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化学简明教程第4章 原子结构

更新时间:2023-06-07 14:54: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 物质在性质上的差别是由于物质内部结

构不同引起的;◆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的;

◆ 一般的化学反应,原子核并不发生变化,只是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

无机化学

第4章 原子结构4.1 氢原子的结构

4.2 多电子原子的结构4.3 元素周期律

无机化学

4.1 氢原子的结构一、氢原子光谱与Bohr理论1、光和电磁辐射

绿

无机化学

太阳光、白炽灯光和固体加热时发出的光,其频 率十分齐全,在谱图上所得谱线十分密集,连成一片 ,称连续光谱--表示能量连续变化。

并非所有的光源都给出连续光谱,当气体原子被 火花、电流等激发产生的光,经过分光后,得到的是 分立的、有明显分界的谱线,叫做不连续光谱或线状 光谱。 德国化学家Bunsen首次注意到每种元素都有自己 的特征线状光谱。

无机化学

2、氢原子光谱

Hδ Hγ Hβ 410.2 434.0 486.1

Hα 656.3

/nm5

无机化学

氢原子光谱特征:◆ 不连续光谱,即线状光谱◆ 各谱线的频率具有一定的规律 1885年,瑞士物理学家巴尔末Balmer指出可见 区各谱线频率符合以下经验公式:

1 1 1 v 3.289 10 ( 2 2 ) s 2 n15

当n = 3、4、5、6时分别等于上述四条谱线的频率。

无机化学

J· 汤姆逊枣糕模型:正电荷像 J·糕点,负电荷像枣分布其上。原子 内的正电荷是均匀地分布在原子中 的,而并非呈粒子状态。 卢瑟福有核模型:是二十世纪 最伟大的实验物理学家之一,在 放射性和原子结构等方面,都做 出了重大的贡献。被称为近代原 子核物理学之父。

无机化学 /huaxue/ShowArticle.asp?ArticleID=40097

普朗克量子理论:1900年,普朗克抛弃了能量是连续的传统经典物理观念,为了从理论上得出正确的辐射公

式,必须假定物质辐射的能量不是连续地,而是一份一份地进行的,只能取某个最小数值的整数倍1E0、2E0、3E0 …。这个最小数值就叫能量子。 普朗克因此获得了1918 诺贝尔物理学奖。

辐射频率是 v 的能量由普朗克方程得到:

E0 = hv式中的h叫普朗克常数,其值为6.626×10-34 J· s

无机化学

爱因斯坦光子学说:普朗克在热辐射理论中所提出的能量子理论,启发了爱因斯坦。1905年,爱因斯坦 认为能量不仅以 E0 = hv 形式发射,也以同样的方式 一份份被吸收,光是由具有粒子性的光子所组成。 爱因斯坦的光量子理论,圆满地解释了光电子效 应,使量子概念进一步深入人心,并最终使光的微粒 性为人们所接受。

无机化学

无机化学

3、Bohr理论1913年,丹麦物理学家玻尔(Bohr) 解释了氢原子 光谱规律。

玻尔理论的要点如下

:1)、关于固定轨道的概念:核外电子不能在任意轨道运动,只能在具有确定 半径和能量的轨道上运动,电子在这些轨道上运动时 并不辐射能量。

无机化学

轨道半径的计算公式为: rn =a0·2 n n=1,2,3... ,正整数 其中 a0= 53 pm = 53×10 -12 m,称为玻尔半径。

2)、关于轨道能量量子化的概念:原子只能在上述所限定的几个能态。 定态:所有允许的能态统称。电子只能在有确定半径和能量的定态轨道上运动,且不辐射能量。 基态:能量最低的轨道称为基态原子轨道。在正常 情况下,电子总是处于基态轨道。 激发态:除基态以外的其余定态。电子从外部吸收 足够能量跃迁到激发态。

