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北京高考作文解析及满分作文评价

更新时间:2023-05-25 01:19: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0年北京高考作文

请以“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一)

有人在修订版《金庸全集》上市后的一次采访中这样问查老:“您为何在有了这么多成就之后再一次修改作品呢?”查老笑言:“年轻人,我的书房可以看到整个香港的夜晚,那么我难道不是站在香港的土地上吗?”

此话引我深思,如查老所言,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似乎并不矛盾。

查老少时离家求学,方是时,新派武侠刚刚崛起,无数追随者争先恐后。梁羽生叹曰:“浩浩乎侠也。”当一个个前辈脱颖而出光芒四射之时,少年金庸便立下志向,他抬首望向那片群星璀璨的夜空,立志“做侠文化者”——得侠者或易而得文化者难啊!胸中振荡着梁羽生“亦狂亦侠真名士”的气魄,眼中望着的是还珠楼主笔下那浩瀚江湖,金庸仰望星空,心潮澎湃。

然,他深知凝望星空太久,会因难以触摸而郁郁,因眼睛酸涩而迷茫。于是他低下骄傲的头颅,看向那一望无际的大地。足边的泥土,承受着一步步稳稳的踩踏——

我可以想像青葱少年远离家乡于夜幕中苦研知识的寂寞。他足边的油灯一闪,映着憔悴的双颊,以及那双孜孜以求的眼睛。《史记》《国语》 在采访中的查老笑言自己年少时对诸子百家的熟知,我一时难以想像——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一个少年瑟缩于塾堂一隅,执著地在人生的漫漫长路上叩下了一个个深深的足印!

那方星空在前方闪耀,心中那方侠的净土无时无刻不在召唤自己。查老提起笔,绘下了胸中那抹侠的亮色——

“门半掩着,一个中年人伏案疾书,闻声抬起头寒暄几句 ”亦舒眼中的金庸,在坚定望向星空的同时亦不忘咬牙进行他的长路跋涉。是的,他尝过无数次失败,文稿被退回、被嘲讽甚至在报上被禁足,那片星空似乎太遥远,但他的追求如悬在案前的孤灯,用明黄的光驱赶黑暗。中年的金庸,依旧是那个扎根于泥土,一步一步接近目标的金庸,甚至,不畏于足畔一块块阻碍前进的岩石!

在无数个夜晚的奔波后,旅者抬头,繁星近得仿佛可以触及——《射雕英雄传》赢得海内外一致好评,蜂拥而来的是鲜花、掌声及数不清的追随者。海内外过亿的读者手捧其文如饥似渴,甚至有人称其为“一种现象”。此时年过花甲的金庸,在镁光灯的刺目中静静放下手中的奖章,抬首望天——

那旧日苦苦追寻的星空已不再,又是一个静谧之夜,云儿缓缓散去,一片崭新的夜空出现在眼前—— 于是他懂了,在沉寂多年后又一次执起笔,细细地,在侠客的脸上多添一抹风尘,在姑娘的眉头巧绘一缕韶光。于是我亦懂了,查老足下的路还未走完,他头顶的星空依旧朝他微笑。这一刻,当查老欣喜地捧着修订后的作品时,我望见在地平线那头,最夺目的星正冉冉升起!

敬佩金庸先生,用少年、中年、老年向我们完满地诠释了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的结合:我们都拥有星空,但在渴慕的仰望后能否俯下身看看路继而不懈前进呢?能否在到达某个终点后犹抬首找寻指引自己的那颗星呢?于是奋斗的一生便成了两者交替的一生,收获的一生亦是两者相融的一生。我并不奢求如查老般可以俯瞰整片夜色,只愿在脚踏实地的前进中可以欣然望见夜空中那颗自己追寻的星,并让它成为我取得成就后新的指引。

【给分理由】

这是一篇选材新颖、立意高远、文采斐然的抒情散文。作者凭借自己扎实的文学积淀,选用金庸其人其事来演绎命题,取材具有个性特征。作者在叙写少年、中年、老年金庸的文学创作生涯时,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先生的敬佩之情。作者由金庸素材主要得出如下感悟:应先脚踏实地追寻某个仰望着的星空;在追寻到这个星空后,再脚踏实地追寻下一个新的星空。作者思考之深入,观点之新颖,立意之高远,从中不难见出。另外,富有文采的语言表达,文章首段的巧妙切入,首尾部分的相互照应,也都是行文亮点。

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二)

年少时曾拜读过川端康成先生的《禽兽》一书,对这样的描写唏嘘不已:

“少女躺在那里,母亲为她穿上和服,惨白的脸上抹了两抹嫣红,如同新娘一般美丽。”

是什么样的人用这样不带一丝叹息的语句描写出如花生命的逝去?在当时的我眼中,这一切过于残酷了。

多年之后,随着阅历的增长,我终于有了新的理解,川端先生只是仰望星空之后,发现了星空的浩瀚与大地的束缚吧。有人指责说文学家是最脱离实际之人,他们存在于幻想与虚无之中,无所事事。我认为在这个讲求“脚踏实地”、追求实际利益的年代,文学家是将梦想与实践结合得最好的人,他们仰望星空得到天穹的召唤,以梦想领航,在前进的路上,他们发现了地面泥泞不堪甚至还有铁索牵绊,于是他们放弃了实体,选择在自己梦想的路上朝自己的星空一步步走去

在著名画家古贺春江自杀之后,川端先生曾这样说:“我不赞成自杀,死从不为死而死。”谁能指责这样的人是脱离实际,不脚踏实地,生存于虚幻的呢?我想,川端先生曾经努力尝试过,与世事相融,与时代相合,但战后社会的支离破碎,梦想与现实的巨大反差,那片星空的强烈召唤,这一切的一切使得川端先生放弃了我们——1979年的一个春日,川端康成打开煤气,自杀于公寓内。这里的死亡已经不是逝去的意味了,川端先生解脱了,他无所牵挂地朝他曾经仰望的星空走去,一步一步,越来越接近

死亡这种行为仿佛对文人有着特殊意义,屈原、芥川龙之介,以及我们今天的诗人海子、麦地 都选择了这条路,去追寻自己的星空。

世人,你还要嘲笑他们吗?你可曾想过他们也曾在你们的泥潭尝试过?你可曾想过他们才是在仰望星空之后发现大地束缚的人?你可曾想过,当你自以为脚踏实地地在这里挣扎,被利益驱使的时候,他们正在接近星空,接近梦想的地方俯视着你,看你在浑浊不见星空的地方泅游?你可曾想过他们才是坚持本真的人?

——你呢?

诚然,我并不赞同自杀这种行为,我同样坚信一个生命的逝去,必会带来缺失与遗憾。我只是想提醒你,在你自以为脚踏实地的时候,你头顶可曾真有那份你曾经坚信的天空?你是忘了它?还是已使它混浊不堪?

