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题库及答案

更新时间:2024-06-28 10:2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考试题库及答案

一、选择填空

1. 信息按照( )可以分为战略信息、战术信息和作业信息)可以分为战略信息、战术信息和作业信息。

A. 应用领域 答案: C

2. 按照处理的对象,可把组织的信息系统分为 ( ) 和管理信息系统两大类。按照处理的对象,可把组织的信息系统分为 ) 和管理信息系统两大类。

A. 电子数据处理系统 C. 决策支持系统 答案: B

3. 信息系统对管理职能的支持,归根到底是对 ( ) 的支持。 A. 计划 答案: D

4. 业务系统规划法(BSP)的核心是( ) A. 明确企业目标 C. 进行数据分析 答案: C

5. 下面哪一项企业关键成功因素的特点是错误的: ( )。 A. 少量的易于识别的可操作的目标 答案: B

6. 下面哪一项不是信息系统局部开发层次的优势:( )。 A. 相对简单的IT开发 C. 组织变化的阻力最小 答案: D

7. 一般子系统的划分是在系统( )阶段,根据对系统的功能/数据分析的结果提出的。 A. 需求分析 答案: A

8. 在新产品开发机构重组中,以开发某一新产品为目标,组织集设计、工艺、生产、供应、检验人员为一体的承包组,打破部门的界限,实行团队管理,以及将设计、工艺、生产制造并行交叉的作业管理,这属于( )。

A. 功能内的BPR 答案: C

9. 数据存贮设计则根据数据资源分布具体确定了数据存贮的( )。 A. 逻辑方式 答案: A

10. 信息系统流程图是以新系统的( )为基础绘制的。

1

B. 加工顺序 C. 管理的层次 D. 反映形式

B. 作业信息系统 D. 情报处理系统

B. 组织 C. 控制 D. 决策

B. 定义(识别)业务过程 D. 确定信息结构

B. 可确保企业的成功

C. 由企业的所有CSF决定组织的信息需求

B. 帮助理论的证明 D. 优化组织过程

B. 逻辑阶段 C. 总体设计 D. 详细设计

B. 组织间的BPR C. 功能间的BPR D. 功能内的BPR

B. 物理方式

A. E-R图 答案: D

B. 管理功能图 C. 业务流程图 D. 数据流程图

11. 在关系规范化过程中,一般来讲,满足( )的关系即可满足信息处理的要求,就可以认为是比较规范的关系。

A. 第一范式 答案: C

12. RUP中的软件生命周期在时间上被分解为四个顺序的阶段,分别是:初始阶段(Inception)、细化阶段(Elaboration)、构造阶段(Construction)和交付阶段(Transition),每个阶段结束于一个主要的里程碑(Major Milestones)。构建阶段结束时是第三个重要的里程碑:初始功能(Initial Operational)里程碑。

A. 生命周期目标(Lifecycle Objective)里程碑 B. 生命周期结构(Lifecycle Architecture)里程碑 C. 初始功能(Initial Operational)里程碑 D. 产品发布(Product Release)里程碑 答案: C

13. 从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信息化是指( )。 A. 计算机和网络的应用规模与效益不断增长的过程 B. 社会上进行交换的信息量不断增长的过程

C. 计算机硬件产业、软件产业、信息服务产业不断发展的过程 D. 人们的信息活动的规模不断扩大以致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的过程 答案: D

14. 信息系统开发的结构化方法的一个主要原则是( )。 A. 自顶向下原则 答案: A

15. 在任一组织内同时存在着三个不同的计划控制层是( )。 A. 战略计划层,管理控制层,操作层 C. 战略计划层,业务计划层,操作层 答案: A

16. 一般来说,占维护工作比例最高的是( )。 A. 纠错性维护 答案: C

17. 用户开发应用系统的主要手段是( )。 A. 生命周期法 答案: A

18. 局域网络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复杂性主要取决于( )。 A. 组织结构的复杂性 C. 管理人员的不习惯 答案: D

B. 管理方法的复杂性

D. 组织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复杂性

B. 原型法

C. 第四代语言

D. 面向对象方法

B. 适应性维护

C. 完善性维护

D. 预防性维护

B. 战略计划层,战术计划层,管理层 D. 战术计划层,管理控制层,操作层

B. 自底向上原则 C. 分步实施原则

D. 重点突破原则

B. 第二范式

C. 第三范式

D. BC范式

2

19. 系统规划的主要任务包括( )。 A. 明确组织的信息需求、制定系统总体结构方案 B. 对系统进行经济、技术和使用方面的可行性研究 C. 选择计算机和网络系统的方案 D. 确定软件系统的模块结构 答案: A

20. 系统设计阶段的主要成果是( )。 A. 用户的决策方针 C. 系统设计说明书 答案: C

21. 信息系统建设的结构化方法中用户必须参与的原则是用户必须参与( )。 A. 系统建设中各阶段工作 C. 系统设计工作 答案: A

22. 结构化生命周期法的主要缺点之一是( )。 A. 系统开发周期长 C. 用户参与程度低 答案: A

23. MIS规划的主要内容是( )。

A. MIS战略规划,组织信息需求分析,系统目标 B. 组织信息需求分析,系统目标,资源分配 C. MIS战略规划,资源分配,系统目标 D. MIS战略规划,组织信息需要分析,资源分配 答案: A

24. 系统分析工作的全面总结和主要成果是( )。 A. 可行性研究报告 B. 数据词典 答案: A

25. DSS解决的是( )。 A. 半结构化问题和非结构化问题 C. 非结构化问题 答案: C

26. 软件文档是信息系统( )的重要依据。 A.可理解性 答案: B A. 系统建议书 答案: B

28. 生命周期法的特点之一是( )。

A. 整个系统的开发工作是非劳动密集型的 B. 系统开发时间短

B.可行性研究报告 C. 系统模块层次图 D. 数据词典 B.可维护性

C.可扩展性

D.可移植性

B. 结构化问题和半结构化问题 D. 结构化问题 C. 系统说明书

D. 系统详细调查报告

B. 缺乏标准、规范 D. 主要工作集中在实施阶段

B. 系统分析工作 D. 系统实施工作 B. 用户的分析方案 D. 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3

C. 对用户需求的变更能做出迅速响应 答案: C

D. 适合大型复杂系统

29. 系统测试中应遵循的一条原则是:测试工作应该由以下人员来承担( )。 A. 原程序作者 答案: B

30. 系统维护中要解决的问题来源于( )。 A. 系统分析阶段 答案: D

31. 在原型法中,原型是进行开发的系统的( )。 A. 反映用户最基本需求的可以运行的实验模型 B. 某一主要部分的详细设计方案(物理模型) C. 反映用户需求的逻辑模型

D. 反映用户全部需求符合系统开发规范的应用软件程序 答案: A

32. 由用户开发应用系统可以解决的主要问题是( )。 A. 提高应用系统效率 C. 增强系统的可靠性 答案: B

33. 主要管理人员应参与( )。

A. 系统规划 B. 系统设计 C. 系统分析 D. 系统开发和运行全过程 答案: D

34. 关于模块间调用的规则哪一项是错误的( ) A. 下层模块可直接与同级模块进行通信 B. 下层模块只有接到上级模块调用命令才能执行 C. 上下级模块之间可直接通信 D. 模块调用顺序自上而下 答案: A

35. 功能结模块聚合中,一个模块只执行一个功能的是( )。 A. 逻辑聚合 答案: C

36. 模块间出现下列哪一项是改动模块时发生错误的主要来源( )。 A. 数据耦合 答案: C

37. 绘制功能结构图的依据是( )。 A. 数据流程图 答案: A

38. 下面哪一项不是系统设计阶段的主要活动( )。 A. 系统总体设计

B. 系统硬件设计 C. 系统详细设计

D. 编写系统实施计划

B. PAD图

C. N---S图

D. 系统总体设计

B. 控制耦合

C. 内容耦合

D. 以上都不是

B. 数据聚合

C. 功能聚合

D. 时间聚合

B. 系统开发直接反映用户需求 D. 降低开发成本

B. 系统设计阶段 C. 系统实施阶段

D. 三者都包括

B. 专门的测试人员 C. 系统设计人员 D. 用户

4

答案: D

39. 对于结构化设计思想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 A. 在结构化设计中,模块的功能应当简单明确,易于理解 B. 自顶向下,逐步求精 C. 设计者应先设计顶层模块

D. 越下层模块,其功能越具体,越复杂 答案: D

40. 在系统设计过程中采用模块化结构,是为了满足( )。 A. 系统性的要求 答案: A

41. 数据库的逻辑结构设计是将( )。 A. 逻辑模型转换成数据模型 C. 概念数据模型转换为数据模型 答案: C

42. 支持MIS的数据库系统的组成是( )。 A. 模式、子模式 C. 应用程序 答案: D

43. 代码结构中设置检验位是为了保证( )。 A. 计算机内部运算不出错 C. 代码输入的正确性 答案: C

44. 顺序码的特点是( )。 A. 码很长 答案: B

45. 在大型程序设计过程中,最后考虑的是程序的( )。 A. 可维护性 答案: D

46. 具有同样网络操作系统的两个网络连接时,为了使互联的网络从网络层到应用层协议都一致,连接时必须使用( )。

A. 网卡 答案: A

47. 以下选项中不屑于ICMP报文的是( )。 A. 时间同步报文 答案: A

48. 以下关于UDP协议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UDP协议建立在IP协议之上 C. UDP协议具有端口的功能

