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性病学 - 南方医科大学

更新时间:2023-05-03 03:35: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南方医科大学本科专业教学大纲

皮肤性病学Dermatovenereology

适用专业:八年制医学教育(医学博士学位)

执笔人:李莉周再高

审定人:曾抗

学院负责人:耿仁文

南方医科大学教务处

二○○六年十二月

一、课程简介

课程代码:B090056

学分:1.5学分

学时;36学时

先修课程:解剖学、组织胚胎学、免疫学、生理学、生物化学、药理学、病理学、微生物学、诊断学基础、中医学基础、内科学、外科学。

适用专业:八年制医学教育(医学博士学位)

皮肤性病学是一门研究发生在皮肤、粘膜以及皮肤、粘膜有关疾病的学科,是一门涉及面广,整体性强的临床应用学科,同时又与其他临床学科之间存在广泛而密切的联系。近年来,随着医学的发展,皮肤性病学也相应地进入了一个飞跃发展的阶段,并分出许多分支:如皮肤组织病理学、皮肤生理学、皮肤免疫学、皮肤真菌学、皮肤遗传学、皮肤美容学、皮肤外科学等。通过本学科的学习,可使学生获得本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诊疗技术,以期能运用这些理论和技术,对常见皮肤性病进行防治,并为今后进一步提高打好基础。

Course code: B090056

Credit: 1.5

Period: 36

Prerequisite Courses:Anatomy、Histology and Embryology、Immunology、Physiology、Biochemistry、Pharmacology、Pathology、

Microbiology、Diagnostics basis 、Basi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Internal Medicine、Surgery.

Target Majors:Eight-Year Tract Clinical Medicine (Doctoral Degree of Medicine) Dermatology and venereology is a science focuses on skin and mucosa diseases, or skin and mucosa related diseases. There are extensive relations between dermatology and venereology and other parts of medical science.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edical science, rapid progress is made in dermatology and venereology. Correspondingly many branches such as dermatopathology, dermatophysiology, dermatoimmunology, dermatomycology, dermatogenetics, dermatocosmetology and dermatosurgery emerge. Through the study of this course, students are required to learn basic theories of dermatology and venereology, grasp the basic skills to make diagnosis and carry out some treatments so as to lay a solid foundation for further study.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

基本理论知识

一、重点掌握内容:皮肤解剖、组织学、生理功能;皮肤病的症状、诊断、皮肤组织病理及治疗的基本知识;常见皮肤病,包括脓疱疮、花斑癣、体癣、手

足癣、甲真菌病、带状疱疹、虫类引起的皮肤病、接触性皮炎、湿疹、药疹、荨麻疹、银屑病、红斑狼疮、皮肌炎、硬皮病、天疱疮、梅毒、淋病、非淋菌性尿道炎、尖锐湿疣和生殖器疱疹。