请记得仰望那片星空,请摆脱泥潭,真正地脚踏实地朝梦想走去。

【给分理由】

这是一篇论点新异、论据独特、论证有力的议论散文。绝大多数考生会持“彼此双扬”观去看待“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二者关系,认为既应仰望星空也应脚踏实地;而本文作者却独辟蹊径地持“抑此扬彼”观去审视这二者关系,认为不应如脚踏实地般深陷实际利益泥潭而应像仰望星空般去追寻本真纯美世界。作者凭借丰厚的积累和独到的眼光,将“文人自绝”这一文化现象选为核心论述素材,并有点有面地重点剖析、热情讴歌了多位“自绝文人”身上所具有的不受现实利益牵绊、决然追寻纯美世界的精神特质。作者在论证时颇有雄辩力量,既能对“自绝文人”身上的精神特质和“文人自绝”方式的不良结果作全面、辩证剖析,也能综合运用比喻、反问、排比等多种修辞方法来增强表现力,还能巧用易于拉近作者与读者距离的第二人称以增强说服力。

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三)

我行若微尘,脚踏黄土,但我向往星空,因为我是个有梦的孩子。

此刻,泪水肆溢在我的脸上,我的思绪回到了小时候。

夜,如此安谧,那份乡间的回忆是现在无处找寻的。我倚靠在奶奶腿边,抬头对着星空痴痴地畅想。“傻孩子,星星再美你一辈子也摸不到,瞎看半天,又不能当饭吃!”奶奶的语调很和缓,尽管她不忍触碰孩子的梦,但因为我们生在农家,长在田里,那种对生活的无奈使得奶奶的话让很小很小的我便多了几分成熟。可我仍旧不甘心,心中仍旧留存着对星空的向往。

夜,微风吹拂着即将复苏的柳枝,奶奶拉着我在水田中为了生计劳作。禾苗是一棵棵插下的,我那时很小,只是在远处看着奶奶躬下的身子,然后仍旧时不时抬头看我向往的星空。奶奶注意到了我的举动,没有做声,只是用她沾满泥水的手刮刮我的鼻子,然后叫我低下身子看看那片家里的水田。无奈,委屈,泪水划过我的脸,滴落到水中,空灵的声音与风吹抚柳的声音我毕生难忘。也许是少年的好奇,也许是上天的安排,泪眼模糊中的我四处找寻着空灵声音的源头,突然我发现泪水打着泥水的声音就是我所找寻的

“空灵”。我止住了泪水,蓦然,我发现水田里倒映着我梦寐以求的星空。瞬间,我笑了,那种儿时的满足与温馨的感受似乎是我近来久违的。“奶奶,你骗我!原来你也喜欢星星!”我近乎疯狂地在田地里叫着,笑着

原来星空并不是那么遥不可及,原来对于一个生在水田里的孩子来说,水田中就藏着他梦寐以求的星空

也许这次考试就是为了让所有田里的娃娃找回对星空的执著。这一刻,泪水打湿了我的卷子,我只是偷偷地用衣服阻止着宣泄的感情对我梦想的阻挠

回归生活,那份田间的记忆真的我无法再去经历。奶奶也因为儿女的孝顺住进了城市,可她仍旧在阳台上种些蔬菜。也许在城里人看来这花花草草挺好看,但我明白奶奶的意思是“人不能忘本”。星空再美,若不脚踏实地,即便我长得再高也只能仰望,课业就是我的水田,我深知在我的笔下正写着的这张试卷,正是让一个孩子真正触摸星空的机会。

禾苗,奶奶一棵棵插在水田里;字,我一个个认真写下。即便外人看来禾苗的存在让水中天不再完美,外人看来我的字体不够美观,但水田与作文一样有着农人和孩子对星空与梦的期待。

十二年在学校的耕耘生活我无悔,因为在校园中我真正做到了脚踏实地。即便我失败了,水田中倒映的星空——谁也无法从我的心中偷走。

“手把青苗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那天空中的星星很美,真的!

【给分理由】

这是一篇虚实结合、妙用类比、描写细腻的记叙散文。全文有虚有实,内容充实:就整体布局来说,前半部分虚写昔日乡间生活片段,后半部分实写今日校内拼搏现状;就具体意象而言,前半部分所写“星空”、“水田”等意象多是实指,后半部分所谈“星空”、“水田”等概念多是虚指。作者巧将农人“奶奶”的踏实插苗举动与学子“我”的踏实奋斗行为放在一起进行类比,既丰富了文章内容,又深化了文章主旨。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小时候的“我”发现水田里星空倒影、长大后的“我”明白奶奶种菜意思等情景,情节逼真,情感真挚。另外,文中诸如“星星再美你一辈子也摸不到”、“原来星空并不是那么遥不可及”等语句颇具哲理意蕴。

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四)

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是多么精妙的比喻。那沉湎于幻想的姿态,与贴近苦难、检阅着人们苦难的俯首深切地折射出对文学创作的两种截然相反的态度。后者将人民的苦难与幸福化作时代的赞歌,将文学注入鲜活血脉与真实情感,而前者的脱离实际而飘移不定的目光将预示着一场文化的浩劫!

因此脚踏实地者永远非仰望星空者所能企及。很多人都可于国家危急存亡之时视水深火热于不顾,只顾陷入无边无际的幻想,摆弄着无关痛痒的“文学”,是谓“仰望星空”之美好;只有少数人能够将文学的重任挑起。世上只有一个重量千钧的周树人,然而无足轻重的周作人茫茫何其多,前后者的本质差别便在于精神的高度:仰望星空是以追求“美”为借口逃避一个时代中文学所应担负的救世的责任,而文学的价值应在反映时代、用无情的笔戳破时代弊端中体现,应灌注时代的强音。我不相信脱离“本职”的泛滥文学的济世价值的存在,亦不知“仰望星空”除耽于幻想的快感后究竟能为时代留下何种不灭的珍珠。

相比之下,如我所坚信,作家必须无时无刻不脚踏实地,才能真正强有力地撑起文学的一方天空。脚踏实地意味着倾听人民的苦难与幸福,如杜甫般肩负起“济世”责任,倾听人民的哀号并将自己最深切的思考化入其中。这是真正有责任有道义的作家不约而同的选择,如哲学家维特根斯坦说:“我宁愿在大地匍匐,也不愿在云端曼舞。”一个真正的作家一想到祖国和人民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那心底的责任与道义便呼唤着他们折磨着他们,让他们以巨大的怜悯包容时代。更有伟大作家如托尔斯泰者预见到“脱离大地”的文学创作乃无限虚浮,甚至面临着“精神危机”,甘愿终其一生保持着“脚踏实地”的姿态,保持着“扎根于现实”的原则,回归朴实,方能使精神的源流生生不息。

然而纵观现世之文学,似有行至穷途末路之危机:糖衣炮弹、矫揉造作而无病呻吟者为多,是所谓“仰望星空”者,而真正脚踏实地“审思”时代之大器者寥寥无几。这不禁令人隐忧。是真文学,就当“脚踏

实地”般挑起时代重任,“仰望星空”般避重就轻的结果便是使文化、文学趋于浅薄。在“浅阅读”充斥于世的今天,这难道还不应使人们警醒吗?

