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共生金矿床地质特征及其成矿规律

更新时间:2023-08-18 23:36:01 阅读量: 资格考试认证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2期2003年3月

湖 南 冶 金HUNANMETALLURGY

Vol.31No.2March.2003

湖南共生金矿床地质特征及其成矿规律

鲍正襄,万容江,包觉敏

(湘西地勘5队,湖南 乾州 416007)

摘 要:简要地阐述了湖南不同类型的共生金矿床成矿地质特征,探讨了成矿规律,指出了找矿意义。

研究认为,该类金矿床仍具有很大的找矿余地和潜力。

关键词:湖南;共生金矿床;地质特征;成矿规律

中图分类号:P578.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84(2003)02—0026—06

GEOLOGICALCHARACTERISTICSANDMETALLOGENICRULESOFCOEXISTING

GOLDDEPOSITSINHUNAN

BAOZhengxiang,WANRong

jiang,BAOJuemin

(FiveBrigadeofGeology&ExploranionofWestHunan,Qiangzhou 416007,China)ABSTRACT:ThegeologicalcharacteristicsofthecoexistingGolddepositsarebrieflydescribedbyfivekindsinthispapers.Themetallogenicrulesandtheprospectingsignificancearediscussedtoo.TheresultsshowsthatthiscoexistingGolddepositsisabetterpotentialresource.

KEYWORKS:Hunan;coexistingGolddeposit;geologiccharacteristic;metallogenicrule  共生金矿床系指矿床中的金和其它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成矿元素或矿物,在成因上相关、空间上共存、品位上达标;矿石可供单独处理;并具经济价值的金矿床。在湖南境内,这类金矿床分布很广泛,而且是很重要的金矿类型。它们既有共性,又有特点。因此,研究这些对于找矿评价和其利用都有重要意义。本文侧重于湖南前寒武系共生金矿床找矿地质特征及分布规律的探讨,同时也涉及到上古生界的共生金矿床。

是,大部分出现在湘西雪峰弧形构造带和湘中白马山—龙山—醴陵EW向构造—岩浆岩带的前寒武系浅变质岩系中,少数见于湖南耒(阳)—临(武)SN向褶断带的上古生界碳酸盐岩—硅岩组合地层中。成矿明显受一定地层层位控制。赋矿层位主要是上元古界板溪群和震旦系下统江口组,其次是中元古界冷家溪群以及上古生界石炭—二叠系。研究表明

[1,2]

,有五类沉积建造对金矿

起着明显的控制作用。它们是:其一,含基性火山碎屑物质的变质火山—沉积岩系;其二,钙质—砂泥质类复理石建造的浊流沉积岩系;第三,火山—沉积砂泥质复理石建造,为含凝灰质碎屑沉积岩系;第四,含砾砂质板岩,具有重力流沉积

1 区域成矿地质背景

湖南共生金矿床总体分布的一个重要特征

收稿日期:2002—07—10

特征;第五,碳酸盐岩—硅岩或其组合建造,为开阔台地碳酸盐建造和浅海—海盆碳酸盐—硅岩相沉积。区域金矿成带展布,成群成片集中产出,绝大部分金矿床都是沿着某些构造带展布,并逐级逐次地控制着矿化集中区、矿床和矿体的产出。成矿与岩浆岩的关系不尽相同。位于雪峰弧形构造带的前寒武系金矿床,除部分矿床(区)内见有成群成带的长英质脉岩并与成矿有着密切的时空关系外,有的矿床与岩浆岩关系不明显。而在湘中EW向构造带的前寒武系金矿床,多见于酸性岩体外接触带或隐伏岩体上方。湘南SN向构造带内的金矿床,则明显与深源浅成—超浅成中酸性小岩体有关。总体来说,构造—岩浆热动力作用是湖南共生金矿床成矿的主要因素。随着岩浆作用自南东(湘南)向北西(湘西)减弱,中西部地区构造,特别是深大断裂及地层岩性的控矿作用愈益明显和重要。

