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化理论高级工试题及答案

更新时间:2023-04-07 14:47:02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试卷编码: 14TL80080000-60106050330001 第 1 页 共 35 页 职业技能鉴定国家题库 天然气净化操作工高级理论知识试卷 注 意 事 项 1、考试时间:120分钟。 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标封处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和所在单位的名称。 3、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规定的位置填写您的答案。 4、不要在试卷上乱写乱画,不要在标封区填写无关的内容。

一、单项选择(第1题~第612题。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将相应的字母填入题内的括号中。每题1分,满分612分。) 1. 下列不是动力粘度的单位的是( )。 A 、泊 B 、帕秒 C 、平方米每秒 D 、千克力秒每平方米 2. 20℃等于热力学温度( )。 A 、275.15K B 、295.15K C 、273.15K D 、293.15K 3. 流体的比容与密度的乘积等于( )。 A 、1 B 、10 C 、100 D 、1000 4. 工厂中,压力表上的压强单位的代号没有的是( )。 A 、bar B 、MPa C 、kPa D 、mPa 5. 静止流体平衡方程式在化工容器内适用于( )。 A 、液体 B 、气体 C 、固体 D 、液体和气体 6. 下列方程中不是静止流体平衡方程式的是( )。 A 、p 2 =p 1 + (z 1-z 2)ρg B 、p 2 = p 0 + hρg C 、p = p 0 + hρg D 、f h g P

g u Z H g P g u Z +++=+++ρρ2

2

22121122 7. 静止的同一连续液体内,处于同一水平面上各点的压强( )。 A 、相等 B 、不相等 C 、方向相反 D 、无法比较 8. 静止流体平衡方程式主要说明( )。 A 、液体外部压力的变化规律 B 、液体内部压力的变化规律 C 、流体外部压强的变化规律 D 、流体内部压强的变化规律 9. 对不很复杂的管路作近似计算时,常取管路的计算长度为直管长度的( )倍。 A 、1.5~2 B 、1.5 C 、1.3~2 D 、2~3 10. 90°标准弯头的当量长度为( )。 A 、10~20 B 、20~30 C 、30~40 D 、40~50 11. 闸阀全开时的当量长度为( )。 A 、3 B 、5 C 、7 D 、9 12. 转子流量计的当量长度为( )。 A 、50~100 B 、100~200 C 、200~300 D 、500 13. 下列管中( )不是光滑管。 A 、玻璃管 B 、黄铜管 C 、无缝钢管 D 、塑料管 14. 下列管中( )不是粗糙管。 A 、铸铁管 B 、黄铜管 C 、无缝钢管 D 、有缝钢管 15. 新的无缝钢管的绝对粗糙度是( )。 A 、0.1~0.2 B 、0.01~0.03 C 、0.2~0.3 D 、0.5以上 16. 当流体以同样速度在同一种材料制成的新管(粗糙度一样)内流过,若管径不同,粗糙度对摩擦系数的影响也不同,管径越小影响( )。 A 、越小 B 、越大 C 、一样 D 、都有可能 17. 液体洗涤法、电除尘法都运用于分离含有( )颗粒的气体。 A 、1μm 以下 B 、2μm 以下 C 、2.5μm 以下 D 、2.5μm 以上 18. 非均相物质分离的目的有( )。 A 、收集分散物质 B 、净化分散介质 C 、环境保护 D 、以上三项均正确 19. 混合物分离主要是分离出非均相物系中的( )。 A 、分散介质 B 、分散物质 C 、固体颗粒 D 、气泡 20. 非均相物质分离主要采用的方法是( )。 A 、过滤 B 、化学方法 C 、机械方法 D 、凝聚 21. 计算沉降速度时,可运用 ( )定律。 A 、三条 B 、四条 C 、五条 D 、六条 22. 探讨沉降速度时,要求容器的直径不小于颗粒直径的( )。 A 、50倍 B 、100倍 C 、200倍 D 、500倍 23. 下列设备中属于离心力沉降的有( )。

A 、降尘室

B 、沉降槽

C 、逆流澄清器

D 、旋风分离器

24. 颗粒在静止流体中的沉降过程可分为( )阶段。

A 、一个

B 、两个

C 、三个

D 、四个

25. 下列分析方法中,不能用于天然气中硫化氢组分测定的是( )。

生 答 题 不 准

此 线

试卷编码: 14TL80080000-60106050330001 第 2 页 共 35 页 A 、碘量法 B 、亚甲蓝法 C 、硫酸银法 D 、氢氧化钡法 26. 下列分析方法中,能同时用于天然气中硫化氢和二氧化碳组分测定的是( )。 A 、碘量法 B 、气体容量法 C 、硫酸银法 D 、氢氧化钡法 27. 天然气净化厂中最常用的水含量分析方法是( )。 A 、露点法 B 、吸收重量法 C 、碘量法 D 、气体容量法 28. 气体硫化氢的含量低于50mg/m 3时,应采用( )进行分析。 A 、碘量法 B 、亚甲蓝法 C 、钼蓝法 D 、硫酸银法 29. 在标准状态下,甲烷气体的导热系数为( )。 A 、0.109kJ/(m2h2K) B、0.050kJ/(m2h2K) C 、0.046kJ/(m2h2K) D、0.057kJ/(m2h2K) 30. 丙烷的气化潜热为( )。 A 、355.9kJ/kg B 、366.3kJ/kg C 、383.5kJ/kg D 、422.9kJ/kg 31. 在100℃时,甲烷的焓为( )。 A 、162.94kcal/kg B 、191.21kcal/kg C 、166.25kcal/kg D 、183.62kcal/kg 32. 下列天然气的热力学性质中,( )的变化与过程无关,只取决于体系的始态和终态。 A 、比热容 B 、热导率 C 、气化潜热 D 、熵 33. 从燃烧原理来说天然气长明火炬属于( )燃烧。 A 、自然引风式扩散燃烧 B 、鼓风式扩散燃烧 C 、部分预混燃烧 D 、完全预混燃烧 34. 下列关于天然气催化燃烧的优点中,错误的是( )。 A 、可在较低的温度下发生燃烧反应 B 、可节约能源,有利于安全操作 C 、对氧浓度的依赖性大 D 、可抑制NO 生成 35. 天然气浸没燃烧技术主要应用在( )。 A 、汽车内燃机 B 、暖房取暖 C 、污水处理 D 、气相色谱仪 36. 1m 3纯乙烷完全燃烧所需的理论氧气量为( )。 A 、10 m 3 B 、9.52 m 3 C 、3.5 m 3 D 、2 m 3 37. 液化天然气时要求原料天然气中H 2O 含量小于( )。 A 、2310-4 B 、10-4 C 、10-5 D 、10-7 38. 液化天然气执行的标准是( )。 A 、ISO 13686-1998 B 、GB 50251—1994 C 、GB17820—1999 D 、GB 19159—2003 39. 处理后的天然气在常压下深冷到( )液化,制成液化天然气。 A 、0℃ B、-150℃ C、-162℃ D、-180℃ 40. 液化后的天然气体积仅为气态的( )。 A 、1001 B 、3001 C 、6001 D 、10001 41. CNG 中氧含量必需小于( )。 A 、1% B 、0.5% C 、0.1% D 、0.7% 42. 压缩天然气的执行标准是( )。 A 、GB17820-1999 B 、GB50251—1994 C 、GB 18047-2000 D 、SY 7548—1998 43. CNG 的高位发热量应大于( )。 A 、26.5MJ/m 3 B 、28.4 MJ/m 3 C 、30.9 MJ/m 3 D 、31.4 MJ/m 3 44. CNG 的压力一般控制在( )。 A 、10MPa B 、15MPa C 、20MPa D 、25MPa 45. 下列关于天然气长输管道的主要特点正确的是( )。 A 、需要占用大量土地及建筑物 B 、是在全封闭的管道中完成的 C 、管道的压力比较稳定 D 、可以断续供气 46. 我国管输天然气中,二类天然气硫化氢的含量不能超过( )。 A 、6mg/m 3 B 、10mg/m 3 C 、15mg/m 3 D 、20mg/m 3 47. 我国管输天然气气质指标所规定的有害成分有( )。 A 、H 2S B 、CO 2 C 、H 2O

D 、以上全部

48. 在天然气的输送方式中,最常用的输送方式为( )。

A 、管道运输

B 、水运

C 、公路运输

D 、铁路运输

49. 高压储气罐的工作压力为( )。

生 答 题 不 准 超 过 此 线

试卷编码: 14TL80080000-60106050330001 第 3 页 共 35 页 A 、0.07~3.0MPa B 、0.05~1.5MPa C 、0.004~0.005MPa D 、1.0~2.5MPa 50. 低压储气罐的工作压力为( )。 A 、0.07~3.0MPa B 、0.05~1.5MPa C 、0.004~0.005MPa D 、1.0~2.5MPa 51. 下列物质中不能形成水合物的是( )。 A 、乙烷 B 、戊烷 C 、二氧化碳 D 、氮气 52. 地下储库的特点主要是( )。 A 、安全、应急供气 B 、投资小,见效快 C 、调峰能力有限 D 、对环境破坏大 53. 天然气的输配系统中,低压燃气管道是指压力在( )。 A 、0.4~0.8 MPa B 、0.2~0.4 MPa C 、0.05~0.2 MPa D 、0.05 MPa 以下 54. 下列天然气管道类型中,( )不属于按天然气输配管网用途分类的。 A 、城镇输气干管 B 、配气管道 C 、厂区天然气管道 D 、室外天然气管道 55. 我国天然气输配参照( )执行。 A 、GB 50028—2006 B 、GB 50251—2001 C 、GB 17820—1999 D 、SY 7514—1988 56. 按规定,我国燃气管道城镇燃气压力分为( )类。 A 、三 B 、四 C 、五 D 、六 57. 世界上氦资源最丰富的国家是( )。 A 、美国 B 、中国 C 、俄罗斯 D 、加拿大 58. 氦的主要来源是( )。 A 、矿石 B 、空气 C 、含氦天然气 D 、化工废气 59. 纯氦的质量指标执行( )标准。 A 、GB 4844.2—1995 B 、GB/T 4844.3—1995 C 、GB 50028—1993 D 、GB 17820—1999 60. 氦的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化学性质活泼 B 、是最轻的气体 C 、导热、导电性好 D 、是有毒气体 61. 国外硫黄约( )以上用于生产硫酸。 A 、65% B 、75% C 、85% D 、95% 62. 我国工业硫酸执行的质量标准是( )。 A 、GB/T 2449—1981 B 、GB/T 3637—1983

C 、GB/T 3150—1982

D 、GB/T 534—2002

63. 我国橡胶用不溶性硫黄执行的质量标准是( )。 A 、GB 244—1981 B 、GB 3150—1982 C 、HG/T 2525—1993 D 、Q/DLJ 12—1993 64. 单斜晶硫主要稳定在( )。 A 、40℃以下 B 、30℃以下 C 、20℃以下 D 、10℃以下 65. 我国工业液体二氧化碳执行的是( )质量标准。 A 、GB 6052-1993 B 、GB 1917-1994 C 、GB 3150-1982 D 、GB 10621-1989 66. 国内外天然气质量指标中CO 2的允许含量为( )。 A 、1%~3% B 、2%~3% C 、2%~5% D 、2%~4% 67. 我国食品级(发酵法)使用二氧化碳的含量为( )。 A 、98.5% B 、99.0% C 、99.5% D 、99.8% 68. 二氧化碳在化工利用中,主要是作为( )的原料。 A 、尿素 B 、碳酸钠 C 、饮料 D 、啤酒 69. 在化工生产中,换热器的作用是( )。 A 、维持化工生产中的热平衡 B 、节省能源、降低生产成本 C 、降低生产中带来的热污染 D 、上述三项都是 70. 冷热两种流体交替地通过( ),可将通过其内部的热流体的热量传递给冷流体,达到换热的目的。 A 、间壁式换热器 B 、蓄热式换热器 C 、直接混合式换热器 D 、列管式换热器 71. 下列换热器中,( )热效率最高。 A 、列管式换热器 B 、蓄热式换热器 C 、板式换热器 D 、翅式换热器 72. 天然气净化工艺中用得最多的换热器是( )。 A 、间接混合式换热器 B 、直接混合式换热器 C 、蓄热式换热器 D 、间壁式换热器 73. 板式换热器主要由波纹板片、( )和压紧装置三部分组成。 A 、管束 B 、密封垫片 C 、浮头 D 、支杆 74. 板式换热器比同样流速下管壳式换热器传热系数( )。 A 、大 B 、小 C 、相同 D 、无法比较 75. 全散式板式换热器的优点在于( )。 A 、不容易发生泄漏 B 、能承受较高的压力 C 、清洗方便 D 、以上全正确 76. 对于全焊式板式换热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用于易产生积垢的介质 B 、能承受较高低的压力 C 、能承受较低的温度

