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安徽2014高考政治大纲易错问题归纳

更新时间:2024-04-11 22:4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1、按劳分配及其作用:(按劳分配的含义,必然性,实行的意义)

由于在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中,公有制是根本标志,占主体地位,所以按劳分配在分配方式中居主体地位。(1)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其基本内容和要求是: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的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2)实行按劳分配是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①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②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③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3)意义:①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②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③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均分配的社会地位。 2、财政的作用:(从社会经济生活角度回答)

①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②财政具有促进社会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③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扩张性财政政策 紧缩性财政政策) (1)财政与人民生活保障:关注材料中的信息,如社会保障方面的都是:农村医保、国家财政对农村老人发放的补贴、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优抚,个人所得税的征收调节过高收入等。

(2)财政与基础设施工程:“基础设施”不仅包括公路、铁路、机场、通讯、水电煤气等公共设施,即俗称的基础建设,而且包括教育、科技、医疗卫生、体育、文化等社会事业即“社会性基础设施”。以上这些基础设施工程需要国家财政的大力支持。此部分内容也可能结合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三峡工程等内容考查。

(3)财政与宏观调控:宏观调控的手段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考虑国外市场的话还有调节国际收支的政策(汇率和外贸政策等)。而财政主要是指政府的一系列行为,如购买商品和劳务、进行转移支付、征税等等。也可以简单地理解,就是和经济有关的政府行为,政府的收入主要是税收,支出是购买商品劳务和转移支付。 3、税收的作用:(1)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税、费、利、债);(2)税收是国家调控经济的重要杠杆之一;(3)税收具有维护国家政权的作用;(4)税收具有监督经济活动的作用。(国家在征收税款过程中,一方面要查明情况,正确计算并征收税款;另一方面又能发现纳税人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或是在缴纳税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国家税务机关对征税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可以采取措施纠正,也可以通知纳税人或政府有关部门及时解决。) 4、政府的权威的体现:

(1)有权威的政府必定是依法行政的政府,它会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从而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2)有权威的政府必定是廉洁、高效、团结合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它在广大人民群众中享有威望。(3)有权威的政府必定是讲信誉的政府,有令必行,有禁则止,它得到人民的自觉认可和拥护。(4)有权威的政府对经济发展、政治文文化繁荣和社会和谐都会有促进作用。

5、(1)政府的权威的来源:政府的权威是通过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道德形象、依法行政的态度、能力和水平,履行职责的效果等树立起来的。

(2)政府权威的如何树立:政府要用好权,办好事,行得正;最重要的是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6、人大代表的产生:由民主选举产生。其中县级及以下由直接选举产生。县级以上由间接选举产生。每届任期五年。

7、人大代表的职责: 人大代表应当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依法行使代表职权,积极履行代表义务,充分发挥代表作用。

8、人大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司法机关都由人大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1

9、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宗旨和立场:

(1)基本目标:维护我国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就是维护我国和民族的最高利益。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是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愿望,和根本利益,是时代的要求。 (2)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3)基本立场: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独立自主就是在国际事务中坚决捍卫国家的独立、主权和领土的完整。对我国问题自主地决定自己的态度和对策。

10、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和平共处的五项基本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包括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的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11、我国的外交成就及其原因:(1)外交成就可从历史教材中去找。如1954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1964年中法建交(今年是中法建交50周年,请关注今年的习主席访法,这是时政热点,可结合四个模块的相关知识系统复习)。(2)原因:A、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B、奉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实行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战略;D、综合国力不断提升;E、支持各国人民的正义事业对第三世界国家进行援助;F、推进构建和谐世界,为建立公平公正的世界新格局中国做出了许多努力。如积极参加维和行动,参加各种国际会议发表中国自己的声音。 12、我国的和平发展道路:(1)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内涵: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之路,积极发展对外关系,努力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我们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关系,不断发展和周边国家的睦邻关系,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我们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永远不称霸。

(2)中国走和路是由以下条件决定的:中华民族历来爱好和平,近代中国饱受列强侵略之苦,中国人民最希望和平。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中国人民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开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为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开辟了道。建立了独立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经济实力和综合国立显著增强。锻造了一支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建立起巩固的国防。

13、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①文化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②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A、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共性和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B、由于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 14、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1)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和精神纽带。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2)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尊重和保存不同民族文化,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15、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播;外域文化不断传入中国,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与进步;促进世界文化的发展。(1)既有利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又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有利于增进了解、互相沟通、求同存异;(相互之间)。(2)有利于丰富和发展本国传统文化,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对本国)。(3)有利于尊重和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从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对世界)。 16、传统文化的影响(作用):①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是维系本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②(双重性)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