B. UDP数据报传输不适合多进程共享 D. UDP报文中不包括主机的地址

B. 传输控制报文 C. 差错报告报文 D. 请求/应答服务报文 B. 网桥

C. 适配器

D. 文件服务器

B. 可靠性

C. 可理解性

D. 效率

B. 短而简单

C. 容易记忆

D. 由一定逻辑性

B. 代码的合理性 D. 代码的稳定性

B. 数据库和数据库管理系统 D. 上述各条

B. 数据模型转换成物理模型 D. 逻辑模型转换为物理模型

B. 灵活性的要求 C. 可靠性的要求

D. 经济性的要求

5

98. 在决定开发管理信息系统之前,首先要做好系统开发的( )。 A. 可行性研究 C. 总体预算 答案:A

99. 判断表由以下几方面内容组成( )。 A. 条件、决策规则和应采取的行动 C. 环境描述、判断方法、判断规则 答案:A

100. 常用的输入设备有( )。 A. 读卡机 答案:A、B、C

101. 软件维护的类型有( )。 A. 正确性维护 答案:A、B、C、D

102. 高层管理提出的决策问题与基层管理提出的决策问题相比,在结构化程度上一般( )。 A. 高层管理的决策问题的结构化程度高于基层的 B. 高层管理的决策问题的结构化程度低于基层的 C. 两者在结构化程度上没有太大差别 D. 高层管理不存在非结构化问题 答案:B

103. 某企业的计算机应用初见成效,信息系统从少数部门扩散到多数部门,并开发了大量的应用程序,使单位的事务处理效率有了提高,该单位处于诺兰阶段模型的哪个阶段?( )。

A. 初装 E. 数据管理 答案:B

104. 下列耦合性最弱的是( )。 A. 数据耦合 答案:A

B. 公共耦合

C. 内容耦合

D. 控制耦合

B. 蔓延 F. 成熟

C. 控制

D. 集成

B. 适应性维护

C. 完善性维护

D. 预防性维护

B. 键盘

C. 光电阅读器

D. 打印机

E.复印机

B. 决策问题、决策规则、判断方法 D. 方案序号、判断规则

B. 系统化分析

D. 新系统的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

二、填空

1. _______、_______和_______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三大资源。 答案: 信息 物质 能源

2. 信息具有事实_______、 _______ 、等级性 、变换性和 _______ 等性质。 答案: 时效性 不完全性 价值性

3. 系的特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答案: 整体性 目的性 相关性 环境适应性

4. 为了实现计划管理职能,重要的是建立与计划有关的各种数据库,其中主要有各_______ 、_______。

11

答案: 定额数据库 计划指标数据库 计划表格数据库

5. 决策过程的四个阶_______ 、_______ 、_______ 和_______ ,并称之为决策过程模型的四个阶段。

答案: 情报活动阶段 设计活动阶段 选择活动阶段 实施活动阶段

6. 通常认为,管理信息系统主要解决_______的决策问题,而决策支持系统则以支持_______和_______问题为目的。

答案: 结构化 半结构化 非结构化

7. 诺兰模型指明,信息系统发展过程中的六种增长要素是计算机硬软资_____、计划控制______ 、领导模式和_______。

答案: 应用方式 MIS在组织中的地位 用户意识

8. 信息系统的开发是成功的三要素_______、_______、 采用合适的技术遵循有关开发过程进行开发 。

答案: 合理确定系统目标 组织系统开发队伍

9. 信息系统开发的步骤是:在系统规划后,循进行_____、 _____、 _____ 、_____ 工作。 答案: 系统分析 系统设计 系统构建与实施 系统评价

10. 信息系统规划在企业战略规划的指引下,产生出三个互相联系的战略规划,它_____的规划、_____的规划和 _____ 的规划。

答案: 应用体系结构 技术体系结构 服务体系结构

11. 在得到企业过程分解系统的过程中,需要根据企业目标为____、 ____ 以及____ 这三方面来识别业务过程。

答案: 战略计划与控制 产品和服务 支持资源

12. 基于BPR的信息系统战略规划方法的基本出发点是:信息系统的成功实施有_______、______ _乃至信息系统的需求应该来自优化以后的企业运营及其管理 。

答案: 业务过程 组织管理 管理模式的变革

13. 系统分析是围绕____问题展开的,而又要涉及到______技术的应用。 答案: 管理 现代信息

14. 系统分析的主要活动有:_______、 _______研究、系统详细调查研究和新系统逻辑方案的提出。

答案: 系统初步调查 系统可行性

15. 在模块设计中,最终通过修改设计,使每一模块执行单一的功能,提高模块的_______组合,降低_______的耦合。

答案: 块内 块间

16. 信息系统总体设计的原则有(任写两条) _______原则 和 _______原则。 答案: 自顶向下 明确性

17. 系统实施以_______工作为基础,必须按系统设计的 _______进行。 答案: 系统分析与设计 文档(或方案)

18. 系统规划主要任务是制定信息系统的 _______、确定组织的主要 _______和制定系统建设的计划。

12

答案: 发展战略 信息需求

19. 信息系统战略规划的关键是要使_______的战略与整个组织的_______协调一致。 答案: MIS 目标(或战略)

20. 信息系统开发方法按照时间过程可以分为_______和_______。 答案: 生命周期法 原型法

21. 广义的理解是任何信息系统都有生命周期,包括 _______、系统分析、_______、系统实施和 _______五个不断循环的阶段。

答案: 系统规划 系统设计 系统运行维护

22. 可行性研究的主要成果是_______报告和_______任务书。 答案: 可行性研究 系统开发

23. 信息系统的经济效益可分为三大类:一类是_______,一类是_______和 _______。 答案: 一次性收益 非一次性收益 不可定量的收益

24. 如果系统初步调查结果表明,拟开发项目有必要也有可能进行时,可向主管单位提出_______建议书,需要进行_______安排。

答案: 系统开发 可行性研究

25. 在系统分析中可行性研究一般包括对系统的_______可行性、_______可行性和_______可行性进行调查研究。

答案: 技术 经济 社会

26. 需求分析结束时,应当提出_______交上级审查。 答案: 需求分析报告

27. 模块内部最坏的组合形式是_______组合。 答案: 偶然

28. 一般来讲,组织信息化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是生产作业层的信息化、管理办公层的信息化、战略决策层的信息化、_______。

答案: 协作商务层的信息化

29. 信息系统可行性应该包括必要性和可能性两个方面,信息系统项目建设的可能性主要从技术、_______、社会意义等三个方面去分析。

答案: 经济

30. 对于确定的信息系统项目,要明确其目标,并对目标进行 _______和 _______。 答案: 权衡 量化

31. 信息系统需求分为_______需求和_______需求两类。 答案: 功能 非功能

32. 常用的调查研究的方法有:_______、召开调查会、业务实践、专家访谈、电子问卷。 答案: 问卷调查法

33. 数据流程图的两个特征:_______和概括性。 答案: 抽象性

34. 企业可根据竞争策略、业务处理的基本特征和所采用的信息技术的水平来选择实施不同类型的BPR。根据流程范围和重组特征,可将BPR分为以下三类:_______、功能间的BPR、组织间

13

的BPR。

答案: 功能内的BPR

35. 描述处理逻辑的工具有决策树、决策表和_______。 答案: 结构化英语表法

36. 在关系的规范化表达中,数据是以_______的方式组织的,一个表就是一个_______,每个数据项称为_______,为表中的一个_______。一个表中还必定义一个字段能唯一确定相关的元素,称为关键字。

答案: 二维表 关系 数据元素 字段

37. 目前市场上领先的软件过程主要有RUP(Rational Unified Process)、OPEN Process和OOSP(Object-Oriented Software Process)。以RUP为例,软件生命周期在时间上被分解为四个顺序的阶段,分别是:初始阶段(Inception)、A、构造阶段(Construction)和交付阶段(Transition)。

答案: 细化阶段

38. 公开密钥体制的特点是加密密钥(即公开密钥)与解密密钥(即秘密密钥)不相同,解密密钥是保密的,但加密密钥、加密算法都是公开的,虽然_______密钥是由_______密钥决定的,但却不能根据加密密钥算出解密密钥。

答案: 解密 加密

39. 常规密钥体制_______密码和_______密码两种体制。 答案: 分序列 分组

40. _______体制的优点是保密性决定于密钥的随机性,如果密钥是真正的随机数,在理论上是不可破的,但所需密钥量大得惊人,实际上很难满足。定于密钥的随机性,如果密钥是真正的随机数,在理论上是不可破的,但所需密钥量大得惊人,实际上很难满足

