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今朝风流过关检测 粤教版选修《传记选读》

更新时间:2024-01-21 22:13: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一单元 今朝风流过关检测

(满分:120分,时间:120分钟)

一、选择正确的答案,将序号填在括号里。(6分,每小题2分)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1)中国人赋予鱼丰富的寓意,比如“鲤鱼跳龙门”,比喻中举、升官等 之事;也比喻逆流前进,奋发向上。

(2)被高宗看重的上官仪一路 ,位至宰相,被特许可以随意出入禁宫面圣,并专门掌管诰命,起草圣旨。

(3)实现梦想需要一以贯之的信念和持之以恒的付出,那些急功近利、只付出片刻努力就妄图 的人,结果注定失败。

A.一步登天 飞黄腾达 青云直上 B.青云直上 一步登天 飞黄腾达 C.飞黄腾达 青云直上 一步登天 D.一步登天 青云直上 飞黄腾达

解析:“飞黄腾达”,官职、地位上升得很快。“青云直上”形容官职升得很快很高。“一步登天”比喻一下子达到最高的境界或程度,也形容地位一下子升得非常高。(1)句由“中举、升官”可知应用“飞黄腾达”;(2)句是说上官仪不断晋升,“位至宰相”,应用“青云直上”;(3)句由“急功近利、只付出片刻努力”可知应用“一步登天”。 答案:C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某制药公司在上海、重庆、贵州等地分别设立了办事处,主要推销用于治疗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的该公司生产的胶囊。

B.中国政府已与美国、意大利、印度、希腊等多个国家签署了防止盗窃、盗掘和走私文物的双边协议,共同致力于促进文物返还的国际合作。

C.记者日前通过调查发现,中国人不爱喝牛奶的原因主要是人们的饮食习惯还没有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相应改变所致。 D.西安市卫生局出台的《医务人员十条禁令》,无疑给医生念了“紧箍咒”,约束了其在上班期间的行为,对避免医疗纠纷的减少有重要作用。

解析:A项,语序不当,“用于治疗糖尿病……的该公司生产的胶囊”应为“该公司生产的用于治疗糖尿病……的胶囊”;C项,句式杂糅,应删除“的原因”或“所致”;D项,“避免”与“减少”连用,不合逻辑。 答案:B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导学号50810011) 山下荷塘旁的洼地里的蛙声就像一首首乐曲的旋律,远远近近飘忽而来。我甚至能清晰地听出某片最大的蛙声来自何

处, 。 , 。 , , 。 ①于是蛙声、蝉声,蝉声、蛙声,彼此交错,互相铺垫 ②还是融合在众多熟悉或陌生的生命里

③它们能让你从心灵深处生出一份依恋、感激和渴望走近的冲动 ④蝉也像与蛙事先沟通了似的,嘹亮地唱起了欢歌 ⑤我不知自己是置身于大自然美妙的音乐中 ⑥某片最低沉的蛙声源于哪里 A.⑥④①⑤②③

1

B.⑥⑤②③④① C.⑥④①③⑤② D.⑥⑤②④①③

解析:第一空前讲“听出某片最大的蛙声……”,⑥讲“某片最低沉的蛙声……”,衔接紧密;④句承蛙声写蝉声,应紧接⑥;①中的“于是”,表示后一事物紧接前一事物,后一事物往往是由前一事物引起的,因此它应紧接在④之后;剩下的三句是写作者的体验的,因此应让主语是“我”的⑤连接于①后,②中的“还是”在这里表示选择,应紧接⑤后;③是总结性的句子,排在最后。 答案:A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4~7题。(20分,每小题5分) 刘文典:世上已无真狂徒 徐百柯

2005年岁末,红学界颇不安宁,于是遥想当年,西南联大教授刘文典这样讲《红楼梦》:其时天已近晚,讲台上燃起烛光。不久,刘文典身着长衫,缓步走上讲台,坐定。一位女生站在桌边用热水瓶为他斟茶。先生从容饮尽一盏茶后,霍然站起,有板有眼地念出开场白:“宁—吃—仙—桃—一口,不—吃—烂—杏—满筐!仙桃只要一口就行了啊……我讲《红楼梦》嘛,凡是别人说过的,我都不讲;凡是我讲的,别人都没有说过!今天给你们讲四个字就够了。”于是他拿起笔,转身在旁边架着的小黑板上写下“蓼汀花溆”四个大字。

