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更新时间:2023-12-02 19:25: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安徽省阜阳市十五中学 杜浩东

摘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场深刻变革和教育思想及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大的进步。数学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要达到的教学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引起广大数学教育界的高度重视。 本文就这一主题从教师、学生两个方面结合实际具体探讨了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围绕这一主体对现有的教育体制作了进一步展望。

关键词:创新能力 创新意识 创新精神

为迎接新世纪科学技术的挑战,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而激励民族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的基础在于教育,特别是中小学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围绕着这一目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引起教育界广泛重视,所以,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创新教育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

创新能力是一种积极改变自己,改变环境的应变和创新的能力。创新能力既与智力有关,又不仅仅是一种智力特征,它更是一种精神状态,一种人格特征,一种综合素质。这使得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变得复杂起来,也使得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数学教学中愈来愈显得重要。本人在此就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仅供同仁参考。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

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兴趣也就是创新的推动力,创新的过程需要兴趣来维持。”

1、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学生渴求未知”的心理,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做准备。

由于学生年龄小,知识有限,面对大千世界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

1

欲,在他们的生活中常有“为什么”相伴其中,有时他们还会常常提出一些奇奇怪怪的问题。比如太阳为什么会从东方升起?袋鼠为什么跳着跑?等等!更有甚者,会把家里的小电器偷偷拆开,看看里面究竟是什么一回事。这时,我们切不可以怒而去阻止他们,知道吗?这恰恰是他们产生学习兴趣的直接动力,这样的“破坏”会使学生主动观察,思考和认识周围的世界,这好奇心是“创新”的潜在能力,是创新意识的萌芽,这时,我们要多鼓励学生去发现问题,去提出问题。针对学生有时不着边际的离奇想法,我们不能不予理睬,或虽对其作出了详细的解答,而忽略了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中具有创造性的,有价值的内容分析,这样我们就失去了教育的有利时机。所以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努力去把握学生的心理,依据他们的年龄特点和此阶段学生的心理特征,对学生进行别出心裁的提问,以及回答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去探索知识。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细心体察,真诚、热情地对待学生,以便使学生能够大胆发现,提出新的问题来,注意支持与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以及处于萌芽状态的创造行为。

根据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我们可知道处于这一阶段的学生,他们有很强的好胜心理,这时我们要抓住这一点来培养学生创新的兴趣。学生都有强烈的好胜心理,如果在学习中屡屡失败,会使他们对学习失去信心,失去兴趣,甚至会厌烦这门课程,而这时,我们应适宜地开展一些活动,给每个学生都创造出机会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这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有必要的,也是培养他们创新能力的需要。比如有些同学对数字游戏有很好的理解力,我们就在班里开展关于这方面的比赛,还有一些同学在数学计算方面的能力很差,但他们对几何图形的设计有其独特的一面,这时我们就应开展一个几何图形设计大赛,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学生们能够充分展示自我,找到自信。同时在这样的活动中,他们能感受到自己胜利的心理,体会数学给他们带来的快乐,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的兴趣。

2、在教学的过程中,我要善于挖掘教材,要把关于“身边的数学”引入课堂,激发学生的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鲁说:“学习的最好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数学老师要在教学的过程之中,要善于挖掘教材,能把别人看作苦燥的数学展现出它的独特的美,而又能在展示出数学美的同时,让学生去欣赏,从而

2

使学生得到积极的情感体验。我们可以在提出数学问题时,揭露它的新颖奇异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在分析和解决问题时,使学生感觉到数学的思维美和方法美,促使它们自觉地去掌握它;在把知识加以整理的过程中,让他们体验到数学和谐统一,简单的美,这样可使学生品尝到数学知识结构的美妙。

数学知识是从现实生活中总结出来的,其实我们生活在的这个社会,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我们在教学中应尽可能地从学生生活中入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数学无处不在。例如在引入负数的学习时,我们向学生讲述负数的发展历史,让学生了解到负数的产生是因为生活的需要,是数学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生活,还有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时,我们可以生活在的一件趣事引入:你让学生告诉你他的年龄乘2再减5的结果,然后你告诉学生他的年龄是多大,这样经过几个学生的尝试之后,学生的兴趣被调动起来,他们都非常渴望知道老师的秘密武器是什么,这样,我们就会很轻易地把这节课的目标完成。

二、给学生提供创新的条件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建立和谐,平等相互理解和尊敬的师生关系,不仅有利于情感的交流,而且能促进创新思维的发展。同时,在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中教师应充分鼓励学生去发现问题,逐步引导学生培养创新思维,创新个性,创新能力,这就要求我们老师从以下几点做到:

1、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创造宽松氛围,竞争合作的班风,营造创造性思维的环境。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在课堂上老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数学生是观众、听众,在这样的传统教学方式下,人们只偏重结果,不重视过程,这很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内化和整合,在那种传统教学模式下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往往过多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实践表明:对科学知识仅知其然是不够的,只有知其所以然,才能有所创新。数学的发展历史告诉我们,任何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发展其本身就是人类创新活动的结晶,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鼓励学生参与教学中,鼓励他们敢于去对老师的说法怀疑,勇于对老师提出问题,并经过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讨论,最终把知识掌握,转化为己有。相信学生一定会在这样的氛围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的能力。

