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特殊家庭子女的教育研究》开题论证书 - 图文

更新时间:2024-04-15 08:2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泰州市中小学教学研究课题

(20 11 )年度第(七)期

开 题 论 证 书

课 题 编 号 TZJYS2011070 课题立项时间 二〇一二年二月二日 课 题 名 称 农村特殊家庭子女的教育研究 课 题 负 责 人 郎 宏 琪 负责人所在单位 江苏泰州兴化新垛中心校 开 题 时 间 二〇一二年九月

泰州市教育局教研室制

1

一、课 题 组 成 员(不含主持人,限填10人) 序 号 姓 名 郎宏琪 年 龄 48 职务 职称 课题主持人中学高级 初中部校长 中学高级 教科室主任 中学一级 总务处主任中学一级 班主任 中学二级 班主任 中学一级 班主任 中学一级 班主任 中学一级 班主任 小学一级 班主任 中学二级 中学二级 工作 单位 新垛中心校初中部 课题研究 任务分工 总体负责课题的各项事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韩明圣 41 新垛中心校初中部 全面负责课题的各项工作 姚华建 41 新垛中心校初中部 负责资料的收集 课题研究的理论指导 负责经费管理 资料的分析整理等工作 对留守家庭子女进行研究 收集安丰初中特殊家庭子女资料 对留守家庭子女进行研究 收集本校初一特殊家庭子女资料 对单亲家庭子女进行研究 收集本校初二特殊家庭子女资料 对困难家庭子女进行研究 收集本校初三特殊家庭子女资料 对单亲家庭子女进行研究 收集安丰小学特殊家庭子女资料 对困难家庭子女进行研究 收集本校小学特殊家庭子女资料 对留守家庭子女进行研究 收集本校小学特殊家庭子女资料, 陆同扣 32 新垛中心校初中部 赵建国 27 安丰初级中学 李之龙 50 新垛中心校初中部 韩丽华 30 新垛中心校初中部 吴翠玲 50 新垛中心校初中部 郎翠娟 26 安丰中心小学 何文琴 31 新垛中心校初中部 李仁明 32 新垛中心校初中部 2

二、课题研究具体方案 (一)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1.问题的由来或背景 ①社会上特殊家庭存在现状 通常一个温暖的家庭应是一个完整的家庭,既有父爱,又有母爱,父母之爱有机融合,维系着家庭的平衡,形成和谐的家庭氛围。然而近年来,社会的变迁使传统的婚姻家庭观念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离婚率大幅度上升,使离异家庭大量出现。离异家庭对子女的家庭教育存在严重的缺陷。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乡经济体制改革深入和我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为改变生存状况外出务工,其中大部分夫妻一同外出,在这些农民工中,有相当数量是有孩子的父母,由于各种原因,他们中很多人将子女留在农村,从而形成了一个特殊且较为庞大的孩子群体——农村留守孩子。据我校近两年有关资料显示,“留守儿童”在全部儿童中超过了45℅。这些家庭的学生,由于过早地失去了正常的父母之爱,过早地承受了人间的悲欢离合,抗挫折能力低下,是非观念淡薄,心理素质差。并造成学生学业成绩下降,思想品质下滑,而且也导致行为异常和心理偏常。 以上这种种情况对整个社会的发展,未来国家人才的竞争,人口素质的提高,无疑是一个不可低估的不利因素。 ②学生个性发展的内在要求 在学生群体中,特殊家庭学生往往言寡语少,性格内向,不善交往,不大引人注意。其实这些孩子也跟其他学生一样盼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关心。他们的心理常处于压抑之中,他们的性格常处于内向状态,他们惧怕交往,但渴望交往,而实际上得不到正常交往,处于经常的苦恼之中,失落离群感和心理压抑感阻滞了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为此,我们开展农村特殊家庭子女的教育研究非常重要。 ③特殊家庭子女引发青少年犯罪现象严重 青少年犯罪已成为现代社会中的一个十分严重的社会问题。社会变迁所带来的家庭结构缺陷,家庭教育失误等家庭因素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的一个直接的原因。社会学家指出,家庭作为人类最基本的生活单位,在青少年成长中起了重要的作用。有资料显示,在青少年犯罪条件中大约有70%的青少年犯罪者与破裂家庭环境有直接关系。不良的家庭环境,无论是父母的离婚,分居或家庭成员之间的紧张关系,都会给青少年造成心理上的创伤,他们往往由于得不到家庭的温暖和关怀而离家出走,极易受到社会上不良思想影响,被犯罪分子引诱而走上犯罪的道路。据某少管所对302名少年犯的问卷调查表明,少年犯们回答他们的父母之间的感情很一般、差、很差的占30.8%;回答家长与子女关系时,29.1%的父母不与他们交谈,偶尔有交谈的占56.5%,经常有交谈的占8.3%。可见家庭亲子关系的重要性。 2.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 所谓特殊家庭主要包括以下3类:一是留守家庭,即父母双方当前在外地上班、务工、经商,常年累月不回家,由祖父母、外祖父母及其他亲戚照管的家庭;二是困难家庭,即主要是“三无人

