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构成了人们从体制外进入体制内的极大诱惑。强大的国有经济和计划经济的有机结合,极大地压抑了民营经济的发展。因为民营经济的发展通常在计划经济统治最薄弱的环节开始的。国有经济和计划经济的结合,不仅在“物质”意义上制约了民营经济的发展,而且从“精神”层面压抑了民营经济的发展,因为通常把国有经济等同于社会主义,民营经济等同于资主义。这种观念上的错误曾在很长时期束缚着人们的思想。效益低、比重大的国有企业占据了宁夏有限的稀缺资源,留给民营经济的资源空间和市场空间较小。当前民营经济的投资难以启动的最主要原因是许多领域至今仍然不许或基本不许民间资本进入。据国家统计局一份报告提出,2000年国家国有经济应从146个行业逐步撤离,包服装、纺织、食品、饮料、日用品等行业。但对具有垄断性35个行业包括(1.)比较重要的自然产业,如能源、重要矿产等;(2).关系到国家综合经济实力和国际争力的高技术产业,如航天、新材料、计算机技术、生物医药等:(3).成为新经济增点的支柱产业,如电子、石化、汽车等。(4.)必须由国家垄断为主的行业如军工电力等。对这些行业仍然由国家控制,限制甚至不容许民营企业经营。从这份报告还看出,国家决心撤离的行业大部分分布在东部地区,而宁夏地区国有企业大部分属于国家保持一定控制力的行业或垄断行业。这些行业国家控制程高,往往通过行业主管部门审批制度等手段排挤系统外的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

(七)、社会待遇待遇——不公正的竞争淡化了市场竞争

虽然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民营企业的地位在一步一步地提高,但是几十年来形成的把民营经济等同于资本主义,在意识形态上把民营企业主视为另类的念仍未克服。一些具体操作层面上的法律、法规、规章等没有得到及时的修订。所以,在操作层面上,民营企业仍然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在市场准入方面,如果说国有企业享受的是国民待遇,外企享受的是“超国民待遇”,那么民营企业受到的则是“次国民待遇”。在征地、经营许可、投资立项、兼并重组、企业上市、债券发行、税收等诸多领域,民营企业同样受到了很多的限制。比如在税收方面,民营企业就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在交纳所得税方面,民营企业除与国有企业一样缴纳33%的企业所得税外,税后利润还要缴纳20%的个人收入所得税;某些税收优惠政策将民营企业排除在外,例如国家对企业技术开发费、技术改造投资、购买国产设备抵扣所得税的政策优惠、政府对国有企业亏损补贴、对外商投资企业各种减免税优惠措施,这些民营企业都不能享受致使民营企业处于不利的竞争地位。在司法待遇、融资等方面,民营企业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歧视。关于融资方面的歧视,下面会详细的讨论。

八)、社会保障问题——抗蘅风险的弱力加大了弱势群 社会是人的社会,社会中的人只有生活在安定幸福的环境中,并且拥有利于自己发展的生存空间,社会才能稳定。企业员工是靠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和劳动技能获取生存的基础,如果他们的劳动报酬不能按时发放,一些必需的社会保险项目没有上,这就使得他们抗风险能力削弱。这从表面上看是一些企业对员工的直接伤害,而它对社会安定和谐的危害之大,是很多人想象不到的。我们经常会看到,拖欠、克扣工资弓起相关人员的过激行为发生,跳楼的、杀人的、破坏物品的。造成了社会骚动和恐慌‘力。这都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非常态现象, 社会经济市场化,社会成员的保险也应该社会化。按照应保尽保的社会统筹保险要求,形成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解决职工的后顾之忧。保险的费用应由企业、政府和个人来承担和促成。劳动力的社会保险问题不仅仅是个人问题,也是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的问题,劳动力的劳动报酬不仅要满足劳动力本人和家人的生活学习的需求,还要为将来丧失劳动能力的生活打下物质基础,这样才能保证社会的安定,人们安居乐业。所以企业应当有义务督促职工按时交纳相关的保险费用,这些费用也是企业员工劳动创造价值的一部分,“羊毛出在羊身上”,最终是被保险人自己来埋单。政府要强制企业为职工做好保险代缴