床赋存于板溪群马底驿组钙质板岩中,产在沃溪近EW向拆离断层下盘沿层发育的层间剪切滑动断裂带中[5]。已发现7条矿脉,在空间平行分布,叠置产出。矿化主要见于层间石英脉及其二侧的石英细(网)脉带和蚀变岩中。单条层间石英脉由多个含钨锑金石英脉的扁豆体组成。矿化在水平方向自西向东总的变化趋势是:钨—金→钨—锑—金→锑—金,倾斜向上,上部钨高,向下变贫,锑、金变化不大,且向深部有增强趋势。矿体一般长80~250m,厚度0.12~2.26m,最厚4.10m,平均0.53m;平均含WO30.43%,锑3.11%,金8.27×10-6。矿体一般延深360~1500m,最大延深达2300m以上,其延深是其走向长的3~7倍,最大10倍以上,构成了国内外罕见的板柱状延伸矿体。具有侧伏成矿和沿倾向延伸很大的成矿特征。这在找矿学上具有特殊意义。金属矿物主要有自然金、辉锑矿、白(黑)钨矿、黄铁矿,少量或微量毒砂、闪锌矿、方铅矿、黄铜矿、黝铜矿等。辉锑矿、白钨矿常呈条带状、块状及角砾状产出,金主要呈显微金和次显微金产出,赋存在以黄铁矿、辉锑矿为主的硫化物中。2.3 砷金型

该类矿床分布甚为广泛,赋存于冷家溪群绢云母板岩—粉砂质板岩、板溪群马底驿组变质砂岩—砂质板岩—板岩和五强溪组砂质板岩—板岩组合中。根据其构造形态特征,可划分为两类,即破碎带石英脉型和石英细(网)脉带型。前者以泥潭冲矿床为例,后者如杏枫山矿床。

泥潭冲矿床位于湘中EW向构造带西段,淘金坪—龙鼻桥复背斜北西翼上次级倒转背斜之北西倒转翼,洞坪NE向断裂上盘陡倾斜劈理化带与缓倾斜劈理化带的过渡部位[6]。控矿构造主要为区域NE向剪切断裂带派生的近EW向脆—韧性剪切断裂。矿脉由含金石英脉、蚀变破碎带及蚀变板岩组成,在走向上及倾向上均呈波状起伏。矿体长150~260m,延深>265m,厚0.40~1.99m,平均含锑0.31%,砷1.18%,金6.31×10-6。金含量在水平方向与倾斜方向均较稳定。金属矿物主要为自然金、毒砂、辉锑矿、黄铁矿,少量或微量黝铜矿、闪锌矿、方铅矿、硫锑铅矿、2 共生金矿床类型及其特征

湖南的共生金矿床,由于地质演化的差异和共生规律的不同,形成五种类型的组合。2.1 锑金型

系分布很广亦很重要的共生金矿床类型,辉锑矿与自然金经常共生组合在一起。这类矿床主要产于板溪群与底驿组绢云母板岩和下震旦统江口组合砾砂质板岩中。成矿严格受断裂构造控制,在走向上和倾斜方向都不超出断裂蚀变破碎带及其影响范围;其产状与形态基本上与断裂破碎带相似,具有沿倾向延伸较大和侧伏成矿的特点。矿脉主要产于NW—NWW向陡倾斜切层的张剪性断裂带内。矿体呈脉状、透镜状,一般长50~300m,最长600m,延深(垂深)180~400m,最深>520m;平均厚度0.70~1.34m,平均含锑2.13%~10.25%,金4.65×10-6~12.95×10。锑、金矿化沿倾向上的变化小于走向变化,且向深部矿化有增强趋势。主要金属矿物有自然金、辉锑矿、黄铁矿和毒砂,微量黄铜矿、硫锑铅矿等。金主要以显微粒状和次显微粒状赋存于黄铁矿和辉锑矿中。2.2 钨锑金型

-6

[4]

[3]

