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史》高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更新时间:2024-06-09 23:3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史》高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必修课之一,通过对此门课程及延伸知识的讲授,可以帮助学生提升对文学教育尤其是文学史教育的理解能力,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等相关文学资料的鉴赏能力,帮助学生培养对文学资料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从口头、笔头两方面帮助学生增强学术自信和人文自信,最终实现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自上世纪50年代初正式建立此学科以来,文学史类课程的教学就一直在摸索中行进。然而,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课程就曾受到重商轻文的“文学边缘化”的冲击。现如今各大高校中文系都把此门课程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必修课程,这给此课程的教学过程带来更严峻的挑战,同时也激发高校教师在教授此门课程时需进行教学反思:面对新的社会机遇,面对应用型高校务实的人才培养目标,如何完善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教育,如何进行《中国现当代史》课程教学改革,这迫在眉睫。但从目前应用型高校的此门课程开课情况看,依然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和难题:专业课课时数少,应用类课程时数远远多于理论类课程时数,专业课课程体系不完善,学生课下延伸阅读受制约等。因此,如何在上课和下课以及教学评估中弥补上述问题,这是每一位文学史课程任课教师都要反思的问题。

一、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

以中山大学新华学院为例,学校坚持以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以多学科和交叉学科为特点,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从目前中山大学新华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毕业生就业情况看,绝大多数学生毕业后从事了与本专业相关的工作。这足以说明,本科四年的文学教育至关重要,因此,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课程教学过程中,作为授课教师,应思考如何这一样一个问题,即:在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文学素养并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字写作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对中文人才的多样化需求。 (一)学生应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

以中山大学新华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专业课程设置为例,目前设置有《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史》《古代汉语》《现代汉语》《外国文学史》等专业主干课程,这些课程虽对应时间段不同,但都属于文学教育培养中的重要内容,除此之外,中山大学新华学院中文系还附设了写作系列课程,如百篇作文、学年论文、书评等。通过四年的大学学习,学生在完成正常学业基础上,方可通过这些课程提升自己的文学欣赏与写作能力。

(二)教师教学应结合学校培养目标、学生个性化特点 挖掘?W生潜在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不再枯燥,这应是每一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目标。以中山大学新华学院中国语言文

学系学生为例,高中语文基础普遍较好,因此在大学课堂中,教师应在课程授课基础上,多思考这类学生的学习心理诉求,例如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广度要求或趣味要求,适当调整上课技巧或设计相关教学环节,如采取启发式、互动式等教学模式,而课堂教学最终应以培养学生职业岗位能力和综合能力为目标。 二、以多样型教学模式为依托

(一)《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课程多样型教学模式包括自主教学和实践教学

自主教学旨在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分析能力和总结能力,从根本上转变学生课堂被动接受,课下被动思考的单一教学模式。自主教学需做到以下几点:1.学生通过文本细读提高文本鉴赏能力。学生只有熟悉作品,才会有好奇心,从而启发对作品的思考:作者创作前后是怎样的?作品中的故事原型是否和作者的生活经验有关系?只有熟读作品和思考作品的完美结合,才能真正实现对文学史知识的掌握。实现文本细读需通过以下四个阶段:①通读作品:苏轼在少年时期读书所用八面受敌读书法可以有效指导如今的大学生通读作品,以巴金的《激流三部曲》为例,其中包括《家》《春》《秋》散步作品,《激流三部曲》描写的是高家公馆的大家族,主人公分别是觉新、觉慧、觉民。这三个主角在小说中呈现出了不同的性格和个性,也产生了结局不同的命运。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指导学生抓住每次阅读小说的主题,如第一次阅读过程中,学生应抓住高老太爷这

