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性研究

更新时间:2023-11-02 10:42:02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知识的形式有两种:理论性知识 感性知识 学术研究是生产理论形态的知识。

应用研究的分类:诊断研究、决策研究、评估研究

定性研究:规律是由情景决定的,规律涉及到人与人之间的符号的互动,符号的发送和符号的解读。整个世界存在有偶然性,它是被我们建构出来的。

意义有三个层面,一是意识层面,二是自然而然的态度[潜意识](根据最新的心理学研究,人类只有5%的状态是处于有意识的,95%是处于潜意识状态)、文化。 第四集

文化是共享意义。

了解一个地方的文化,才能了解一个地方的经济。

方法论的理由:归纳、演绎、目标、趋向、前进、深度以及标准化和外推等。 归纳:对每一个分子进行研究,寻找每一个分子的共同点,然后进行归纳。 如在座同学同学分别是黑色的,所以同学头发是黑色的。这是完全归纳。 像人要死的,是对以往死的人进行归纳,这是不完全归纳。

方法论上的不同:

1.定性研究是在归纳的基础上。循环而上。

2.目标不同: 定量研究是理论在先,理论来自文献。理论研究是来自经验研究,田野调查,接触事实。从天上到地下【抽象到具体;理论一定要成立】

定性研究:从地下到天上。通过定性研究,提出一个理论,或者提出一个比现存的,更有解说力的理论,这是定性研究的目标。

3.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在趋向上不同

定量是从内部,从客位入手,弊处,容易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研究对象,容易想当然。 定性要主位,如研究村庄,一起生活一段时间。自然进程不受干扰情况下研究。

第五集

定量研究是水平外推,即从样本推至总体。 定性研究的外推逻辑完全不同,它是垂直外推从小样本到一般(注意一般的范围)——抽象式移动 定性研究的特征: 1强调自然情景 2灵活性 3理解性 4总体性 5归纳 6反思性 7互动性

1.定性能获得局内人情况,将研究者当做研究工具,既为主体也为客体(涉及到:是否正确的感受和移情,有很大主观和不确定因素,如果解决?)

2.定量在面对无法标准化的问题时,需要灵活性(定性需求)

定性研究的外推逻辑与定量的不同

定量:从样本推到总体的外推——水平外推(涉及到样本的代表性问题,通常为方便抽样,没有随机抽样有信任度,结果不具有代表性,只能参照性)

定性:垂直外推:从小样本到一般(是否能上升到一般?)取决于一般的范围,将一般分为不同类型和范围的界定。。此处外推注重从经验的案例上升到理论的命题,而非数量上。抽象适度

定性研究的两方面:质与量、主观与客观 经验研究,实际出处 qualitative 质性研究

增加新知识必须有敏感性,且与情境相结合

定量为在范式内部量的积累,范式革命此时需要敏感性

定性研究的特征:

1. 强调自然情境与真实世界的复杂性,而非简化 ——与文学的差异,在搜集的基础上,进行归纳 2.灵活性:定性研究中途的修改 3.understanding

4.总体性——本身+环境——情境敏感性,情境随时间变化而变 5.深度、透彻 6.归纳 7.反省

8.互动性 学术伦理、道德——为当事人保守秘密,人际交往、沟通——做人和学问是统一的 微观:研究机制

第六集 意义:

主观意义(意图、目的、重要性) 缄默知识(理所当然的做事方式) 深层文化心理

意义:主观意义(意图、目的。重要性)、缄默意识、普遍的文化心理赋予的意义

定性研究将符号互动论变成一套理论——探讨动机、重构行为,定性将动机类型化——工具理性行动、价值理性行动 流派

1.符号互动论:

皮尔士,每个概念的含义是通过使用获得的、符号三角形包括人指、所指、解释者。将行动组为一串就是文化,即类型化的意义(发现方法是加入群体中)

芝加哥学派,运用民族志方法,从内部人的角度,理解人的行为 自我的形成为意义的形成,自我的意识

三个理论前提:

1. 人们根据事物对人所具有的意义而对事物来采取行动的。()汽车:郑也夫vs王刚 2. 事物的意义来源于与他人的互动。如耐克鞋、车的品牌 了解理论方法的重要性 定性研究涉及意义,三种意义