杏枫山矿床位于湘中EW向构造带中段,区域NE向金山背斜北西翼近轴部地段,赋存于板溪群马底驿组绢英千枚岩及变质砂岩中。矿区三面被白马山岩体所围。控矿构造为一组与背斜轴向近于直交的陡倾斜脆性剪切断裂带,常成组成带,为含金石英细脉带。脉带呈NE向展布,NW向排列。主矿体长100~346m,控制垂深140~250m,平均水平厚度1.14~5.35m,平均金品位2.43×10-6~2.54×10-6。在走向上,矿体呈脉状、透镜状,往深部沿走向由厚变薄,沿倾向具明显地侧伏成矿现象。主要矿物有自然金、毒砂、磁黄铁矿、钛铁矿,少量或微量黄铜矿、闪锌矿、方铅矿、黄铁矿等。金主要赋存于毒砂中。

2.4 铅锌金型

铅锌金共生矿床发现于常宁康家湾。该矿床处在湘南SN向构造带北端,衡阳盆地南缘,产于近SN向的F22逆冲断裂下盘、康家湾隐伏倒转背斜轴部石炭—二叠系与侏罗系不整合接触面附近的硅化破碎带,以及二叠系下统当冲组下段的硅质泥灰岩中。矿床西南侧有花岗闪长岩株出露。成矿严格受康家湾倒转背斜控制,主矿体产于倒转背斜轴部或翼部的硅化角砾岩中[2]。矿化带呈NNE向,长2600m,宽150~650m,主矿体有7个,Ⅰ—Ⅴ号分布于硅化破碎带中,产状与硅化破碎带产状一致;Ⅵ—Ⅶ号矿体分布于F22断裂上盘的硅质泥灰岩中,产状与当冲组成或F22断裂产状基本一致。金矿体分布于铅锌矿体中,长250~1200m,平均厚度3.17~8.65m。最大的Ⅰ号矿体平均品位铅3.94%,锌4.03%,硫15.95%,银104×10,金2.65×10。主要矿物有方铅矿、闪铅矿、黄铁矿、少量毒砂、磁黄铁矿、赤铁矿、黄铜矿、辉铜矿、斑铜矿、微量辉银矿、深红银矿、银黝铜矿、淡红银矿、杂方辉锑银矿、银金矿、自然金等30种。金矿物以自然金为主,少量银金矿和金银矿。主要是显微金及次显微金,产于黄铁矿、闪锌矿为主的硫化物微裂隙中或晶隙、粒间及晶面上。

2.5 铅锌碲金型

该类型矿床以桂阳大坊矿床为代表,国内甚-6

-6

砷的多金属矿床。矿床位于湘南SN向构造带中段与茶(陵)—永(兴)NNE向构造带斜接复合部位。矿区主要构造是一系列平行排布的NNE向背斜、向斜及与之平行排列的压扭性断裂。矿床赋存于石炭系下统梓门桥组和中上统壶天群的白云岩中。矿区内有二处出露花岗闪长斑岩体。成矿严格受构造和斑岩体的控制,形成了猫儿岭和腊树下二个矿段。前者为主要矿段,分布于斑岩体内或与围岩接触的边缘,呈脉状、板柱状、透镜状产出,长110~380m,延深410m。规模最大的103号矿体,沿走向及倾向膨缩变化显著,厚度0.35~34.04m,平均4.18m,平均品位:铅1.82%、锌1.73%、硫7.73%、砷5.30%,银393.90×10-6、金3.66×10-6。

矿石类型分氧化和原生二类。氧化矿石的主要为铁锰类矿物。原生矿石主要为黄铁矿、毒砂、方铅矿、闪锌矿、少量白铁矿、磁黄铁矿、黄铜矿、砷黝铜矿等。含银金矿物为碲银矿、银金矿、碲金矿、自然金等。金矿物充填在黄铁矿、毒砂的微裂隙中,或沉淀在黄铁矿的晶面上,或沿毒砂晶体周边进行交代。毒砂是硫砷矿物中主要载金矿物。

