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节能

更新时间:2023-11-14 12:21: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建筑节能概述

建筑节能,指在建筑材料生产、房屋建筑和构筑物施工及使用过程中,满足同等需要或达到相同目的的条件下,尽可能降低能耗。

中国绿色建筑行动纲要草案----仇保兴

一、发展绿色建筑是解决我国资源能源问题的重要战略 我国正处在城镇化的初中级阶段,每提高1%城市化率,新增能耗6000万吨标准煤;每提高1% 的城镇化率,新增建筑用地1000多平方公里;从材料上看,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城镇化率,新增钢材、水泥、砖木等建材总重量6亿吨。大家可以想象,城镇化就是一个推土机,是一个把资源、能源、生态进行消灭的、进行破坏的大型推土机。但是城镇化也是造福机器,如果城镇化通过绿色建筑、绿色产业、绿色交通、绿色的城市来推动的话,那么城镇化就能为子孙后代留下可持续发展的资源。所以未来怎么样取决于我们今天在座所有人的所作所为。

从另一个角度看,我们国家既有建筑改建成绿色建筑的潜力是巨大的。全国既有建筑共400亿平方米,在这400亿平方米中,人均电梯使用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2,是发达国家的1/10,所以我们在电梯上还有很大的进展。北方地区单位建筑面积的采暖能耗与气候条件相近的发达国家相比,我们高出2-3倍。例如北京一平方米建筑在冬季采暖所需要的煤20公斤,节约的幅度是巨大的。从2005至2009年,空调使用量增加了210%,小汽车增加223%。使用家用电器是老百姓希望生活条件改善的愿望,但是电器如果不是绿色、节能的,或者在房间里使用根本不能保持温度的话,其所造成的危害和浪费将是巨大的。

从前几年已经获得星级绿色建筑的项目分析,我们四节成效非常巨大。综合来看,这些项目的社区绿色率大于38%,平均节能率达到58%,节水率大于15.2%,可循环材料大于7.7%,二氧化碳减排达到每平方米28.2公斤。前几年我们国家绿色建筑是迅猛发展的,但是跟我们国家现在巨大的城市化的推力相比,还有巨大的潜力可挖。只要维持每年新增100个绿色建筑项目,“十二五”期间将节能8.5亿千瓦时,将近30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气体76.6万吨,节约水资源0.3亿吨,可循环的材料1.1亿吨,数量是巨大的。大家知道,100个绿色建筑项目对我们国家巨大的建筑市场来讲只是沧海一粟,是我们现在就能够达到的水平。所以温家宝总理最近指出,发展绿色建筑、最大限度的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减少污染,保护环境,改善居住舒适性、健康性和安全性,不仅能够解决转变建筑业发展方式和城乡建设模式的重大问题,而且关系到群众的直接利益和国家的长远利益。

目前我们国家正处在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时期,所以城乡发展绿色建筑面临着极好的机遇,要抓住机遇,从规划、法规、技术、标准、设计等方面全面推进,绿色建筑行动千万不要丧失机遇。总理反复指出,我们要抓住机遇,我们不能拆分的考虑建筑的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如果某个建筑,今天是节能的建筑,明天又改造成节水建筑,后天又改造成节材的建筑,再改造成室内环境良好的建筑??这样我们就费工、费钱、费能、费材。而绿色建筑是一次性解决建筑的舒适度、解决建筑的节能、节水、节材、节地的全面方案,是综合性最节约的方案。

二、加快绿色建筑发展的条件已经成熟

今年绿色建筑大会已经举办第七届了,从多个方面来看,中国绿色建筑行动

已经准备好了。

第一,不断提高的城市新建建筑的节能比率,证明我国全社会建筑节能的意识已经形成。从2005年设计阶段节能建筑只能达到53%,而实施阶段还不到21%,仅仅五年时间,我们已经提高到设计阶段99%,施工阶段95.4%,一般性的节能建筑已经达到了极限。

第二,从今后几年大规模建设的保障性住房将成为绿色建筑大发展的契机,保障性住房是政府强制性进行建设的住房项目,从前面五年时间一共建了1100万套,今后五年要建3600万套,3600万套意味着一半的建筑市场将由保障房来提供,这时候政府重点工作就要使保障房成为绿色建筑。现在机会已经成熟了,所以我们一定要强调把价格低廉的保障房变成节能、节水、节地、节材的绿色建筑。深圳市就在这方面做出了样板。

