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安徽省宣城市高三(上)期末历史试卷
更新时间:2024-03-17 19:0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2018-2019学年安徽省宣城市高三(上)期末历史试卷
副标题
题号 得分 一 二 总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48.0分)
1. 春秋时期,一些诸侯国不再把新得到的土地分给贵族作为封地,而是直接派行政官
员去管理。该现象说明当时( ) A. 生产资料所有制发生变革 B. 兼并战争加速了统一的步伐 C. 传统的政治体制正在瓦解 D. 诸侯王国积极推广郡县制度 2. 南北朝时,凡是出任吏部官职者,都必须精通谱学,否则便难以称职。官府编撰《百
家谱》多卷,使官员的任命“彝伦有序”。该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 选官制度实行九品中正制 C. 古代宗法观念的影响深远 B. 政府加强对士人人身控制 D. 顺应民族融合现象的出现
3. 在唐代,皇帝的生辰放假三天,佛诞和老子的诞辰各放假一天;宋代不认为佛诞和
老子诞辰是法定假日。这反映了宋代( ) A. 儒学复兴运动效果显著 B. 皇权比唐代有所增强 C. 理学已经成为官方哲学 D. 政府法定节假日变少
4. 在洪武年间,每过二、三年就可以见到申谕海禁的记载。例如,在洪武十四年、十
七年、二十年、二十三年、二十七年、三十年,都有这种严厉的申谕。这说明洪武年间( )
A. 中外海上贸易几近断绝 B. 闭关锁国已经形成 C. 民间对外贸易依然持续 D. 君主专制不断加强
5. 中英中法《天津条约》中规定,以后两国在与中国的交涉中,分别只使用英文和法
文;如以后有关交涉文件中发生文词争议,均以外文为准。1862年英文同文馆设立,随后法文同文馆也设立。由此可见,同文馆设立的目的是( ) A. 推动外交的近代化 B. 开启教育的近代化 C. 践行中体西用思想 D. 维护政府统治利益 6. 读1896-1937年中国翻译日本书籍表 年代 自然 应用 社会 总类 哲学 宗教 语文 美术 合计 科学 科学 科学 史地 32 62 94 6 19 25 83 249 332 89 243 333 366 660 238 161 133 312 445 3 33 36 958 1760 2718 年平 均译数 63.86 70.36 1896-1911 8 1912-1937 20 合计 占译书总数 28 1026 399 1.03 3.46 0.92 12.21 12.25 37.75 14.68 16.37 1.32 100.00 --材料选自关捷《1896-1945年中日间书籍翻译之考察》 据此可知( ) A. 中国图书市场较大 B. 中日关系日趋缓和 C. 日本哲学水平较低 D. 中外民族矛盾尖锐
7. 1938年蒋介石召开军事会议时指出:“二期抗战,游击战重于正规战”。同时他
采纳朱德的建议,在南岳举办一个国民党游击干部训练班。中共先后派30余人参加教学工作,主要负责游击战战略战术的培训和政治思想工作。材料表明( )
第1页,共14页
A. 抗战从战略防御转向战略相持 C. 中共已经成为抗战的中流砥柱 B. 国共两党坚持了团结抗战 D. 国民党放弃片面抗战路线
8. 1957年中国农业总产值完成原计划101%,比1952年增长25%,平均每年增长
4.5%.粮食产量1957年达到3900亿斤,比1952年增长19%;棉花产量为3280万担,比1952年增长25.8%.粮食和棉花年平均增长速度,分别为3.7%和4.7%.以上现象表明( )
A. 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 B. 国民经济结构趋向合理 C. 苏联技术援助的成效巨大 D. 生产关系调整意义重大
9. 罗马在公元前367年设立内务大法官的基础上,于公元前242年又增设了外务大法