3

员”、孤老残幼以及因主要劳动力死亡、残疾、生大病等偶然因素使家庭经济收入低于最低生活保障线,经政府民政部门核准的享有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含一人或多人享有);三是单亲家庭,即父母离异后子女随一方生活、或随其他亲属生活及丧偶、再婚的家庭。 3.国内外研究现状 ①国外研究表明:家庭的缺损对子女的心理发展有明显的影响。据“中国家庭教育专业网—家教论坛的‘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现象及家庭教育对策’”一文中阐述:美国一份对15个州2.4万名中小学生的调查表明,在学校里,单亲家庭的孩子比那些有双亲家庭的孩子麻烦更多。他们进步慢,缺点多,违反纪律的行为也多。进入中学后,这些身心不良的状况较之那些家庭完整的孩子更为明显。并总结了一些教育对策,如:寻求需求点、抓住闪光点、发现兴趣点、克服挫折点 、产生共鸣点等,这些为我们进行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持。 ②目前国内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就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一个相对宽广的空间。根据资料显示:湖南浏阳市淳口镇山田中学在这方面起步较早,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他们成立“留守儿童教育协会”,建立“亲子家庭”、“亲子档案”、“阳光驿站”??围绕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了“留守儿童教育”的“山田模式”,并得到了浏阳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作为该市的留守儿童教育的“样板”。 这种与时俱进的教育思想,倾注了对特殊家庭子女的人文关怀,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又如苏州市第12中学从2001年开始进行单亲家庭学生心理教育的实践与研究,创办单亲家庭学生特色班。他们从学生的心理健康入手,发现和了解单亲家庭学生心理方面的个性闪光点,借以促进全校学生心理品格的健康和优良发展。实践以心理方面的教育和疏导,促进特殊家庭子女思想道德发展。 形成了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的系列资料和全面详实的分析成果。再如江西信丰教研室将《促进特殊家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研究》这个心理健康课题作为各所小学的龙头课题来抓,他们取得了显著的成效。通过研究,不仅使特殊家庭的学生心理健康了,教师的工作也主动了,还带动了家长的进步,促进了家庭的和睦。可见各所学校研究的重点都放在了特殊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上,然而对特殊家庭学生的心理问题及预防教育策略的研究相对较少,因此更值得去探索研究。 ③国内相关研究表明:问题学生的“问题”都可以在其家庭教育中找到依据和成因。根据调查:两成以上的问题学生来自单亲或离异家庭,半数问题学生的家长只有初中以下文化程度。有七种家庭教育方式会导致学生产生心理问题:一是管理上的简单粗暴型,对孩子非打即骂;二是教育素质不高型,有的家长学历不低,但教育方式过于平淡,有的还易走极端;三是放纵型,对孩子基本不管;四是溺爱型,凡事都护着孩子,对自己的孩子评价过高;五是有的家长自身道德修养差、文化素质低;六是隔代教育型,父母外出谋生,家中老人只能让孙儿吃饱穿暖,无力担负教育重任;七是父母离异等造成的问题家庭也对许多孩子有负面影响。 ④对特殊家庭子女教育缺乏针对性和系统性。 由于特殊家庭学生自身特殊的背景,可能造成他们的心理问题并由此而影响到他们的环境适应、人际交往、学业成才等许多方面。在今天的农村中学校园里,特殊家庭学生比例一般在55%左右,这是一个不小的数目。然而,针对这样一个有着一定的共性、人数不少的群体,人们却很少有相应和 4