第三,大规模的推广可再生能源在建筑的应用,助推绿色建筑的发展,因为建筑变成产能场所,从前几年来看太阳能光电在建筑的一体化应用已经迅猛发展。从太阳能光热在建筑的应用来看,我们建筑屋顶的应用量已经达到全世界的70%,全世界的70%的太阳能光热在中国。

第四,1/5以上城市已经开始各种类型的生态城市的规划建设。为绿色建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正像刚才联合国官员所展示的,单个建筑的节能效果并不明显,如果把这些建筑串联起来,使这些建筑与社区、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进行紧密的匹配,就会发展出多种效应的低碳减排的项目。

第五,我国许多城市都已经开始了既有城市改造与绿色建筑相结合、新建城市与绿色建筑相结合,以及小区的改造与绿色建筑相结合。所以绿色建筑已经成为生态城市、绿色城市发展的先头兵和基础。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看到全国各地纷纷成立绿色建筑的设计研发机构和绿色建筑联盟,以缓解人才压力。每年一届的绿色建筑盛会为全球的绿色建筑工作者提供了这个平台,大家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共同促进绿色建筑的发展。全国大多数省已经建立了绿色建筑研发设计中心,十多个研究机构已经获得绿色建筑认证资格,20多个省有绿色建筑委员会,使绿色建筑从理论走向实践奠定了基础。

第六,我们看到发展绿色建筑并不是昂贵的,它的成本是可以承担的。我们对九个最典型的绿色建筑进行了调查,蓝色部分是开发商报的成本。通过我们调查,绿色部分是核定的成本,从核定成本来看,普遍低于开发商报的成本。经过核算,每个项目的节能和能源的经济利益利用非常好,通过这些项目平均化的推算,节电成本的静态回报期3-5年,节水成本的静态回报率为2-7年,绿色建筑在能效、节水、节材、控制二氧化碳气体排放方面都是最高效的。

三、加快我国绿色建筑发展基本策略 首先,加快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基本策略在“十二五”期间应该是怎么样呢?应该经历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过去的五年采取自愿申报的办法,使得绿色建筑从零起步获得每年100以上的标识标志。第二阶段,在未来的几年,每年获得标识标志的建筑应该达到三百个,甚至每年五百个,必须把工业性和区域性的强制与商业性的自愿相结合。第三阶段,到“十三五”时期,要进一步使绿色建筑覆盖所有建筑类型,所以还要增强商业性经济激励政策,使得绿色建筑基本上在我国推广。

其次,目前第一个五年计划我们已经完成,正向大规模发展绿色建筑的“十二五”迈进,我们将面临巨大的使命感和工作量,我们还要面临生态城市大规模

的建设。

所有的生态城市,我们分成以下三类:第一类,既有的城市改造升级为生态城市。我们要求新建的建筑50-60%必须达到绿色建筑的标准,像光明新区,可以做到100%,中新生态城也可以做到100%,既有建筑有20%改造成绿色建筑,这就是一个刚性的标志。第二类是新建生态城,有80%以上的新建建筑为绿色建筑,而且我们要求达到100%。第三类,由城市的某一个社区改造成生态社区,既有建筑应该达到50%以上改造成绿色建筑,80%以上新建建筑为绿色建筑,因为绿色建筑就是建设生态城市的基础中间的基础,没有任何一个城市可以避开绿色建筑说自己是生态城市的,那是不可想象的。

第三个策略,我们要依托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项目与示范城市对绿色建筑强制性的推广。对获得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项目、享受国家补贴的项目以及示范城市享受国家补贴的可再生能源应用示范城市来说,要求80%以上正在应用的项目应该是绿色建筑,并且要尽快过渡到100%。达不到绿色建筑内部体系要求的,不能进入绿色建筑认证标准的可再生能源利用项目应该终止。可再生城市30%新建建筑应为绿色建筑,启动既有建筑改造为绿色建筑在“十二五”可达到20%。改造成绿色建筑,既改善了舒适性,又提高了空气质量,同时大大降低了能源的消耗和材料的消耗。

第四,依托绿色小城镇推广农村的绿色建筑。我国现有两万个小城镇,对于新建建筑达到绿色建筑标准30%以上的小城镇,我们要命名为绿色小城镇或者生态小城镇,并给予一千万到两千万的补助。同时,我们要设立乡土绿色建筑创新奖。在我国各地的乡土建筑都是传统文化留给我们的智慧,都是先民们应对自然变化,以最省力、最省能的方式创造出来的节能建筑,这些是古老的绿色建筑,我们应该尊重它、改善它、延续它。