官,专门处理罗马市民与外国人之间以及外国人相互之间的事务。外务大法官的设置( )
A. 标志着万民法的形成 C. 顺应了商品经济发展 B. 保证了罗马扩张的需要 D. 推动了罗马帝国的诞生
10. 宪法规定总统与国会间的外交权争议应由最高法院来裁决。但自美国成立以来,最
高法院一直以这一争议属于“政治问题”,司法裁决不应介入为由,采取回避态度。在非做判决不可的几个涉及外交权的案例中,法院做出的判决对总统比较有利。这表明美国( )
A. 分权制衡导致行政效率低下 B. 1787年宪法得到理性实践 C. 联邦法院成为国家权力中心 D. 三权分立体制已经被打破
11. 1942年11月,苏联发布了《关于集体农庄庄员及个体经营者未完成义务交售任务
的责任》,根据这一决议,国家粮食采购部的特派员追讨农民所欠义务粮时,可以不经由法庭直接没收农民财产。这一法令的颁布,改变了1937年确定的以司法手段处理没收农民财产问题的规定。造成这一变化原因是( ) A. 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 B. 苏联卫国战争的需要 C. 国内阶级矛盾的激化 D. 斯大林模式逐步形成
12. 法国积极推动以法德为核心排除英国的西欧联合;1959年,总统戴高乐宣布从北
约撤出法国地中海舰队;1964年,戴高乐在拉丁美洲走访了十一个国家,签署了许多经济、贸易和技术合作协定。这表明了法国( ) A. 加强了外交的独立性 B. 力图担当大国责任 C. 积极推进经济区域化 D. 全面对抗美国霸权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62.0分)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代是一个独特的“科举社会”,其最大特点,就是社会流动的频繁。明朝人江盈科总结出向上的流动规律为:贫穷之家一温饱之家一文墨之家一簪缨之家一富贵之家;向下的流动规律为:富贵之家一歌舞之家一鬻贷之家一贫穷之家。自明代中期以后农村人口开始分化,“游民”和“末作之民”大增,在明初“士、农、工、商、兵、僧”基础上,出现“二十四民”之说,新添了道士、医者、1、者、小唱、优人、杂剧、响马贼等新阶层。在社会各阶层中,多出现了人口跨地域流动的现象,从卫所之军、士人、农民,乃至商人、工匠、僧道,无不都是构成社会流动的重要力量。
--摘自陈宝良《明代社会流动性初探》材料二18世纪的英国,贵族财产的衰落常常把他们的儿子推入工商业领域,这样贵族后代变成了商人。任何社会阶层都有可能进入中间阶层,进入教会、参与政府服务和经商是其主要途径。成功商人的发展之路不是进入土地而是进入各种专业领域,特别是法律、科学和医疗界。英国社会上层和中间阶层向社会下层的垂直流动也屡见不鲜,这些人逐渐向工资劳动者靠拢。农村家庭农场主破产后多数转化为工资劳动者。农民的两极分化一方面表现为农村租地农场主社群初步形成,另一方面表现为自耕农的下层部分转化为农 业雇工。
第2页,共14页
--摘自舒小昀《18世纪英国社会流动分析》(l)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朝社会流动的特点。
(2)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18世纪英国和明代中国社会流动结果的相似性,并说明18世纪英国与中国明代社会流动结果的不同之处及其产生的原因。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李鸿章访问美国接受美国记者采访录(1896年9月3日):
记者提的第一个问题是:“尊敬的阁下,什么是您认为我们做得不好的事呢?” 总督回答说:“我不想批评美国……只有一件事让我吃惊或失望,那就是在你们国家有形形色色的政党存在。其他政党会不会使国家出现混乱呢?你们的报纸能不能为了国家利益将各个政党联合起来呢?”
“阁下,您赞成贵国的普通老百姓都接受教育吗?…‘阁下,您赞成妇女受教育吗?”