2.6 汞(砷)金型

该类金矿仅在衡东石峡发现,其规模虽然不大,却是我国最先找到的微细粒浸染型金矿。矿床位于湘东NNE向褶断带,金觉峰背斜东翼,赋存于泥盆系上统佘田桥组下段顶部灰岩与上段泥质灰岩之层间断裂破碎带,即硅化灰岩中。矿体受其派生的次级褶皱和层间剥离构造控制,沿走向、倾向上呈扁豆体状、脉状、团块状断续出现。金矿体在空间分布上与汞矿体大体一致,但金矿化范围大于汞矿化,以致在地表、深部和矿区北端出现单独的金矿体,砷(雌黄)矿化一般在汞矿化范围或其附近,规模小,形态复杂。总体上汞砷金矿体断续衔接[8]。金矿体长80~330m,斜深100~220m,平均厚0.6~1.4m,平均含金2.49×10~7.76×10。主要矿物为自然金、辰砂、雌黄,少量黄铁矿、辉锑矿、雄黄、黄铜矿、闪锌矿等。经选择性溶解金的试验和电镜观察,被粘土矿物和SiO2吸附的胶体金是金在矿石中的主要赋存状态,金以规划的小圆球质点和小圆球-6

-6

[7]

为便于湘西汞矿带中汞中找金,有必要对黔东南汞(锑)金矿带中的金矿作简要介绍。

黔东南三(都)—丹(寨)汞(锑)金矿带位于华南褶皱带与扬子准地台的交接处。矿带受向北扬起的、被EW向强烈挤压破坏的近SN向复向斜褶皱构造带控制。区域出露前寒武系及下古生界地层,主要赋矿层位为寒武系中上统的杨家湾组,三都组,容矿岩层以薄层层纹状和条带状泥晶灰岩、泥灰岩夹薄层水云母粘土岩、粉砂岩、粉砂质白云岩为主。

以四相厂汞金矿床为例[9]。该矿床位于水银厂大型汞矿床南段。砂厂一对门寨向斜东翼。控矿构造为一组NNE向陡倾斜的压性和张扭性断层。矿体呈脉状、透镜状,其产状与断裂产状基本一致,一般长20~70m,厚1.00~1.54m,含金3.09×10~9.55×10。矿体主要分布于汞矿体二侧,与汞矿体重合部分较少,二者既形影相随,又不相容。主要金属矿物为黄铁矿、毒砂、少量或微量白铁矿、辰砂、自然金、辉锑矿、闪锌矿等。含金矿物为自然金、含银或含汞自然金、银金矿、金汞齐及胶体金。毒砂是主要载金矿物,其次是黄铁矿。

-6

-6

程中,在一定地质条件下表现为紧密共生,而在另一地质条件下,则为逐渐分离或完全分离,呈

[10]

现出“共生分离效应”。研究表明,在不同类型

的共生金矿床中,金与砷的相关性最密切。这是由于金与砷的共价半径相近,又都是亲硫元素,且具有多价性,因此在金—砷共沉淀过程中,金被氧化,砷被还原。这种氧化—还原的热力学机制,是含砷硫化物和砷化物捕获金的有效途径

[11]

