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二单元第3课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同步练习岳麓版选

更新时间:2024-05-19 09:1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二单元 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 第3课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

[课程标准] 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一、春秋战国变法运动的历史背景 1.政治

(1)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势力强大起来,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名存实亡。 (2)________________遭到极大破坏,已不能维持社会的正常运转。 2.经济

(1)铁器和牛耕的使用提高了生产力,私田越来越多,以井田制为标志的______________逐渐被破坏。

(2)土地私有化程度的加深使新兴地主阶层日益壮大,他们要求废除旧贵族的世袭特权,发展地主经济。改革成为社会的主要呼声。

二、春秋时期的变革 1.齐国的管仲改革

(1)内容:______________。

(2)作用:增加了国家的赋税收入,客观上打破了井田的界限,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 2.鲁国的初税亩:承认了私田的合法性。

3.对春秋变革的评价:主要针对经济基础方面,没能触及上层建筑。旧的世卿世禄制仍然发挥作用。

三、战国时期魏文侯变法 1.内容

(1)李悝提出了“选贤任能,赏罚分明”的基本国策。 (2)李悝提出了“__________”的农业政策。 (3)李悝强调法治的作用;制定《法经》。 (4)吴起创建“________”。

2.作用:变法有效地打击了旧制度,增强了国力,使魏国迅速崛起,成为战国前期最强大的国家。开启了战国时期大变法运动的序幕。

3.对战国变法的评价:各国的变法都在一定程度上瓦解了宗法贵族的统治秩序,使________________的地位得以强化,为日后秦帝国的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知识点一 社会转型与各国的应对

1.“画野分民乱井田,百王礼乐散寒烟”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是( ) A.社会动荡变革 B.争霸战争频繁 C.思想文化繁荣 D.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下图所示土地制度曾经在西周时盛行,但在春秋时期逐渐瓦解,产生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1

A.铁器和牛耕的使用 C.各国的赋税改革 知识点二 管仲改革

3.管仲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诸葛亮也自诩为管仲,可见其才能的高超。经过鲍叔牙的推荐,他被齐桓公任相,开始了振兴齐国的壮举。这些壮举产生的社会效果不包括( )

B.私田的增多

D.新兴地主阶层的壮大

A.经济实力增强 B.军事力量加强 C.社会性质变化 D.实现称霸目标

4.春秋时期,齐国的“相地而衰征”和鲁国的“履亩而税”政策,实质上是( ) A.根据土地的多少收税 B.逐步承认土地私有 C.按田质好坏征收赋税 D.按公田的数目收税

5.下图为齐桓公与管仲画像砖,在2 000多年以前的管仲改革成就了齐桓公的霸业。某历史研究小组对其有不同的认识,其中不正确的是( )

A.管仲改革的主要目的是富国强兵

B.管仲改革最重要的措施是“相地而衰征” C.管仲改革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和土地的私有制 D.管仲改革废除了旧的世卿世禄制度 知识点三 魏文侯变法

6.战国时期魏国变法中既改善吏治,又大大削弱旧贵族特权的措施是( ) A.推行“选贤任能,赏罚分明”政策 B.实行“尽地力”政策 C.制定《法经》 D.创建“武卒”

7.他是战国初期魏国著名政治家、法学家,“尽地力”是他的经济策略,主持制定《法经》是他在法律制度方面的重大贡献。他是( )

A.管仲 B.李悝 C.吴起 D.西门豹

8.公元前408年,魏国一举攻下秦国洛水以东五座城池,设立了西河郡,令秦军望而却步。在战争中起重要作用的是( )

2

A.管仲 题号 1 答案 B.李悝 2 3

C.吴起 D.商鞅 4 5 6

7 8

9.李悝和吴起的变法从哪些方面对魏国的社会制度进行了改革?每一项改革的具体作用是什么?(试准确填充表格中的内容) 改革主持者 改革类别 改革内容 具体作用 历史影响 选贤任能、赏罚政治 ① 分明 李悝 经济 ② 破坏了井田制 1.对魏国:⑤ 2.从整个战国时强调法治,制定法律 ③ 期来看:⑥ 《法经》 使魏国的军队强吴起 军事 ④ 大起来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改革措施是改革指导思想的体现。在课堂讨论中, 老师展示了下列三幅图片。同学们就管仲、李悝、吴起三位改革家的思想派别产生浓厚兴趣,将他们与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对号入座,并各执己见,讨论的非常热烈。

