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植物病虫草鼠害诊断与防治基础 植物病虫害调 查郭二庆

更新时间:2023-09-06 07:21: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三章 植物病虫害调查、测报和防治

本章提要

本章重点介绍了植物病虫害的调查、统计方法,包括病虫害的调查内容、

取样、记载方法、调查数据的整理分析及植物病虫害预测预报的基本方法;概述了植物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包括综合防治的概念及目前生产上实行的综合防治措施。

调查和测报解决三个问题:一是防治对象,二是该不该防治,三是什么时间防治

第一节 植物病虫害的调查

一、 基本知识

(一) 调查内容

要搞好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和防治工作,首先必须掌握病虫害在田间的发生

动态,这就需要我们经常到田间进行调查研究,对调查所得的数据要进行必要的整理和分析。对于生物调查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所用的数学分析方法,通常称生物统计方法。调查统计不仅可以掌握病虫害的发生动态,获得准确的数据资料,更重要的还在于它是我们发现问题,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基础。因此,植物病虫害的调查统计是开展预测预报和防治工作的基础。

病虫害调查一般分为普查和专题调查两类。普查只了解病虫害的基本情况,

如病虫种类、发生时间、为害程度、防治情况等。专题调查是有针对性的重点调查。在病虫的防治过程中,经常要进行以下内容的调查:

1、发生和为害情况调查

普查一个地区在一定时间内的病虫种类、发生时间、发生数量及为害程度

等。对于当地常发性和暴发性的重点病虫,则应详细记载害虫各虫态的始盛期、高峰期、盛末期和数量消长情况或病害由发病中心向全田扩展的增长趋势及严重程度等,为确定防治适期和防治对象提供依据。

2、病虫或天敌发生规律的调查

专题调查某种病虫或天敌的寄主范围、发生世代、主要习性及不同农业生

态条件下数量变化的情况,为制定防治措施和保护利用天敌提供依据。

3、越冬情况调查

专题调查病虫越冬场所、越冬基数、越冬虫态、病原越冬方式等,为制定

防治措施和开展预测预报提供依据。

4、防治效果调查

包括防治前与防治后、防治区与不防治区的发生程度对比调查,以及不同

防治时间、采取措施对比调查等,为选择有效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二)调查原理

植物病虫害调查的基本原理就是抽样,即通过包含少量的个体的一个样本

去推测包含很多个体的一个大的群体。

二、调查方法

(一)田间调查

1、病虫的田间分布类型

随机分布型

核心分布型

嵌纹分布型

2、取样方法

取样必须有代表性,这是正确反映田间病虫害发生情况的重要环节。取样

的地段称样点,样点的选择和取样数目的多少,是由病虫种类、田间分布类型等决定的。

最常用的病虫调查取样方法有:五点取样、对角线取样、棋盘取样、平行

线取样、“Z”字形取样等。

A、B. 单对角线式(面积或长度);C、D. 双对角线式或五点式(面积或长度);

E、F. 棋盘式(面积或长度);G. 平行线式;H. “Z”字形

1、五点取样法 从田块四角的两条对角线的交驻点,即田块正中央,以及

交驻点到四个角的中间点等5点取样。或者,在离田块四边4~10步远的各处,随机选择5个点取样,是应用最普遍的方法。

2、对角线取样法 调查取样点全部落在田块的对角线上,可分为单对角

线取样法和双对角线取样法两种。单对角线取样方法是在田块的某条对角线上,按一定的距离选定所需的全部样点。双对角线取样法是在田块四角的两条对角线上均匀分配调查样点取样。两种方法可在一定程度上代替棋盘式取样法,但误差较大些。

