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燕雅-苏州产业结构分析
更新时间:2024-06-01 09:3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 苏州产业结构分析
ANALYSIS OF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IN SUZHOU CITY 系 别: 经济管理系 专 业: 国际经济与贸易 班 级: 09级国本1班 姓 名: 苏燕雅 学 号: 200916701129 指导老师: 王保前 职 称: 讲师 日 期: 2013年5月30日
教务处制
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2013届毕业论文
目 录
摘 要 ................................................................. I ABSTRACT .............................................................. II 引 言 ................................................................. 1 一、苏州市产业结构现状 ................................................. 1
(一)苏州市总体产业结构分析 ........................................ 3 (二)苏州市第一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 3 (三)苏州市第二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 4 (四)苏州市第三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 5 二、苏州市产业结构的形成原因 ........................................... 5
(一)影响苏州市产业结构形成的重要因素 .............................. 5
1.自然因素 ...................................................... 5 2.需求因素 ...................................................... 6 3.人口因素 ...................................................... 6 4.地域因素 ...................................................... 6 (二)苏州市产业结构形成的其他因素 .................................. 7
1.技术因素 ...................................................... 7 2.资金因素 ...................................................... 7 3.政策因素 ...................................................... 7 4.能源供应 ...................................................... 8
三、苏州市产业结构优化 ................................................. 8
(一)第一产业要调优种养业 ......................................... 10 (二)第二产业结构升级,注意可持续发展 ............................. 10 (三)第三产业优化结构,提升比重 ................................... 11
1.加快旅游业 ................................................... 12 2.提高服务业比重 ............................................... 12 3.发展现代服务业 ............................................... 13 (四)苏州市自主创业,积极引进人才策略 ............................. 13
1.自主创新 ..................................................... 13
I
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2013届毕业论文
2.引进人才 ..................................................... 15
结束语 ................................................................ 15 参考文献 .............................................................. 16 致 谢 .............................................................. 17
II
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2013届毕业论文
摘 要
本文运用产业经济学中的产业结构理论对苏州产业结构的特征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即苏州市产业结构存在第二产业比例过高,第三产业比例滞后;探析形成此结构的成因并提出对苏州产业结构第二产业的优化方案,第三产业发展的具体对策和提高苏州本土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的建议,使其产业更有利于经济的提升。
产业结构的提升对于苏州市的经济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利用苏州市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以及一定的工业状况,调整产业结构,为其经济的发展提供优先的力量。
关键词:产业结构,苏州,优化,产业,原因
I
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2013届毕业论文
ABSTRACT
This paper mainly analyzed the Suzhou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its problems, including the high proportion of the secondary industry, the proportion of the tertiary industry lags behind, based on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theory. To identified its causes and proposed optimization on the secondary industry and specific countermeasures of the tertiary industry .intruduce how to improve the capability of independent innovation of Suzhou local enterprises. To advice its industrial structure more conducive to economic.