D 、在换热面积相同的情况下,较管壳式节约钢材

77. 换热器管束分程的目的是( )。

A 、增加流体流速,提高传热系数

B 、增大传热面积

生 答 题 不 准 超 过 此 线

试卷编码: 14TL80080000-60106050330001 第 4 页 共 35 页 C 、提高平均温度差 D 、便于清洗检修 78. 换热器壳程设置折流板的目的是( )。 A 、提高壳程流速 B 、增加流体湍流程度和传热系数 C 、减少结垢、支撑管束 D 、上述三项都是 79. 下列关于换热器诱发振动的原因,错误的是( )。 A 、卡曼旋涡 B 、流体弹性扰动、湍流颤振 C 、声振动和射流转换 D 、流体流速快 80. 下列措施中,不能防止换热器振动的措施是( )。 A 、改变流速、改变管子固有频率 B 、增设消音板、防冲挡板和导流筒 C 、取消壳程折流板,改变管束分程 D 、在管子外表面缠绕金属丝抑制周期性漩涡的形成 81. 生产过程中,对换热器进行日常检查,不包括检查( )。 A 、温度 B 、介质泄漏 C 、基础支架 D 、介质流向 82. 管式换热器中,离管子入口端( )处的管端容易腐蚀。 A 、20~30cm B 、30~40cm C 、40~50cm D 、50~60cm 83. 换热器的防腐措施主要有( )。 A 、防腐涂层 B 、防止应力腐蚀措施 C 、电化学保护 D 、以上三项均正确 84. 一般来说,以下应走管壳式换热器壳程的介质有( )。 A 、腐蚀性强的介质 B 、饱和蒸汽 C 、有毒介质 D 、压强低的介质 85. 清理换热器的化学方法通常有( )种。 A 、两 B 、三 C 、四 D 、五 86. 浮头式换热器中最易出现腐蚀泄漏的地方是( ) A 、内浮头处 B 、外浮头 C 、换热器中管子与管板连接处 D 、管束内部 87. 如果用纯碱对换热器进行碱洗时,清洗液配制浓度为( )。 A 、0.2%~0.4% B 、0.3%~0.5% C 、1%~2% D 、1%~5% 88. 如果用磷酸钠对换热器进行碱洗时,清洗液配制浓度为( )。 A 、0.2%~0.4% B 、0.3%~0.5% C 、1%~2% D 、1%~5% 89. 使用管壳式换热器时,冷却水出口温度不宜高于( ),以免结垢严重。 A 、20℃ B、40℃ C、60℃ D、100℃ 90. 管壳式换热器内一般性流体在管程的流速控制在( )。 A 、0.5~3m/s B 、5~30 m/s C 、0.2~1.5 m/s D 、3~15 m/s 91. 能导致列管式换热器传热效果变差的原因是( )。 A 、冷介质温度低 B 、环境温度变化大 C 、设备内空气未排净 D 、热交换介质温差大 92. 在胺法脱硫工艺中,贫富液换热器窜漏时,主要表现为( )。 A 、脱硫效果变差 B 、再生贫液温度变高 C 、脱硫塔液位降低 D 、再生塔压力增高 93. 关于泡罩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生产能力较高 B 、压强降低 C 、结构简单 D 、对脏物料不敏感 94. 胺法脱硫吸收塔的塔板效率为( )。 A 、10%~20% B 、25%~40% C 、40%~50% D 、60%~75% 95. 表征胺法脱硫吸收塔内介质流动性能的参数是( )。 A 、塔压 B 、塔差压 C 、塔温度 D 、塔液位 96. 在脱硫吸收塔内能控制塔内气液接触时间的是( )。 A 、塔盘大小 B 、塔盘溢流堰高度 C 、吸收塔液位 D 、吸收塔大小 97. 在塔的选用过程中,下列( )情况下可考虑优先选用填料塔。 A 、液相负荷小 B 、使用含固体颗粒,容易结垢,有结晶的物料 C 、塔内液体持液量较少 D 、使用容易发泡物料 98. 在低气速时不宜采用( )。 A 、浮阀塔 B 、泡罩塔 C 、栅板塔 D 、填料塔 99. 填料塔内液体分布器的安装位置一般高于填料层( ),以提供足够的空间让上升的气流不受约束地穿过分布器。 A 、50~150mm B 、150~300mm C 、300~350mm D 、350~450 mm 100. 当塔的( )时宜采用分块式塔盘。 A 、DN≤700mm B、DN≥800mm C、DN≥1000mm D、DN≥1200mm 101. 应用于填料塔中的常见(颗粒性)散装填料有( )。 A 、环形填料 B 、鞍形填料 C 、环鞍形填料 D 、上述三者都是 102. 应用于填料塔中的常见规整填料有( )。 A 、丝网波纹填料 B 、板波纹填料 C 、脉冲填料 D 、上述三项都是 103. 填料塔的填料特性不包括( )。 A 、填料的比表面积 B 、填料大小 C 、填料因子 D 、孔隙率 104. 能代表实际操作时填料的液体力学性能的是( )。

A 、比表面积

B 、空隙率

C 、填料因子

D 、湿填料因子

105. 空冷器冷却的主要部件是( )。

A 、风机

B 、构架

C 、管束

D 、百叶窗

106. 空冷器最常用的通风方式是( )。

生 答 题 不 准 超 过 此 线

试卷编码: 14TL80080000-60106050330001 第 5 页 共 35 页 A 、强制通风式 B 、诱导通风式 C 、自然通风式 D 、对流式 107. 空冷器管束的主要部件有( )。 A 、翅片 B 、管箱 C 、框架 D 、垫片 108. 以空气作为冷却介质时,被冷却介质出口温度通常高于气温( )。 A 、5~10℃ B、15~20℃ C、20~30℃ D、30~35℃ 109. 下列( )属于空冷器的优点。 A 、节约了大量的工业用水 B 、减少了工业地区水污染 C 、空气冷却比水冷却经济,投资成本、维护检修方便 D 、上述三项都是 110. 对空冷器按布置特点分类有( )。 A 、鼓风式、引风式 B 、水平式、斜定式 C 、干式、湿式、干湿联合式 D 、都不是 111. 对空冷器翅片管的基本要求是( )。 A 、传热、耐热、耐腐蚀性能好 B 、易于清理尘垢 C 、足够的耐压能力、较低的压力降、良好的抗机械震动性能 D 、上述三项都是 112. 空冷器的调节方式有( )。 A 、调节百叶窗的开启角 B 、调节风机转速 C 、调节风机叶片角 D 、上述三项都是 113. 空冷器管束的构件中主要的冷却元件是( )。 A 、翅片 B 、管箱 C 、框架 D 、上述三项都是 114. 为了取得最佳传热性能,空冷器管束的翅片管一般采用( )排列方式。 A 、正方形 B 、长方形 C 、三角形 D 、环形 115. 空冷器管束内液体流速应控制在( )。 A 、0.5~1m/ B 、1~5m/s C 、5~10m/s D 、10~15m/s 116. 在下列翅片管中传热性能最差的是( )。 A 、焊片式 B 、双金属轧片式 C 、绕片式 D 、开槽型 117. 空冷器调节的目的主要是控制( )。 A 、内部流体流量 B 、流体出口温度 C 、风机转速 D 、内部流体压力 118. 空冷器的噪声来自它的风机,而起决定作用的是( )。 A 、空气动力噪声 B 、机械噪声 C 、电动机噪声 D 、旋转性噪声 119. 空冷器调节的对象是( )。 A 、内部流体流量 B 、流体出口温度 C 、空气流量 D 、内部流体压力 120. 调节空冷器风量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是( )。 A 、调节风机运行台数 B 、调节风机转速 C 、调节风机叶片角 D 、调节百叶窗的开启角 121. 滑片数为4的滑片式压缩机,转子每旋转一周,有( )个单元容积依次进行吸气-压缩-排气-膨胀过程。 A 、2 B 、3 C 、4 D 、5 122. 滑片式压缩机在转子旋转一周之内,每个单元容积都是( )。 A 、由小变大-最大值-由大变小 B 、由大变小-最小值-由小变大 C 、不变 D 、不能确定 123. 滑片式压缩机的优点有( )。 A 、结构简单、制造容易、操作和维护方便 B 、无振动 C 、吸排气压力脉动较小 D 、结构简单、制造容易、操作和维护方便、无振动、吸排气压力脉动较小 124. 滑片式压缩机的缺点是( )。 A 、使用寿命短 B 、能量损失大、效率低 C 、寿命短、效率低 D 、结构复杂、操作维护不方便 125. 一台单螺杆式压缩机螺杆有6个齿槽,两个星轮,它相当于一台( )活塞式压缩机。 A 、双缸 B 、四缸双作用 C 、六缸双作用 D 、单缸 126. 单螺杆式压缩机的特点是( )。 A 、结构简单,制造方便 B 、结构简单、合理 C 、摩擦、磨损小 D 、结构简单合理、摩擦磨损小、力平衡性好 127. 单螺杆压缩机都有( )星轮和1个螺杆。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128. 螺杆式压缩机出口空气的冷却方式一般有( )。 A 、油冷却 B 、水冷却 C 、空气冷却 D 、以上三种方式都是 129. 离心式压缩机通过叶轮首先将原动机的机械能转变为气体的( )。 A 、静压能 B 、动能 C 、静压能和动能 D 、不清楚 130. 离心式压缩机中气体在流经扩压器的通道时,流道截面逐渐( ),前面的气体

分子流速降低,后面的气体分子不断涌流向前,使气体的绝大部分动能又转变为静压

能,也就是进一步起到增压的作用。

A 、增大

B 、减少

C 、不变

D 、无规律变化

131. 多级离心式压缩机的每一级都有( )。

生 答 题 不 准 超 过 此 线

试卷编码: 14TL80080000-60106050330001 第 6 页 共 35 页 A 、工作轮、吸气式、扩压器、弯道、回流器及蜗壳 B 、工作轮、扩压器、弯道、回流器 C 、工作轮、扩压器、弯道、蜗壳 D 、工作轮、扩压器 132. 离心式压缩机中采用( )效率最高。 A 、前弯叶轮 B 、后弯叶轮 C 、径向叶轮 D 、都一样 133. 离心式压缩机中采用( )叶轮,可显著提高每一级的压缩比。 A 、开式 B 、半开式 C 、闭式 D 、都一样 134. 离心式压缩机的扩压器有( )结构。 A 、无叶片 B 、有叶片 C 、直壁型 D 、上述三项全是 135. 离心式压缩的机优点是( )。 A 、经济性好,成本低 B 、没有易损件,连续运转时间长 C 、不与润滑油接触,无油污染 D 、生产能力大、体积小、经济性好、运转时间长、无油污染、操作维护费用低 136. 离心式压缩机的缺点是( )。 A 、操作维护费用高 B 、不适用于高压 C 、小流量时容易发生喘振 D 、上述三项都是 137. 离心风机的最大流量称为( )。 A 、喘振流量 B 、阻塞流量 C 、最佳流量 D 、限制流量 138. 离心风机的最小流量称为( )。 A 、喘振流量 B 、阻塞流量 C 、最佳流量 D 、限制流量 139. 离心风机在不同转数下运行时,其喘振流量( )。 A 、不相同 B 、相同 C 、无法比较 D 、与转数无关 140. 离心风机的ε-Q 性能曲线的最大特点是( )。 A 、只有最小流量 B 、只有最大流量 C 、中间低两端高 D 、中间高两端低 141. 离心机是用来分离( )物质的设备。 A 、固-液 B 、气-液 C 、气-固 D 、非均相 142. 离心机按结构进行分类有( )。 A 、过滤式离心机、转鼓式间歇离心机 B 、转鼓式间歇离心机、转鼓式自动卸料连续离心机 C 、碟片式高速离心机、管式超速离心机 D 、过滤式离心机、转鼓式间歇离心机、转鼓式自动卸料连续离心机、碟片式高速离心机、管式超速离心机 143. 离心机在进行过滤时,过滤推动力为液体的( )。 A 、压力 B 、流速 C 、离心力 D 、滤渣重力 144. 体现离心机分离性能的参数主要有( )。 A 、转鼓转速 B 、转鼓直径 C 、转鼓的直径和转速 D 、进料流速 145. 按锅炉结构形式划分,通常锅炉可分( )锅炉和水管锅炉两大类。 A 、锅壳 B 、锅筒 C 、电热 D 、手烧 146. 锅炉按用途分类有( )。 A 、工业锅炉、生活锅炉 B 、工业锅炉、生活锅炉、采暖锅炉、发电锅炉 C 、工业锅炉、电站锅炉 D 、蒸汽锅炉、开水锅炉 147. 锅炉按使用燃料分类有( )。 A 、燃气锅炉、燃油锅炉、燃煤锅炉 B 、燃气锅炉、蒸汽锅炉 C 、工业锅炉、电站锅炉 D 、自然循环锅炉、强制循环锅炉、直流锅炉 148. 锅炉就是利用( )在炉内的燃烧所放出的热量,通过锅炉内的金属壁面将水加热而产生蒸汽(或热水)的设备。 A 、煤 B 、天然气 C 、石油 D 、燃料 149. 卧式锅壳式蒸汽锅炉,锅壳内上部为蒸汽,下部为水,( )必须浸没于水中。 A 、锅壳 B 、烟管 C 、喉管 D 、集箱 150. 锅壳式锅炉是指蒸发受热面布置在( )内,水管锅炉则是指烟气在( )受热面管子外部流动,水或汽水在其内部流动的锅炉。 A 、锅炉,集箱 B 、锅壳,受热面管子 C 、受热面管子,电热 D 、集箱,锅壳 151. 新型DZL 水管锅炉,采用高效传热的( )来代替原DZ 系列采用的光管,使锅炉烟管的传热效率大大提高。 A 、烟道 B 、对流管束 C 、喉管 D 、螺纹烟管 152. 型号为SHL 表示( )锅炉。 A 、单锅筒纵置式链条炉排 B 、双锅筒横置式链条炉排 C 、强制循环式燃热水 D 、双纵筒横置式链条炉排 153. 蒸汽锅炉( )的总排放量必须大于锅炉最大连续蒸发量。 A 、水位表 B 、排污阀 C 、安全阀 D 、压力表 154. 外燃锅壳式锅炉的烟管构成了锅炉的主要( )受热面,水冷壁和大锅筒下腹壁面则为锅炉的辐射受热面。 A 、辐射 B 、对流 C 、间壁 D 、上锅筒 155. 锅炉分汽缸的主要作用是( )。