二、一般了解内容:头癣、念珠菌病、疣、皮肤结核病、麻风、AIDS、多形红斑、玫瑰糠疹、慢性单纯性苔藓、瘙痒症、寻常性痤疮、皮脂溢出、酒渣鼻、斑秃及鸡眼。

第一篇总论

第一章皮肤性病学导论

了解皮肤性病学的定义和范畴。

第二章皮肤的结构

一、目的和要求

掌握:皮肤和表皮的分层;表皮的构成;表皮通过时间;皮肤附属器的种类。

熟悉:表皮各层角质形成细胞的特点;真皮的分层和构成;皮肤附属器的生理功能。

了解:基底膜带的超微结构;皮下组织的组成;皮肤神经、血管、淋巴管和肌肉的分布和功能。

二、教学内容

皮肤解剖及组织结构、简述表皮、基底膜带、真皮、皮下组织及皮肤附属器的结构与功能。

三、重点和难点

重点:皮肤和表皮的分层;表皮的构成。

难点:表皮通过时间;表皮各层角质形成细胞的特点。

第三章皮肤的功能

一、目的和要求

掌握:皮肤的各种基本功能。

熟悉:皮肤的屏障功能;皮肤吸收途径及影响因素;皮脂腺及汗腺的分泌和排泄;皮肤各类物质代谢;皮肤免疫系统的细胞成份。

了解:皮肤的感觉功能;皮肤的体温调节功能;皮肤免疫系统的分子成份。

二、教学内容

简述皮肤的防护作用,吸收作用,感觉作用,分泌和排泄作用,体温调节作用,代谢作用,皮肤免疫系统。

三、重点和难点

重点:皮肤的各种基本功能。

难点:皮脂腺及汗腺的分泌和排泄;皮肤免疫系统的细胞成份。

第四章皮肤性病的临床表现及诊断

一、目的和要求

掌握:皮肤性病自觉症状、他觉症状,原发性损害、继发性损害的概念;常见原发性损害、继发性损害的的名称和鉴别。

熟悉:常见原发性损害、继发性损害的病理基础。

了解:常见症状对应的代表性皮肤病。

二、教学内容

(一)症状

1.主观症状痒、痛、灼热、感觉异常及全身症状。

2.客观症状阐述原发疹与继发疹之特点及其形成机制。原发疹:斑疹、斑块、丘疹、结节、囊肿、风团、水疱(大疱)及脓疱。继发疹:糜烂、溃疡、鳞屑、浸渍、裂隙、瘢痕、萎缩、痂、抓痕及苔藓样变(苔藓化)。

(二)诊断

1.病史基本上同内科,但应注意皮肤病史的特殊性。

2.体格检查

全身检查:同内科。

皮肤检查:视诊、触诊、压诊、刮诊及皮肤划痕试验等。注意光线充足,室温适宜及全面细致地检查。

检查皮疹时应注意:部位、分布、排列、类型、大小、数目、色泽、硬度、表面状况及局部感觉等。

三、重点和难点

重点:常见原发性损害、继发性损害的临床表现和鉴别。

难点:皮肤病皮损的检查及描述。

第五章皮肤组织病理学

一、目的和要求

掌握:皮肤活组织检查的基本要求。

熟悉:常见表皮病变。

了解:常见真皮病变。

二、教学内容

掌握皮肤活检的基本要求,简述表皮及真皮常见的病理变化。

三、重点和难点

重点:皮肤活组织病理检查的基本要求。

难点:表皮及真皮常见病理变化。

第六章皮肤性病常用实验技术

一、目的和要求

掌握:常用皮肤性病实验诊断的种类;真菌检查方法;梅毒螺旋体检查及临床意义。

熟悉:变应原检查;常见性病检查。

了解:免疫病理检查的方法;滤过紫外线检查;螨虫及阴虱的检查及分子生物学技术。

二、教学内容

(一)免疫病理检查

(二)真菌检查

(三)变应原检测

(四)滤过紫外线检查

(五)性病检查梅毒螺旋体、淋球菌、衣原体、支原体、杜克雷嗜血杆菌检查及毛滴虫检查、醋酸白(甲苯胺蓝)试验

(六)蠕形螨、疥螨及阴虱的检查

(七)分子生物学技术

三、重点和难点

重点:常用皮肤性病实验诊断方法。

难点:真菌检查方法;梅毒螺旋体检查及临床意义。

第七章皮肤病的治疗

一、目的和要求

掌握:皮肤性病常用内用药物治疗的药物种类、适应症、主要副作用;外用药的种类、剂型和适应症;外用药物的治疗原则。

熟悉:皮肤性病的物理疗法。

了解:皮肤外科治疗种类和适应症。

二、教学内容

(一)内用药物治疗

抗组胺药、糖皮质激素、抗菌药物、抗病毒药物、抗真菌药物、维甲酸类药物、免疫抑制剂、免疫调节剂、维生素类药物及其他。

(二)外用药物治疗

外用药物性质:清洁剂、保护剂、止痒剂、角质促成剂、角质剥脱剂、收敛剂、腐蚀剂、抗菌剂、抗真菌剂、抗病毒剂、遮光剂、脱色剂、维甲酸类、糖皮质激素等各类常用药物及其浓度。

外用药物剂型:溶液、粉剂、酊剂、洗剂、油剂、乳剂、凝胶剂、糊膏、软膏、硬膏及涂膜剂、气雾剂等组成、作用、适应症、用法及注意事项。阐述湿敷的作用、适应症及用法。

外用药物的应用原则。

(三)物理及其它疗法电疗法、光疗法、微波疗法、冷冻疗法、水疗及放射疗法等的作用及其适应症。

(四)皮肤外科疗法。

三、重点和难点

重点:皮肤性病常用药物治疗的种类、剂型和适应症;外用药物的治疗原则。

难点:不同药物剂型的适应症。

第八章皮肤的保健与美容(了解)