Keywords: industrial structure of Suzhou City, proposed optimization, industry, cause
II
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2013届毕业论文
引 言
近年来,苏州经济发展迅速,中国城市经济排名中,名列第六,仅次于上海、北京、广州、深圳等城市,华东地区排名第二位(仅次于上海)、中国地级市第一位表现出较强劲的发展势头。
在经济总量持续上升的同时,苏州的产业结构表现出与其经济发展不相符合的特征,产业结构不够合理,对苏州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形成制约,产业结构的调整亟待实施。苏州市的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其经济增长受到产业结构的强有力的制约。因此须针对实际情形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和升级充分利用比较优势,合理调整产业结构,以给经济增长带来推动。本文通过对苏州产业结构的现状及未来的分析,寻找产业结构发展变化的一般趋势,对如何优化苏州当前产业结构提出了若干建议,为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提出建议。
一、苏州市产业结构现状
产业结构是一定历史条件与特定环境的产物,它总是随着科技进步和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社会分工和市场经济的深化而不断演变。世界各国的产业结构演变呈现出产业结构的中心按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顺序转移。产业结构理论,所谓产业结构是指生产过程中,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业组成资源在产业间的配置状态。产业结构从两方面进行考察:一是从“质”的角度动态地揭示产业间的动态经济联系,在发展过程中对国民经济起主导作用的产业部门,不断替代的规律及相应经济效益,形成狭义产业结构理论。二是从“量”的结构研究分析一定时期内产业间联系与其联系方式的技术经济数量比例关系,即产业关联理论。产业关系理论与狭义产业结构理论构成广义产业结构理论。
具体说来是,第一产业产值占GDP比重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下降;第二产业产值占GDP比重则是迅速增长,然后趋于稳定;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不断增长。美国经济学家西蒙·库兹涅茨的研究证明了这一规律。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苏州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伴随着经济总量的快速增长,苏州的产业结构也得到了很大
1
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2013届毕业论文
程度的改变。
从表格中,我们看出苏州的产业结构的演变规律基本上符合世界范围内的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
表1 苏州市1991年-2012年地区生产总值及各产值表[1]
年份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地区生产总值 单位/亿元
235.10 359.69 525.96 720.90 903.11 1002.14 1132.59 1250.01 1358.43 1540.68 1760.28 2080.37 2801.56 3450.00 4138.21 4900.63 5850.11 7078.09 7740.20 9228.91 10716.99 12011.65
第一产业 单位/亿元
35.76 40.56 50.16 68.46 80.37 88.18 88.16 88.01 88.14 90.96 91.41 91.72 75.75 77.00 91.71 104.15 115.18 133.60 142.82 155.79 177.75 195.08
第二产业 单位/亿元
147.22 230.77 336.06 442.89 543.41 567.96 636.42 701.95 764.07 870.10 999.89 1211.52 1771.86 2268.00 2681.54 3152.03 3632.03 4257.90 4547.12 5253.81 5957.74 6502.25
第三产业 单位/亿元
52.11 88.35 139.74 209.55 279.33 346.00 408.01 460.05 506.22 579.62 668.98 777.13 953.95 1105.00 1364.97 1644.45 2102.91 2686.59 3050.26 3819.31 4581.50 5314.30
人均地区生 产总值/元
4178 6360 9258 12639 15784 17474 19713 21733 23592 26692 30384 35733 47693 57992 68618 80116 94318 112872 122565 145229 167454 185420
数据来源:2012苏州市统计年鉴,2012苏州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
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2013届毕业论文
(一)苏州市总体产业结构分析
地区生产总值和人均生产总值都呈现出快速上涨的趋势。苏州国民生产总值于1991-2012年平均每年上涨大致一百亿元,且速度快,趋势趋于平稳。第一产业总值上涨较为缓慢,所占GDP比例有所下降;第二产业值总体呈现上升趋势,所占GDP比例呈下降趋势,但所占比重最大;第三产业总值呈持续上涨趋势发,所占比重呈上升趋势,比重适中上升较快。
苏州市历年生产总值及各产值15000生产总值/亿元1000050000199019952000第一产业2005第二产业20102015