“我们的习惯是送所有男孩上学,我们现在还没有你们这么多的学校和学堂,我们计划将来在国内建立更多的学校。…‘在我们大清国,女孩在家中请女教师提供教育。……也许我们应该学习你们的教育制度并将最适合我们国情的那种引入国内。” 一位记者大胆地发问:“总督阁下,您期待对现存的排华法案进行任何修改吗?” 李回答说:“排华法案是世界上最不公平的法案。…‘我不愿在修改法案前发表任何要求废除《格力法》的言论,我知道报纸在这个国家有很大的影响力,希望整个报界都能帮助
清国侨民,呼吁废除排华法案,或至少对《格力法》进行较大的修改。” 有记者问:“美国资本在清国投资有什么出路吗?” 李很快地反应道:“只有将货币、劳动力和土地都有机地结合起来,才会产生财富。大
清国政府非常高兴地欢迎任何资本到我国投资……”。
……李总督在结束采访时站起身来,向记者们很优雅地鞠了一躬。
--摘编于《帝国的回忆:<纽约时报>晚晴观察记》从材料中提炼出李鸿章就某一事物所持有的思想观念,结合材料说明你的依据并对该思想观念进行简要评价(要求:提炼准确,分析充分,评价客观全面,历史观正确。)
15. 材料 甘南藏区位居甘肃西南,藏民人口占绝对多数。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甘南
藏区地方治理仍“行土司制度,分有头目、总丞、总管、头人四等,或系世袭,或由藏民推选”,其头目、总管等负责民刑诉讼、差役以及兵马钱粮的征收。 20世纪40年代初,国民政府将甘南藏区保甲制度提上议事日程。1941年6月26日,黑错会议召开,会议主要通过了《十大决议案》与《六条藏民公约》。《十大决议案》最核心的内容是“树立保甲制度”:建立乡镇基层组织;乡镇保甲长人选,
第3页,共14页
在各地土官、寺僧、总管、头人中,择优加以委用;保甲编组,不分汉回蒙藏,以地域为单位混合编组…….《六条藏民公约》规定:“实行三民主义,拥护中国国民党;拥护国民政府及最高领袖蒋总裁;绝对奉行甘肃省政府与各该县局政府一切法令……。”
尽管制度推行步履维艰,但保甲工作的实施使甘南藏民开始接触到“国家”和“政府”的概念,对该地区基层社会的近代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摘自柳德军《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甘南藏区保甲制度之推行》(l)根据材料,指出国民党政府在甘南藏区实施的保甲制度与原土司制度的区别。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甘南藏区推行保甲制度的影响。
16. 材料 三国干涉还辽后,日俄矛盾激化。《辛丑条约》签订后,俄国企图永远霸占
中国东北,拒不撤兵。俄国这种独占中国东北的行动引起帝国主义各国,尤其是日本的强烈不满。1904年至1905年间,日本与沙皇俄国为了争夺中国东北和朝鲜,在中国土地上进行了一场战争,史称日俄战争。在战争中,日本所耗战费达15亿日元,动用兵力近110万人。俄国所耗人力、物力均不在日本之下。这场战争虽以沙皇俄国的失败而告终,但是两国均已精疲力竭,无力再战。双方最终签订了《朴茨茅斯条约》,结束了这场战争。俄国承认朝鲜为日本的势力范围,将库页岛南部割让给日本,并把旅大地区和中东铁路南支线的租借权转让日本,俄国退守中国东北北部。
--摘编自马骏《日俄战争史》
(l)根据材料概括日俄战争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俄战争发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俄战争对东亚局势产生的影响。
17. 材料 王韬从19世纪70年代起逐渐关注他所倡导的富强运动中人的问题,他认识
到“国之强弱何由哉?……人材之盛衰为之也。…‘治国之要,曰举人才”。 王韬对自古至今中国社会的人才状况进行了反审。传统人才观带有浓重的伦理至上的色彩,片面地强调人的道德修养和心灵至善。王韬认为这些人除了怀抱“圣贤之典籍”和所谓道德修养以外,别无所有,是一种“伪才”。他认为富强运动不仅需要一个有眼光、有谋略的官僚阶层,而且更需要拥有不同专门知识的企业家、商人、科学家、技术员及其他各种有“一技之长、一材之擅”的专才。
同时传统人才观坚持的中国中心主义的立场,凡是沾一点“夷”边的学问、技能、人才,在传统人才观里是毫无地位可言的。王韬则突破了民族本位主义的藩篱。他以世界意识和多中心主义的视角来看待人才问题。他既承认中国之学、中学之才,也承认西方之学、西学之才,后者甚至是他强调的重点所在。 --摘编于张海林著《王韬评传》(l)根据材料概括王韬的人才观。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韬人才观形成的原因。
第4页,共14页
第5页,共14页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
根据题干可知春秋时若干诸侯国不再分封血缘贵族,而是派遣行政官员管理,这表明原本分封制下以宗法血缘关系为基础的组织体系正在瓦解,分封制走向崩溃,故C项正确; ABD材料未体现,排除。 故选:C。
本题考查分封制,解题的关键是“春秋时期,一些诸侯国不再把新得到的土地分给贵族作为封地,而是直接派行政官员去管理”。