工作,这也是为国为民的长远大事。同时,职工自身也要有这种防范风险的意识,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劳动力的流动性也非常大,对于他们的管理也增加了难度,这就有必要为每一个国民个体建立一份单独的社会保障凭据,这样就不会由于流动性而影响他们的参保过程。 宁夏民营企业员工工资相对低,防范风险的意识和能力弱,企业员工的风险得不到保障不利企业成长,企业员工的风险保障弱也会影响社会稳定和发展。

二、企业自身能力——内在影响因素、 (一)、管理能力

由于大多数的民营企业在建立之初,其创业成员基本上都是来自家族内部,加之宁夏民营企业发展缓慢。因此,目前宁夏95%的民营企业实行家族式管理。

美国著名企业史学家钱德勒在对大量家族企业进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指出家族企业是指:企业创始人及其最亲密的合伙人一直掌有大部分股权。他们与经理人维持紧密的关系,且保留高阶层管理的重要决策权,特别是在有关财务政策、资源分配和高阶层人员的选拔方面。家族企业的治理模式具有以下特点:(1)全部产权归个人或家族成员所拥有。所有者、决策者、经营者和管理者四位一体:(2)以亲友为主体,以亲情为纽带的治理结构,个人或家族控制企业;(3)个人或家族决定经营者的升迁去留:(4)个人说了算或基本说了算的决策机制。 宁夏的民营企业除了具有家族企业的一般特点之外,由于宁夏特有的少数民族文化传统,以及相对落后政治经济和社会环境,因此宁的民营企业在公司治理结构上也具有一些自己的特点:

1、股权集中度高

宁夏民营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的特点首先表现在股权的高度集中,从表4-1中可以看出,在民营企业的三种不同的组织形态中,企业主本人拥有的资本占到企业自有资本的84.54%,即使在公司制企业中,这一比例也达到了86.20%。形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在于民营企业刚成立时,其创业者基本上是以家庭为单位,在创业阶段,企业面临的风险比较高,事实上也很难吸引家庭外部成员参与一起承担风险,共同创业。在这种情况下,以家庭成员为创业核心就成了民营企业发展的最佳和最现实的选择。 一方面,中国传统的家庭文化理念可以把家庭成员紧密地团结起来,大家可以不计报酬和得失而努力为企业的发展尽心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消除由于委托一代理关系所可能引起的道德风险,提高企业的决策和执行效率。而这些对于起步阶段的中小企民营企业来说无疑是极为关键的。

表4-1不同类型企业自有资本及企业主本人资本量

┌────┬─────────┬─────────────┬────────┐ │企业类型│企业自有资本(万元)│企业主本人拥有的资本占企业│企业主本人自有资│ │ │ │自有资本的比例(%) │本的数量(万元) │ ├────┼─────────┼─────────────┼────────┤ │独资 │449.43 │97。96 │440.29 │ ├────┼─────────┼─────────────┼────────┤ │合伙 │466.29 │69.46 │309.99 │ ├────┼─────────┼─────────────┼────────┤ │公司 │1422.32 │86.20 │1226.03 │ ├────┼─────────┼─────────────┼────────┤ │合计 │1082.03 │84.54 │914.75 │ └────┴─────────┴─────────────┴────────┘ 数据来源:2 0 O5年宁夏统计年鉴 在宁夏目前绝大多数民营企业中,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没有实现分离,企业与家族合一,

企业的主要控制权在家族成员手中。在这种治理模式下,企业的所有权主要控制在由血缘、亲缘和姻缘为纽带组成的家族成员手中,主要经营管理权由家族成员把持,企业决策程序按家族程序进行,管理高度的集权化。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一些民营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大中型企业逐渐增多,这些企业也积极探求企业制度的创新,有的进行了股份制改造,具备了完善的公司组织构架和制度安排,但是实际上其终极所有权仍属一个或几个家族核心成员所拥有.既使在一些集团公司民营企业,这种现象依然非常的普遍.

