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与与认知功能障碍56例临床分析

更新时间:2023-12-09 23:21: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与认知功能障碍56例临床分析

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subcortical arteriosclerotic en-cephalopthy SAE)又称binswanger病,是由于大脑髓质小动脉硬化引起的脑白质脱髓鞘病变。本文对我院1998年以来住院治疗的临床资料完备的SAE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资料均选自1998年3月至2005年12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SAE患者共56例。其中男性48例,女性8例,男女比例为6:1。年龄为58-89岁,平均(67.41±8.36岁)。文化程度文盲8例,小学26例,中学17例,大专以上7例,平均受教育年限(7±4.2年)。病程为0.5-19.79年,平均(7.14±4.44)年。既往病史:高血压病史51例(91.07%),脑卒中病史46例(82.14%),其中多发性脑梗塞38例。高脂血症43例(76.79%),冠心病史33例(58.93%),糖尿病史21例(37.50%),慢性阻塞性肺病病史6例(10.71%),偏头痛史3例(5.36%),并排除有近期脑血管病及中毒性脑病史,甲状腺功能低下及抑郁病史者。

1.2 临床表现 56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临床症状和体征分别见表1、2。

表1 56例SAE患者临床症状 例(%)

临床症状

进行性记忆力和计算力障碍 注意力减退+思维反应迟缓 行为、性格、及情感改变 轻度精神错乱

丧失部分和全部社会能力、生活能力 痴呆

56 39 30 23 19 33

(%)

100 69.64 53.57 41.07 33.93 58.93

表2 56例SAE患者临床体征 例(%)

体征

眼底动脉硬化表现 躯体单侧运动和/感觉障碍 非对称性四肢运动障碍 假性球麻痹 震颤麻痹 病理征(+) 其中:

单 侧 双 侧 掌颏反射 下颏反射 共济失调

排尿障碍(尿频、尿失禁)

56 36 21 8 2 52 38 12 52 15 17 26

(%)

100 64.28 37.50 14.29 3.57 92.86 67.86 21.43 92.86 26.79 30.36 46.43

1.3 头颅CT表现:56例SAE患者头颅CT扫描均显示脑室周围及半卵圆中心脑白质内片状带低密度灶,边缘模糊呈月晕状,两侧对称性或基本对称性分布。根据CT影像即:低密度范围占白质密积的比例,将SAE分为三度:轻度<1/4,中度1/4-1/2,重度>1/2,轻度16例,中度31例,重度9例。56例均可见多发性与腔隙性,梗塞灶并存,病灶新旧不一,多分布在基底节区,其次为脑叶、丘脑、小脑等。56例均伴不同程序的髓质性脑萎缩和侧脑室扩大,其中34例伴III脑室扩大。

1.4 方法 所有入组患者均采用痴呆患者认知能力筛选检查(CCSE)和日常生活及社会能力调查(FAQ)两种方法初步评定。CCSE评分低于26分,判定为认知功能障碍;CCSE评分低于20分,FAW评分高于5分,判定为痴呆。

2 结果 本组56例SAE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其中33例(58.93%)痴呆标准,痴呆前有6月-2年的认知功能减退过程。 3 讨论

SAE为老年人慢性脑血管病,高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或过度抗高血压治疗是其常见的病因,其病理损害的基本上特点为脑室周围白质髓鞘脱失,反应性神经胶质增生,充满液体的空腔,白质内动脉硬化,而皮质相对正常。多年来一直靠尸检病理诊断,随着CT与MRI等诊断技术的应用,本病已非少见,正渐成为老年人痴呆的一种常见病因。

目前SAE的诊断标准还不统一,仍在探讨中。传统文献认为诊断SAE必须具备痴呆〔1〕,近年来,不少学者报道CT或MRI有SAE形态学改变者16%-46%,但是经长谷川痴呆量表评定达不到痴呆标准〔2〕。本组56例SAE患者按CCSE及AFQ评定,达痴呆标准者为33例,占58.93%,且痴呆前77.3%有进行性认知功能衰退的演变过程,除脑CT有典型脑室周围白质的损害外,也都存在神经病学症状和体征,在痴呆发生前均有1-2年的认知功能衰退的演变过程。综合上述分析及复习文献〔3〕,并参考benneft〔4〕提出的标准,认为具备以下条件诊断SAE有临床实际意义:(1)认知功能障碍,表现为进行性智能减退或痴呆突出表现,多半认知功能障碍同时或提前出现的局灶性神经体征。(2)起病缓慢,发病时间至少≥1月,并且进行性加重或波动性进展;(3)脑CT或MRI可见脑室周围及半卵圆中心白质大致对称的广泛脱髓鞘,并伴有多灶性腔隙性梗塞,脑室扩大和脑萎缩。

(4)有血管性损害的危险因素存在,如长期高血压、糖尿病史及反复脑卒中等病史,但是具备以上典型临床表现的大多属中晚期病人,早期病人的诊断尚比较困难。认知功能障碍是SAE的突出特点。因而认为本病的临床表现强调存在认知功能障碍,而不是过分强调痴呆。本组56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因此,临床上认知功能检查,应作为神经科病人,尤其是老年人的常规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和确诊SAE,必要时头颅CT和MRI检查。

关于CT等影像学诊断问题,部分SAE患者仅有放射影像改变,而缺少神经病学的症状,这部分病人诊断SAE是不十分恰当的。因为部分正常老年人可见有类似的放射学征象。所以Babikan认为如果有病理、CT(或MRI)证实有典型的SAE形态改变,而且临床有相应的神经心理症状(并不一定具备痴呆),就可诊断SAE,同时也强调SAE的诊断必须是临床-CT(MRI)-病理相统一的概念。因此,通过CT/MRI有提高早期诊断SAE的可能性,脑室旁白质损害范围与临床检查的认知功能障碍程度有相关性,即损害范围越广,认知功能损害越重。

参考文献

1.张秉恒,等.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1989,6(1):4 2.Hershey LA,et al.Neuro logy.1987,37(1):29

3.赵建华.史大鹏.冯周琴等.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与智能障碍,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997,17(11):678

4.金丽娟,摘.Binswanger型白质脑病,国外医学,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分册.1993,20(6):327 5.Babikan.V,et al Stronke.1987,18(1):2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wy95.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