这次讲座原定在一间小教室开讲,后因听者甚众,改为大教室,还是容不下,只好改在联大教室区的广场上,学生席地而坐,洗耳恭听刘教授高论。

刘氏在西南联大开《文选》课,不拘常规,常常乘兴随意,别开生面。上课前,先由校役提一壶茶,外带一根两尺来长的竹制旱烟袋,讲到得意处,就一边吸着旱烟,一边解说文章精义,下课铃响也不理会。有一次,他却只上了半小时的课,就忽然宣布说,今天提前下课,改在下星期三晚饭后七时半继续上课。原来,那天是阴历五月十五,他要在月光下讲《月赋》一篇。有学生追忆:届时,在校园里月光下摆下一圈座位,他老人家坐在中间,当着一轮皓月大讲其《月赋》,“俨如《世说新语》中的魏晋人物”。

刘文典讲课时,同样是守旧派人物的吴宓也会前去听讲,而且总是坐在最后一排。刘教授闭目讲课,每讲到得意处,便抬头张目向后排望,然后问道:“雨僧(吴宓的字)兄以为如何?”每当这时,吴教授照例起立,恭恭敬敬地一面点头一面回答:“高见甚是,高见甚是。”两位名教授一问一答之状,惹得全场为之暗笑。

一日,日机空袭,警报响起,联大的教授和学生四下散开躲避。刘文典跑到中途,忽然想起他“十二万分”佩服的陈寅恪身体羸弱且目力衰竭,于是便率几个学生折回来搀扶着陈往城外跑去。他强撑着不让学生扶他,大声叫嚷着:“保存国粹要紧!保存国粹要紧!”让学生们搀着陈先走。这时,只见他平素藐视的新文学作家沈从文也在人流中,便顾不得自己气喘如牛,转身呵斥道:“你跑什么跑?我刘某人是在替庄子跑,我要死了,就没人讲《庄子》了!你替谁跑?”

刘文典多年潜心研究庄子,出版了十卷本《庄子补正》,陈寅恪为之作序,推崇备至。曾有人向刘氏问起古今治《庄子》者的得失,他大发感慨,口出狂言道:“在中国真正懂得《庄子》的,只有两个人,一个是庄周,还有一个就是刘某人。”狂则狂矣,当下不少见,但其背后那股子傲骨嶙峋的气度,却是今人学不来的。

1928年,蒋介石掌握大权不久,想提高自己的声望,曾多次表示要到刘文典主持校务的安徽大学去视察,但刘拒绝其到校“训话”。后来,蒋虽如愿以偿,可是在他视察时,校园到处冷冷清清,并没有他所希望的那种隆重而热烈的欢迎场面。一切皆因为刘文典冷冷掷出的一句话:“大学不是衙门。”

2

后来安徽发生学潮,蒋介石召见刘文典。之前刘氏曾有豪言:“我刘叔雅(“叔雅”为刘文典的字)并非贩夫走卒,即是高官也不应对我呼之而来,挥手而去。蒋介石一介武夫耳,其奈我何!”见面时,刘称蒋为“先生”而不称“主席”,蒋很是不满。进而两人冲突升级,刘文典指着蒋介石说:“你就是军阀!”蒋介石则以“治学不严”为由,将刘当场羁押,说要枪毙。后来多亏蔡元培等人说情,关了一个月才获释。

后人赞曰:“好个刘文典,名士风流,还是狷介狂人,我不知道。我能知道的是,今天,这样的知识分子已无处寻觅,所谓‘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选自徐百柯《民国那些人》)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刘文典在西南联大易时易地给学生讲授《月赋》,将学生带进人生与自然交融的境界,这番别出心裁之举,体现出他个性中的“魏晋风度”。

