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体制创新 打造创新高地 - 关于创新园区管理体制争创国家级高新区的调研报告

更新时间:2023-03-13 11:46: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推动体制创新 打造发展高地

——关于创新园区管理体制争创国家级高新区的调研报告

园区是集聚资源要素的重要平台和优势载体,是带动区域发展的强力引擎。创建国家级高新区,是事关莱芜发展长远大局的一项重大战略。通过近年来发展,莱芜高新区已经具备了做大做强的雄厚实力和良好基础,进入了加快跨越提升的关键阶段。为促进我市高新区加快创建国家级高新区,近期,市委政研室与高新区、市直有关部门组成联合调研组,就如何破解高新区发展体制制约、创新管理体制、释放发展活力进行了专题研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对高新区发展的建议。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高新区已进入加快跨越提升的关键阶段 莱芜高新区成立于2001年5月,是市委、市政府重点规划的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总面积100平方公里,2002年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新区成立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创建国家级高新区这一目标,大力实施环境立区、项目强区、科技兴区“三大战略”,加快建设北部现代新城区和南部产业集聚区“两大片区”,经济社会实现了长足发展。13年来,建成区面积由9.8平方公里拓展到100平方公里、增加了9.2倍;GDP由4.2亿元提高到92.6亿元,增长了21倍;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由3.8亿元提高到280.2亿元,增

- 1 -

长了65倍;地方财政收入由不足3000万元提高到7.58亿元,增长了233倍;高新区以全市4.5%的土地创造了14.2%的工业总产值和16.2%的地方财政收入,在为全市发展作出重要贡献、提供有力支撑的同时,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都迈上了新的台阶、奠定了坚实基础。

当前,莱芜高新区发展正处在关键的历史节点。纵观国内高新区发展,大致都要经历四个阶段:一是要素聚集阶段,即主要依靠政府的优惠政策,通过聚集资金、企业、技术、劳动力等资源要素实现发展,其特点是生产要素和企业加速集聚,经济规模和总量迅速扩张,但发展缺少科学规划,发展层次和水平较低;二是产业成长阶段,即通过要素集聚和企业积累,产业定位逐步明晰,产业集群初步形成,产业优势日益显现,形成政策推动和产业带动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园区实力、层次、水平迅速提升;三是创新驱动阶段,即随着园区实力的迅速扩张,园区发展逐步由以依靠要素投入为主向靠科技创新和人才支撑转变,创新体系不断完善,创新资源不断集聚,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创新成为带动园区发展的主要引擎;四是内生增长阶段,即园区发展进入成熟期,最终形成以资源要素为支撑、以优质产业为带动、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政策配套为保障,各方面相互作用、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园区进入内生发展的轨道。目前,国内高新区大都处于从第二阶段到第三阶段过渡的发展时期,像省内济宁高新区、烟

- 2 -

台高新区、泰安高新区等,都提出了“二次创业”、“三次”创业的发展口号,着力提升高新区科技创新能力,提升产业层次;一些先进地区的高新区,如苏州高新区、无锡高新区、天津高新区以及我省威海高新区等,已经全面进入了创新驱动发展的新阶段,园区科技创新能力走在了全国前列,成为引领高技术、新产业发展的增长极。就我市现状看,经过近年来的积累发展,高新区产业体系逐步建立,以新材料、汽车及装备制造、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为支柱的先进产业集群加速形成,产业布局逐步优化,发展层次明显提升,创新能力不断提高,正加快由产业成长阶段向创新驱动阶段迈进。特别是随着高新区创业中心等科技创新孵化器的建成投入使用、山财大莱芜分校等高等院校的落地开工建设和力创企业技术中心、昊宇技术研发中心等一批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高新区的科技创新能力和人才保障水平将显著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水平将明显提升。可以说,高新区的发展,又再次站到了一个重要的历史节点,面临着加快跨越提升、创建国家级高新区的重大机遇,只要把握大势、顺应规律、抢抓机遇、开拓奋进,必将掀起莱芜高新区新一轮大发展、大跨越的热潮。

推动高新区跨越提升、创建国家级高新区,对于全市发展都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先进经验表明,国家级高新区作为一块含金量极高的“金字招牌”,是科教资源、高端人才和高技术产业的聚集区域,更是财税、融资、项目审

- 3 -

批、用地支持等多重优惠政策的叠加区域,在集聚人才、促进就业、提高产业集群水平、推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据统计,近20年来,国家级高新区的营业总收入、工业总产值、实现利润、上缴税额、出口创汇5项经济指标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42.4%、42.28%、36.09%、43.49%和47.31%,均大大高于国家平均水平,逐渐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支撑主体。按照目前国家级高新区主要经济指标平均增长速度来计算,如果高新区能在2015年成功创建为国家级高新区,2016年高新区GDP将突破20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将达到15亿元,届时GDP全市占比将由目前的12.7%提高到23%,地方财政收入将由18%提高到20.3%,必将对增强全市实力提供新支撑;将带动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占比提高到45%以上,带动研发投入占比提高到4%左右,全市科技创新能力将明显提升,将成为转调发展、创新发展的新动力;同时,对全市城市建设、民生改善、社会和谐都将产生方方面面的带动。从一定意义讲,加快我市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破解当前发展难题和瓶颈制约,增强莱芜发展实力和后劲,都迫切需要加快推动高新区跨越提升,努力争创国家级高新区,构建一个高规格、高层次、高水平的科技引擎、创新高地。

综上所述,高新区发展既具备良好的发展基础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又面临加快发展的紧迫压力和重大机遇。支持高新区加快发展,是莱芜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战

- 4 -

略举措和必然选择。区域经济发展规律表明,在一个地方发展的关键阶段,适当集中部分优质资源,发挥资源要素的“极化效应”,优先支持重点区域加快发展,对区域经济发展方方面面将带来积极影响。推动高新区跨越提升、创建国家级高新区,绝不仅仅是高新区“自己的事情”,更需要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是全市各级各部门共同的责任。只要全市上下凝心聚力、协同配合,高新区必将步入跨越发展的新阶段,创建国家级高新区的目标必能早日实现,一个充满活力的产业新城、智慧新城、魅力新城、幸福新城必将在鲁中腹地加速崛起。

二、体制因素是高新区发展面临的突出制约 推动高新区跨越提升,创建国家级高新区,必须认清发展差距、找准原因所在。虽然我市高新区近年来发展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但与先进地区比,与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比,与全市人民的期盼比,在经济实力、发展层次、创新能力等方方面面都还有较大差距。这些差距,表面看是发展水平的差距,本质反映的则是发展方式、发展环境的差距,根源在于滞后的体制机制制约。

制约之一:功能定位不清晰。高新区位于莱城主城区“东扩”的核心部位。城乡结合部的区域特点,决定了高新区必须承担更多的城市和社会功能,不仅要成为“产业高地”,还要成为“城市新区”。发展使命重大,但功能定位却不明确,直接导致了三个问题。一是社会事务管得过

- 5 -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wwfx.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