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主要民族村寨
更新时间:2023-10-21 11:2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贵州主要民族村寨概述
1.雷山上朗德
典型苗族村寨,全国文物保护单位,乡村旅游示范村。精美的苗族木制三层青瓦吊脚楼建筑群与生态环境和谐一体。苗族歌舞、刺绣、服饰及传统生活方式和习俗。建有民俗文化博物馆和一座风雨桥。在《贵州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评为A级。
该寨位于雷山县北部望丰河畔,距县城17公里,距州府凯里29公里,进出郎德上寨均有公路通过,乘车可达,交通便利,与周边旅游区形成疏密有致,是一个减缓和调节旅游区域季节性的旅游区。郎德上寨是全国最早的“民俗露天博物馆”,始建于明洪武初年,至今已有570多年,是反清英雄杨大六的故居,自1986年对外开放以来,已接待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游客共60多万人次。1995年被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的称号,2002年3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郎德上寨依山傍水,典型苗家建筑,寨中大小道路均用鹅卵石铺成,芦笙场为全寨重要活动场所。全村老少均能歌善舞。 2.雷山西江
典型苗族村寨。黔东南最大的苗寨,1285户,人口为4181人,有“千户苗寨”之称。青瓦木制多层吊脚楼建筑群依山而建,蔚为壮观。是苗族节日之乡和歌舞之乡、银饰与服饰之乡。著名的节日有苗年、吃新节、芦笙会、鼓藏节等。节日多、规模大,场面壮观。在《贵州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评为A级。
该寨位于雷山县东北部,距县城37公里,距州府凯里81公里,日有班车往返。西江干户苗寨是全国最大的苗寨,西江吊脚木楼层层叠疆,依山而建,被建筑专家赞为“民族建筑的瑰宝”,西江苗族民风古朴,热情好客且能歌善舞,常以歌传情,被誉为“歌舞的海洋”和“芦笙的故乡”。1982年起被省政府列为贵州东线民族风情旅游景点。1992年被评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西江芦笙场有1600平方米,是全国最大的芦笙场。 3.黎平肇兴
典型侗族村寨,全寨有880户,是贵州罕见的侗族大寨。寨内有5座鼓楼,4座风雨桥,青瓦木制吊脚楼群规模宏大,与周边的7个侗寨共同形成南部方言侗族的文化中心。民俗与节庆活动主要有:祭萨、行歌坐月、踩歌堂、泥人节、抬官人、六月六、侗歌和侗戏等。在《贵州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评为A级。
该村寨距黎平县城74公里,坐落在大山谷中,四面环山,东南是雄奇的麒麟山和弄抱山;东北面是虎形山,或称“七背山”;西面是西关山。肇兴侗寨目前拥有920户,3800多人口。寨内的名物,就是肇兴的鼓楼群,它是世界上最大的侗寨,
鼓楼最多,被誉为“侗乡第一寨”。 4.从江岜沙
典型苗族村寨。一个独特的苗族支系,共2151人,分为5个自然寨,杉树皮屋顶木制吊脚楼建筑群,保留着原始、古朴、奇异的生活习俗和信仰传统:祭拜太阳和古树,葬俗奇异、男性束占老的发髻,保存狩猎传统。主要活动有“闹姑娘”、荡秋千、芦笙会、苗年等。在《贵州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评为A级。
该村寨距贵阳450公里,距从江县城仅7.5公里,全部为苗族,有5个村寨分布在月亮山麓,从(江)榕(江)公路穿寨而过。岜沙苗族,居住在海拔550米的山坳上,现村寨371户,2016人,因地处僻远,保留了古老的生活习俗。其装扮颇有秦汉遗风,岜沙男人在头顶挽着发髻,穿着自家纺织的无领右开衽铜扣青布衣,直筒大裤管青布裤,常年身佩腰刀,肩扛火药枪,仿佛古代武士。女性则穿着蜡染衣裙,佩戴银饰。岜沙民族旅游村的景观主要有:寨头古树群、敬献毛主席纪念堂、香樟木纪念亭、花桥、吊脚楼、祭祀太阳广场等,留发髻的男子和古代部落武士形象、寨门迎宾和芦笙堂祭太阳等。 5.榕江车江
典型侗族村寨。9个自然村寨、2467户组成的“干户侗寨”,全国最大的侗族聚居区之一和侗语标准音所在地。位于都柳江边,500多株古榕与明清时期的砖木建筑群、古渡以及最大的侗族古楼和谐相融;著名的“西瓜之乡”;节日和习俗有:萨玛节、吃新节、洗牛节、八月八、侗年以及吃百家饭、三宝侗族琵琶歌、多耶、行歌坐月等。在《贵州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评为A级。 6.黎平堂安
典型侗族村寨,生态博物馆。是自然与文化遗产相得益彰的典范:青石垒砌的梯田、原始森林、瓢儿井,有七座寨门的木制吊脚楼多层建筑群依山而建,以及由鼓楼、戏楼、歌坪构成的村寨文化中心。有丰富的民俗传统和民间歌舞:如踩歌堂、芦笙舞、侗戏等。在《贵州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评为A级。 7.安顺九溪
典型屯堡村寨。建于明洪武年间,规模最大的军事屯堡村寨之一,有1000多户,4000多人口。九溪屯堡文化遗产丰富,人气旺盛,节庆活动众多,如迎神会、跳米花神、过河、蟠桃会、河灯会等,尤以地戏最绝,共有三台地戏(军傩)以及花灯、佛歌等。在《贵州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评为A级。 8.榕江晚寨
典型侗族村寨。木制吊脚楼建筑群沿山而建,有鼓楼和风雨桥各1座,寨子周围有瀑布、溪流保护完好的生态植被。节庆与民族艺术活动众多,最具特色的是晚
寨琵琶歌,享誉海内外。在《贵州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评为A级。
该村寨距榕江县城53公里,有公路从寨前通过,交通方便,属黎平、榕江两县交界的四十八寨地区,全村共218户,1081人,均为侗族。这里绿树荫缓,翠竹婆娑,山川秀丽,风情以琵琶歌为最,被誉为“琵
琶歌的故乡”。晚寨琵琶歌悠扬婉转,抒情动听,大约产生于清道光年间,至今已有170多年的历史,琵琶歌的主要内容有古歌、爱情歌和劳动生活等民歌,它是以侗族自制琵琶作伴奏,男女老幼皆宜,自弹自唱的形式表现。 9.榕江摆贝
典型苗族村寨。居住在月亮山麓的苗族支系,杉树皮屋顶木制吊脚楼建筑群随山顺势而建。有古老的鼓藏场和十三年一次、隆重神秘的鼓藏节。摆贝的百鸟服、鼓瓢舞,蜡染和刺绣罕见难得,被誉为“月亮山下的苗族民俗博物馆”。在《贵州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评为A级。
该村寨位于321国道旁,距榕江县53公里,全村有9个村民组,349户,1558人,是月亮山中最古老的苗寨之一。史记载为明代由广西大苗山沿都柳江迁入,历史悠久,具有古朴浓郁的民族特色和丰厚的民族文化底蕴,主要体现在苗族男女服饰和民俗上。 10.台江反排