第二篇皮肤病学各论

第九章病毒性皮肤病

一、目的和要求

掌握:各种病毒性皮肤病的病原体;带状疱疹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疣的临床分型。

熟悉:单纯疱疹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带状疱疹的发病机制;疣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传染性软疣的临床表现;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

了解:发病机制;组织病理;流行病学。

二、教学内容

(一)单纯疱疹

1.病因病毒及发病机制。

2.症状病变特点、部位、复发性、自觉症状。

3.诊断症状特点。

4.治疗

内服阿昔洛韦、万乃洛韦等抗病毒药物。

局部治疗。

(二)带状疱疹

1.病因病毒及发病机制。

2.症状病变特点、部位(注意特殊部位)、排列、神经痛。

3.诊断症状特点及神经痛。

4.治疗

(1)抗病毒剂阿昔洛韦、万乃洛韦。

(2)其他药物止痛剂、维生素、糖皮质激素、干扰素、胸腺肽及中药等。

(3)局部治疗止痛、保护及预防感染。

(三)疣

1.病因病毒。

2.类型及症状寻常疣(包括跖疣)、扁平疣的症状特点及发病部位。

3.诊断症状特点。叙述跖疣、鸡眼、胼胝之鉴别。

4.治疗

(1)内用药物中药,免疫调节剂等。

(2)局部治疗锐匙刮除,外用药物(5-氟脲嘧啶、肽丁胺、咪喹莫特),物理疗法。

(四)传染性软疣

1.病因病毒。

2.症状好发年龄,部位,损害特点。

3.诊断症状特点。

4.治疗刮除法、外用药物疗法、避免搔抓。

(五)手足口病

1.病因病毒。

2.症状好发年龄,部位,损害特点。

3.诊断症状特点。

4.治疗对症和支持疗法为主。

三、重点和难点

重点:带状疱疹的临床表现及治疗;常见病毒性皮肤病的病原体。

难点:常见病毒性皮肤病的临床鉴别。

第十章细菌性皮肤病

一、目的和要求

掌握:脓疱疮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毛囊炎、疖、痈的临床表现;丹毒和蜂窝织炎的临床表现及鉴别;寻常狼疮及疣状皮肤结核的临床表现;麻风的分类法,麻风反应。

熟悉:麻风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蜂窝织炎的临床表现。

了解:皮肤结核的分类及治疗;麻风的组织病理、实验室检查、诊断及治疗。

二、教学内容

(一)脓疱疮

1.病因病原菌及发病因素。

2.类型及症状

(1)寻常型脓疱疮

(2)深脓疱疮

(3)大疱性脓疱疮

附:新生儿脓疱疮、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

3.诊断

4.鉴别诊断

5.治疗局部和全身治疗。

(二)毛囊炎、疖、痈

阐述其病因、症状及治疗。

(三)丹毒、蜂窝织炎

阐述其病因、症状、二者鉴别及治疗。

(四)皮肤结核病

1.概述发病率,防治情况,分类简介。

2.病因病原菌、传染途径及发病因素。

3.类型及症状

(1)寻常狼疮

(2)疣状皮肤结核

4.病理简述皮肤结核之病理特点。

5.诊断病史,全身检查,病变特点,病理及结核菌素试验等。

6.鉴别诊断

(一)寻常狼疮盘状红斑狼疮、麻风。

(二)疣状皮肤结核着色芽生菌病。

7.治疗

一般疗法,内用药物(抗结核药物),局部治疗,物理疗法。

(五)麻风

1.概述流行情况。

2.病因病原菌,传染方式,发病因素及潜伏期。

3.类型及症状

(1)类型结核样型、界线类偏结核样型、中间界线类、界线类偏瘤型、瘤型。

(2)临床表现

(3)麻风反应诱发因素及症状。

(4)病理特点

4.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病史、临床特点、细菌检查、组织病理检查、麻风菌素试验及其它检查(出汗试验、组织胺试验等)。