2、实行家长集权式管理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宁夏民营企业没有进入资本市场进行直接融资,因此受到外部利益相关者的约束比较小,只有产品和服务市场对企业产生影响和约束。呈现出单边治理的特性,主要表现在内部管理上实行集权式管理,内部治理结构往往流于形式,一般由家庭员组成股东会、董事会及经理层。由家庭中的权威人物担任董事长兼总经理。当企业规模较小时,企业成员往往集所有者、经营者和劳动者)身份为一体。当企业规模扩大之后,会有一部分的管理成员来自家族外部,但家族的绝对控股地位和对企业的实际控制权不会轻易放弃。

3、缺乏规范的决策机制

宁夏民营企业由于内部实行集权式管理,在企业经营决策上,缺乏来自其他方面的约束和监督,往往表现为个人或家族集权决策,缺乏规范的、标准化的决策方式和决策程序。

4、“用人唯亲”的用人机制 由于宁夏经理人市场不完善,再加上整个社会缺乏健全的诚信体系,民营企业家往往不敢把重要的职位让家族成员外部的人员来担任。一般来讲,家族企业的重要位置,象主管财务、采购和营销的经理职位,基本上是由家族成员所占据或控制,而且,职位的重要性与任职人员在家族中的地位成正比。.通常,对于夫妻创业型的民营企业,往往是妻子控制财务大权,其他亲友分管采购和销售;而对于父子创业型的,则往往是几个子女分别把持着这些岗位。

5、家族内部成员之间产权界定不清 民营企业的产权比国有企业更为清晰,但民营企业在产权上也存在着一些自己特有的问题。在企业发展初期,家庭成员共同创业,所有者和经营者融为一体,既提高了决策效率,也降低了监督成本,同时由于民营企业创业条件往往非常艰苦,一时也很难吸引社会上的才加盟。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为了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必须实行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而家族内部成员之间产权界定不清,往往很容易引起产权纷争,最终影响企业正常经营。 6、产权结构过于.单一、集中和封闭

调查数据表明企业主本人拥有资本量无论是独资企业、合伙企业、还是公司制企业里面,企业主个人自有资本占企业总资本的比例都相当的高,产权结构较单一。由于宁夏的民营企业主要是从个人业主制和合伙制企业发展过来,其主要特征是:单个企业主占有企业的绝大多数剩余收益权和控制权,承担着企业主要风险。大多数民营企业把个人财产权和企业产权所有权混为一谈,企业始终无法摆脱个人和家庭而独立存在,企业成长长期受到个人和家族的困扰。一元化产权结构,阻碍企业的持续成长,一元化产权结构往往导致把产权关系和血缘关系融为一体,切断了人力资本和货币资本的结合,解决不了企业成长与企业家素质、接班人、技术、人力资本的要求。许多民营企业虽然进行了股份制改造,但仍然是个人或家控股占绝对优势地位,其他股东数目和股权比例都微不足道,许多个人或家族的股权高达90%以上。这种产权高度集中,直接导致所有权和经营权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分离,以至家族完全控制董事会,总经理和董事长一人担任的现象在企业中比比皆是,这与国外成熟的家族型治理中家族仅相对控股有很大的区别,使得公司治理结构中的三权相互制衡的有效机制形同虚设.

7、缺乏科学的决策与监督机制

民营企业在产权结构上不合理,反映到公司治理结构上便会出现以下问题:一是股东会、董事会、经理层三者合一的状态,严重阻碍着高层管理向职业经理人的转移。二是股东会、董事会和监事会形同虚设,从而导致决策的经验性、专断性、随意性和不合理性,企业主经常直接参与企业经营管理和日常决策,企业主个人或直系亲属仍处于管理的中心位置.调查显示,民营企业的经营决策权分布十分不平衡,无论是重大决策还是一般决策,企业主都有很高的参与度,而且越是重大的事情,企业主越倾向于专权。与此同时董事会在家族企业治理结构中的核心作用也没有得到发挥,或者根本没有作用。在企业中处于支配与决定位的是企业真正的所有者,他也是经营者和决策者。虽然有的企业聘请了经理人员,但主要从事的是执行工作,而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决策权和对公司资产的支配权,形成了“强董事、弱经理”的模式,仍然没有摆脱家族宗法管理的影响.由于企业运行缺乏有效监督和制约,决策成了家长个人的意志,导致了许多企业发展的悲剧。