。可

以认为,在没有硫(砷)化物作为还原障,金是不可能成矿的[12]。锑在整个成矿作用过程中,与金的关系则是若即若离,即早期阶段,当成矿流体相对高温、富硫时,锑—金可以密切共生;但晚期阶段,相对低温、低硫时,锑被分离出来。汞也是这样。由于金的成矿温度高于汞的成矿温度(即金的成矿阶段早于汞的成矿阶段),从而导致了金矿化与汞矿化的空间位置不在一起,而相互独立的分布格局。至于钨,由于它在钨—锑—金组合矿床里,可能为一个复杂的低温酸性的CaCO3—CaWO4—Sb2S2—(AsS)—Au—H2O体系,在成矿温度较低、盐度也低的条件下,其酸性络合物作为多种成矿组分的共同载体,而使它们进入热液地球化学迁移并生成钨—锑—金组合的矿床[5,13]。这可能是钨这一高温成矿元素常存在于中低温锑金矿床的主要原因。此外,银—金的原子半径相近,晶体结构类型相同,地球化学性质相似,所以二者常共生或形成银—金连续的银金固溶体系列,即形成金银矿和银金矿,同时,其所表现出来的亲铜性与亲硫性,可使多种类型的贱金属矿床中都有程度不同的银金矿化。总之,产生上述成矿元素共生分离成矿效应的根本原因,是它们地球化学性质的相近与差异。3.2 地层层位及其控矿规律

湖南及黔东南的共生金矿床虽然有多个成矿层位,但大都是以沉积岩为容矿围岩的中低温热液矿床,而且在一定的成矿带(区)内,矿床常产于一定的地层层位中。如前寒武系钨锑砷金矿床系列主要赋存于板溪群马底驿组和下震旦统江口组;黔东南汞锑金矿床系列主要赋存于上寒武统杨家湾组、三都组;湘南铅锌银金矿床系列主要赋存于中上石炭统和下二叠统。同时,赋存在一定层位中的金矿化,还严格的受这些层位中的[4]

3 成矿规律

3.1 特征的元素共生组合规律

湖南共生金矿床中,有一套特征的元素共生组合,它们是钨—锑—砷—汞—金和铅—锌—硫—砷—碲—银—金。表现在矿物上主要为黄铁矿、毒砂、辉锑矿、白(黑)钨矿、辰砂、雌(雄)黄;和黄铁矿、毒砂、方铅矿、闪锌矿、黄铜矿、砷黝铜矿、辉银矿、深红银矿、碲银矿、自然金、银金矿、碲金矿等。这套元素组合在时间上、空间上与金矿密切共生。它们具有同一成矿物质来源,同一成矿介质,同一成矿作用过程,在适宜的物理化学条件和地质环境中,于不同成矿阶段先后沉淀富集成矿的。

上述特征的元素共生组合之所以在成矿带(区)、矿床(区)乃至许多矿物中能够共存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它们的电子构型相似、电离势相近和晶体结构类型相同的原因。这些成矿元素在

研究表明,虽然该区金矿化都具多层性,但被矿化的围岩岩性却高度一致,即容金岩石都是以细碎屑岩为主,表明金矿化对岩性有明显的选择性。这些容矿岩石的共同特征是富含粘土质、粉砂质和钙、镁、铁、锰质及黄铁矿等。这反映在沉积还原环境中,这类沉积物质对金元素有一定的吸附作用;在一定的物理化学条件下,可以构成某种程度的沉积初始富集和衍生富集,形成含金多元素建造。以湘西金矿带为例,研究表明,元古界岩石中有相当数量的金、一定数量的锑和钨是以易活化的吸附状态赋存于岩石中[14],它可以为矿床的形成提供物质来源。所以,含金建造决定了区域潜在的含金性,是形成金矿化集中区的必要前提。由此可见,层位控矿的原因,是与这些层位中某些特定层、段的岩石物质组分(包括化学组分、微量元素和金等的丰度、赋存状态)和建造类型等因素有关。