地区生产总值数据来源:2012苏州市统计年鉴
第三产业图1 苏州市1991年-2012年地区生产总值及各产值
苏州经济保持平稳增长,并于2012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011.65亿元[2],比上年增长10.1%;
随着工业向资本密集和技术密集的重型化发展,重工业得到了长久发展。 主导产业稳定发展。通信设备和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纺织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六大支柱行业实现产值19819亿元。
新兴产业成为亮点,全市制造业领域新兴产业实现产值12367亿元,比上年增长11%,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43%,比上年提高5.0个百分点。
(二)苏州市第一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第一产业持续良好发展,第一产业在历年的增长保持平稳,其中在2003-2004
3
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2013届毕业论文
年间,下降为77.00和 75.75。1995年-1999年间维持在88.00亿元左右,以后保持稳定。
农业生产提质增效,2012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37.7亿元,比上年增长4.1%,粮食总产量116.5万吨,农业现代化建设稳步推进,农田水利设施改造升级加快,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取得新进展。全市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土地股份合作、农业专业合作组织3928家。
第一产业结构逐渐优化,生产总值得到一定提升,所占苏州市GDP比重有下降。现代农业建设发展加速,逐步形成了具区域化、规模化、产业化、专业化、生态化生产格局。
(三)苏州市第二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第二产业产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较大,但工业环节发展处于产业链低端。 苏州市第二产业产值维持在稳定较快发展,发展迅速,在1991—2000年间,产值保持在平均每年100亿元的增长中,在2001—2012年中,平均每年增长500亿元,并逐年递增,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远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但占生产总值的比例呈现出逐年下降。
同时,与国内其他大中城市相比,苏州市第二产业产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位居第一。工业创新能力水平较低,自主知识产权占有较少,这是苏州市工业附加值较低的主要原因。苏州市虽然已经是一个国际制造业基地,加工贸易出口比高达76.3%[3]。高新技术产品的生产大多处于委托加工的阶段,产业链“微笑曲线”的底端,产品附加值较低,距高端化的工业结构存在差距。
按照历年汇率,1978年苏州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48.15美元,1992年首度超过1000美元,达到1153.24美元,到2012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按常住人口计算)为114029元,按现行汇率折算为18142美元,居国内大中城市GDP排名第二。按照“一般规律”,苏州市的第二产业产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应远小于西蒙·库兹涅茨模式中人均GDP为1000美元时第二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是48.4%;又有2012年,世界中上等收入国家第二产业产值占GDP比重平均为37%。但是,苏州市第二产业产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高达53.7%,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4
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2013届毕业论文
(四)苏州市第三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根据西蒙·库兹涅茨模式,人均GDP为1000美元时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40.7%[4];2012年,苏州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约为18142美元,而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仅为32.1%。显然,苏州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与其当前经济发展水平是不相适应的。同时,与国内其他大中城市相比,苏州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位居第十,仅比全国平均水平31.8%高0.3%。 新型产业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较小。 苏州市第三产业产值自1991年逐年上升,而且上升速度迅猛,保持良好的增长趋势。2012年已达到5314.3亿元,加速接近第二产业产值,很快可能将越过第二产业产值,成为对苏州市地区GDP贡献最重的一个产业。
