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方案

更新时间:2023-12-08 14:53: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管理体制改革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方案

( 广外大校[2000]2号 2000年1月16日颁发)

根据国家教育部 《关于当前深化高等学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广东省高教厅《关于深化我省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以及国务院、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要求,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内容

l、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五大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部署,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积极探索和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同时又符合高校特点的内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以便更加科学合理地配置教育资源,把有限的教育资源用在最有效地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的环节上。

2、改革要有利于我校教职工队伍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有利于提高教学、科研和管理人员的素质,有利于改善教职工的生活,有利于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和办学效益。

3、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精简机构,理顺职能;科学设岗,精减编制;推行后勤管理体制改革;建立自我激励与约束机制;改革校内人事制度;深化分配制度改革。

二、进一步加强机构和编制改革

1、根据学校实际需要和精简、高效的原则,精简学校管理机构。努力克服校部机关\政府化\的倾向,机构设置不强调上下对口,职能相近的部门和机构尽可能合并或实行合署办公。学校管理机构数按学校规模和管理跨度确定,原则上控制在15-17个左右。

2、我校是按外语类招生的院校,各学科(专业)基于其性质和发展规律实行小班教学(每个教学班不超过30人),非通用语种专业的发展也需要特别照顾和扶持。编制制度改革按照\总量控制、微观放权、规范合理、精简高效\的原则,结合学校的上述实际,加快进行。

3、根据我校的性质和办学特点调整学校各类人员的编制结构,努力压缩非教学科研人员,从严控制学校管理人员编制。力争到2001年以前,使专任教师编制占全校事业编制的比例达到60%,党政管理人员编制原则上控制在全校事业编制的18%以内,全校生员比(即学生与教职工比例)和生师比分别达到6:1和13:1左右。加大精简学校机关工作人员和后勤社会化改革力度,到2003年,全校党政管理工作人员编制原则上控制在全校事业编制的15%左右,教学、科研人员及其他专业技术人员占事业编制的比例达到80%。

4、在全校生师比达到13:1的基础上,确定教师定编的原则性标准:非外语类专业15:1,

69

管理文件汇编

英语、日语专业12:1,法语、俄语、德语、西班牙语专业 10:1,泰语、印尼语、越南语专业 8:1,社科部教师80:1,体育部教师160:1,政治辅导员160:1。

5、总务设备处下属单位除爱卫会和计生办外,学校其他部门下属的后勤服务经济实体,逐步从学校规范分离。分离出来的后勤服务经济实体以及外语学校、音像出版社、印刷厂、粤高公司、劳动服务公司等实行经济独立核算或企业化管理的单位,从大学事业编制规范分离,大学不再核定其人员编制。机构、编制和后勤改革后所节省的编制,用于聘用学校急需的、高层次的教学和科研人员。

6、对于从大学规范分离的单位的人员以及附校、幼儿园超出事业编制的人员,可以采取\老人老办法\,即原属学校事业编制人员,档案仍在学校保存,国家政策工资和正常晋级记入个人档案,按原渠道继续缴纳社会保险,在到达退休年龄后由学校办理退休手续,并按事业单位性质发放退休费。对转制后的新进人员,按\新人新办法\完全实行企业化管理。

三、积极稳妥地推行全员聘任制,加快学校用人制度改革

1、逐步推行教师聘任制和全员聘用合同制。积极引入竞争机制,破除专业技术职务和干部职务终身制。教学、科研及其他专业技术人员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党政管理干部实行党政职务聘任制,工勤人员实行劳动合同聘任制,后勤服务经济实体人员实行干部聘任制和全员劳动合同制。按照相对稳定、合理流动、专兼职结合、资源共享的原则,探索和建立相对稳定的骨干层及出入有序的流动层相结合的教职工人力资源开发机制。

2、实行聘用合同制总的原则是:按需设岗、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聘任、严格考核、合约管理。力争在2001年前完成此项改革,实现对教职工由“身份管理”转向“岗位管理”。要求部分教职工特别是机关干部一人多岗,人尽其才,并且实现满负荷工作。