(2)鉴别诊断体癣、股外侧皮神经炎、白癜风、脊髓空洞症。

5.治疗

(1)一般治疗。

(2)药物疗法 MDT疗法,联合化学疗法。

(3)麻风反应的治疗反应停,雷公藤、封闭疗法,糖皮质激素,维生素B12等。

6.预后

三、重点和难点

重点:脓疱疮及丹毒、皮肤结核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麻风的分型。

难点: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

第十一章真菌性皮肤病

一、目的和要求

掌握:真菌病的主要诊断依据,常用治疗方法;头癣、体股癣、手足癣、甲真菌病的临床分型及治疗;花斑癣的病原菌、念珠菌病的临床分型。

熟悉:真菌的特点;头癣的病原菌;花斑癣的临床表现;念珠菌病的临床表现、诊断。

了解:真菌病的流行病学、预防;着色芽生菌病;孢子丝菌病。

二、教学内容

概述:真菌病的定义、分类及流行情况。

(一)浅部真菌病

1.病因病原菌(毛癣菌属、小孢子菌属、表皮癣菌属)。

2.流行因素传染方式(直接、间接)及真菌生活力,个体因素及卫生情况,季节、温度、湿度及地理环境之影响。

3.类型与症状

(1)头癣

(2)体癣和股癣

(3)手癣和足癣

(4)甲真菌病

(5)癣菌疹

(6)花斑癣

(7)马拉色菌毛囊炎

4.诊断症状特点、真菌直接镜检(方法、意义)、滤过紫外线。

5.治疗

(1)内服药氟康唑、伊曲康唑、特比萘芬的适应症、禁忌症、剂量及用法。

(2)外用药外用抗真菌剂,如水杨酸、苯甲酸、硫磺、碘、咪唑衍生物及特比萘芬等。

(三)各种癣病的治疗方法

头癣:服药、搽药、理发、洗头、消毒。

体癣(股癣):外用药物。

手足癣:不同类型的处理原则。外用药物、内服药物。

甲真菌病:内服药物、外用药物、拔甲硬膏、拔甲、服药。

花斑癣:外用药物。

6.预防宣传教育,彻底治疗,足癣及头癣的隔离,消毒及个人卫生。

(二)念珠菌病

1.病因病原菌,传染途径(内源、外源)及发病因素(新生儿机体抵抗力降低,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恶病质及烧伤等)。

2.症状

(1)皮肤念珠菌病念珠菌性间擦疹、慢性皮肤粘膜念珠菌病、念珠菌性甲沟炎、念珠菌性肉芽肿。

(2)粘膜念珠菌病鹅口疮、外阴阴道念珠菌病、念珠菌性包皮龟头炎。

(3)内脏念珠菌病

3.诊断症状特点、真菌直接镜检及培养、血清学试验。

4.治疗

(1)局部治疗保持局部清洁干燥,外用抗真菌药物。

(2)全身治疗去除发病因素,内用氟康唑、伊曲康唑等抗真菌药物。

(三)着色芽生菌病

1.病因病原菌及发病因素。

2.症状

3.诊断症状特点、真菌培养、组织病理。

4.治疗局部治疗、内用药治疗。

(四)孢子丝菌病

1.病因病原菌及发病因素。

2.症状分型。

3.诊断症状特点、真菌培养、组织病理。

4.治疗局部治疗、内用药治疗。

三、重点和难点

重点:常见浅表真菌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

难点:真菌检查的方法、意义;常用抗真菌药物。

第十二章动物性皮肤病

一、目的和要求

掌握:疥疮的病因、好发部位、治疗原则。

熟悉:疥疮、螨皮炎、隐翅虫皮炎、虱病的皮疹特点。

了解:毛虫皮炎、虫咬伤及虫蟄伤、皮肤猪囊虫病、尾蚴皮炎、刺胞皮炎。

二、教学内容

(一)疥疮

1.病因疥虫及传染方式。

2.症状损害特点,部位,自觉症状。

3.诊断症状特点,疥虫检查。

4.治疗外用药物及注意事项。

5.预防个人卫生,及时治疗,隔离。

(二)螨皮炎

1.病因螨。

2.症状

3.诊断病史,症状特点。

4.防治个人防护,对症治疗。

(三)毛虫皮炎

(四)隐翅虫皮炎

1.病因病原及发病因素。

2.症状损害特点(条、片状红斑、脓疱)、部位、自觉症状。

3.诊断症状特点。

4.治疗病因治疗、症状治疗。

5.预防搞好环境卫生,个人防护。

(五)虫咬伤及虫蜇伤

(六)皮肤猪囊虫病

(七)尾蚴皮炎

(八)刺胞皮炎

三、重点和难点

重点:常见动物性皮肤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

难点:疥疮的治疗。

第十三章职业性皮肤病(了解)