3、棋盘式取样法 将所调查的田块均匀地划成许多小区,形如棋盘方格,

然后将调查取样点均匀分配在田块的一定区块上。这种取样方法,多用于分布均匀的病虫害调查,能获得较为可靠的调查。

4、平行线取样法 在桑园中每隔数行取一行进行调查。本法适用于分布不

均匀的病虫害调查,调查结果的准确性较高。

5、“Z”字形取样法 (蛇形取样)取样的样点分布于田边多,中间少,对于

田边发生多、迁移性害虫,在田边呈点片不均匀分布时用此法为宜,如螨等害虫的调查。

不同的取样方法,适用于不同的病虫分布类型。一般来说,单对角线式、五

点式适用于田间分布均匀的病虫,而双对角线式、棋盘式、平行线式适用于田间分布不均匀的病虫,“Z”字形取样则适用于田边分布比较多的病虫。

3、取样单位及数量

长度单位、面积单位、植株或其某一部分、其他单位。

(二)诱集调查

1、黑光灯诱集

2、诱器诱集。糖醋液、性诱剂、杨树枝把或谷草把

三、调查资料的记载、整理和计算

(一)病虫害调查的记载方法

表格

(二)病虫害发生资料的计算

1、调查资料的计算

(1)发病率。反映病虫危害的普遍程度

(2)虫口密度。表示中一个单位面积内的虫口数量

(3)病情指数。按照被害的严重程度分级,

(4)损失情况估计。

2、加权计算

加权平均数

第二节 植物病虫害的测报

病虫害的测报就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病虫害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并通过

调查资料的整理分析,结合作物、气象等多种因素,参考历史资料,对病虫害

以后的发生和发展作出科学的推断。同时,要通过广播、电视、材料等方法,通知有关部门、生产单位以及农民群众,及时对病虫害进行防治。、

(一)测报的内容

发生期预测

发生量预测

发生趋势预测

(二)病虫情报种类

短期预报:指距离防治适期10天内的预报

中期预报:指距离防治适期11天到30天内 预报

长期预报:指距离防治适期一个月以上的预报

中长期测报通常应用于指导防治策略的研究,为制定防治方针、进行物质准备和改进防治技术提供依据。短期预报则主要用于指导具体防治措施的实施,以提高防治效果。

警报:属于紧急性质的预报,即预计某种病虫将造成严重为害或突发性的新发生病虫需要人们特别警惕,抓紧防治的预报,特别严重时须发紧急警报。

趋势预报分级:小发生、中等偏轻、中等发生、中等偏重、大发生5级。

二、害虫发生期的主要预测法

通常把害虫种群内所有个体进入某一虫态百分率16%、50%、84%左右的时间,分别称为始盛期、高峰期、和盛末期。

历期预测法

期距预测法

物候预测法

有效积温预测法

有效基数预测法

形态指标预测法

三、病害的主要预测法

病圃预测法

田间调查法

气象指标预测法

孢子捕捉法

作业

1、 调查和测报在植物病虫害防治上的重要意义

答:调查和测报可以解决三个问题;一是防治什么对象的问题,二是该不该防治的问题,三是什么时间防治的问题。因此,根据调查和测报,可以及早做好各项防治准备;可以更合理地运用各种防治技术,提高防治效果;也可以减少不必要的防治费用和减少滥用农药带来的环境污染。总之,对经济有效地防治植物病虫害具有重要意义。

2、为了搞好病虫害调查,应如何保证样本的代表性?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 保证样本的代表性一要在抽样时样本要有一定的含量,二是要公正客观,应按一定的抽样方式进行调查。

调查时要注意调查的计划性、科学性、调查资料的完整性,同时要妥善保存调查资料。

4、植物病虫测报的一般程序怎样?从时间和内容分,测报分哪几类?

答: 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病虫害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并通过调查资料的整理分析,结合作物、气象等多种因素,参考历史资料,对病虫害以后的发生和发展作出科学的推断。同时,要通过广播、电视、材料等方法,通知有关部门、生产单位以及农民群众,及时对病虫害进行防治。

测报从时间分有短期预报、中期预报、长期预报。测报从内容分有发生期预测、发生量预测、发生趋势预测。

5、病虫害常用的预测法是什么?

