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落文化与农村组织
更新时间:2023-04-21 20:46: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 中国传统村落文化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农村组织与村落文化
农村社会的特点:
美国社会学家萨姆纳(Sumner)和雷德菲尔德(Redfield)提出的《民俗社会》最为著名。“民俗社会”是区别于现代都市社会的一种社会,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1)人文生态方面:农村人口密度相对较小,彼此较隔绝;2)行业方面:农村以农业为基本行业;3)社会文化方面:农村社会文化是传统的、变迁缓慢的,人与人的关系多为初级关系,比较和谐。 尽管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各异,农村社会大都具备以下特征:
1) 人口密度较低:人口密度指单位面积(平方公里)上人口的数量。我国城市人口每平方公里有几千人,甚至几万人,而农村人口最多为1000多人,西部最少为3人。由于人口稀疏,农村经济、文化教育落后、医疗卫生状况不良,地方病尚未得到完全控制,农村人口的健康水平一般较城市人口差,受教育程度要低;
2) 以农业生产为主,经济活动比较简单,自给自足性强。农业是农村的基本活动,与自然环境有密切的关系。农业有着明显的地域性、强烈的季节性和较长的周期性。农业生产的特点决定了农村经济比较单一;
3) 社会结构简单,表现为:一农村职业结构简单,不仅二、三产业不发达,农业产业化、专业化程度也不高,农业作为一种活动处在尚未分化的阶段;二农村组织结构简单,尽管随着农村社会的发展,农民从事农林牧副渔等多种生产经营活动,也出现了各类专业合作组织,但就总体情况而言,目前农村组织化程度还很低,经济、政治、社会、文化教育等组织都较城市简单,没有城市那种到处可见的科层组织;
4) 家庭与邻里关系在社会关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与城市相比较,农村家庭作为社会细胞的作用更为重要,是农村居民活动的主要场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农村家庭成了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组织单位。农村人际关系密切,文化传统特征明显。农村的封闭性和长期小农经济的影响,使得农村文化具有较浓厚的传统特征和地方色彩。
农村的功能:
1) 农业生产功能:农村作为农业生产者农民居住和从事农业生产的地方,农业是其天然职能。为人们提供农副产品,满足人们生活生产的基本需求,是农村的基本功能。这也是农村在功能方面与城市最根本的区别;
2) 传统文化保存功能:我国传统文化是农耕文明的产物,即带有乡土特色的传统文化是在农村特定的环境下产生的。农村社会特有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组织结构等决定了带有中国传统特点的诸如理想、信念、价值观、道德、风俗、生活方式和行为规则等文化;
3)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生态功能是乡村区别于城市的重要标志之一。农业文明是人类从适应、利用、改造自然,到破坏自然、受到自然惩罚,而最终尊重自然的漫长历史过程中积累形成的。农业生产的属性决定着农业生态系统保持着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一方面满足人们对食物的追求,另一方面也满足人们对自然环境的需求。
村落文化与农村组织
农村社会是由许多的社区所构成。“社区”一词是社会学中最具深远意义的基本概念,最早由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于1887年出版的成名作《共同体与社会》中提出的。社区是指那些有相同价值取向、人口同质性较强的社会共同体,体现了一种亲密无间、守望相助、服从权威而且具有共同信仰和共同风俗习惯的人际关系;这种共同体关系是由传统的血缘、地缘和
文化等自然造成的,而非社会分工的结果;这种共同体的外延主要限于传统的乡村社区。
农村社区从社区构成要素看,具有四个基本特征:
