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复习资料-宁稼雨2012.12
更新时间:2024-04-15 00:5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 对《大学语文》的认识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大学语文复习资料
课程名称 教 材 信 息 名称 出版社 作者 版次 大学语文 新编大学语文教程 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 宁稼雨 主编 2010年4月第1版 注:如学员使用其他版本教材,请参考相关知识点
一、客观部分:(单项选择、多项选择、判断)
(一)单项选择题(试卷每题1分,共5分)
第一章第一节
1. 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
A.《诗经》 B.《楚辞》 C.《离骚》 D.《乐府诗集》 2..第一个大力写作山水诗的诗人是() A.曹植 B.陶渊明 C.谢灵运 D.嵇康
第一章第二节
3.《蒹葭》选自《诗经》中的()
A.《周南》B.《卫风》C.《秦风》D.《郑风》 4..《诗经??卫风??氓》中运用了比兴的艺术手法,下列句子中没有体现比兴手法的有() A.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B.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C.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D.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第一章第三节
5..《归园田居》的作者是()
A.谢灵运 B.陶渊明 C.孟浩然 D.王维
第一章第四节
6.____________,长使英雄泪满襟。
A.三顾频频天下计 B.丞相祠堂何处寻 C.两朝开济老臣心 D.出师未捷身先死 7. 《戏答元珍》是北宋著名诗人_______的作品。 A.苏轼 B.欧阳修 C.黄庭坚 D.秦观
第一章第六节
8.《天狗》是著名诗人郭沫若的作品,这个作品选自() A.《女神》B.《神曲》C.《燃烧的天空》D.《再别康桥》
第二章第一节
9.( )是先秦散文“叙事之最”,标志着我国叙事散文的成熟。 A.《左传》 B.《尚书》C.《国语》D.《战国策》
第二章第二节 10.( ),此之谓大丈夫。
A.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 B.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 C.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 D.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第二章第三节
11.《兰亭集序》对生死的看法是( )
A.一死生 B.齐彭殇 C.死生亦大矣 D.淡漠生死
第二章第四节
12.《始得西山宴游记》的题眼是( ) A.始 B.西山 C.宴游 D.记
第四章第一节
13.代表中国文言小说的成熟和繁荣的是( )
A.魏晋南北朝小说 B.唐传奇 C.宋元话本 D.明清章回体小说 14.《世说新语》是中国古代( )的代表作品。 A.志怪小说 B.章回小说 C.志人小说 D.话本小说
第四章第二节
15.《霍小玉传》讲的是霍小玉与( )的爱情故事。 A.李翱 B.李益 C.张生 D.柳毅
第四章第三节
16.贾政打宝玉的根本原因是( )
A.价值观不同 B.金钏之死 C.与琪官相好 D.不用功读书
第三章第二节
17.《花间集》产生的时代是() A南北朝时期B唐代C五代十国D宋初
第三章第三节
18.“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句话的作者是() A晏几道B晏殊C苏轼D温庭筠
19.柳永词《八声甘州》书写的主要内容是() A羁旅形役B男女爱情C忧国忧民D忠君爱国
20.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的作词时间是() A贬黄州时期B贬惠州时期C贬儋州时期D贬杭州时期
21.宋代词人李清照的号为()
A东坡居士B易安居士C淮海居士D稼轩居士 22.“千金纵买相如赋”的下一句是()
A“准拟佳期又误”B“脉脉此情谁诉”C“玉环飞燕皆尘土”D“天涯芳草无归路” 23.()提出词“别是一家”的理论,强调词在艺术上应当有自己的特点。 A李清照B苏轼C黄庭坚D辛弃疾