虫害常用的预测法是历期预测法、期距预测法、物候预测法、有效积温预测法、有效基数预测法、形态指标预测法。

病虫害常用的预测法是病圃预测法、田间调查法、气象指标预测法、孢子捕捉法。

第三节 植物病虫害的综合治理

一、植物病虫草害综合治理的概念

人类几千年的农业生产史,从某种意义上讲,也就是与植物病虫害作斗争的历史。过去,人们只能用一些简单的方法防治病虫害,防治效果差。20 世纪40 年代后,随着滴滴涕等有机合成农药的问世,化学防治发挥了重大作用。然而,由于人们长期、连续、大量地使用化学农药,出现了病虫害的抗性、农药的残留、害虫的再猖獗为害,即所谓的“三R”问题。同时,生产成本提高,造成人畜中毒,环境污染等。长期的生产实践证明,任何依靠单一的防治方法来解决病虫害问题是行不通的。人们在不断的探索中,终于逐步建立了“综合防治”或害虫的综合管理(IPM)的正确观点。

(一)综合治理的意义

1975 年我国就提出了“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1986 年第二次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学术讨论会上,对“病虫害综合防治”概念的阐述是:综合防治是对有害生物进行科学管理的体系,其基本点是:从农业生态系统总体观点出发,根据有害生物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充分发挥自然控制因素的作用,因地制宜地协调运用必要的措施,将有害生物控制在经济损失允许水平之下,以获得最佳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二)综合治理的要点

1、通过农业生态系统控制病虫害。即全局的观点,取得最佳防治效果。综合防

治是从农业生态系统的整体观念出发制定措施,首先要在了解病虫及优势天敌依存制约的动态规律基础上,明确主要防治对象的发生规律及防治关键,尽可能综合协调采用防治措施,力求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2、允许保留一定数量的病虫害。即经济的观点,讲究实际收入。防治病虫害的目的是为了控制病虫的为害,使其种群数量低到不足以使农作物造成经济损失。虫口密度低于防治指标,就不足以造成损失,可以不防,否则,必须抓住有利时机,及时防治。

3、协调运用多种措施防治病虫害。即协调的观点,讲究相辅相成。防治方法多种多样,但任何一种方法并非万能。因此,必须根据具体的农田生态系统,有针对性地选择必要的防治措施,取长补短,相辅相成。

4、注意生态效益。安全的观点,讲究生态效益。一切防治措施须维护人、畜、作物、有益生物的安全,毒害小,尤其是运用化学防治,必须科学合理地使用农药,既能有效地防治病虫害,又符合环境保护原则,生态效益好。

(三)综合治理的类型

1、以一种主要病虫为对象

2、以一种作物整个生育期的所有主要病虫为对象

3、以整个农田为对象

综合治理方案的制定

首先要调查作物病虫害种类,确定主要防治对象和重要天敌类群;

明确主要防治对象的防治指标;熟悉主要防治对象、主要天敌类群的发生规律、种群数量变动规律、相互作用及与各种环境因子的关系;提出综合治理的措施,力求符合“安全、有效、经济、简便”的原则;不断改

进和完善综合治理方案。

二、植物病虫害综合治理的主要方法

(一)、植物检疫

1、植物检疫:植物检疫是根据国家颁布的法令,设立专门机构,对国外输入和国内输出,以及国内地区之间调运的种子、苗木及农产品等进行检疫,禁止或限制危险性病、虫、杂草的传入和输出,或者在传入以后限制其传播,消灭其为害,这一整套工作称植物检疫,它是综合防治的前提。

植物检疫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1991年10月30号人大分布)《植物检疫条例》(1983年1月3日国务院发布,1992年5月13日国务院修订); 《植物检疫条例实施细则(农业部分)》(1995年2月25日农业部发布,2007年11月8日农业部修订)。《河南省植物检疫条例》(2001年9月29日)。