脚踏实地,去承受文学应承受的那份重量

【给分理由】

这是一篇论点新颖、论据充实、论证有力的议论散文。考生独辟蹊径,持“抑此扬彼”观而非“彼此双扬”观并结合文学创作态度问题去审视命题中的“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这二者之间的关系,对那种专写脱离实际之缥缈文章的仰望星空式创作姿态持“抑”的态度,对那种专写贴近时代之济世文学的脚踏实地式创作姿态则持“扬”的态度,在这一“抑”一“扬”中水到渠成地提出“脚踏实地,去承受文学应承受的那份重量”这一总观点。本文论据较为充实,既有哲学家维特根斯坦的所言这一精当的理论论据,又有文学家周树人、周作人、杜甫、托尔斯泰的所行这些典型的事实论据。在论证方面,作者既能凭借深切的济世情怀直面“现世之文学,似有行至穷途末路之危机”这一现实问题从而展示出大胆针砭时弊的气度和力度,也能妙用比喻、引用、反问等多种表现手法以增强说理的生动性并提高说理的可信度。

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五)

往事如潮,心绪如丝,爱的脚步轻缓而又激越,伴着岁月的和声,穿越悠悠时空,又一次碾痛我的心灵。去年的今天,我坐在院前,仰望星空,看绿色的麦畦,和爷爷一起欢笑着,幸福着。而如今的我,又一次来到院前,纵然我望穿秋水,却再也看不到爷爷那慈祥的笑脸。

打开童年斑驳的记忆,爷爷劳碌的身影又一次浮现在眼前。我的童年是在爷爷宽大的胸怀中度过的,爷爷用他那长满老茧的粗大的手,在我童年的调色板上抹下浓重的一笔。爷爷家的院子里种满了小麦,每年冬天,爷爷都会在院子里为小麦除草,我便跟着爷爷。爷爷假装不知道,趁我不备,突然转身抱住我,用胡子扎我的脸。有时爷爷专注于小麦的除草,不理我,我便吵着闹着要摘下一棵小麦编一只小猫。这时,爷爷便会拍拍手上的土,把我抱起来,用哄孩子的语气告诉我:“你弄疼了小麦,它会生气的。”我便放下了手,眼里充满了疑惑。爷爷说,小麦是他的命,可童年的我怎么也不懂那一丛丛小麦怎么就成了爷爷的命。

傍晚,和爷爷躺在院子的摇椅上,仰望星空,任凉风飕飕地吹在身上,听蝉与鸟脉脉地鸣叫。我静静地依偎在爷爷的怀中,爷爷总会问我,长大有什么志向,我便坚定地说:“要孝敬您!”这时爷爷总会摸摸胡须,嘱咐我:“做人要脚踏实地,要像小麦一样。”

我便好奇地看着爷爷,爷爷会把我抱紧,给我讲童话故事:“在遥远的地方,有一株永远也长不大的小麦,既神奇,又可爱。”这时,我真希望能有一双坚硬的翅膀,马上飞到那株小麦身旁。

世事如梭,我在爷爷的爱抚中一天天地长大,童年伴随着那个美丽的故事被我深深地埋藏在记忆的相册里。高中课程繁重,见到爷爷的机会更是少之又少。每次回家远远地便会望见在门口等候的爷爷,脚步便不由得加快,扑到爷爷的怀里。爷爷说,六月是小麦收获的季节,他要在六月和我一同收获喜悦。他一次次地嘱咐我,要和小麦一样,脚踏实地。

往日的点滴小事在绿色的麦畦中,时光的箫声回荡在蓝色的星空下,爷爷一天天地苍老,终究没能实现诺言。爸爸说,爷爷临终前不停地嘱咐要看管好那一地小麦,又不停地念叨我的名字。医院的灯顿时间在我的眼里一片惨白。我为没能见到爷爷最后一面而内疚,内心揪扯般的疼痛令我不知所措。我为爷爷用麦秆编了一只小猫,放在爷爷墓前,静静地陪伴爷爷。

仰望天空,那一颗最亮的星星可是您?爷爷,那飘浮着的几朵白云可是您绵长的思绪?爷爷,您是不是又在给我讲那个美丽的故事?爷爷,那一地小麦如今已经长得很强壮了,她懂得了脚踏实地,她已积蓄好能量,在六月的考场上实现梦的怒放。爷爷,您的小麦哭了,您的小麦想您了,您有没有听到您的亲人的无尽呼唤。

六月的脚步终于到来,经历漫长的严冬,那一地小麦依旧释放光彩。我会替您履行承诺,在金色的六月,收获那份喜悦,一张通知书,让这美丽的故事延续。

仰望天空,采一朵白云记载我的思念,送给您远方的爷爷,我会脚踏实地,成就人生的辉煌。

【给分理由】

这是一篇意蕴丰厚、线索分明、情感真挚的记叙散文。作者用昔日的“我”立志以后孝敬爷爷、今日的“我”梦想在六月收获喜悦、今日的“我”愿采一朵白云记载思念等情节紧扣“仰望星空”,以昔日的爷爷在麦地里辛勤劳碌、小麦顽强茁壮生长、今日的“我”为在考场上实现梦的怒放而不断积蓄能量等情节密合“脚踏实地”,在扣合题旨时做到了有昔有今、有实有虚、有祖有孙、有人有物,这使全文内容充实、意蕴丰厚。作者精心设置“小麦”这一物象并以之为线索将文中的种小麦、管小麦、看小麦、学小麦、讲小麦等内容贯穿为一体;值得一提的是,在文中小麦和“我”的形象不时重合为一体,这使文章意蕴渐深、境界大开。作者用多处细节描写传达出的祖孙深情,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六)

我的亲爱的孩子:

在今天这个通讯高度发达的时代,我依旧选择这种古老的方式与你沟通,请原谅我的“迂”,唯有无声的方式使我从容。

我看到了你在博客中倒“苦水”,你说——新的环境不适应,竞争激烈;你说——学校的校训只有八个字,仰望星空、脚踏实地,你说你为此感到困惑。

但丁在《神曲》中说:“神将一对双生花播植于人间,自此黑暗不再,两朵花生生不息。”曾经我看到这句诗时甚为困惑,相信你现在对此也很困惑,同我当时一样,于是,那时,我选择了回溯

当战火硝烟弥漫了雅典的上空,我知道,希腊战败了,自此成为了强大罗马帝国的一个藩属国,我慨叹于一个文明的建设。但是,我惊觉于希腊人的镇静,一如那静默伫立的希腊神庙中的神像,他们静默着。

在静寂中,我看到了一对双生花在废墟中顽强地盛开着。是的,我懂了。当我看到罗马士兵们贪婪地搬运着希腊神庙的雕塑,而希腊的人们只是埋首稳重做事时,我明白了。

黑格尔说:“一个强大的民族的立业之根在于其仰望星空。”是的,希腊人懂得仰望星空,明晰于自己更远大的目标——用灿烂的文明征服罗马。他们脚踏实地,甘于一时之辱,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的双生花开遍山野。一个民族的文明是其最好的武器,我看到后来的罗马帝国分崩离析,希腊人在仰望星空的远大志向的指引下,脚踏实地的创造着、孕育着灿烂的文明,征服了罗马,获得独立。

我的孩子,你现在可懂得了吗?神赐予人间的双生花正是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啊!