A 、储存蒸汽

B 、蒸汽的汽水分离

C 、分配蒸汽

D 、多台锅炉蒸汽并用

156. 锅炉的排烟温度越高,其热效率( )。

A 、越高

B 、越低

C 、不变

D 、与烟气无关

生 答 题 不 准 超 过 此 线

试卷编码: 14TL80080000-60106050330001 第 7 页 共 35 页 157. 透平膨胀机也叫涡轮机,它是用来使气体膨胀输出外功并产生冷量的机器。其工作原理是利用气体的( )将气体的位能转变为机械能,因而它广泛地应用于制冷、回收能量和其他需要紧凑动力源的系统。 A 、绝热压缩 B 、等温膨胀 C 、等温压缩 D 、绝热膨胀 158. 蒸汽透平机是用蒸汽来做功的旋转式原动机,蒸汽透平机将蒸汽的( )转化为机械能,通常是通过冲动作用原理和反动式作用原理这两种方式来实现的。 A 、显热 B 、热能 C 、潜热 D 、位能 159. 透平是将流体介质中蕴有的能量转换成机械功的机器,又称涡轮、涡轮机。透平是英文turbine 的音译,源于拉丁文turbo 一词,意为旋转物体。透平的工作条件和所用介质不同,因而其结构形式多种多样,但基本工作原理( )。 A 、不同 B 、完全相同 C 、相似 D 、也多种多样 160. 透平在净化装置用处较多,一般不用( )。 A 、燃气透平 B 、能量回收透平 C 、蒸汽透平 D 、透平膨胀机 161. 计算溶液换热面积主要是通过计算( )来确定的。 A 、换热器的传负荷 B 、换热器内流体流量 C 、换热器介质进出口温度 D 、换热器的传热系数 162. 换热器的热负荷计算是以( )和总传热速率方程为基础的。 A 、能量平衡 B 、质量守恒 C 、相平衡 D 、反应平衡 163. 溶液换热平均传热温差计算的方法有( )。 A 、两种 B 、三种 C 、四种 D 、五种 164. 在换热器中,两股溶液的流动方向有( )。 A 、两种 B 、三种 C 、四种 D 、五种 165. 一般情况下,下列物质中导热系数最小的是( )。 A 、金属 B 、绝缘材料 C 、液体 D 、空气 166. 影响对流传热系数的主要因素有( )。 A 、流体的种类 B 、流体流动状态 C 、传热面的大小 D 、上述三项均是 167. 以下不是影响总传热系数的因素是( )。 A 、流体的物性 B 、流体的流速 C 、换热器类型 D 、操作条件 168. 换热器壁面上结垢的原因有( )。 A 、流体夹带杂质进入换热器 B 、液体受热使溶解物析出 C 、流体的温度降低而冷凝或形成的结晶 D 、上述三项均是 169. 溶液强化传热的方法有( )。 A 、降低流体的流速 B 、采用较长管换热器 C 、及时除垢 D 、减少流体的扰动 170. 增大传热面积的方法有( )。 A 、翅化传热面 B 、异形表面 C 、采用小直径管 D 、上述三项均正确 171. 从总传热速度方程Q =KS Δt 可以看出,强化传热可从( )方面来考虑。 A 、两 B 、三 C 、四 D 、五 172. 在换热器的热阻中处于主要控制因素的是( )。 A 、对流传热热阻 B 、污垢热阻 C 、管壁热阻 D 、以上均不是 173. 脱硫吸收中的低浓度吸收,溶质浓度一般控制在( )。 A 、3%~5% B 、3%~10% C 、5%~10% D 、10%~15% 174. 在实际生产中,脱硫吸收剂的实际单位耗用量通常是它最小单位耗用量的( )。 A 、1.1~2倍 B 、2.1~3倍 C 、3.1~4倍 D 、4倍以上 175. 在实际生产中,一般取空塔速度为液泛速度的( )。 A 、0.2~0.4倍 B 、0.4~0.6倍 C 、0.6~0.8倍 D 、0.8~1.0倍 176. 针对脱硫吸收机理现阶段主要的理论依据是( )。 A 、溶质渗透理论 B 、表面更新理论 C 、双膜理论 D 、膜渗透理论 177. 脱硫塔性能下降,主要体现在( )。 A 、产品的质量提高 B 、塔的安全性高 C 、操作性强 D 、能耗提高 178. 填料塔的主要优点是( )。 A 、结构简单 B 、造价低 C 、分离效果好 D 、压降低 179. 影响脱硫吸收操作的因素有( )。 A 、塔内温度 B 、溶液浓度 C 、气流速度 D 、上述三项均是 180. 造成泡罩塔吸收困难的因素有( )。 A 、液体量过小 B 、气体量过大 C 、气、液体量均过大 D 、上述三项均是 181. 天然气压力较低,净化气指标要求严格且同时脱除CO 2时可采用( )脱硫。 A 、MEA 法 B 、DGA 法 C 、砜胺法 D 、MDEA 法 182. 原料气中H 2S 含量低,潜硫小于0.1t/d 时,可选用( )脱硫。 A 、MEA 法 B 、氧化铁浆法 C 、Lo-Cat 法 D 、分子筛法 183. 对有机硫和水含量有严格要求的脱硫方法,可选用( )。 A 、MEA 法 B 、氧化铁浆法 C 、Lo-Cat 法 D 、分子筛法 184. 需脱除大量酸气特别是脱除CO 2,而对H 2S 没有严格要求时,脱硫方法可选用

( )。

A 、MEA 法

B 、氧化铁浆法

C 、膜分离法

D 、分子筛法

185. 吸收溶剂对被分离组分应有( ),从而可以降低系统能耗。 A 、较大溶解度 B 、较小溶解度

生 答 题 不 准 超 过 此 线

试卷编码: 14TL80080000-60106050330001 第 8 页 共 35 页 C 、较慢的溶解速度 D 、较快的溶解速度 186. 选择脱硫溶剂时应选用( )溶剂,从而可以降低系统能耗。 A 、溶剂蒸气压高的 B 、溶剂粘度高的 C 、溶剂选择性高的 D 、溶剂化学稳定性低的 187. 下列物质中,能脱除有机硫的是( )。 A 、MEA B 、DEA C 、砜胺—Ⅱ D、MDEA 188. 下列物质中,能选择性脱除H 2S 的是( )。 A 、MEA B 、DEA C 、砜胺—Ⅰ D 、MDEA 189. 在脱硫再生操作过程中,影响再生效果的最主要因素是再生塔的( )。 A 、压力 B 、温度 C 、入塔富液量 D 、酸水回流量 190. 要保证再生贫液的质量就应做到( )。 A 、控制再生塔温度在80℃ B 、不断调整重沸器蒸汽流量 C 、调整酸水回流时应平稳进行 D 、不断调整入塔富液量,保证再生塔液位 191. 在脱硫系统内,要去除溶液的变质及腐蚀产物主要采用( )。 A 、滤布过滤 B 、活性炭过滤 C 、加强闪蒸 D 、更换溶液 192. 为了控制再生酸气中的CH 4含量,应( )。 A 、加强溶液过滤 B 、加强溶液闪蒸 C 、降低吸收压力 D 、降低再生温度 193. 醇胺法脱硫属于( )。 A 、化学吸收法 B 、物理吸收法 C 、物理-化学吸收法 D 、直接氧化法 194. 醇胺法装置的基本工艺流程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其中承担吸收酸气的核心部分是( )。 A 、以吸收塔为中心的高压部分 B 、以再生塔为中心的低压部分 C 、以闪蒸塔为中心的中压部分 D 、以过滤器为中心的中压部分 195. 在醇胺法脱硫中,吸收塔采用多点进料可以( )。 A 、提高装置处理能力 B 、在脱除大量CO 2时减少热能消耗 C 、最大限度地降低CO 2的共吸率 D 、减少溶液的损失 196. 醇胺与H 2S 的反应是体积缩小的放热可逆反应,在( )下有利于反应向右进行。 A 、高温低压 B 、低温低压 C 、高温高压 D 、低温高压 197. 在正常生产情况下,引起醇胺变质的主要因素是( )。 A 、热变质 B 、醇胺与CO 2反应 C 、醇胺与O 2反应 D 、与强酸性杂质反应 198. 下列物质中,最易发生氧化降解的是( )。 A 、MEA B 、砜胺-Ⅲ C、DEA D 、MDEA 199. 醇胺的复活在工业上通常应用的方法是( )。 A 、加酸 B 、加碱 C 、加盐 D 、加压蒸馏 200. 要控制醇胺的变质,应注意( )。 A 、采用较高温度来彻底再生溶液 B 、用氮气保护溶液 C 、原料气中有CS 2时应采用伯胺 D 、以上均不对 201. 作为一种低能耗的脱碳工艺在天然气及合成气的净化领域内获得应用的溶液体系为( )体系。 A 、MDEA 环丁砜溶液 B 、MDEA 配方溶液 C 、MDEA 混合醇胺溶液 D 、活化MDEA 溶液 202. 砜胺—III 型是( )。 A 、MEA —环丁砜溶液 B 、DIPA —环丁砜溶液 C 、MDEA —环丁砜溶液 D 、DEA —环丁砜溶液 203. 主要作为一种低能耗的脱碳工艺而在天然气及合成气的净化领域内获得应用的溶液是( )。 A 、MDEA 混合胺 B 、MDEA 配方溶液 C 、砜胺III D 、活化MDEA 204. 低压操作仍能保证净化度的溶液是( )。 A 、MDEA 混合醇胺溶液 B 、MDEA 配方溶液 C 、砜胺—III D 、活化MDEA 205. 醇胺法脱硫中保证溶液的清洁主要从( )方面入手。 A 、加强原料预处理 B 、加强溶液过滤 C 、控制溶液发泡 D 、上述三项均正确 206. 针对MDEA 法脱硫,一般贫液入塔温度控制在( )。 A 、45℃以下 B 、35℃以下 C 、45℃以上 D 、35℃以上 207. 针对MDEA 法脱硫,工业装置上溶液的酸气负荷一般不超过( )。 A 、0.5 B 、0.75 C 、1.25 D 、1.5 208. 针对MDEA 法脱硫,再生塔的回流比约为( )。 A 、2.5~3.0 B 、0.9~1.8 C 、0.8~1 D 、0.5以下 209. 直接转化法脱硫中,铁法脱硫溶剂通常使用( )进行再生。 A 、氮气 B 、空气 C 、氧气 D 、二氧化碳 210. 铁法脱硫的氧载体大多使用( )。