学生甲认为管仲、李悝、吴起——法家代表。 学生乙说,吴起是兵家的代表。

老师布置你做发言记录,请你将他们的陈述摘要展示。

(1)学生甲分别结合三次改革的措施和法家思想的特点做了说明:

3

(2)学生乙论证了吴起是兵家代表的理由,他的发言是: 答案

知识清单

一、1.(2)宗法分封制 2.(1)土地国有制 二、1.(1)相地而衰征

三、1.(2)尽地力 (4)武卒 3.新兴地主阶层 对点训练

1.A [“画野分民乱井田,百王礼乐散寒烟”分别反映了这一时期分封制和礼乐制度的崩溃,体现了社会动荡变革的时代特征。]

2.A [图示的制度为井田制,其瓦解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即铁器和牛耕的使用。]

3.C [社会性质发生变化是在战国时期的变法中。]

4.B [这些改革都从客观上瓦解了井田制,促进了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5.D [管仲改革主要针对经济基础方面,没能触及上层建筑,因此旧的世卿世禄制仍然发挥作用。]

6.A [既改善吏治,又大大削弱旧贵族特权的措施只能选择政治方面的措施。] 7.B [李悝主持制定了中国第一部比较系统完整的法典《法经》。]

8.C [吴起创建了一支强大的军队——“武卒”,在秦魏之战中大败秦军。] 综合提升

9.①改善吏治,削弱旧贵族特权;②“尽地力”的农业政策;③保护了统治阶级的利益,维护了社会秩序,稳定了政局;④创建军队“武卒”;⑤打击旧制度,增强国力,使魏国迅速崛起,成为战国前期最强大的国家;⑥魏国变法开启了各国变法的序幕。

10.(1)管仲、李悝、吴起——法家代表。管仲对井田制下的赋税制度进行改革,实行“相地而衰征”;李悝主张改变旧的世卿世禄制,号召大家铲除井田的疆界,强调法治的作用并制定《法经》;吴起大胆进行军事改革。这些措施都体现了他们反对保守的复古思想,

4

主张锐意改革。他们认为历史是向前发展的,一切法律和制度都要随历史发展而发展,既不能复古倒退,也不能因循守旧。这些属于法家思想的特征。

(2)吴起——兵家。吴起创建一支强大的军队——“武卒”,强化军事训练,体现了他们强调国家和军队内部协调统一;军队必须严格执行命令;重视军队的素质和作战技能。这属于兵家思想的特征。

教材问题解答 课中思考

1.想一想,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 答案 周王室衰微,诸侯势力逐渐强大起来,几个诸侯王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讨伐弱小诸侯国以壮大自身。

2.在井田制下,人们是怎样处理公田与私田关系的?

答案 公田是土地国有制,私田耕种者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人们一起在公田中劳作,先干完公田中的事情,然后才能经营私田。

3.这是管仲赋税改革后齐国出现的劳作情景。想一想,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答案 由于齐国管仲进行了“相地而衰征”的改革,无论公田、私田,一律按实有数目征税,这一规定符合生产力发展水平,提高了人们劳动的积极性。

解析与探究 想一想: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这说明当时的社会与西周比较有了什么新变化?这种变化有什么进步意义?

答案 (1)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春秋战国时期,权力下移,“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礼乐征伐自大夫出”,以血缘为纽带的宗法分封制趋于瓦解。(2)当时的社会处在奴隶制瓦解封建制形成的大变革时期。(3)有利于新兴地主参与政权,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

自我测评

1.春秋战国时期各国面临着什么样的社会转型?它们变法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 面临着从奴隶制向封建制的社会转型。争霸各国以富国强兵为目的。

2.战国时期各国变法运动产生了怎样的历史影响?相对于春秋时期各国的改革,有什么变化?

答案 战国时期各国的变法在一定程度上瓦解了宗法贵族的统治秩序,使新兴地主阶层的地位得以强化,为日后秦帝国的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奠定了基础。战国时期各国的变法更加彻底,触及到上层建筑,改变了世卿世禄制。

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wxm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