你看,在五四青年节中,在北大的学院里,温总理与学子们促膝围坐长谈的身影;你听,温总理与学生代表的一唱一和,不正是“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吗!

我想,仰望星空是脚踏实地的前提与基础。我的孩子,你关注了“北京将成为国际城市”的这个新闻了吗?中国政府仰望了星空,为北京未来的发展提出了明确目标,放眼长远,放眼未来,北京的前景如浩渺星空一般灿烂、广阔。

而脚踏实地作为双生花的一支,是仰望星空的立足点。如果只一味仰望星空,没有脚踏实地作为仰望的实力与资本,便使本应初衷是极佳的仰望星空成为好高骛远的黄粱美梦。你看现今的北京,在提出国际城市的目标后不断规划,延伸西长安街至市郊,发展主体城市整体规模,不断踏实努力,与时俱进。自此,双生花开遍。

我的孩子,其实,这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的双生花可开遍做人、立业的各个地方,具有普世价值,生生不息。我的孩子,你当放眼长远,仰望星空,拿破仑的“不想成为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的座右铭你当铭记;你又当为之拼搏,潜心踏实做事,脚踏实地做人、做学问。

我的孩子,你看无数朵双生花正娇艳地盛开在祖国的山河中,人们的心头。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的双生花不会因人的不同而有差异,关键在于你自己的争取与努力。

我将会欣慰地看到你双手紧握双生花的那一刻。

爱你的我

2010年6月7日

【给分理由】

这是一篇巧用人称、线索分明、说理透彻的书信文章。作者以致信“我的亲爱的孩子”的新颖体式表现了“民族、城市、个人等均应既仰望星空又脚踏实地”的主旨,书信中第一人称“我”和第二人称“你”

的交替使用营造出亲切、和谐的对话交流氛围。作者巧借但丁《神曲》中的名言妙将命题中的“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这二者喻为“双生花”,并以之为行文线索巧将全文材料与内容贯穿为一体。文章说理充分,这既得益于作者对“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这二者关系的全面阐述,又得益于作者对希腊民族的“双生花”、北京城市的“双生花”等新鲜事实论据的妥帖选用,还得益于作者对但丁名言、黑格尔名言、拿破仑名言等多种理论论据的准确嵌用。

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七)

我贴着地面行走,不在云端跳舞。

——题记

艺术生总有几个月抑郁、压迫、黑色的日子。

为了备战艺术类的统一考试,我们将自己囚禁于几乎与世隔绝的郊区,开始茫茫无期的美术集中训练。在那段千篇一律的日子里,我几乎不能容忍这枯燥无味的单调生活:相同的静物,相同的题目,模特们相同的造型,身边同学相同的空茫毫无焦距的眼神。艺术,不是应当绽放多彩吗?我想。为什么我们要重复这相同的训练?我迷茫。

凌晨一点,与过去的每一天一样,相同的一天终于结束。在回宿舍的路上,我烦躁地扭动早已酸痛的脖颈。一瞬间,满天耀眼的星辰映入我的眼帘。

回到宿舍,我抽出压在枕下的画集,开始放纵自我地阅读。是的,这是我一天之中唯一可以放纵精神的时光,不必沉于窠臼,不必固守陈规,不必重复那相同的事。

莫奈,晚年的那几幅《睡莲》,那深紫与青黛、赤红与泌蓝的交融。他自由地表现着光与影,那湖面反射的波光粼粼,他可以挥洒任何色彩,他多么自由!

梵高,他那如艳阳般的《向日葵》,那充斥着光晕与繁光的《星夜》,他任意地变换着眼前的景物。他的画笔便是他的世界,他可以凭自己所愿地操控,他多么自由!

毕加索,他那肆意狂草的《格尔尼卡》;马蒂斯,他那潦乱零散的装饰画;还有蒙克,一幅《呐喊》仿佛道尽他心中的苦闷。他们多么自由!

现实与想像的差距令疲惫的我无法入睡。我翻出手机,给我的导师发了一条短信。

“为什么?艺术不应当表现自己所想吗?为什么我们要受到现实尤其是身陷考试的囹圄,被封锁在灵感与创造门外?”

不一会儿,手机屏幕再一次亮起。

“戴着镣铐跳舞,有时是一种好事。回归于现实,把握住基础,才是你现在要做的。”

“我不明白,莫奈、梵高、毕加索,那些大师,为什么从来没有受到限制?为什么正值青春的我却要一遍遍地重复?”我委屈地将刚刚对大师的感受一一写下,发给老师。

“大师之所以能自由地仰望星空,之所以能自由地舞蹈于云端,是因为他们曾经真真实实地脚踏实地过。因为艺术从古至今都是源于生活的。”

是的,莫奈,没有早年扎实的基本功,如何能发觉世间那奇伟瑰怪的阴晴色彩?梵高,他更是一位刻苦朴实的勤奋学子,从他一丝不苟的素描习作便能看出。至于毕加索与蒙克,他们的手法固然狂放,但其背后隐藏深意你可明白?是对战争的愤怒和对世间的无奈!他们无一例外地用自己的画笔揭露了人世沧桑!

戴着镣铐跳舞,不要觉得自己身陷考试的囹圄。这种生活帮助你磨砺,也是你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你当然可以仰望星空,寻找自己的灵感。但不要忘了,正是站在坚实的土地上,你才有了如此安全的归属感。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合上手机,老师的话依然萦绕耳边。我仿佛觉察到原本枯燥、单调的生活忽然有了色彩,相同的事物变得丰富。

是的,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只有脚踏实地地感受生活,才能自由自在地仰望星空。

【给分理由】

这是一篇思路清晰、感受真切、思考独特的记叙散文。文章层次极为分明:首先,叙写艺考之前反复集训之事,抒写“我”对千篇一律且枯燥无味的学画生活的厌烦之感;其次,叙写某日夜间翻阅画集之事,抒写“我”对自由自在地仰望星空的绘画大师的艳羡之感;然后,叙写当日夜间导师解惑之事,抒写“我”对也曾脚踏实地且受尽磨砺的绘画大师的崇敬之感;最后,叙写当日夜间合上手机之事,既照应开篇,抒写了“我”觉察到原本单调、枯燥的学画生活忽然变得丰富、美丽起来的直接感受,又直揭主旨,抒写了“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只有脚踏实地地感受生活,才能自由自在地仰望星空”的理性思考。全文所叙事件取材于作者真实的艺考生活,所抒感受真真切切,所写理性思考可谓是对命题中的“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这二者关系的个性化阐释。此外,“我”、“你”、“他”三种人称的活用,疑问句、设问句、反问句、感叹句四类句式的巧用,也都是行文亮点。

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八)

黄沙漫漫,当我们拂去那丝路上沉积已久的历史的埃土,会在中国西北的大地上发现一个地方,那就是西行路上的明珠——敦煌。

这曾经繁华的城池在人类的历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笔。我们无从计数究竟从何时,在这广阔的土地上,在那洞窟中响起了丁丁当当的开凿声,但从那僧人长跪于鸣沙山,向西叩首的那一刻起,敦煌,从此成为了仰望星空之人的归宿。为了那莫高窟中绚烂的壁画与彩塑,多少人漂洋过海地前往,多少人感慨万千,又有多少人久久地伫足,为那些坚定地站在敦煌土地上的无名艺术家们,报以最真挚的敬意。