2、植物检疫的范围。植物检疫分对内检疫和对外检疫。

(1)对外检疫。对外检疫又称国际检疫,简称外检。国家在沿海港口、国际机场及国际交通要道设立植物检疫机构,

对进出口和过境的应该检疫的植

物及其产品进行检验和处理,防止国外新的或在国内局部发生的为害性强的病、虫、杂草的输入,同时也防止国内某些为害性强的病、虫、杂草的输出,履行国际植检义务。

(2)对内检疫。对内检疫又称国内检疫,简称内检。主要任务是防止和消灭国内地区间危险性病、虫及杂草的人为传播为害。对内植物检疫是由县级以上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所属的植物检疫机构实施。其中农业植物检疫名单由国家农业部制定,省(市、自治区)农业厅制定本省补充名单,并报国家农业部备案;疫区、保护区的划定由省农业厅提出,省政府批准,并报国家农业部备案;对调运的种子等植物繁殖材料和已列入检疫名单的植物、植物产品,在运出发生疫情的县级行政区之前必须经过检疫;对无植物检疫对象的种苗繁育基地实施产地检疫;从国外引进的可能潜伏有危险性病虫的种子等繁殖材料必须进行隔离试种。

3、植物检疫的步骤

(1)制定检疫对象名单。检疫对象确定三原则:①尚未发生或局部地区发生的;②危险性大,繁殖力强,适应性广,难以根除的;③可人为随种子、苗木、农产品调运作远距离传播的。

(2)划定并宣布疫区和保护区。

(3)组织力量,进行消灭。对疫区进行检疫对象封锁隔离,彻底消灭。

(4)检疫及处理。产地检疫和调运检疫。

(二)农业防治法

根据栽培管理的需要,结合农事操作,有目的地创造有利于作物生长发育而不利于病虫害发生的农田生态环境,以达到抑制和消灭病虫的目的,称农业防治

法。其优点是不伤害天敌,能控制多种病虫,作用时间长,经济、安全、有效。它是综合防治的基础。不足是农业防治法收效慢,有一定的局限性、地域性、季节性。多为预防措施,当病虫害大发生时,防效不大。

1、选育、推广抗病虫品种 这是一项最为经济有效的病虫防治措施。特别是病害,选用抗病品种往往是防治措施中最根本的途径。目前,利用生物技术培育的抗虫棉(BT棉)已进入应用阶段。

2、使用无病虫害的繁殖材料。生产和使用无病虫害种子、秧苗、种薯以及其他繁殖材料,执行无病种子繁育制度,在无病或轻病地区建立种子生产基地和各级种子田生产无病虫害种子、秧苗、种薯以及其他繁殖材料。并采取严格的防病和检验措施,可以有效地防止病虫害传播和压低病、虫源基数。如马铃薯种薯生产基地应设置在气温较低的高海拔或高纬度地区,生长期注意治蚜防病毒病,及时拔除病株、杂株和劣株。

3、合理耕作。农田长期种植一种作物,为病虫提供稳定的环境和丰富的食料,容易引起病虫的猖獗发生。合理的轮作换茬,不仅使作物健壮生长,抗性提高,而且又可以恶化某些病虫的生活环境和食物条件,达到抑制病虫的目的。如水旱轮作等。秋耕深翻等。

4、调整播种方式。调整播种方式。适期播种、合理密植。

5、加强田间管理。合理灌溉、合理施肥、清理田园。

(三)物理防治法

利用各种物理因素和机械设备防治病虫害,称物理防治法。此法简单易行,经济安全。

1.、汰选法 利用风选、筛选和泥水、盐水浮选等方法,淘汰除有病虫种子、

菌核、虫瘿等。

2.、捕杀法 人工直接捕杀或利用器材消灭害虫的方法。如人工捕杀地老虎幼虫。

3、诱杀法 利用害虫的趋光性和趋化性等趋性诱杀多种害虫

4、热处理法 夏季利用室外日光晒种,能杀死潜伏其中的害虫,烘干机亦可以取得同样效果。利用作物种子耐热力略高于病原物致死高温的特点进行温汤浸种,以消灭潜伏在种子内外的病原物。在北方地区,可在冬季对种子进行低温冷冻,消灭其中的害虫。