答案: 序列密码

41. _______体制,将明文分成定长比特的数据组,一次变换一组,当给定一个密钥后,分组密码算法总是把明文分组变换成同样长度的密文组,分组密码的一个重要优点是不需要同步,在分组交换网中应用广泛。

答案: 分组密钥

42. _______算法比常规密钥算法更容易实现数字签名。 答案: 公开密钥

43. 在公开密钥体制中,每个用户只要具有其他用户的_______密钥,就可以实现安全通信。 答案: 公开

44. 代码加密的主要方法有代替密码、转换密码、序列密码、_______密码、_______算法、_______算法。

答案: 分组 DES RSA

45. _______密钥法的基本思想是,为了方便密钥的分配和管理,适应数字签名的需求,把加密密钥(即公开密钥)和解密密钥(即秘密密钥)分开使用。

答案: 公开

46. _______的根据是对所签的名要能核实、不能抵赖、不能伪造,如同亲笔签名一样,能证明其真实性。

14

答案: 数字签名

47. 常规密钥分配协议和利用公开密钥密码体制的密钥分配协议,都是通过_______来完成会话密钥(或工作密钥)SK的分配。

答案: 密钥分配中心KDC

48. _______加密是对网络的每条通信链路上传输的数据进行加密,一般使用不同的加密密钥,但在结点中数据却以_______形式出现。

答案: 链路 明文

49. _______加密在源、目的结点对被传送的PDU进行加密和解密。 答案: 端到端

50. Intranet是利用_______技术建立的企业内部信息网络。 答案: Internet

51. 防火墙的基本结构为_______、_______网关和_______网关。 答案: 包过滤路由器 应用层 电路层

52. SNMP建立在以TCP/IP传输层的_______协议之上,提供的是不可靠的无连接服务,它不保证每个管理流无差错地收到,但无连接的UDP服务却保证了信息的快速传递和减轻网络负载。

答案: UDP

53. 网络系统集成是在达到_______目标,满足用户需求的前提下,优选先进的技术和产品,完成系统软、硬件配置的实施过程。

答案: 用户

54. 网络系统集成的目标分为两部分,即_______目标和_______目标。 答案: 用户 系统集成

55. 网络系统集成普遍采用三种方法:_______进行、_______进行和选择_______进行。 答案: 独立 联合 网络系统集成商

56. 网络系统集成的内容包括:_______、_______、网络系统的和网络系统的测试与验收。 答案: 网络规划 网络系统设计 实施

57. 网络系统规划及设计一般分为三步: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答案: 需求分析 网络规划 网络总体设计

58. 网络系统的_______应考虑:网络的分布、网络的基本设备和类型、网络的基本规模和网络的基本功能和服务项目等问题。

答案: 总体规划

59. 网络经费预算应包括_______和_______。 答案: 网络成本 运行维护费用

60. 目前,网络计算模式主要有两种:以_______为中心的计算模式和以_______为中心的客户机/服务器的计算模式。

答案: 大型机 服务

61. 选择网络拓扑结构应遵循_______、_______和_______等原则。 答案: 经济性 灵活性 可靠性

62. 选择网络服务器时应分析的指标包括_______、_______、高速传输总线、磁盘接口和系统

15

_______。

答案: 处理能力 存储容量 容错能力

63. 常用的网络操作系统有NetWare,_______,OS/2,_______。 答案: UNIX Windows NT

64. _______计算模式的优点包括减少了网络的流量、较短的响应时间、应用程序同处理的数据具有独立性、支持更多的用户以及客户可以选择最适宜的硬件和软件环境等。

答案: 客户机/服务器

65. _______网把报文广播到每个节点,而交换式网则在节点之间沿指定路径发送报文。 答案: 共享媒体

66. 中继系统的通信服务有_______交换服务、_______交换服务和C租用线或D服务。 答案: 电路 分组 帧中继 专线

67. _______是一个共享公共目录服务数据库的计算机及用户的集合。 答案: 域

68. _______是一组由网络连接在一起的计算机群,它们的资源与管理分散在网络各个计算机上。 答案: 工作组

69. _______是用来建立域与域之间的连接关系,它可以执行跨域委托关系的登录审核工作。 答案: 委托关系

70. 在Windows NT域中的服务器有三种,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答案: 主域控制器(PDC) 备份域控制器(BDC) 专用服务器

71. 在windows NT域中,_______保存域中目录数据库并负责对网络用户进行身份验证。 答案: 主域控制器(PDC)

72. _______文件系统是一种用于小型磁盘和简单文件夹结构的简单文件系统,是基于MS—DOS的计算机网络长久以来使用的文件系统。

答案: FAT(文件分配表)

73. _______文件系统是Windows NT推荐的文件系统,它提供了很多FAT文件系统所不具备的功能。

答案: NTFS

74. _______阶段的任务是对组织的环境、战略、目标、现行系统的状况进行初步调查,根据组织目标和发展战略,确定信息系统的发展战略,对建设新系统的需求做出分析和预测,同时考虑建设新系统所受的各种约束,研究建设新系统的 B和 C。

答案: 系统规划 必要性 可能性

75. 按照生命周期法建设信息系统过程中的主要文档有:系统开发立项报告、 _______、系统开发计划书、_______、系统设计说明书、程序设计报告、系统测试计划与测试报告、系统使用与维护手册、系统评价报告、系统开发月报与系统开发总结报告。

答案: 可行性研究报告 系统分析说明书

76. 数据的动态特性可分为三类,数据值基本不变的称__________属性数据,也叫__________数据,如工资系统中的职工姓名、性别等。

答案:固定值 固定半固定

16

77. 虽然开发MIS通常采用工程方法,但决不能把MIS开发看成是一个单纯的工程设计过程,MIS开发更是一个__________过程和人与人之间的__________过程。

答案:学习对话

78. 系统详细调查具体内容包括__________状况的调查和分析,__________的调查和分析。 答案:管理业务 数据流程

79. 系统分析的主要任务是尽可能弄清用户对__________的需求,完成新系统的__________设计,规定新系统应当做什么。

答案:信息 逻辑

80. 在工资系统中,电费扣款一项属于__________属性数据。 答案:固定个体变动

81. 通常把固定属性的数据放在__________文件中,把固定个体变动属性的数据放在__________文件中,而把随机变动属性的数据放在处理文件中。

答案:主周转

82. 在数据字典中,处理逻辑的定义仅对数据流程图中__________层的处理逻辑加以说明。 答案:最底

83. 数据流程图配以数据字典,就可以从图形和文字两个方面对系统的__________模型进行描述,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说明。

答案:逻辑

84. 程序设计说明书是以一个__________作为单位,用以定义处理过程的书面文件、其编写者为__________,交给程序员进行程序设计。

答案:处理过程 系统设计员

85. 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设计包括两个阶段,即__________设计阶段和__________设计阶段。 答案:总体 物理

86. 25英寸的彩色电视机可用TV-C-25表示,这种代码称__________码,而重量公斤用kg表示,这种码称__________码。

答案:助忆缩写

87. 功能结构图就是按功能从属关系画成的图,图中每一个框称做__________。 答案:功能

88. 输入设计包括_________________设计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设计。 答案:输入方式 用户界面

89. 系统分析处于系统开发生命周期的第二阶段,上接系统规划,下联接___________,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答案:系统设计

90. 描述处理逻辑的常用工具包括判断树、________ 和___________ ___ 三种。 答案:判断表 结构英语表示??? Z*o

91. U/C矩阵的正确性检验包括完备性检验、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 ___ 三种。 答案:一致性检验 无冗余检验

92. 按照结构化程序设计的原则,所有的程序都可以由顺序结构、选择结构、_________________

17

三种基本逻辑结构及其组合来实现。

答案:循环结构

三、问答题

1. 试述信息流与物流、资金流、事物流的关系。

答:“物流”是实物的流动过程, “资金流”指的是伴随物流而发生的资金的流动过程,“事务流”则是各项管理活动的工作流程; “信息流”与它们的关系在于:“信息流”是伴随以上各种流的流动而流动的,它既是其他各种流的表现和描述,又是用于掌握、指挥和控制其他流运行的软资源。

2. 试举例说明决策问题的三种类型?

答:按问题的结构化程度不同可将决策问题划分为三种类型,即:结构化决策、半结构化决策和非结构化决策。

3. 信息系统对企业管理的影响是什么?