8、缺乏科学的管理制度

在宁夏民营企业的管理中,以亲情代替规则,由于存在着血缘关系,以经济利益为纽带的管理规则常常失效或者根本不存在,管理要服从血缘关系,用亲人而不用能人,因人设岗而不因职设岗。之所以会这样,是由于部分民营企业从创业之日就一直没有制度意识,认为不要制度一样可以做好,即使有了制度也不完善、不严密,制度没有跟着企业的发展而更新或是只注重制度建设而忽视了制度的贯彻实施,感情用事,以情代管,执法不严,为自己人开方便之门,使管理工作出现“黑洞’.这种“亲情管理”挫伤许多外来人才的积极性,限制他们的特长和潜能的发挥,使其抱负得不到发展,很难有个人成就感,无奈只好走为上策因此,以人情代替制度,其代价必然是管理的漏洞,经济的损失,甚至导致企业的衰落。

9、外部监控方式不健全

表现在诸多市场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市场体系建设落后于我国的改革实践,尤其是经理人市场、资本市场和产品市场的建设更是如此。同时,一些相应地配合外部监控方式中介组织的独立性差。

10、民营企业发展的历史较短,

宁夏民营企业的萌芽和成长,开始于改革开放之后,至今也不过二十多年的时间。在这二十多年中,民营企业虽然获得了较大的发展,为宁夏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由于缺乏经验,缺乏指导,民营企业大多是在摸索中前进,因此在企业治理结构这一较深层面上积累的问题越来越多。同时,我国社会转型时期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同时又为企业治理结构埋下了隐患。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市场提供了大量的机会,并造就了一大批具有一定实力的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由于市场发育不成熟,竞争不规范,加上巨大的市场需求,不少企业经营者很容易地就积聚了大量财富。这也使相当一部分经营者高估了自己的经营管理能力,忽视企业管理,忽视科学化、正规化的管理,对于企业治理结构问题更是束之.高阁,从而使问题越积越多,在面对利益分割及巨大的市场压力时,矛盾就会不断深化。

11、管理模式

关于管理模式,通俗地讲就是一个企业在管理制度上和其它企业不一样的地方,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说包括了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两个方面,也就是企业在管理规章制度和企业文化上最基本的不同特征。具体到组织上,大体有以下儿种类型的管理模式:简单的管理模式(直线型,集权式)、功能性管理模式(职能型,授权式)、网络管式(虚拟型,分权式) 。同样的,由于宁夏民营企业规模都比较小的特性,绝大多数管理模式是家族式管理。在民营企业创办初期,家族式管理可以凭借家族成员之间特有的血缘关系、亲戚关系,.以较低的成本迅速集聚人才,做到全情投入,团结奋斗,不计报酬,在较短时期内获得竞争优势,完

