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欢树》说课稿

更新时间:2024-02-22 20:48:01 阅读量: 经典范文大全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合欢树》说课稿

《合欢树》这篇文章是人教版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中的一篇优美的散文。在选课的时候,我顾忌到是公开课的缘故,所以主观上希望短文整教,力求一堂课完成。于是着眼于此文,而因为性格的原因,个体情感上比较容易投入《合欢树》的温情,所以就有了今天的这一堂课。

细想起来,选择《合欢树》的主要原因很简单,就是——我喜欢,它打动人。但问题也同时产生,越是感性的东西,越难以用理性的思维方式去诠释、解读和把握。其实母爱是不用教的,它只需要感受;感恩、珍惜也是不用教的,它只需要提醒,那么我究竟要教什么?但是我想既然已经决定了,改变不是应该有的积极的态度。我不但要教,而且要游刃有余地教。于是我就借着《合欢树》这件煽情的外衣,讲述文学作品欣赏的方法和角度,时而拉近文本与学生的距离;时而拉远文本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但无论如何都围绕在“合欢树”的周围,回到了语文的本分上。

当然在准备这堂课的同时,我考虑的外在于文本的东西还有很多。比如如何上好《合欢树》;如何把《合欢树》上成好的公开课;如何把《合欢树》上成是“有效课堂教学”课题下的好的公开课……想的东西太多,反而无所适从,放不开手脚。有时我想,从很多的目的出发,让语文课承载太多的使命和功能不是不可以,但未必就是成功与有效的语文课堂。总于有一天,当我抛开所有的杂念,静静地自我诵读《合欢树》时,我找到了感觉,找到了真正属于语文的感觉,属于《合欢树》的感觉。我常记得我父母那个时代有一句话:不管世界风云如何变幻,我们中国人始终以不变应万变。我不恰当地化用它在今天的语文课堂中,这个“不变”就是——从学生自身出发、从文本出发、知人论世。

知人论世——课堂的导入。让学生了解作者史铁生,同时让学生在敬仰中带着问题深入文本,探究问题。

“从文本出发”——分析三个表格。设计这样一个教学环节,我是下了很大的决心和勇气的。在40分钟的课堂中,不花一分钟的时间去诵读、美读一篇如此优美的散文,很多人是无法接受的。但我就是想利用这短短的四十分钟,通过引导探究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母亲,更好的感受母爱,进而由文本的个性上升到现实的共性,去体会母爱的伟大,去感受自己母亲的不易,真正做到理解自己的母亲,感恩自己的母亲。

另外, “从文本出发”得到感悟,必须的升华为自我的情感,所以在最后我选取了香港作家李碧华曾在日本一家小书店看到一本名叫《给母亲的短柬》的小册子——收集了社会各阶层不同的人曾经不敢、不忍、不好意思、没来得及向母亲说的话,以此去发现我们的无知,我们的顿悟、我们的悔恨、我们的爱。

从“完美不是真正的美”的角度,让学生发现人物,发现史铁生笔下的一个真实的,伟大的母亲。再由个性上升为共性,升华自我的情感体验,体会自己母亲的深情,并且在浓烈的情感体验中去感恩自己的母亲。并且在题型设计上,以“开放性的选择题”这一形式,激起学生的兴趣,扩大课堂的容量。文学不是科学,它真正的精彩不在于一堂课结束后给出一个既定的答案;而在于留给孩子们更多的回味与思考。于是我在课堂的结束时,满怀深情地总结“最后我提一个希望,希望大家能收藏这篇文章,不管今天在这课堂之上,你理解了多少或者说理解到什么程度,这都没有关系,只要你还记得这篇文章。十年、二十年后,请再次读一读它,相信一定会有更新、更深刻的领悟。想请大家同时记住的还有这样一句话:岁月流逝,无可挽回,但母爱永存,生命不息”。

总而言之,课堂的“有效性”我想在这里也是一种“从大处、从远处”着眼的落实。教学的经历也是一种及时生成的教学资源,以此不断地激励自己走在这条教学的“不归路”上。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wu3b.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