A 、二价铁

B 、三价铁

C 、五价铁

D 、六价铁

211. 钒法脱硫的氧载体大多使用( )。

A 、二价钒

B 、三价钒

C 、五价钒

D 、六价钒

212. 直接转化脱硫法的特点是( )。

生 答 题 不 准 超 过 此 线

试卷编码: 14TL80080000-60106050330001 第 9 页 共 35 页 A 、流程简单 B 、同时脱除二氧化碳 C 、硫容量高 D 、故障少 213. 直接转化脱硫法通常是在( )溶液中进行的。 A 、酸性 B 、碱性 C 、中性 D 、以上均可以 214. 在脱硫溶液的pH 条件下,H 2S 在溶液主要是以( )存在。 A 、H 2S B 、S 2- C 、HS - D 、S 215. 在铁碱法脱硫中,H 2S 净化度是依靠( )的吸收反应保证的。 A 、H 2O B 、Na 2CO 3 C 、NaHCO 3 D 、Fe 2O 3 216. 影响铁碱法脱硫推广应用的主要原因在于( )。 A 、投资大 B 、操作费用高 C 、副反应严重 D 、净化度低 217. 我国天然气净化工艺的发展,大致起步于( )。 A 、30~40年代 B 、50~60年代 C 、70~80年代 D 、90年代 218. 我国天然气净化工艺现状的差距具体反映在( )。 A 、工艺方法配套还不完善 B 、主要溶剂、关键装置均需要进口 C 、工艺技术还比较落后 D 、管理水平上的差距 219. 国外天然气脱硫的主要方法中,占主导地位的是( )。 A 、化学溶剂法 B 、直接转化法 C 、膜分离法 D 、分子筛法 220. 我国天然气脱硫主要采用的选择性脱硫溶剂是( )。 A 、MEA B 、DEA C 、DIPA D 、MDEA 221. MEA 法脱硫,一般情况下溶液浓度控制在( )(质量分数)。 A 、15%~25% B 、25%~30% C 、30%~50% D 、50%~70% 222. DGA 法脱硫,一般情况下溶液浓度控制在( )(质量分数)。 A 、15%~25% B 、25%~30% C 、30%~50% D 、50%~70% 223. MDEA 法脱硫,一般情况下溶液浓度控制在( )(质量分数)。 A 、15%~25% B 、25%~30% C 、30%~50% D 、50%~70% 224. 改良二乙醇胺法脱硫,一般情况下溶液浓度控制在( )(质量分数)。 A 、15%~25% B 、25%~30% C 、30%~50% D 、50%~70% 225. 在原料气碳硫比较高时,要达到高的脱硫效率应采用( )工艺。 A 、MEA 法 B 、DGA 法 C 、铁碱法 D 、MDEA 法 226. 下列脱硫方法中,脱除有机硫效率高的是( )。 A 、MEA 法 B 、DIPA 法 C 、砜胺法 D 、热钾法 227. 在实际生产中,脱硫效率越高则( )。 A 、富液中H 2S 含量越高 B 、产品气中H 2S 含量越低 C 、装置的能耗越低 D 、酸气浓度越高 228. 在实际生产中,脱硫装置的CO 2共吸率越高,则其( )。 A 、脱硫效果越差 B 、脱硫选择性越差 C 、溶液中酸气负荷越大 D 、以上都正确 229. 针对MDEA 溶液,当原料气中的H 2S 增加而CO 2没增加时,要保证产品气合格,则循环量( )。 A 、不变 B 、增加 C 、减少 D 、根据情况而定 230. 当原料气气质、气量不发生改变,增加MDEA 循环量,则( )。 A 、溶液酸气负荷增加 B 、溶液选择性提高 C 、吸收塔差压减小 D 、气液比减小 231. 当原料气气质、气量不发生改变,提高MDEA 的气液比,则( )。 A 、产品气H 2S 降低 B 、吸收塔压差增大 C 、再生蒸汽用量减少 D 、溶液选择性提高 232. 影响脱硫装置循环量的主要因素是( )。 A 、酸气在溶液中的溶解度 B 、产品气的质量要求 C 、酸气质量 D 、塔的性能 233.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溶液的酸气负荷降得越低则( )。 A 、产品气H 2S 含量越高 B 、溶液循环量越大 C 、蒸汽消耗量越低 D 、酸气量越小 234. 在实际计算溶液的酸气负荷时通常采用( )。 A 、体积净负荷 B 、质量净负荷 C 、摩尔净负荷 D 、重量净负荷 235. 对于MEA 脱硫法,为了减轻溶液的腐蚀性一般控制酸气负荷不超过( )mol(酸气)/ mol (MEA)。 A 、0.1 B 、0.3 C 、0.5 D 、0.7 236. 对于DEA 脱硫法,为了减轻溶液的腐蚀性一般控制酸气负荷不超过( )mol (酸气)/ mol (DEA )。 A 、0.2 B 、0.4 C 、0.6 D 、0.8 237. 经过脱硫后的湿净化气脱水过程中,净化气的露点主要与( )有关。

A 、脱水塔压力

B 、入塔甘醇的温度

C 、入塔甘醇的浓度

D 、湿净化气的水含量

238. 三甘醇脱水再生时通常要加入干气汽提,其主要目的是( )。

A 、提高三甘醇浓度

B 、降低三甘醇温度

生 答 题 不 准 超 过 此 线

试卷编码: 14TL80080000-60106050330001 第 10 页 共 35 页 C 、降低三甘醇浓度 D 、提高三甘醇温度 239. 在边远气井或集气站,三甘醇的再生通常采用( )再生。 A 、明火加热 B 、蒸汽加热 C 、减压蒸馏 D 、以上均可以 240. 在三甘醇脱水工艺中,溶液过滤器一般设置在( )。 A 、闪蒸罐前 B 、闪蒸罐后 C 、循环泵前 D 、脱水塔后 241. 脱水塔内的有效温度主要是由( )控制的。 A 、原料气温度 B 、入塔贫三甘醇温度 C 、脱水反应热 D 、塔顶换热盘管 242. 循环量和塔板数固定时,提高天然气露点的最有效途径是( )。 A 、提高脱水塔操作压力 B 、降低脱水塔操作温度 C 、提高三甘醇浓度 D 、降低三甘醇温度 243. 工业上三甘醇再生时常用的汽提气是( )。 A 、原料天然气 B 、氮气 C 、蒸汽 D 、净化天然气 244. 对正常运行的脱水装置,每处理1003104m 3天然气的三甘醇消耗量在( )的范围内。 A 、4~5kg B 、8~16kg C 、18~20kg D 、20~30kg 245. 造成三甘醇损失的原因主要有( )。 A 、溶液发泡 B 、重沸器温度过低 C 、原料气入塔温度过低 D 、入塔溶液量过大 246. 减少三甘醇损失的措施包括( )。 A 、保持脱水塔温度在30℃ B、采用较大量的汽提气 C 、在脱水塔设置除沫器 D 、以上均可以 247. 脱水装置停车时,必须使重沸器温度降到( )时才能停泵。 A 、55℃ B、65℃ C、75℃ D、80℃ 248. 当三甘醇水溶液出现液相分层时,表明( )。 A 、甘醇液含铁的腐蚀产物 B 、甘醇液可能含有烃油 C 、甘醇热分解产物较多 D 、甘醇已被烃类严重污染 249. 三甘醇脱水装置中,要想贫液的浓度达到98%,重沸器的操作温度一般控制在( )左右。 A 、190℃ B、200℃ C、206℃ D 、208℃ 250. 在三甘醇再生过程中,汽提气的压力一般为( )。 A 、0.1MPa B 、0.2MPa C 、0.4MPa D 、0.8MPa 251. 在三甘醇再生过程中,采用共沸蒸馏法再生后,贫三甘醇的质量分数最高可达到( )。 A 、99.95% B 、99.97% C 、99.99% D 、100% 252. 采用共沸蒸馏所用的共沸剂不应具有的性质( )。 A 、溶于水 B 、无毒 C 、蒸发损失量小 D 、廉价易得 253. 酸性气体对三甘醇脱水的影响是( )。 A 、提高溶液的pH 值 B 、增大三甘醇的粘度 C 、导致溶液变质 D 、改变脱水塔温度 254. 在含硫天然气三甘醇脱水流程与不含硫天然气三甘醇脱水流程相比较,增设的核心设备是( )。 A 、塔底原料气分离器 B 、塔顶贫液冷却器 C 、闪蒸罐内的三相分离器 D 、富液汽提器 255. 下列物质中不是引起装置腐蚀的重要化学物质是( )。 A 、O 2 B 、H 2S C 、CO 2 D 、N 2 256. 在含硫天然气脱水法中,富液汽提后的汽提气的处理是( )。 A 、就地排放 B 、灼烧后排放 C 、返回吸收塔 D 、进入燃料气系统 257. 含硫天然气与三甘醇溶液接触时,H 2S 在其中的溶解量( )。 A 、随压力的增加而增加 B 、随分压的增加而增加 C 、随三甘醇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D 、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加 258. 三甘醇装置腐蚀的重要化学因素是( )。 A 、三甘醇热降解产物 B 、三甘醇化学降解产物 C 、从气流中吸收的H 2S D 、上述三项都是 259. 要降低装置腐蚀,在含硫天然气脱水时,应保证溶液pH 值在( )。 A 、6.5~7.3 B 、7.3~8.5 C 、8.5~9.3 D 、9.3~10.5 260. 含硫天然气脱水的再生一般采用( )再生。 A 、蒸汽 B 、电 C 、火管 D 、以上均可以 261. 下列几种甘醇中常用于防止天然气形成水合物的是( )。 A 、EG B 、DEG C 、TEG D 、TREG 262. 下列几种甘醇中,在天然气脱水中应用最广泛的是( )。 A 、EG B 、DEG C 、TEG D 、TREG 263. 在三甘醇脱水实际生产过程中,脱水效率主要与( )有关。 A 、原料气压力 B 、原料气温度 C 、三甘醇的温度 D 、三甘醇的浓度 264. 天然气脱水在两块理论塔板的条件下,三甘醇溶液为99.5%时的天然气脱水效率最高,为( )。

A 、96%

B 、97%

C 、98%

D 、99%

265. 当塔板数和三甘醇浓度固定时,要提高天然气脱水效率则应( )。

A 、提高三甘醇温度

B 、提高脱水塔压力

C 、提高三甘醇循环量

D 、以上均可以

生 答 题 不 准 超 过 此 线

试卷编码: 14TL80080000-60106050330001 第 11 页 共 35 页 266. 三甘醇脱水时装置的水循环量最大不超过( )。 A 、33L/kg B 、34L/kg C 、35L/kg D 、36L/kg 267. 正常情况下,从天然气中脱除每公斤水所需的三甘醇循环量在( )之间。 A 、13~15L 、 B 、17~24L 、 C 、24~30L D 、30~35L 268. 对于天然气脱水,提高三甘醇循环量则( )。 A 、三甘醇损耗增加 B 、装置腐蚀增加 C 、能耗增加 D 、以上三项均正确 269. 4A 分子筛的组成是( )。 A 、硅铝酸钠 B 、硅铝酸钙 C 、硅铝酸钾 D 、硅铝酸镁 270. 5A 分子筛的组成是( )。 A 、硅铝酸钠 B 、硅铝酸钙 C 、硅铝酸钾 D 、硅铝酸镁 271. 3A 分子筛的组成是( )。 A 、硅铝酸钠 B 、硅铝酸钙 C 、硅铝酸钾 D 、硅铝酸镁 272. 下列分子筛中常用作催化剂的是( )。 A 、5A B 、10X C 、13X D 、NaY 273. 下列硫黄回收工艺属于克劳斯组合工艺的是( )。 A 、PS Class B 、Clinsulf SDP C 、CBA D 、COPE 274. 在CBA 工艺中,吸附反应在( )下进行。 A 、120~127℃ B、178~220℃ C、250~280℃ D、300~350℃ 275. SuperClaus 工艺与其他克劳斯工艺不同的步骤是( )。 A 、燃烧炉内的热反应 B 、常规反应器内的催化反应 C 、选择氧化反应器内的氧化反应 D 、灼烧炉热反应 276. Clinsulf SDP 回收工艺中,用于水解的催化剂是( )。 A 、铝基催化剂 B 、钛基催化剂 C 、铁基催化剂 D 、硅基催化剂 277. 在H 2S 转化为硫的平衡中,一般不常见的硫形态是( )。 A 、S 2 B 、S 4 C 、S 6 D 、S 8 278. 在克劳斯反应中,燃烧炉内硫的转化率通常不超过( )。 A 、60% B 、70% C 、80% D 、90% 279. 在克劳斯反应中,燃烧炉H 2S 转化为硫的转化率在一定范围内( )。 A 、随温度的降低而升高 B 、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C 、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 D 、说不清楚 280. 在克劳斯反应中,燃烧炉内要保持稳定的火焰,其温度一般控制在( )以上。 A 、870℃ B、920℃ C、1000℃ D、1250℃ 281. 克劳斯硫回收转化器温度在( )容易引起催化剂硫失活。 A 、112.8℃以下 B 、127.8℃以下 C 、444.6℃以下 D 、444.6℃以上 282. 下列导致催化剂失活的原因中,能被完全再生的是( )。 A 、热老化 B 、水热老化 C 、硫沉积 D 、硫酸盐化 283. 下列关于硫回收催化剂发生硫酸盐化的影响因素,说法错误的是( )。 A 、硫化氢含量低 B 、转化器温度高 C 、过程气中氧含量高 D 、三氧化硫含量高 284. 下列关于硫回收催化剂失活的原因,说法正确的是( )。 A 、水热老化是可以再生的 B 、硫沉积是在冷凝和吸附作用下发生的 C 、炭沉积对催化剂的活性影响不大 D 、硫酸盐化只和过程气中的SO 3有关 285. 低温克劳斯类工艺可使包括克劳斯装置在内的总硫收率接近( )。 A 、95% B 、99.2% C 、99.5% D 、99.8% 286. 还原类尾气处理工艺的第一步是( )。 A 、将尾气中的各种硫转化为SO 2 B 、将尾气中的各种硫转化为H 2S C 、将尾气中的各种硫转化为S D 、将尾气中的各种硫脱除出来 287. 我国自主建成的液相催化低温类克劳斯装置的催化克劳斯反应温度为( )。 A 、100~120℃ B、100~130℃ C、130~150℃ D、120~150℃ 288. 还原—直接转化法可使尾气中H 2S 降到( )以下。 A 、0.001% B 、0.0015% C 、0.015% D 、0.1% 289. 酸气中烃类(CH 4)含量应小于( )。 A 、0.5% B 、1.0% C 、1.5% D 、2.0% 290. 酸气中氨含量应小于( )。 A 、1% B 、2% C 、3% D 、5% 291. 将酸气由60℃冷却到38℃,可使酸气中的含水量减少( )。 A 、1/3 B 、1/5 C 、2/3 D 、3/5 292. 酸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会( )。 A 、提高燃烧炉温度 B 、提高回收率 C 、降低尾气硫排放量 D 、以上三项均不对 293. Claus +SCOT 尾气处理工艺可使硫总收率最高可达到( )。 A 、98.5% B 、99% C 、99.5% D 、99.8% 294. SCOT 尾气处理工艺中,用于加氢还原的催化剂是( )。 A 、铝基催化剂 B 、钴—钼催化剂