3.3 构造对金矿的形成、演化和分布的作用研究表明,湘西雪峰弧形构造带和湘中EW向构造带,基本上控制了湖南前寒武系金矿带的展布,湘南SN向构造带控制了上古生界金矿的形成。这些地带之所以对金矿成矿有利,是因常常有深断裂通过之故;同时,控制成矿带的深断裂愈大,切割愈深,活动时间愈长,所控制的成矿带规模愈大,矿化愈强[15]。如长达1000余千米,深切上地幔,历史悠久,结构复杂的雪峰巨型弧形韧性剪切带,即是一条大型金矿成矿带。而NW向与NE向深大断裂交会部位,或EW向基底断裂则控制着矿化集中区的产出空间,矿床成群成带展布,成片集中产出。在区域背斜的翼部或倒转背斜的倒转翼和近轴部的劈理(片理)化带,以及区域断裂旁侧的张剪性断裂构造,则控制着矿床的定位空间。在这类构造中,沿层发育的层间剪切滑动断裂带及背斜翼部,尤其是倾伏部位,成组成带出现的张剪性断裂系统和节理裂隙系统,分别控制着整合层带状石英脉型、交错脉状破碎带蚀变岩型及石英细(网)脉型等不同产状形态的矿脉产出。以至矿体中金的贫富变化,均受到局部构造的制约,控矿构造裂隙由陡变缓处,由宽变窄处,分枝复合以及羽状裂隙与主裂隙交会处和多组裂隙网状相交部位形成的矿体,及近似的等距性。金矿床的这种分布格局,是不同级次构造的控制结果。总之,构造对金矿的形成和分布起了主导作用。所以说构造控矿的实质就是构造成矿。

3.4 岩浆岩的成矿作用规律

位于雪峰构造带的金矿床,大多远离岩浆岩体,但不少矿床(区)成群成带出现的长英质脉岩,在空间上与金矿化关系十分密切

[16]

。这类脉

岩常侵入于矿床的成矿构造之中,甚至成为直接的赋矿围岩,金矿化与其相伴产出。矿体往往赋存在长英质脉岩上下盘紧靠脉岩产出,或赋存在脉岩中间或穿插脉岩,有的矿床富锑金矿体直接产在花岗斑岩脉二侧或其中,且愈贴近脉岩矿化愈强。有的脉岩地表未出露,但向深部与矿脉紧密相连。种种迹象表明,这类矿床的金矿化与长英质脉岩几乎是形影相随,且愈向深部二者的成矿关系愈密切。所以成群成带出现的、与控矿构造方向一致的长英质脉岩,可以作为湖南前寒武系金矿床的一种成矿标志。受湘中EW向构造带控制的金矿床,常产于中酸性岩体的外接触带或隐伏岩体的上方。是前寒武系沉积岩系中金元素在花岗岩化时进入岩浆热液或变质热液,进而在岩浆上侵的热力和动力驱动下,由岩浆活动中心高能部位向岩体外围低能封闭区迁移富集的结果。受湘南SN向构造带控制的金矿床与岩浆岩的关系更是明显。矿床常产于深源浅成—超浅成中酸性斑岩体的内外接触破碎带、岩体的超覆部位以及岩体中心部位等。矿床在空间上依附于斑岩体,矿床与矿体的空间定位明显受岩体制约,二者密不可分。

3.5 围岩蚀变的控矿规律

湖南共生金矿床与围岩蚀变关系十分密切,蚀变的过程就是金矿化过程。尽管有围岩蚀变的地段不一定就有金矿化,但有金矿化的地段必然存在围岩蚀变,且蚀变的强弱,受断裂破碎带制约。资料表明,区内金矿化往往赋存在多种围岩蚀变的叠加部位,这是因为围岩蚀变是伴随金成矿各阶段的产物,它们互相依存,相互共生或伴生,二者具有成因上的联系而相互制约。该区与金矿化有关的围岩蚀变种类较多,且各个矿带上围岩蚀变不完全相同,但都以硅化、黄铁矿化、毒

性的特点,既亲硫又亲铁,而且还有一定的亲硅性等,因此,在适宜的物化条件下,可以不同形式的自然金赋存在黄铁矿和毒砂中,所以黄铁矿和毒砂是金矿床最常见、最重要的载体矿物[17]。此外,金从含金建造中析出时,伴有大量的SiO2。SiO2可保护金的迁移,其沉淀条件也相似,故金又与石英紧密相伴,部分石英也可成为金的载体。所以,在围岩蚀变部位,只要有黄铁矿化、毒砂化和硅化的地段,就有金矿床(体)存在的可能性。而且蚀变带的产状、规模直接影响着金矿化的产出形态,使其矿化沿蚀变带呈现出有规律的分布。3.6 金的赋存规律