典型苗族村寨。苗族歌舞之乡,反排木鼓舞被誉为“东方迪斯科”,享誉海内外。民居建筑为木制吊脚楼建筑群,周围生态环境良好,民风古朴。在《贵州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评为A级。
反排苗寨,音译“方白”,意为高坡上的苗族支条,距台江县城东南26公里,靠近剑河县界,有公路相通。生态环境优美,坐落在群山环抱的山谷中,一条小溪穿过苗寨,吊脚楼顺山势错落有致地建在溪水两岸翠竹绿树之中,该寨居住有209户苗族村民,寨内有斗牛坪、议榔坪、起鼓山、藏鼓洞等。反排文学艺术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如口头文学有散文体、说唱体、诗歌体。声乐有飞歌中调、情歌调、酒歌调。舞蹈有木鼓舞、芦笙舞。工艺有挑花、织花等。其中木鼓舞最为著名,它系当地苗族的祭祖舞,鼓声雄浑厚重,极有节奏,舞者以手、头、脚大幅度摆动和鼓点的变化来舞动。击鼓及舞姿的动作粗犷豪放,洒脱和谐,成为反排享誉中外的品牌。 11.榕江空申
典型苗族村寨。以百褶短裙装束为特征的苗族支系,百褶短裙仅长16厘米。保持着古老浪漫的恋爱习俗和长达两个月的茅人节。村寨为典型的树皮屋顶木制吊脚楼建筑,周围有大片保存完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在《贵州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评为A级。
该村寨距榕江县城94公里,全村共215户,1015人,这里是短裙苗的聚居地,因其妇女所着百褶裙子长仅16厘米,且历史悠久,被誉为世界超短裙故乡。最为世人瞩目的是他们每年一度的“茅人节”。每年农历二月至三月这段时间里,成年的男男女女不论年龄大小,结婚与否,凡自己乐意都可以任意找与自己情意相投的伴侣结队到古时沿袭下来的茅人坡上扎茅人对歌、逗趣。特别意合情投者,则相互暗示,离群另寻静处。整整长达两个月的活动时间里,气氛热烈、奔放、自由,充满浪漫情调。此外,其节奏轻快、舞步协调的芦笙舞、独特的民族服饰、干栏式的民族建筑对游客都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12.松桃新寨
典型苗族村寨。保留苗族军事防御遗址,坐落于三面环水,一面靠山的半山上,地形险要,能攻能守。寨内现存古城墙800余米,以及石墙、石巷等军事设施。民居为木制吊脚楼。“四面花鼓”,接龙和傩技、傩仪,是当地最具特色的民俗活动。在《贵州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评为A级。 13.天柱三门堂
典型的苗族村寨。以建筑形式精美多样著称,民居有吊脚楼和四合院(俗称“印子屋”),两座祠堂中西合璧、汉侗结合,辅以雕塑、浮雕、彩绘等装饰,以及三百多通碑刻,艺术与人文价值很高。村寨位于清水江畔,背靠青山,村民有种树护树的好传统,生态环境品味极高。在《贵州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评为A级。 14.从江银坛
典型侗族村寨。坐落于都柳江畔山麓中,生态环境与文化遗产保存最好的村寨之一,民风极其淳朴,人民热情好客。村寨周围数十株巨大的红豆杉,将鼓楼和木制吊脚楼建筑群环绕其中。传统的侗族大歌、侗戏、吃新节等,均保持原汁原味。在《贵州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评为A级。
该村寨位于从江县北部,距从江县城20公里,海拔610米,从(江)——谷(坪)公路穿寨而过。全村共323户1669人,是个无任何民族杂居的侗寨,一条清澈的小溪穿寨而过,四周青山环抱,古树参天。杉木结构的民宅吊脚楼依山傍水,13层高鼓楼鹤立寨中。这里民族风情原始古朴、独特,有金道抬官人、男女青年大树下荡秋千表达爱慕之情等习俗。 15.丹寨排牙
典型苗族村寨,距县城10多公里。村寨有500年以上历史,民居系木制吊脚楼建筑。以制作和演奏芒筒芦笙著称,被称为“芒筒芦笙之乡”。芒筒属于苗族乐器中的中低音伴奏乐器,以长短不一、直径10厘米左右的大楠竹或毛竹筒为音箱,用细竹管与之成直线连接,门口中吹奏之用。芒筒声调长短、高低、快慢,通过
大竹筒的粗细、长短和吹奏者吹奏时使用气力的大小、快慢来调节控制,其上没有调节音调的孔隙、按键。芒筒声音低沉、深厚、雄浑。村寨人民非常好客,除苗年等传统节日外,还有篝火狂欢节等民俗活动。在《贵州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评为A级。 16.锦屏文斗
典型苗族村寨。位于清水江畔,苗族传统吊脚楼建筑群掩映在参天古树林中,有百年银杏、百年杉树王和红豆杉,伴以梯田与干亩草场。村寨中有10里石板长街和石雕、道德讲台、雕刻在石碑上的环保碑志、婚俗碑志、林业契约等大量历史文物古迹。民风淳朴、热情好客,民俗活动众多,有尝新节、重阳节等。在《贵州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评为A级。
该村寨位于锦屏县城西南部,有县级公路相通,清水江时期是其对外的主要通道。全寨400余户2000余人,苗族占96%,其环境幽雅,古树参天,红豆杉、银杏、楠木等珍稀树种苍翠挺拔,石板路曲径通幽,两旁巨枫如盖,幽谷空灵,人行其间,仿佛与世隔绝,犹入仙境。保存有古寨门、古城墙、古街道、古石碑、古民居等文化古迹30处。文斗民风朴实,民族文化深厚,自我保护民族文化意识强,目前依旧保持着远古的历史风韵,村内建筑物上至今没有出现一块瓷砖。 . 17.贞丰纳蝉
典型布依族村寨。村寨坐落在山间坝子中,周围峰林如画。民居系木制干栏式建筑,布依族文化遗存丰富,妇女服饰独特,传统节日活动有“三月三”、“六月六”、“七月半”等。有独具特色的民间器乐演奏,如木叶、笛子、三弦、唢呐等。在《贵州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评为A级。 18.黄平枫香
典型亻革家村寨。木制干栏式民居古建筑,建于卵石和青石垒砌的台基上。道路盘陀、巷道交错,古树溪流环绕,环境优美。独具一格的亻革家服饰,亻革家蜡染是贵州民族蜡染中的奇葩。民风淳朴,主要节日活动有正月“踩青节”、二月“祭桥节”、七月“吃鱼节”、九月“哈冲节”等。在《贵州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评为A级。 19.安顺天龙
典型屯堡村寨,规模较大的明代屯堡村寨之一。位于天台山下,因古刹五龙寺而得名。天龙屯堡建筑也体现了以四合民居、院墙、石巷等所构成的防御体系,以及江南与贵州山地建筑文化相结合的木雕、石雕工艺。天龙节庆活动众多,如迎神会、地戏、花灯等。在《贵州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评为A级。 20.从江小黄
特色侗族村寨。以演唱恢弘的侗族大歌蜚声海内外,被誉为“侗歌之乡”。
