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电池片丝网印刷知识点汇总

更新时间:2023-10-26 23:4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出现过一种降级的电池片,是由于刮刀有缺口,造成三根主栅上都有一条突起的刮痕,容易引起包装碎片和焊接碎片,希望各班引以为戒,发现相似的问题,及时更换刮条。

G档分类

1、扩散面放反:

Uoc:0.57—0.60 Isc:1左右 Rs:100-200左右 Rsh:10以内,约为1 FF:50以内(30-40) Irve1:12(也有正常的) Ncell:2%左右 主要参数特征:Irev1>12,Rs>100,Isc=1左右。

解释:扩散时下面和背面都成N型,但背面N型扩散的结浅,扩散面放反后,原下面的N型被Al掺杂为P型,原背面的浅结很容易被烧穿。 2、部分扩散:

Uoc:0.58—0.60 Isc:3—4 Rs:10—20 Rsh:10以内 FF:50-60左右 Irev1接近12 Ncell:10%左右 主要参数特征:Isc减小,Rsh<5,η=10

解释:与上一个情况类似,下面有很多浅的结(被遮住的部分),形成局部烧穿漏电。 3、正面粘有铝浆

Uoc 0.1左右 Isc:3左右 Rs负的 Rsh:0 Irev1>12 Ncell<1% FF:24—25

主要参数特征:Rs=-30mΩ, Rsh=0, Irve1>12 4、N型片或高度补偿

Uoc 0.02-0.06 Isc:5左右 Rs-20左右 Rsh:0 Ncell:2-3% FF:100—200

主要参数特征:Rs<0, Rsh=0, FF>100, Irev1=0.03

解释:N型片背面印刷铝浆后成为P+型,下面扩散后形成N+型,从而产生电流。 5、方块电阻偏大

Uoc 0.60-0.61 Isc:4左右 Rs:20左右 Rsh:10-20 Ncell:10%左右 FF:50—60 Irev1接近1

主要参数特征:Rs偏大, Isc偏小, Rsh偏小

解释:方块电阻不均的直接影响就是薄层电阻,此外应为方块电阻偏大,致使薄层电阻偏大,串联电阻增大。

6、方块电阻偏小

Uoc 0.2左右 Isc:3左右 Rs:-0.07左右 Rsh:0.2以下 Ncell:1%左右 FF:24多一点 Irev1>12 7、没有扩散

Uoc 0.0002左右 Isc:0.03左右(正常偏低) Rs=0或为负 Rsh<10或为0 Ncell:为0 FF:300-800 Irev1接近12或大于12

主要参数特征:电压和电流基本为0,串联电阻为0. 解释:没有P-N结。 8、银浆混合不均匀

Uoc 0.62左右 Isc:4.8左右 Rs=3-6 Rsh:60-90 Ncell:10%左右 FF:50左右 Irev1<0.2

主要参数特征:串联电阻偏大,短路电流偏小,并联电阻偏大

解释:玻璃粉偏少,银不能与硅充分结合,从而增大了串联电阻。并联电阻的增大是由于复合中心的减少(一般在金属电极与硅接触的地方会形成复合中心)。 9、刻蚀未刻透

Uoc 0.57左右 Isc:1左右 Rs=0左右 Rsh:1-2 Ncell:1-2%左右 FF:30-40 Irev1>12 10、刻过,将PN结腐蚀掉了。Irev1很大。 11、不明原因

Uoc 0.4-0.5 Isc:0.6-0.8 Rs:-2000左右 Rsh:1-4 Ncell:1左右 FF:30-40 Irev1>12 主要参数特征:Rs<1000mΩ, Irve1>12

解释:应为严重烧穿。 特殊:Uoc,Isc,Rs,Rsh,η,FF,Irve1>12

12、测试异常:Rs值达到数千,这应该是软件问题。重装软件时,DB和DATA不用拷贝,其它文件直接覆盖,Irev1=0,应该是反向偏压设臵错了。

13、周边未刻蚀。Rsh<1,Irev1>12

排查G档片原因的步骤:

1、看电性能参数,然后对照G档片原因分析表,看一下是否以前曾出现过类似情况,不过G档片分析表只能做为参考,不应当作证据指证任何工序。

2、观察外观是否有异常,如下: ①背场是否有滚轮印(4条),判断是否为RENA刻蚀不透。 ②观察是否为击穿和隐裂。 ③观察是否有边缘漏浆的现象。 ④观察是否背电极印偏的现象。

⑤观察是否有微晶现象(1厘米内的晶粒数多于10个)。 ⑥观察是否有手指印现象。 ⑦观察是否有断栅的现象。

⑧观察背场是否有特殊的图形和印迹。

⑨观察是否有刻蚀线,若没有可以尝试打磨。

3、观察烧结炉是否炉温存在异常波动,若Rs偏大的片子较多可以重烧。 4、观察测试是否有异常,将G档片放入其他线进行测试。

5、若为Rs偏大,可以更换网版刮刀浆料,有可能为浆料搅拌不均匀,或被污染或干浆料瓶料瓶底料。 6、片源是否为试验片,是否为板P,是否为返工片,是否前面有流程卡混乱的情况。

烧结炉进水压力和出水压力都在4-6之间,若有异常通知设备人员放水,同时观察过滤网是否有杂质附着,若堵塞,会进水,压力>6.5,出水压<4.

在做板式PECVD出来的硅片,将会有4个对边分布挂痕,在丝网印刷的第一台背极印刷,放片时,要尽可能将挂痕压在主栅线上,这样使PECVD尽可能不影响硅片的外观。

烘干炉停下以后,降温以后,再启动容易在炉顶上凝结,有机物液滴,有可能滴到片子或托盘上,需要事先擦一下,特别是背场烘干炉。

排查G档片原因和步骤:

一、扩散面放反和未扩散电池片的区分(多晶)

1、电性能上,放反和未扩散是没有差别的,均为无Uoc,Isc,Irev1>12,这里的无Uoc,Isc是指Uoc

原因:因为无论是未扩散还是放反,在电池片的正面都没有形成有效的N层,即没有PN结,所以没有Uoc,Isc,又因为电池片为基片,姑子一个P型半导体,是可以导电的,所以正面和反面短接,Irev1>12.

2、外观上,放反的电池片是在二次清洗完成以后至PE镀膜之前,由于特殊原因造成扩散面(N型)向下,非扩散面(P型)向上,在非扩散面镀膜,当测试时光线照在非扩散面时,根本没有电流产生,所以效率接近0.在外观上,放反的电池片扩散工艺正常,二次刻蚀也正常,所以在扩散面的边缘会有刻蚀痕迹出现,当扩散面放反时,这些刻蚀痕迹会出现在电池片的背面,但是背面我们会印刷上背电场,在背电场的边缘会有刻蚀痕迹。

而未扩散的电池片,由于没有进行扩散,所以没有形成磷硅玻璃,而磷硅与玻璃具有亲水性,能够吸附HF和磷硅玻璃以及磷硅玻璃以下的硅层反应,进而把PN结去除,如果没有磷硅玻璃,电池片的表面呈现钝化效果,所以阻碍了HF和硅层反应,所以此时,从外观上看,电池片的正面和背面都没有刻蚀痕迹。

3、P-N型。通过使用万用表测量电池片的P-N型,也可以断定为何种G档片,未扩散的电池片,正反面都没有PN结,即都不存在N型导电区域,所以在使用万用表测量其表面电阻时,它的值应在104Ω左右。而扩散面放反的电池片,其正面也是P型区域,表面电阻为104Ω左右,但背面应该存在N型区域,用万用表测量表面电阻时,就在10Ω左右。

引起Rs偏大的原因:1、若发现某个时间以后,突然整体偏大,或是间断性出现Rs偏大,是很有可能为印刷效果不好造成栅线和硅片之间没有形成合金层,有空隙,造成Rs偏大,而此时的印刷效果与压力很相关,将压力增大,然后再等一会,观察效果,一般会好转。2、一般Uoc,Isc偏低的Rs大的G档片,有可能为烧结原因造成的。而Uoc,Isc偏高的Rs大的G档片有可能为方块电阻偏高的原因造成的。