湖南共生金矿床中金矿物与黄铁矿、毒砂和辉锑矿以及方铅矿、闪锌矿、碲化物关系非常密切[18]。黄铁矿和毒砂在矿石中金的分布率达77.62%~94.05%。沃溪钨锑金矿床中有86.78%的金分布在黄铁矿、辉锑矿为主的硫化物中;龙山锑金矿床有38.20%的金分布在辉锑矿中。此外,康家湾铅锌金矿床中方铅矿、闪锌矿中的金占2.14%。

经显微镜、电子显微镜及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分析观察研究,发现沃溪矿床黄铁矿中的金主要为显微金和次显微金,呈小圆珠状及链状沉淀在其晶面上,具有同心环构造。显微金的粒度在0.05~0.1 m之间。金常在黄铁矿中沿其细脉一侧进行交代,呈残余结构;沿黄铁矿裂隙充填呈细脉状、树枝状及角砾状;沉淀在黄铁矿晶面上呈球粒状等。龙山矿床黄铁矿中的自然金粒度较粗,一般为10~20 m,主要呈不规则粒状、细丝状、毛发状沿黄铁矿微裂隙充填。

关于毒砂中金的存在形式却有二种看法。一种认为金呈超显微颗粒存在,一种认为金呈固溶体状态存在,且以Au+类质同像置换Fe2+或金置换毒砂结构中(Fe

3++

裂隙中有呈不规则粒状、细丝状、毛发状自然金充填其中外,大多数矿床中的毒砂,甚至电子探针也难以发现的粒度很细的“不可见金”,可见晶格金的含量可能与毒砂的含金量并无一定关系[19]。毒砂中大部分的金是以介于颗粒金和离子、原子金之间的超微粒状态即纳米金粒存在。

辉锑矿中自然金的赋存形式各有特点。在龙山矿床,辉锑矿中金的粒度较粗,一般为10~30 m,这种呈浑圆粒状的自然金和呈不规则粒状的自然金存在辉锑矿的裂隙中,或产在辉锑矿与石英或黄铁矿的接触处。在沃溪矿床,辉锑矿中的自然金粒度较细,一般在0.05~0.1 m之间。自然金细脉被辉锑矿交代或被辉锑矿细脉穿插。据张振儒等(1980)的研究,辉锑矿中的次显微金则呈细小的圆球状及链状包裹体,被该矿的{010}解理所切割。这说明辉锑矿的形成晚于自然金,对金的溶蚀交代以及金的再结晶和归并加大都有影响。

总之,湖南共生金矿床类型多,分布广,其资源量甚是可观。区域金矿成矿规律性强,找矿标志明显,具有很大的找矿余地和潜力。鉴于此,在区域辉锑成矿带、汞(砷)成矿带、贱金属成矿带中找金时,应特别重视组合找矿信息的研究,应用新理论新思路,以有效地指导“以锑找金”、“以砷找金”、“以汞找金”、“以贱金属找金”工作,以期取得新的成功。

成文过程中,参考并引用了湖南冶金地质235队、237队和217队等单位有关资料,谨此深表谢意。参考文献:

[1]

鲍振襄,万容江,鲍珏敏.浅西浅变质岩系中钨锑金矿床成矿系列[J].黄金地质,1999,5(3):41—47.[2][3][4]

高学兑.水口山矿田主要金矿床类型及其找矿方向[J].湖南地质,1995,14(4):220—225.梁厚锋.共生金矿床及其找矿意义[J].地质与勘探,1986,(8):6—9.

鲍振襄,万榕江,鲍珏敏.湖南前寒武系锑金矿床成矿的独特性[J].黄金地质,2001,7(3):30—36.