答:企业管理主要包括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四大职能方面,其中任何一方面都离不开信息系统的支持。

(1)信息系统对计划职能的支持主要包括:支持计划编制中的反复试算,支持对计划数据的快速、准确存取,支持计划的基础——预测,支持计划的优化。

(2)信息系统对组织职能的支持在于信息技术是现阶段对企业组织进行改革的有效的技术基础,信息技术的发展促使企业组织重新设计、企业工作的重新分工和企业职权的重新划分,从而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3)信息系统对领导职能的支持:领导者在信息方面的职责是作为信息汇合点和神经中枢,对内对外建立并维持一个信息网络,以沟通信息,及时处理矛盾和解决问题,由此可见信息系统在支持领导职能方面的重要作用。

(4)信息系统对控制职能的支持:为了实现管理的控制职能,需要随时掌握反映管理运行动态的系统监测信息和调控所必要的反馈信息,而这些都要由信息系统支持和辅助。

4. 说明数据、信息与知识之间的相互关系,它们在管理上有什么不同? 答:

(1)数据是对客观事物记录下来的、可以鉴别的符号,这些符号不仅指数字,而且包括字符、文字、图形等等;数据经过处理仍然是数据。处理数据是为了便于更好地解释,只有经过解释,数据才有意义,才成为信息;可以说信息是经过加工以后、并对客观世界产生影响的数据。

(2)信息 (1nformation) 是对客观世界各种事物的特征的反映,是关于客观事实的可通讯的知识。

(3)所谓知识,就是反映各种事物的信息进入人们大脑,对神经细胞产生作用后留下的痕迹。知识是由信息形成的。

(4)在管理过程中,同一数据,每个人的解释可能不同,其对决策的影响可能不同。结果,决策者利用经过处理的数据做出决策,可能取得成功,也可能失败,这里的关键在于对数据的解释是否正确,即:是否正确地运用知识对数据做出解释,以得到准确的信息。

5. 假设在一定时期内有三种事件共发生了16次,这三种事件发生的概率分别是0.25、0.5和0.25。请计算该时期内产生的信息量。

18

答:H(x)=—∑P(Xi)log2 P(Xi)=-(-0.25×0.5-0.5×1-0.25×0.5)=-0.75(bit)

6. 简述信息系统的发展过程。影响信息系统不断发展的因素有哪些?结合目前信息处理需求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说明信息系统今后的发展。

答:自第一台电子计算机于 1946 年创始, 50 多年以来,信息系统的发展经历了由单机到网络,由低级到高级,由电子数据处理到管理信息系统、再到决策支持系统,由数据处理到智能处理的过程。

7. 如何深刻地认识信息系统不仅是一个技术系统,而且同时又是一个社会系统? 答:

(1)信息系统是一个人造系统,它由人、硬件、软件和数据资源组成,目的是及时、正确地收集、加工、存储、传递和提供信息,实现组织中各项活动的管理、调节和控制。它能够实测组织的各种运行状况,利用已有的数据预测和展望未来,从全局出发辅助组织进行决策,利用信息控制组织的行为,帮助组织实现其规划目标。它不仅是一个人机合成的技术系统,而且是一个社会系统。

(2)信息系统是组织理论、会计学、统计学、数学模式及经济学的混合物。它全面使用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技术、数据库技术,是多学科交叉的边缘系统,因此是一个技术系统。

(3)组织是信息系统。信息系统是一个人机系统,人的部分是便是由组织结构、组织目标构成,在组织中人担任各种各样的工作,扮演不同角色。组织是一个社会技术系统,二信息系统是面向组织并为组织服务的系统,因此社会系统是一个社会技术系统。

(4)从社会技术系统的观点来看,信息系统和组织结构之间是相互影响的,引进信息系统将导致新的组织结构的产生,而现存的组织结构又对信息系统的成功与否等产生重要的影响,其影响因素包括组织环境、组织战略、组织目标、组织结构、组织过程和组织文化。

8. 诺兰模型分哪几个阶段?了解诺兰模型的意义是什么?

答:诺兰模型分为初装、蔓延、控制、集成、数据管理及成熟六个阶段。了解诺兰模型的意义在于:诺兰模型总结了发达国家信息系统发展的经验和规律。一般认为模型中的各阶段都是不能跳越的;因此,无论在确定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策略,或者在制定管理信息系统规划的时候,都应首先明确本单位当前处于哪一生长阶段,进而根据该阶段特征来指导 MIS 建设。

9. 信息系统开发有哪几种策略?各有何优缺点?适用于什么场合? 答:开发管理信息系统有两种策略:

(1) “自下而上”的开发策略:其优点是可以避免大规模系统可能出现运行不协调的危险,但缺点是不能像想象那样完全周密,由于缺乏从整个系统出发考虑问题,随着系统的进展,往往要作许多重大修改,甚至重新规划、设计。这种开发策略用于小型系统的设计,适用于对开发工作缺乏经验的情况。一般在组织初装和蔓延阶段,各种条件 ( 设备、资金、人力 ) 尚不完备时,常常采用这种开发策略。

(2)“自上而下”的开发策略:此种开发策略强调从整体上协调和规划,由全面到局部,由长远到近期,从探索合理的信息流出发来设计信息系统;由于这种开发策略要求很强的逻辑性,因而难度较大。在实践中,对于大型系统,通常是自上而下地作好 MIS 的战略规划。

10. 为什么要制定信息系统的战略规划?

答:信息系统战略规划是一个组织的战略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于信息系统长远发展的规划。由于建设信息系统是一项耗资大、历时长、技术复杂且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在着手开发之前,

19

必须认真地制订有充分根据的信息系统战略规划。这项工作的好坏往往是 MIS 成败的关键。

11. 简述信息系统应用的四个层次。

答:信息系统应用的四个层次为:局部开发与应用、企业内部应用集成、业务过程重组、基于 Internet 的网络信息化重构。而在每一层次对信息系统目的和任务的要求都是不同的。

12. 信息系统的战略规划涉及的主要内容是哪些?

答: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是指通信子网中转发结点的几何连接形式,可分为五类: (1) 星型:所有结点都与中心结点相连,采用集中控制,即任何两个结点之间的通信都要通过中心结点进行转发。

(2) 总线型:网络中各站都是平等地连接到一条共用的总线上。信道的共享采用分散控制,每个站发送的信号都可以传到总线的每一个站,但按目的地址接收。由于只有单一的共享信道,当两个或更多的站同时发送信息时就产生了冲突。为了避免冲突,一个时刻只能有一个站发送信息,所有要发送信息的站通过某种仲裁协议分时地使用共享信道。总线网可以使用两种协议,一种是载波监听多点接入冲突检测CSMA/CD访问控制规程,另一种是令牌传送总线协议。

(3) 环型:在环型网中每台入网的计算机都先连接到一个转发器上,再将所有的转发器通过点到点信道连成环型,所以各工作站也是平等地连接到网上。信道的共享也是采用分散式控制,但网络中的信息是单向流动的,从任一站所发出的信息经环路传送一周以后都返回到发送站进行回收。当信息经过目的站时,目的站根据信息中的目的地址判断出自己是接收站,并把该信息拷贝到自己的接收缓冲区中。为了控制各站对环路的访问,在环上流通着一个包含特殊信息的令牌。只有得到令牌的站可以发送信息。当一个站发送完信息并回收后,就把令牌向下传送,以便下游的站可以得到发送的机会。当网络中没有信息传送时,环网上只有令牌流通。

(4) 树型:在实际建造一个较大型网络时,往往采用多级星型网络,将多级星型网络按层次方式排列,即形成树型网络。网络的最高层是中央处理机,最低层是终端,而其他各层可以是多路转换器、集中器或部门用计算机。树型网络是总线网的变型,都属于使用广播信道的网络。信息交换主要在上、下层结点之间进行,相邻及同层结点之问一般不进行数据交换。

(5) 网状型:将多个结点交换机(也称接口信息处理机IMP)通过点到点信道连接成不规则的网状,即成网状通信子网。凡需入网的计算机都应连接到IMP上,而各计算机之间必须通过通信子网,采用存储转发方式方能通信。

13. 信息系统规划有哪些方法?

答:用于企业信息系统规划的方法主要有战略分析法,即关键成功因素法 (Critical Success Factors,CSF);企业分析法,即企业系统规划法 (Business System Planning,BSP);基于BPR的信息系统战略规划方法。其他的方法还有战略目标集转化法 (Strategy Set Transformation,SST)、企业信息分析与集成技术(BIAIT)、投资回收法(R01)等。

14. 制定战略规划的具体步骤是什么?

答:制定战略规划的具体步骤依次为:确定规划的性质、收集相关信息、进行战略分析、定义约束条件、明确战略目标、提出未来的略图、选择开发方案、提出实施进度、通过战略规划。

15. 如何对信息系统开发方法进行分类?

答:结构化开发方法 、原型化开发方法 、面向对象开发方法、生命周期开发方法 16. 如何理解广义和狭义的生命周期法?

20

答:

(1) 广义的生命周期法

通常说的信息系统开发的生命周期,指的是系统分析员、软件工程师、程序员以及最终用户建立信息系统的一个过程,是管理和控制信息系统开发过程的一种基本框架,是信息系统开发中的一种用于规划、执行和控制信息系统开发的项目组织和管理方法,是系统工程原理在信息系统开发中的具体应用。从宏观上讲,任意一个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都可以分为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系统运行和维护等五个阶段。这就是我们讲到的广义的信息系统生命周期法。

(2) 狭义的生命周期法

狭义的生命周期法主要指的是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 SSDM(Structured System Development Methodologies),亦称SSA&D(Structured System Analysis and Design)或SADT(Structured Analysis and Design Technologies),是自顶向下结构化方法、工程化的系统开发方法和生命周期方法的结合,又叫结构化生命周期法。结构化生命周期法,它是迄今为止开发方法中最普遍、最成熟的一种,是与广义生命周期法配合最规范、最严谨的一种开发方法。该方法要求信息系统的开发工作,从初始到结束划分为若干阶段,预先规定好每个阶段的任务,再按一定的准则来按部就班地完成。

17. 如何对生命周期法实施中的变更进行管理?