B.在一次躲避日机空袭的过程中,刘文典呵斥亦在人流之中的作家沈从文,是因为他一向看不起搞新文学创作的人。

C.安徽发生学潮,蒋介石召见刘文典,见面时因刘称蒋为“先生”而不称“主席”,一身傲骨,蒋介石很是不满。进而两人冲突升级,蒋将其当场羁押。

D.文末引用辛弃疾“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一句,表明了作者对这位拥有大学问、真性情的学者的追怀与赞慕之情,以及对当今社会缺乏像刘文典这样的学者的叹惋。 E.本文通过对刘文典在西南联大、安徽大学等校任教时生活片段的记述,夹叙夹议,综合运用了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等手法,勾勒出一个具有独特个性的学者形象。

解析:B项,原文为“他平素藐视的新文学作家沈从文”,这并不代表“他一向看不起搞新文学创作的人”。E项,写作手法表述错误,文中没有夹叙夹议。 答案:BE 5.刘文典作为一位“真狂徒”,他的“狂”在文中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试举例分析。 解析:刘文典的形象——“狂”,要找出“狂”的表现,其实也是筛选信息。找准相关区域,相关事例,然后加以归纳概括。

参考答案:(1)授课不拘常规,乘兴随意。如易时易地,专门在月下讲《月赋》。(2)做学问自视甚高。如认为天下懂庄子的除了庄子本人外只有自己。(3)面对强权有傲骨。如主持安徽大学校务期间拒绝蒋介石前去“训话”。

6.刘文典在学界享有“活庄子”的美誉,根据传记内容,概括他被称作“活庄子”的原因。 解析:概括他被称作“活庄子”的原因,必须找出刘文典与庄子相关的信息,找出相似点,再加以归纳总结。

参考答案:(1)多年潜心研究庄子,出版了十卷本《庄子补正》,陈寅恪为之作序,推崇备至。(2)与人谈论古今治庄子者得失,认为天下懂庄子者,除庄子本人外只有自己。(3)为人不拘常规,乘兴随意,有名士气度;狷介狂放,傲骨嶙峋,大有庄子之风。 7.联系全文,说说你对文章最后一段后人赞刘文典的理解。

解析:这是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作者的观点有两个:刘文典是狷介狂人;当今社会已经找不到这样的人物。要分别评价观点,并陈述理由。

参考答案:“狂”来自其真才实学,潜心研究学问,并有所成就;“狂”来自旧时中国知识分子在权势面前,勇敢地捍卫学校的独立和知识分子的尊严,捍卫这所神圣殿堂的纯净的伟大精神。现实生活中,很多所谓学问家趋炎附势、拜金、人云亦云,学术风气极坏,我们应该坚守自己心灵的一方净土,不受浮躁世俗的影响,真做学问,做真学问,不媚俗,保持一身傲骨。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8~11题。(20分,每小题5分)(导学号50810012) 数学奇才华罗庚

3

无论研究数学中的哪一个分支,华罗庚总能抓住中心问题,并力求在方法上有所创新。他反对将数学割裂开来,永远只搞一个小分支或其中的一个小题目,而对别的东西不闻不问。他将这种做法形容为“画地为牢”。他曾多次告诫学生:“我们不是玩弄整数,数论跟其他分支是有密切关系的。”在《数论导引》中,华罗庚首先强调的就是数学的整体性与各部分之间的联系。

1945年,尽管华罗庚已经是世界数论界的领袖学者之一,但他并不满足,决心中断他的数论研究,另起炉灶。关于他改变自己研究方向的主要原因,正如他以后多次说的,“假如我当时不改行,大概再写几篇数论文章,我的数学生命也就结束了,但改行了就不一样了”。“在研究数学时,选准方向拼命进攻固然很重要,但退却有时也很重要。善于退却,把握住退却的时机,这本身就是一种艺术”。他的改行,实际上是其治学之道“宽、专、漫”中的“漫”,即他在搞熟弄通的分支附近,扩大眼界,在这个过程中逐渐转到另一个分支,使自己的专业知识“漫”到其他领域。这样,原来的知识在新的领域还有用,选择的范围就会越来越大。他一直认为,从解析数论中“漫”出来是他一生研究数学的得意之笔。