2

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 17、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社会制度的变化,也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2)科学技术的进步(就文化自身的传承而言)。(3)思想运动(就文化自身的传承而言)。(4)教育在文化传承中:①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等特定功能。② 教育对文化传承的作用:A教育通过对受教育者的“传道、授业、解惑”,把文化传递给下一代。B教育能够以浓缩的形式重演人类认识世界的过程,使人“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从事文化创造。C随着教育方式的变革,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影响越来越大。) ※教育在文化与经济的相互交融中: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 18、创新与继承的关系: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应立足于“继承”,着力于“创新”。使批判继承与发展创新有机统一起来。简单地说,就是创新是继承的发展;继承是创新的基础。

19、创新与借鉴、融合的关系:文化交流、借鉴、融合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一是通过彼此交流可以吸收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发展本民族文化;二是通过相互借鉴,取长补短,能够共同发展各民族文化;三是通过交流、借鉴实现融合,能形成具有新特质的新文化。 20、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民族精神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①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主体。此时期的民族精神表现为: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等。②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把中华民族精神提升到一个新水平。此时期的民族精神表现为抗洪精神、航天精神等。

21、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和意义:

(1)途径:①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主心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②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③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④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时代精神的核心:改革创新)

(2)意义:①是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核心内容,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②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促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③是决定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至关重要的因素。

22、文化市场对文化的影响:一方面,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给文化生活带来了许多可喜的变化;另一方面,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也引发了令人忧虑的现象。 23、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1)(政府)加强管理、正确引导;(2)(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3)(个人)提高眼力,拒绝污染,加强自身思想道德修养和知识文化修养。 24、如何看待落后文化与腐朽文化:

A、落后文化:①各种带有迷信、愚昧、颓废、庸俗等色彩的文化,都是落后文化。落后文化常常以传统习俗的形式表现出来。②危害:落后文化是文化糟粕。污染文化环境,危害社会。③措施:需要不断通过科学文化教育,予以改造和剔除。

B、腐朽文化:①含义: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殖民文化、“法轮功”邪教、淫秽色情文化等,都属于腐朽文化。②危害:腐蚀人们的精神世界、侵蚀民族精神、阻碍先进生产力发展、危害社会主义事业。③措施:必须坚决抵制,依法取缔。

C、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存在的原因:①(历史原因)我国曾长期处于封建社会,封建思想的残余和旧的习惯势力根深蒂固,封建文化并没有完全退出历史舞台。②(外部原因)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既为文化传播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也加剧了西方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对我国思想文化领域的冲击。③(市场原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带来文化活力的同时,还导致不同社会群体价值取向、文化选择的多样化;市场经济自身的弱点,也会反映到人们的精神生活中来,诱发不良思想和现象。

3

※、对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处理对策:加强社会主义文化的主导地位、奏响主旋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25、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和主要内容:

(1)根本任务:是培育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这也是我们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

(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主要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两个方面。 26、思想道德建设在文化建设中的地位: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社会主义思想道德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前进方向。是文化建设的灵魂。

27、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1)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 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2)地位: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3)如何建设:就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 28、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公民道德基本规范:(荣辱观的具体内容: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社会主义荣辱观①地位: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集中体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②社会主义荣辱观,全面表达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要求和特征,③社会主义荣辱观充分反映了我国公民“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 我国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的内容: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29、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二者的关系是辨证统一的。①良好的知识文化修养,能够促进思想道德修养。有助于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作出理性的行为选择,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②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能够促进知识文化修养。有助于增强学习的自觉性,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提高知识文化修养水平。

30、自然界的物质性:①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②它们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31、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可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32:运动和物质的关系(回答二者的辩证关系)

33、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关系(回答二者的辩证关系)。32、33题要注意结合具体问题分析。

34、意识能动性的特点:(这个知识点极易忽视,我校上次考试文科有一半以上的人误答) (1)目的性(2)计划性(3)主动创造性(4)自觉选择性。

35、意识能动性的表现:意识不仅能够正确地认识客观事物,而且可以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意识活动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

4

界,这是意识能动性的突出表现;(意识活动对人体生理过程的调控作用)。 36、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这个原理不理解吗?)实践是从认识中得出来的,而认识的目的是为了指导实践,人的实践就是一个不断认识的过程,而认识的目的就是为了去实践,实践又产生认识,认识之后不断实践又不段认识。认识指导着实践,实践又是为了认识更多。。所以说,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37、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矛盾,即对立统一规律。(这个是书上的原话,请多看看书) 38、发展的量变与质变状态:(此原理内容请记清,另请注意下面的原理和方法论意义) 质变和量变的原理及方法论意义:原理:(1)、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2)、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3)、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又在新质变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返,不断前进。 方法论:(1)、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2)、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39、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这类题特别需要注意哪些仅要答普遍性,哪些仅要答特殊性,哪些要答二者辩证关系。你们老师以前告诉过你们抓关键词吧,有关复习复习笔记) (1)矛盾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意义