答:信息系统按生命周期法进行实施的过程中,总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变更。这些变更的要求多数是在项目计划的实施过程中提出和确定的,项目变更的总体控制涉及到好多个方面的管理问题。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的目标、计划、任务范围、进度、成本和质量等各个方面都会发生变动 ,这些变动多数可以在项目变更的专项控制中予以解决。但是在项目计划的实施中,必须开展对于项目变更的总体控制,以协调和管理好项目各个方面的变动要求,和各项目相关利益者提出的项目变更要求。

项目变更的总体控制与项目范围变更控制、项目进度变更控制、项目成本变更控制、项目质量变更控制、项目风险变更控制、项目合同变更控制等专项变更控制是紧密相关的,它是更高一层的全局性的项目变更控制。无论是总体控制还是单项控制,都应纳入变更管理系统,需要一套变更的管理制度、变更的管理流程和变更管理的表格。

18. 生命周期法的成功要素有哪些? 答:

? 建立面向用户的观点,根据用户需求来设计系统; ? 自顶向下来规划或设计信息系统; ? 严格按阶段进行; ? 有效的工作文档;

? 运用系统的分解和综合技术,使复杂的系统结构化、模块化; ? 强调阶段成果的审定和检验。 19. 请绘制生命周期法的工作流程图。

21

20. 如何进行有效的文档管理? 答:

? 文档管理的制度化。 ? 文档要标准化、规范化。 ? 文档管理的人员保证。 ? 维护文档的一致性。 ? 维持文档的可追踪性。

21. 请简述信息系统开发的结构化思想。

答:结构化是把系统功能当作成一个大模块,根据系统分析与设计的不同要求,进行模块的分解或者组合工作,这将贯穿于系统分析、系统设计和程序设计的各个过程。这里的“结构化”含义指的是“严格的、可重复的、可度量的”。结构化方法是从数据流的角度将问题分解为可管理的、相互关联的子问题,然后再将这些子问题的解综合成为整个业务问题解的一系列技术的总称。结构化的

22

实质是“自顶向下,逐步求精,分而治之”。结构化系统设计的基本思想是:

(1) 将一个复杂的系统分解成一个多层次的模块化结构

结构化设计认为,任何一个系统都具有两个特征:过程特征:任何一个系统都可以分解成若干个有序的过程;层次特征:组成系统的各部分之间存在着一种上下级的隶属关系、管辖关系。 按照这种思想,可以将一个无论多么复杂的系统,逐步分解成若干个十分简单的模块的集合:首先将系统按照过程的特征分解成几个模块,再按照层次特征将上述模块中的每一个模块分解成更小的模块,这种分解可以进行多次,使得最底层的模块变得非常简单。这样就将一个原来十分复杂的系统分解成一个多层次的模块化结构,如图3-4所示。

(2) 每一个模块尽可能独立

即尽量使每个模块成为一个独立的组成单元,使模块之间的联系降到最低程度。至于模块之间的耦合关系在本书第七章中将予以详细阐述。

(3) 可用直观的工具来表达系统的结构

结构化方法为系统开发人员提供了一套简明的图形表达工具,如数据流图、数据字典、数据存储规范化、数据立即存取图以及功能分析的表达方法,包括决策树、决策表和结构式语言等。

22. 请简述使用生命周期法的条件。 答:使用生命周期法的条件: ? 用户需求定义可以明确;

? 系统运行程序确定、结构化程度高; ? 系统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环境变化不大;

? 开发过程要求有严格的控制;研制人员对系统任务了解、且熟练程度较高; ? 系统文档要求详而全; ? 开发成果重复使用等场合。

23. 信息系统与组织战略有着怎么样的关系? 答:下图描述了信息系统对组织战略的影响。

通过这两个维度,我们可以得出四种类型。

在第一象限,信息系统对核心战略的影响程度高,对核心经营活动影响程度也高,对于这样一个组织,说明信息系统处于绝对的战略高度,此时组织的信息系统策略将促成组织和产业结构的变革,该信息化建设的领导需要组织的一把手如首席执行官或董事长亲自领导,整个信息化建设将是一场管理变革。

在第二象限,信息系统对核心战略的影响程度低,对核心经营活动影响程度高,信息系统对处

23

于该象限的组织的帮助主要是提高流程绩效和工作绩效,该信息化建设的领导力主要靠相应业务部门的主管,信息化建设的主要任务是流程改进。

在第三象限,信息系统对核心战略和核心经营活动的影响程度都低,信息技术对处于该象限的组织主要起辅助支持的作用,帮助组织提高局部运作业绩,由各部门监管人员督促即可,信息化建设还处于基础性实验阶段。

在第四象限,信息系统对核心战略影响程度高而对核心经营活动影响程度低。此时,信息系统对处于该象限组织的帮助是在新组建的部门或业务领域内发挥作用,信息化建设的主要任务是面对新成立的部门,由组织的策划部门负责。

24. 如何理解PIECES方法? 答:

? P 是 Performance 的缩写,表示提高系统的性能;

? I 是 Information 的缩写,表示提高信息的质量和改变信息的处理方式; ? E 是 Economics 的缩写,表示改善组织的成本、效益等经济状况; ? C 是 Control 的缩写,表示提高信息系统的安全和控制水平; ? E 是 Efficiency 的缩写,表示提高组织的人、财、物等使用效率;

? S 是 Service 的缩写,表示将要提高组织对客户、供应厂商、合作伙伴、顾客等的服务质量。 25. 组织的信息需求有哪些层次?应该如何选择信息系统建设的突破口? 答: 组织的信息需求的层次: ? 生产作业层的信息化; ? 管理办公层的信息化; ? 战略决策层的信息化; ? 协作商务层的信息化。

协作商务层是基于组织内部与外部联系讲的。前三者则是基于组织内部讲的,形成组织内部信息化的三个层次。

原则上讲,信息化应该自下而上,有里而外,因为这样数据才取自于源头,真实、有效。但实际上,组织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出现的问题在各个层次的分布是不均匀的。所以,组织在进行信息化规划时,对信息化的建设应该做出先后安排,最好先解决的是组织的瓶颈问题。也就是说将组织的瓶颈需求作为信息系统建设的突破口。

26. 非功能需求为什么很重要,包含哪些方面? 答: ? 性能需求; ? 资源和环境需求; ? 可靠性需求; ? 安全保密要求; ? 用户界面需求;

? 成本消耗与开发进度需求; ? 预先估计的可扩展性需求。 27. 如何进行可行性分析?

24

答:可行性分析的意思是根据系统的环境、资源等条件,判断所提出的信息系统项目是否有必要、有可能开始进行,如果要进行,那么采用什么建设方案。

所谓可行性应该包括必要性和可能性两个方面。没有必要性的项目是不应该开始进行的。一些单位的信息系统应用项目开展不起来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领导和管理人员没有紧迫感,没有认识到信息化对组织竞争力的支持。一般来说,没有迫切的需要,勉强地开展信息系统建设,是很难取得好效果的。信息系统项目建设的可能性主要从技术、经济、社会意义等三个方面去分析

28. 可行性分析报告的框架主要包含哪些方面? 答: (1) 引言 ? 编写目的 ? 项目背景 ? 组织经营概况 ? 定义 ? 参考资料

(2) 可行性研究的前提

? 采用信息系统开源节流的业务发展计划要点 ? 要求

? 条件、假定和限制 ? 进行可行性研究的方法 ? 评价尺度

(3) 对现有系统的分析 ? 组织机构;

? 信息化系统应用情况; ? 组织竞争力简述;

? 采用信息化开源节流的业务发展计划要点; ? 效益空间分析; ? 处理流程和数据流程; ? 工作负荷; ? 费用开支; ? 人员; ? 设备; ? 局限性。 (4) 所建议的系统 ? 宏观管理水平需求定位 ? 对所建议系统的说明 ? 处理流程和数据流程 ? 改进之处 ? 影响

25

(5) 灵活性原则

系统对外界环境的变化要有很强的适应能力,系统容易修改和维护。因此系统设计人员要有一定的预见性,要从通用的角度考虑系统设计。

46. 系统总体设计的任务是什么?

答:具体来说,系统总体设计的主要任务: (1) 模块结构设计 ? 将系统划分成模块; ? 决定每个模块的功能; ? 决定模块间的调用关系;

? 决定模块间的接口,即模块问数据的传递。

(2) 系统物理配置方案设计,即设备配置、通信网络的选择和设计,以及 DBMS 的选择等。 (3) 总体数据库设计

总体设计是系统开发过程中很关键的一步。系统的质量及一些整体特性基本上是这一步决定的。系统越大,总体设计的影响越大。

47. 结构化系统设计有哪些优点?