系统教育措施。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不论是国内或者国外,有很多做法值得我们借鉴。对特殊家庭子女教育问题还有待于系统深入的研究。开展这项研究,有利于新形势下学校教育教学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发展,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实施素质教育架起新的支点。为学校德育以及家庭教育提供新观念和新思想。

4.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①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可以探索到行之有效的针对特殊家庭子女开展的特色教育,是特殊家庭学生能够在温暖、健康、积极向上的教育氛围中健康快乐的成长。

②在针对农村特殊家庭子女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的基础上做相关的实践研究,旨在找到农村特殊家庭学生不良品德、学习、生活现象的成因和有效的辅导措施。为今后的特殊家庭子女的品德、学习、生活教育方案的形成提供参考。

③做好特殊家庭子女的教育研究,在减少学校安全事故,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的同时,培养特殊家庭子女健康、完善的人格品质。

④做好特殊家庭子女的教育研究,对减少青少年犯罪、维护社会安定有积极的意义。 ⑤通过集体的有效合作与探究,进一步提高本校教师的科研能力。 5.理论依据

本课题研究是以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社会学、教育管理学等为理论研究依据,并以《德育纲要》和《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为指导开展研究,并参考特殊儿童教育学中相关理论进行比较研究。

本课题将树立以人为本的先进理念——视学生为朋友、为知己、为亲人,一切为了学生,真正把学生的全面发展当作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新的课程标准要求班主任完善自身的人格魅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要求班主任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公正地对待学生,要与学生进行平等、民主、互动的情感沟通。

家庭、学校和社会三结合理论告诉我们,三者之间只有相互联系与作用才会对个体产生协同效应,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1.建立农村特殊家庭子女教育的理论体系:

①农村特殊家庭子女不良品德、学习、生活现象和良好品德、学习、生活现象形成的原因研究; ②农村特殊家庭子女的的不良品德、学习、生活现象矫正及对策; ③特殊家庭子女中品学兼优的个案研究,筛选提炼出规律性的经验; ④农村特殊家庭子女与家庭亲属、老师和同学关系的研究。 2.制定农村特殊家庭子女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教育实践方案: ①农村特殊家庭子女教育的途径研究; ②农村特殊家庭子女教育的研究方法。

5

3.农村特殊家庭子女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 4.提高参研人员的思想素质、敬业水平及教育教研能力。 (三)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1.现状调查研究

通过调查,了解兴化市新垛中心校及周边学校中特殊家庭子女的品德、学习、生活现状;了解当前农村中小学教师对特殊家庭子女教育的认识和方法;了解特殊家庭子女家长对学生当前教育现状的评价及期待。

2.原因分析研究

①分析留守家庭子女的不良品德、学习、生活现象和良好品德、学习、生活现象形成的原因。②分析困难家庭子女的不良品德、学习、生活现象和良好品德、学习、生活现象形成的原因。③分析单亲家庭子女的不良品德、学习、生活现象和良好品德、学习、生活现象形成的原因。④分析当前广大农村中小学教师对特殊家庭子女的品德、学习、生活教育的认识及所采用的方法。⑤分析家长及监护人自身文化素养对特殊家庭子女的品德、学习、生活教育产生的影响。

3.个案研究

①对品学都存在问题的特殊家庭子女进行个案分析研究。 ②对品学兼优的特殊家庭子女进行个案分析研究。 4.对策研究

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已有的经验,指出当前农村中小学特殊家庭子女的品德、学习、生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记录研究过程中的各种情况及数据,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不断总结,研究对策,为今后的特殊家庭子女的品德、学习、生活教育方案的形成提供参考。