C 、铁基催化剂

D 、钛基催化剂

295. SCOT 尾气处理工艺中,首次所用催化剂需( )后方有高的活性。

A 、氧化

B 、钝化

C 、硫化

D 、活化

296. SCOT 尾气处理工艺中,在在线燃烧炉内不可能发生的反应是( )。

生 答 题 不 准 超 过 此 线

试卷编码: 14TL80080000-60106050330001 第 12 页 共 35 页 A 、CH 4+2O 2→CO 2+2H 2O B 、2CH 4+O 2→2CO+4H 2 C 、SO 2+3H 2→H 2S+2H 2O D 、H 2S+CO →COS+H 2 297. SCOT 尾气处理工艺中,产生还原性气体的设备是( )。 A 、灼烧炉 B 、再生热炉 C 、在线燃烧炉 D 、燃烧炉 298. 在在线燃烧炉内,为了防止生成炭,要求燃料气与空气的配比在( )以上运转。 A 、40% B 、50% C 、60% D 、70% 299. 正常情况下,SCOT 催化反应器的温升是随着尾气中SO 2含量的增加而( )。 A 、增加 B 、降低 C 、不变 D 、随机改变 300. SCOT 尾气处理工艺中,反应器催化剂床层正常反应器温度一般控制在( )。 A 、210~250℃ B、250~280℃ C、300~340℃ D、350~380℃ 301. 在硫黄回收燃烧炉内,酸气中丙烷增加1%,有机硫生成率上升( )。 A 、0.1%~0.5% B 、0.8%~1.5% C 、2%~3% D 、3%~4% 302. 在硫黄回收燃烧炉内,酸气中二氧化碳增加10%,有机硫生成率上升( )。 A 、0.1%~0.5% B 、1%~1.8% C 、2%~5% D 、5%~10% 303. 对于铝基催化剂而言,要提高有机硫的转化率,一段转化时温度应控制在( )左右。 A 、220℃ B、250℃ C、280℃ D、320℃ 304. 以下措施中能减少有机硫生成的是( )。 A 、降低燃烧炉温度 B 、降低转化器的温度 C 、缩短过程气在燃烧炉内停留时间 D 、减少酸气中烃含量 305. 在直流法回收工艺中,大约有( )的硫黄是在余热锅炉后的一级冷凝冷却器冷凝为液硫的。 A 、30%~40% B 、50%~60% C 、60%~70% D 、70%~80% 306. 液硫的粘度大约在( )时处于最大。 A 、160℃ B、172℃ C、187℃ D、192℃ 307. 液硫输送过程中的管道和设备温度都应保持在( )范围内。 A 、120~130℃ B、130~140℃ C、140~150℃ D、120~150℃ 308. 液硫脱气的控制环节是( )。 A 、搅拌 B 、喷洒 C 、加入催化剂 D 、废气处理 309. 当前硫黄成型的主流工艺是( )。 A 、自然冷却后粉碎 B 、转鼓结片 C 、钢带造粒 D 、带式结片 310. 硫黄成型的转鼓结片工艺中要求将液硫冷却到( )左右。

A 、25℃ B、45℃ C、65℃ D、85℃ 311. 硫黄的脆性与其( )有关。 A 、颗粒的尺寸

B 、颗粒的温度

C 、硫黄的纯度

D 、硫黄的含水量

312. 下列硫黄成型工艺中,单机生产能力最大的是( )工艺。 A 、转鼓结片 B 、空冷造粒 C 、带式结片 D 、带式造粒 313. CBA 工艺“冷床”段使用的催化剂是( )。 A 、铝基催化剂 B 、钴—钼催化剂 C 、铁基催化剂 D 、钛基催化剂 314. CBA 工艺“冷床”吸附的温度一般控制在( )。 A 、110~120℃ B、120~127℃ C、130~175℃ D、202~250℃ 315. 对于CBA 工艺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是( )反应器流程。 A 、二级 B 、三级 C 、四级 D 、五级 316. 下列CBA 循环工艺中回收率最高的是( )。 A 、R 3、R 4循环工艺 B 、R 2、R 3、R 4循环工艺 C 、R 2、R 3循环工艺 D 、R 3循环工艺 317. 对于超级克劳斯工艺,在进入选择性氧化反应器的过程气中,H 2S 与SO 2之比应大于( )。 A 、2 B 、5 C 、8 D 、10 318. 对于超级克劳斯工艺,在常规克劳斯反应段的过程气中,H 2S 与SO 2之比应( )。 A 、大于2 B 、等于2 C 、小于2 D 、以上都可以 319. 对于超级克劳斯99.5工艺,在常规克劳斯反应段的过程气中,H 2S 与SO 2之比应( )。 A 、大于2 B 、等于2 C 、小于2 D 、以上都可以 320. 对于超级克劳斯工艺,其选择氧化H 2S 的转化率可达( )。 A 、65%~75% B 、75%~85% C 、85%~95% D 、95%~99% 321. Clinsulf SDP 反应时,反应器的预冷、预热以( )为切换条件。 A 、反应时间 B 、酸气累积量 C 、空气累积量 D 、反应温度 322. 为了防止装置腐蚀,Clinsulf SDP 反应器的冷却水中氯离子质量浓度应控制在( )。 A 、0.01mg/L B 、0.1mg/L C 、1mg/L D 、以上都不正确 323. Clinsulf SDP 反应时,反应器的切换以( )为切换条件。 A 、反应时间 B 、酸气累积量 C 、空气累积量 D 、反应温度 324. Clinsulf SDP 反应中,等温段反应的温度是由( )控制的。 A 、过程气温度 B 、反应热 C 、蒸汽压力 D 、酸气量 325. 克劳斯回收装置尾气烟囱冒黑烟,可能的原因是( )。

A 、配风不足

B 、配风过量

C 、催化剂失活

D 、冷凝传热不好

326. 克劳斯回收装置配风不当会引起( )。

生 答 题 不 准 超 过 此 线

试卷编码: 14TL80080000-60106050330001 第 13 页 共 35 页 A 、转化器超温 B 、回收率下降 C 、尾气灼烧炉温度上升 D 、以上三项均可能 327. 克劳斯回收装置配风不足会引起( )。 A 、转化器超温 B 、回收率下降 C 、尾气灼烧炉温度下降 D 、以上三项均可能 328. 在硫回收工艺中,针对同一种酸气,部分燃烧法较分流法所需要的空气量( )。 A 、相同 B 、小 C 、大 D 、无法断定 329. 在实际的两级克劳斯催化转化反应中,硫收率最大约为( )。 A 、93% B 、95% C 、97% D 、99% 330. 如果催化剂活性足够高,末级转化器出口温度每降低11℃,装置的硫收率大约就会增加( )。 A 、0.5% B 、1.2% C 、1.8% D 、2.7% 331. 通常情况下要达到高的硫收率,装置末级冷凝器出口过程气温度约为( )。 A 、120℃ B、125℃ C、127℃ D、130℃ 332. 要提高硫收率,通常在末级冷凝器后设置( )。 A 、空气冷却器 B 、捕集器 C 、灼烧炉 D 、液硫液封罐 333. 通常情况下,尾气中有机硫所导致的硫损失不应高于( )。 A 、0.5% B 、1.2% C 、1.8% D 、2.7% 334. 酸气中H 2S 的浓度越高则硫转化率( )。 A 、越低 B 、越高 C 、不变 D 、无法确定 335. 酸气中水蒸气的浓度越高则硫转化率( )。 A 、越低 B 、越高 C 、不变 D 、无法确定 336. 要达到高的硫收率,一般情况下( )的温度控制在320℃左右。 A 、一级转化器 B 、二级转化器 C 、过程气再热器 D 、冷凝器 337. 酸水汽提的酸水主要来自( )。 A 、脱硫 B 、硫黄回收 C 、尾气处理 D 、以上三项全是 338. 在酸水汽提中进料酸水一般不可能有( )。 A 、CH 4 B 、CO 2 C 、SO 2 D 、H 2S 339. 在酸水汽提工艺中,最常用的汽提气是( )。 A 、空气 B 、蒸汽 C 、氮气 D 、甲烷 340. 在酸水汽提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随着温度的升高,酸水中的NH 4SH 逐渐增多 B 、随着温度的升高,气相中CO 2的浓度增大 C 、随着温度的升高,H 2S 进入酸水的速度减慢 D 、酸水汽提结束后,酸水中的H 2S 将完全挥发 341. 絮凝主要是( )而使微粒相互黏结的过程。 A 、压缩双电层作用 B 、吸附架桥作用 C 、吸附电中和作用 D 、沉淀网捕 342. 混凝过程可主要包括( )。 A 、混合 B 、反应 C 、沉淀分离 D 、以上三项全是 343. 化学混凝所处理的主要对象是( )。 A 、微小悬浮物 B 、胶体杂质 C 、离子 D 、微小悬浮物和胶体杂质 344. 下列属于高分子混凝剂的是( )。 A 、明矾 B 、绿矾 C 、聚合氯化铁 D 、精制硫酸铝 345. 水处理机械过滤作用是( )。 A 、筛分截留 B 、吸附凝聚 C 、化学吸附 D 、化学反应 346. 过滤的流速一般取( )。 A 、0~4 m/h B 、4~8 m/h C 、8~12 m/h D 、12~16 m/h 347. 过滤器滤料的表面积与滤层的截污能力的关系是( )。 A 、表面积大,截污能力小 B 、表面积大,截污能力大 C 、表面积小,截污能力大 D 、表面积与截污能力无关 348. 过滤器滤层高度与滤层截污能力的关系是( )。 A 、滤层适中,截污能力大 B 、滤层越高,截污能力越小 C 、滤层越高,截污能力越大 D 、滤层高度与截污能力无关 349. 下列可作为循环水缓蚀、缓垢剂的是( )。 A 、CT4-42 B 、二氧化氯 C 、CT4-36 D 、三氧化二铝 350. 下列可作为循环水杀菌剂的是( )。 A 、CT4-36 B 、三氧化二铝 C 、硫酸 D 、二氧化氯 351. 循环水处理总磷量一般为( )。 A 、1~2 mg/L B 、4~7 mg/L C 、8~15 mg/L D 、16~20 mg/L 352. 循环水的浓缩倍数一般为( )。 A 、0.5~1.0 B 、1.0~1.5 C 、1.5~3.0 D 、3.0~3.5 353. 循环水系统金属腐蚀是( )。 A 、物理腐蚀 B 、化学腐蚀 C 、物理或者化学腐蚀 D 、化学或者电化学腐蚀 354. 循环水系统开车前生成的保护膜其作用是( )。 A 、抑制腐蚀 B 、阻止传热