有吊脚木楼、鼓楼、风雨桥,村寨青山环抱,植被良好。民俗保存完整,有极具观赏性的大歌、“多耶”、侗戏等。在《贵州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评为B级。 该村寨距县城22公里,是小黄、高黄、新黔三个行政村的统称,共662户3197人,有公路通达。寨子四周青山环抱,一条小溪从寨中缓缓流过,吊脚木楼依山傍水,山中有水,水中游楼。小黄是侗族地区远近闻名的“侗歌窝”。小黄侗歌在侗语中被称为“嘎小黄”(直译“小黄的歌”),足见其自成体系,魅力独特。小黄人有一句口头语:“饭养身,歌养心。”侗家人的历史、祖辈的艰辛靠歌传给下一代,侗家人的心灵靠歌来熏陶,唱劝世歌、礼俗歌,男女相恋靠歌传媒,有牛腿琴歌、河边歌,喜庆娱乐则有踩堂歌、拦路歌、敬酒歌等,唱歌的形式有独唱、对唱,又有合唱。侗族大歌是一种多声部无伴奏合唱歌曲,全村共有歌队26支。 21.麻江铜鼓
特色苗族村寨。著名农民画乡。吊脚楼依山而建,节日习俗有芦笙节、爬坡节等,民间工艺有苗族蜡染、刺绣,其中苗族民间绘画最具特色。在《贵州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评为B级。 22.安顺云山屯
典型屯堡村寨,全国文物保护单位,明代“调北征南”的重要历史遗存。以云鹫山峡谷为屏障,筑有屯门、屯墙、垛口,是一座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屯堡古寨。屯内如“世外桃源”,有“屯堡一条街”、高台戏楼、财神庙、祠堂、“德生昌”药铺等,山顶有屯堡古刹云鹫寺。保留着明代的服饰、语言和习俗传统。节日活动有耍龙灯、花灯戏,观音会等。在《贵州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评为B级。
23.安顺本寨
典型屯堡村寨,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坐落在云鹫山下,木石结构的四合院民居,七座碉楼,石巷四通八达连接各户,屯墙、院墙、民居、碉楼构成坚固的防御体系。木雕、石雕工艺精湛,巧妙地将江南建筑风格与山地建筑结合起来,是屯堡村寨中的建筑经典。在《贵州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评为B级。 24.六枝梭嘎
典型苗族村寨,生态博物馆。以巨大长角为头饰、仅有4000人的苗族支系。村寨位于海拔1600米的高山之巅,民居建筑为木结构草顶房、夯土房和石墙草顶房。保存着丰富古老的文化传统,如刻竹记事、
崇拜祖先、山神和树神等;节日活动有跳花坡、祭山、祭树等。在《贵州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评为B级。 25.雷山猫猫河
特色苗族村寨,全国卫生村寨,乡村旅游示范村。森林环抱的木制青瓦吊脚
楼建筑群,森林覆盖率达74%。有朴素洁净的民居客房,乡村休闲度假的优选村寨。在《贵州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评为B级。
猫猫河是著名的民族卫生村,位于雷山中部,县城之北,距县城3公里,有凯(里)雷(山)公路从村旁斜过,交通便利,与周边旅游区形成带状结构。全村均为吊脚木楼,房屋整洁,道路干净清爽,村内林木葱郁,秀木翠竹,古松苍劲,人畜饮水管道接通家家户户,沼气使用十分普及。 26.雷山南猛
特色苗族村寨,乡村旅游示范村。传统的芦笙制作和表演使该村被誉为苗族芦笙之乡,保存完好的木制青瓦吊脚楼建筑群,村寨与周围生态环境和谐一致。在《贵州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评为B级。
该村位于雷山县城西北13公里,在乌营溪和乌朋溪的汇合处,进出交通便利,全村127户,由上、中、下三个自然寨组成,家家都备有芦笙,人称“芦笙村”,芦笙技艺一代传一代,历史悠久,芦笙是苗族人民特别珍爱的一种祖传乐器,祖祖辈辈在逢年过节时都吹奏芦笙,青年男女迎着芦笙,传情寻觅爱情。 27.雷山新桥
特色苗族村寨。木制吊脚楼建筑。着短裙的苗族支系,服饰色彩绚丽、裙长不过膝,十分独特。具有独特的民俗传统,古老的锦鸡舞、芦笙舞、铜鼓舞以脚部、腰部舞蹈显示其独特性。在《贵州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评为B级。
该寨距县城13公里,凯(里)榕(江)公路。乘车直达,交通便利、与周边景区也连成一体,进出道路畅通,可进入性强。新桥是超短裙苗寨,除超短裙外,另有一绝是“水上粮仓”,是为了防火、防鼠演变来的,也是其他地方很难见到的奇景。
28.贵阳高坡
特色民族村寨。位于黔中喀斯特台地高原上的苗族村落,木结构干栏式民居建筑,民族服饰独特,文化传统保存完好,丧葬习俗独特,节日与习俗活动有四月八、射背牌、坐花园、摇马郎等。在《贵州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评为B级。 29.江口云舍
特色土家族村寨。有五百多年历史的传统土家族民居,独具特色的土家族服饰。传统的土家族毛古斯舞、花灯、薅草锣鼓、打溜子等。保存着土家傩文化传统如傩仪、傩技等。传统工艺有古法造纸及挑花、刺绣、染织和剪纸、雕刻等。在《贵州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评为B级。 30.三都板告
特色水族村寨。植被丰富、梯田层层,民居为歇山顶全木结构的水族干栏式建筑,村落被竹树环绕,村前小溪潺潺。保存完好的古墓群和水族民间宗教与文化
遗产如水书、祭祖仪式等。富有特色的水族服饰、剪纸艺术、银饰等,民俗有铜鼓舞、斗角舞等。在《贵州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评为B级。 31.兴义南龙
典型布依族村寨。地处风景秀丽的万峰湖畔,建于明洪武年间,村寨房屋全为干栏式木制吊脚楼,八卦型格局,寨内生长着360株榕树,百年以上的有108株,将村寨团团环抱。民族传统保存完好,节日有祭山、秧苗节、新米节;民族艺术有布依八音坐唱、布依戏、“八大行”等。在《贵州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评为B级。 32.凯里南花
特色苗族村寨,乡村旅游示范村。保存完好的木制吊脚楼建筑群依山而建,巴拉河绕寨而过,森林环绕村寨,覆盖率达84%。村寨内建有苗族服饰博物馆、跳花坪、图腾柱和一座百年前的基督教堂。有极具民族特色的大型歌舞表演。在《贵州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评为B级。
该寨位于三棵树镇的巴拉河畔,离市区16公里,距修建的凯麻高速公路三棵树交叉出口处仅6公里,是巴拉河沿线较为典型的苗寨之一。它四周翠绿环绕,寨内寨后古树参天,清澈秀美的巴拉河在寨前划了一个优美的圆弧。梯田层层,木楼栋栋,依山就势,错落有致。远观近赏,南花村都非常秀美、秀丽。 33.凯里季刀
特色苗族村寨,乡村旅游示范村。保存完好的青瓦木制吊脚楼建筑群,巴拉河呈s型环绕村寨,民风、民俗淳朴,原生态的爬坡节、吃新节、苗年等节庆活动保存完好。在《贵州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评为B级。 34.三都怎雷
典型水族村寨。地处峰峦叠嶂的大山之中,森林覆盖,梯田层层,是较大的水族文化中心社区。干栏式歇山顶多层木楼群。保存着丰富的水族文化遗产,崇拜山石、铜鼓主要节日有“端节”,节期表演铜鼓舞、芦笙斗角舞、祭祖、赛马,剪纸和马尾绣是当地水族妇女独特的民间工艺。在《贵州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评为B级。 35.榕江本里