成原始资本的积累。同时,在中国现有法制还不甚健全和信用体系也有待形成的情况下,家族式管理的诞生有其内生性和必然性,是创办初期成本最低的企业模式。但在民营企业具备一定规模寻求再发展时,家族式管理越来越暴露出自身局限和不足,具体表现为:缺乏科学严格的管理运行机制和有效的监控、反馈和制约机制,凭主观经验进行管理,管理随意,简单、粗放。 一是 一些民营企业组织内部往往缺少详细的职务分析体系,新聘的员工对自己的责权利经常是搞不清楚。企业员工的招聘手段也是简陋粗放,缺乏细节。还有,一些民营公司鼓励员工实行目标管理绩效评估,但到年终业绩检查时,并无具体的用数字支持的监督方案可寻,结果绩效管理仅仅是走过场。二是财务混乱 财务混乱,几乎是民营企业的通病。没有完善有效的财务管理体系,没有很好的财务计划,内部控制不是过于简单,就是过于繁杂,不能很好的控制现金流量。没有一个好的财务体系,不仅会使企业资金流转不通畅,资金使用效率不能得到提高,而且会给一些管理人员留下侵吞企业财产、资金的漏洞。三是假账泛滥 做假账的原因不外乎有二:其一是为偷税漏税,其二是欺骗少数股东。做假账的动机就是为了获得更多的(不当)收益。但其成本是巨大的,其风险也是难以预料的。且不说做假账一旦暴露出来企业将受到怎样的处罚,当作假账成为所有企业的潜规则时,整个市场运行的宏观层面将被严重扭曲,最后深受其害的仍然是企业本身。之所以出现以上情况,与宁夏民营企业家所受的文化熏陶和他们的成长路径直接相关。作为一个群体,民营企业家不可避免地被打上自己所处时代甚至是先前历史的印痕。宁夏地处内陆,受自然条件、历史、文化传统等因素影响,以土地作为立身之本的农业文明使得宁夏的企业家还保存着对土地的丝丝眷念以及对与土地的本质特征相近的固定资产等有形资产的痴情追求,因此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一些企业家不问产品生命周期,一上来就跑马圈地、盖房、买机器,结果固定资产投入很多,流动资金难以为继,生产不能止常进行。这种特定传统文化造就了民营企业家靠先知和力气打天下的思维定势,使得民营企业家失去学习的内在冲动。这些年来激烈市场竞争的残酷事实给我们的教训是:企业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整个流程的实施必须细化。要在竞争中取胜,一流的细腻的管理风格是不可或缺的一种要素。管理粗放的结果是,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你方唱罢我登场,各领风骚三五年。没有合理的管理制度和有效的管理方法(模式),势必造成民营企业的管理效能低下。现代管理理论起源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但以效率最大化,谋求企业的财富最大化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以及由此形成的管理模式对民营企业是适用的。问题恰恰在于,大多数企业在特定的经济环境下,要么一概否认西方式的管理模式(西方管理模式是程序式的),推崇中国式管理(中国式管理是权谋式的、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要么全盘照抄西方的管理模式。这当然还有一个经营理念问题,但显而易见的是,若一个企业始终不能找到一个有效的管理模式的话,那么,势必影响到其日常的经营管理效率

总之,宁夏民营企业的创立发展,有几个较为显著的特点,其一是抓住不完善的市场体系,以具有投机性的经营而迅速发展起来;其二是创业者普遍文化水平较低,很少有系统的接受管理理论教育和学习的(包括知识分子创业也绝人多数并没有系统的学习管理理论,或者认为管理理论用处不大)。由此而造成的后果和现实是,很少有民营企业有一套完整的管理理论来指导实际管理,凭借的是主观和经验管理。

(二)、战略能力

由于民营企业的特性,很少有民营企业制定和执行简单、清晰、可行的企业战略的。缺乏战略的指导,其直接的后果就是不能解决企业的长久经营发展问题,往往在市场中随波逐流,难以形成真正的企业核心竞争力。一般来说,战略就是谋划企业的整体发展,实现企业的价值最大化,所以企业必须有一个简单、清晰、可行的战略,但民营企业在战略上的不足,往往导致了企业难以持续发展。一方面战略目标不明确 宁夏的民营企业许多是中小型民营企业,他们往往难以说出他们的动机。比如有许多的创业者,在创业初期凭借的是创业冲

动,而一旦创业期结束,走向发展期时,仍然是凭借冲动效应,本身并无明确的目标可言。还有一种类型,原有一些雄心勃勃的目标、计划,但遭遇到一些挫折后,目标也就变得不明确起来。没有明确的目标,对一个企业,特别是发展中的企业,是十分有害的。就像一艘船在大海中航行失去了方向一样。