苏州市服务业的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与其当前经济发展水平十分不相适应。2001—2005年第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短期内竟出现了下降,与世界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相违背[5]。同时,与相比国内其它大中等城市,苏州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也相对较为落后。从从业人员看,苏州市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所占总体从业人员比重偏低,传统流通产业占较大比重,全市流通部门既交通运输邮电业、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近一半。而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社会服务业等新型产业,近来有较快发展,但比重仍然偏低。
二、苏州市产业结构的形成原因
(一)影响苏州市产业结构形成的重要因素
1.自然因素
苏州东距上海市区80千米,是江苏省的东南门户,上海的咽喉,苏中和苏北通往浙江的必经之地。
地处温带,属亚热带季风性海洋性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全市地势低平,平原面积占市面积的55%,水网密布,土地肥沃,物产丰富。这有利于农业[6]。
5
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2013届毕业论文
苏州是闻名遐迩的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素有“人间天堂”之美誉。 苏州素来以山水秀丽、园林典雅而闻名天下,现今的苏州已经成为“城中有园”、“园中有城”的,古典与现代完美结合、古韵今风、和谐发展的国际化大都市。
2.需求因素
根据苏州人口数量、人均收入、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发展水平和技术水平,得出苏州总需求量是增长的,但由苏州的需求结构不甚合理,所以需要改变。消费观念较为保守,需要转变,以促进消费水平,优化产业结构。
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居民消费率偏低。通常,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与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关系大致是后者是前者的75%。而苏州1998年约为35.9%,随后几年连续下降,与常规形成了相当悬殊的差距。
苏州消费率偏低,约为30%,而我国平均约为50%,服务业发达国家则在75%以上。
因此,居民可支配收入和消费率的偏低影响了本地消费市场,经济增长未能与本地消费市场形成互动关系,服务业的发展受到了市场需求不足的约束。
3.人口因素
苏州近年来生育水平保持稳定,出生人口素质稳步提高。2012全市拥有各级各类学校1096所(含幼儿园),在校学生125.28万人,毕业生30.78万人,教职工总数9.72万人,其中专任教师7.95万人。在苏州的普通高等院校20所,独立学院4所。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18.77万人,毕业生4.10万人。
基础教育较好,但高等教育发展程度一般。就业总量稳步增长,全年引进大专以上各类人才14.2万人。年末全市各类人才总量178.37万人,其中留学回国人员1.38万人,高层次人才11.4万人,高技能人才达到38万人。
4.地域因素
苏州紧邻上海,开放的市场环境使苏州在技术、信息、人才等方面都受到上海
6
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2013届毕业论文
的辐射带动。同时,苏州也承担由区域经济分工所带来的与上海重点发展服务业形成的错位与互补。
因此,在苏州的产业发展过程中,各种方针、政策都更多地倾向于发展第二产业,淡化了服务业的发展,使得对服务业的投入相对不足[7]。近五年,苏州市服务业累计资金投入量仅约为第二产业的一半,从而使到第三产业相对于第二产业的发展显得相对缓慢。
(二)苏州市产业结构形成的其他因素
1.技术因素
苏州拥有的国家级科研机构——中科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和中科院苏州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园区生物纳米园是首个省级生物医药专业孵化器全市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达到14万件和9.8万件,分别比上年增长37%和27.2%,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均列全国大中城市第一位。
但应清醒的认识到,影响苏州创新能力提升的因素是存在的,如企业创新能力薄弱,科技资源匮乏,科技服务滞后,科技领军人才稀缺和缺少核心自主知识产权。
科技进步作为产业结构变化的最主要因素之一,苏州在这方面应有待加强。
2.资金因素
苏州的资金供应的依然非常充裕,资金在不同产业部门的投向偏好,优化产业结构的影响依然存在。
积极推进高端引资,鼓励企业增资扩股,推动利用外资稳量提质。2012全年实际利用外资91.6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8%,其中服务业利用外资30.24亿美元,增长3.1%,占实际利用外资比重达33%。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项目利用外资35.14亿美元,占实际利用外资的比重达38.3%。
3.政策因素
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推动了创新要素的跨国、跨区域流动和整合,创
7
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2013届毕业论文