原理:矛盾具有普遍性,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方法论:要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善于分析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2)、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及方法论意义 原理:矛盾具有特殊性。

方法论: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反对“一刀切”、“一风吹”。 (3)、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 原理:①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是互相联结的

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 另一方面: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特殊性也是没有的。 ②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会相互转化。 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哲学依据,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

40、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此原理对应的是一个复杂的矛盾体,即有一个主要矛盾,还有许多个次要矛盾。矛盾主次方面原理仅现于一个简单矛盾之中,只有一个矛盾的主要方面,也只有一个矛盾的次要方面)

原理:①二者相互依赖、相互影响②两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方法论:①善于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②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处理次要矛盾③坚持两点论重点论相统一。

41、辩证否定:辩证的否定,既不是简单地肯定一切,也不是简单地否定一切,而是既肯定有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克服的是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保留的是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因素。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42、形而上学的否定观:形而上学的否定观用孤立、静止、片面的方法把肯定和否定绝对对立起来,认为否定是由外力引起的全盘抛弃的观点。简单地说就是全盘否定。它的信条是:“是就是,不是就不是;除此之外,都是鬼话。”

43、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1)、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首要条件。(2)、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形成各种社会关系的基础,是人们从事各种社会活动的基础。(3)、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决定着整个社会的状况和和变化发展。生产方式不同,社会的面貌、结构与性质也就不同。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社会生活的各个方

5

面就会随之发生变化;社会生产发展得越迅速,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变化就越大。

44、社会发展的实现方式:由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决定。也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45、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特点: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其特点是:(1)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 (2)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人民内部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非对抗矛盾,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自身的自我调节不断得到解决。(3)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双方相适应的一面是基本的、主要的,不适应的一面是非基本的、次要的,它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而求得解决。

46、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1)内容:党的群众观点是: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党的群众路线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2)重要意义:第一,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实现党的正确领导的基础。第二,密切与群众的血肉联系,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加强廉政建设,克服各种腐败现象,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是否具有群众观点,是否贯彻群众路线的具体体现。第三,群众对党的信任和支持,是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关键。 47、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客观依据:(1)、坚持真理,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的必由之路。(2)、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价值的最高标准,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48、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即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会因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你可上网查马永顺的先进事迹。马当初伐木是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马最后的植树也是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即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判断的标准不同。

49、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阶级性:人们的社会地位和需要不同,面对同一事物或行为,不同阶级和阶层的人会作出不同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哲学书中有一首小诗可以准确反映此观点:“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耽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阶级性,仅反映在阶级社会中,社会主义社会不提阶级性) 50、价值冲突及评价标准:(1)当个人利益同人民群众的利益发生冲突时,要自觉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进行选择。(2)当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发生冲突时,要善于从不同角度思考利益,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正当选择。(3)当个人利益与他人、社会没有冲突时,要把个人、他人、社会三者的统一作为自己选择的标准。 51、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1)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实现人生价值需要社会提供客观条件:社会所提供的生存条件、发展条件、享受条件和工作条件等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2)实现人生价值离不开个人的主观条件:实现人生价值,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有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祝老弟金榜题名!静候佳音!

6

面就会随之发生变化;社会生产发展得越迅速,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变化就越大。

44、社会发展的实现方式:由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决定。也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45、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特点: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其特点是:(1)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 (2)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人民内部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非对抗矛盾,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自身的自我调节不断得到解决。(3)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双方相适应的一面是基本的、主要的,不适应的一面是非基本的、次要的,它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而求得解决。

46、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1)内容:党的群众观点是: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党的群众路线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2)重要意义:第一,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实现党的正确领导的基础。第二,密切与群众的血肉联系,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加强廉政建设,克服各种腐败现象,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是否具有群众观点,是否贯彻群众路线的具体体现。第三,群众对党的信任和支持,是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关键。 47、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客观依据:(1)、坚持真理,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的必由之路。(2)、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价值的最高标准,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48、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即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会因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你可上网查马永顺的先进事迹。马当初伐木是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马最后的植树也是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即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判断的标准不同。

49、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阶级性:人们的社会地位和需要不同,面对同一事物或行为,不同阶级和阶层的人会作出不同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哲学书中有一首小诗可以准确反映此观点:“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耽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阶级性,仅反映在阶级社会中,社会主义社会不提阶级性) 50、价值冲突及评价标准:(1)当个人利益同人民群众的利益发生冲突时,要自觉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进行选择。(2)当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发生冲突时,要善于从不同角度思考利益,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正当选择。(3)当个人利益与他人、社会没有冲突时,要把个人、他人、社会三者的统一作为自己选择的标准。 51、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1)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实现人生价值需要社会提供客观条件:社会所提供的生存条件、发展条件、享受条件和工作条件等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2)实现人生价值离不开个人的主观条件:实现人生价值,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有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祝老弟金榜题名!静候佳音!

6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wz9p.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