答:结构化设计方法的基本思想是使系统模块化,即把一个系统自上而下逐步分解为若干个彼此独立而又有一定联系的组成部分,这些组成部分称为模块。对于任何一个系统都可以按功能逐步由上向下,由抽象到具体,逐层将其分解为一个多层次的、具有相对独立功能的模块所组成的系统。设计人员以系统的逻辑模型为基础,并借助于一套标准的设计准则和图表等工具,逐层地将系统分解成多个大小适当、功能单一、具有一定独立性的模块,把一个复杂的系统转换成易于实现、易于维护的模块化结构系统。

概括来说优点如下: 对于一个复杂的系统,用分解的方法予以化简;采用图表表达工具,有一套基本的设计准则,有一组基本的设计策略;有一组评价标准和质量优化技术。

48. 什么是模块?模块划分的原则是什么?

答:所谓模块(module),是指可以分解、组合及更换的单元,是组成系统、易于处理的基本单位。在管理信息系统中,任何一个处理功能都可以看作一个模块。

模块划分的原则: (1) 低耦合,高聚合原则

耦合是表示模块之间联系的程度。紧密耦合表示模块之间联系非常强,松散耦合表示模块之间联系比较弱,非耦合则表示模块之间无任何联系,是完全独立的。模块耦合度越低,说明模块之间的联系越少,相互间的影响也就越小,产生连锁反应的概率就越低,在对 — 个模块进行修改和维护时,对其他模块的影响程度就越小,系统可修改性就越高。聚合则用来表示一个模块内部各组成成分之间的联系程度。一般说来,在系统中各模块的聚合度越大,则模块间的耦合度越小。耦合度小使得模块间尽可能相对独立,从而各模块可以单独开发和维护。聚合度大使得模块的可理解性和维护性大大增强。因此,在模块的分解中应尽量减少模块的耦合度,力求增加模块的聚合度。

(2) 作用范围应在控制范围内

一个判定的作用范围是指所有受这个判定影响的模块。按照规定:若模块中只有一小部分加工依赖于某个判定,则该模块仅仅本身属于这个判定的作用范围;若整个模块的执行取决于这个判定,

31

则该模块的调用模块也属于这个判定作用范围,因为调用模块中必有一个调用语句,该语句的执行取决于这个判定。一个模块的控制范围是指模块本身及其所有的下级模块的集合。

分折判定的作用范围和模块的控制范围之间的关系,可以较好地处理系统的模块关系,合理地分解模块。在分解模块时要求:

1) 分解模块时作用范围与控制范围的要求

① 判定的作用范围应该在判定所在模块的控制范围之内。 ② 判定所在模块在模块层次结构中的位置不能太高。

即:最理想的模块划分是判定范围由判定所在模块及其直接下级模块组成。 2) 当出现作用范围不在控制范围之内时的纠正措施

①把判定所在的模块合并至上层模块中,或从低层模块移到高层模块使判定的位置提高。 ②把受判定影响的模块移到模块控制范围之内。 (3) 合理的模块扇入和扇出数

模块的扇入表达了一个模块与其直接上级模块的关系。模块的扇入数是指模块的直接上层模块的个数。模块的扇入数越大,表明它要被多个上级模块所调用,其公用性很强,说明模块分解得较好,在系统维护时能减少对同一功能的修改,因此要尽量提高模块的扇入数。模块的扇出表达了一个模块对它的直接下属模块的控制范围。模块的扇出数是指一个模块拥有的直接下层模块的个数。模块的直接下属模块越多。表明它要控制许多模块,所要做的事情也就越多,它的聚合度可能越低。所以要尽量把一个模块的直属下级模块控制在较小的范围之内,即模块的扇出系数不能太大。一般来说,一个模块的扇出系数应该控制在 7以内,如果超过7则出错的概率可能会加大。

(4) 合适的模块大小

如果一个模块很大,那么它的内部组成部分必定比较复杂,或者它与其他模块之间的耦合度可能比较高,因此对于这样一个较大的模块应该采取分解的方法把它尽可能分解成若干个功能单一的较小的模块,而原有的大模块本身的内容被大大减少并成为这些小模块的上级模块。一般来说,一个模块中所包含的语句条数为几十条较好,但这也不是绝对的。在分解一个大模块时,不能单凭语句条数的多少,而主要是按功能进行分解,直到无法做出明确的功能定义未知。在分解时既要考虑到模块的聚合度,又要考虑到模块之间的耦合度,在达两者之间选择一个最佳方案。

49. 如何从数据流程图导出模块结构图?

答:首先判断数据流程图是变换型结构还是事务型结构。然后遵循规则导出模块结构图。 运用变换分析从变换型结构的数据流程图导出变换型模块结构图过程可分为三步:

(1) 确定主加工(或变换中心)。在数据流程图中多股数据流的汇合处一般是系统的变换中心。若没有明显的汇合处,可先确定逻辑输入和逻辑输出的数据流,作为变换中心。从物理输入端开始,沿着数据流输入的方向向系统中间移动,直至到达不能被作为系统输入的数据流为止,则前一个数据流就是系统的逻辑输入。从系统的物理输出端开始,向系统的中间移动,可找出离物理输出端最远的,但仍可作为系统输出的部分就是系统的逻辑输出。逻辑输入和逻辑输出之间的部分是系统的变换中心。

(2) 设计模块结构图的顶层和第一层.系统模块结构图的顶层是主控模块,负责对全系统进行控制和协调,通过调用下层模块来实现系统的各种功能。在与变换中心对应的位置上画出主控模块,作为模块结构图的“顶”,然后“自顶向下,逐步细化”,每一层均按输入、变换中心、输出等分支来

32

处理。

对于第一层,按如下规则转换:

1) 为数据流程图中每个逻辑输入设计一个输入模块,它的功能是向主控模块提供逻辑输入数据;

2) 为数据流程图中的每个逻辑输出设计 —个输出模块,它的功能是把主控模块提供的数据输出;

3) 为数据流程图中的变换部分设计一个变换模块,它的功能是对逻辑输入进行加工处理,变换成逻辑输出。

(3) 设计中、下层模块。根据数据流程图将系统模块结构图中第一层的各模块自顶向下逐级向下扩展,形成完整的结构图。输入模块的功能是向调用它的模块提供数据,故需要一个数据来源,因此,为每个输入模块设计两个下层模块:输入模块、变换模块。为每个输出模块设计两个下层模块:输出模块、变换模块。直到物理输入端或物理输出端为止。

用事务分析法设计模块结构图,与变换分析法大部分类似,分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1) 分析数据流程图,确定它的事务中心。如果数据沿着输入通路到达一个处理 T ,这个处理根据输入数据的类型在若干动作序列中选出一个来执行,那么,处理 T 称为事务中心。

(2) 设计高层模块。事务型数据流程图转换成模块结构图,其高层的模块结构具有图 7—9 所示的基本形式。

(3) 设计中、下层模块。自顶向下,逐层细化,对高层模块进行必要分解,形成完整的模块结构图。

当初始的系统模块结构图完成后,应根据模块结构设计的原则进行检查和改进,特别是应按照 “ 耦合小,聚合大 ” 的标准对结构图进行检查和修改。

一个实际的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流程图是相当复杂的,往往是变换型和事务型的混合结构,此时可把变换分析和事务分析的应用列在同一数据流程图的不同部分。以导出初始的系统模块结构图.然后再根据模块结构设计原则对初始的模块结构图进行修改和优化,以求获得设计合理的模块结构图。

50. 总体数据库设计的原则及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在进行总体数据库设计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1)数据结构的合理性

数据结构的合理性要求指数据文件组织合理,数据元素归类和划分合理,以及对数据项进行合理描述。

(2)数据存储的安全性

数据存储的安全性要求从存储总体结构上保证数据的安全性、一致性和完整性。一般来说,提高安全性的最有效措施是增加数据的冗余,而数据的大量冗余往往为维护数据一致性带来困难。这是—对不可调和的矛盾。对此应进行合理取舍,在尽量降低冗余的前提下,确保数据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3)维护和管理方便

无论设计什么样的存储结构,首先应保证对数据进行管理和维护上的方便,它是提高系统运行效率的基础。

33

总体数据库设计的主要内容是: 从全局出发,从系统的观点出发,为数据的存储结构提出一个较为合理的逻辑框架,以保证详细设计阶段数据的完整性与一致性。共包括六个方面:

(1)数据的分类

信息系统中的数据主要分基础数据、中间数据、工作数据和暂存数据四大类。基础数据是指整个系统的输人数据、输出数据、代码、各种工作和技术标准、规范以及主要子系统的共享数据;中间数据是指在数据处理中需要保存的中间结果;工作数据是指为提高某项处理功能的效率而事先加工好的数据;暂存数据是指处理过程中需存储、在处理过程结束后即可消除的数据。

(2)数据存储规模设计

数据存储规模设计中要考虑的因素主要包括:现有数据量的存储规模、未来数据量的增长趋势和数据类型的划分。数据存储规模设计就是要在分析的基础上,合理的组织数据的存储格式,选择合理的存储技术和设备对数据进行存储。