对于我国数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华罗庚认为,主要出在太注意方法而忽略了原则。一个数学问题往往要教十几种方法,其实只要一种就够了。学会一种方法,别的自然可以想到。在教学方法上,一种毛病是不少老师不愿意改作业,许多题目自己在黑板上演算一遍,让学生照抄了事;另一种毛病是不愿当堂答复学生的问题,这一种态度最坏。华罗庚上课时,对学生提的任何问题总要在课堂上答复,认为这样可以训练学生如何去“想”。有时实在解决不了,他也很坦白地告诉学生,他要回去继续想,而不是只顾面子,使问题解决得模模糊糊。他还讲到“由薄到厚”和“由厚到薄”的读书方法:“譬如我们读一本书,厚厚的一本,加上自己的注解,就会愈读愈厚,我们知道的东西也就‘由薄到厚’了。但这还只是接受和记忆的过程,读书并不是到此为止。‘由厚到薄’是消化、提炼的过程,即把那些学到的东西,经过咀嚼、消化,融会贯通,提炼出关键性的问题来。”

1979年3月底,华罗庚应英国伯明翰大学邀请,去英国讲学,历时八个月,其间还应邀到荷兰、法国与西德访问了一个多月。7月下旬,“解析数论会议”在英国达勒姆召开,华罗庚应邀参加,他的学生王元与潘承洞也参加了。王元代表华罗庚和他自己做了“数论在近似分析中的应用”的大会报告,潘承洞做了“新中值公式及其应用”的大会报告。一些白发苍苍的数学家用“突出的成就”“很高的水平”等评语,赞扬中国数学家在研究解析数论方面所作的努力,并向华罗庚表示祝贺。

通过对欧洲的访问,华罗庚深刻领悟到“班门弄斧”这个成语是要人隐讳缺点,不要暴露,不如改成“弄斧必到班门”。他每到一个地方去演讲,必讲对方最拿手的东西,其目的就是希望得到帮助与指教。他形象地说:“你要耍斧头就要敢于到鲁班那儿去耍,如果他说你有缺点,一指点,我下回就好一点了;他如果点点头,就说明我们的工作有相当成绩。”在《数论导引》的序言里,华罗庚曾把搞数学比作下棋,号召大家找高手下,即与大数学家去较量。1982年,在淮南煤矿的一次演讲中,华罗庚还将“观棋不语真君子,落子无悔大丈夫”改成“观棋不语非君子,落子有悔大丈夫”。意思是说,当你看到别人搞的东西有毛病时,一定要指出来,当你发现自己搞的东西有毛病时,一定要及时修正,这才是“真君子”与“大丈夫”。可见,华罗庚的这些想法是一脉相承的。 (摘编自王元《华罗庚》)

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华罗庚认为,研究数学如果把它割裂开来,只研究某个分支或其中一个小题目,不考虑“左邻右舍”,就无异于“画地为牢”。

B.在华罗庚看来,研究数学选定一个方向深入钻研很重要,但也要善于把握进退时机,该退却的时候就应该及时退却。

4

C.王元与潘承洞在国际数论学术会议上,报告了他们各自在解析数论方面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受到与会代表的好评。

D.通过对欧洲的访问,华罗庚深刻认识到,只有得到国外数学界“鲁班”的指点与肯定,才能达到“耍斧头”的最高境界。

E.本文撷取华罗庚的若干人生片断,描写了他刻苦自学成才、研究数学的传奇经历,表现了一位杰出数学家的重要成就和贡献。

解析:C项,表述“报告了他们各自在解析数论方面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与原文不同,他们两人在大会上做的报告,有可能是“最新研究成果”,也有可能不是“最新研究成果”。且王元是代表自己和华罗庚做报告。D项,“只有得到国外数学界‘鲁班’的指点与肯定,才能达到‘耍斧头’的最高境界”曲解文意。原文是“他每到一个地方去演讲,必讲对方最拿手的东西,其目的就是希望得到帮助与指教”。E项,对内容的归纳与概括不正确。首先,本文仅是撷取华罗庚的若干事例,没有“描写了他刻苦自学成才”的内容;其次,全文通过独到的思想认识、语言论述,表现了一位杰出数学家在数学研究上的独到见解。 答案:AB 9.从解析数论中“漫”出来是华罗庚一生研究数学的得意之笔,这是什么原因?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他的数论研究已经达到真正的高水平;原有的研究领域已无发展空间,改行可使他的选择范围越来越大;由此及彼,自然“漫”出,使他的数学生命焕发光彩。 10.华罗庚的数学教学具有什么样的特点?请简要说明。