特色侗族村寨。建于明代初年,依山傍水,民居系四面倒水青瓦顶干栏式杉木建筑,木雕花窗,青石板古道,石雕古井。保存古老民俗和歌舞如“爬窗探妹、隔窗对歌”、琵琶歌、木叶歌、牛腿琴歌、“讨扁米”、斗牛、斗鸡等。在《贵州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评为B级。 36.普定号营
特色屯堡村寨。明代洪武年间“调北征南”时屯军后裔所建。除建筑上保留屯
堡村寨一般性特征外,还有特色鲜明的宗祠等古建筑。寨前有河水环绕,森林、田畴相得益彰形成一道朴实自然又充满历史沧桑感的景观。花灯艺术之乡,民俗节日众多。在《贵州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评为B级。 37.榕江宰荡
特色侗族村寨。木制吊脚楼建筑群与石板街、鼓楼、风雨桥搭配协调,以八角基座鼓楼为建筑代表,周围环境优美。侗歌大歌的发源地之一,多声部男女声大歌优美抒情,民俗节庆众多,以“七月七”
吃新节为代表。在《贵州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评为B级。 38.镇远报京
特色侗族村寨。600年以上历史的侗族村寨,清一色木制青瓦吊脚楼,与山林、水田、草场融为和谐的一体。民族传统文化保存完好,著名的三月三“洗葱蒜”被誉为“山地里的情人节”。服饰独具特色,传统歌舞中最具观赏价值的是木鼓舞和芦笙舞。在《贵州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评为B级。 39.关岭下瓜
特色布依族村寨。以大理石建成的四合开井式建筑,周边为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瀑布、溶洞、河流、榕树、林木相伴相融。民族节日众多,如三月三、六月六、七月半等。唱山歌,民族器乐表演独特,有大号、唢呐、小号、小打等。在《贵州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评为B级。 40.镇宁石头寨
特色布依族村寨。民居依山势建在岩石嶙岣的石山上,木石结构的三合院,石墙石瓦石巷,构筑起一个石头建筑世界。白水河从寨边逶迤流过,两岸垂柳依依,河上有五拱、八孔和单拱石桥。是著名的布依族蜡染之乡,妇女身着蜡染百褶裙,擅长画蜡、染织和织锦。在《贵州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评为B级。 41.榕江八蒙
特色水族村寨。建筑特点为水族干栏式多层木楼,村寨自然生态保存较好,周围古树参天,河水清澈。最具代表性的有水族古墓石雕文化,节日和民间习俗如水族芦笙舞、铜鼓舞以及独特的水族“瓜节”、
水族服饰等。在《贵州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评为B级。
该村寨位于321国道旁距榕江县城54公里,全寨165户,713人,皆为水族。村寨风光秀丽,古树参天,河水清澈,自然生态保存得较好,居住的房屋为干栏式木楼。由于该村寨居住历史悠久,文物古迹较多,
特别是水族古墓碑雕,技术精美、图案生动。主要传统歌舞有芦笙舞、斗牛舞、水族情歌。主要节日有“瓜节”,时间为农历十月亥日,活动内容:祭祖、跳芦笙舞、敲铜鼓、端坡赛马、对情歌。
42.榕江大利
特色侗族村寨。木制吊脚楼建筑群,四合楼院,寨内街巷均为青石板,五座风雨桥搭配协调,寨边有高大的楠木和枫树,有小溪穿寨而过。节日和习俗有侗戏、吃新节等。在《贵州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中评为B级。 43.贵阳花溪镇山村
特色布依族村寨,布依族生态博物馆。位于花溪水库上游三面环水的半岛之上,将屯堡式和布依族式建筑巧妙合为一体,在屯墙内建起木结构布依族石板房民居,极具特色。是集真山真水、民族建筑和历史遗存为一体的村寨。在《贵州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评为B级。 44.盘县妥乐
特色汉族村寨。“千株银杏村”,木制穿斗式民居建筑。该村有树龄在400年以上的银杏树1150棵,将整个村寨覆盖在银杏树荫下,春夏葱绿、秋季金黄。银杏是古生代三叠纪时代的孑遗植物,被称为“活
化石”,使妥乐成为一个集自然和文化遗产于一体的村寨。在《贵州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评为B级。 45.贵阳修文大屯
特色布依族村寨。具有500年以上历史,位于六广河畔的云泉碧水景区内,村寨被四面峡谷环绕,古树奇生,另有布依桃园等,景致上乘。民居多为木制干栏式建筑。主要节日习俗活动有三月三、六月六、
牛王节,以及丢花包、板凳舞、傩舞、山歌等。在《贵州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评为B级。 46.沿河淇滩
特色土家、汉、苗杂居村寨。明清时期在沿河大乌江畔建立起来的古商镇,青石板街道、木石结构的商铺、民居与随处可见的木雕、石雕至今保存完好。土家族、汉族和苗族的文化和谐相处,土家傩戏班子、民俗节日活动等均具有特色。在《贵州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评为B级。 47.思南郝家湾
特色土家、汉、苗杂居村寨。山林茂密环境优美,修建于200多年前的石墙四合院、青石板街道,木雕、石雕保存完好,建筑布局合理,清洁卫生。民风淳朴,土家族、汉族和苗族和谐相处。民俗活动有龙灯、舞狮、唱山歌等。有竹编、草编工艺品。在《贵州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评为B级。 48.威宁板底
特色彝族村寨。坐落在海拔2249米的山间坪子中,民居建筑形式多样,有古老
的权权房、柱房、夯土房和堆沙房等。该地保存着古老的舞蹈和戏剧“活化石”——“撮太吉”(俗称“变人戏)” 在《贵州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评为B级。 49.黔西化屋基
位于黔西县新仁乡,与原321国道相连,苗族生活习俗保持完好,是贵州省文化厅命名的“苗族歌舞之乡”。在《贵州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评为B级。 50.织金吹聋
位于织金县60公里处,面积2平方公里,250户人家,1500人,以长角为头饰、蜡染、刺绣、服饰很有特色,三眼萧,长芦笙和祭山、祭树、跳花坡等独特的苗族风俗习惯。在《贵州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评为B级。 51.三都达便
特色水族村寨。村寨群山环抱,植被葱茏,有50多口鱼塘。水族干栏式多层木楼建筑群,分设七座寨门。崇拜石神,独特的水族服饰,工艺中以马尾绣最具特色。端节是最盛大的节日,其间有祭祖、赛马、敲铜鼓等活动。在《贵州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评为B级。 52.平塘课寨