第五章第一节
24.明代最早以传奇样式反映忠奸斗争这一主题的作品是() A《宝剑记》B《浣纱记》C《鸣凤记》D《香囊记》
参考答案:
1.A 2.C 3.C 4.D 5.B 6.D 7.B 8.A. 9.A 10.D 11.C 12.A 13.B 14.C 15.B 16.A 17. C 18.B 19.A 20.A 21.B 22.B 23.A 24.A
(二)多项选择题(试卷每题1分,共5分)
第一章第一节
1..韩孟诗派是中唐一个有着鲜明艺术风格的诗派,以奇崛著称,下列属于这个诗派成员的有()
A.韩愈 B.孟郊 C.李贺 D.白居易
2.1932年之后, 围绕着《现代》杂志的一批诗人,坚持“纯诗”的观念,其中有被称为“汉园三诗人”的()
A.何其芳 B.戴望舒 C.李广田 D.卞之琳
第一章第二节
3.对《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的艺术特色描述正确的有()
A.抒情含蓄委婉 B.用典凝练自然 C.语言华丽浓烈 D.风格平易淡远 4.下列诗句属于黄庭坚《登快阁》诗歌中的有()
A.落木千山无远大B.万里归船弄长笛C.此心吾与白鸥盟D.澄江一道月分明
第二章第二节
5.《孟子》的语言风格是什么?( )
A.明白晓畅 B.平实浅近 C.精炼准确 D.古奥难懂 6.《史记》人物描写的主要手法有哪些?( )
1、以事件写人物 B.细节描写 C.场面描写 D.运用对比手法
第二章第一节
7.下面作品的作者是归有光的有( )
A.《项脊轩志》B.《先妣事略》C.《沧浪亭记》D.《寒花葬志》
第四章第一节
8.中国小说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具有的特点( ) A.形成较晚,成就较高
B.形成较早,成就较高 C.雅俗分流,双线并行 D.同中有异,风格独特
第三章第一节
9.其诗与李商隐齐名,世称“温李”,词与韦庄并称“温韦”的五代时期的文学家是() A温庭筠B温飞卿C谢道韫D温岐
第三章第三节
10.柳永词对词体开拓的贡献有()
A大力提倡慢词,改变小令一统天下的局面,使慢词与小令平分秋色;B变雅为俗,运用通俗的语言表达市民化的生活情调; C创造性的运用了白描和铺叙的手法; D是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
第五章第一节
11.“玉茗堂四梦”是指()
A《紫钗记》B《牡丹亭》C《南柯梦》D《邯郸梦》
12.南戏至传奇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相对独立的带有地方风格的不同声腔,到明代嘉靖年间,已经有了“四大声腔”,他们是() A海盐腔B余姚腔C弋阳腔D昆山腔
参考答案:
1.ABC 2.ACD 3.ABD 4.ABCD 5.ABC 6.ABCD 7.ABCD 8.ACD 9.ABD 10.ABCD 11.ABCD 12.ABCD
(三)判断题(试卷每题1分,共5分)
第一章第一节
1.《孔雀东南飞》代表了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是五言抒情诗的典范。()
第一章第二节
2.《湘君》表现了湘夫人对爱情的渴望和因久候恋人不到产生的惆怅落寞的心情。() 3. 屈原的《九歌》是一组祭神曲,它包含有九篇。()
第一章第四节
4. 李商隐的《锦瑟》诗歌主题明朗,用平淡的诗歌语言表达了对于恋人的怀念,诗风清丽自然。()
5.陆游的诗歌《关山月》体现了强烈的爱国精神和对于南宋集团妥协投降政策的谴责。() 6. 李白的《行路难》是沿用古乐府杂曲歌辞,此作抒发了李白在长安得到重用之后的兴奋之情,表达了他的远大抱负。()
7.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这一著名诗句出自李白的《将进酒》。()
第一章第五节
8.明代中期前后七子的诗歌主张是“文必秦汉,诗必盛唐”。()
第二章第二节
9.孔子赞同曾皙的回答是因为他直接表达了自己的政治追求。( )
10.《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凡五十二万余言,一百三十篇,分十二“本纪十“书”八“表”三十“世家”七十“列传”。( )
第二章第三节
11.《兰亭集序》是西晋书法家、文学家王羲之所做。( )
第二章第四节
12.《永州八记》是柳宗元写于他被贬为永州司马时,《始得西山宴游记》是其首篇。( )
第二章第五节
13.《沧浪亭记》的画龙点睛之笔是“可以见士之欲垂名于千载之后,不与其澌然而俱尽者,则有在矣”,前人称之为“一篇曲折文字,立意在此一句”。( )
第二章第六节