不知是否有这样的一生,风餐露宿却仍用他们那颗纯净的心来描绘着佛国的苍穹。他们是莫高窟中无名的画师,那佛祖细细的眉眼,那飘飞的彩带,那曼妙的身姿无一不是出自他们的笔下。朝阳破云而出,他们执着画笔添抹了壁上的那点朱红,执着油灯,一个抖腕绘就了一个笑开的嘴角。他们心中存留着的并非对功名利禄的向往,而是那三界乐土的宁静与安详。扶摇的飞天反弹着琵琶,捻花的观音静雅安恬。孔雀石研墨的兰,渲染了壁画的背景,朱砂的记,点缀了满树的繁花。画师们用他们的双手绘制着他们的梦,回首望一望天边,只是夕阳西沉了些。佛祖含笑的明眸见证着这些脚踏实地的画工们,而不知那画工的脑海中可曾浮现出灿烂的星空,可曾站在微凉的夜空中仰望?看尽了一生岁月静好。

不知是否有这样的一生,风雨如晦却仍用他们满茧的手掌去塑造天人的风姿。他们是莫高窟中无名的塑像师,那纤巧的手掌,那圆润的面颊,那飞扬的鬓角无一不是出自塑像师的手中。黄沙掩盖不住他们的诚心,风雨打不败他们的希望,那一生的年华融入了佛祖捻花而笑的手中,那毕生的心血结成了释迦牟尼侧卧的层层衣摆。他们拿拈着微笑的弧度,他们抹拭着身材的曲线。带着低入尘土的谦卑与真诚,塑像师的手中诞生了一个又一个栩栩如生的造像。他们可曾想那极乐圣土的仙乐齐鸣,他们可曾在夜中忽现灵光而再次执起工具?佛祖的容颜安和,一如那脚踏实地的造像师,迎接着每一次的日升日落。这敦煌的宏伟都是他们的星空,久久的仰望,久久的祈福。

每个不知名的艺术家们奉献的都是他们的一生,而当我们步入那彩绘中,看见的不仅是眩目的色彩,更是画师与造像师的梦,这份美好与静谧将长存于世人的胸怀,而这背后的汗水泪水也将永远为后人铭记。

哦,请原谅我们无法唤出你们的名字,无名的艺术家们,但我们会记得,正是脚踏实地、仰望星空的你们成就了莫高窟,成就了敦煌。

驼铃声响,敦煌,又迎来了他喷薄而出的朝阳。

【给分理由】

这是一篇底蕴非凡、技巧纯熟、情感真挚的抒情散文。作者凭借知识积淀的扎实和文化底蕴的深厚,用自己所熟稔的敦煌艺术来演绎命题,表达出“正是脚踏实地、仰望星空的你们成就了莫高窟,成就了敦煌”这一主旨,取材新巧,立意独到。作者靠非凡的想像力,以复活历史珍贵瞬间的笔法,用生动细腻、诗性十足的笔触,还原出画师、塑像师用双手绘制、塑造梦想的历史画面,这些描绘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文中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成就了敦煌的无名艺术家们的赞美、崇敬之情,情感真挚而浓烈。此外,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三种人称的交互使用,也都是行文亮点。

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九)

繁星点点,我心悠然。整理心绪,踏出梦想。

——题记

真想听听两只蚂蚁的讨价还价,看看奔马眼中的明天和远方。蜣螂用后腿把粪蛋滚到坡顶,是否会转身绕到另一边,用前爪猛一推,让粪蛋骨碌碌地滚下去,看看它能滚多远,以此来断定是前腿劲大还是后腿劲大? 我爱这样新奇的幻想,眼前总闪耀着无数个梦幻之星,自然,也喜欢上了夜晚头顶这片灿然的星空。

当效率至上的观念弥漫开来,生活便如齿轮般高速运转,人们发现灵魂渐渐跟不上我们的节奏了,随之而来的便是心灵的躁动与不安。人们啊,为何不停一停脚步,抬头看看那深邃的星空?繁星闪烁,就像儿时一个个美丽的梦。仰望星空,在这浮华充斥的时代,你会享有一个宁静的夜晚,心因此而变得安然。何不以我们沉静的思考,将这逼近的浮躁,再一次地推开去?你看,阳光带着蜜蜂飞翔,雨水踮起足尖奔跑,天空分娩着雪花,黑夜将星星放在井水里收藏 绿的风,绿的树枝,还有那金黄的明亮的田野 纵世事变迁,请让我们保持生命本来的颜色吧,用悠然和谐的心态让星光把自己照亮,让脸上的笑颜,清澈得再没有纠缠。

当内心拥有了悠然与宁静,就请继续人生的征程吧!用执著灌溉梦想,用坚毅书写追求,脚踏实地舞动生命!

自古便有“颠张醉素”的美谈,怀素的书法堪与张旭媲美。他的狂草,奔放流畅,一气呵成,挥毫掣电,随手万变。宋朱长文《续书断》中赞怀素的书法“如壮士拔剑,神采动人”!然而,这苍遒舒劲的笔法怎是朝夕而成,一叶叶散发着幽香的芭蕉见证了怎样艰难辛酸的历程!骄阳寒霜,却无畏惧,手握笔杆,便将内心也紧紧掌控了。与其说怀素书写的是字,不如说他书写的是对书法的一份热爱、一份坚守、一份灵魂最真切的欲望!他一步步的脚印饱含重量,他用执著坚毅的信念踏出了梦想,踏出了一片天空。如是,荆棘便开出了花。

其实,珍惜内心最真纯的悠然宁静,并非告别尘世,跑去深山做古老的猎人,而是为了能让我们在这充满耳朵与眼睛、糖果与匕首的尘世中行走得更加游刃有余。并且,唯有这样平和的心境,才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前行,更执著踏实地追逐并实现梦想。

因此,让我们怀着仰望星空的心情,脚踏实地地舞动梦想,烁动生命吧!

【给分理由】

这是一篇立论深远、析例透彻、用语灵动的议论散文。作者认为,在这效率至上、浮华充斥的时代,“仰望星空”会让灵魂远离躁动、变得安然,眼光何其独到;作者认为,应“脚踏实地舞动生命”,观点何其深刻;作者还认为,“珍惜内心最真纯的悠然宁静,并非告别尘世”,思想何其辩证;作者更认为,“唯有这样平和的心境,才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前行,更执著踏实地追逐并实现梦想”,对“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二者关系的阐述何其高远。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在选用怀素这一典型例证时,并未简单地复述其人其事,而是将主要笔墨放在了对其精神品质的深入挖掘、透彻评析上。另外,文中整句、散句的交错使用,比喻、拟人、反问、引用等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我”、“你”、“他”三种人称的灵活安排,均可见出作者语言的鲜活灵动。

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十)