特色毛南族村寨。木结构干栏式建筑,青瓦歇山顶。女子青衣蓝裤,男子蓝色土布长衫。节日活动有火把节、春节,民俗活动有猴鼓舞、火把舞、斑鸠舞等。民间工艺有剪纸、挑花、刺绣等。在《贵州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评为B级。 53.龙里果里
特色苗族村寨。位于黔中喀斯特台地高原上的苗族村寨,木结构干栏式民居建筑,民族服饰独特,文化传统保存完好,最具特色的是洞棺葬习俗。该村有一处巨大洞穴,内置几百具500年以上的棺木。节日与习俗活动有跳洞、斗牛、四月八、射背牌、坐花园、摇马郎等。在《贵州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评为B级。 54.黎平高近
特色侗族村寨。花桥、鼓楼、戏台、清一色侗族木制吊脚楼,寨中青石板路交织如网,古香古色的水井。民风淳朴,传统保存完好。民族节日和歌舞活动有,六月六、平安节等。在《贵州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评为B级。 55.台江八邓
特色苗族村寨。村寨位于地质遗迹公园所在地,周围有千亩天然林,青瓦木制吊脚楼民居建筑。主要民俗节日有二月十五情歌对唱、六月卯日“吃新节”、十月子日过苗年,木鼓舞极富特色。在《贵州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评为B级。 56.凯里麻塘
特色亻革家村寨。传统亻革家木制干栏式建筑。民族传统保护完好,有猴子舞、斗鸡舞、岩鹰舞、板凳舞。节日与习俗有踩亲节、祭桥节、爬山节、开秧门、“偷
瓜送子”等。民间工艺品有刺绣、蜡染、芦笙、 银饰等。在《贵州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评为B级。
该寨位于凯里城北21公里处,虎(庄)洛(榜)公路东侧,龙场镇境内。附近有龙昌塘,尤其有姊妹石、背崽石、牛角石、摇动石、将军石、老虎石、水牛石等天然奇景。传说故事、古歌、情歌、童话内容极为丰富音乐、舞蹈、服饰、银饰、婚姻习俗别具一格。芦笙节奏明快、舞姿动人,戏剧性强。麻塘傅家妇女擅长蜡染,图案巧妙、线条古朴,颇具欣赏价值。每年正月过亻革年均举办芦笙会,跳芦笙、对歌、斗牛、赛马等民间活动丰富多彩。 57.毕节三官
特色彝、仡佬、汉族混居村寨。位于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一大屯土司庄园附近。民居建筑为草顶土木结构,传统民族歌舞之乡,有衣角舞、撒麻舞、姊妹调、种养歌等。传统节日有献山、五月五、火把节、彝年等。在《贵州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评为B级。 58.长顺中院
布依族村寨。保存完好的布依族民居建筑与山水相伴,布局合理生态环境良好。有独特的布依族语言、音乐、服饰与民俗。在《贵州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评为B级。 59.兴仁鲤鱼坝
苗族村寨。村寨环境优美,河流、小溪、山林、湖泊、田地与民居和谐相伴。民族保存完好,节日活动众多,板凳舞、迎客酒等别具特色。在《贵州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评为B级。 60.台江偏寨
特色苗族村寨。位于清水江畔,木制吞口式民居建筑,有最古老的情人节——姊妹饭节。以璀璨绝伦的盛装和银饰最富特色。特色歌舞有木鼓舞、捞虾舞、酒歌、飞歌、情歌对唱等。在《贵州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评为B级。 61.台江施洞
特色苗族村寨。位于清水江畔,木制吞口式民居建筑绝,有最古老的情人节——姊妹饭节。以璀璨绝伦的盛装和银饰最富特色。特色歌舞有木鼓舞、捞虾舞、酒歌、飞歌、情歌对唱等。在《贵州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评为B级。 62.黎平地扪
特色侗族村寨。村寨中有石板路、花石街、鼓楼、花桥、戏台、“塘公祠”等众多民间艺术建筑。民居为杉木结构吊脚楼,清水江源头从寨中穿过,四周青山环抱,古树、竹海茂密。完好地保存着侗族的习俗和活动,如六月六、天赐节、平安节、千三欢聚节等。民间工艺有刺绣蜡染、银饰以及古法构树皮造纸等。在《贵州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评为B级。
该村寨距县城27公里,距茅贡4公里,坐落于地扪河谷上,发源于20公里外的猛洞的地扪河。这是一个坐落于山野之中纯粹的侗族自然村寨,全村计有480余户人家,2170余人口,是除第一侗寨肇兴之外最大的侗族自然村寨。全寨以吴姓为主,只有10余户是后来迁入的杂姓。按房族和居住地,又把整个村寨分为5个小寨,即宰母、芒寨、木寨、寅寨、韦寨。这是一座古老而古朴的侗族村寨,它的最早的历史,可追溯到侗民族为寻找高处的水而举族迁徙的时代。 63.黎平腊洞
特色侗族村寨。侗戏诞生地,有最具代表性的侗戏表演。风光秀丽,有鼓楼、花桥、戏台和木制吊脚楼等侗族特色浓郁的建筑。六月六和十月“平安节”。在《贵州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评为B级 64.凯里平寨
特色苗族村寨,乡村旅游示范村。村寨建筑在明清时代的古营盘基础上,鹅卵石铺就的宽阔街道与苗族青瓦吊脚楼巧妙结合,附近有古战场遗址。村寨生态环境保护良好,森林覆盖率46%,巴拉河环寨而过。在《贵州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评为B级。 65.龙里河边寨
特色布依族村寨。历史悠久,村寨约建于明朝,民居以青砖、条石建筑,三元河绕村而过,河畔有封火塔、“三拱石桥”,村寨被众多古树环绕。著名的农民画乡。节日活动有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以及花灯、龙舟、蚌壳舞等。在《贵州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评为B级。 66.从江龙图
特色侗族村寨。侗族建筑中的木制吊脚楼、鼓楼、花桥保存完好,著名的“椪柑之乡”,河流从寨内流过,果林苍翠、怪石嶙峋,自然风光与民族文化相得益彰。侗戏、大歌、琵琶歌、芦笙舞、踩歌堂、行歌坐月、鼓楼抢鸡、祭萨、抬官人等活动盛行。公历11月是著名的“椪柑节”。 在《贵州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评为B级。 67.榕江卡寨
特色苗族村寨。干栏式长廊吊脚楼民居、谷仓错落有致。女性服饰色彩艳丽、图案生动。保存着别具风韵的民风民俗如芦笙舞、“火塘对歌”恋爱习俗以及“六月六花坡游方对歌”的“情人节等。在《贵州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评为B级。 该村寨位于榕江县城北,距县城80公里,县道榕寨公路横穿而过。村寨依山傍水,古色古香,原始生态保存较好。房屋居住主要是干栏式吊脚木楼,青石板路。这里的苗族,男士蓄春秋战国古典发式,衣着古朴,女士工于刺绣,所着盛装精致古朴,发髻富唐宋宫廷韵味。和其他地区的苗族一样,每年农历十月前后,是他们苗年的时间,其芦笙舞男士动作刚猛,女性的动作则异常柔和。