14.《一只特立独行的猪》所揭示的主题是被他人安排或设置的生活是幸运的,像猪一样,可以免于思考,尽管没有自由。( )
第四章第二节
15.《搜神记》是志人小说集,由东晋干宝作。《三王墓》是其中一篇,它反应了统治者的凶残暴虐和人民大无畏的反抗精神。( )
16.霍小玉在故事里面是一个才貌双全、对爱情执着却清醒,并且具有刚烈的性格和复仇的勇气的女子形象。她爱情的不幸是由于她自己妒忌造成的。( )
第三章第二节
17.温庭筠是第一个专力于“以声填词”的诗人,其词多写花间月下闺情绮怨,被称为“花间词的鼻祖”()
第三章第三节
18.柳永,初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
19.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是其前期的怀人之作。她婚后不久,丈夫便“负笈云游”,深闺寂寞,时界重九,便写词给赵明诚()
20.辛弃疾的《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是一首抒情词()
21. 《定风波》这首词只是写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却表达了辛弃疾旷达和超脱的人生态度()
第五章第二节
22.《西厢记》全名为《西厢记诸宫调》,剧本脱胎于金代董解元的《崔莺莺待月西厢记》()
23.《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作者用了以景显情、以情衬景、以典托情的手法表现情景交融()
第五章第三节
24.《牡丹亭》中杜丽娘的苦闷和呼声表达了青年男女对爱情的渴望,反映了当时礼教对人性的束缚()
参考答案:
1. ╳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二、主观题部分
(一)填空题(试卷每题1分,共5分)
第一章第二节
1、匪来贸丝, 。 2. ,琴瑟友之。
3、《行行重行行》一诗出自 一书。
第一章第三节
4、暧暧远人村, 。 5. ,一去三十年。
第一章第四节
6、闲来垂钓碧溪上, 。 7. ,隔叶黄鹂空好音。 8. ,冻雷惊笋欲抽芽。
第二章第二节
9. 被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传名著是 10 《项羽本纪》一文出自 一书。
第二章第三节 11、《与山巨源绝交书》的作者是 。
第三章第三节
12、料峭春风吹酒醒, 。 13、 ,脉脉此情谁诉?
第五章第二节 14、《西厢记》的作者是 。
第五章第三节 15、《牡丹亭》的作者是 。
参考答案: 1、来即我谋 2、窈窕淑女
3、 《古诗十九首》 4、 依依墟里烟 5、误落尘网中 6、忽复乘舟梦日边 7、映阶碧草自春色 8、残雪压枝犹有桔 9、《史记》 10、《史记》 11. 嵇康
12. 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13. 千金纵买相如赋 14. 王实甫 15.汤显祖
(二)名词概念解释题(试卷每题4分,共8分)
范围为教材前五章概述和所有讲过篇目中的相关内容。主要为书名解释、文体知识、文学流派和现象等。
第一章第二节 1. 诗经 2. 楚辞
3. 《古诗十九首》
第一章第四节 4.三苏 5.关山月
第二章第二节 6.《论语》 7.《庄子》 8.《史记》
第三章第二节 9.《花间集》
第四章第一节
10.话本
11. “三言二拍” 12. “谴责小说” 13.“乡土文学” 14. “社会剖析派” 15.“伤痕小说” 16. “寻根文学” 17.“先锋小说” 18. “新写实小说”
第五章第一节 19. 临川四梦 20.“汤沈之争” 21.“南洪北孔”
六、简答题(试卷每题8分,共16分)
范围为教材前五章所有讲过篇目中的相关内容。主要是讲过篇目课文后的“思考与练习”的内容,答案参考概述和有关篇目课文后的“教学提示”部分。
第一章第二节 1. 《诗经·秦风·蒹葭》的主旨是什么?
2. 《九歌》主要包括哪些篇目?
第一章第三节
3. 简述《归园田居》(其一)是如何体现陶渊明归田守拙之乐的?
第一章第四节
4. 简述“行路难”诗题和李白《拟行路难》(其一)的主旨
5. 简要分析欧阳修《戏答元珍》“寓情于景”的艺术手法
第二章第二节
6.《论语·侍座》中为什么孔子会赞同曾晳的回答?
7. 《史记》的文学价值何在?
第二章第三节
8.简述王羲之《兰亭集序》的思想脉络与主题
第二章第四节
9. 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的题眼是什么?蕴含了什么意思?
第二章第五节
10. 简述沧浪亭的历史发展轨迹。
第三章第三节
11. 如何理解晏殊词作的“情中有思”?