我想,我们的民族既需要仰望星空的人,也需要脚踏实地的人。

仰望星空的人有装载天下的胸襟、容纳苍生的情怀,高瞻远瞩,引导时代变革;而脚踏实地的人则踏实肯干,兢兢业业,做实事不说空话。他们都是民族的脊梁。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经历了千年少有的变局。封建统治的腐朽没落,帝国主义的野蛮侵略,使得古老的中国摇摇欲坠。这时,有两股思潮同时兴起,一为“维新变法”,一为“实业救国”。康有为、梁启超本是学习儒家学说的读书人,这时,却上书皇帝,痛陈“修宪法、设议院”、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文化的重要性。而“戊戌六君子”更是为了变革复兴而英勇就义的。同时,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也开始兴起。这些实业家们深知发展工商业是抵制列强对华资源掠夺和商品倾销的最快且最好的办法。他们用面粉厂、纺织厂来振兴祖国,用“爱用国货”减少白银外流,也提高了人民的民族意识。

维新家们仰望星空,从文化政治制度上救中国,实业家们脚踏实地,从工商业发展上救中国。二者相得益彰,为民族复兴、挽救危亡作出了巨大贡献。二者也缺一不可,光有戊戌变法自上而下的变革,没有实在的工商业的发展、综合国力的提升,一切都是空谈。没有了封建制度的改变,工商业压抑在有着千百年历史的“重农抑商”中,也不会有多大发展。

但是,当维新家、实业家们当年振兴中华的理想终于通过一代代仁人志士的努力获得实现的时候,一百年后的今天,我们的民族却开始缺少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的人了。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注意与思考。

百家讲坛使得一批“给老百姓讲课”的大学教授成为“电视明星”、“学术红人”,越来越多的大学教师成为各种演讲、会议的“座上宾”。普及知识当然是好的,但当他们忙于“学术走穴”、只顾大把大把赚着钞票的时候,他们哪里还有时间、还有心情静下来研究学问?某些经济学家甚至收取房地产公司的“咨询费”,写出虚假的学术报告,为老板们盈利,学术良心不再!本应“仰望星空”的人自己迷失在物欲中,又如何带领民族前进?

市场经济使得学术氛围改变,其实普通人亦被改变。书店里的畅销书多是《一步走向成功》、《致富秘诀》之类的书籍。快速的生活节奏裹挟着人们加速奔向以金钱、地位为标准的成功。工人、农民这样的全靠踏实工作赚取血汗钱的工作被年轻人所不齿。什么“沉潜十年”,在很多人眼里就是“胡扯”。于是,他们迈向成功目标的脚步往往虚浮。我们也就缺少了脚踏实地的人。

我们的民族需要仰望星空和脚踏实地的人。我期待着我们的社会少一点浮躁,多一点踏实;少一点鼠目寸光,多一点深谋远虑;少一点一己之私,多一点博大胸襟。

我也相信,我们的祖国会有更多的康、梁及民族实业家那样的人。他们仰望星空,他们脚踏实地。我希望成为这样的人,我希望中华民族早日真正屹立于世界民族之巅。

【给分理由】

这是一篇立论高深、论层清晰、论证有力的议论散文。作者在开篇即指出,“我们的民族既需要仰望星空的人,也需要脚踏实地的人”,总论点提得鲜明响亮、不同凡俗;作者在文末进一步指出,“我期待着我们的社会少一点浮躁,多一点踏实;少一点鼠目寸光,多一点深谋远虑;少一点一己之私,多一点博大胸襟”,这使文章主旨得到了深化。文章开篇部分提出总论点,主体部分沿着由古及今、由正及反的思路具体剖析国人的“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情况,结尾部分升华中心并照应开篇,全文论述层次颇为清晰。全文论证有力,这既得益于作者对维新变法、实业救国、百家讲坛等诸多典型事实论据的深入剖析,也得益于作者对对比论证方法的巧妙使用,还得益于作者对反问、反语等修辞方法的灵活运用。

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十一)

史铁生说:“皈依不在天堂,皈依就在路上。”正如此岸与彼岸,彼岸遥不可及而有朦胧之美,星光灿烂而引人遐想;伸手可及的此岸似乎过于清晰、厚重、单调无味,所以我们习惯于仰望,习惯于歆羡,殊不知,此岸才是我们精神的家园。

高三的教室移到了一层,闲暇之余便常到草坪上漫步,心中总不由自主地充塞着各种蓝图,想像着去荷兰欣赏摇转的风车,体味香草的气息,想像着逃离如今一切的束缚过童话般的生活 似乎现在的生活就是“遭受”,没有星辉灿烂,没有阳光雨露,只有沉重的步伐与日渐坚强的心志。我陶醉于自己勾勒的彼岸的星空,厌恶此岸这无趣的脚踏实地。

直到一天偶然翻到了苏轼的传记,不由得感叹这位先哲从彼岸回到此岸,从遭受变成享受的过程。他的星空便是太平盛世——一个人民安居乐业、没有斗争、没有压迫的社会。他曾执著地仰望、探寻,甚至心力憔悴,身陷囹圄,于是苏子转过身来回到此岸,与民同乐,并脚踏实地地尽一己之微力为天下谋一份福。于是,我们看到了泽被后世的苏堤,听到了“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的诗篇

或许星空本就是用来欣赏的,可以陶醉,但不能沉迷驻足于此而固执地追求彼岸,恐怕那又会失去许多此岸的欢欣了。史铁生的皈依就在这脚踏实地的行走中,对永恒的缺陷和自身限制的超越让他渴望解脱,然而他没有选择沉迷失意于仰望中,而是在此岸感受春意盎然。

他在地坛的一草一木中悟到了生命的挣扎和蜕变,在老海棠树枝杈间感受到了绚烂天空中妈妈留下的爱。他执著地拿起笔,倾尽其才地书写。他的双脚永远离开了土地,却在精神的沃土上脚踏实地地奔跑,

他挥汗、超脱、高歌澎湃。他在泥泞的路上留下了最清晰的脚印,这串脚印比天空中灿烂的星斗还要动人,还要美丽。

今天的我不再抱怨此岸脚踏实地的沉重与枯躁,这铿锵的行走本身就是一种享受。我沉静地坐在教室里,玉兰树在歌唱,阳光斜洒在我的身上,我满足而珍惜地拿起笔,在我的路上脚踏实地行走。

斑斓的星空,遥远的彼岸能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与心的欢喜,可只有此岸才是我们的精神家园。我们在这里脚踏实地,步步前行,那便是皈依。

【给分理由】

这是一篇说理深刻、用料独到、文中有“我”的议论散文。作者巧将“星空”和“实地”转化为“彼岸”和“此岸”这两个概念,提出与其瞻望彼岸、不如安于此岸的总观点,并以精神角度鲜明指出“此岸才是我们精神的家园”,所谈角度颇有新意,所谈观点颇有深度。文章说理的深刻还体现在,作者并未简单地全盘否定“仰望星空”,而是能以辩证的观点看待之。在运用材料方面,作者并未简单地复述名人事迹,而是能紧扣安于此岸、皈依现实这一主旨对老题材作出全新解读,说苏轼是“回到此岸,从遭受变成享受”,说史铁生是“在此岸感受春意盎然”。另外,作者也并未简单地谈古论今,而是能在文中思考并着力解决“我”身上所存在的迷醉彼岸、厌恶此岸的现实问题,这不仅充实了文章内容而且深化了文章主旨。

