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最苦与最乐》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

更新时间:2023-11-08 06:46: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15、《最苦与最乐》(自读课文)

教学目标:

1. 略读文章,把握观点; 2. 理解“责任”,树立“责任感”; 3. 体会文章的语言特点(酌情取舍) 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初步掌握“议论文”三要素; 2.略读文章,把握观点 教学难点:

1. 理解“责任”,树立“责任感”; 2. 体会文章的语言特点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痛苦与快乐,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我们每个人应如何面对“苦”与“乐”,应建立怎样的“苦乐观”呢?西方哲学信奉“智者无忧”,而孟子却说“君子有终身之忧”;张潮也说“人莫乐于闲”,而居里夫人却说“世上最快乐的事情,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有人认为“人生苦短,该及时行乐”;而范仲淹却主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接下来,让我们与梁启超先生一起探讨《最苦与最乐》。 二、作者作品介绍(画面呈现作者、作品背景资料)

梁启超(1873—1929),号饮冰室主人。清朝光绪年间举人,中

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

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幼年时从师学习,8岁学为文,9岁能缀千言,17岁中举。后从师于康有为,成为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宣传家。

维新变法前,与康有为一起联合各省举人发动“公车上书”运动,此后先后领导北京和上海的强学会,又与黄遵宪一起办《时务报》,任长沙时务学堂的主讲,并著《变法通议》为变法做宣传。 中国近代是一个中西交汇、新旧杂糅的历史转折时期,时代对知识分子提出了新的要求。 梁启超在政治、文学、思想、学术等领域的显著功绩,使他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三、字词过关(详见课件) 四、初识“议论文”

议论文又叫说理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主张的常用文体。

它不同于记叙文以形象生动的记叙来间接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也不同于说明文侧重介绍或解释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功能等。

总而言之,议论文是以理服人的文章,记叙文和说明文则是以事感人,以知授人的文章。 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论点】正确、鲜明阐述作者观点的句子,是一篇文章的灵魂、统帅。任何一篇文章只有一个中心论点,一般可以有分论点。

【论据】支撑论点的材料,是作者用来证明论点的理由和根据,分为

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两种。

【论证】用严密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目的在于揭示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五、自主感知: “略读”文章,把握观点

【自主感知】默读文章,找出作者关于“最苦与最乐”的三个分论点。

【方法指导】

1.继续学习“略读”,有选择地进行阅读; 2.围绕标题“最苦与最乐”搜集有效信息; 3.重视议论句,把握行文思路;

4.可以摘抄原句,也可以调整文字、自行概括。 【时间】5分钟 【明确】 【三个分论点】

1.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这一种未来的责任。 2.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3.人生应当勇于负责,而不应当逃避责任。 【中心论点】

“负责任最苦,尽责任最乐” 六、自读训练1:(谈“苦”)

默读文章1-3段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6分钟)

1.在作者笔下,贫而不苦的原因是 知足 ,失意而不苦的原因是 安

分 ,老、病、死不苦的原因是 达观 。作者认为真正的痛苦源自 责任 。

2.为什么“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最苦呢? 因为受良心责备,无处逃躲。

3.作者举了哪些例子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呢?

承诺未完、欠钱未还、受恩惠未报、得罪人未赔礼等

4.作者认为责任有种种,你能从文中找出主要有哪些方面的 责任吗? 对人的责任:对不住人,对于他便有了责任。

对事的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

对自己的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 七、自读训练2:(论“乐”)

默读文章4-5段 ,讨论以下问题(独立思考2分钟+讨论5分钟) 1.作者引用哪些古语、俗语来形容尽责任之后的乐呢?请找出来,并讲讲它们的含义和作用。 俗语——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含义: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负担。形容心情紧张后的轻松愉快。 古语——如释重负

含义:本来担心或害怕的紧张心情得到了缓解。 孔子——无入而不自得

含义:无论到了什么境地,没有不自由自在的。

【作用】

道理论证的方法,有力地证明了“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这一论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2.作者认为这种乐的决定权在谁呢? 结合文中语言谈谈你的理解。 快乐之权,操之在己。

【有关句子】“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

“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

3.关于“担责任”,作者引用哪些名言佳句? 请找出来,谈谈你的理解。

孟子——君子有终身之忧

含义:君子一生担心对社会国家所负的责任没有做好,因而终身都处于忧虑之中,但不会有一朝一夕对个人的遭遇的激愤。 曾子——任重而道远

含义:负担沉重而且路途遥远。比喻责任重大。 曾子——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含义:一直走到死 的时候才放得下,不也是很远了吗? 道理论证,证明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是真乐,从而得出了“人生当勇于承担负责”的结论。

4. 作者为什么说“仁人志士的忧国忧民”“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是乐而不是苦呢?

因为“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日日尽责任,便日日得苦中真

乐。”所以苦中真乐,是乐,不是苦。

八、合作探究1:理解“责任”

【小组探究】 文章题目《最苦与最乐》,最后一段中哪些句子分别呼应了“最苦”和“最乐”? 【时间】5分钟

最乐——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

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 最苦——想躲责任,只是自投苦海,痛苦永远不能解除。 九、合作探究2:体会本文的语言特点 【小组探究】

文中运用了哪些不同的句式和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好处? 【时间】5分钟

【句式】陈述句、设问句、反问句、感叹句; 肯定句、否定句;主动句、被动句等。

【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等。

虽然本文谈的是严肃的话题,但由于句式、论证方法的变化,使得文章的语言 凝重却不呆滞,有一股灵动之气。 十、课堂小结

“在人生的路上,将血一滴一滴的滴过去,以饲别人。虽自觉渐渐瘦弱,也以为快乐。” ——鲁迅

“人能尽自己的责任,就可以感觉到好像吃梨喝蜜似的,把人生这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wx32.html

微信扫码分享

《15、《最苦与最乐》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
范文搜索
下载文档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