12. 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写成的?蕴涵了怎样的哲理?
13. 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的内容和主旨是什么?
第四章第二节
14. 结合干宝《搜神记·三王墓》内容,谈谈本篇的叙事结构。
15. 《世说新语》是一部什么书?主要内容是什么?
16. 简述陈玄祐《离魂记》的主题思想
第五章第二节
17. 简述《西厢记》的剧情梗概。
18. 简述《牡丹亭》的剧情梗概
七、论述题(试卷每题16分,共16分)
范围为教材前五章所有讲过篇目中的相关内容。主要是讲过篇目课文后的“思考与练习”的内容,答案参考概述和有关篇目课文后的“教学提示”部分。
第一章第二节
1. 举例说明《诗经·氓》一诗比兴手法的运用
比兴手法是《诗经》常用的表现方法之一。比,是打比方,兴,是托物起兴。在《氓》诗中第三章“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诗人由新鲜柔嫩的桑树叶起兴,引出女子内心对爱情婚姻的沉痛感慨。“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比喻女子正值青春年华,容颜娇媚,男子对她的爱情也枝繁叶茂;“于嗟鸠兮,无食桑葚”此处用“鹘鸠”比喻年轻的女子,抒发女主人公对最初沉溺于爱情的甜蜜随后即遭冷落的人生际遇的深深哀怨,并以切肤之痛语对后世所有女子发出劝诫。第四章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祖尔,三岁食贫”这几句中,诗人用桑树落叶起兴,引出女主人公对多年来贫苦生活的回顾。“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不仅比喻女主人公容颜已逝,年老色衰,也暗含爱情衰败、凋零。比兴合用,一唱三叹,抒发了女主人公对爱情与生活的沉痛感慨以及追悔莫及的
怨恨之情。
第一章第三节
2. 试分析李白《行路难》(其一)反映了诗人怎样的内心世界?
失望与希望交织,痛苦中掩藏着热情,悲吟和叹息伴随着美妙的幻想与豪迈的放歌,这种种感情在诗人的内心交迭着,纠缠着。然而占据主导地位的,始终是积极进取的精神。因为这一切并不产生于诗人对现实人生的冷漠与否定,而是根源于对现实人生的无限热爱和执着追求。从表面看,诗人的内心是充满矛盾的,实际上,这矛盾的两面乃是他的积极进取精神的两种不同表现形式。正因为如此,诗人才不会被痛苦压倒,不会在悲叹中消沉下去,而是由此激发出了更大的热情。与现实中的黑暗势力作实力较量,李白虽然是弱者,但在精神上他却始终是强者。他心目中的前程依然光明远大,他对未来依然充满着乐观和信心。这首诗鼓舞人心的力量,正是从这里产生的。
就根本而言,与其说诗人的精神力量是从个人内心自发涌出,不如说是来源于那个时代。开元中期,唐王朝正向着它强盛的顶峰发展。虽然封建政治不可能没有它的阴暗面,但那毕竟是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少有的盛世,无论在现实生活中或人们心理上,都还闪耀着光明,焕发着生机。时代激发了李白的理想,也给了李白以追求理想的力量。尽管现实往往撞碎了李白过于天真的幻想,使他发出“行路难”的悲叹,但现实又不使他完全失望,而用海市蜃楼般的美景引诱着他,给他注入勇气和力量,促使他失败之后重整旗鼓,继续奋斗。李白的精神面貌,就是那个时代的折射,从这个意义上,此诗不仅是诗人内心世界的反映,也是开元盛世时代精神的一面镜子。
第二章第二节
3. 分析《史记·项羽本纪》(节选)人物描写的主要手法