高串联电阻片:

烧结后的电池片,经测试,串联电阻高达10uΩ以上。

原因:一是烧结温度与正电极浆料不匹配;二是正电极浆料被污染;三是由于正电极印刷不良;四是方块电阻异常。

处理方法:首先停止正电极印刷后硅片的流出,检查烧结工艺是否有报警,然后用调墨刀把正电极网版底部的浆料铲出去,添加新浆料试印刷5片流下去看效果,如果串联电阻还是比较高,重新换掉网版试印刷5片流下去看效果,问题还没有解决的话重新开一瓶新浆料。测方块电阻,取3片Rs>10mΩ,再取Rs正常的2片电池片去测量方块电阻进行对比,若有差异(即Rs偏大与方块电阻的数值偏大正相关),则说明这是由于方块电阻异常偏大所导致的Rs偏大,通知扩散工艺员。

需要我们对前道工艺有所了解。(比如各个中心方阻控制在多少,是双面扩还是单面扩,大绒面和小绒面,酸制绒和碱制绒,干刻和湿刻都需要了解清楚)

如果测试机有问题,先走标片,再走重复性,最后互测,观察是哪一个参数有异常,如果是串联电阻互测偏差较大(大于0.5mΩ)引起填充因子的偏差,就需要通知设备人员到场解决。

如果烧结炉有问题,炉温波动较大(温度波动超过6℃)升高炉温或是降低炉温观察一下效果。

第三台丝印机有问题,先更换浆料观察效果,再调节印刷参数观察效果。然后再排查一下前两台印刷机是否有问题。 工艺员的处理原则:

先搞清楚问题是否真的发生。 问题为什么发生。

善后和避免此类问题再次发生

排查异常情况的原因时最常用的,最有说服力的方法就是对比实验: 测试系统的互测(10片) 烧结炉的精确对比(20片) 丝印+烧结的精确对比(20片)

丝印整条线的精确对比(100-200片)

在遇到突发的异常情况时:

先看一下从其他线拿几片电池片在出现异常的生产线测试一下,排查一下测试 在看一下烧结炉温图像是否有异常 再看一下正电极是否刚加入浆料。

分析异常电池的方法有:

电性能/数据趋势分析

外观(包括测试栅线宽度) EL测试 方块电阻 PN型测试 打磨/重烧

电性能/数据趋势分析:

开路电压、短路电流和漏电是实测的值,即便是异常电池片这三个值也是可以反映电池片的性能。 而串联值和填充因子是通过IV曲线来模拟近似计算出来的结果,在测试异常的电池片时IV曲线可能是较特殊的曲线,而此时模拟近似处理的结果有可能就不准确了,例如:串联成百上千,或是负数等,只能作为参考值。 常见的问题可以通过数据趋势的分析大概得到结论,从而节省了排查时间,提高准确性。

常见问题:

理论上每一片电池的电性能都是不同的,他们的温度和光强也是不同的。如果发现他们的测试结果有一项一直是相同的,这就极有可能是测试机出现了问题。

例如测试温度一直是一样的,那就有可能是测温探头失灵了。

光强一直是一样的,那就有可能标片上有异物盖上了,或是氙灯坏了。 无开压和短流,而且漏电很大的情况极有可能为放反或是未扩散。 开压短路低一些,而且串联电阻偏低的情况有可能为片源问题。 短路电流偏高而串联电阻偏高,有可能是栅线印刷过窄造成的。 短路电流偏低有可能是栅线印刷过宽造成的。

开压和短流偏高,串联很高,有可能是方阻扩散较大造成。

开压短流正常,只有串联很大时,有可能是浆料问题也有可能是烧结炉的问题。

如果一条线和另一条线相比串联很稳定,只是稍大1mΩ左右,有可能是测试串联偏大,有可能是烧结炉温设定的问题,也有可能是栅线宽度的问题,也有可能是浆料轻微污染。

外观排查:

观察电池片的边缘是否有漏浆(漏电大) 观察电池片是否有印裂(漏电大) 观察电池片是否有击穿(漏电大) 观察电池片是否有边框拉毛(漏电大)

观察电池片是否严重的网纹(效率低,漏电大) 观察电池片是否有微晶(效率低,漏电大)

观察电池片是否有黑边(黑边很重,有可能漏电大;没有刻蚀痕迹,也可能漏电大,但打磨有效) 观察电池片背面是否有滚轮印(有可能漏电大) 观察电池片背面是否有铝刺

观察电池片背面是否有鼓包(温度过高,印刷不均匀或浆料搅拌不均匀) 观察电池片背面是否有脱落和掉粉

观察电池片背面边缘是否发白(PE绕射)

观察电池片是否有正电极脱落背电极(印刷过厚) 测量电池片的细栅线宽度是否超过范围(120μm)

外观排查总的原则是:不影响电性能,不影响包装碎片,不影响焊接

EL测试:

EL正偏发亮的区域表示此区域结特性正常,发暗的区域表明一种可能是这个区域的少子寿命很低,载流子无法起到传送电流的作用,另一种可能是这个区域电极和电池片之间的接触电阻很大,还有一种可能是没有形成pn结。 EL反偏发亮的区域的区域表明该区域有漏电,发暗的区域表明该区域没有漏电。

方块电阻

使用四探针测试未烧结之前的电池片更有说服力。单晶方阻45±5 多晶方阻54±6是目前扩散的正常方阻。 但是如果在烧结之后测试到方阻为70以上的时候,这就说明方阻有问题。

pn型测试

使用万用表的KΩ档,测量其表层的电阻值。

1,如果电池片表层有氮化硅层,而氮化硅层不会导电,将会影响其测量的阻值。所以需要使用探头将电池片表层反复磨蚀,去掉氮化硅的颜色才可以进行测量。 2,两个探头间相距0.5cm左右

3,当测得的结果为10~100Ω左右时,即为N型导电层; 当测得的结果为10000Ω左右时,即为P型导电层。

N型导电层导电电阻值低的原因:

1,在扩磷的过程中,扩散面相对与基底为重掺杂,所以产生的导电离子较多,所以电阻值会降低。 2,N型导电粒子比P型导电粒子更为活泼,导电能力更强。

正常情况下电池片正面为n型,电池片的背面为p型,如果测试到电池片的正面为p型则说明正面没有扩散进入磷,或者是扩散的磷被刻蚀掉了。

打磨/重烧

针对漏电较大的电池片,而且外观上没有看到刻蚀痕迹,EL图像显示漏电发生在电池片边缘,可以进一步进行打磨,但是要注意一下几点:

使用细砂纸进行打磨,否者容易蹦边。

电池片的每一个边缘都必须要打磨到,导角处也一定要打磨干净。 丝印的返工片不需要打磨,它肯定没有效果。

针对怀疑没有烧结透的电池片,可以重烧一下。重烧之前需要测试电性能,以便和重烧后的电性能对比。重烧的时候需要在电池片下面垫上假片,防止背场铝珠。如果重烧以后串联降低,则有可能是未烧透;如果重烧后串联增加,漏电增大,则有可能是过烧了。

漏电原因

1、印刷铝浆时网版的漏浆及承印面感光纸没有及时更换所致。2、表面杂质:主要是生产过程中环境因素影响,在镀膜面上留下杂质,印刷时如果和电极重合,在高温烧结时进入PN结导致漏电。3、浆料污染:银浆长期暴露在空气中,多次印刷过程中有杂质混入,最终表现出来漏电。4、烧结温度的控制,如果烧结温度过高或是硅片本身某个区域有很深的制绒深洞,在烧结时则会造成烧穿,Irev1增加。5、扩散时,某些区域扩散的P很薄,或是没有扩散,则会造成正极和背场导通造成Irev1很大。6、在硅片的生产传递的任何一个环节,对硅片的污染(即便戴上乳胶手套或是吸笔的碰触)均会引起Irev1偏大。单晶更为明显,板P更为明显。7、微晶片(1厘米内晶粒数目达到或超过10个),在有微晶的位臵,杂质C和O含量较高,更容易造成Irev1很大。8、网纹存在的位臵氧含量较高,更容易被腐蚀,绒面更深,所以外观上发暗,也更容易击穿或是Irev1偏大。9、硅片本身的杂质含量较高的硅片强烈依赖背场的钝化和吸杂,若存在背场或是背电极印偏的情况有背面没有被背场Al浆所覆盖的话,这个区域由于没有经过钝化和吸杂容易出现Irev1偏大。