日光晒种、低温冷冻、温汤浸种、冷浸热晒。

5、阻隔法 速干涂白、设置障碍物。

6、新技术应用 近年来国内外用红宝石、铵、二氧化碳激光器的光束杀死多种害虫。

高频电流、超声波等防治储粮害虫也有很好效果。

(四)生物防治法

利用有益生物或有益生物的代谢产物来防治病虫害,称生物防治法。生物防治法的优点是对人畜安全,不污染环境,控制病虫作用比较持久,一般情况下

,

病虫不会产生抗性。因此,生物防治是病虫防治的发展方向。

1.、以虫治虫 利用天敌昆虫来防治害虫。天敌昆虫有捕食性和寄生性两大类。

利用天敌昆虫防治害虫,其主要途径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是保护、利用自然天敌昆虫;第二是繁殖和施放天敌昆虫;第三是引进天敌昆虫。

目前我国在试验应用赤眼蜂、金小蜂、肉食性瓢虫、草蛉等防治松毛虫、玉米螟、棉红铃虫、棉蚜等害虫,已取得了一定成效。

2.、以菌治虫 利用微生物或其代谢产物控制害虫总量。

我国生产的细菌杀虫剂主要是苏云金杆菌类的杀螟杆菌、青虫菌、红铃虫杆菌等。真菌杀虫剂主要是白僵菌。病毒杀虫剂主要是核多角体病毒。

3.、以菌治病 利用微生物分泌的某种特殊物质,抑制、溶化或杀伤微生物,这种特殊物质称抗生素,

能产生抗生素的菌类称为抗生菌。抗生菌主要是放线

菌和真菌中的一些种类。目前推广应用的抗生素有井冈霉素、春雷霉素、多抗霉素、公主岭霉素、抗霉菌素120、农用链霉素、新植霉素等。

一些抗生素如齐螨素、浏阳霉素都具有杀虫、杀螨作用。

4、利用昆虫激素防治害虫。内激素、外激素。

5、利用其他有益生物治虫。蜘蛛、蛙类、鸟类。

(五)化学防治法

利用化学物质防治病虫害。化学防治在综合防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在保证农业增产增收上一直起着重要作用。它具有以下优点:

(1)防治效果显著,收效快,既可在病虫发生之前作为预防性措施,又可在病虫发生之后作为急救措施,迅速消除病虫为害,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2)使用方便,受地区和季节性限制小。

(3)可大面积使用,便于机械化。

(4)防治对象广,几乎所有作物病虫均可用化学农药防治。

(5)可工业化生产、远距离运输和长期保存。

但化学防治法有其局限性,由于长期、连续、大量使用化学农药,相继出现了一些新问题:①病、虫、草产生抗药性;②化学防治成本上升;③破坏生态平衡;④污染环境。

应充分认识化学防治的优缺点,趋利避害,扬长避短,使化学防治与其他防治方法相互协调,配合使用。

按农药的用途分类

(1)杀虫剂 以害虫为防治对象的农药,防治农林、卫生及仓储等害虫或有害节肢动物。

(2)杀菌剂 能够直接杀灭或抑制植物病原菌生长和繁殖的农药,或能诱导植物产生抗病性能,抑制病害发展与危害的农药。

(3)杀螨剂 防治螨类的农药。

(4)杀鼠剂 专门杀灭鼠类等啮齿动物的农药诱杀。

(5)杀线虫剂 防治植物寄生性线虫的农药。杀鼠剂大部分是胃毒剂,用以配制毒饵

(6)除草剂 能够杀灭农田杂草的农药。根据对植物作用的性质,分为灭生性除草剂和选择性除草剂;根据除草剂的作用方式可分为触杀性除草剂、内吸传导性除草剂、激素性除草剂。

此外,还有病毒抑制剂、杀软体动物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等。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wsyh.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