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德育课程体系构建的思考1

更新时间:2023-11-26 10:15: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构建德育课程体系的实践与思考

重庆市万州区五桥小学 张胜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学校传统的教育体制越来越不能适应人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显现出明显的弊端——德育教育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忽视学生内在需求,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忽视学生主体道德行为的自我评价。学生是在一种被动、受动状态下接受教育,导致学校的德育工作越来越封闭,越来越狭隘,不能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

通过多年来的从事德育实践经验,笔者认为,要破除学校德育上的这种弊端,必须正视现实,师生互动,把认知性教育、体验性教育、隐性教育贯彻到学校德育工作中去,把学校传统的说教式的德育教育调整到学生主体参与、亲身体验、环境熏陶式的教育上来,把重理论、重认知的教育调整到理论实践并重、互动式的教育上来,构建适应社会进步需要、适应学生发展需要的新型德育课程体系。

一、构建认知性德育课程体系——启德

认知性德育课程又称知识性德育课程,它是通过有关思想、政治及道德的知识、观念与理论的学习与教育去促进学生道德认识、道德观念与道德理想甚至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习惯的形成与发展。认知性德育课程是学生形成科学世界观和高尚品德不可缺乏的基础,对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辨别是非能力是很有必要的。

在构建认知性课程中,我们可以从基础课程、拓展课程、主题教育、心理辅导等四个方面来进行。具体来讲,就是要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在继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优良传统教育、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教育、国防教育和国家安全教育、民族团结教育的基础上,加强学生的创新教育、人文素质教育、环境意识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1、突出创新教育。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组合教育资源,把人才学、教育学、创造学、心理学有关学科的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的途径,帮助学生树立创新志向,发展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2、加强实践教育。依照德育目标有组织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走出校门深入社会,通过参加生产劳动、公益劳动、家务劳动,通过参观访问、游览、社会调查等活动,让学生在与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商人、企业家、警察等社会成员的

1

广泛接触中,了解国情,认识社会,使他们亲身体验,独立自主地学习探索,从而提高思想觉悟,发展个性特长,培养兴趣爱好,锻炼意志品质,树立崇高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为此,我们专门组织强大的骨干教师队伍认真编写了以指导学生实践活动为主的德育校本课程《成长的足迹》,根据学生年龄特征,我们还对《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进行了分解,编制了适合学生实际的《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分段达标序列训练方案》,对加强学生实践教育起到积极的作用。 3、重视人文素养教育。要特别重视加强我国历史与文化、文学与艺术以及传统美德教育,以期培养学生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意识,具有民族特色的高尚情操和公正纯洁的灵魂。要通过教育和各种教育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合作、热心参与、善于交往、善于应变的品质,为学生将来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社会生活和社会劳动打下基础。要发扬优良校风,加强社会实践与生产劳动,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使得在“教化、养成、示范”诸方面,以强大的人文精神去有力地规范与熏陶学生,使之能在德、智、体、美等诸方面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与接班人。

4、关注环境意识教育。要教育学生牢固树立“保扩环境,人人有责”的观念,深刻认识保护环境、减少环境污染、维护生态平衡、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引导学生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改变不利于环境保护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培养符合环境道德要求的生活习惯。带领学生积极参加美化绿化活动,自觉承担植树义务,爱护花草树木,保护绿化美化成果。

5、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要开发学生潜在的智能,使学生的智力得到开发。要培养学生愉快的情绪,使学生乐观向上,积极进取,对生活充满信心,具备一定的情绪控制能力。要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使学生主动自觉地迎接挑战,战胜困难,具有独立果断、坚韧、勇敢的品质。要引导学生使学生的行为符合自己的身份,与环境协调一致,关心理解他人,与人相处关系和谐。

二、构建体验性德育课程体系——立德

体验,是一种情绪、情感想象,是学习者本人自己的体验,是本人亲历的,别人无法替代的,只有体验是真实的、主动的,别人不能强迫你体验。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主张“学校即社会,社会即学校”, 要求儿童从做中学,以此改造儿童自己的经验,通过学生主体的实践性的学习活动,促进其人格的全面发展。为此,我校将学校的德育工作置于开放之大教育环境中,通过学校内部的教育,教学管理全过程以及外部的家庭教育与社会资源的利用,全方位发动,师生互动,

2

逐步构建全方位的学校德育体验课程体系。

(一)学习形态的体验德育课程。

从某种意义上讲,道德教育是我们整个义务教育体系的基础,是我们教书育人的根本所在。在严格按照新课标要求开齐开足课程的同时,我们应努力开放教育渠道,倡导教师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让学生的道德品质自由生长,获得真正意义的道德升华;利用班队活动、晨间活动等时间,开展丰富的学习体验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的体验效率。 1、在学科课程中体验

在提高学生道德认识的基础上,我们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根据自身学科特点,精心选择教学内容,并结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将教材的内容进行合理的加工处理,努力创设一些教学情境或活动,优化学习方式,强化和巩固正确的行为方式,使学生在活动参与过程中体验做人的道德准则、体验努力学习后的成功快感、体验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体验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等,提高自己的认识。 2、在特色活动中体验

每天下午放学前15分钟为我校夕会活动时间,教导处要求各班必须合理制定好活动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认识教育和常规教育,不得将活动时间另改他用。在每周星期一的升旗中,我们专门设置了“荣誉时刻”栏目,大张旗鼓地宣传发生在师生中的先进典型事迹,学校、班级、个人获得的重大荣誉,让学生在聆听中分享、体验。每周星期四为我校“学生论坛”时间,在该活动中,学生自由地向同伴介绍自己优点、进步、成绩、经验、心得等;对班级建设、学校发展、完美人生等提出自己的意见、建议;对发生在周围的事件发表评述等。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体验生活,升华认知。 3、在班队活动中体验