68.安龙打凼
特色布依族村寨。保持明清时期古建筑风格,民居建筑为青瓦石屋,与山林、草场、河流形成和谐一体的景观。主要民俗活动和习俗有浪哨、三月三对歌节、高台舞狮等。民间纺织蜡染也很有特色。在《贵州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评为c级。
69.岑巩马家寨
特色历史村寨。相传为明末清初吴三桂爱妃陈圆圆的隐居地,寨人为其后裔。有陈圆圆墓、明清建筑一条街即进士第等古建筑。普通民居为木制建筑。节日活动有龙灯会、祭祖节等。在《贵州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评为c级。 70.三穗台烈寨头
特色苗族村寨。建于开阔的河谷盆地,森林覆盖率达50%。草木丰富、环境优美。房屋多为木制吊脚楼。节日众多,习俗保存完好。节日有踩芦笙、祭桥节、姊妹饭节、吃新节、苗年等。在《贵州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评为c级。 71.台江塘坝
特色苗族村寨。位于清水江畔的施洞口附近,木制吞口式民居建筑,苗族服饰盛装、刺绣和银饰极其华丽丰富。民俗活动节日众多,农历5月25日——27日的苗族独木龙舟节最富特色。此外还有吃姊妹饭节、木鼓舞、捞虾舞、酒歌飞歌和情歌对唱等。在《贵州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评为c级。 72.平塘深寨
特色毛南族村寨。条石镶砌屋基的木结构干栏式建筑,青瓦歇山顶。女子青衣蓝裤,男子蓝色土布长衫。节日活动有火把节、春节,保存原始奔放的猴鼓舞、火把舞、斑鸠舞等。剪纸、挑花、刺绣
等工艺极富民族特色。在《贵州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评为c级。 73.兴义瓦嘎
特色布依村寨。约500年历史,布依文化保存完好,民俗活动众多,除了节日与习俗外,村民自古喜舞高台狮灯,当地高台舞狮技艺精湛。在《贵州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评为c级。 74.丹寨卡拉
特色苗族村寨。村寨四周有茂密的山林,一色木制吊脚楼,该村又名“鸟笼村”,以制作精致的鸟笼著称。民俗保存完好,有祭祖节、四月八吃花饭节、吃新节等。在《贵州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 评为C级。 75.织金小妥裸
特色苗族村寨。位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织金洞附近。村寨为干栏式砖瓦房或石
房。以芦笙歌舞著名:保存着跳花坡、祭山等苗族民俗传统。在《贵州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评为c级。 76.务川龙潭
特色仡佬族村寨。民居为小青瓦盖顶的三合院、四合院石头建筑,石板小路联结到各家各户。门窗和护栏上雕刻有各种精美的花型、福字、石狮等。保存着仡佬族花灯、高台舞狮、龙灯(水龙、火龙)、吹木叶、采米花茶、打闹歌等。保存着古老的傩仪傩戏和抬火盆、上刀山等令人惊心动魄的傩技。在《贵州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评为c级。 77.安顺蔡关
特色屯堡村寨。明代洪武年间“调北征南”时蔡姓屯军后裔所建。全村系木石结构封闭式四合院,石墙、石瓦、石巷、碉楼、屯门构筑起坚固的防御体系。蔡官地戏为屯堡地戏中的代表之一,建有地戏陈列馆。在《贵州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评为c级。 。 78.三都板庙
特色水族村寨。村寨群山环抱,梯田与植被构成一片葱茏的景观。保存着完好的水族干栏式木楼建筑和石拱桥长达200余年。保存着水族重要的文化遗产水书,以及古老的祭祖仪式。民风淳朴,婚俗、端节、水族歌舞等富有特色。在《贵州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评为c级。 79.兴义鱼陇
布依族汉族杂居村寨。村寨与喀斯特山地、河流、林木与田地形成一幅美丽的风景画。民族文化保存完好,有布依八音坐唱、竹木乐器、民间舞狮舞龙(板凳龙)、习俗活动有农历三月的祭山和农历6月24日的对歌、赶表等。在《贵州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评为c级。 80.从江高增
特色侗族村寨。吊脚楼建筑群、鼓楼、风雨桥建筑具有特色,村寨四周青山环抱。以侗歌侗戏闻名。有侗族大歌、踩歌堂、侗戏等。其中的鼓楼抢鸡、秋色月堂等最具观赏价值。截贵州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中评为C级。
该村寨位于从江县城北面8公里处,有公路通达,四周青山环抱,环境优美,一条清澈的小河从寨中穿过,青山绿水之中,水车翠竹相映成趣:吊脚楼层层叠叠,交错有致。该寨有600多年历史,由上寨、下寨、坝寨组合而成,现全村428户,1998人,全部村民均为侗族。代表三个族宗的三座鼓楼耸立寨中,雄伟挺拔。寨前跨河建有两座风雨桥,奇巧秀丽。这里民风古朴,可观赏多姿多彩的民族民俗表演,原汁原味的侗族歌舞,令人如痴如醉。
81.台江九摆
苗族传统银饰工匠村。几乎家家都有银饰作坊,世代相传,久负盛名。打制的苗族银饰有头花、银冠、银角、银簪、银梳、耳柱、耳环、银项圈、银手镯等,银饰中的鱼、龙、锦鸡等做工极其细腻,造型优美:
一套银饰最重者达10多公斤。民族节日中以苗年和祭祖节最为隆重。在《贵州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评为C级。 82.贵阳陇脚
特色布依族、汉族混居村寨。位于省会城市近郊,民居为青瓦木结构房屋。坐落在8条山梁和4条河流交汇处,环境优美。主要民族工艺与传统有古法造纸、簸箕画、木贴画、根雕。三月三歌节隆重盛大。 在《贵州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评为c级。 83.黄平望坝
600年以上的传统傅家村寨,四面环山,木制干栏式建筑、石子路与山林融为一体。民俗节日活动有哈冲节、祭祖鼓、芦笙会等;
亻革家蜡染、刺绣、银饰以及竹木工艺品等极富特色。在《贵州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评为c级。 84.剑河久仰
特色苗族村寨。约200年历史,特色建筑为杉木制吊脚楼,以及苗族风雨桥、谷仓、禾晾架。节日习俗有芦笙舞、斗鸡、斗鸟、过苗年、吃新节等。民族工艺以银饰和刺绣最为突出。在《贵州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评为c级。 85.锦屏韶蔼