第五,全面推行绿色建筑“以奖代补”的经济激励政策,我们认为对三星级高等级绿色建筑以奖代补的金额应该大于1/3的增加成本,平均来算是每平方米补助75元,由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一起对这些高等级的绿色建筑进行奖励。而一星级成本更低,准备在物业税先试的城市中间减半或者减少对绿色建筑的征收。土地招拍挂前置条件,就是非绿色建筑不得获得土地,或者大面积的开发绿色建筑的比例要大幅度上升。在北京等等城市已经尝试对已建成绿色建筑奖励5%的容积率。在需求端,购买绿色建筑就购买了对地球的保证数,为下一代可持续发展的保证数。

第六个措施,全面推行住宅的全装修与装配化,促进绿色建筑的发展。我们国家与发达国家差距最大的是在建筑全装修方面,我们的全装修的比例还不到20%,还有巨大的潜力可以挖,我们将在全国要设立20-50个示范基地,这里的潜力超越了我们的想象力。

四、加快绿色建筑关键技术和政策的研发 加快绿色建筑,关键技术研发和政策尤为重要。首先,我国气候区异常复杂,至少有四个气候区,不同气候区和建筑种类都要编制相应的绿色建筑的标准和实施规范,这些标准和实施规范应该向古老的乡土建筑学习,不能采取不尊重传统的做法。

第二,开发绿色建筑设计和检测软件,绿色建筑同时要考虑到舒适性、减排性、节材、节水,这也使得设计软件的复杂性大大增加,要求我们技术上一定要攻关的。有了设计就有了检测的软件,这些软件都必须要通过研发,使得它成熟

起来,而且广泛的推广应用。

第三,设立20个以上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和绿色建筑产业化基地,构建产、学、研、政、企广泛联盟和产业化的推广平台。绿色建筑绝对不是一个简单的科学研究,而应该成为一种全体市民的共同行动。

第四,中美能源合同项目,涉及到节能的汽车、涉及到碳的固定的捕捉、涉及到绿色建筑,这三个方面最有潜力的还是绿色建筑。碳捕捉有三个方式:一个通过化学的办法捕捉碳,那需要造成污染;一个通过物理的办法捕捉碳,我们就要消耗大量的能源,但是如果自然的方法,通过木材、通过植物捕捉碳,把它变成建材,那就是非常自然的方法,最小的环境干扰办法,把碳固定住。绿色建筑就是这么一种建筑。

第五,全面培训绿色建筑的设计、施工、安装、评估、物业管理、能源服务等等方面的人才,因为我们过去的建筑设计师从来没有在课堂里边学过绿色建筑,我们需要再学习、再培训、再教育。

第六,积极推进绿色建筑的单项技术的创新,这些单项技术包括各类可再生能源与建筑的一体化应用,包括雨水收集和中水循环利用与建筑的一体化;包括垃圾的分类,包括餐厨垃圾、湿垃圾与有计划处理,包括绿色照明与光导照明与建筑的一体化,包括分布式能源与绿色小区和低碳生态城的建设,是综合性的共生技术的集成等等,都是需要攻关的。

第七,加快绿色建筑社区的整体设计和技术的创新,因为绿色建筑不能等单体建筑成熟了再搞系统,必须把单体建筑的成熟与系统同时进行考虑,这样才能够发挥节能减排和降低二氧化碳气体排放的综合效应。

第八,开发和推广绿色建筑碳排放和“四节”性能检测与评估体系,只有科学的、严格的、计量的“四节”效能和二氧化碳排放的评估,才能把绿色建筑纳入健康顺利发展的渠道。

小结:

未来的五年,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将从启蒙阶段迈向快速发展阶段,这场建筑界的革命既有可能助推我国走向绿色低碳发展之路,同时也给城市规划和建筑界带来巨大的挑战与机遇,贵在从规划、法规、技术、标准、设计等方面扎实工作和扎实的行动,推动我国绿色建筑上一个新的台阶。

绿色建筑节能问答

一问:中国需要什么样的建筑?