本课题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本课题研究的重点是特殊家庭子女在品德、学习、生活方面的表现特征和存在的缺陷,以及学校对特殊家庭子女的教育方法和途径。因此课题组成员必须深入这些家庭,真实准确把握每一个特殊家庭教育方面的失策,从而探寻对特殊家庭子女教育的有效方法和途径。这也正是研究本课题的难点。

(四)研究对象与范围

本课题所研究的特殊家庭子女为兴化市新垛中心校、安丰中心小学、安丰初中等周边学校的特殊家庭的在校的学生、家长及相关教师。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研究以教育理论、学生心理学理论为研究基础,探求影响特殊家庭子女品德、学习、生活等方面的种种因素和改进办法。 主要以行动研究法、个案研究法、调查分析法、文献资料法、经验总结法等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发现问题给予关注,及时诱导。因为教育是一种特殊的社

6

会现象,特殊家庭子女的教育更具特殊性,因此要以动态的观点看问题。在研究过程中,不断修改研究方法,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新情况,新问题。

2.个案研究法:通过个案研究,寻找规律性的方法途径。如对这些家庭的子女某一方面表现突出的,可采用激励方法,加以肯定,作为其他同学学习的借鉴。存在问题的,进行个别引导,使其向健康的方面发展。

3.调查分析法:通过问卷方式,进行现状调查,通过全员调查,掌握个别性情况以免挫伤特殊家庭子女的自尊心。通过相关调查,进行结果分析,找出农村特殊家庭子女表现出来的各种现状和目前学校、家庭、社会等方面所暴露出来的教育问题,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分析原因,以确定矫正对策,指导研究活动。

4.文献资料法:阅读相关文献,借鉴成功经验,寻找理论支持。

5.经验总结法:从已有的关于对策的成果中,以及特殊家庭子女中品学兼优的个案研究,筛选提炼出规律性的经验,用于指导对策实践,提高研究效果。

具体说来,本课题针对调查出的特殊家庭子女教育问题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1.建立特殊家庭子女个人档案,掌握其个人情况。 2.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特殊家庭子女制度。

3.设立亲情热线,班主任定期与特殊家庭子女的父母及监护人进行交流与沟通。 4.优化“家长学校”管理,定期对特殊家庭子女的监护人进行培训与指导。 5.搜集特殊家庭子女中品学兼优的个案和特殊家庭学生教育成功案例资料。 6.总结完善,积累经验。组织教师撰写研究论文。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

本课题研究自2011年5月开始启动,规划到2014年3月完成,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时间为2011年5月至2012年3月 1.课题组织安排

①选定研究人员,成立课题研究小组。(2011年7月 负责人:韩明圣) ②小组人员分工,明确个人工作责任。(2011年11月 负责人:郎宏琪) 2.课题内容安排

①组织学习课题活动知识、心理问题理论,培训课题研究成员。(2012年2月 负责人:姚华建) ②制定课题研究的工作措施,公开研究方案,撰写开题报告,筹备并召开课题论证会。(2012年3月 负责人:郎宏琪)

第二阶段(研究阶段):时间为2012年4月至2013年12月 理论研究与实践引导相结合:

1.开展对特殊家庭学生情况调查,建立特殊家庭学生档案。(2012年6月 负责人:姚华建) 2.和特殊家庭学生结对子、交朋友,以培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为切入口,加强学习指导,培养良好的习惯,促进学生健康发展。(责任人:课题组成员)