1) 地域特征:农村社区具有地域范围较小、地理位置与城镇相比较偏远,交通不便等特点。
土地是社区居民赖以生存的基本资源,因此,社区具有明显的物理边界和地域环境,包括面积、位置、气候条件等地理环境,建筑、道路、交通、市场等人工环境和生活服务设施;
2) 人口特征:社区有以一定社会关系为基础组织起来进行共同生活的人群,人口是社区的
重要要素。人口对社区的影响主要通过人口数量、人口结构、人口素质、人口流动和迁移发生作用。农村社区人口数量和密度相对于城市而言少而分散,同质性高、人际关系亲密、重感情民风朴实,人口流动性较少,是“熟人社会”;
3) 组织特征:任何一个社区必然存在相应的社区管理体系,主要包括社区管理所依据的社
区规范(如习俗、道德、制度等)、管理机构和管理手段等内容。农村家庭是社区的基本单位,社会组织结构简单且组织程度低,呈现“差序格局”和“礼制秩序”;
4) 文化特征:农村社区中传统文化和日常经验,社区归属感强。社区成员在长期的共同生
活、共同劳动和人际交往中形成了特定的价值观、人生观、道德信念和体现在习俗、习惯、信仰中的文化传统,在此基础上产生了共同的结合感、归属感,社区成员在感情上和心理上形成了对社区的地方观念和乡土观念,使之产生了特有的社区意识。
农村社区的类型:
南方人习惯称农村聚居地位村落,北方人习惯称村庄,山区人习惯称村寨。根据村落不同的聚落形态,可以将其区分为散村和集村。散村是指以孤立农舍为基础的零星分布的点状村落。它多分布于距离城市较远的交通不便的偏远山区、边区等地。散村的人口聚集程度很低,一般只有3-5户或7-8户。散村社区结构简单,往往不能满足居民生产或生活上的基本需要,因而与比邻的村庄共同构成一个社区。散村一般经济比较落后,生活艰苦。同一散村居民多操同一种职业,如种植、养殖、狩猎、捕捞等。散村居民社会流动不多,与外界联系少,封闭性强。但散村居民血缘关系的纽带紧密,内部关系和交往密切,民风淳厚,认同意识强,公共事宜、节日庆典、婚丧嫁娶主要是靠约定俗成的传统观念和行为规范自发处理或调整。散村的发展趋势是逐步向集村过渡。
集村是指聚集人口较多,规模较大的村落。就其区位结构来看,既有沿街、沿路、沿河建成的线状聚落式集村,又有建筑物采取行列式、有规则朝向布局的块状聚落式集村,也有依山取势自由布置建筑的集村。集村人口较多,村内多为杂户共居,人际关系较散存复杂,认同意识较散存弱,互助行为也不如散村,甚至村头村尾的居民不相往来,不通音讯。正因如此,集村的社会组织和社会制度较散存健全,借以约束居民的行为。由于集村人口多,村际距离较远,村中一般设有生产、生活、文教卫生等方面的简单服务设施,如小型的商业、手工业和加工工业网点、文化娱乐中心、小学、医疗室等为居民提供服务。有的大集村还有集市,供附近人们进行商品交换,已具备集镇的若干因素。
根据社区的经济结构可划分为农业村、林业村、牧村、渔村、旅游村等;根据行政关系可分为行政村和自然村等。Administrative village and hamlet
农村社区理论
主要有人问区位理论和功能主义理论。
人文区位理论:创立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是社区研究中一个有影响力的方法。由芝加哥大学的帕克等人用生物学概念所创立。人文社区理论是通过研究芝加哥这个在20世纪初兴
起的城市的区位成长变化而兴起的。它把社区看成是一种生态秩序,即在社区中人们由于资源的匮乏而相互竞争,当竞争进行到一定程度后,他们就会相互依赖而共生。竞争和共生是古典人文社区理论分析社区的两个核心概念。现代人文社区理论强调文化对人类行为的重要作用,有的试图把社会因素和次社会因素结合起来分析社区生活。总之,人文社区理论强调环境的重要性,并认为人口是研究问题的出发点,社区区域位置、各个部分的相互关系,经常处于不平衡到平衡的变动状态中。
人文区位理论在研究城市或商业中心社区形成的演变时显示其长处,在研究农村社区时,它假定了一个完整的农村社区范围——一定地域上有一个中心集镇,周围10多公里都是纯农村,这种分析方法适用于至今处于落后的或发展中的农村社区。
功能主义理论:功能主义理论是社会学中最古老的学派,对社会学理论的冲击和持续影响较大。功能主义把社会当作一个整体,其中构成整体的部分相互联系,对整体发挥一定作用。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和布朗认为,任何一种社会行动、习俗或制度都是某一种文化整体的一部分。理解制度的意义,需要从制度的整体功能角度来考察。以帕森斯为代表的结构功能主义继承了韦伯理解社会学的传统,进一步发展了社会行动论和社会系统论;默顿又对功能概念和功能分析法作了一些补充。我国社会学家吴文藻早年致力于英国功能主义人类社会学研究,他认为功能主义观点与社区研究的观点在实地研究的方法上完全相同或者说在精神上是完全一致的。