C 、加快液体流速

D 、上述三项都不是

355. 在密闭系统中,金属腐蚀速度与温度的关系是( )。

A 、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B 、随温度升高而加快

C 、随温度升高先快后慢

D 、与温度无关

生 答 题 不 准 超 过 此 线

试卷编码: 14TL80080000-60106050330001 第 14 页 共 35 页 356. 金属腐蚀速度与pH 值的关系是( )。 A 、随pH 值升高加快 B 、随pH 值降低而加快 C 、与pH 值无关 D 、说不清楚 357. 装置在大修后,循环水系统要进行( )。 A 、预膜→清洗→水洗 B 、预膜→水洗→清洗 C 、清洗→水洗→预膜 D 、水洗→清洗→预膜 358. 循环水系统开车预膜过程中最先投加的药剂是( )。 A 、清洗剂 B 、预膜剂 C 、分散阻垢剂 D 、缓蚀剂 359. 循环水预膜前清,洗结束的标志是分析循环水中的( )含量较为稳定。 A 、Clˉ B 、Fe 2+ C 、Ca 2+ D 、SO 2- 360. 循环水在预膜时的总磷应控制在( )。 A 、300mg/L 左右 B 、50mg/L 左右 C 、30mg/L 左右 D 、100mg/L 左右 361. 适合微生物生存繁殖的最佳温度为( )。 A 、5~15℃ B、15~30℃ C、30~35℃ D、35~40℃ 362. 微生物在废水中生长的营养条件最好是BOD 5∶N ∶P=( )。 A 、100∶4∶1 B、100∶5∶1 C、100∶5∶2 D、50∶2∶1 363. 污水处理活性污泥法中,溶解氧的浓度为( )左右。 A 、1mg/L B 、2mg/L C 、3mg/L D 、4mg/L 364. 污水处理中驯化微生物的目的是( )。 A 、提高污水的COD B 、选择适应实际水质情况的微生物,淘汰无用的微生物 C 、降低污水COD D 、提高微生物活性 365. 下面关于厌氧生物处理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厌氧处理工艺较好氧工艺污泥负荷小 B 、厌氧生物对营养物质的需要量大 C 、厌氧处理的能耗小 D 、厌氧生物不能处理大分子有机物 366. 典型厌氧处理工艺的污泥负荷是( )kgCOD Cr /(kgMLVSS 2d )。 A 、小于0.5 B 、0.5~1.0 C 、1.0~1.5 D 、大于1.5 367. 典型厌氧处理工艺的有机容积负荷是( )。 A 、大于2.0 kgCOD Cr /(m 32d ) B 、2.0~3.0 kgCOD Cr /(m 32d ) C 、3.0~4.0 kgCOD Cr /(m 32d ) D 、小于5.0 kgCOD Cr /(m 32d ) 368. 厌氧微生物要维持较高的生物活性,要求NH 4+浓度控制在( )。 A 、10~20 mg/L B 、20~40 mg/L C 、40~70 mg/L D 、70~90 mg/L 369. 高温厌氧消化的最佳温度是( )。 A 、55℃ B、45℃ C、35℃ D 、25℃ 370. 低温厌氧消化的最佳温度是( )。 A 、55℃ B、45℃ C、35℃ D、25℃ 371. 甲烷菌对硫化氢的最佳需要量为( )。 A 、10.5 mg/L B 、11.5 mg/L C 、12.5 mg/L D 、13.5 mg/L 372. 下列物质中对甲烷菌影响最大的是( )。 A 、Ni B 、Cr C 、Cu D 、Zn 373. 污泥在灼烧前的处理基本工艺为( )。 A 、流态污泥→脱水→浓缩→污泥→贮存→灼烧 B 、流态污泥→浓缩→脱水→污泥→贮存→灼烧 C 、流态污泥→污泥→脱水→浓缩→贮存→灼烧 D 、流态污泥→污泥→浓缩→脱水→贮存→灼烧 374. 下面属于污泥浓缩的方法的是( )。 A 、沉降法 B 、过滤法 C 、交换法 D 、以上三项都是 375. 污泥离心机脱水的原理是利用( )。 A 、重力差异 B 、浮力差异 C 、离心力差异 D 、以上三项都不是 376. 污泥在机械脱水前要浓缩,目的是( )。 A 、降低水含量 B 、便于输送 C 、减少脱水成本 D 、降低水含量,减少脱水成本 377. 下列废水处理方法中属于物理法的是( )。 A 、中和法 B 、活性污泥法 C 、均质调节法 D 、氧化塘法 378. 下列化工、天然气净化废水中的油类粒径,属于乳化态的为( )。 A 、100μm B 、20μm C 、5μm D 、1μm 379. 以过滤中和法处理含硫酸废水时,最好采用( )作滤料。 A 、石灰石 B 、大理石 C 、白云石 D 、以上三项均不是 380. 中和法处理污水中应用最广泛的是( )。 A 、酸碱废水互相中和 B 、投药中和 C 、过滤中和 D 、都较常用 381. 工业废水按处理程度不同可分为三级,其中二级处理的主要方法是( )。 A 、浮选项法 B 、筛除法 C 、曝气法 D 、活性污泥法

382. 下列废水处理方法中属于化学方法的是( )。

A 、絮凝沉降法

B 、气浮法

C 、过滤中和法

D 、活性污泥法

383. 根据污染程度的不同,通常把工业废水分成( )类。 A 、2 B 、3 C 、4 D 、5

生 答 题 不 准 超 过 此 线

试卷编码: 14TL80080000-60106050330001 第 15 页 共 35 页 384. 按废水所含成分分类,工业废水可以分为( )类。 A 、2 B 、3 C 、4 D 、5 385. 一般认为可生化性指标大于( )时,才适于采用生物处理。 A 、0.1 B 、0.2 C 、0.3 D 、0.4 386. 下列废水指标中属于工业废水物理性指标的有( )。 A 、温度 B 、电导率 C 、嗅和味 D 、以上三项都是 387. 在新鲜的水中,下列物质属于暂时硬度的是( )。 A 、CaCO 3 B 、CaSO 4 C 、CaCl 2 D 、MgSO 4 388. 通常测定的生化需氧量指标是( )下测定的。 A 、15℃ B、20℃ C、25℃ D 、30℃ 389. PSA 制氮的空气预冷工作是由一个( )系统来实现。 A 、密闭 B 、开放 C 、氟利昂循环 D 、冷却水 390. 下面不属于化合物的预冷剂是( )。 A 、氟利昂 B 、水 C 、共氟混合物 D 、氨 391. 变压吸附是( )。 A 、化学现象 B 、物理现象 C 、化学和物理现象 D 、生化现象 392. PSA 制氮对于0.6MPa 以上的出口压力,采用二级或者二级以上的压缩是因为( )。 A 、为了节能和降低排气温度 B 、为了节能 C 、为了降低排气温度 D 、为了达到更高压力 393. 当PSA 仪表空气压力低,出现报警时会造成( )。 A 、无影响 B 、氮气压力高 C 、PSA 停机 D 、PSA 氮气出口压力低 394. 当PSA 系统的O 2含量高出报警值时( )。 A 、氮气全部放空 B 、氮气部分放空 C 、PSA 停机 D 、暂无动作 395. 当PSA 系统的氮气流量过大时氮气的( )。 A 、压力升高 B 、氧含量超高 C 、温度降低 D 、以上三项均正确 396. 冷干机停机时,PSA 装置将会出现( )。 A 、氮气放空 B 、氮气压力高 C 、氮气中氧含量超标 D 、停机 397. 下列关于气体节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节流前后压差越大,温度降得越多 B 、节流前后压差越大,温度升得越高 C 、节流前后压差越小,温度越低 D 、节流前后压差大小,不影响温度 398. 空气主要由( )组成。 A 、氧气和二氧化碳 B 、氮气和二氧化碳 C 、氧气和氮气 D 、氩气和氧气 399. 氮气气化器是用( )与液氮换热。 A 、水或者空气 B 、天然气 C 、蒸汽 D 、电加热 400. 下面绝热方式中,绝热效果最差的是( )。 A 、高真空绝热 B 、真空多孔绝热 C 、保温绝热 D 、真空多层绝热 401. 下面不属于水垢清除方法的是( )。 A 、蒸汽吹垢 B 、人工除垢 C 、机械除垢 D 、化学除垢 402. 对于新建锅炉,下面关于烘炉时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夏天比冬天长 B 、夏天比冬天短 C 、夏天和冬天一样 D 、和季节没关系 403. 锅炉煮炉的目的是( )。 A 、除锈蚀物 B 、除油垢 C 、除污垢 D 、以上三项均正确 404. 小型锅炉煮炉时间,一般需要( )。 A 、2天 B 、3天 C 、4天 D 、5天 405. 下列哪一种方式可以更准确判断锅炉是否完全燃烧( )。 A 、看炉膛的配风量 B 、分析烟气中一氧化碳、氢和碳氢化合物含量 C 、看燃料气量与配风量 D 、火焰发白 406. 燃料是指在空气中( )燃烧产生热量的物质。 A 、易 B 、较易 C 、不易 D 、难 407. 气态燃料中的主要成分有( )、一氧化碳和氢气。 A 、二氧化碳 B 、甲烷 C 、氧气 D 、氮气 408. 天然气锅炉的燃烧方式属于( )燃烧。 A 、层状 B 、悬浮 C 、半悬浮 D 、沸腾 409. 在弹性范围内,钢材的弹性变形( )。 A 、与负荷成正比 B 、与负荷成反比 C 、与负荷抛物线关系 D 、上述三项都不是

410. 钢材按化学成分可分为碳素钢和( )。

A 、镇静钢

B 、合金钢

C 、工具钢

D 、结构钢

411. 铸铁的含碳量为( )。

A 、小于0.25%

B 、0.25%~0.6%

C 、0.6%~1.7%

D 、大于1.7%

生 答 题 不 准 超 过 此 线

试卷编码: 14TL80080000-60106050330001 第 16 页 共 35 页 412. 锅炉用钢的牌号中20g 表示的是( )。 A 、g 表示单位 B 、20表示钢的平均含碳量 C 、表示第20号 D 、表示钢的相对密度是20克 413. 下列热损失形式中,不属于蒸汽锅炉热损失的是( )。 A 、排烟热损失 B 、蒸汽管道的散热损失 C 、本体的散热损失 D 、化学不完全燃烧热损失 414. 锅炉给水温度降低,会使( )降低,从而有利于提高锅炉热效率。 A 、散热热损失 B 、排烟温度 C 、气体不完全燃烧热损失 D 、固体不完全燃烧热损失 415. 下列不属于烟气分析的主要项目的是( )。 A 、二氧化碳 B 、氧 C 、一氧化碳 D 、水 416. 为了保证锅炉排污彻底,在排污过程中,两只排污阀的开关速度是( )。 A 、先开快开 B 、后开快开 C 、先关慢关 D 、无特殊要求 417. 锅炉水压试验的温度不低于( )。 A 、5℃ B、10℃ C、15℃ D、20℃ 418. 下列不属于锅炉小修内容的是( )。 A 、消除管道跑、冒、滴、漏 B 、水压试验 C 、检查安全附件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D 、检查锅炉受压部件外部有无缺陷及渗漏 419. 锅炉锅筒检验时,检查的重点是( )。 A 、焊缝缺陷 B 、汽水分离器的严密性 C 、锅筒的保温层 D 、安全附件 420. 湿法保养要使锅炉的pH 值在( )。 A 、7以上 B 、7以下 C 、10以上 D 、10以下 421. 相对碱度表示水中游离的( )含量与溶解固形物之比。 A 、NaOH B 、OH - C 、HCO 3- D 、Ca (HCO 3)2 422. 悬浮物指标是用来表明( )溶于水的悬浮物质的含量。 A 、难 B 、不 C 、易 D 、极易 423. 炉水( )时,蒸汽带水量增加。 A 、压力低 B 、水位低 C 、含盐量高 D 、含盐量低 424. 锅炉运行中( )的不稳定,不易造成锅水的波动。 A 、含盐量 B 、压力 C 、水质硬度 D 、锅水浓度 425. 软水的总硬度根据国标GB1576—2001应控制在( )。 A 、不大于0.015mmol/L B 、不大于0.03mg/L C 、不大于0.1mg/L D 、不大于0.03mmol/L 426. 锅炉水总碱度根据国标GB1576—2001应控制在( )。 A 、6~26mmol/L B 、6~24mg/L C 、10~30mmol/L D 、10~30mg/L 427. 低压锅炉最常见的除氧方式是( )。 A 、钢屑除氧 B 、化学除氧 C 、真空除氧 D 、热力除氧 428. 下列属于化学除氧的是( )。 A 、真空除氧 B 、热力除氧 C 、联胺除氧 D 、钢屑除氧 429. 脱硫装置停车时,以( )是否达标来控制热循环结束时间。 A 、贫液中H 2S 含量 B 、富液中H 2S 含量 C 、产品气中H 2S D 、贫液温度 430. 脱硫装置回收溶液时,为保证安全一般要求在( )下进行回收。 A 、高压 B 、中压 C 、低压 D 、以上均可以 431. 装置停车中,溶液回收完成后,为保证溶液彻底回收应进行的步骤是( )。 A 、凝结水洗 B 、工业水洗 C 、氮气吹扫 D 、空气吹扫 432. 停车时进行氮气吹扫的目的是( )。 A 、置换系统中的氧气 B 、回收溶液 C 、置换系统中的硫化氢 D 、置换系统中的甲烷 433. 脱硫装置开车时进行氮气吹扫的目的是( )。 A 、置换系统中的氧气 B 、回收溶液 C 、置换系统中的硫化氢 D 、置换系统中的甲烷 434. 脱硫装置开车时进行凝结水洗的目的是( )。 A 、清洗出系统中的泥沙杂质 B 、清洗出系统中的焊渣 C 、置换工业水,调节系统的pH 值 D 、对系统进行预膜 435. 脱硫装置开车用产品气进行升压检漏时,系统的升压速度一般控制在( )。 A 、0.01MPa/min B 、0.3MPa/min C 、1MPa/min D 、2MPa/min 436. 脱硫装置检修后开车时,对新换管线应进行( )以去除管线中的杂质。 A 、氮气吹扫 B 、工业水洗 C 、凝结水洗 D 、空气爆破吹扫 437. 硫黄回收装置停车时,首先要进行的步骤是( )。 A 、酸气除硫 B 、惰性气体吹扫置换 C 、装置冷却 D 、切断酸气 438. 酸气除硫时应( )。 A 、提高燃料炉温度 B 、降低燃烧炉温度