特色苗族村寨。依山傍水,群山环抱,寨内有上百株古树,木制吊脚楼建筑,紧邻绝壁高峻的云仙谷景区。尝新节是代表性的传统节日,歌舞有踩芦笙、花灯、大河腔、姊妹歌等。刺绣、石雕等民族工艺独特。在《贵州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评为c级。 86.印江杨家寨
土家族村寨。三面环水,依山而建,木制干栏式建筑。保存独特的土家族传统生活方式和丰富的民间艺术活动,如跳花灯、过赶年、评书等,长号唢呐是土家族特有的乐器。在《贵州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评为c级。 87.纳雍倮保鸠
特色苗族村寨。建筑为茅草盖顶的土屋,周围植被良好,保存着独特的苗族传统如“滚山珠”杂技表演,“花房”等。具有西部苗族服饰特点,蜡染、刺绣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在《贵州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评为c级。 88.剑河下岩
特色苗族村寨。村寨位于清水江与岑松河交汇处,木制吊脚楼建筑群依山而建,村寨清洁卫生,人民热情好客。民族传统保存完好,主要活动有鼓藏节、祭桥节、吃新节和爬坡节等;苗族刺绣、银饰独具特色。在《贵州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评为c级。 89.纳雍枪杆岩
苗族村寨。500多年历史,位于贵州西部高原地区,民居为茅草顶木制干栏式建筑,民族文化传统丰富多样,如民间歌谣、故事、典故、礼仪、音乐等保存完好。跳花坡是当地盛大的民族节日活动;民族工艺品有挑花、刺绣、蜡染、根艺、鸟笼、木器等,工艺精巧。在《贵州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评为c级。 90.荔波瑶山
特色瑶族村寨。习惯上称为“白裤瑶”,男子服饰为红边黑衣、束口白裤,女子上身为冠首服白底浅蓝色条纹裙。民居为草房和瓦房,瓦房为吊脚楼,坛柱谷仓,建筑极富特色。保存着独特的耕种、婚嫁和丧葬习俗。民俗活动有猴鼓舞、鸟枪迎宾、板凳舞、砍牛祭祖、斗鸟、陀螺赛等。在《贵州省 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评为C级。 91.黄平大寨
苗族村寨。民居为青瓦木屋,窗棂雕刻精美,村寨依山傍水,山林、稻田河流构成一幅美丽的自然风光画卷。完好保存完好,民俗活动众多,有芦笙会、七月半、板凳舞芦笙舞、甩裙舞、飞歌等。在《贵州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评为c级。 92.锦屏瑶白
侗苗混居村寨。村寨自然环境优美,绿树成荫,传统民居为木制吊脚楼建筑,清洁卫生。传统文化保存良好,村民喜爱歌舞、摆古,保留有汉戏、芦笙舞、民间杂技等。民间工艺品有根雕、刺绣、银饰等。在《贵州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评为C级。 93.三穗良上下寨
苗族村寨。木制吊脚楼民居建筑,周围有大片原始森林,生态环境良好。有红军长征遗迹如,“红军亭”、“红军树”。民族文化传统保存完好,三月三踩歌堂、六月六对歌节、芦笙舞、斗牛、斗鸟、唱古歌。民族工艺有刺绣、银饰、服饰等。在《贵州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评为C级。 94.榕江吴家寨
苗族村寨。古老建筑与风俗保存完好的村寨,杉木制吊脚楼建筑,四周青山环绕、竹林幽深,男人仍束古老的发式,女人佩戴八个银项圈,服饰独特。民俗活动有吃新芾、苗年,活动有吹芦笙、斗牛、短笛情歌等。在《贵州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评为C级。 95.大方兴隆菱角寨
特色苗族村寨。俗称“六寨苗”,其服饰形似鸦鹊,又称“鸦鹊苗”。妇女头
饰为盘髻,上装着青白色麻布短褂,下装为褶皱短裙,绣有田园、江河、山川城郭等图案。男装酷似武士装束。服饰色彩斑斓,蜡染刺绣做工精美。村寨环境优美,境内八口水塘与奇峰相照。当年曾配合红军长征,组织“苗民独立团”。至今保存许多传统习俗和节日,比较隆重的有踩花节和跳花坡等。在《贵州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评为C级。 96.兴仁三家寨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距离县城23公里,有两部分组成,一是道堂,二是姑祖花园,道堂有两组建筑组成。三家寨道堂建于光绪十八年,曾经是统领安顺、平坝、安龙等十二方的总教堂。在《贵州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评为C级。 97.开阳马头
特色布依族村寨。始建于明朝的历史村寨,位于青龙河风景区内,蜿蜒的河流、干亩稻田与木制四合院民居、翘檐戏楼共同组合成一幅美丽的乡间风俗画。民俗保存完好,六月六是当地最盛大的节日。在《贵州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评为C级。 98.松桃响水洞
特色苗族村寨。木制吊脚楼民居建筑,石板路面,环境干净整洁,村前村后有多级瀑布、溶洞等,岩台梯田风光,环境优美。村寨民族文化传统保存完好,有“八人秋”、“四面鼓舞”、傩技傩仪如“上刀山、下火海”,以及苗族狮舞等。在《贵州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评为C级。 99.镇宁白马
布依族村寨。位于黄果树景区上游,周围有白马水库、白马林场等,自然环境良好。明清时期木石结构的石板房建筑。传统文化保存良好,主要节日活动有“过了年”、“三月三”、“六月六”等。在《贵州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评为c级。 100.纳雍湾子
苗族村寨。村寨四面环山,有天生的落水洞二处,干栏式木制民居。民风淳朴,保存着许多古老习俗,如有别于其他苗族支系的芦笙舞、独特的连体式蜡染服饰等。在《贵州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评为c级。 101.铜仁杨柳坪
苗族村寨。500多年历史,位于贵州东部铜仁市,民族文化传统丰富多样,如民间歌谣、故事、典故、礼仪、音乐等,保存完好。跳花坡是当地盛大的民族节日活动民族工艺品有挑花、刺绣、蜡染、根艺、鸟笼、木器等,工艺精巧。在《贵州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评为C级。 102.关岭滑石哨
布依族村寨。村寨位于黄果树景区内白水河西岸的螺丝滩瀑布旁,木石结构的屯院式建筑掩映在十几株古榕以及竹林和芭蕉树丛中,古朴幽静,成为黄果树景区的特色景点。主要节日活动有“浪哨”、“三月三”、“六月六”等。在《贵州省旅游发展
总体规划》中评为C级。 103.贵定音寨
布依、苗、汉混居村寨。村寨背靠观音山,周围林木苍翠,典型的布依族青瓦石板木构建筑,青石板路。布依文化传统保存完好,有传统的民俗活动如四月八、六月六等。在《贵州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评为C级。 104.荔波瑶麓