班队活动是在学生的主动参与、辅导员的精心指导下进行的,按期初制订的计划提前一周准备好活动主题和材料,按时开展活动,内容可以丰富多彩:诗歌朗诵会、新世纪故事演讲、“我来露一手”擂台赛、安全知识大检阅、基本功大比武等,通过鲜明的主题活动,开阔学生视野,增长知识,在活动中找回应有的自信和勇气,并培养良好的行为品质。 4、在常规评比中体验

在小学阶段,学生良好行为常规的培养与形成对学生的发展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因此,学校教导处与大队部联合开展“争做星级学生”的常规教育活动,

3

得到了全校教师与学生的极大支持。大队部成立了星级评比领导小组,由学生行为规范监督岗成员进行具体检查监督,将学生的实际行为表现与评选条件进行对比,采取“个人申报—组内考核—辅导员评价—大队部审核”的方式,评比出星级学生;学生表现较为突出的,可以由班主任老师提出申请,经学校大队部和教导处审核,学校组织申报者开展综合技能大比拼,每个年级从中产生2-4名最佳星级学生,进行全校公示,并授予相应的标志,组织全校学生都来学习他们的先进事迹,树立起行为规范的标兵,让学生在“争星”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二)、 生活形态的体验德育课程 1、在行走中体验

学生在校园里学习,这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在这一生活领域内,他们不只是单个的个体,同时也是集体中的一员,教育者要让学生明确走的规范:上下楼梯靠右行,不争不挤,按顺序行走,安安静静排队行,走路轻轻,说话轻轻,不影响他人。

2、在玩耍中体验

“玩”是孩子的天性,而时下许多人却惊奇地发现:现在的孩子越来越不会玩,走道上,学生你推我攘、滚成一团的事时有发生。怎样引导孩子正确地玩呢?首先,应该转移学生的注意力,要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正确的事物上来。如按学生兴趣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如“读书小组、棋类小组、游戏小组”等,解决怎么玩的问题,还要引导学生玩什么。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德育真正贴近了学生的生活。

3、在劳动中体验

扫地是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事了,但并非夸张地说:眼下的学生不会扫地。你看有的学生拿着扫把的姿势,直着腰板,东一挥,西一蹭,地是越扫越脏。于是老师批评呵斥,学生越做越没信心,干脆溜之大吉。如何抓住这个德育的切入点,教会学生正确地认知,在认知中体验呢。一是教师指导,教给正确的扫地方法;二是教给学生扫地时的自我保护的方法:即打开门窗通风,扫前先洒水等等。同时告诉学生扫地也是一种高尚的劳动,既是为自己服务,也是为班级服务。如此一来,学生明确了为何而扫,怎么扫,扫得好,扫得快,得到肯定,自然就乐此不疲。

(三)、实践形态的体验德育课程 1、 在校园实践中体验。

4

学生的时间大多是在校园里度过的,我们充分利用这一宝贵时段来影响学生。在校园树内开展认领一棵树,认养一片绿的活动,让学生在为树松土、浇水,为小草除杂草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对树木花草的热爱,对环境的热爱。通过为树木命名的活动,使学生主动地去收集资料,获取更多的植物知识。还可以把金鱼等小动物引进教室,让学生轮流喂养,学生的爱心、细心在喂养的过程中定会表现得淋漓尽致。

2、在家庭实践中体验。

家庭是步入社会的起点,是学生生活的又一领域,引导孩子进行正确的家庭实践活动也很关键。现阶段的青少年,大多是独生子女,许多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都很差,更别提体谅父母、做家务了。针对这一情况,我们经常性地开展“我帮妈妈洗衣服”,“今天我当家”等实践活动,结合重大节日开展孝敬长辈实践活动:三八节为妈妈洗脚、表演一个节目,重阳节为老人做一件好事,清明节开展一次祭祖扫墓活动等,鼓励学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增强生活自理能力。 3、在社会实践中体验。

在教育中,要尽可能地让学生理解成人的世界,尽可能地带领他们到社会实践中去体验。我们充分发挥班集体的作用,结合实际,在老师的带领下,开展“我是小记者”、 “卖报”、“当一天小交警”、“当一日环卫工”、“参观工厂”、“到敬老院为老人送温暖”、“绿色环保队”的生活实践,引导他们走进社会,让学生们在这些社区公益活动中,感受劳动的光荣,挣钱的艰辛,增强学生们的责任感、环保意识和热爱祖国的崇高情感。 (四)、情境形态的体验德育课程

1、在顺境中体验。

在热爱祖国的教育中,我校无论是在寒冷的冬天还是炎热的夏天,都坚持日日升旗、周五降旗制度。事实证明,每天当国歌声奏响时,没有人命令,没有人指挥,所有学生都会神情庄重地肃然立正,那份爱国的情怀已在学生心中滋生。

2、 在逆境中体验。

适当地让学生经受逆境的磨砺,将有助于学生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我们开展了“我和青石孩子手拉手”、“帮助残疾人”、“和身边的困难生结对子”等,在逆境中体验,对学生责任心、同情心和爱心,以及战胜困难的勇气培养都大有裨益。

3、在特殊情境中体验。

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wwnt.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