C 、提高转化器温度

D 、降低转化器温度

439. 硫黄回收装置停车除硫时,通常应控制转化器温度在( )以下。

A 、450℃ B、380℃ C、280℃ D、200℃

440. 硫黄回收装置停车冷却时,吹扫气合格的标准是( )。

生 答 题 不 准 超 过 此 线

试卷编码: 14TL80080000-60106050330001 第 17 页 共 35 页 A 、O 2含量小于3% B 、CH 4含量小于2310-5 C 、S 含量小于2310-5 D 、H 2S 含量小于2310-5 441. 硫黄回收装置开车时,应首先用( )进行吹扫。 A 、氮气 B 、天然气 C 、空气 D 、蒸汽 442. 硫黄回收装置开车时,系统点火升温之前应进行( )。 A 、空气吹扫 B 、气密性漏 C 、系统暖锅 D 、以上三项全部进行 443. 硫黄回收装置开车时,燃烧炉点火的第一步为( )。 A 、燃料气置换 B 、空气置换 C 、氮气置换 D 、蒸汽置换 444. 回收装置开车时,下列炉子中一般最先点燃的是( )。 A 、燃烧炉 B 、再热炉 C 、灼烧炉 D 、都可以 445. SCOT 装置钝化停车时,循环气流的温度应控制在( )。 A 、30~40℃ B、40~50℃ C、60~70℃ D 、80~100℃ 446. SCOT 装置钝化停车时,循环气流中的氢含量小于( )时才能熄在线炉。 A 、1% B 、2% C 、3% D 、4% 447. SCOT 装置钝化停车时,循环气流压力降低后应补充( ),防止出现负压。 A 、空气 B 、氮气 C 、蒸汽 D 、酸气 448. SCOT 装置钝化停车时,在催化剂上的反应有( )。 A 、碳被氧化成CO 2除去 B 、FeS 被氧化成Fe 2O 3 C 、催化剂的硫化态转变成氧化态 D 、以上三项全有 449. SCOT 装置开车时,完全被硫化的催化剂含硫量约为( )(质量分数)。 A 、5% B 、6% C 、7% D 、8% 450. 钴/钼催化剂的预硫化是用含( )的气体在还原性气体下进行的。 A 、硫化氢 B 、二氧化硫 C 、硫黄 D 、三氧化硫 451. SCOT 装置开车时,下列开车顺序正确的是( )。 A 、空气吹扫→检漏→氮气吹扫→水联运→吸收再生系统冷、热循环→催化剂预硫化→进气 B 、空气吹扫→检漏→水联运→氮气吹扫→催化剂预硫化→吸收再生系统冷、热循环→进气 C 、空气吹扫→检漏→氮气吹扫→水联运→催化剂预硫化→吸收再生系统冷、热循环→进气 D 、空气吹扫→水联运→检漏→氮气吹扫→催化剂预硫化→吸收再生系统冷、热循环→进气 452. 没有预硫化的钴-钼催化剂在高于( )的情况下与氢气接触,会损伤催化剂的活性。 A 、200℃ B、250℃ C、300℃ D、350℃ 453. 吸收塔拦液时,会出现( )。 A 、处理量下降 B 、吸收塔压差减小 C 、产品气不合格 D 、吸收塔温度降低 454. 系统发泡时,闪蒸塔的变化( )。 A 、闪蒸液位变化大 B 、闪蒸气量变化大 C 、闪蒸温度变化大 D 、以上三项均有 455. 一般认为,脱硫溶液发泡需要的条件是( )。 A 、有泡沫引发剂 B 、泡沫稳定剂 C 、高气速 D 、以上三项全是 456. 脱硫再生塔发生拦液时,( )。 A 、进重沸器蒸汽压力上升 B 、进重沸器蒸汽压力下降 C 、进重沸器蒸汽量上升 D 、进重沸器蒸汽量下降 457. 再生塔拦液时,下列变化正确的是( )。 A 、酸气量波动大 B 、再生塔压差减小 C 、重沸器蒸汽量增大 D 、再生塔顶温度升高 458. 再生塔顶温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有( )。 A 、富液流量增加 B 、酸水回流增大 C 、重沸器蒸汽减少 D 、以上三项全是 459. 影响再生重沸器蒸汽量的主要原因是( )。 A 、溶液循环量 B 、溶液酸气负荷 C 、蒸汽压力 D 、以上三项全是 460. 在实际操作中,再生塔拦液时的主要应对措施有( )。 A 、增大蒸汽量 B 、降低再生塔压力 C 、减少酸水回流量 D 、提高再生塔顶温度 461. 脱硫系统中溶液浓度不断下降,以下可能的原因有( )。 A 、贫液冷却器管壳程串漏 B 、重沸器管壳程串漏 C 、酸气水冷器管壳程串漏 D 、以上三项都正确 462. 中控显示脱硫再生塔液位异常偏高时,应首先检查( )故障。 A 、仪表显示 B 、重沸器管壳程串漏 C 、酸气水冷器管壳程串漏 D 、贫液冷却器管壳程串漏 463. 脱硫再生塔液位异常偏低时可能造成的影响是( )。 A 、脱硫效果变差 B 、溶液换热效果变差 C 、循环泵抽空 D 、酸气量减少 464. 当酸气后冷器发生串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酸气温度上涨

B 、再生塔液位上涨

C 、再生塔顶温度上涨

D 、以上三项都正确

465. 在生产过程中,发现产品气在线仪的H 2S 突然上涨很快,应首先检查( )。 A 、原料气是否带水 B 、在线分析仪是否故障

生 答 题 不 准 超 过 此 线

试卷编码: 14TL80080000-60106050330001 第 18 页 共 35 页 C 、原料气质是否发生改变 D 、再生塔是否工作正常 466. 脱硫闪蒸气带液严重可能的原因是( )。 A 、溶液发泡严重 B 、闪蒸液位低 C 、闪蒸温度高 D 、闪蒸时间太长 467. 脱硫吸收塔因某种原因拦液严重,其处理方法是( )。 A 、降低循环量 B 、适当提高塔压 C 、加入一定阻泡剂 D 、以上三种方法均可以 468. 脱硫吸收塔溶液发泡时造成的影响有( )。 A 、产品气不合格 B 、产品气带胺 C 、吸收塔液位不稳 D 、以上三项均可能 469. 下列关于回收装置余热锅炉液位异常升高的原因正确的是( )。 A 、酸气量增大 B 、蒸汽系统压力低 C 、上水调节阀失灵 D 、蒸汽系统压力高 470. 回收装置余热锅炉液位异常升高可能会造成( )。 A 、蒸汽带水严重 B 、过程气温度升高 C 、余锅炉内漏 D 、以上全部 471. 下列原因中,是回收装置余热锅炉液位异常降低原因的是( )。 A 、上水压力减小 B 、仪表显示故障 C 、排污阀内漏 D 、以上三项原因都是 472. 通过( )操作可以断定余热锅炉的液位是否正常。 A 、调节上水量的大小 B 、调节余热锅炉的负荷 C 、叫水 D 、以上三项均可以 473. 硫黄回收装置系统回压异常的原因可能是( )。 A 、酸气量波动大 B 、鼓风机运行不正常 C 、回收系统堵塞 D 、以上三项均可能 474. 要保证硫黄回收系统的液硫不形成堵塞,液硫温度最低应保持在( )以上。 A 、115℃ B、125℃ C、135℃ D、145℃ 475. 为了防止杂质在液硫管线中造成堵塞,在开车时应对硫黄回收系统进行( )。 A 、水洗 B 、氮气吹扫 C 、空气吹扫 D 、以上三项均可以 476. 硫黄回收装置系统回压异常升高后,应检查( )。 A 、液硫管线保温情况 B 、冷凝器冷凝水温度 C 、仪表显示是否准确 D 、以上三项全部检查 477. 造成SOCT 装置SO 2穿透的直接原因是( )。 A 、回收装置配风不足 B 、回收装置配风过量 C 、进炉酸气量增加 D 、进炉酸气量减少 478. SOCT 装置SO 2穿透后,( )。 A 、SCOT 循环水pH 值下降 B 、循环水变浑浊 C 、装置腐蚀增加 D 、以上三项均正确 479. SOCT 装置SO 2穿透会造成( )。 A 、硫收率下降 B 、生成硫黄 C 、堵塞塔盘 D 、以上三项均正确 480. SOCT 装置SO 2穿透严重时应加入( )来调节pH 值。 A 、NaOH B 、NH 3 C 、HCl D 、NaHSO 4 481. 下列参数不能用于表示金属腐蚀程度的是( )。 A 、导热性 B 、机械性 C 、组织结构 D 、厚度 482. 金属腐蚀速度的质量指标通常采用质量损失法来表示,其单位是( )。 A 、g/h B 、g/d C 、g/(m 22h) D 、g/(m 22d) 483. 以三级标准来衡量金属腐蚀深度时,允许腐蚀深度为( )。 A 、0.001mm/a B 、0.1mm/a C 、0.5mm/a D 、1.0mm/a 484. 常用于描绘金属强度损失率的力学性能指标是( )。 A 、屈服极限 B 、延伸率 C 、强度极限 D 、弹性模量 485. 下列影响金属腐蚀的因素中说法正确的是( )。 A 、金属的电位越高,越容易被腐蚀 B 、金属越纯,越不容易腐蚀 C 、金属表面越光滑,越不容易腐蚀 D 、介质酸性越强,金属越不容易被腐蚀 486. 关于粗糙表面比光滑表面容易腐蚀的原因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粗糙的表面积更大,极化性能小 B 、粗糙表面的保护膜的致密性较差 C 、粗糙的金属表面易产生氧浓差电池对金属进行腐蚀 D 、以上说法均错误 487. 对开口设备来说,当温度超过( ),电化学腐蚀速度随温度升高反而减小。 A 、50℃ B、60℃ C、80℃ D、100℃ 488. 下列条件下腐蚀速度最快的是( )。 A 、铁在盐酸中 B 、铁在浓硝酸中 C 、铁在浓硫酸中 D 、铁在烧碱中 489. 在选择防腐蚀方法时首先要了解的是( )。