新资源已经成为全球竞争的焦点。国际产业转移由制造环节向研发中心、营销中心、地区总部等产业链高端延伸[8]。国家创新战略为科技创新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和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国家的中长期科技规划及一系列配套政策,科技重大计划,重大专项,为科技创新发展提供了制度保证和项目支撑。
苏州政府在体制改革,招商引资等方面工作都卓有成效,而且政府认识到苏州产业结构中存在的问题。所以政治方面对产业结构优化是强有力的推手,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
4.能源供应
由于经济发展带来的资源环境问题日益严重,这个难题制约着苏州未来发展。苏州能源综合利用率仅为30%—40%,远低于发达国家60%的水平。万元GDP能耗0.906吨标煤,大致相当于日本的6倍、美国的2.3倍[9]。
生态承载力与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的需求不相适应,苏州要想保持持续高速发展的势头,必须重视资源环境问题。
苏州目前能源储备少,抗干扰能力不强。苏州在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纺织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三大行业的能耗占到苏州全部综合能耗量的67.76%。大部分发达国家和地区煤炭消费比例都低于45%,相比之下,苏州煤炭消费比重下降的空间很大[10]。
苏州要改变当前的能源状况,可以抓住三峡电站、连云港田湾核电站、西电东送、西气东输等国家重点能源项目建成投产的机遇,调入电力、天然气来逐步替代原煤的购入,增加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和电力、天然气等优质能源的利用比重,苏州的能源问题是可以逐步解决的。
三、苏州市产业结构优化对策
根据文中提到的苏州产业结构,第二产业结构比重大,但处于产业链低端;第三产业与产业结构不相适应的问题,提出了以下意见:
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实现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从数量型向质量型的转变、
8
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2013届毕业论文
从规模型向效益型的转变。促进结构优化升级,提高经济运行质量。政府调控,加强政府服务,营造优越发展环境,是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政府的工作对产业结构转化起到了积极引导且至关重要的作用。
表2 苏州各产业产值占地区总值的百分比
年份
第一产业百分比/%
第二产业百分比/%
第三产业百分比/%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15.2 11.3 9.5 9.5 8.9 8.8 7.8 7.0 6.5 5.9 5.2 4.4 2.7 2.2 2.2 2.1 2.0 1.8 1.8 1.7 1.7 1.6
62.6 64.2 63.9 61.4 60.2 56.7 56.2 56.2 56.2 56.5 56.8 58.2 63.2 65.7 64.8 64.3 62.1 60.2 58.8 56.9 55.6 53.7
22.2 24.5 26.6 29.1 30.9 34.5 36.0 36.8 37.3 37.6 38.0 37.4 34.1 32.1 33.0 33.6 35.9 38.0 39.4 41.4 42.7 43.8
数据来源:2012苏州市统计年鉴,2012苏州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9
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2013届毕业论文
科学发展观强调第一要义是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科学发展观引导经济社会发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努力加快发展,实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11]。
70.060.050.040.030.020.010.00.01985199019952000200520102015
数据来源:2012苏州市统计年鉴
图2 苏州市地区各产业产值占生产总值的百分比
%苏州市各产值百分数表第一产业百分比/%第二产业百分比/%第三产业百分比/%(一)第一产业要调优种养业
苏州市要以特优、高效、生态农业为主要方向,深化农业结构调整,形成优质粮油、园艺作物、生态林地、特色水产等农业主导产业。加快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不断提高农业品牌竞争力和影响力。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推进以科技服务和信息服务为重点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12]。
进一步加强农田水利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进一步加大政府财政建设新农村的资金投入。
(二)第二产业结构升级,注意可持续发展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制造业资本的流动,劳动就业市场存在的压力,必然会使制造业处于领先发展的[13]。苏州拥有良好的工业基础和区位条件,优先发展第二产业并不一定是件坏事。但是,大力发展第二产业必须具有长远的发展意识,
10
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2013届毕业论文
必须注重可持续发展。
苏州拥有良好的工业基础和区位条件,建设以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相结合的现代制造业基地。首先要继续大力发展第二产业,发展支柱产业,还要改造提高传统产业,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结构。