本题难度中档,考查分封制,加强了统治,开发了边疆,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2.【答案】A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选官制度是九品中正制,重视门地;家谱最能体现门第的相关信息,据此依据材料“是出任吏部官职者,都必须精通谱学,否则便难以称职”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正确。 B项说法片面,排除。 C不合题干主旨,排除。 D属于无关项,排除。 故选:A。
本题考查九品中正制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是:该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难度适中。 3.【答案】A 【解析】
第6页,共14页
A.从材料可以看出,宋朝时期,对佛祖和老子的尊重程度明显下降,这是宋朝儒学复兴所产生的影响。 B.材料看不出皇权的加强。
C.材料没有体现出理学成为官方哲学。 D.法定假日变少是一种错误的理解。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儒家思想,要求学生结合儒家思想发展的表现来分析。 解答本题,要搞清楚宋朝理学发展的表现和儒家思想地位变化的特征,学生要有一定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的能力。 4.【答案】C 【解析】
A.从材料可以看出每过二、三年就可以见到申谕海禁的记载说明并没有禁绝对外贸易。
B.闭关锁国主要是清朝时期最终形成。
C.从材料可以看出,多次颁布禁海令,实际上反映了民间对外贸易依然在持续进行。
D.材料反映不出君主专制的强化。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古代对外贸易,要求学生结合明朝时期对外贸易的特征来分析。 解答本题,要搞清楚明朝时期对外贸易的特征,学生要有一定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的能力。 5.【答案】D 【解析】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英文同文馆和法文同文馆设立是在列强侵略的情况下,为了适应与外国打交道,培养外洋人才而设立的,其目的是维护清政府的统治,故D项正确。
第7页,共14页
A项是影响,不是目的,排除。
B项中的开始无法从材料中得出,排除。 C项无法从材料得出,排除。 故选:D。
本题考查洋务运动。需要掌握同文馆设立的目的。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的解读,结合洋务运动的目的解答即可。
本题考查对同文馆设立的目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理解的能力。 6.【答案】D 【解析】
A.材料看不出图书市场的大。 B.材料体现不出中日关系的缓和。 C.材料看不出日本的。
D.从材料能够可以看出,中国翻译了大量日本书籍向日本学习,这实际上是由于甲午战争,日本打败了中国,中日民族矛盾尖锐以后,中国人发愤图强的表现。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甲午战争,要求学生结合甲午战争对中国产生的影响来分析。 解答本题,要搞清楚甲午战争的结果和影响,学生要有较强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的能力。 7.【答案】B 【解析】
根据材料中信息,蒋介石采纳朱德建议,创办国民党游击干部训练班。中共先后派30余人参加教学工作,体现国共在抗战期间团结合作,共同抗日,故B正确;
材料的旨是中共帮助国民党培训游击战术,未表明由抗战防御转向战略相持,故A排除;
CD项在材料中都没有体现,故排除。
第8页,共14页
故选:B。
本题考查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国民党游击干部训练班。中共先后派30余人参加教学工作”。
本题考查对材料信息的准确解读能力。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是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 8.【答案】D 【解析】
A.材料只能反映出农业超额完成,不能看出整个一五计划超额完成。 B.材料看不出国民经济结构是否合理。 C.材料体现不出苏联的技术援助。
D.材料反映的是一五建设时期农业的成就,当时进行了三大改造,调整了生产关系,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所以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要求学生结合一五计划的结果和影响来分析。
解答本题要搞清楚一五计划的特点和影响,学生要有较强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的能力。 9.【答案】C 【解析】