3

2、教师应当充分利用一切适宜的场合去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去找问题,并引导学生对一些数学问题进行探究。

教师要启迪学生创造性地“学”,标新立异打破常规,克服思维定势的干扰,激发学生大胆探讨问题,增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开拓性和创新性,鼓励学生对质疑的问题进行批判,这样的批判其本质也就是创新思维的集中体现,实践证明科学的发明与创造也正是通过这种批判开始的。让学生敢于对我们所学的教材内容怀疑,敢于对教师的说法怀疑,敢于对同学之间的观点怀疑,这里特别是同学间的观点,这是因为同学的观点,商榷的余地较大。能够突破常规,进行质疑,批判并且勇于实践、验证、寻求解决的途径,是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必备的素质。

学生在自主的学习中会遇到很多的问题和疑惑。这时,就需要教师能够及时地加以引导,否则学生的自主学习就会中断,或学生的学习就会陷入误区,这样不但浪费了学生的精力,也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教师在平时的作业设置中,要有意识地布置一些开放性的题目,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

传统的数学题,在许多情况下忽略掉现实中某些因素,对思考方向作出具体定向,因此条件简单,结论疆化,解法呆板,往往有一定的模式可套用;而数学开放型题则是有条件开放,有的结论开放,或是两者同时开放,对于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结果,分析问题时,可以从不同的思维角度去探索,这就为学生的思维答问留下了充分的余地。如有这样一个题目:有一块等边三角形试验地,要把它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作对些试验地,请给出划分方案。此题只用一般性的语言来描述问题的背景,这样的问题其条件,解题方法与结论都呈现出很大的开放性,这给学生一个充分发挥的空间。

但在设置这方面的题目时,我们要使题目中所涉及的事物为学生熟悉的,其内容也要有趣味性的,为学生愿意研究的,并且这里所涉及到的问题,学生通过现有的知识能够解决。在开展学生活动时,我们要针对开放型题目的特点让学生讨论,探索和交流。通过活动之后,学生所得出的解答彼此之间可以是互不相同的,而这正是由于此类题目所反映的现实生活或数学的情境的多变性所造成的。然而答案的这种不统一并不是题目的盲目,恰恰相反这要求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必须探求一定的的解题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

4

力。通过解题导出一般的结论或是发展成为另一个新问题,这就是创新。

三、给学生创新提供源泉

“没有无源之水”,同样学生的创新意识也要建立于一定的基础之上,可以想象出一个知识十分贪乏的人,他可能想出一定新鲜而又有价值的事吗?要使学生有一定的创新源泉,这就要求我们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做到如下两点:

1、利用数学中的历史人物、典故,数学家的童年趣事,某个结论产生的历史条件等等来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学生一般喜欢听名人趣事,教学中结合学习内容讲述数学发展的历史和历史上数学家的故事,象数学理论所经历的沧桑,数学家成长的事迹,数学家在科技进步中的贡献。比如我们可以向学生介绍在“神舟五号”载人升天的事件中,数学所起的作用有多么的大等。通过这些可以使学生了解数学的历史,丰富知识,又可以培养学生对数学兴趣的增加,学习中的创新精神。

2、充分利用一些好的书来增加学生的想象力,创造离不开想象,创造必须以想象为基础,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要注重扩大知识面和注重科学性,因为想象是要已有感知材料的基础上进行的。一个人知识领域广阔,表象储备丰富,他才会有丰富的想象力。因此在加强课堂教学的同时,还要让学生在课外多看书,比如《十万个为什么》、《科幻世界》、科学小品等来武装自己的头脑,为创新储备材料。

在创新的道路上,不可能会是一帆风顺的,我们会遇到困难和挫折,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要认清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又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要打破以往教学观念,在新的教育形式及其目标下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中,我们充分利用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为什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现代化建设开发智力的需要。

邓小平同志曾提出“要善于学习,更要善于创新。”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我们培养的劳动者必须具有现代化的科学思维和素质,社会化大生产迫切需要能够

5

综合运用各种知识的各类人才,而这样的劳动者就需要具有创新精神、系统观念和高度的综合能力。学校教育绝对不能使学生成为死记硬背“高分低能”的书呆子,而应把他们培养成为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的创新者。 2.全世界范围,各国都在明显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许多调查表明,成年人贡献成果与其学校成绩关系不大,而在很大程度上与学生课外活动,与青少年时期各项创新性活动有关,而这些创新性活动又与老师的指导分不开。有的学者对美国诺贝尔奖获得者大约五分之四的科学家进行调查访问,结果表明,他们的贡献与当初所在学校的教师能掌握问题的关键与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方法及创新能力的指点有很大关系。这就是说人的智能和创新能力是极富开发性的丰富资源。美国1959年开始倡导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以启发他们的兴趣;日本1977年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施创新性的教学原则。 3.新技术革命、电脑的广泛应用,更加需要比人的智力更高一级的智力活动——创新能力。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知识的获取、运用已相对较容易。有的专家调查指出,研究人员、管理者的创新能力决定了其贡献的大小。这已得到了许多国家的认同和重视。

4.创新能力和想象力等的发展有助于大脑各种功能的协调,对人的知识与创新的辨证统一,人的全面发展也十分重要。

6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wutt.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