人物形象的成功刻画是本文的最大特色之一。项羽的形象凛凛如生,全得力于司马迁的传神之笔。这位狂飙突起式的英雄,天性贲张,无拘无束,一任性情,爱如春风,恨如烈火,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作者描写人物的主要手法有:
一是以事件写人物,即选择精彩和生动的生活片断来描写和刻画人物。司马迁选择了钜鹿之战、鸿门宴、垓下之围三件历史重大事件进行重点描写,既反映了秦汉之际的重要历史时刻,也再现了项羽一生中的三次成败关键时刻的言行,突出了他既鲜明又丰富的个性特征。
二是细节描写。常常用一些细微情态表现人物的精神个性。鸿门宴上,范增三次举珏示意,表现他要求项羽杀刘邦的急切。樊哙闯帐,表现他的勇敢与对刘邦的忠诚。项羽与范增对刘邦托张良转送礼物的不同态度,可见项羽并未意识到此后的命运,而范增已预料到可悲的结局。
三是场面描写。往往能创造人物的活动舞台,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钜鹿之战的场面,有声有色,惊心动魄。鸿门宴场面,刀光剑影,明争暗斗。在保持人物与基本情节真实的前提下,司马迁也不排斥想像。鸿门宴前刘邦、张良、项伯的密谈,乌江边项羽与船老大的对话,都不免有司马迁“合情合史”的想像与发挥在内。
四是运用对比的手法,使人物的性格特点更加鲜明、突出。例如“鸿门宴”中项羽在优势下恃勇骄横,刚愎自用,粗疏麻痹,毫无远虑;刘邦则在劣势下能忍辱负重,善于采纳意见,随机应变,善于保存自己。项羽任人惟亲,致使谋臣不能施其谋,将士不能效其力;刘邦则知人善任,谋臣能从容定计,将士能见危受命。项羽养奸贻患,又自绝敌营内应;刘邦则有奸必肃,又能争取敌营的人为自己效劳。又如樊哙之衬托项庄,张良之衬托范増,都能起到烘云托月之效。这样的对比、映衬,使人物性格更加鲜明,并揭示了刘胜、项败的必
然趋势。
第二章第三节
4. 试分析《兰亭集序》中所体现作者对生死的看法 《老》、《庄》、《易》(称为“三玄”)广泛地流行于魏晋时期。尤其是《庄子》中一生死,齐彭殇的思想影响很大。生命个体在宇宙中显示得何极渺小与短暂,在魏晋乱世中,对生与死的思考显示得尤为真切,成为这一时期思想的主题之一。然而联系当时敌国虎视眈眈,家国危如累卵的现实,这种对生命哲学的思考难免蹈空,流于浮泛。作者在聚会中“快然自足”的时刻,依然思考着时代共同的命题。他将目光重新投入现实人生,认为“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人生固然短暂,但是不能因为必然死去,而放弃了人生的努力。虽然时间总是流逝的,但是未来、现在、过去的人心灵与感情是相通的,诗篇,就是交流的纽带。这样的反思,在魏晋玄风大畅之际,无疑是一种人生的觉醒。
第三章第三节
5. 结合《定风波·莫听穿林》词和苏轼生平,谈苏轼的人生态度。
乌台诗案后,苏轼被贬黄州,这是他人生和思想的一个大转折。苏轼这次出狱,是死里逃生,惊心动魄。后来,他以儒家思想为主流,重新学习老庄和佛学的精华,深刻思考人生的意义,以一种更加旷达的胸襟面对人生的风雨。这种超然物外,随缘自适的洒脱态度,使苏轼形成了达观超脱、心胸旷放的开朗性格。这也造成了他作品中特有的旷达风格。
这首词只是写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却表达了苏轼的人生态度。在苏轼看来,有修养的人听到“穿林打叶声”,不必大惊小怪,应该保持本色。衣服打湿了,苏轼却没有象别人一样狼狈地东窜西跑,他吟着诗,慢慢向前走。虽然在人生旅途中,屡经政治风雨洗礼,但是,“一蓑风雨任平生”,苏轼却像平时披着蓑衣在雨中行走一样坦然,一样毫无畏惧。外界的风风雨雨并没有改变苏轼,对他而言,阴晴得失都是一样的。这就是苏轼的旷达,也正是苏轼倍受后人热爱和崇敬的人格魅力所在。 6. 李清照的《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的艺术特色是什么?