苏州的工业发展史,以轻纺工业为主体的传统产业,曾在苏州工业乃至整个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14]。但随着宏观环境的变化,苏州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迅速崛起,传统产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减退,但是从劳动就业出发纺织业对解决就业仍具有较高的比较优势,因此必须保持并创新这种优势,关键是要用高新技术来改造发展传统产业。
注重环境保护。以苏州的水体环境为例,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受到了极大的破坏以来,苏州市一直致力于环境的改善。加强和改善苏州市环境对于苏州市环境的改进有着至关重的作用。
发展循环经济的必然趋势,随着资源获取程度加大,必须强化各类资源的集约利用。
苏州目前经济增长仍属于高投入、高消耗的粗放型模式。从长远来看,这样的经济增长终将失去其动力,而集约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则可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创造空间。
政府要主动采取措施把“三高一低”的企业转移出去,将优质环保的现代服务型和高科技企业置换。环境问题也不容忽视,改善资源环境,能增强持续发展后劲。苏州在大力发展第二产业,同时,要注重引进污染小的企业,必须加强对污染大的工业企业的排污控制,在招商引资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引进垃圾回收再利用项目。
政府可以通过有效措施促进服务业与制造业专业发展,鼓励有条件的企业集团向服务业延伸,并将部分内部服务剥离成独立的第三方服务企业。也可以推动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有效对接,并最终形成适应苏州城市发展需要的多层次的现代产业体系。
(三)第三产业优化结构,提升比重
根据世界产业结构发展一般规律,产业结构的影响因素与苏州具体实际情况相结合,得出苏州第三产业比重亟待提高,而其中的服务业又是重中之重。
11
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2013届毕业论文
苏州经济高速增长使苏州对现代服务业的需求急剧膨胀,而苏州当前以传统服务项目为主的服务业不仅适应不了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经济,产业结构的高级化也受到制约。
针对苏州当前服务业的现状,这里主要有三点建议:
1.加快旅游业
苏州旅游资源丰富,旅游景点历史知名度高,具有极强的竞争优势,所以要进一步开发和完善各项旅游设施,开拓市场,与国际旅游业接轨,努力将苏州打造为融浓郁江南水乡特色与现代景观于一体的国际性旅游度假胜地,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带动苏州服务业腾飞的新支柱产业。
政府要做到强化规划引导,整合旅游资源,大力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要突出旅游业发展的工作重点。培育旅游品牌,并进行大力而广泛的宣传。要着力完善、创新旅游业发展体制机制,加快综合型、主题型大型项目引进步伐,加快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使苏州早日成为国内外一流旅游目的地。
2.提高服务业比重
政府应积极鼓励发展面向生产和居民消费的服务业。要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方面,应大力推进市场体系建设,重点完善生产要素市场,着力培育建设一批专业特色市场以及综合性市场;积极发展物流配送、连锁经营、网上销售、仓储式超市等新型流通业态;加快发展金融保险业,完善中小企业的融资担保体系;加快培育律师、会计师、仲裁、审计、咨询、评估、行业协会等中介服务;发展完善社区服务。生产性服务业本地的需求不足。
苏州外资企业对本地金融机构的信贷服务依赖程度小,对本地研发或技术服务需求少,产品设计、关键技术、零部件都依赖于进口,外资企业产品的营销也多由跨国公司或该公司的地区性总部负责。缺乏自主知识产权、资金、技术和产品的外在化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割裂了苏州的制造业与服务业,限制了产业链中为生产过程中提供配套的生产性服务业,体系的建设和规模化发展。
现代服务业在服务范围、功能、手段、经营方式上都提出了高层次的要求,而苏州市在现代物流业、金融保险业、通讯信息技术服务业、管理咨询业、会展业、
12
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2013届毕业论文
商务服务业中人才、技术等资源缺口则制约了行业的发展。
因此,在苏州投资企业所需的现代服务业,很大一部分是由上海等城市的企业来提供的。资源缺乏制约了苏州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也影响了服务业发展规模和整体层次的提升。
生产性服务业具有极强的产业关联性,与农业和制造业的关系都极为密切,许多生产性服务业就是从制造也中分离出来的。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能够带动许多部门的发展,具有对经济增长产生直接推动作用的本质特征。生产性服务业必须重视起来,成为优先发展的对象。上海在此方面有成功的经验可借鉴。
苏州是国内吸引外商投资较多的城市加大服务业利用外资力度,当前要抓住与同外资有较多合作项目的有利机会,引导外资在苏州的投资方向。苏州政府不仅要从政策上进行引导,还要在行政审批、财政信贷等方面加以扶持及给予优惠,提高服务业利用外资的比重。
3.发展现代服务业
政府要扩大开放,鼓励外资、民营企业投资服务业。进一步放宽投资领域,鼓励发展现代服务业和社会事业。允许外资、民营企业进入法律法规未禁入的行业和领域,如金融、商贸、物流、房地产、信息服务、航运服务、会展旅游、中介服务、文化产业、科研、医疗、体育等现代服务业。