意识到的意义(目的、动机、意图、重要性) 缄默知识(理所当然的做事方式)停下来反省时会知道 深层文化心理(文化大革命农村男女恋爱)

行动背后的动机、普遍的文化心理——掌握社会生活的规律

一、现象学(符号方法论)

定性研究将其具体化。探究人的行为背后的主观意义。定性研究就是把每个人的动机类型化、典型化。 源于实用主义哲学:概念的涵义通过使用获得 皮尔士:符号三角形

人指、所指、解释者(声音——代表的东西——相对于解释者来说的)猫(cat)——猫——中国人(英国人) 人的行为是不是一种符号?是的。

人的行为有没有类型化的意义。如何找出?加入到其中。

我要知道为什么这么做,就要知道他为什么这么想,我要改变他这么做就要改变他这么想,如何改变他这么想呢? 政策、沟通

芝加哥学派:运用民族志方法寻找人背后所思所想。

自我就是在与他人的互动中逐渐形成的。自我意识是在社会生活过程中形成的。

三个理论前提:

1、人们是根据事物对人所具有的意义而对事物采取行动;行动取决于它对我意味着什么,是种符号,如银行存折就是一种符号;汽车让人活动方位扩大,是一种意义。从而形成一种态度:喜欢车。同样的事情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意义。 2、事物的意义来源于与他人的互动。如耐克鞋在与同学的互动中获得一种意义。

第八集

定性研究的目标与任务 重构自传性叙事或传记性事件 通过重构归总为几个类别,将其简单化

意义的建构性:

意识流状态(?)

只能从意识流的停顿来回忆或叙述意义(人为研究的的打断会引入后果,使意义存在被建构的可能性)——英勇的战事 第九集

常人方法论:源流与方法

本体论,关注人们如何存在,并通过互动的过程来构造社会现实,社会由无数互动构成,且有一定的规律与方法 。研究人员,发现日常生活中人们是如何构造社会现实。社会现实是没事每个被建构的,很脆弱,很可能被改变和更新。

常人方法论前提:

1.互动式有结构的被组织的。如:打电话,体现互动后面的规则,铺垫(重构情感关系、叙述目的、再重构关系以便随后能再进行互动)互动有缄默的规则 2.互动的作用由情境决定,从而更新情境 3.两属性隐含与互动的细节中。

像客人一样在家里(人们日常有缄默的规则,一旦规则被打破,会觉得不自然)

将缄默的知识打破:到地铁上把人赶走,然后自己坐。过程中每个人要经历内心的挣扎,规则实际是存在的力量的。人们会自觉自愿的形成规则,通过一点滴一滴的细节,观察我们社会经济、政治制度是如何被改变和重塑的。

定性研究方法的目标和任务:

关注用什么方法去构造制度和方法,如何被组织,研究生活中的程式,并构成宏观制度的基础 常,,的冷漠,只能就事论事,

咨询对话分析:从共同感兴趣的不相干话题,引入到公同感兴趣的相关话题。

常人方法学,作为本体论,它关注的是人们如何在、并通过互动过程来构建社会现实。社会是由无数互动构成的,而互动式有一定规则和方法的。 社会现实每时每刻都在被建构。

作为方法论,它关注的是社会成员在日常生活中用来构造社会现实的方法。 常人方法学的三个理论前提: 1.互动式有结构地被组织的。

2.互动所起的作用既是由情景决定的,同时也更新了情景。 3.两属性隐含于互动的细节中 定性研究方法的目标和任务:

不同于符号互动论,常人方法论认为,定性研究不是要去关注参与者的主观意义及其内容,而是要关注互动是如何被组织的。因而,常人方法论是要去研究日常生活的程式(routines)。这些程式构成宏观制度的基础。 我们有很多制度只是沉沦但是没有扎下根,因为它没有转化为人们缄默遵循的程式(routines)。

常人方法论的冷漠:放弃被研究对象的角度,放弃先验性或先入为主的解释。研究的关键任务是要关注互动所发生其中的情景作用,以及它如何同互动参与者相关。

第十集

研究问题与进入现场

人们能超越意义的建构性,获得本来的意识流?