作者在自然景物的描写中,加入自己浓重的感情色彩,使客观环境和人物内心的情绪融和交织。从天气到瑞脑金兽、玉枕纱厨、帘外菊花,词人用她愁苦的心情来看这一切,无不涂上一层愁苦的感情色彩。
词中还适当地运用了烘云托月的手法,有藏而不露的韵味。例如,下片写菊,并以菊喻人。但全篇却不见一“菊”字。“东篱?,本来是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诗意,但却隐去了“采菊”二字,实际是藏头。又如,“把酒”二字也是如此,“酒”字之前,本来有“菊花”二字,因古人于九月九日有饮菊花酒的风习,这里也省略了“菊花”二字。再如“暗香”,这里的“暗香”指的是菊花而非其他花蕊的香气。“黄花”,也就是“菊花”。由上可见,全词不见一个“菊”字,但“菊”的色、香、形态却俱现纸上。
设问手法也是词中值得注意的艺术特点之一。“莫道”句带有反诘与激问的成分。
比喻的巧妙也是这首词广泛传诵的重要原因之一。这首词的比喻“人比黄花瘦”与全词的整体形象结合得十分紧密,极切合女词人的身份和情致,读之亲切。
第四章第二节
7. 结合《世说新语·雪夜访戴》,谈魏晋士人“兴之所致”的人生态度。
本篇以王子猷于雪夜中赏雪吟咏、驾舟访友、至门而返的故事,表现出魏晋名士放达与自由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极富生活哲理。
在王子猷这些名士看来,生活的意义不在于它的最终结果,而在于其过程本身。因为目
的带有强烈的功利与实用性,它是束缚人的自由的枷锁。没有目的,人就获得了行动的自由。所以,在王子猷的行为中,就全然没有目的趋使。半夜醒来,见到漫天大雪,便停止了睡眠,开始了雪中饮酒吟咏的过程。这一过程还没有了结,便忽忆友人,于是夜半命驾,踏上了棹舟访友的航程。来到朋友门口,访友的过程即将结束时,他却返身拆回,使访友的过程前功尽弃。他的每一个过程都没有结果,但他却十分惬意。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见戴——过程的终结并不是他的目的,他的目的在于兴之所致的过程本身;对于他们来说,生活的审美价值要高于实用价值,而实际上二者必然是相悖和离异的,就此则必须舍彼。要保持对生活的审美,就必须以抛弃生活的实用功利目的为前提。这样,他们就成为精神上的自由人,即应物而不为物所累,有情而不为情所累。人在宇宙中的主体性,人对世俗冗务的超越,在这里都得到了最有力的肯定和最酣畅的倾诉!
第四章第三节
8. 分析《红楼梦·宝玉挨打》中贾政、宝玉父子矛盾冲突的社会意义
贾政与宝玉的矛盾焦点在于两种价值观念取向,两种文化思潮的矛盾。贾政是封建文化的代言人,热衷于道德文章、仕途经济,因此希望宝玉成才,光宗耀祖;而宝玉则是新生社会观念的代表,热衷于情场、知己,所以拒绝按父亲规定的道路行走。宝玉的思想与父亲所代表的封建正统文化是格格不入的,所以宝玉不论何时一见贾政就像耗子见了猫,这不仅是因为贾政是父亲,父为子纲,而是因为贾政是正统,宝玉是异端,是“顽劣”、“不肖”、“无能”、“狂妄”、“下流”。正是这样一种世界观的冲突,最后才演变为暴力冲突。贾政不仅要用言语和态度,还要用板子来“批判”宝玉,这不完全是因为贾政信奉“不严不能成器”,更因为双方矛盾的社会属性的不可调和。贾政对来求情的门客说:“你们问问他干的勾当,可饶不可饶!素日皆是你们这些人把他酿坏了,到这步田地,还来劝解!明日酿到他弑父弑君,你们才不劝不成?”毫无疑问,贾政认为今天的宝玉“在外流荡优伶,表增此物,在家荒疏学业,逼淫母婢”,那么将来“弑父弑君”也并非没有可能。因此,贾政打宝玉的出发点是以父亲的权威拉宝玉回到正统的道路上来。
但贾宝玉不同于甄宝玉,他拒绝仕途经济之路是在目睹了现实世界的肮脏和丑陋之后的选择,是对现实人生的逃避。因此挨打之后真正深刻的矛盾——父子的价值取向的不同并未得到解决,反而倒是更加深刻了。正统和叛逆都在加强着自己。在宝钗探视之后,宝玉想到:“我不过挨了几下打,她们一个个就有这些怜惜之态,令人可亲可敬。假如我一时竟别有大故,她们还不知何等悲感呢!既是她们这样,我便一时死了,得她们如此,一生事业,纵然尽付东流,也无足叹惜了”。在黛玉探视之后,宝玉更宣告:“就便为这些人死了,也是情愿的。”可见,宝玉挨打后反而使其走向“无所作为”道路的决心更加坚定了。