7

3.开展个案追踪活动,自确定结对子,交朋友的帮助对象后,每个课题组成员即认真拟订帮辅计划,开展谈心、走访调查、辅导学习、一起娱乐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责任人:课题组成员) 4.做好阶段总结,从失败中吸取教训,从成功中总结经验,逐步形成优化教育对策。(责任人:课题组成员)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时间为2014年1月至2014年3月 1.实践交流。 在理论总结的基础上,做好兄弟学校的经验交流。(2014年1-2月 负责人:赵建国) 2.整理结题。 对实施阶段中的典型的案例进行综合、分析、总结研究成果,拟定研究报告,论证特殊家庭学生的有效教育对策,对各种已论证的教育对策进行实践探索,撰写可靠的研究报告;整理教师论文集和案例集,大力表彰先进,请专家评审、召开结题会。(2014年3月 郎宏琪 李之龙) (七)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和人员分工 学校教科室负责课题有关理论的组织学习,课题的总体规划、研究方法引导,督促指导以及课题有关开展工作。研究过程中课题组在课题负责人的具体指导下收集有关研究资料,开展有关实验研究并共同进行分析总结,最后由课题负责人撰写课题结题报告。 课题研究工作细化到每个成员,在课题组指导下要制定出详细课题研究计划,要有时间保证,每月至少安排一次集中、学习、交流、培训等活动。在课题研究实验中的集中学习、培训、交流等活动的考勤,与学校常规教学、教研的要求一致,纳入常规管理。 重视科研是学校不断发展的基础,学校将会不遗余力地支持关于特殊家庭子女教育研究各方面的工作开展,全力支持课题研究工作的经费支出。课题研究经费由学校提供且接受财务审核小组审核,确保研究经费用在刀刃上。 课题研究的组织领导及其分工 姓 名 郎宏琪 韩明圣 姚华建 陆同扣 赵建国 李之龙 韩丽华 吴翠玲 郎翠娟 何文琴 李仁明 课题组中的分工 总体负责课题的各项事务 全面负责课题的各项工作 负责资料的收集和课题研究的理论指导 负责经费管理和资料的分析整理等工作 对留守家庭子女进行研究 收集安丰初中特殊家庭子女资料 对留守家庭子女进行研究 收集本校初一特殊家庭子女资料 对单亲家庭子女进行研究 收集本校初二特殊家庭子女资料 对困难家庭子女进行研究 收集本校初三特殊家庭子女资料 对单亲家庭子女进行研究 收集安丰小学特殊家庭子女资料 对困难家庭子女进行研究 收集本校小学特殊家庭子女资料 对留守家庭子女进行研究 收集本校小学特殊家庭子女资料 8

(八)课题预期的成果 成果名称 农村特殊家庭子女教育研究报告 建立特殊家庭学生档案库 阶段 成果 中期小结 特殊家庭子女心理特点 及行为表现的研究 特殊家庭子女的品德、学习、 生活现象形成的原因及对策 农村特殊家庭子女教育研究报告 最终 成果 特殊家庭子女中品学兼优的个案 和特殊家庭学生教育成功案例、经验 课题研究系列论文集和研究资料集 课题研究的创新之处: 1.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对象是农村特殊家庭学生,所以研究拟采用个案研究方法。 2.利用信息化环境资源,进行家、校、社会三方互动,构筑和谐的德育环境。 3.本课题不仅要找到农村特殊家庭学生的品德、学习、生活特点,更要找到对其中品德、学习、生活等方面有困难的学生的教育矫治策略,找到一些有效的、操作性强的、可以推广应用的策略。 4.课题研究促进教师综合素质的提升。 成果形式 开题报告 档案 研究报告 案例 学术论文 研究报告 学术论文 结题报告 案例 学术论文 完成时间 2012年5月 2012年6月 2013年5月 2013年4月 2014年2月 2014年3月 负责人 郎宏琪 姚华建 陆同扣 赵建国 陆同扣 李之龙 郎宏琪 李之龙 陆同扣 2014年2月 论文、资料集 2014年3月 姚华建 (九)课题研究的保障和前期准备工作 1.完成研究任务的条件保障: 本课题是我校的龙头课题,参加课题研究的人员有校长、教科室主任、总务处主任、教研组长、班主任以及一些优秀的一线教师,平均年龄在37岁左右。他们的事业心和进取心都较强,经历过其他课题的研究,有参与四个省,市级课题的研究经验,二个已经结题,二个正在研究中。针对研究的课题,他们大多数人有相关的研究经验,有近百篇论文在各级评比中获奖或发表。 ①研究资料: 本课题以我校为现代化教育乡镇为契机,充分运用好我校现有的网络设备。学校网络向所有教师全天候开放,学校征订的各种报刊以及图书馆的相关资料为课题研究导航。 ②实验仪器设备: 我校的校园网络、学校电视广播系统等设施健全,为实验提供了交流平台,保证了实验活动的