个大家庭家长的身份,了解高老太爷的人物形象对其三孩子的命运的影响;第二次阅读过程中,学生应抓住觉新作为大家族里的长孙,因其家庭地位的关系,在这部作品中,他又是如何委曲求全,失去了爱情和学业。;在第三次阅读过程中,学生应抓住高觉民虽与大哥觉新不同,但在小说中他是如何冲破封建礼教,勇敢追求自己的爱情,最终没有成为封建礼教牺牲品的;在第四次阅读过程中,学生应抓住三弟觉慧在小说中是如何展示了他的批判和反抗意识,但最终为何又离了家。在这些主题的引导阅读下,学生妹都玩一次作品,就能理清作品的脉络,同时也能更深刻了解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命运。②寻找缝隙:这一步是建立在实现了第一步的基础上,如果没有第一步的铺垫,这一步寻找缝隙将很艰难。以张爱玲小说《倾城之恋》为例,如果只讲小说里白流苏是如何婚姻失败,如何和范柳原展开新恋情等,就未免太照本宣科,教师在讲述作品时切忌只讲大概或只分析主要人物命运,而是应该让学生深入对作品的思考,自发找出作品中耐人寻味的有趣情节,如《倾城之恋》中虽然男女主人公的恋情倾世倾城,但作者却没有把两人恋情的经过完整地交待,而是故意没有说明两人第一次见面的故事情节,这就值得引人深思。d.寻找原型:以莫言的作品《蛙》为例,小说中的乡村女医生姑姑的原型,根据莫言自己的话:“我想我作为一个作家,首先打动我的是姑姑这个人物原型,是她曲折、丰富的人生经历。而我也想到了,一个作家、一个小说家最根本的任务并不是要用自己的小说来再现

一个事件,而是借这个事件塑造一个人物。”学生通过对原型人物的解读,就能更好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也会启发并拓宽学生自己的写作道路。 (二)教师通过“三个一”提高学生自主思维能力

即:一个问题、一节课、一篇作业。1.一个问题:教师列课前阅读篇目,需先抛给学生一个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并思考文本。以赵树理小说为例,教师要求学生在课前阅读小说《小二黑结婚》,带着问题――“赵树理作品中的农民形象对鲁迅作品中的农民形象做到了哪些继承与发展?”学生在阅读文本时就会留意作品中的小二黑农民形象与鲁迅笔下的阿q等农民形象在反抗意识上有何相同或不同。2.一节课:以50到70年代文学为例,在讲完整个17年小说后,留一节课给学生做展示:内容为对十七年小说中某一篇的认识。学生从准备到展示,中间过程就可以实现对自我的提升。3.一篇论文:以柳青小说《创业史》为例,教师在课堂完成基本的文本阐释,学生在课后进行延伸阅读,并形成一篇论文,培养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和独立思考、文献参考及论文撰写的能力。

(三)引入实践性教学,通过课堂上强化实践教学、课外实践教学来实现

强化课内实践教学:在课堂中,加强对学生的提问,分组进行演讲和课堂讨论,让学生的知识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做好校外实践教学:安排学生到学校广播站、系内报刊进行实践,使学生

的理论能力、写作能力、审美能力、思?S能力都等到全方位的锻炼和提升。

三、以综合性考核方式为动力

课程考核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教师教学方法的重要手段。合理的课程考核方案可以有效提升教师教学技能、学生学习积极性以及推进此项课程教学改革。传统的文学史课程教学考核以闭卷考试方式进行,命题结构单一,主观题比例较大,客观题比例较小,试题答案固定且有局限,无法全面考核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且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思维,更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现当代文学课程体应该设计多种考核方式,通过课题表现:主要用来考评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态度,课堂考核可以以读书报告或者专题讨论的形式进行,教师为学生分好组,然后制定阅读篇目,并将预设问题布置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思考,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学生平时作业考核:有侧重点地布置给学生,要求学生通过自己的查阅解决问题,同时鼓励学生进行独立的欣赏比较,用自己的思想去感悟作品,教师也要及时对学生的感悟和想法做出评价和反馈,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探索的积极性。期末考试:提高主观分析题比例,考察学生分析能力、创新能力。

因此,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指引下,《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课程的教学设计应以学生为中心,以引导教学为切入点,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落脚点,最终实现应用型人才和复合型

人才培养发展目标。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wxw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