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十二)

自古逆境成大才。究其根本,在于,身处逆境的你仰望星空,心中想着一个世界。偏偏,上天给予了你另一个世界。于是,在叫天天不应、呼地地不灵之后,你唯有低下头来,脚踏实地地践行、奋斗。

最终,两个世界矛盾斗争的结果,便是你获得了一个高于二者之上的新世界。

白衣卿相的才子词人柳永,曾仰望着仕途的星空,那里可以实现他的抱负、理想。然而,屡试不第让他与怀想中的星空渐行渐远。“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于是,他把高昂的头颅低下,走进了市井闾巷,脚踏实地地作他的词去了。“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不再仰望星空的他,运其才智,操其狼毫,浇铸出了一首又一首让人称绝的佳作。

试想,倘若柳三变仍仰望着星空,没有脚踏实地走向那创作的瑶池,又怎会有《雨霖铃》《八声甘州》等传诵千年、流芳百世的奇词?真宗、仁宗两朝皇帝,柳永经历的科举考试,一共有915名进士,他们在当时或许显赫,而今已雨打风吹去。唯有柳永之名被历史记住,历史记住了柳永,同样记住了他从仰望星空到脚踏实地的转变。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韩愈在仰望星空盼望自己的劝谏能被天子接受之时,又怎么会想到,迷信的皇帝不会因一臣之言而不迎佛骨?星空中劈下一道惊雷,韩愈跌跌撞撞地走向了海隅。他仰望的星空让他绝望。而到了潮州,韩夫子发现此地土地贫瘠,鳄鱼乱爬,买卖奴隶,教育不兴。他痛心:同属一个天朝,为何此地却如此落后!他低下了头,不再仰望星空,开始脚踏实地地为百姓做事:除鳄鱼,兴学校,开垦荒地,废除奴隶制。仅八个月,他便为民做了四件实事。在韩公到来之前,潮州无人及第,但自他治理后,先后有147人高中进士。

韩公祠背倚的是韩山,前面流淌的是韩水。李渊父子虽得了天下,却未见有一山一水易姓为李。而韩山韩水,是百姓们自谓的。梁衡有诗云:“八月为民兴四利,一片江山尽姓韩。”历史记住了“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的韩愈,也记住了他从仰望星空到脚踏实地的转变。

在逆境中砥砺的仁人志士,无不完成了从仰望星空到脚踏实地的转变。他们脚踏实地,仰望星空,默究兴衰之理,暗运回天之力,让历史更加丰富多彩,光照大千。

【给分理由】

这是一篇立意独特、思路清晰、说理充分的议论散文。作者认为,若能在逆境中实现从仰望星空到脚踏实地的转变则能获得一个新世界,角度选取与众不同,文章立意颇为独特。总分总的布局安排,使得文章层次清晰、思路分明。作者说理充分有力,既能对精心选取的柳永、韩愈等典型论据作出透彻剖析,又能灵活运用比喻、反问、引用、对比等表现手法以增强说服力。

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致墨子的一封信(十三)

尊敬的墨子:

这是两千多年后的一个学生写给你的一封信。我不知缘何要写信给你,只知道我因你而有幸明白了一个道理:仰望星空,也要脚踏实地。

记得小时候,我从家中落灰的书架的最底层摸到一本古朴的线装书。这便是我和你的首次“邂逅”。但这第一次似乎并不那么美妙,从你黝黑的脸上我看不到一点情感,也读不到一篇激昂壮阔的宏论,只有那“守不竟,即赴死”的严苛与冷峻。

那时我觉得,你一定是个没有理想的人,一定是个不会仰望星空的人。

但终究,我没有放下这古朴的书,而是日渐被它吸引。“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傲贱,诈不欺愚”,书中的每个字都开始散发出一股朴实的稻香。比起其余诸子面向天空的高谈阔论,这些文字是那么朴实,又是那么深邃。

于是,每每书页翻动,我便仿佛回到了那个人人“交相亏贼”的纷繁乱世。

苍茫中,我看见了塞外驾牛西去的老者,望天吟咏着“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也望见了杏坛上侃侃而谈的君子,仰天大呼“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我看见了临淄稷下学宫中诸子争鸣的一派繁荣;也望见了楚河畔鼓盆而歌的隐士,正陶醉地“独与天地精神往来”。

终于,我望见了你。你不愿总是对着星空发出苍白无力的呼号,也不愿去与庄子整日无谓地论战。你总是以行者的姿态现于世间,救百姓于水火,解万民于危难。“尽天下之卵,其石犹是也”,你的脚步那么坚定,那么有力。

我终于明白,你不是没有理想,不是不会仰望星空。只是与诸子那不切实际的口号相比,你更愿意脚踏实地,以务实的态度来实现自己的理想,让兼爱——你的那片星空划出更灿烂的光芒。

所以,你总是在奔忙,因为这世界很大,人们的心却很小,甚至容不下对他人的爱。你痛心于这“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劳者不得息”的乱世,所以你宁肯“行十日十夜”去劝说楚王,并“九距”鲁班“攻城之机变”,终于拯救宋国一方百姓。你践行“非儒”、“非乐”、“非命”、“非攻”等理论主张,为的就是切实地用自己的努力迎接“大同”的到来。因而,你的脚步遍及中原,你的每个脚印都那么坚实,深深镌刻在华夏大地上。

原来,你黝黑的面庞竟时刻仰望着星空;原来,你的双脚竟永远坚实地踏在大地上。黑衣黑发,黑眼黑面,行走在大地上,你就像那奔驰的闪电,穿透九霄,刺破重云,为这九州五岳点燃永不熄灭的爱的火焰!

人类需要仰望星空,但群星的美终究不属于大地。所以,当我们仰望星空时,别忘了脚踏实地地为社会、为世界做些什么,用自己的脚印折射星空的美丽。

墨子,感谢你让我明白了这个道理,也感谢你让我因此拥有了生命中最恒久的动力。

你的一名崇拜者

2010年6月7日

【给分理由】

这是一篇形式新奇、底蕴丰厚、观点深刻的书信文章。作者以致信墨子的新颖体式来表现“仰望星空,也要脚踏实地”这一主旨,巧用第二人称营造出较为和谐的抒情氛围。作者底蕴非凡,既能在深度上结合墨子有关“兼爱”、“非攻”等的所作所为详细阐述对其深层理解,也能在广度上广泛谈及老子、孔子、庄子等其余诸子的所言所行,从而将墨子置于较为广阔的社会背景中去加以表现,还能在宽度上大量引用《道德经》《论语》《庄子》《墨子》等经典著作中的名言名句以恰当表情达意。作者并未拘泥于谈古,而是能在充分谈古的基础上于文末深入挖掘出墨子其人其事对“人类”、对“我”的当下启示意义,真正做到了借古说今、古为今用;“这世界很大,人们的心却很小,甚至容不下对他人的爱”、“群星的美终究不属于大地”等文句所含意蕴也颇为深刻。另外,崇敬墨子的真挚情感的表达,比喻、对比等多种表现手法的巧用,也都为文章增色不少。