参考答案:(1)不仅注重方法,更注重原则;(2)重视改作业和回答学生问题,启发深入思考;(3)教给学生“从薄到厚”“从厚到薄”的读书方法。

11.“班门弄斧”“观棋不语真君子,落子无悔大丈夫”都是具有广泛影响并流传至今的熟语,华罗庚却从另一个角度翻出新意。对此,你认为华罗庚的改动有没有道理?请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观点一:有道理。华罗庚的改动很有创造性。

①“弄斧必到班门”,敢于与高手过招,才能得到帮助与指教,提高自己;②“观棋不语非君子”,发现别人的研究有不足,应主动指出来;③“落子有悔大丈夫”,发现自己的研究有缺点,也一定要及时改正。

观点二:没有道理。华罗庚的改动会造成人们对这些熟语的误解。

①“班门弄斧”只是告诫人们不要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善于藏拙,才能扬长避短;②比赛场上,必须尊重棋手,“观棋不语真君子”;③遵守比赛规则,“落子无悔大丈夫”。 观点三:两种说法都有道理,但又都有特定的适用范围。

①为人做事,切忌“班门弄斧”;求知问学,“弄斧必到班门”;②赛场观战,“观棋不语真君子”;乐于助人,“观棋不语非君子”;③弈棋对决,“落子无悔大丈夫”;知错即改,“落子有悔大丈夫”。

四、语言运用(14分)

12.为了使新闻播报更加平易自然,编辑准备在新闻之间加上一些承上启下的话,请你帮助他们在下面的三条新闻之间设计两段这样的话,要求衔接自然,转换巧妙。(6分)

(1)伊拉克的一架美军军用直升飞机神秘坠毁,机上包括机组人员在内的25名美军士兵无一生还,飞机失事的原因可能是恶劣的天气,也有可能是反美武装的火箭袭击。(据美联社报道) 衔接语一:

(2)因旅馆费用及发票问题与会议中方联系人发生争执时一外籍男子出手,女博士后在美无端遭打被拘。(据新华社报道) 衔接语二:

5

(3)美国女大学生情定重庆农民,春节后准备举行婚礼,婚后两人将继续在大连打工。(据《城市晚报》报道)

解析:衔接语又叫串联词,属于演讲类谈话语体,好的串联词犹如一根彩线,能将各个节目有机地串联起来,使节目高潮迭起,精彩纷呈。要善于抓特色、抓特点,要求语言精辟、内涵深刻、上下贯通。

参考答案:(1)那25条年轻的生命在动荡的伊拉克遭遇了不幸,他们在本不应该丧生的地方随风而去了。令人想象不到的是中国的女博士后在号称法律完备、高度尊重人权的国家被打被拘,据新华社报道:……(2)今天的消息实在让人不快,但上帝毕竟还有两只眼睛,下面这条消息应该让人有一种轻松和喜悦的感觉,这条消息也与外国人有关系,据《城市晚报》报道:…… 13.

仔细观察右面的一幅漫画,按要求作答。(8分)

(1)请为这幅漫画拟一个标题。(不能以《无题》为题,不超过10字)(4分) (2)这是一幅获奖的漫画,请你以评委的名义写出获奖理由。(4分) 参考答案:(1)砍伐者的“慈善”(或“抢救”等) (2)第一,漫画细节清晰,构图精巧,形象鲜明。画家凭借纯熟的绘画技法通过大树根、粗斧柄与小树苗的对比,夸张地讽刺了滥伐者破坏生态环境(或“摧残人才、毁掉有价值的事物”)的丑恶行径。对比鲜明,夸张准确,突出特点,整个画面没有一点多余的东西,所谓“一图胜千言”。