A 、金属的耐腐蚀性能

B 、金属的使用条件

C 、金属的物理机械性能

D 、施工条件

490. 为使基体金属得到良好保护,金属覆盖层应具备的条件是( )。

A 、在各种环境中耐腐蚀

B 、比基体金属的电位高

生 答 题 不 准 超 过 此 线

试卷编码: 14TL80080000-60106050330001 第 19 页 共 35 页 C 、有足够的厚度 D 、有足够的硬度 491. 腐蚀介质的处理包括( )。 A 、锅炉给水的除氧 B 、调节介质的pH 值 C 、改变介质的湿度 D 、以上三项均不是 492. 对金属材料进行热处理的目的主要是( )。 A 、改善金属的内部组织结构 B 、改变金属的化学稳定性 C 、改变金属的表面粗糙度 D 、去除金属内部的杂质 493. 在自然环境中,下列物质中不具有腐蚀倾向的是( )。 A 、Mg B 、Al C 、Pt D 、Fe 494. 在海水中的腐蚀是以( )的还原反应作为阴极过程而进行的。 A 、O 2 B 、H 2O C 、NaCl D 、MgCl 495. 金属发生腐蚀的根本原因是( )。 A 、腐蚀电池的存在 B 、介质中存在可使金属氧化的物质 C 、金属中含有杂质 D 、以上三项均不对 496. 氧去极化腐蚀所具有的特征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与氧的溶解浓度有关 B 、与溶液流速有关 C 、与金属阴极杂质有关 D 、与温度有关 497. 下列腐蚀类型中腐蚀速度最快的是( )。 A 、选择性腐蚀 B 、晶间腐蚀 C 、应力腐蚀破裂 D 、孔蚀 498. 下列措施能降低孔蚀倾向的是( )。 A 、提高钢铁中的碳含量 B 、适当增加介质流速 C 、对钢材采用冷加工 D 、在介质中加入Cl — 499. 下列关于影响应力腐蚀的因素,说法正确的是( )。 A 、产生应力腐蚀的有效应力是压应力 B 、同一介质内,不同金属产生应力腐蚀的温度是一定的 C 、高纯金属难以发生应力腐蚀破裂 D 、软钢中含碳量增加,应力腐蚀敏感性会增加 500. 在下列介质中,最易发生缝隙腐蚀的是( )。 A 、NaCl B 、H 2O C 、NaOH D 、MgSO 4 501. 在未污染的大气中对金属腐蚀起决定作用的是( )。 A 、氮气 B 、氧气 C 、二氧化碳 D 、水蒸气 502. 在腐蚀性大气中,干大气腐蚀的主要控制因素是( )。 A 、纯化学作用控制 B 、阳极控制 C 、阴极控制 D 、以上均可以 503. 土壤腐蚀基本上都属于( )。 A 、化学腐蚀 B 、电化学腐蚀 C 、晶间腐蚀 D 、细菌腐蚀 504. 对于海水腐蚀的特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金属在海水中不发生孔蚀 B 、海水的电阻大 C 、海水中的腐蚀决定于搅拌 D 、多数金属在海水中容易钝化 505. 下列关于滑动轴承对润滑油的要求,错误的是( )。 A 、当负荷小、速度高时,选用粘度高的润滑油 B 、具有较高的散热能力 C 、有较好的抗氧化性 D 、润滑油寿命长,不易变质 506. 在有水淋和潮湿的地方不应选用的润滑脂是( )。 A 、钙基脂 B 、铝基脂 C 、锂基脂 D 、钠基脂 507. 下列关于滚动轴承对润滑油的要求,错误的是( )。 A 、要有较高的闪点 B 、有较好的抗氧化性 C 、要有较高的粘度 D 、能承受冲击载荷 508. 润滑对振动、噪音影响最大的因素是( )。 A 、润滑油的粘度 B 、润滑的状况 C 、润滑油的用量 D 、润滑油的品种 509. 为保证生产的稳定和安全,在控制系统的分析、设计中引入了( )。 A 、检测仪表 B 、反馈控制 C 、简单控制 D 、经验控制 510. 自动调节装置是能克服( ),使被控制参数回到给定值的装置。 A 、偏差 B 、误差 C 、干扰 D 、波动 511. 过程自动化的核心是( )。 A 、自动检测装置 B 、自动保护装置 C 、自动执行装置 D 、自动调节装置 512. 过程控制主要是消除或减少扰动对( )的影响。 A 、被控对象 B 、被控变量 C 、测量对象 D 、以上三项都不对 513. 一个控制系统由( )两部分组成。 A 、被控对象和自动控制装置 B 、被控对象和控制器 C 、被控变量和自动控制装置 D 、被控变量和控制器

514. 过程控制系统的两种表示方式是( )。

A 、传递图和结构图

B 、方框(块)图和仪表流程图

C 、仪表流程图和结构图

D 、传递图和方框(块)图 515. 控制系统按基本结构形式可分为( )。

生 答 题 不 准 超 过 此 线

试卷编码: 14TL80080000-60106050330001 第 20 页 共 35 页 A 、简单控制系统、复杂控制系统 B 、定值控制系统、随动控制系统 C 、闭环控制系统、开环控制系统 D 、连续控制系统、离散控制系统 516. 定值控制系统是( )固定不变的闭环控制系统。 A 、输出值 B 、测量值 C 、偏差值 D 、给定值 517. 控制系统的过渡过程是指( )随时间变化的过程。 A 、被控变量 B 、被控参数 C 、调节器输入 D 、调节器输出 518. 在自动控制中,要求自动控制系统的过渡过程是( )。 A 、缓慢的变化过程 B 、发散振荡的变化过程 C 、等幅振荡过程 D 、稳定的衰减振荡过程 519. 评价一个过渡过程的好坏主要从( )指标来考虑。 A 、稳定性 B 、准确性 C 、快速性 D 、以上三项都是 520. 控制系统纯滞后时间长,将使系统超调量,干扰通道中的纯滞后对调节品质( )。 A 、没影响 B 、影响大 C 、影响小 D 、无法确定 521. 控制系统调节器的输出变化量与被控变量的( )成比例的控制规律,就是比例控制规律。 A 、测量值 B 、设定值 C 、扰动量 D 、偏差 522. 只要偏差存在,积分调节就起作用,直至( )消失为止。 A 、测量值 B 、偏差 C 、余差 D 、变化量 523. 微分调节主要用来克服调节对象的( )滞后。 A 、惯性滞后和容量滞后 B 、惯性滞后和纯滞后 C 、容量滞后和纯滞后 D 、所有滞后 524. 对温度的调节多采用( )调节规律。 A 、比例 B 、积分 C 、微分 D 、以上三项都可 525. 工艺参数需要实现控制的设备、机器或生产过程是( )。 A 、被控对象 B 、被控变量 C 、操纵变量 D 、干扰 526. 控制系统中被控对象内要求保护设定值的物理量是( )。 A 、被控对象 B 、被控变量 C 、操纵变量 D 、干扰 527. 在控制系统的操作调整中,受调节器操纵,使被控量保持设定值的物料量或能量的是( )。 A 、被控对象 B 、被控变量 C 、操纵变量 D 、干扰因素 528. 简单控制系统中,除操作变量外,作用于对象并能引起被控变量变化的因素是( )。 A 、被控对象 B 、被控变量 C 、操纵变量 D 、干扰 529. 简单控制系统中,调节器的作用方向是指( )。 A 、输入变化后输出变化的方向 B 、输出变化后输入变化的方向 C 、输入增加时输出增加的方向 D 、输入增加时输出减小的方向 530. 在安装好的控制系统中,系统投入运行前主要需要确定的是( )的作用方向。 A 、调节对象 B 、变送器 C 、调节阀 D 、调节器 531. 一个新设计好的控制系统,其一般投用步骤是( )。 A 、人工操作、手动遥控、自动控制 B 、手动遥控、自动控制 C 、自动控制 D 、无固定要求 532. 要确定调节器的作用方式,必须先确定( )的作用方式。 A 、变送器 B 、调节阀 C 、对象 D 、被控变量 533. 判断一个调节器参数值整定的好坏,是看调节器的调节过程( )。 A 、越快越好 B 、没有余差 C 、有较大衰减比 D 、有较好的稳定性和快速性 534. 在PID 调节中,比例度越大,对调节过程的影响是( )。 A 、调节作用越弱,过渡曲线变化缓慢,振荡周期长,衰减比大 B 、调节作用越弱,过渡曲线变化快,振荡周期长,衰减比大 C 、调节作用越弱,过渡曲线变化缓慢,振荡周期短,衰减比大 D 、调节作用越弱,过渡曲线变化缓慢,振荡周期长,衰减比小 535. 在PID 调节中,积分时间越短,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 、积分速度越慢,积分作用越强,消除余差越快 B 、积分速度越快,积分作用越强,消除余差越快 C 、积分速度越慢,积分作用越弱,消除余差越慢 D 、积分速度越快,积分作用越强,消除余差越慢 536. 用临界比例度法进行控制系统的参数整定时,当比例度为10%时系统恰好产生等幅振荡,这时的等幅 振荡周期为10s ,则该调节器的比例度和积分时间应选( )。 A 、10%和15s B 、20%和60s C 、22%和22.5s D 、22%和36s 537. DCS 中D 代表的英文单词是( )。 A 、Digital B 、Distributed C 、Discrete D 、Diagnose 538. DCS 的核心部分是( ),其对生产过程进行闭环控制,可控制数个至数十个回路,还可进行顺序、逻辑和批量控制。 A 、过程控制单元 B 、过程接口单元 C 、操作站 D 、管理计算机 539. DCS 中用于完成现场数据采集和预期处理的部分是( )。 A 、过程控制单元 B 、过程接口单元 C 、操作站 D 、管理计算机 540. DCS 控制系统的英文全称是( )。 A 、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 B 、Down computer system

C 、Demandcontrol system

D 、shutdown control system

541. 根据用户需要,一般来说,DCS 的硬件配置可选择( )。

A 、冗余

B 、部分冗余

C 、不冗余

D 、以上三项皆可

生 答 题 不 准 超 过 此 线

试卷编码: 14TL80080000-60106050330001 第 21 页 共 35 页 542. 在DCS 的结构中,用于控制功能组态和系统维护的是( )。 A 、操作站 B 、控制站 C 、工程师站 D 、管理计算机 543. DCS 系统大多采用冗余配置的10M/100M( )作为其控制网络。 A 、Ethrenet B 、DDN C 、X.25分组交换网 D 、ISDN 544. DCS 系统本身只是一个软件、硬件的组合体,只有经过( )以后才能成为真正实用于生产过程的应用控制系统。 A 、软硬件组态 B 、程序下装 C 、程序编号 D 、程序编译 545. 串级调节系统由主控制器和副控制器( )组成。 A 、独立连接 B 、并联 C 、串联 D 、混合连接 546. 串级调节系统主控制器的输出作为副控制器的( )。 A 、测量值 B 、给定值 C 、输出值 D 、偏差值 547. 串级调节系统的投用一般采用( )的方法。 A 、先主控制器后副控制器 B 、先副控制器后主控制器 C 、主、副控制器同时进行 D 、主、副控制器分别接单回路方式 548. 串级调节系统的特点是使两个互相联系的变量的( )。 A 、两个参数在允许的范围内缓慢变化 B 、两个参数在允许的范围内快速变化 C 、副参数在允许的范围内变化平缓 D 、主参数在允许的范围内变化平缓 549. 分程调节系统一般有( )调解阀。 A 、一个 B 、两个 C 、三个 D 、四个 550. 分程调节系统的主要目的是( )。 A 、控制变量的选择调节 B 、扩大调节阀的可调范围 C 、控制不同的介质 D 、提高系统的稳定性 551. 分程控制属于( )控制系统。 A 、单回路定值 B 、双回路定值 C 、随动 D 、输出选择性 552. 分程调节能改善( )的工作条件。 A 、变送器 B 、调节器 C 、控制对象 D 、调节阀 553. 比值调节系统一般是( )的比值调节。 A 、温度 B 、压力 C 、液位 D 、流量 554. 比值控制调节系统中起主导作用的参数是( )。 A 、从动量 B 、主动量 C 、配比量 D 、调节量 555. 比值控制最终要实现从动量与主动量按一定的( )关系变化。 A 、跟踪 B 、固定 C 、比例 D 、函数 556. 两个物料中有一个物料的量是可测不可控时,则可测不可控的物料( )。 A 、为比值调节系统的主动量 B 、为比值调节系统的从动量 C 、不能选为比值调节系统的操纵量 D 、可任意确定为比值调节系统的主动量或从动量 557. 在对运行中的连锁保护系统进行维修时,以下原则正确的是( )。 A 、需征得岗位操作人员同意,并履行相应的会签手续 B 、检查、维修连锁系统的元件和主机时,应有两人以上参加 C 、必须在切除连锁后再进行维修,维修后应及时通知操作人员,并将连锁系统重新投用后方可离开 D 、以上三项原则都正确 558. 下列因素中,( )可能导致连锁系统产生误动作。 A 、工艺参数波动 B 、连锁切除 C 、“三取二”检测回路中一个检测元件故障 D 、电磁阀故障 559. 对于可能存在导致危及生命安全的事故,或对环境有明显危害的场合,宜采用独立设置的高可靠性紧急连锁停机系统。下列系统中,( )系统更适宜于这种场合。 A 、DCS B 、FCD C 、继电器控制 D 、ESD 560. 在信号报警系统中,往往以不同形式、不同颜色的灯光来帮助操作人员判断故障的性质,一般来说“平光”表示( )。 A 、刚出现的故障或第一故障 B 、操作人员确认故障后还继续存在的故障或第二故障 C 、工艺参数处于正常状态 D 、以上三项都是 561. 在冗余配置的系统中,系统会并行使用( )部件完成一种功能,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A 、两个 B 、三个 C 、四个 D 、多个 562. 紧急停车系统的( )功能可分辨引起机组故障的原因及连锁开关动作的先后顺序。 A 、连锁控制 B 、事件顺序记录 C 、信号报警 D 、回路调节 563. ESD 中字母E 代表的英文单词是( )。 A 、Emergency B 、Equipment C 、Electricity D 、Energy 564. SIL 即安全度等级,它是美国仪表学会对过程工业安全仪表系统所作的分类等级,SIL 分为三级,SIL3每年故障危险的平均概率为( )。 A 、0.1~0.01 B 、0.01~0.001 C 、0.001~0.0001 D 、0.0001~0.00001 565. 在工况正常情况下运行的自动控制系统中,如果记录曲线突然变化到最大或最小

两个极端位置上,则可能是( )故障。

A 、参数整定不合理

B 、仪表本身

C 、工序变化

D 、参数设置

566. 如果调节阀的阀芯或阀座受介质腐蚀严重变形,则调节系统( )。

生 答 题 不 准 超 过 此 线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wrtl.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