功能主义理论把社会结构看作是行动者之间的关系模式。功能是指行动者的行动对整体或系统的作用或影响,也就是满足系统的某种需要。运用功能主义理论研究农村社区,可以认识到一个社区的基本功能需要,了解该农村社区居民的行动特征与社区需要之间的关联,从中可以分析个体行动与整体功能的协调一致的程度,由此可以看到社区文体或冲突的原因,可以为社区协调运行提供促进行动者与系统相互协调的规划方案。
社区研究的功能主义方法是一种实证方法——一种参与性的观察和实验(即田野调查),并对得出的数据和经验进行理解性的认识。这样可以克服研究者先入为主的研究误差,有助于准确研究农村社区的社会、经济、文化及其制度等。
村落文化与乡风文明建设
村落文化是构成中国农村社会的基本特质,它是中国农村居民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分析村落文化,不仅对认识中国农村社会的过去和现在,而且对认识中国农村社会的未来发展意义重大。
中国传统村落文化的基本特征
对文化的界定是个复杂的问题,可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分歧无非在文化仅仅是限于人们的精神生活领域,还是除此之外,还包括人们的物质生活领域。《苏联大百科全书》对文化的广义和狭义定义颇具代表性。广义的文化是指“社会和人在历史上一定的发展水平,它表现为人们进行生活和活动的种种类型和形式以及人们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狭义的文化,仅指人们的精神生活领域。所以有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分。
这里所说的村落文化采用狭义的观点。它是一种区域文化,一种以农民为主体的农村居民文化。指农民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创造和形成的精神文明的总和,包括农民的理想、感情、信念、价值观、道德、风俗、生活方式、行为规范等。村落文化是人类文化的一种形态,是人类由游牧狩猎生活,走向定居生活所产生的一种文化形态。这种文化一直延续到现在,尽管经历了几万年的变迁,村落文化本身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以村落和族聚为主的农村文化格局在我国仍然占据着重要地位。中国传统文化有以下几个特征:
1 乡土性。费孝通在《乡土中国》里指出:“我们说乡下人土气,虽则似乎带着几分藐
视的意味,但这个土字却用得很好。土字的基本意义是指泥土。乡下人离不开泥土,因为仔乡下住,种地是最普通的谋生方法”。对于聚族而居的中国农民,村落是他们的生产场所,他们靠耕种一定范围的土地获取生存资源,并且围绕着耕种的特点和季节性进行劳作。同时村落也是他们的一种社会环境,在他们自己的村落中,有熟悉的同族、亲戚和邻里,有密切的社会交往关系,而离开乡村外出时,面对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和人群,他们很难找到自己的位置。他们对于外部世界,既不熟悉,又不信任,在新的环境中往往感到失落和苦恼,而且外界社会也不一定接纳他们。这样就形成了农民和家乡、土地难以割舍的情结。
2 宗法伦理性。儒家经典《大学》开篇提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式的个人修养要求。在中国古代的政治理念中,家就是小国,国就是大家,服务和服从于此,人伦关系也就政治化了,维护人伦就是维护封建国家。宗法伦里就是农民把从属于家庭和宗族的一种血缘群体观念。群体的目标高于个人的目标,个人依附于群体而存在。在家庭里,家长说了算,在家族里,族长起着主导作用。宗法伦里的深刻影响,使得农村社会不但纯粹血缘关系的群体靠以“礼”为核心的封建文化道德体系维系,而且非血缘的人际关系也依附于此。长期流行于中国农村社会的开香堂、拜师傅、任师兄弟、结义兄弟关系等,就是血缘的宗法伦理的外在表现形式。宗法伦理观念有利于增强民族、国家和家庭的凝聚力,但它的消极作用是显然的,如压抑个人发展,容易形成任人唯亲。