第十四章皮炎和湿疹

一、目的和要求

掌握:接触性皮炎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特征及诊断方法(斑贴试验);湿疹的临床分期及外用药物治疗原则;特应性皮炎的临床分期;自身敏感性皮炎的定义。

熟悉:特殊类型湿疹的病因及临床特征。

了解:淤积性皮炎、汗疱疹的临床表现。

二、教学内容

(一)接触性皮炎

1.病因变态反应与原发性刺激

2.症状损害特点,部位,病程,自觉症状。

3.诊断病史(接触史),症状特点,部位,斑贴试验。

4.鉴别诊断急性湿疹,丹毒。

5.治疗去除病因,外用药物,内用药物。

(二)湿疹

1.病因变态反应,神经功能失调,个体素质,内外因素(食物、病灶、理化因子及微生物等)。

2.症状

(1)急性、亚急性及慢性湿疹的病变特点(多形性)、部位、病程、自觉症状。

(2)特殊类型湿疹特点。

3.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症状特点,复发性及瘙痒。

(2)鉴别诊断接触性皮炎,慢性单纯性苔藓。

4.治疗

(1)一般疗法及去除病因。

(2)内服药物抗组胺药物,糖皮质激素,其它非特异性脱敏疗法和中药等。

(3)外用药物依不同症状及分期进行治疗。

(4)其他疗法物理疗法。

(三)特应性皮炎(异位性皮炎)

1.病因及发病机制

2.症状、分期及特点

3.诊断与鉴别诊断

4.治疗内用药物疗法、外用药物疗法

(四)自身敏感性皮炎

1.病因与发病机制

2.症状、皮损特点

3.诊断与鉴别诊断

4.治疗

(五)婴儿湿疹

1.病因与发病机制

2.临床表现

3.诊断与鉴别诊断

4.治疗

(六)淤积性皮炎

1.病因与发病机制。

2.症状、皮损特点

3.诊断与鉴别诊断

4.治疗

(七)汗疱疹

1.病因与发病机制

2.临床表现

3.诊断与鉴别诊断

4.治疗

三、重点和难点

重点:湿疹及接触性皮炎的临床表现及治疗。

难点:不同时期的皮疹的外用药治疗原则。

第十五章荨麻疹类皮肤病

一、目的和要求

掌握:荨麻疹的发病机制、特征性皮疹;急慢性荨麻疹的治疗。

熟悉:荨麻疹的病因、临床类型及特殊类型荨麻疹的临床特点;血管性水肿的皮疹特点。

了解:荨麻疹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二、教学内容

(一)荨麻疹

1.病因及发病机制主要为变态反应,各种内外原因。

2.症状临床类型及特点。

3.诊断症状特点及病史。

4.治疗

(1)去除病因抗组胺药(抗H1、H2受体类),维生素C、钙剂等。

(2)重症荨麻疹伴发休克、喉头水肿的紧急处理。

(二)血管性水肿

1.病因及发病机制

2.症状临床类型及特点。

3.诊断症状特点。

4.治疗

三、重点和难点

重点:急慢性荨麻疹的临床表现及治疗。

难点:重症荨麻疹伴发休克、喉头水肿的紧急处理。

第十六章药疹

一、目的和要求

掌握:容易引起药疹的常见药物类型;药疹的变态反应性机制;变态反应性药疹的临床特点(潜伏期、交叉过敏及多价过敏);重症药疹的临床特点及治疗原则。

熟悉:药疹的常见临床类型及各自的特征性皮疹。

了解:药疹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药疹的预防。

二、教学内容

1.病因变态反应、非变态反应。

2.症状潜伏期,病变特点(多样性),部位,自觉症状。

3.各型药疹的特点

固定性药疹、荨麻疹型药疹、麻疹型或猩红热型药疹、湿疹型药疹、紫癜型药疹、多形红斑型药疹、剥脱性皮炎型药疹、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等常用药物(磺胺类、巴比妥盐酸类、解热镇痛剂、抗菌类、血清)所引起药疹之主要类型。