如果不能达到本来的状态,建构性无法被跨越(如:回忆实际上是被筛选,是被建构,呈现出和意识流状态下有差异)这并不代表研究不可能,研究建构中的建构(即进行建构——归纳寻找类型) 我们不是寻找意识流原汁原味的状态,而是寻找被抽象出来的

释意互动论

主观理论:每个人都是理论家(害人之心与防人之心——低信任 人的理论决定了人的感知,从而决定人的行为,客观提供物质条件 人力资源:对理论依据就进行分类,再对人进行划归进而管理

局限性:忽略了主观意义形成的文化、历史和社会根源。不同文化和社会的人具有不同的文化心理积淀,对同样的事实有不同的理解和解释。一个场景的意义与其历史积淀有关系。

(研究生报考的解读:结构性,即无选择;文化背景的不同,外国人认为无序;)

第十一集

创新型问题:巨人

辩驳性知识:现实与理论发生了矛盾,修正与反驳旧的理论,推进了新的知识。

接力性的问题:把大的理论深化、细化。现有的理论深化对问题的认识。在细节上是原创性的。硕士、本科生。

培养问题意识应该具备哪些敏感性: 1、熟悉现存的理论知识

2、可以敏锐的捕捉到理论与现实的矛盾、张力和冲突 质疑两个方面:

质疑理论:任何理论都有可能有问题!

研究问题形成史

研究问题形成的三个阶段:

直观阶段:经验困惑、明白问题所在范围。允许一定的模糊性。澄清之后就找到问题了。 聚焦阶段: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从问题范围到具体问题。

概念阶段:研究问题与理论脉络挂上了钩,可以用清晰的理论语言来表达

例子:中国的住房问题 如何选择研究问题: 1、个人的兴趣于经历

2、实际价值,能够帮助解决现实生活中困惑的重大的问题

十二集例:elias 诺贝特。埃利亚斯

manners 的变化反映人的心理变化 threshold 羞耻尴尬之心——此处心理结构为社会发生的,人在该过程中产生更多的自我约束

4. 登山法:在抽象程度扩大,在范围上扩大。

例如,怀旧(从小孩到青少年,怀旧是人生的暂停“怀旧社会学”)从个体怀旧到群体怀旧,进而可以进行对比,中国目前最怀旧的是工人阶级;退休老人。不同群体怀旧内容不一样,性质不同,如:炫耀性怀旧(知青)、追念性怀旧。

大英帝国的衰落体现在其怀旧上,如博物馆。中华民族太不怀旧,过于往前看。怀旧不能仅仅理解为个体心理学,而要上升到社会、经济层面

5.搭桥法:在不相干的事物中找到一定的联系

暴力垄断与文明行为(伊利亚斯)从个体、部落间的械斗变成国家集中暴力,为从国王处获得权利与利益,进而形成宫廷行为模式与情感模式,更加强的自我约束——在扩散下,使得社会文明化 《文明的进程》社会发生与心理发生 6.分解法:接力性问题

如,文革问题,例红卫兵现象,存在两派,在不确定性的情况下。 7.求异法:感觉观察的问题域现实有差异和张力。

如:社会主义国家为什么经济低效率,由于可以向中央政府要钱。中国政府改革开放后,立项软预算约束,地方无法从中央要钱,转而向地方摊派,农民负担加重 8.矛盾法:即目的是推翻原有理论

例什么导致革命:在经济上升时期,人们的期待,并非贫穷本身导致

第十三集

文献回顾法:研究问题的形成史。

文献写法的作用:

1,透过相关文献来审视与检讨自己的问题意识,观点及方法的适当性,使自己的问题意识精致化。

2,带着问题意识来检讨文献,发表有针对性的评价,阐明自己的研究问题及意义所在。

3.通过文献建构自己的理论框架,提出研究假设。

进入现场困难的因素: 1、与研究对象接触的强度 2、研究对象的介入度 3、在现场逗留时间的长度

4、对研究对象的干扰程度和“威胁”程度

如何获得被研究对象的配合? 研究者与被研究对象的两种关系 1、保持距离:旁观者角色,客观性 2、融为一体:参与者角色,深入了解

研究者的成员角色:边缘成员,积极成员、完全成员

说服”守门员“ 研究者的担保信 官方渠道的运用 社会资源的使用

陌生与熟悉

熟悉:司空见惯、不假思索、没有自己的立场、不存疑问、失去应有的距离感和敏锐性

陌生:新鲜感、好奇心、敏感性.

职业陌生人:局内人和局外人的双重身份 。中立性和客观性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wtt2.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