3封闭性。由于生产方式、交通条件等的限制,农村居民大多闭塞于乡村一隅,很少与外部世界接触。农民相对集中在一块土地上,吃穿等所需物质生活资料基本上自我生产,达到一定水平的自给自足,对外界需求甚少。他们逐渐地就封闭起来。不少村落远离市镇,交通不便,和外界世界没有什么经济的、文化的、人际的常规性联系,更强化了其封闭性。 4保守性。传统农民的心理行为是比较保守、稳定和务实的。中国农民历来是小私有者、小生产者,在小规模经营形式下,产出极为有限,常常是丰年刚够,歉年不足,没有应有的积累,减弱了他们承受风险的能力。任何新东西的使用和新方式的采纳,都带着某种程度的危险和不稳定性。一种新技术的失败,可能会使农民来年没有粮食吃。因此他们对任何新东西和生产上的技术改革往往抱着怀疑和观望的态度。另外,农民整体文化水平较低,接触外界较少,缺乏观察社会变动所带来的后果所必须的知识。任何一次变动对于农民来说,都带有巨大的风险。而且,农民处于整个社会的最底层,政权系统、乡村地主可以把一部分乃至全部的损失转嫁到农民头上,而农民却要承担任何失败所带来的损失甚至是超额承担。这样就形成了农民不玄想、安于现状、不尚开拓的文化心理。
5平均主义与满足感。“平均”一直是中国农民追求的理想状态,“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中国历史上历次农民运动直至近代的太平天国运动均是围绕着“均平”、“太平”这一理想社会的目标进行的。中国农村人多地少,生产力水平低下,农民期望通过评分土地来维持生活,获得平等地位。平均主义还表现在传统农村财产继承的众子评分制上,比如,某家有四个儿子,在分家时对于土地及家庭其他财产就要平均分成四份,每人得一份。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社会财富缺乏,农民的欲望很低,旧时的农民已是“日求三餐,夜球一宿”的温饱生活,而不是追求更多的物质享受。“颐享天年,寿终正寝”,在那样的社会中,没有丰富多样的文化潮流冲击,他们自以为该经历的都经历了,该享受的都享受了,因此对生活感到满足了。
6经验思维。经验思维是对农业自然经济和手工操作方式的反映,因为这样的生产活动没有科学技术的指导,没有更新的生产手段,只能是靠经验的积累来完成。在变化十分微弱的社会里,经验是人们遵循的基本原则,人循人,子循父,一切都效法祖先,对来自外界的信息很难接受。传统的农民相信前人和自己的经验,自己的亲身观察和实践。凡是未经前人经验或亲身实践所证实的,他们往往抱怀疑态度。传统农民是天然的经验主义者。
正在阅读:
村落文化与农村组织04-21
江苏省盐城市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Word版含答案06-08
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05-31
8月份党员思想汇报:密切联系群众06-20
灯具供货安装合同05-28
RS485模块 8路数字量采集 8路数字量输出模块08-10
2022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人物描写一组》课时练(含答04-06
昆山市档案局行政指导工作实施意见03-13
肺功能质控要求05-22
- 教学能力大赛决赛获奖-教学实施报告-(完整图文版)
- 互联网+数据中心行业分析报告
- 2017上海杨浦区高三一模数学试题及答案
- 招商部差旅接待管理制度(4-25)
- 学生游玩安全注意事项
-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文档模板供参考)
- 叉车门架有限元分析及系统设计
- 2014帮助残疾人志愿者服务情况记录
-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 中国食物成分表2020年最新权威完整改进版
- 推动国土资源领域生态文明建设
- 给水管道冲洗和消毒记录
- 计算机软件专业自我评价
- 高中数学必修1-5知识点归纳
- 2018-2022年中国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产业深度分析及发展前景研究报告发展趋势(目录)
- 生产车间巡查制度
- 2018版中国光热发电行业深度研究报告目录
- (通用)2019年中考数学总复习 第一章 第四节 数的开方与二次根式课件
-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4课说数课件粤教版
- 上市新药Lumateperone(卢美哌隆)合成检索总结报告
- 村落
- 农村
- 组织
-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