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四章 第二节 农业(第2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

更新时间:2023-04-17 02:07:02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精品教案

农业

教学内容第四章第二节农业(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了解我国的农业发展状况,了解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

2.掌握农业的主要部门,理解我国农业在地区分布上的差异。

3.理解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

能力目标

1.能运用资料并联系实际,分析我国农业在地区分布上的差异。

2.能初步分析如何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3.根据我国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我国农业与发达国家农业间的差别,

分析我国农业面临的挑战。

德育目标

让学生树立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和科技兴农的思想,并为农业发展好好学习,献计献策。

教学重点 1.我国农业的地区差异。

2.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教学难点分析我国各地自然条件的差异而导致的农业差异;如何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教具准备投影仪、多媒体

集体定教分工备教个性补教

一、引入新课

可编辑

精品教案

(活动导入)投影打出中国地形图,同学们,在前面我们学习过我国复杂多样的地形条件和气候条件。那么,谁愿意利用这副中国地形图再给大家介绍一下我国的地形和气候分布情况呢?(老师对参与学生给以评价、鼓励)

(过渡转折)由以上活动,我们又一次明白了我国幅员辽阔,地形条件和气候条件复杂多样,五种陆地地形我国全都俱备,沿海还有广阔的大陆架,南北、东西在气温和降水上相差也很大。这些都为我国发展多种农业类型提供了条件。

(分组讨论)同学们,假如现在你就是一个农业决策者,让你在以下不同地区选择农业类型,你会选哪一种,为什么?(用投影打出:内蒙古草原、成都平原、太行山区、长江沿岸等)学生分析后,老师评价。

(总结归纳)由大家的讨论,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各地自然环境差异很大,每个地区都有农业发展上的优势与不足,在选择农业类型时必须考虑地域特点,才能做出合理的选择,促进农业的良性发展。即发展农业必须因地制宜。

(板书)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

二、讲授新课

(读图分析)怎样才能做到因地制宜?这要求同学们必须先搞清什么样的自然条件适合什么样的农业。请同学们利用图4.16,分析从地形、气候、水源、土壤等方面考虑,哪些地方适合农?

可编辑

精品教案

哪些地方适合林?哪些地方适合渔?哪些地方适合牧?

(师生总结)1.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丰富的地方适合发展耕作业。例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三大平原区等地区,这些地方地形、土壤、水源、气候条件相对来说都比较优越。2.地形陡峭、水土容易流失的地方适合发展林业。既增加收入,又可保持水土,发挥森林的环境效益。3.气候干旱、降水稀少,但牧草生长良好地方,适合发展畜牧业。4.河湖较多,水资源充足的地方适合发展渔业。“宜林则林”“宜粮则粮”“宜牧则牧”“宜渔则渔”这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四大原则,违背这些原则不合理利用土地或利用过度都将遭到大自然的报复。

(讨论归纳)让学生结合以上分析,总结因地制宜的概念。

(板书)因地制宜概念、原则

学生归纳后用投影打出因地制宜概念:利用当地自然条件的优势,把要发展的农业生产部门或农作物,布局在适宜它本身发展、生长最有利的地方。

(事例分析)用投影打出以下例子,让学生明白不同农耕区、林区,只要存在一方面自然条件差别都有可能导致农作物品种、林种的差异。

事例1:桔生淮南则为桔,生于淮北则为枳。为什么?(土壤差异、气候差异)

事例2:我国海南岛上香蕉树、四川盆地柑橘树、山东丘陵苹果树。为什么?(热量条件的差异)

可编辑

精品教案

事例3:我国农作物种植中,北方以小麦为主,南方以水稻为主。为什么?(水源条件差异)

(教师总结)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不仅要合理选择农业生产部门,还要合理选择农业生产的品种。

(事例巩固)投影打出以下资料

事例1:贵州麻江成为“锌硒米之乡”