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十四)

一个人仰望星空,会唤起对知识对宇宙的探索;然后脚踏实地去学习,便更进一步接近永恒的真理。 一个民族仰望星空,会涌起对国泰对民安的渴求;然后脚踏实地去发展,便更进一步接近美好的未来。

自1904年中国第一次率团参加世界博览会以来,经过一个世纪的风雨,中国从观展、参展到举办世博会,从绣花鞋、大烟枪到清洁能源,每一步探索,每一次实践都是我们的先辈在仰望星空、感慨万千之后,脚踏实地、步步为营的结果。

在1904年的美国圣路易斯世博会上,慈禧太后派贝子溥伦参团。浩浩荡荡的大清国队伍,让我们看看他们都带了些什么:烟壶一只,具有民俗特色的绣花鞋三只(分别由北京、上海、广州的小脚妇女穿着),大烟枪一管,杀人刑具一套 如此具有“中国风”的展品!反观西方诸国,英国秀出自己引以为豪的蒸汽机车,美国炫耀着电灯、电报机等新型发明。在那次展览会上,中国只有一家公司生产的马牌洋灰获得了金奖!在启程回国的前一天晚上,溥伦仰望着圣路易斯璀璨的星空,想到几日来所观中西方之差距,不禁由衷一叹:“奈何!我大清颜面何在!”他身旁另一清国大臣则妙答:“唯脚踏实地而已矣。”

“唯脚踏实地而已矣”这句话道出了治国兴邦的真谛,仿佛是一句预言,这句百年前的回答竟为我们后人指出了一条发展方向,于是乎,百年之后——

在2000年的德国汉诺威世博会上,有着江南风韵精华的“中国亭”吸引了不少游客驻足参观。从三峡工程的沙盘到新农村的发展建设,从申奥时的种种规划到北京四合院中的大碗茶渗出京味儿,每一个点滴都浸着中国进步向前的脚印。似乎还有人不满足,曾有一位记者在博客上写下这样一段话:“德国今夜景色迷人,我望着满天的繁星,忽然产生这样的疑问:咱中国什么时候才能举办世博会呢?”后边随即有人跟帖:“中国每一天都在高速发展着,咱还是脚踏实地,一步步来吧!毕竟那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呢!也许咱有生之年能见识到呢 ”

又一句“脚踏实地”,多么朴素而正确的真理!顺着这个指引,我好像看到了无数人忙碌的身影,他们用奋斗的汗水无私奉献,使北京奥运会获得空前成功,让奥委会主席叹曰:“无与伦比!”是每一次仰望星空后的求索,是每一步脚踏实地的努力,让溥伦做梦也想不到的奇迹发生了。

在2010年的中国上海世博会上,浦江两岸密布着各个国家馆。当然,其中当属“中国红”最为闪亮夺目,LED节能灯,可循环利用的世博供水系统,太阳能发电设备 这些成就都展示着当代中国的进步,远胜于1904年的马牌洋灰!就在几天前,开园一个月的世博会入园人数已超过一千万人次!

仰望星空,让浩瀚的宇宙给予我们对未来的思考;

脚踏实地,是前人的实践给予我们对现实的把握。

我们期待有更多人在仰望上海的星空时抒发着感叹;更期待着人们在星空的思索下脚踏实地,开创祖国美好的未来!

【给分理由】

这是一篇立意高远、层次清晰、用料讲究的议论散文。作者跳出一般考生会写的立意窠臼,专谈民族的“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问题,站位高远,立意深刻。全文采用总分总结构模式,思路清晰,层次分明。在运用材料方面,作者非常讲究,既凭借对历史知识的熟稔集中选用了三则典型、新颖的世博会素材,又凭借对表达技巧的精通巧用横向或纵向上的对比以突显主旨。

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十五)

是谁说,要有最遥远的梦想和最朴实的生活。这话讲得太好。因为梦想应该高飞,星辰般璀璨,才能使生命不枯涩;而生活应该踏地,勤勤恳恳,方能向梦想靠近。

黄土高原上,那一群陕北人便是挟着最远的梦想,脚踏实地地生活。

翻过这一座山,前方便是黄色的高原。这一方土地处在雄鸡的脊梁,却时时承受着来自风雨的最残忍的侵蚀。再也找不到一片土地,能让人如此心疼。那开裂的地面犹如终日操劳的农夫的手掌,干燥,粗糙。可是闭上眼睛,听啊,远处的山间传来那一阵响亮而尖锐的乐声,时而幽幽如诉,时而滚涌若潮,急促时是千军万马,缓和时是夕阳落日。那不正是从这黄土地上生根发芽进而开放的一朵奇葩吗?那唢呐声,淌过干涸开裂的土地,淌过沟沟壑壑、崖崖洼洼,直飞向山外的世界。那是黄土地人的梦想啊!多少个夜晚,当路遥拿起手中那支伴随自己多年的笔并放眼窗外时,他从那星空里看到了黄土地的希望。他把对那土地全部的爱倾注在笔尖。孙少平的梦不也正是路遥的梦吗?走出这荒芜的土地,走出这大山!黄土地也要挣

脱苦难的束缚,向星空放歌!在那些响着唢呐的夜晚,多少黄土地人就那样默默地躺在土地母亲的怀抱里,仰望星空。

生命的养料不多,又有何妨?陕北的汉子可不只有梦想!没有林木,剖崖凿坡,同黄土一色的窑洞就是陕北人的温房;没有鱼米,红高粱、黄谷子、紫荞麦就是陕北人的食粮。这土地给予她儿女的太过有限,但黄土地人选择的是“不放弃”。在麦地、牧场,你会看见陕北汉子挥汗如雨;在窑洞、脚地,你会发现陕北婆姨勤快持家。而从那高原里走出来的后生,也个个勤劳朴实,在自己的岗位上脚踏实地地生活。路遥是在那星空下获了启发、受了鼓舞吧?路遥也是在那土地上在那白纸间不辍耕耘,才一步一步实现了自己和全体黄土地人的梦想吧?“滴血的手指才能弹出绝唱 ”十几个春秋,他坐在窑洞里,就那样写着,写着,从未想过要停下,从不允许自己放弃。也是在那些响着唢呐的夜晚,多少黄土地人在星空照映下,沉默着走向温房,准备着,在第二天的破晓,继续耕耘;努力着,让梦想照进现实,让孩子走出大山,让黄土地变得富饶!

仰望星空,使陕北人生命润泽;而脚踏实地,使陕北这块土地愈加火热,愈加醉人!

【给分理由】

这是一篇选材独特、点面结合、富有文采的抒情散文。考生与众不同地选取“陕北人”这一特殊对象来演绎命题,由衷地表达了对其“挟着最远的梦想,脚踏实地地生活”这一做法的赞美之情。与抒情相应的是,作者追求一种充满诗意的叙写,如写唢呐寄情、窑洞筑梦等。在叙写过程中,考生做到了点面结合,不仅对“陕北人”这一群体人物进行了全面观照,而且对“路遥”这一个体人物进行了深入审视。另外,整句的多处铺设,各种修辞方法的灵活运用,也彰显着小作者的非凡才华。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wuv4.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