目标不明确,还包括动机不足。宁夏市场经济欠发达,许多民营企业家往往有听天由命 的感觉和做法,当企业的目标不明确时,显而易见,是很难有更大的发展的。另一方面战略目标不切实际 与上面的类型恰恰相反,这种类型的民营企业则有着很明确的目标,但目标却偏离实际、目标过高。有着很强的动机固然是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先备条件之一,但目标不切实际,盲日自信,则对企业的损害更大。比如很多民营企业,在创业成功后,就盲目地扩大生产规模,或者盲目地多元化。 所以企业的摊子很大,常常“这山望着那山高”,企业经营完全变成了“游击战”,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东挖一个坑,西挖一个坑。从电子产品到房地产,从生物保健到纳米技术,他们都有,但就是没有自己的主业。这样的多元化本身带有很大的盲目性,而且涉足自己不占优势、不熟悉的领域,本身就存在较大风险,稍有闪失,就会一败涂地。搞多元化发展的民营企业成的少、败的多,其最主要原因就是:第一、企业能力不足。一个企业的知识面是有限的,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在每一个行业都堪称是专家,那是不可能的。而任何一个行业都有其各自的经营之道和回避风险的办法,这一点作为一个外行是看不到的。盲目进入,会把企业始终置于高风险状态下,常常一着失手,满盘皆输。第二、企业资源不足。这里包括人力、资金等企业发展所必需的资源。由于企业的摊子大了,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往往被分配到各个项目中去,人力分散,形成不了合力,同时大多初次涉足域,专业知识和管理经验上存在严重不足;每上一个项目,都需要一定的资而企业的现状却是根本无力去“四面开花”,于是各个项目都被拖住。一个好端端的企业,就这样垮了下去(张锐,2003)

(三)、企业文化能力

经营理念是一个企业在经营活动中所遵循的价值观、信念和行为准则。每一个民营企业都有它的经营理念,只是有的民营企业的经营理念以显著的制度、文化体现出来,有的则是在经营管理过程中以较隐晦形式表现出来。经营理念的核心是诚信。因为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也是道德经济,更是信用经济。一个企业信用不好,将会在无情的市场竞争中被淘汰出局,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然而,缺乏诚信,几乎成了中小民营企业的通病。 诚信问题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企业立足于市场取的长远发展的根本点。诚信虽然不具有强制性的行为准则来约束人们的行为,但它却在无形中引导人们或企业的行为,一个合情合理的决策必须是合法同时又符合当地的伦理道德的习俗。诚实和守信用虽然不受法律的直接约束,但在企业行为中它往往和经济利益相关联,它的间接影响是巨大和深远的。就诚信问题本文认为存在以下一些比较突出的弊端: 首先是企业造假现象仍然存在。市场经济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发展的有机整体,它的生命力在于变,在于创新。在市场经济环境中,由于参与经济活动的个体是有差异的,他们驾驭经济的能力也是千差万别的。民营经济个体或者组织涉及到的决策有可能是出于法律的盲区,这样一些决策者和参与决策的力量就会利用这种盲区,利用较少经济交易成本获得丰厚的经济利益。宁夏的民营企业多数是跟进型企业,所生产的产品和服务技术含量低,容易模仿,同时一些企业对自己优势产品和品牌的自我保护意识差,很少有实力和战略眼光谋划企业组织的长远规划。导致自己在辛辛苦苦创品牌,创新产品,拓展市场等方面有所起色的时候,相似包装和相关产品也随之茁壮成长:,这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往往一个有点名气的品牌大做宣传时,外包装几乎以假乱真的产品也随着各种渠道流入市场。更有甚者,这些仿近产品还能迅速地占领相关产品的空白市场,达到先入为主的程度。由于急功近利,这些产 品的内在质量往往令人堪忧,假冒伪劣商品也多出于此。而且有些企业“打了就跑”,这更