3、聘后考核在严格定编、定岗、定职的基础上,强化岗位聘任和聘后考核,强化竞争机制,淡化“身份”评审。改进现行的年度考核办法,根据各类人员不同的工作性质和岗位职责分类制订考核办法及量化考核指标体系。各类人员的聘任,都要有聘后考核,考核尽可能量化、细化并具操作性。考核的结果要作为续聘、低聘、解聘的主要依据。通过聘后考核,增强受聘人员的责任感和危机感,调动工作积极性。连续两年考核不合格或基本合格者,原则上要解聘或低聘。

四、分配制度改革

1、继续实行工资总额包干,实行人员经费单列,以人员经费包干为手段,推进校内综合改革,实施目标管理,促进学校各项工作水平的提高。加大学校内部分配制度改革力度,教职工的工资收入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和贡献直接挂钩,拉大分配差距,真正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原则。学校的目标是将档案工资与实际收入分离,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校内工资津贴分配办法和标准。

70

管理体制改革

2、结合推行全员聘用合同制,进行校内工资分配制度改革,探索强化岗位、以岗定薪、按劳取酬的工资分配制度,真正建立体现高校特点的具有激励功能的工资分配机制,实现能进能出,能上能下,能高能低。年度考核不合格者不发放其下一年的校内工资;考核基本合格者只发放其下一年校内工资的50%;考核优秀者要加大奖励的力度。

3、理顺学校创收渠道,逐步增加学校统一发放校内工资的比例。对优秀人才、学科带头人和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以及在关键岗位、特殊岗位的教职工,学校在校内工资分配上给予较大的倾斜,提高他们的待遇,保证学术造诣精深、教学水平高及科研能力强的教师和科研人员更加专心于教学科研工作。对在教学科研方面做出重大贡献者,给予重奖。

4、后勤小机关人员的工资、奖金由学校列支。后勤服务经济实体实行按岗位、贡献、效益为主,兼顾公平的企业工资、资金分配制度。

五、后勤社会化改革

1、改革的目标是,将学校后勤服务经营人员、相应资源操作运行,成建制地从学校行政管理系统中剥离出来,把后勤服务纳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中,调动社会资源,由社会力量承担和提供后勤服务;同时将现有的学校后勤转为具有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并逐步融入社会第三产业的服务体系中,建立符合学校特点的后勤服务体系,为学校改革和发展提供有力的后勤保障。

2、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和\后勤服务归口管理、统一经营\的原则,把学校各单位的后勤服务经济实体分离出来,组建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学校后勤服务中心。中心由精干高效的“小机关”——总务设备处管理,实行“小机关、多实体、大服务”的改革模式。总务设备处代表学校行使后勤行政管理职能,与后勤服务中心建立甲、乙方关系。

3、改革产权制度。明晰后勤资产产权关系和明确资产保值增值责任。盘清学校后勤资产,明确学校资产所有权和以学校授权的后勤服务中心的资产使用权,及使用者对资产的保值和增值责任,实现两权分离。

4、将主要靠学校拨款驱动的后勤运作机制改变为主要靠市场驱动的运行机制。学校将逐步减少直到最终取消对后勤的经费投入,后勤服务中心由不用向学校上缴经营利润,到按合同的规定向学校上缴一定比例的利润,为学校的改革和发展多做贡献。在加强成本核算的基础上,建立后勤经济核算、收费服务办法及监控机制,促进后勤工作按经济规律办事。

5、加强与广州市、白云区和周边镇、村的联系,吸引社会力量支持和参与改革,协调各有关方面的关系,协助解决实际困难,促进学校后勤服务真正实现社会化和市场化。

6、后勤服务中心以饮食业为龙头,以学生宿舍、物业管理为基础,水电、维修、汽车运输、电讯服务以及园林绿化等实体协同,积极引进和参与社会竞争,达到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益的目的。在稳定校内市场的同时,有计划地开拓校外市场 (尤其是学校