现代服务业发达程度是衡量地区综合竞争力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因此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15]。要加大苏州对外开放的行业,不仅包括零售商业、房地产等目前开放度已较高的行业,还要扩展现代物流、通讯、旅游会展、文化服务、新闻传媒、专业商务服务等众多以往开放程度较低的行业的机遇。在现代服务业企业起步阶段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在引资政策上对各类资金的进入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
(四)苏州市自主创业,积极引进人才策略
1.自主创新
苏州科技工作要进一步开创新局面,要在创新型城市建设过程中发挥更重要的
13
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2013届毕业论文
作用,发展理念必须要有新视野,要充分借鉴和运用市场经济规律推进科技工作,构建以企业自主创新为主体、市场需求为导向、科技领军人才为支撑、科技金融为依托、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16]。
以落实创新政策为抓手,在提升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上实现新的突破。深入贯彻实施市政府落实技术开发费加计抵扣的专项行动。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健全由市政府牵头,科技、税务等有关部门参加的工作机制;
二是扩大落实创新政策企业的范围,进一步扩大享受技术开发费所得税加计抵扣政策的企业数量,推动全社会科技投入的增加;
三是要推动规模型企业的科技创新,大力培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创新能力强的规模型企业,努力实现“科技企业规模化,规模企业科技化”;
四是进一步加强科技政策的宣传辅导落实工作,扩大落实创新政策的社会效应,在全社会营造鼓励科技创新的良好氛围。
构建起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体系要提高苏州自主创新能力,以扶植高新技术企业为切入点,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扩大专利的申请量及授权量。以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不仅是苏州产业结构合理化的要求,也是目前苏州自主创新水平提高的必由之路。
政策支持与引导企业自主创新,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一方面政府要从国外大规模引进先进高新技术,推动本土高新技术企业的配套和升级,形成外资出口加工企业与本土企业的有机结合,实现苏州本土企业从来料加工到自主生产、从传统产业到高新技术产业的转变,此点可吸取深圳特区90 年代中后期本土企业向高新技术产业转变的成功经验。
另一方面自主创新需要大量资金投入。政府财力的适时介入是扶植自主创新的重要手段。要加大财政支出向技术创新倾斜。同时,相应的金融、税收政策也要为本土企业创新提供支持,对高新技术产品税费实行减免、对重大科技项目提供信贷支持等,通过各种举措为自主创新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尤其是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规划以及政策都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
培育产业集群,探索高效的创新空间组织方式。产业集群实际上是专业化特征的企业和有关机构在地理空间集结成群的现象。苏州已经形成IT、纺织、沿江产业、电线电缆等 20 多个典型的制造业集群,一方面,在制造业产业集群中培育研发机
14
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2013届毕业论文
构,让集群内不断相互学习、创新和改进,提升竞争力;另一方面,把招商引资的重点转向培育研发产业集群[17],使之成为自主创新体系的重要载体,利用空间的接近性和共同的产业文化背景,促进各种新思想、新观念、新技术和新知识的传播和扩散。从而形成高效的创新空间组织方式。
2.引进人才
现代社会的发展依赖于知识技能、信息技术等的综合应用,众多知识密集型的服务行业,对从业人员的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由于苏州高校资源相对缺乏,科研力量和培养人才的人力显得不足,因此,苏州不仅要重视人才的培养,更要重视人才的引进,要大力吸引国内外现代服务业方面的优秀人才,多渠道地吸引高层次服务专业人才,加快人力资本的积累,形成与现代服务体系相适应的人才结构。要全力打造人才高地,创造有利于人才创新创业的良好环境,着力引进科技领军人才、特色学科带头人和企业高级技术管理者。针对人才聚集效应不明显问题,要加强人才集聚载体建设。引进建设国家级、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等研发机构,高标准建设好各类软件园、动漫产业园和留学生创业园等。要鼓励优秀人才向一线流动,要积极创造条件,不断提高一线人才的各种待遇,解决其后顾之忧,想尽一切办法鼓励优秀人才向科研和自主创业流动。
结束语
产业结构是一定历史条件与特定环境的产物,它总是随着科技进步和生产社会化程度提高,社会分工和市场经济深化而不断演变。世界各国的产业结构演变呈现出产业结构的中心按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顺序转移。针对实际情形促进苏州市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充分利用比较优势,合理调整产业结构,给经济增长带来推动。
15
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2013届毕业论文
参考文献
[1] 国家统计局苏州调查队.2012苏州市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3:56-58.