第五章第二节
9. 分析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中崔莺莺的人物形象
作为“旦本戏”,本折集中表现崔莺莺在与张生离别之际的微妙复杂心理,同时也就塑造了丰厚感人的人物形象。崔莺莺是一个集美貌与智慧于一身,温柔端庄,城府极深,勇于反抗封建婚姻制度,追求爱情自由与婚姻幸福的女子。她是王实甫现实主义创作下反抗封建礼教的典型,她的意义在于并不完全脱离实际,而是闪现更多的现实主义光辉。她的美丽与智慧、哀愁与憧憬、多情与无常、反抗与让步,无不牵扯着读者的心弦,可以说这一形象的成功塑造为《西厢记》的成就增添了最为亮丽的色彩。本折通过大段的唱词,正面塑造了崔莺莺的形象。她敢于反抗封建礼教,大胆追求爱情自由,对爱情真挚专一,把功名利禄视为“蜗角虚名,蝇头微利”。这是一个闪耀着叛逆性格光辉的人物。而张生的形象主要从侧面加以表现,他也追求自由美好的婚姻,但仍追求功名利禄,对封建礼教的反抗比较软弱。与前面崔莺莺大胆与张生结合的行为相比,崔莺莺在科举这一事情上是让步的、妥协的。老
夫人默许她与张生的婚事,但前提必须是张生得中状元。崔莺莺内心并不想让张生远赴京城赶考,但为了能得到母亲的许可,她也只能妥协。在送别张生时她千叮万嘱张生要惦记她。“若见了那异乡花草,再休似此处栖迟”,现实的冷酷使她深知未来的幸福还是渺茫的,她内心惶惑不安,既怕张生不中状元,又怕他为别的女子所吸引,抛弃自己。未来幸福与否,她实在无力把握。这些看来似乎有损崔莺莺形象的反抗性,但这正是一种现实主义的特点所在。莺莺是封建社会的贵族千金,而那个社会对女人而言是无情而冷峻的,她的反抗是很有限度,她不可能做出更强烈的反抗行为,只能等待张生得中归来。但无论如何,她敢于对封建礼教做出反抗,她的为爱痴狂,为爱奋不顾身。
第五章第三节
10. 举例分析汤显祖《牡丹亭·惊梦》的抒情浪漫色彩
全剧具有浓郁的抒情诗的色彩,充满诗的意境。作为诗的国度,从元代开始,我国戏曲作家如马致远、王实甫等人都能够将诗的语言和意境运用于戏剧创作当中,而汤显祖又在这个方面取得了更大的成就。他以抒情诗的手法,去揭示人物内心的感情。剧中许多曲词能够将抒情、写景和人物塑造融为一体,文采斐然,美不胜收,达到了传神的境界。本出开始的“梦回莺啭,乱煞年光遍”和“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两支曲子就以抒情诗一般的语言,把深闺少女愁闷孤独的情绪、顾影自怜的娇羞神态和摇漾的春色融为一体,使读者在诗歌意境的陶冶中去领略封建礼教对深闺少女的禁锢之深,十分传神到位。更为脍炙人口的是“惊梦”中【皂罗袍】一曲: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这支曲子明写自然,暗写人生,在清秀婉丽的语言中蕴含着深切动人的意境。这是剧中杜丽娘情绪由喜转悲、由叹为怨的转折点,写得哀婉缠绵,情景交融,在艺术上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历来为世人所称颂。《红楼梦》中林黛玉就曾为之动情不已。
八、作文题(试卷作文一10分,作文二30分,共40分)
作文一为应用文,作文二为命题作文。按所给条件和要求写作。
正在阅读:
遴选文档:2019反腐倡廉读本读后感12-28
近代史 建国大业观后感01-28
土建总承包招标文件(派思三期)最终05-04
配送线路优化的方法-节约里程法01-31
北师大版2019-2020学年四年级上学期数学月考试卷(9月)C卷05-08
09-04-1几何综合题10-21
小学生二年级中秋节赏月作文06-13
全域旅游系列解读03-19
塔塔信息技术研究院十月刊 内部信息05-15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复习资料
- 语文
- 2012.12
- 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