“专门处理罗马市民与外国人之间以及外国人相互之间的事务”表明外务大法官的设置顺应了商品经济发展,故C正确; ABD材料未体现,排除。 故选:C。
本题考查罗马法,解题的关键是“专门处理罗马市民与外国人之间以及外国人相互之间的事务”。
本题难度中档,考查罗马法,罗马法是世界上内容最丰富、体系最完善、对后世影响最广的古代法律。 10.【答案】B 【解析】
第9页,共14页
A与题干无关,排除。
B宪法规定总统与国会间的外交权争议应由最高法院来裁决,但最高法院一直……采取回避态度,因为最高法院不判决对美国更有利,这表明1787年宪法在执行过程中能结合实际,充满理性。 C美国权力中心是总统,排除。 D说法错误,排除。 故选:B。
本题考查美国1787年宪法,解题的关键信息有:最高法院一直……采取回避态度;法院做出的判决对总统比较有利。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美国1787年宪法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11.【答案】B 【解析】
“国家粮食采购部的特派员追讨农民所欠义务粮时,可以不经由法庭直接没收农民财产。这一法令的颁布,改变了1937年确定的以司法手段处理没收农民财产问题的规定”主要是苏联卫国战争的需要,故B正确; A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B。
本题考查斯大林模式,解题的关键是“国家粮食采购部的特派员追讨农民所欠义务粮时,可以不经由法庭直接没收农民财产。这一法令的颁布,改变了1937年确定的以司法手段处理没收农民财产问题的规定”。
本题难度中档,考查斯大林模式,斯大林模式开辟了一种不同于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的工业化模式,是苏联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探索和创新。 12.【答案】A 【解析】
第10页,共14页
A.从材料明显可以看出,法国加强了外交的独立性。 B.材料看不出法国担当大国的责任。 C.材料不是突出,强调推进经济区域集团化。 D.材料没有体现出全面和美国对抗。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欧洲一体化,要求学生结合欧洲一体化的特点和影响来分析。 解答本题要搞清楚欧洲一体化的过程特征和影响,学生要有一定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的能力。
13.【答案】(1)明朝社会流动的特点,从材料可以直接概括出来,主要是社会流动频繁;社会流动形式多样;涉及社会阶层广泛;传统社会结构没有根本上的突破。
(2)从材料和所学知识,我们可知,18世纪的英国和当时明朝社会流动的结果上,都出现了社会阶层的多样化,社会结构都复杂,不同的地方是,英国贵族势力衰落,中间阶层实力增长,劳工阶层逐步形成,非传统结构被打破,出现了代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新兴阶层。之所以出现这些不同于当时英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民主政治的发展,以及人文主义思想,重商主义思想观念的变化,以及当时的医疗教育事业发展和圈地运动密切相关。 故答案为:
(1)特点:社会流动频繁;社会流动形式多样;涉及社会阶层广泛;传统社会结构没有根本上的突破。
(2)相似性:社会阶层多样化,社会结构复杂化。不同:社会上层(贵族)势力衰弱;中间阶层(商人、专业阶层)势力大增;工资劳动者逐
步形成;打破传统社会结构,出现了代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新兴阶层。
原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近代民主政治的进步;重商主义、人文精神传播带来了财富观、社会价值观的变化;医疗、教育科学事业发展催生了各类专业职业;圈地运动。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明朝的社会关系,要求学生结合材料内容来分析。 (2)本题主要考查18世纪英国的社会关系特征,要求学生结合当时中国和西方社会关系特点和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特征来分析。
解答问题要搞清楚,工业革命之前英国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发展变化的特点和影响,还要搞清楚明朝时期中国社会的特征。
14.【答案】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如: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李作
为洋务派代表,在认同西方器物文明的同时,却排斥西方民主制度,坚持“中体西用”,维护清王朝封建专制统治。 故答案为:
第11页,共14页
示例一:思想观念:李鸿章对西方议会民主认识模糊且持排斥立场。
依据:分析李鸿章在接受采访中对美国政党政治表示了失望,认为会引起国家的混乱,表明李对美国的议会民主认识模糊且持排斥立场。