(3)数据存储空间的分布设计

数据存储的空间分布应与系统总体设计总的物理环境配置协调一致,例如,在局域网环境中,可以将系统数据集中存储在分布式环境上的中心机或网络环境中的服务器上,而把新的数据就近分别存放在各自应用部门的工作站上,以保证使用和管理上的方便。数据存储空间的分布设计中要注意区别共享数据和独占数据,还要区别流动性数据和非流动性数据。

(4)文件设计

文件设计是根据文件的使用要求、处理方式、存储的数据量、数据的活动性及所能提供的设备条件等,确定文件类别、选择文件媒体、决定文件组织方式、设计记录格式,并估计文件容量。文件设计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对数据字典描述的数据存储情况进行分析,确定需要作为文件组织存储的数据,分析出其中的数据类型,如:固定数据、流动数据、共享数据等,以便决定文件的类别。

2) 决定需要建立的文件及其用途和内容,确定每个文件的文件名。

3) 根据文件的使用要求选择文件的存储介质和组织形式。例如:对经常使用的文件,一般情况下,存储设备采用磁盘,存储组织方式采用随机存储组织方式。对不常用但数据量大的文件,可采用磁盘存储和顺序存储组织方式。

4) 根据数据结构设计记录格式。记录格式设计内容包括:确定记录的长度;确定要设置的数据项目以及每个数据项在记录中的排列顺序;确定每个数据项的结构;若需要时,确定记录的关键字(数据项)。

5) 根据记录长度、记录个数和文件总数估算出整个系统的数据存储容量。整个系统的数据存储容量等于各个存储容量之和。文件存储容量的计算与文件的组织方式、存储介质、操作系统和记录格式等有密切关系。

(5)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设计

安全性保护是防止机密数据泄漏;防止无权者使用、改变或有意破坏他们无权使用的数据。完整性保护是保护数据结构不受损害,保证数据的正确性、有效性和一致性。数据库系统中的数据共享不能是无条件的,而必须是在统一的严格的控制之下,只允许有合法使用权限的用户访问允许他存取的数据。数据库系统的安全保护措施是否有效是数据库系统主要的性能指标之一。

(6)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的选择

34

DBMS已成为建立信息系统的基本环境,在进行数据库总体设计时,必然要考虑选择什么样的DBMS才能最有效地实现数据存储设计的要求,目前市场上可选择的DBMS产品种类较多,可适用于不同的软、硬件和应用环境,应从系统总体角度出发,使选用的DBMS既可满足系统总体设计的需要,又能够实现数据存储设计的目标。

系统总体数据库设计对于信息系统的建设和运行具有重要的影响。它不同于系统分析,又区别于系统的详细设计,这一部分工作能使系统分析过程中对数据的需求描述从逻辑上进一步具体化,又为下一阶段的详细设计工作从系统上提供较好的支持,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51. 在进行网络设备配置时主要考虑哪些因素?

答:网络设计通常需要考虑和解决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网络结构设计

网络结构是指网络的物理连接方式,如局域网普遍使用的结构为总线形、星形、环形、树形等。确定网络的物理结构后要确定设备和子系统的安排和分布,每个子系统都安排在什么位置上,子系统如何分布,设备放在什么地方等。

(2) 网络设备的选择与配置 设备选择时具体要考虑: 1) 技术上的可行性

这里指从技术上组成一个完善的可行的网络系统。技术上的可行性主要是指设备的一致性、匹配性、兼容性和先进性,体现在诸如连接方式、传输速度、传输控制方式、接口标准、交换技术、网络协议等指标上。

2) 应用上的有效性

决定通信设备配置及选择的基本因素之一是数据量大小和响应时间的要求,应选择足够而又不过于富裕的通信容量,保持适当的响应速度。

3) 高度的可靠性

数据通信系统的可靠性表现在五个方面:误码率,故障率,荣障能力,故障恢复能力及后援能力。

4) 经济性

网络的成本应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①购买网络设备的费用及安装、培训和开发应用的费用。

②运行,维护费用。设备的成本与设备的先进性有关。用户希望在满足性能的前提下购买较为便宜的设备。但由于计算机及网络设备更新周期短,淘汰快,要注意不要选择即将淘汰而又不能和新产品兼容的设备。

(3) 网络软件和网络协议的选择

协议和网络软件是网络系统的基本部分,网络系统的性能实际上主要是由它们决定的。分析工作包括:网络协议和接口,网络通信功能,网络的应用功能,网络管理功能。

网络协议是网络的核心,由它决定网络系统的体系,决定了与其它网络的兼容程度,协议分析的基本内容有:网络协议分层情况,各层功能安排,与 ISO 的 OSI 模型的兼容关系。

网络系统软件主要有网络操作系统,网络数据库管理系统,网络通信和协议软件。网络操作系统是管理整个网络资源的软件,除管理网络系统各用户共享的资源外,还管理各个工作站和通信子

35

系统。要根据系统的实际应用需求情况,配置相应的各种网络软件。

(4) 网络的扩展性和灵活性考虑

要考虑由于业务的发展而提出新的要求。灵活性方面主要有增加新的结点是否方便,传输介质是否能延伸,甚至延伸到原来没有打算延伸到的地方。

52. 试画出学生学籍管理系统的模块结构图。 答:

53. 系统详细设计阶段包含哪些内容? 答:系统详细设计阶段的内容:

在信息系统详细设计阶段,主要完成如下工作:代码设计、数据库设计、模块的功能与性能设计、人机界面设计、输入输出设计、系统的实施方案的撰写与审议 。

54. 处理过程设计的原则是什么? 答:处理过程设计的原则是:

在进行模块的处理过程设计时,除了要满足某个具体模块的功能、输入和输出方面的基本要求以外,还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 模块间的接口要符合通信的要求。 (2) 考虑将来实现时所用计算机语言的特点。 (3) 考虑数据处理的特点。

(4) 估计计算机执行时间不能超出要求。 (5) 考虑程序运行所占的存贮空间。 (6) 使程序调试跟踪方便。 (7) 估计编程和上机调试的工作量。

在设计中还应重视数学模型求解过程的设计。对于信息系统中常用的数学模型和方法,通常都有较为成熟的算法,系统设计阶段应着重考虑这些算法所选定的高级语言的实现问题。

55. 代码的设计原则是什么?

答:在代码设计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适用性

代码通常是由计算机进行存储和管理的数据,因此在设计时必须考虑要适应计算机处理。

36

(2)合理性

代码结构要与所描述的对象的分类体系相匹配。 (3)简单性

代码的设计要尽可能简单、明了,以便降低误码率,提高工作效率。 (4)系统性

是指代码可以分组,并有一定的分组规则,从而在整个系统中使代码具有通用性和一致性。 (5)稳定性

代码的定义和描述应具有相对稳定性,要避免过多的改动。 (6)可扩充性

必须留有一定的后备余量,以适应发展的需要。 (7)标准化

国际、国家和行业的有关标准是代码设计的重要依据,应尽量采用已标准化的编码,此外,系统内部使用的代码也应统一。

(8)便于识别和记忆

为了同时适合人和计算机,代码不仅要有逻辑含义,而且还应便于识别和记忆,对于一些容易混淆的字符和数字应少用。

56. 如何设计一个友好的用户界面?

答:设计一个友好的用户界面应遵循以下原则: (1)用户针对性原则

用户针对性原则指的是在明确用户类型的前提下有针对性地设计人机界面。明确用户类型是指界定使用系统的用户(最终用户),它是人机界面设计的首要环节。根据用户经验、能力和要求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偶然型用户、生疏型用户、熟练型用户和专家型用户等类型。对于前两类用户,要求系统给出更多的支持和帮助,指导用户完成其工作。而对于熟练型用户特别是专家型用户,要求系统有更高的运行效率,使用更灵活,而提示或帮助可以减少。

(2)尽量减少用户的工作

在分派人机系统各个体所应完成的任务时,应该让计算机更积极、更主动、更勤劳,做更多的工作,而让人更轻松、更方便,尽可能少做工作。人机界面越完美、形象、易用,用户就能以更少的脑力及体能完成所应完成的工作。

(3)应用程序与人机界面相分离

应用程序与人机界面相分离的思想类似于数据库管理系统中数据和应用程序的分离。数据的存储、查询、管理可由专用软件即数据库管理系统完成,应用程序不再考虑系统中与数据管理相关的细节工作,而将精力集中于应用功能的实现上。在人机交互系统中,也同样可以把人机界面的功能,包括人机界面的布局、显示、用户操作等由专门的用户界面管理系统完成,应用程序不再管理人机交互功能,也不与人机界面编码混杂在一起。应用程序设计者致力于应用功能的开发,界面设计者致力于界面开发。人机界面和应用程序的分离可使应用程序简单化和专用化。

(4)人机界面一致性

人机界面的一致性主要是指输入和输出方面的一致性,具体是指在应用程序的不同部分,甚至是在不同应用程序之间,要具有相似的界面外观和布局,具有相似的人机交互方式及相似的信息显