4.诊断

(1)病史、症状特点

(2)药物过敏试验体内试验、体外试验

5.鉴别诊断

6.治疗

(1)停用致敏药物,加速排泄。

(2)内用药物糖皮质激素,抗组胺药及其他抗过敏药,对症处理。

(3)局部治疗和护理

七、预防详询病史,慎重用药,注意用药期间一切发疹现象,填“过敏卡”,避免再用致过敏药物。

三、重点和难点

重点:常见药疹的临床表现及治疗。

难点:重症药疹的治疗原则;交叉过敏、多价过敏。

第十七章物理性皮肤病(了解)

第十八章瘙痒性皮肤病(了解)

第十九章红斑及红斑鳞屑性皮肤病

一、目的和要求

掌握:银屑病皮疹的临床特征及寻常型银屑病病程分期及特点及治疗;多形红斑的特征性皮疹;玫瑰糠疹的特征性皮疹。

熟悉:寻常型银屑病的皮疹分布的特征;多形红斑的常见临床类型;扁平苔藓的临床表现;红皮病的病因及临床表现。

了解:银屑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多形红斑的病因;玫瑰糠疹的鉴别诊断;白色糠疹、线状苔藓的临床表现;离心性环状红斑。

二、教学内容

(一)多形红斑

1.病因变态反应或毒性反应(感染、病灶、食物、药物等)。

2.症状损害特点(红斑、丘疹、水疱),部位,自觉症状,全身症状,病程,季节。简述重症多形性红斑(Stevens-Johnson综合症)的特点。

3.诊断症状特点,部位。

4.治疗除去病因,内用药物(抗过敏,抗感染,中药),外用药物(对症治疗)。

(二)离心性环状红斑

(三)银屑病

1.概述本病发病率及重要性。

2.病因不明。简述代谢、免疫,遗传、感染、外伤等学说。

3.症状

(1)寻常型的损害特点(丘疹,鳞屑,奥氏征),同型反应,部位,病程与季节的关系。

(2)简述红皮病型、脓疱型、关节型的特点。

4.病理简述病理变化。

5.诊断病变特点,部位。

6.鉴别诊断玫瑰糠疹、脂溢性皮炎、二期梅毒。

7.治疗

(1)内用药物维甲酸类,细胞毒性药物,免疫抑制剂,封闭疗法及中药等。

(2)外用药物角质促成剂,维生素D3衍生物,糖皮质激素,芥子气,喜树碱,蒽林等,用药方式及注意事项。

(3)其他疗法物理疗法、光化学疗法等。

(四)红皮病病因及临床表现。

(五)白色糠疹

(六)玫瑰糠疹

1.病因不明,可能与感染有关。

2.症状损害特点(先驱斑、全身皮疹),部位,排列,自觉症状,病程。

3.诊断症状特点,部位。

4.鉴别诊断体癣,花斑癣。

(1)内用药物抗组胺药物、糖皮质激素等。

(2)外用药物对症治疗。

(3)其他疗法紫外线疗法等。

(七)扁平苔癣

1.病因不明。

2.症状皮肤、粘膜损害特点,自觉症状。

3.病理特点

4.诊断症状特点,组织病理。

5.鉴别诊断慢性单纯性苔藓,结节性痒疹,唇部红斑狼疮。

6.治疗

(1)内用药物维甲酸类、氨苯砜、抗疟药、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

(2)外用药物糖皮质激素。其它止痒剂。

(3)其他疗法物理疗法PUVA。

(八)线状苔藓

三、重点和难点

重点:银屑病的临床表现、分型及治疗;多型红斑、玫瑰糠疹、红皮病的皮疹特点。

难点:寻常型银屑病的皮疹特点及治疗药物。

第二十章结缔组织疾病

一、目的和要求

掌握:红斑狼疮的临床类型;盘状红斑狼疮皮疹的临床特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标准及治疗;皮肌炎的特征性皮疹、肌炎的特征;硬皮病的临床类型。

熟悉:肌酸、肌酶在诊断中的意义;系统性硬皮病的临床表现。

了解:红斑狼疮的发病机制;皮肌炎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硬皮病的病因、发病机制。

二、教学内容

概述,发病因素,范围,简述三种疾病之相互关系。

(一)红斑狼疮

1.病因自体免疫,与遗传、感染、内分泌障碍、光线、寒冷、药物等有关。

2.症状

(1)盘状红斑性狼疮损害特点(红斑,鳞屑,角栓,萎缩),部位,病程,性别,年龄。

(2)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损害特点(环状、丘疹鳞屑性),关节痛,Reynaud现象,光敏感等。