简评: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李作为洋务派代表,在认同西方器物文明的同时,却排斥西方民主制度,坚持“中体西用”,维护清王朝封建专制统治。 示例二:思想观念:李鸿章的教育观念保守与开放并存。
依据:李鸿章坚持只有男孩才能接受学校教育,体现了其教育观中保守的一面,另一方面表示要建更多的学校甚至表示要引入西方教育制度,体现了开放包容的教育理念。 简评:为了适应办洋务活动对近代人才的需求,洋务派创办了各类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推动了教育的近代化,但他们仍然坚持“中学为体”,捍卫儒家纲常伦理,以巩 固天朝体制。 【解析】
本题考查李鸿章的思想,需结合洋务运动来解答。
本题偏难,考查洋务运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5.【答案】(1)本小问的区别,依据材料从产生方式、职权、设置依据以及制度性质等方面概括即可。
(2)本小问的影响,依据材料“保甲工作的实施使甘南藏民开始接触到国家和政府的概念,对该地区基层社会的近代化产生了深远影响”,结合材料中保甲制度的内容和所学可知,影响是改变了甘南藏区落后的地方治理模式,对该地区基层社会的近代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加强了国民政府对该地区的控制,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增加财政收入;增强了藏区民众对于国家的认同感,促进了民族和谐,为以后民族地区地方治理提供了经验。 故答案为: (1)区别:①产生方式:各级土官由世袭或藏民推选,而保甲制度乡镇长由政府委任;②职权:土司制度下法律、民事、赋役独立,而保甲制度下受各级政府管辖;③设置依据:土司制度以民族、血缘为基础,而保甲制度以地域为基础;④制度性质:土司制度具有封建落后性和割据性,而保甲制度具有近代政权特点。
(2)影响:改变了甘南藏区落后的地方治理模式,对该地区基层社会的近代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加强了国民政府对该地区的控制,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增加财政收入;增强了藏区民众对于国家的认同感,促进了民族和谐,为以后民族地区地方治理提供了经验。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历史上的重大改革。考查国民党政府在甘南藏区实施的保甲制度与原土司制度的区别;甘南藏区推行保甲制度的影响。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的解读,提取有效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概括即可。
本题考查对甘南藏区推行保甲制度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归纳概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12页,共14页
16.【答案】(1)第一小问的特点,依据材料“在中国土地上进行了一场战争”、“在
战争中,日本所耗战费达15亿日元,动用兵力近110万人。俄国所耗人力、物力均不在日本之下”、“日本与沙皇俄国为了争夺中国东北和朝鲜,在中国土地上进行了一场战争”等信息概括即可。第二小问的原因,依据材料“三国干涉还辽后,日俄矛盾激化。《辛丑条约》签订后,俄国企图永远霸占中国东北,拒不撤兵。俄国这种独占中国东北的行动引起帝国主义各国,尤其是日本的强烈不满”,结合所学可以得出原因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展,列强扩张加剧;日俄争夺中国东北的矛盾逐步激化。
(2)本小问的影响,依据材料“俄国承认朝鲜为日本的势力范围,将库页岛南部割让给日本,并把旅大地区和中东铁路南支线的租借权转让日本,俄国退守中国东北北部”,结合所学可知,影响是使得日本在东亚的霸权地位得到加强;俄国的远东势力受到极大地削弱;中国的主权利益受到极大伤害。 故答案为:
(1)特点:战争地点在中国境内;战争规模大;帝国主义瓜分势力范围的掠夺战争。 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展,列强扩张加剧;日俄争夺中国东北的矛盾逐步激化。 (2)影响:日本在东亚的霸权地位得到加强;俄国的远东势力受到极大地削弱;中国的主权利益受到极大伤害。 【解析】
本题考查日俄战争。考查日俄战争的原因、特点以及影响。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的解读,提取有效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概括即可。
本题考查对日俄战争相关知识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归纳概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7.【答案】(1)本小问的人才观,依据材料“国之强弱何由哉?……人材之盛衰为之