“这是深圳市建科大厦,其年平均能耗为16kWh/m2,而深圳市的平均值达40kWh/m2。大家看,它的窗户都是打开的,用自然光就能满足了采光需求;而我们今天的会场全都是封闭的,中国大部分会场也都如此。”在3月28日召开的第七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上,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江亿院士指着幻灯片上,用这样一个例子说明,各地纷纷开建的低耗能生态示范建筑是否能够真的节能,关键不在于技术,使用模式才是影响建筑节能效果的最重要因素。

江亿给出的数字显示,近年来,除北方地区采暖耗能下降外,我国其他建筑类型,如公共建筑、城镇住宅、农村住宅等的能耗却在不断上升。“一方面节能审计、节能改造开展得如火如荼,一方面大量新建高耗能‘玻璃壳’出现,整体耗能不降反升。”这让江亿开始审视我国节能建筑发展思路。

“运用大量先进节能技术的建筑并未真正实现‘低能耗’。”他举例道,中美

合作的21世纪大厦实际运营能耗为74kWh/m2,北京同功能政府办公楼的这一数字则是60kWh/m2;采用了热电冷三联供,新风热回收等先进技术的清华大学中意环保节能楼,实际运营耗能为89.1kWh/m2,而清华同功能建筑的耗能则为50—65kWh/m2;号称建造“低碳地产”的南京朗诗国际,其平均建筑能耗在40kWh/m2以上,比南京市的平均水平20kWh/m2整整高出一倍。

他认为,建筑能耗差异取决于使用模式、建筑环境服务质量与用户是否能自行调节相关。“我们的建筑经常号称‘比设计标准节能65%以上’‘比美国同类建筑节能70%以上’,并且说,如果修正到同一室内标准,它们肯定节能,等等。”江亿说,正是这来自发达国家的室内环境营造理念,造成这种看似节能但实际能耗极高的现象。

基于这一分析,他提出,现在的建筑节能市场有一个很重要的误区:采用节能技术就一定会节能。事实上,没有放在哪里都好的技术,不同的使用模式要求不同的建筑技术。

江亿说以广州的气候条件为例,如果要保持全天24小时24摄氏度恒温的话,外保温确实能降低能耗,但若温度在18—24摄氏度之间的话,内保温的效果则更好。而事实上,“广州的建筑现在都在疯狂使用外保温”。

日本的一项调查发现,我国目前开始推荐的节能方式,如采用热泵式中央空调采暖,实际能耗最高;而部分时间、部分空间的分散空调热泵方式却是最节能的,其实际能耗仅为前者的约十分之一。同时,目前被认为具有非常大节能效果的热回收技术,其实对实际能耗的影响并不很大。

我国未来的节能建筑应如何发展?江亿给出的答案是:“要坚持走节约型道路,一切设计、评估标准都应以此为基准,而不能照搬‘标准工程’的西方模式。”

二问:如何对待公共建筑这一耗能大户?

我国应该尽快对公共建筑实施分类,才能针对每一类型“对症下药”,提出切实可行的节能措施,扭转当前公共建筑节能不力的现状

大型公共建筑经常被作为一个城市现代化的象征,但是由于结构和用途的特殊性,大型公共建筑往往也是耗能大户,这类建筑的节能潜力亟待挖掘。

在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专家王迁看来,公共建筑的节能难度远超民用建筑。“公共建筑种类繁多,很难对所有公建实行统一的管理和要求”,采访中,王迁告诉记者,公共建筑节能裹足不前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一刀切”的政策无法约束所有建筑类型,致使多年来公共建筑节能始终“雷声大、雨点小”。

为此,王迁提出,我国应该尽快对公共建筑实施分类,才能针对每一类型“对症下药”,提出切实可行的节能措施,扭转当前公共建筑节能不力的现状。

公共建筑能耗惊人

记者对王迁的采访话题就是从这样一组数据谈起的。王迁告诉记者,目前我国建筑总能耗约占社会终端能耗的20.7%,根据发达国家经验,随着城市发展,建筑将超越工业、交通等其他行业而最终居于社会能源消耗的首位,达到33%左右。在中国,每单位GDP产值的能源消耗是日本的9倍、美国的3倍。目前我国有5亿m2左右的大型公共建筑,耗电量为70-300kwh/m2?年,为住宅的8-15倍,我国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在使用过程中,其采暖、空调、通风、照明等方面消耗的能量已占全国总能耗的30%左右,每平方米年耗电量是普通居民住宅的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wt1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