37

示格式等。一致性原则有助于用户学习和掌握系统操作,减少用户的学习量和记忆量。

(5)系统反馈及时性

人机交互系统的反馈是指用户从计算机方得到的信息,它表示计算机对用户的操作所作的反应。如果系统没有反馈,用户就无法判断其操作是否为计算机所接受、操作是否正确、操作的效果如何。反馈信息可以以多种方式呈现,如响铃提示出错,高亮度提示选择等。如果执行某个功能或命令需要较长的时间时,则应给出相应的提示信息。

(6)尽量减少用户记忆

用户在操作计算机时,总需要一定量的存于大脑中的知识和经验即记忆的提取。一个界面良好的系统应该尽量减少用户的记忆要求。对话、多窗口显示、帮助等形式都可减少用户的记忆要求。

(7)及时的出错处理及帮助功能

系统应该能够对可能出现的错误进行检测和处理。出错信息包含出错位置、出错原因及修改出错建议等方面的内容,出错信息应清楚、易理解。良好的系统还应能预防错误的发生,例如应该具备保护功能,防止因用户的误操作而破坏系统的运行状态和信息存储。此外,系统应提供帮助功能,帮助用户学习使用系统。帮助信息应该在用户出现操作困难时随时提供。帮助信息可以是综合性的内容介绍,也可以是与系统当前状态相关的针对性信息。

(8)使用图形

图形具有直观、形象、信息量大等优点,使用图形作为人机界面可使用户操作及信息反馈可视、逼真。

57. 设计用户界面的步骤是怎样的? 答:设计用户界面的基本步骤如下: (1) 绘制窗体和消息流程图

一般用户界面包括许多窗体和消息框。绘制窗体和消息框流程图就是描述这些窗体和消息框之间的先后顺序。

(2) 制作用户界面原型

窗体和消息框之间的先后顺序确定之后,选择相应的菜单样式,然后实现用户界面。这样就形成了用户界面原型系统。这些原型系统是否合理,还需要受到用户的检验。

(3) 从用户那里获取反馈信息

设计好的用户界面原型经过用户的使用之后,通过观察和聆听,可以得到用户对用户界面原型的评价。特别注意哪些地方需要修改,哪些地方需要调整内容的先后顺序,哪些地方需要删除内容,哪些地方需要增加内容。

(4) 叠代修改用户界面。

先按照用户的意见修改用户界面原型,然后再送给用户修改。这个过程反复进行,直到用户界面设计得到用户的认可为止。

58. 输入设计的原则是什么? 答:输入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1) 可靠性。为了保证系统输入界面提供的环境可靠性高、容错性好,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输入操作符号应尽可能简单、易记忆,提示应简单明了;设置容忍用户操作上的失误,并有容许用户改正的机制;给出运行状态提示,防止错误积累;检测用户错误,屏蔽输入错误。

38

(2) 简单性。在数据输入过程中应尽可能减少操作员的击键次数,可采用启发式和交互式的操作过程以提高输入速度。例如,对于一些信息比较固定的数据,像产品名称、产品代码、单位名称、单位代码、会计科目、会计科目代码等可事先将其放在下拉列表或弹出式列表中,当输入到这些数据时,可让用户在列表中选择相应的项目输入,这样既可加快输入速度,又可提高输入数据的正确性。

(3) 易学易用性。由于用户的个人知识程度不同,对系统使用和学习的要求也不同。对初学者来说,可采用以计算机为主导的对话方式,减少用户回答或操作的难度,多采用菜单、按钮等方式。对于计算机专业人员来说,可以选用以人为主导的命令方式。为了方便用户,还可在必要的地方设置帮助功能,帮助用户了解系统功能、操作方式、运行状态、错误处理等内容。总之,用户界面应易理解、易记忆、易操作。

(4) 输入界面应简单明了、色彩适中、风格统一。由于操作人员需要长期使用系统,因此,在系统输入及人机界面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到人作为信息处理器的特点。一方面,界面上要安排足够的提示信息来引导操作,并使提示信息尽可能简单明了,用户容易理解输入要求,并能进行正确的输入操作;另一方面,由于操作员输入数据时可能在屏幕前长时间工作,因此,输入界面的色彩和亮度搭配应避免引起操作员的视觉疲劳及情绪烦躁;其三,界面采用统一风格可使操作员缩短培训与学习的时间,尽快掌握系统使用的方法。

(5) 快速响应性。一个良好、高效的输入界面对用户所有的输入和任务请求都能立即响应并作出反馈。这个反馈响应时间也称为系统延迟,它取决于系统软硬件的性能,响应时间在1秒—2秒的延迟属正常对话方式;响应时间在2秒—4秒属松散对话方式;响应时间在4秒—15秒属中等规模延迟,一般用于需长时间探索与推理过程;响应时间超过15秒,用户会感到空闲或疑问,应尽量避免,实在无法避免时,应给予提示等待或系统工作状态进展提示信息等辅助界面,以分散用户等待的焦急情绪。

59. 常用的输入设备有哪些以及选择时应考虑哪些因素?

答:常用的输入设备有:键盘、鼠标、读卡机、磁性墨水识别器、光电阅读器、扫描仪等。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输入设备也在不断更新,先进的输入技术的采用无疑会提高系统效率,增强系统功能。但同时还要根据实际业务的具体情况,恰当地选择既经济适用又高效快捷的输入设备和输入方式,一般在选择输入设备时主要应考虑如下一些因素:

· 输入数据量与额度; · 输入信息的来源和形式;

· 输入信息的类型、格式及灵活程度要求; · 输入速度和准确性的要求;

· 输入的校验方法、允许的错误率及纠正的难易程度; · 数据收集的环境及对其他相关系统是否适应; · 可选用的设备和费用等。 60. 输入数据的安全措施有那几种?

答:尽可能防止数据输入错误是输入设计必须考虑的内容,如果不能保证进入系统的数据是准确的,其他部分设计得再完善也于事无补,结果只能是“垃圾进,垃圾出”,因此系统设计人员在进行输入设计时,要对全部输入数据设想其可能发生的错误,对其进行校验。

39

数据的校验方法有人工直接检查,由计算机用程序校验以及人与计算机两者分别处理后再相互查对校验等多种方法。常用的方法是以下 12种,可以单独使用,也可组合使用:

重复校验、人工校验、校验位校验、控制总数校验、数据类型校验、格式校验、逻辑校验、界限校验、记录计数校验、平衡校验、匹配校验、顺序校验

61. 在系统开发过程中,设计的代码有多种类型,试述我国身份证号中代码的意义,它属于哪种代码?

答:复合码

1~6位,代表出生地的行政归属(2位省级代码+2位区级代码+2位县市级码),属于层次码 7~14位,代表出生年月日(4位年+2位月+2位日),属层次码 15~17位,顺序码(第3位代表性别,偶数为男,奇数为女) 18位,检验码

62. 由E-R图向关系模型转换时,应遵循哪些主要原则? 答:一个实体型转换为一个关系 一个联系也可以转换成一个关系

具有相同键或码的关系可心合并,主键或主码相同的关系要合并成一个关系 63. 如何理解模块独立性?用什么指标来衡量模块独立性?

答:模块独立性是指软件系统中的每个模块只涉及软件要求的具体子功能,只通过简单的接口和软件系统中其它模块相联系。模块的独立性较好,对软件的可靠性和软件的可维护性是很有帮助的,模块的独立性度量准则:模块间的耦合和模块的内聚。

耦合(Coupling)是模块之间的相对独立性(相互连接的紧密程度)的度量。模块之间的连接越紧密,联系越多,耦合性就越高,而其模块独立性就越弱。

内聚(Cohesion)是模块功能强度(一个模块内部各个元素彼此结合的紧密程度)的度量。一个模块内部各个元素之间的联系越紧密,则它的内聚性就越高,相对地,它与其它模块之间的耦合性就会减低,而模块独立性就越强。因此,模块独立性比较强的模块应是高内聚低耦合的模块。

64. 简述模块层次图(H图)与系统结构图(控制结构图)的关系。

答:HIPO技术是用图形方法表达一个系统的输入和输出功能以及模块的层次。HIPO(Hierarchy plus Input/process/Output)技术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

(1)H图,用此图表示自顶向下分解所得系统的模块层次结构,H图又可称为模块层次图。H图中一个方形的方块代表一个模块,方块内可写出标识此模块的处理功能或模块名。模块间的调用关系,用联结两模块的直线表示。

(2)IPO图(输入-处理-输出图),此图描述分层图中一个模块的输入、输出和处理内容。

应用HIPO技术可以进行系统设计、评价,在系统实施之前加工、修改已设计的系统。HIPO图清晰易懂,可以使用户、管理人员和其他系统建设者很方便地理解软件系统的结构,也有利用程序的编写和系统的维护。

在系统设计中,为了保证系统的可行性、可读性、可修改性,这就要求对模块之间的控制和通信关系给以系统明确的描述。描述模块的层次结构和它们之间的控制通信联系工具是系统结构图。系统结构图也是用方块表示模块,模块间用箭线联结,箭头指示方向为被调用的模块。调用关系分为直接调用(无条件调用)、选择调用(判断调用)和重复调用(循环调用)三种。

系统结构图的出发点是数据流图,但如果已具备H图,则在此基础上加注模块间的控制与通信

4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wxp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