也。…‘治国之要,曰举人才”可以得出人才盛衰关系到国家的富强;“传统人才观带有浓重的伦理至上的色彩,片面地强调人的道德修养和心灵至善。王韬认为这些人除了怀抱圣贤之典籍和所谓道德修养以外,别无所有,是一种伪才”、“更需要拥有不同专门知识的企业家、商人、科学家、技术员及其他各种有一技之长、一材之擅”的专才”可以得出反对传统的伦理至上的人才观,强调专门人才;“王韬则突破了民族本位主义的藩篱。他以世界意识和多中心主义的视角来看待人才问题。他既承认中国之学、中学之才,也承认西方之学、西学之才,后者甚至是他强调的重点所在”可以得出反对中国中心主义的人才观,提出多中心主义人才观,强调西方之学、西学之才。
(2)本小问的原因,依据材料,结合王韬所处的时代从西学的传播和影响;洋务运动实践对近代各类专门人才的需求;近代工商业的发展;王韬对传统人才观的反审及富强中国的抱负等方面分析即可。 故答案为:
(1)人才观:人才盛衰关系到国家的富强;反对传统的伦理至上的人才观,强调专门人才;反对中国中心主义的人才观,提出多中心主义人才观,强调西方之学、西学之才。 (2)原因:西学的传播和影响;洋务运动实践对近代各类专门人才的需求;近代工商业的发展;王韬对传统人才观的反审及富强中国的抱负。 【解析】
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的历史人物。考查王韬的人才观及其形成原因。解题的关
第13页,共14页
键是对材料的解读,提取有效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概括即可。 本题考查对王韬的人才观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归纳概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14页,共14页
正在阅读:
2018-2019学年安徽省宣城市高三(上)期末历史试卷03-17
《怀念母亲》教学设计 - 403-19
团史选择题及参考答案11-10
行李牌打印机(BTP)操作及指令04-07
Excel2007快捷键速查表06-05
程序设计语言 编译原理(第三版)第3章04-21
河海大学工程估价课后题答案06-03
2015年暑假实习报告范文3000字05-07
初中生物教师2022年度个人工作总结范文03-24
- 12018-2019学年北京市丰台区高三(上)期末地理试卷 - 图文
- 2安徽省宣城市2017届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文综地理试题Word版含答案
- 3【世纪金榜】安徽省宣城市第六中学2018_2019学年度七年级地理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试卷
- 4安徽省A10联盟2018-2019学年高三5月段考数学(理)试题
- 5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2017-2018学年八年级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
- 6安徽省宣城市2017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调研(模拟)考试理数试题 -
- 72018-2019学年安徽师大附中高三(上)月考生物试卷(1月份)
- 82019-2020学年安徽省宣城二中高一(下)期中物理试卷
- 9安徽省萧县中学2018-2019学年上学期高三期中数学模拟题
- 10安徽省宣城市四校2016 - 2017学年高二物理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宣城市
- 安徽省
- 学年
- 期末
- 试卷
- 高三
- 历史
- 2018
- 2019
- 小城镇移动电子政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分析
- 大学生村官调研报告-郇志松
- DM900S说明书 - 图文
- 学校防溺水安全工作会议记录
- 选厂、尾矿库安全生产知识考试卷(含答案)
- 2010年无锡市危化品安全监管工作要点
- 数码宝贝实力排行
- 物业服务外包合同范本
- 知假买假适用于惩罚性赔偿的解释论分析
- 法国宪法
- 2016会计继续教育试题及答案
- IBOS协同办公平台个人门户操作使用手册 - 图文
- 20XX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报告:收银员实践
- 云南师范大学《商务英语阅读》期末试卷 A卷及答案
- 黑龙江事业单位:行测—逻辑备考常见误区 - 图文
- 钢结构网络课程教学研究与实践-教育文档
- 造价员管理基础知识讲义及试题精练汇总 doc
- 家用电器原理与维修基础知识考试题范文
-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专题学案 人教课标版完美版
- 现场总线课程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