贵州省麻江县是一个苗族占80%的内陆山区农业县,由于该县土壤富含锌硒元素,近几年,他们大力开拓特色米产业,经科技专家的指导,目前,“锌硒多元素米”已成为该县的特色产业。麻江县也由此成为“锌硒米之乡”。

据测定,麻江锌硒米平均含硒量达0.04 mg/kg,能满足人体每天摄入量的要求,此外,麻江锌硒米的其他十种微量元素的含量也高于一般大米,使这一锌硒米成为一种优质保健米,为山区群众增收创出了一条路子。

(引导分析)为什么麻江能成为优质保健米“锌硒米之乡”?(这里的土壤富含锌硒元素,适合该种米的生长)(学生讨论)事例2:珠江三角洲基塘农业,给学生放出照片。提问:在地势低洼的地方挖鱼塘养鱼;鱼塘周围植桑、种甘蔗,这种做法对不对?(对。在珠江三角洲中部,有许多地势低洼的地方,每逢暴雨便积水不退。后经人工改造,把洼地深挖成池塘养鱼,挖出的泥土堆在四周成“基”。“基”既可在暴雨洪水时防止塘水泛滥,又可在“基”面上栽培桑树、甘蔗、果树等。树叶等投入池塘可

可编辑

精品教案

可编辑

精品教案

(教师总结)大家谈了很多成功、不成功的例子,由这些例子,我们可以看出,人类既可以对不利的环境进行改造,使之朝有利的方向发展;同时不合理的行为也可能使得有利的环境变得不利。人类的生产活动一定要符合自然规律,这样才可能持续地发展下去。

(资料分析)用投影打出资料3:

我国20世纪90年代初苹果畅销,北方许多地区盲目扩大苹果的种植规模。到1996年,我国市场上苹果供过于求,不仅价格大跌,而且出现了严重的滞销局面。

(问题)苹果种植规模的扩大及后来的滞销主要是受什么因素的影响?(市场需求量)

(承转过渡)自然条件制约农业生产,是农业生产部门或农业品种选择必须要考虑的因素,但同时农业生产还受市场需求等一些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我们必须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才能做出科学的、合理的决策。

(板书)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

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

(见板书设计)

(学生活动)让学生分析讨论“活动3”:图中A为城市中心区、B为城市郊区、C为远离城市的地区。面对如下两种选择:种植水稻、小麦、玉米;种植蔬菜,发展肉、乳、禽、蛋生产。B、C应选哪一项?为什么?如果当地气候条件允许,种植果树,该

可编辑

精品教案

在什么地方?用字母D标出。

(分析归纳)学生讨论组织学生归纳:B处种植蔬菜、发展肉、乳、禽、蛋生产。因为B处靠近城市中心区,这些农产品的市场需求量大。C处选择种水稻、小麦、玉米。这里远离城市,地形平坦、耕地面积大、水源充足。在山区可发展林业,栽种果树。

(提问启思)该活动中考虑的自然条件有哪些?(地形、气候、水源等)考虑的社会经济条件主要有哪些?(市场需求量、距离城市的远近、交通等)

(学生交流)影响农业生产的社会经济条件还有许多,请同学们把自己收集到的例子介绍给大家,并说明主要受哪种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交流过程中教师板书所提到的社会经济因素并补充学生没提到的影响因素。

三、课堂练习

1. 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下面不合适的行为是

A.在西藏建立水产品加工基地

B.在内蒙古建立皮毛、乳制品加工厂

C.在黑龙江建立豆制品加工基地

D.在山东大力开展海洋水产养殖

2. 下列地区的农业生产符合因地制宜原则的是( )

A.山地地形陡峭,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可发展畜牧业

B.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有利于耕作

C.在地势低洼、河湖较多的地区,宜粮则粮

D.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宜渔则渔

可编辑

精品教案

3. 在上海市郊区的农民,种植蔬菜,发展肉、乳、蛋、禽生产,主要是考虑

A.自然条件B.农业技术

C.市场需求D.农民生活习惯

四、布置作业

练习册相应小节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后记

可编辑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wynq.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