烧结炉温度波动较大:

10-30度属于炉温异常波动,在有电池片在炉内的情况之下,一般炉温波动在5度以内,基本是直线,高功率的加热区所使用的加热管易出现这种问题,烧结炉长期关闭冷却,重新使用时和新换上高功率的加热管时易出现这问题。

原因:当烧结区温度过高时,达到温度控制的上限时,加热管所显示的功率逐渐接近0%,表示加热管停止工作。此时,炉温开始下降,烧结区的温度急剧下降,降到烧结温度的控制下限以下,此时加热管全速启动来加热升温,加热管所显示的功率由0%上升到最大值(一般设定为70%),很快烧结区的温度又变得过高,达到和越过温度控制的上限,如此循环往复,炉温记录曲线图象接近正弦波,周期为4.5min.

解决方案:1、炉温波动过在大的本质是,加热管功率剧烈起伏,接近于共振,而解决共振的一个方法便是扰动,将烧结炉彻底关闭冷却,再重新启动,相当于一次彻底的巨大的干搅,但不是一定会好转。2、在烧结区的炉温超过下界时,加热管的功率加大,正在全速加热时,通过减小加热管输出功率的方法,减缓炉温上升的速度,使炉温慢慢上升到平均值,进而达到稳定,但是容易造成炉温剧烈波动,引起G档和DE档片,同增,要谨慎使用。3、通过控制输出功率的大小的将炉温维持在比较稳定的水平,维持一段时间炉温比较稳定。

炉温急停的处理方法:

1、通知设备尽快将传送带启动,将所有烧结炉内的电池片取出。在取出的过程中要注意,接近出口的3-5片可以正常流入测试,背场发黄,变色或是部分发黄变色,为过烧,过烧的电池片也不必截下,都可以交给质量组长进行外观判断。

2、将其它所有烧结炉内的电池片尽快取出(保证正面对正面,背面对背面,防止将正面污染,造成Irve1档),如果烧结停顿时间过长,取出未烧透的电池片,流出时会有背电场脱落,正电场部分脱落的现象,将这两类片子取出待处理,将其它片子取出,再次流入烧结炉,取出后交给质量组长进行外观判定。

3、将栅线脱落的电池片交给质量组长进行外观判定。

4、将背场脱落严重的电池片,背场刮净待以后重新印上背场,背场部分脱落,又无法刮净的电池片交给质量。

5、统计由于烧结急停造成的碎片,由栅线脱落背场脱落,铝珠,弯曲等造成碎片,以及印残(栅线脱落等造成的印残)。

6、重新开线,确认炉温,冷却水等。取片子时,针对那些背场未烧透,发白的电池片,要用泡沫盒或用插片盒装盛,此时的背场极易脱落和划伤,小心拿取,且不益存放时间过长,应及时处理。

7、烧结炉报警灯的顶端红灯若是亮起,代表烧结炉在2分钟以内肯定会停止工作,要通知丝印,停止生产。

加热管的结构形式:

为实现烧结段的温度尖峰,需在很短的炉膛空间内布臵足够的加热功率,目前,有短波孪管和短波单管两种结构可以选择,其线性功率密度均达到60KW/m2。虽然短波孪管拥有更高的单根功率(相当于两根单管并联),但由于其制造工艺复杂,对石英玻璃管的质量要求更高,制造成本约是单管的2.5倍。因此,在实际使用中,大多采用单管。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wsn2.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