给规范市场秩序增加了难度。假产品出现的根本动因就是牟利,但这种牟利的途径走得是非经济规律的常态。假产品之所以有市场,主要原因是价格上的优势,由于跳过了产品改进的过程和研发的成本,产品的附加费用甚微,这样产品冲击市场的能力大大加强。还有一些产品,精美的外包装价值不知是其内在产品价值的多少倍,这些产品之所以有市场,是因为它满足了某些特定群体的需求,这些群体的购买者几乎都不是直接的消费者,而直接的消费者几乎都不会对没有花费直接成本的东西提出异议。这更进一步导致了一些企业偏离产品为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目标,而是致力于满足人们虚荣心的需求,这也是一种非常态的发展方向,最终会随着人们的理性化而退出市场。

其次是企业之间相互拖欠货款现象非常严重。由于大多数民营企业实力单薄,在市场运作中投机取巧、借鸡生蛋。尤其是一些民营企业没有完善的营销网络系统,一般通过经销商环节达到产品覆盖市场的目的,由于竞争比较激烈每一种产品在市场上几乎都有几个相关的竞争者,在通过经销商进入市场的环节中,一些实力相对较弱的民营企业就处于谈判的劣势。为了使产品能够尽快打开市场,一些企业往往采取把产品赊销给经销商,对结账日期不断做出让步。这种现象不仅在宁夏存在,而且在我国来说也是一个普遍的现象。这使得一些实力弱小的企业没过多长时间,通过贷款或其它有限的融资渠道融入的资金很快就难以为继,举步维艰。后继性生产和经营很难在持续下去,资金周转紧张,产品供应不上,产品不能形成规模生产,成本居高不下,逐渐失去价格优势,信誉下降,最终退出市场。这也是宁夏许多中小型民营企业发展迅速,销声匿迹也快的主要原因。从经销商角度看,大多数经销商掌握的销售渠道例如大型超市等,都存在一个帐期的问题,这样终端压经销商的钱,经销商压企业的钱,最终倒霉的是企业。中小民营企业本身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就弱,再加上一些外在的不利因素,使他们生存发展的空间受到压制。近几年来终端销售模式的改变,也改变了企业的生存方式。出现这种状况最主要的原因是,目前大型超市的销售模式主导着中国的生活日用品市场,并且不断改变着人们的消费方式,宁夏上规模的大型超市一般都为国内大企业或者合资企业所操纵。他们都有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历史,实力雄厚。当他们在宁夏遍地开花时,留给宁夏的市场空间己经很小,而且宁夏本土发展起来的超市不是规模跟不上,就是管理上漏洞百出。管理上不规范,在很大程度上就限制了一个企业的发展,宁夏人的思维观念转变比较缓慢,尤其是中层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没有树立服务的正确理念,在尊重消费者和处理供货商的关系中态度欠端正。这也是限制宁夏引领超市这种模式发展的弊端所在。这样使得宁夏的企业作为终端产品和服务的供应方,缺乏相当的实力掌握话语权,在谈判中对一些规定和条款处于接受和服从的地位。

第三是一些民营企业中还存在不正当竞争及偷税、避税的现象。“一次创业”时,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处于萌芽阶段,规范市场和竞争的政策法规不成熟、不完善,民营企业不正当竞争问题十分突出。如生产和销售假冒伪劣商品,进行商业贿赂、商业欺诈、低价倾销,转移、隐匿、销毁违法财物等现象时有发生。民营企业“二次创业”是要通过企业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使企业走向相对稳定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为此必须进行公平竞争。由于利益的驱动,一些企业利用法律漏洞、经济手段技巧来达到减少经济支出的目的。要避免和减少这种现象,需要企业主和管理者的素质逐步提高,对税收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企业向国家纳税,也是企业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企业要生存和发展,不仅要实现企业的经济利益,而且还要注重社会利益,这样才能够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得到社会的支持。从现实的情况来看,凡是那些发展良好的,历史悠久的企业,都是注重回报社会的企业。而且有关研究表明注重诚信,对社会发展有所投入与企业获得经济利益是弱正相关的。

(四)、人力资源能力

宁夏民营企业影响其可持续发展的首要因素就是人才缺乏。企业要提高其产品的科技含量、提升其内部管理水平,尤其是当企业从单一产品生产经营模式向跨行业生产领域转型,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wzh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