[2] 苏州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苏州调查队.2012年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Z].苏州统计调查公众网,2013-04-16/2013-04-17.
[3] 黄银兴.当前苏州产业结构的现状及演变[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71-100.
[4] 西蒙·库兹涅茨.各国的经济增长[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250-260. [5] 李悦,李平.产业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20-26. [6] 中国苏州网.苏州概况[Z].http://www.suzhou.gov.cn/.1998-03-05/2012 -12-1
[7] 李振泉.中国经济地理[M].广东:华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8-66. [8] 伍海华,金志国,胡燕京.产业发展论[M].经济科学出版社,2012:78-80. [9] 福龙.推进苏州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路径思考[Z].http://www.szrkx.com/cn.2009-12-31/2012-11-11.
[10]马伯钧.消费结构优化是衡量产业结构优化的标准[J].消费经济,2007(3):28-33.
[11] 崔功豪.区域分析与规划[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35-156. [12] 周旭东.苏州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对策研究[N].中国苏州发展报,2009-5-6(3). [13] 刘再兴.区域经济理论与方法[M].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1995:45-90. [14] 王福明.世界贸易机治运行机制与规律[M].北京:对外贸易大学出版社,2000:2-3.
[15] 马歇尔.经济学原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266-269.
[16] 徐康宁.开放经济条件下的产业集群及其竞争力[J].中国工业经济,2001(11):22-27.
[17] 林善炜.中国经济结构调整战略[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89-90.
16
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2013届毕业论文
致 谢
在论文完成之际,我以诚挚的敬意向导师表示感谢。在论文指导过程中,导师严格要求,论文研究思路,具体研究方法,框架提炼,至文字的具体推敲,提出指导性意见,使论文更加规范。
本文在王保前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导师的治学为人,及对我的关心,使我铭记于心。导师以渊博的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敏捷的思维,深厚的造诣,感染着我。
老师在论文开题与写作中,给我的教导及所提出的指导意见,感谢对本人的指导,你们是我一生的财富。
17
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2013届毕业论文
指导教师评语: 指导教师: 成绩: 20 年 月 日 评阅教师评语: 评阅教师: 成绩: 20 年 月 日 答辩小组评语: 答辩小组: 成绩: 20 年 月 日 18
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2013届毕业论文
系答辩工作组意见: 签章: 总成绩: 20 年 月 日
19
正在阅读:
苏燕雅-苏州产业结构分析06-01
学校心理咨询室建设方案06-07
江北县驾校理论考试c2自动档小车试题06-03
现代艺术10-11
水总(2014)429号水利工程设计概估算编制规定01-19
城管执法拆除违章建筑案例文书05-19
药品质量风险管理制度04-06
2021年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 维新变法运动教学案 北师大版04-25
2018届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中学高三2.5模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11-17
瑜伽教练教你练习瑜珈时注意事项06-02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苏州
- 产业结构
- 分析
- 燕雅
- 凶猛私募18张新面孔
- 计算机·练习题(期末)
- 关于土豪的六种翻译
- 10.短线最绝一招30均线法则及抓涨停指标
- 2018年电大个人理财 - 单选题
- 浅析超高层建筑的防火分区设计
- 专四词汇与语法
- 贵州省贵阳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第五次适应性月考文科综合地理试
- 一、一、2、人事立户相关业务表格及填表说明
- 4 顶碗少年(导学案)
- 理综答题卡(A3,机阅) - 图文
- 国内音乐院校本科视唱练耳专业方向教学现状分析与研究
- 人生就是一场修行
- 政府及行政事业单位微信公众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 温度测量与显示及报警电路的设计 - 图文
- 2012年中考化学(第6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教师
- 数字电压表
-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周三多第五版作业题目与答案)
- 2018年中国液态硅胶现状研究及发展趋势预测(目录)
-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复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