(AsS)

3-2+

)的砷进入的。但资

料显示:其一,Au与Fe的离子半径分别为

0.137nm和0.083nm,电负性分别为2.3和1.7,二者相差较大,和在黄铁矿中一样,金也很难呈类质同像取代铁进入毒砂晶格中;其二,按电子顺磁共振实验,含金与不含金毒砂相比,并无晶格畸变现象,因而否定了金呈类质同像进入毒砂晶格的可能性。

(

会延长负滑脱时间,增加负滑脱量,减少正滑脱时间。从而,保证了铸坯的“焊合”程度,增加了保护渣的耗量,减少了摩擦阻力。4.2 规范换渣线操作

为延长浸入式水口的使用寿命,增加连浇炉数,降低换渣线造成的漏钢事故,该厂曾多次测量浇注结束后浸入式水口的侵蚀深度和宽度,发现侵蚀宽度大部分<15mm,故规定一次更换<15mm。

4.3 控制中间包渣量

在大包衔接和封顶时,应确保中间包液面高度,以避免在浇注水口附近形成涡流而卷渣;另外在大包浇注过程中,减少钢包的下渣量,并测定出中间包渣层厚度以利控制。4.4 稳定拉速

稳定拉速是板坯降低生产事故的有效手段。在生产过程中对于200mm厚板坯,拉速应控制在1.2m/min左右,对于150mm的板坯,拉速应稳定在1.5m/min左右,升降拉速不应超过0.15m/min。4.5 调整保护渣

生产150mm断面铸坯时,因拉速高于200mm板坯的拉速,所以要使用低粘度、低熔点的保护渣才能保证生产的顺行。

5 防治效果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漏钢事故大幅度降低,漏钢率由2001年6月份之前的0.42%降到目前的0.02%。

(上接第31页)

[5][6][7]

鲍正襄,万榕江,包觉敏.沃溪钨锑金矿床成矿的独特性[J].湖南冶金,2002,(4):11—14.鲍 肖,陈 放.龙王江锑砷金矿床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J].湖南冶金,1996,(2):34—38.钟东球.湖南大坊银金碲化物硫化物矿床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J].黄金地质,1986,(1):12—24.[8]胡国忠.湖南衡东石峡汞砷金矿床成因探讨[J].西

南地质科技情报,1984,(2):31—37.[9]

黄根深,杜宜渝.三一丹汞矿带中的微细粒浸染型金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J].贵州地质,1993,10(1):1—9.[10]

杨子江.银山金银多金属矿床金银的演化富集——共生分离效应[J].华东矿产地质,1990,(1):7—19.

[11]张复新,马建秦.秦岭镇一甸地区微细浸染型锑金

矿床成矿条件及其找矿前景分析[J].地质与勘探,1997,33(6):388—396.

[12]

包正湘.湘西龙王江锑—砷—金矿床自然金和载金矿物毒砂的研究[J].黄金,1986,(3):4—7.

[18][17][15][13]

刘建明,周渝峰,郑明华,等.杂多酸络合物及其与热液成矿元素组合的关系[J].矿物岩石,1994,14(4):76—84.

[14]刘英俊,马东升,牛贺才.湖南益阳—沅陵—带金

矿床的成矿作用地球化学[J].地球化学,1994,

23(1):1—12.

王甫仁,权正钰,李玉平,等.湖南省岩金矿床成矿条件及分布富集规律[J].湖南地质,1993,12(3):163—170.

[16]鲍振襄,万榕江,鲍珏敏.湖南前寒武系地层中长

英质脉岩与金成矿关系[J].黄金地质,2002,8(1):33—39.

鲍振襄.湖南金矿床中黄铁矿和毒砂的含金性探讨[J].矿产与地质,1991,5(5):368—374.鲍振襄.湖南共生与伴生金的赋存状态及分布规律[J].地质找矿论丛,1989,4(4):1—11.

[19]鲍 肖,万榕江.溆浦泥潭冲锑砷金矿床地质地球

化学及成矿机制探讨[J].湖南冶金,1998,(3):47—53.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wsgj.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