(3)系统性红斑狼疮全身症状(发热、关节痛、肾脏及其它内脏损害);皮肤症状(蝶形红斑、光敏等);病理,性别,年龄,预后。

(4)特殊类型的红斑狼疮。

3.诊断

(1)症状特点

(2)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血沉、蛋白电泳、红斑狼疮细胞、抗核抗体(ANA)、抗双链DNA(ds-DNA)、ENA、类风湿因子等。

(3)组织病理,狼疮带试验(LBT)。

4.鉴别诊断

5.治疗

(1)盘状红斑狼疮避光,局部治疗,抗疟药等。

(2)系统性红斑狼疮一般疗法,避光,内用药物(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免疫调节剂,雷公藤等。

(二)皮肌炎

1.病因自身免疫,感染及肿瘤等。

2.症状皮肤损害、肌肉损害特点,自觉症状。

3.病理皮肤、肌肉之病理变化。

4.诊断症状特点,组织病理,实验室检查。

5.鉴别诊断红斑狼疮,重症肌无力。

6.治疗

(1)一般治疗

(2)内服药物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免疫调节剂,蛋白同化剂,中药等。

(3)其它疗法

(三)硬皮病

1.病因自体免疫

2.症状局限性及系统性皮损特点,部位,自觉症状,全身症状,内脏病变,病程。

3.病理

4.诊断症状特点,组织病理。

5.治疗

(1)一般治疗

(2)内用药物血管扩张药、免疫抑制药、抗纤维化药及复方丹参、雷公藤、维生素E、封闭疗法等。

(3)其它疗法物理疗法。

三、重点和难点

重点:红斑狼疮、硬皮病、皮肌炎的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

难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及实验室检查、治疗。

第二十一章大疱性皮肤病

一、目的和要求

掌握:天疱疮的分型和特征、基本组织病理变化及治疗;大疱性类天疱疮与天疱疮的鉴别。

熟悉:各型天疱疮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大疱性类天疱疮的临床表现,诊断。

了解:天疱疮、大疱性类天疱疮的病因,天疱疮的免疫,大疱性类天疱疮的免疫学特点、诊断。

二、教学内容

(一)天疱疮

1.病因不明,可能为自体免疫性疾病,与代谢障碍、内分泌紊乱、肿瘤、精神神经创伤等有关。

2.症状

(1)各型(寻常性、红斑性、落叶性、增殖性)天疱疮的皮肤粘膜损害特点松弛大疱,尼氏征等。

(2)自觉症状、全身症状、病程。

3.病理棘层松解性水疱。

4.诊断症状特点,细胞学检查,组织病理,免疫荧光检查。

5.鉴别诊断脓疱病,疱疹样皮炎,大疱性类天疱疮。

6.治疗一般疗法,内用药物(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免疫球蛋白及中药等),外用药物(对症治疗)。