第二,漫画内容深刻,发人深思。漫画所揭示的“滥伐者”这种贪婪残暴的破坏自然环境的丑恶行径,必将使动物无家可归,使人类受到应有的惩罚。(或:漫画引发人们由自然现象联想到社会生活,激起人们对摧残人才、毁掉有价值的事物的假慈悲者的愤恨。) 五、作文(60分)

14.请以《我的晴天雨天》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800字。

写作提示“我的晴天雨天”是个比喻性题目。首先要正确理解“晴天雨天”的含义。可以从两个层面去理解:一是自然景物,二是生命意义。如果从自然景物的层面去写,就很容易写成纯粹自然界的晴天雨天,那将意义不大,升华不出寓意深远的主旨,应该尽量避免。那么,什么是生命意义的晴天雨天呢?具体说来,生命意义的雨天,可以理解为人生中的坎坷、磨难、挫折、痛苦、打击、失败等。生活中,谁的人生会一帆风顺呢?生命意义的晴天,又可以具体理解为快乐、顺利、上进、收获、成功等。再卑微的生命,也会有快乐、成功等。从第二个层面去挖掘、生发,容易写出好的作文。此外,还必须注意的一点是,题中还有一个“我”字,它限定了人物范围,暗示着要写自己的亲历、亲受,而避免生拉硬扯,无情造文。如果写了他人,一定要学会一些必要的转换方法,如写了贝多芬的雨天后,就可以加上“贝多芬用坚强去面对生命中的雨天,我要向他学习,像他一样勇敢面对自己人生中的雨天”等,这样就扣住了题目中的“我”。 例文

我的晴天雨天

6

有一种爱高阔得像苍天,有一种爱细微得如流水,有一种爱如你每天见到同一张面孔般真实,还有一种爱像流云,像光影,像远处的歌声一样缥缈不定。

父亲对我的爱致密而温暖,无声地渗透到我生命中的每一个晴天与雨天中。

我一直以来都喜欢晴天而讨厌雨天。因为一到雨天,从我家去学校的那条小巷便变得泥泞不堪,很难行走。当时我就读的中学上学早,放学晚。我基本上每天都是“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父亲怕我害怕,每天都按时接送我走完这条小巷。于是小巷的路况好坏直接影响着我与父亲的行程。

晴天时,我们的行走相当愉快,小巷凹凸不平的路上埋伏着我无限的童趣。我总是一边踢着石子,一边同父亲聊天。父亲是个非常幽默的人,对于我提出的问题,总是用层出不穷的新想法来回答我。譬如我问:“明天会是晴天吗?”父亲会说:“那得看太阳公公心情如何了。”有时,我们会一起遥望漆黑苍茫的天穹,天空中十有八九是繁星密布,活像一件尊贵无价的袈裟,将天地间万物笼罩在它的包围之下。 雨天时,可是有人欢喜有人忧了。我理解雨水对于中国的几亿农民来说是好事,可对于我和父亲来说却是有百害无一利了。淅淅沥沥的小雨打在门前的青石板上,打在泛白的红瓦上,打在默默承受了几千年艰辛与荣辱的泥土上。天铁青着脸,不给太阳一丝露面的机会,只知道一刻不停地倾泄着悲伤、凄清与哀怨。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中,我和父亲只能互相搀扶,小心翼翼地走完这条老巷。

每一次在雨天走过这条泥泞的巷子,总是特别地激动,可我却没有想过父亲还要一个人孤单地在巷子里返回起点。

父亲陪我在这条巷子里走过每一个晴天和雨天,走过了我的中学时期,走得我一天天成长起来,走得他一天天鬓发斑白,走得整个巷子都印上了我与父亲执着的脚印。

而在这几年中,每当我抱怨天公不作美时,父亲总是笑而不语,他没有埋怨过一句,只是默默地付出再付出。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也能用来形容我的父亲吧。 父亲陪我走过生命中的晴天和雨天,我要陪父亲走完他生命的全程。

点评这篇文章以父爱为切入点行文,满怀深情地描述了渗透到“我”生命中的每个晴天与雨天的“父爱”。文章运用描写、记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语言、动作、神态、细节、环境等多种描写手法来烘托主题,使得父亲的形象鲜明感人,也使得文章的主旨明确而有深意。

7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wrro.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