71

管理文件汇编

周边市场)。做到以外养内,增强服务中心实力,树立服务形象。

六、建立人才保障和服务体系

学校制定有关政策,建立与用人制度改革相配套的保障体系。充分发挥学校自身优势及其他有利条件,努力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工作岗位,积极引导和协助分流、待聘人员转岗就业。同时构建人才服务体系,建立学校教职工合理流动机制。

未被聘用人员的分流办法有如下几种:

1、校内退休。干部:男性达55周岁,女性达50周岁;工人:男性达55周岁,女性达45周岁。本人提出申请,经组织批准,可以在校内提前退休,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后,再正式办理退休手续。

2、接替临时工的工作。清理一部分临时工,腾出岗位,在全校公布,聘余人员应聘上岗者,领取相应的岗位工资。

3、作为待聘人员归口学校人才交流中心,按学校《关于待聘人员管理的暂行规定》管理。一年后如其仍未找到工作岗位,按广州市的有关规定,领取下岗待业人员生活费。

七、改革的组织领导

校内管理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政策性和敏感性强,涉及到广大教职工的切身利益,学校把它视为今年的头等大事列入学校的工作计划,并且成立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小组成员名单略)。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关于教学与科研架构调整的方案

(广外大校[2001]26号 2001年3月9日颁发)

为了顺应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大趋势,促进我校的学科和专业建设,保持和发展我校的教学和科研优势,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和办学效益,特制定本方案。 一、教学架构调整

1、新组建国际商务英语学院。国际商务英语学院由原国际商务管理学院的国际商务英语系、国际经济贸易学院的国际经贸英语系、原国际法学院的基础英语系和预备出国人员培训

72

管理体制改革

部的英语专业(金融与财务方向)合并组建而成。

2、调整组建国际工商管理学院。国际工商管理学院由原国际商务管理学院的国际工商管理系、财务与会计学系和数学统计教研室组建而成。

3、新组建基础英语学院。基础英语学院由原大学外语教学部和其他学院的相关英语教学单位合并组建,原大学外语教学部的日语教师划转到东方语言文化学院。撤销大学外语教学部。 4、筹建教育技术中心、计算机系。拟由管理信息中心和电教中心合并组建教育技术中心和计算机系。在教育技术中心成立之前,管理信息中心和计算机系合署办公,采取“一套人马,两块牌子”的运作模式。电教中心的职能不改变。

5、新组建社会科学系。社科系由原社科部和德育教研室合并组建而成。 6、国际法学院更名为法学院。

7、国际文化交流学院的应用英语系划转到英语语言文化学院;艺术教研室划转到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8、成人教育学院更名为继续教育学院,并与公开学院合署办公,采取 “一套人马,两块牌子”的运作模式。

9、撤销国际商务管理学院。 二、科研架构调整

1、新组建辞典学研究中心。 2、欧盟研究中心挂靠科研处。

3、新组建WTO研究中心,该中心与国际经贸研究所、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实行院所合一、合署办公,采取“一套人马,三块牌子”的运作模式。

4、撤销国际语言文化研究所,成立国际文化研究所,该所与西方语言文化学院实行院所合一、合署办公,采取“一套人马,两块牌子”的运作模式。

5、国际问题研究所与法学院实行院所合一、合署办公,采取“一套人马,两块牌子”的运作模式。

三、调整后的教学与科研机构一览表 单位名称 调整后的专业或专业方向(功能) 英语专业(语言文学方向)、英语专业(高级翻英语语言文化学院 译方向)、英语专业(信息管理方向)、英语专业(国际旅游方向)、英语调整情况 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应用英语系划转本院,其1997—2000级学生仍可沿用原专业方向名称;从2001级开始英语专业(新闻与传播方向)与英语专业(文化与传播方向)组合为新的英语专业(文化与传播方专业(文化与传播方向)。 向)。

73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wu3t.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