(二)大疱性类天疱疮

1.病因不明,可能为自体免疫性疾病。

2.症状损害特点、部位、自觉症状、病程。

3.病理表皮下水疱。

4.诊断症状特点、组织病理、免疫荧光检查。

5.治疗一般治疗,内用药物(糖皮质激素、抗生素、氨苯砜等),外用药物。

三、重点和难点

重点:天疱疮、类天疱疮的临床表现及病理特点。

难点:天疱疮与类天疱疮的鉴别。

第二十二章血管性皮肤病

一、目的和要求

掌握:过敏性紫癜的定义、特征、临床分型、诊断、实验室检查。

熟悉:变应性皮肤血管炎的临床表现;白塞病的临床特征;结节性红斑的临床表现。

了解:色素性紫癜性皮病及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皮病的临床表现。

二、教学内容

(一)过敏性紫癜

1.病因复杂。

2.症状皮损特点、部位、分型。

3.病理毛细血管和细小血管炎。

4.诊断典型皮损,实验室检查。

5.治疗一般治疗,寻找致病因素,内用药物(降低血管通透性、非甾体类药物、激素、免疫抑制剂)。

(二)变应性皮肤血管炎

1.病因不明。

2.症状皮损特点,部位,自觉症状,全身症状,内脏病变,病程。

3.病理真皮小血管及毛细血管炎症。

4.诊断症状特点,组织病理、免疫病理。

5.治疗

(1)一般治疗去除病因、防治感染、停服可疑致敏药物。

(2)内用药物免疫抑制药、糖皮质激素、维生素C、非甾体类药物、雷公藤等。

(三)结节性红斑

1.病因不明。

2.症状损害特点,部位,发病年龄。

3.诊断症状特点。

4.鉴别诊断硬红斑、变应性皮肤血管炎。

5.治疗内用药物(羟氯喹、沙利度胺、非甾体药物、糖皮质激素)。

(四)白塞病

1.病因免疫异常。

2.症状皮损特点(口腔、眼部、生殖器、皮肤),部位,自觉症状,系统损害。

3.病理血管炎。

4.实验室检查贫血、白细胞增高、血沉增快、抗体。

5.诊断诊断标准:复发性口腔溃疡及以下四点中两点:1、复发性生殖器溃疡2、眼部损害3、皮肤损害4、针刺反应阳性。

6.治疗

(1)一般治疗去除病因、防治感染、停服可疑致敏药物。

(2)内用药物羟氯喹、沙利度胺、非甾体类药物、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药等。

(五)色素性紫癜性皮肤病

(六)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皮病

三、重点和难点

重点:过敏性紫癜、皮肤血管炎的临床表现;结节性红斑、白塞病的皮疹特点。

难点:过敏性紫癜的临床分型及治疗;白塞病的诊断标准。

第二十三章皮肤附属器疾病

一、目的和要求

掌握:痤疮的病因与发病机制、发病年龄、性别、皮损形态及治疗;斑秃、全秃、普秃的定义,斑秃的临床表现。

熟悉:痤疮的临床表现、诊断。脂溢性皮炎、酒渣鼻的临床表现及治疗。

了解:斑秃的病因、治疗;多汗症、臭汗症的临床表现及治疗。

二、教学内容

(一)痤疮

1.病因雄性激素、毛漏斗角化异常、细菌、炎症反应。

2.症状损害特点(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及囊肿),部位,年龄。

3.诊断症状特点。

4.鉴别诊断酒渣鼻、马拉色菌毛囊炎。

5.治疗

(1)内用药物维甲酸、抗生素、女性激素、抗雄性激素。

(2)外用药物抗菌剂、硫磺、柳酸、雷锁辛、维甲酸、过氧化苯甲酰、壬二酸。

(二)脂溢性皮炎

1.病因内分泌功能紊乱,糠秕孢子菌。

2.症状油腻、鳞屑、脱发及炎症改变,部位,自觉症状。

3.诊断症状特点。

4.治疗去脂、消炎、杀菌、止痒。局部疗法及其它疗法(B族维生素,四环素、红霉素、抗真菌药物、中药等)。

(三)酒渣鼻

1.病因血管运动神经功能失调,毛囊蠕形螨及其它因素。

2.症状分期:红斑期、丘疹脓疱期、鼻赘期;损害特点(红斑、丘疹、脓疱、毛细血管扩张、鼻赘),部位,年龄,病程。

3.诊断症状特点。

4.治疗

(1)一般疗程

(2)内用药物抗生素、维甲酸、甲硝唑、中药、谷维素等。

(3)外用药物甲硝唑、硫磺、柳酸、雷锁辛等。

(四)斑秃

1.病因精神神经因素及免疫功能障碍等

2.症状成片状脱发,部位。

3.诊断症状特点。

4.治疗除去病因,内用药物(中药、胱氨酸、泛酸钙、糖皮质激素等),外用药物(敏乐定、糖皮质激素),局部封闭治疗,理疗。

(五)雄激素源性脱发

1.病因家族史、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2.症状 20~30岁发病,脱发部位,毛发改变。

3.诊断临床表现及家族史。

4.治疗外用药物(敏乐定),口服非那雄胺。

(六) 多汗症

1.病因神经精神因素。

2.症状损害特点(全身或限局性多汗),部位,并发症。

3.诊断症状特点。

4.治疗

(1)内用药物镇静安定剂,抗胆碱能药物。

(2)外用药物收敛止痒剂。

(3)物理疗法

(七)臭汗症

1.病因细菌、顶泌汗腺分泌

2.症状部位(足部、腋部、外阴、肛门)。

3.诊断症状

4.治疗

(1)内用药物镇静安定剂,抗胆碱能药物。

(2)外用药物收敛、止汗、消毒、杀菌。

(3)物理疗法高频电针

(4)手术治疗

三、重点和难点

重点:常见皮肤附属器疾病的临床表现。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wyne.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