9

进展。

③研究经费:

学校多方筹措研究经费,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完成。校长为资金担保人,保证资金及时到位。 ④研究时间:

本课题从申报之日起,约需要2年多的研究时间,预计到2014年3月结题。 ⑤所在单位条件:

我校拥有100多人的师资队伍,现有 1300多名学生,现代化教育乡镇,为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广阔的实验场地。

2.前期准备工作:

我校曾在2009年发动班主任对本课题进行研究,加强对特殊家庭子女教育,我们的研究人员已经取得了与本课题相关的研究成果,有多篇相关的教学过程设计或论文在乡级和市级获奖。

为了能更好的研究本课题,在研究前课题组进行了充分的准备:

①积极搜集文献资料;从网上,到图书室,课题组搜集了很多资料,相信搜集的资料一定会对我们的研究有极大的帮助,当然,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会继续不断的搜集资料,不断的丰富自己的研究成果。

②多次听专家的讲学,进行课题培训;还经常到网上和同行们探讨有关课题研究的方法,以求不断进步。

③对各班级特殊家庭学生现状作了初步调查分析。

(十)参考文献

1.《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蔡国英编著 2.《走向心理健康》教学篇,(华文出版社)2002

3.《学生不良生活习惯与行为的预防与矫正新概念》,主编:邱长鹏、张红蕾、 魏玉霞(西藏出版社)

4.《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短缺之调查与思考》——以苏北泗洪县为中心. 倪春虎,[N].2008(3):77-81.

5.《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探讨》,杨琴,[D].2006(10)

6.《农村“留守”学生行为:失范与矫正》,殷世东,张杰.[J].2006(11) 7.《农村“留守孩”现象个案调查报告》,王艳波,吴新林,青年探索,2003(4) 8.《单亲家庭独生子女心理卫生及行为问题》--《山东精神医学》2006年03期 9.《单亲家庭学生成长现状调查及教育对策》,张桂平.[D]苏州大学,2009. 10.《对残疾人子女教育问题的调查研究报告》,残疾人就业促进网2010-6-21

10

三、开题论证意见 《农村特殊家庭子女的教育研究》是泰州市中小学教学研究课题(20 11)年度第(七)期教学研究立项课题,该课题由兴化市新垛中心校课题组承担,郎宏琪老师主持。论证组对课题研究方案进行了论证,经讨论形成如下意见: 课题针对目前社会特殊家庭多,子女生活缺温暖,情感少沟通,心理有压抑,性格趋偏执,成长走弯路的现状,力图通过课题组的调查、分析和相应措施的落实、研究案例,寻求找到一些有效的、操作性强的、可以推广应用的策略。课题关注学生成长,研究成果对今后教育教学具有实用价值。课题研究方案符合课题研究的基本要求,具备了课题研究的条件。 建议课题组对研究的总体目标和阶段目标作一更切合实际的定位,进一步完善课题研究的实施方案细节,建立健全相关制度,扎实开展研究工作。 综上所述,论证组同意该课题开题。 论证组组长(签字)张安林 2012年 9 月 27 日 11

四、专家论证小组成员(至少5人) 序号 1 2 3 4 5 论证组姓 名 职务 组长 组员 组员 组员 组员 张安林 王海昭 姚 平 陈国满 刘 扬 职务 职称 教研室副主任 中学高级 教研室副主任中学高级 师训办主任 中学高级 教导处副主任中学高级 教研员 中学一级 工作单位 兴化市教育局 兴化市教育局 江苏省兴化中学 兴化市楚水实验学校 兴化市教育局 签 名 张安林 王海昭 姚 平 陈国满 刘 扬 五、县市区教研室意见 同意开题 公章 负责人签字(盖章):史存进 2012 年9 月27 日 六、泰州市教研室终审意见 同意开题 公章 负责人签字(盖章): 2012 年 9 月 30日

12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wwqp.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