无机化学

3)、关于能量的吸收和放射:处于激发态的电子不稳定,可以跃迁到离核较近 的轨道上,同时释放出光能。辐射能的大小,取决于 跃迁前后两个轨道的能量差,因此电子的辐射能是不 连续的。 跃迁规则: 电子从一个能量状态跳到另一个能量状态的过 程—跃迁,跃迁过程中放出(或吸收)的能量都是以 光子形式进行的。 E辐射=ΔE=E高-E低=E2-E1=h v

无机化学

波尔提出原子中的电子并在任意经典力学的轨道上运 转,稳定轨道的能量必须是En= -13.6ev/n2 , n称之为量 子数。玻尔又提出原子发光过程不是经典辐射,是电子 在不同的稳定轨道态之间的不连续的跃迁过程,光的频 率由轨道态之间的能量差ΔE=h v 确定。

无机化学

4、Bohr理论优缺点:优点:1)、解释氢原子及类氢原子(He+、Li2+等)的原子光谱; 2)、说明了原子的稳定性; 3)、对其他发光现象(如X射线的形成)也能解释。

缺点:1)、不能解释氢原子光谱在磁场中的分裂和氢原子光谱的精细结构; 2)、不能说明多电子原子的光谱; 3)、无法解释化学键的本质。

无机化学

二、电子的波粒二象性1924年,法国物理学家L. de Broglie认为:既然光 具有波粒二象性,则电子等微观粒子也可有波动性。 指出:具有质量为 m,运动速度为v 的粒子,相应 的波长为:

h h p mv

p=mv 为动量

此式表示:粒子的动量越大,相应波的波长就越短。

无机化学

计算发现:◆只有当实物粒子的德布罗意波 长大于或等于其直径时,才既能显 示波动性,又能显示粒子性,即具 有波粒二象性; ◆对于波长小于直径的那些粒子, 粒子性掩盖了波动性,即只显示粒 子性。

从而说明,波粒二象性是微观 粒子的特性。

de Broglie

无机化学

海森堡测不准原理:在经典力学中,物体的位臵和速度可同时准 确测定,但原子核外的电子,由于质量太小,速 度太快,量子力学认为:其位

臵和速度不能同时 准确测定。海森堡提出了测不准原理的如下数学 形式。 (注意:不是因为仪器精度不够,而是微 观粒子的基本运动规律)。

h X P P m v 2 P 动量不准确量 X 位臵不准确量

无机化学

例1:m=10g的子弹打到靶上,位臵不准确量ΔX< 0.01cm, 求Δv=? h 6.626 10 27 g cm 2 s 1 解: v 2 m X 2 3.14 10 g 0.01cm 1.054 10 26 cm / s说明:速度不准确量Δv<10-26 cm/s,对宏观物体已微不足道了。

例2:m=9.11×10-28 g的电子的位臵不准确量ΔX<10-8 cm, 求Δv=? h 6.626 10 27 g cm 2 s 1 解: v 2 m X 2 3.14 9.11 10 28 g 10 8 cm 1.157 109 cm / s说明:速度不准确量Δv>109 cm/s,已经太大了。

无机化学

三、SchrÖdinger方程与量子数1、SchrÖdinger方程由于微观粒子具有波粒二象性,受 不确定关系的限制,微观粒子的运动不 能用经典力学,而应该用量子力学的方 法进行处理。 量子力学是在研究微观粒子的波粒 二象性的同时提出来的,其基本方程是 薛定谔方程,它是奥地利物理学家 SchrÖdinger根据de Broglie关于物质波 的观点,于1926年提出来的。

SchrÖdinger

无机化学

薛定谔方程是一个偏微分方程,其形式如下:

式中: (x,y,z)为波函数,表示核外电子运动状态 的函数式。——是电子具有波动性的表现 m为电子的质量, E为电子的总能量,等于动 能与势能之和,V为电子的势能。 ——是电子具有粒子性的表现可见,薛定谔方程把体现微观粒子的粒子性 (m, E,V,坐标等)与波动性( )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从而能更真实地反映出微观粒子的运动状态。

2 8 2 m ( E V ) (x,y,z) 2 + 2 =— 2 2 h x z y22

无机化学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wyh1.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