特色瑶族村寨。瑶族吊脚楼建筑。保存着独特的瑶族文化与风俗如凿壁谈婚、火塘定亲、铜鼓舞和洞葬习俗等。在《贵州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评为c级。 105.剑河温泉
特色苗族村寨。自然环境奇特,村北处有温泉涌出,常年水温在40CC~50CC之间,有露天浴池,村后有18个溶洞。村寨坐落在半山腰,为青瓦半边吊脚木楼建筑群。习俗与传统活动有“六月六祈雨节”、“吃姊妹饭节”、“祭桥节”等。在《贵州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评为C级。 106.铜仁茶园山
土家、侗、苗、汉族杂居村寨。有500多年历史,村寨青山环绕,古树、竹林茂密,距九龙洞省级风景名胜区三公里。民居大多沿袭旧时庄园建筑风格,有部分吊脚楼。主要民俗与活动有“过赶年”、“牛王节”等。擅长竹编工艺品。在《贵州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评为C级。 107.松桃安山
特色苗、汉、土家族聚居村寨。该村历史可推至北宋年间,建筑保持土家族、苗族风格,仍保留部分历史古迹。傩戏、孟溪花灯、唢呐和长号是该村传统完好的晟大特点。民俗活动有舞龙灯、社火、茶歌、茶道等。在《贵州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评为C级。 108.贞丰纳孔村
特色布依族、汉族杂居村寨。位于省级风景区三岔河畔,建筑风格为明清时期江南文化与布依文化相互融合的古民居,周边生态环境良好,风景秀丽。独具特色的布依服饰,民族节日活动有三月三、月六歌节,以及玩龙灯、舞狮灯等。在《贵州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评为C级。 109.安顺娄家庄
苗族村寨。木石结构石板房建筑,依山傍水。芦笙歌舞之乡,以苗族歌舞和芦笙技巧闻名。民族工艺品丰富,有蜡染、刺绣、银饰、竹编、乐器等。节日和习俗活动有跳花节、“四月八”等。在《贵州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评为C级。 110.普定讲义
屯堡村寨。靠山邻水的屯堡式村寨建筑群,石拱门、石巷、石墙、石板房和
独架双柁房。也是白族与苗族杂居的村寨,文化遗存丰富多样,节日活动有跳花节、三月三、六月六、七月半,有芦笙舞、板凳舞、竹竿舞,花灯、地戏。在《贵州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评为C级。 111.兴仁鲁础营
回、汉、苗、彝、黎族杂居村寨。回族教民圣地,寨内有建筑群庞大的清真古寺一座。村寨周围有珍珠泉、间歇泉等独特景观。每年有四次隆重的节日庆典如大开斋节、古尔邦节、圣节等。在《贵州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评为C级。 112.松桃西门
特色苗族村寨。该村有保存完好的被誉为“戏剧活化石”的傩堂戏,本村傩戏掌坛师已是第五十代传人,傩戏、傩技班子表演惊人,上刀山、下火海等绝技表演海内外扬名。在《贵州省旅潞发展总体规划》中评为C级。 ‘ 113.贵阳摆早
布依、苗混居村寨,民族传统保存良好,主要节日活动有四月八、六月六。苗族挑花、刺绣、布依族服饰等均有特色。在《贵州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评为C级。 114.兴义乐立
特色布依族村寨。位于万峰林景区内,古老的布依族村落,建筑有古桥、石牛、石马等,村寨与峰林、稻田构成一幅极其独特的喀斯特山地田园风光。古老的布依族“八音坐唱”音乐和演奏用的竹木乐器极具特色,女子舞龙、女子高台舞狮等都是独一无二的。在《贵州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评为C级。 115.铜仁甲洲
特色民族(侗、苗、土家)杂居村寨。位于九龙洞省级风景名胜区内,村寨依山傍水、临锦江,民居建筑为木结构吞口式、干栏式等。民族民间文化保存丰富完好,有花灯、茶灯、龙灯、“霸王鞭”、傩堂戏、阳戏等。节日有过社、三月三等赶坳、龙舟赛、六月六晒龙袍。民间工艺品中的傩戏面具、竹编工艺极富特色。在《贵州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评为C级。 116.平坝青鱼塘
苗族村寨。独特的苗族支系—青苗。村寨始建于明中叶,村寨布局与环境完美结合,保存着特的苗族服饰和歌舞及民风民俗。在《贵州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评为C级。 117.黎平少寨
侗族村寨。位于八舟阿及天生桥景区边缘,河水从寨前流过。附近有红军桥、桂花台茶厂,植被保护良好。民居建筑为古老的砖瓦房和木制吊脚楼。在《贵州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评为c级。 118.台江小河
美食文化源远悠长,是“七十二寨”饮食文化的代表。 151.荔波洞塘乡瑶寨
荔波县洞塘乡板寨村瑶寨离板寨1公里,组居住着46户长衫瑶。村寨坐落在山坳丫口处,四周群山环抱,寨前古木参天,寨内吊脚楼林立,井然有序,建在一片平坦的岩石之上,又称“石头上的瑶寨”。
加上长衫瑶特有的服饰和民族文化,是一个具有浓郁风情的民族村寨。
瑶寨山后,是一片近干亩的黔竹林,形成令人陶醉的十里竹海。黔竹俗称炮竹。是编制荔波传统产品凉席的竹种。瑶寨的黔竹是全县黔竹中分布最好、最广的,已成为人工经营的纯林。 152.荔波洞塘乡木槽寨
木槽村位于洞塘乡北面,北与茂兰镇接壤,西与永康乡毗邻,南与懂朋村相邻,东与立化镇相抵,距乡政府4公里。该村有12个村民小组,335卢,1399人,居住着汉、布依、水、苗等民族,劳动力有821人。村内有各类植被8180亩,其中天然草场5345亩、林地2835亩。 153.紫云格凸河大河村
大河村所处的自然环境得天独厚,周围群山环绕,格凸河从村前流过,中有田畴百亩,村舍依山而建,疑是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 154.从江占里村
占里是从江县高增乡地一个侗寨,又称“鉴村”,距从江县城15公里,因隐藏在崇山峻岭中,交通不便。占里最神奇的地方,是自古以来其独特的注意人口、资源、环境之间平衡关系的传统生育观念及其控制人口的奇特方式与效果。因此,这里的“人”是人口、人的生育观念和生态意识之意思。这种自我调节、控制人口增长的传统在少数民族地区极其罕见。 155.石阡坪上乡尧上村
坪山乡尧上村,境内自然村落居住特点显著,仡佬族聚居特征名冠全区、浓烈的地方风俗和民族表演魅力独具,民居建筑别具一格,花窗雕刻匠心独运,更是民间人文与古建筑的一枝奇葩。尧上村现有农户44户计210人,处佛顶山山脚,与施秉的马溪乡、镇远的大地乡接壤,距石阡38公里,1.5小时车程。
特色苗族村寨。木制吞口式民居建筑,苗族服饰盛装、刺绣和银饰极其华丽丰富。民俗活动节日众多,农历5月25日-27日的苗族独木龙舟节和吃姊妹饭节最富特色。此外还有木鼓舞、捞虾舞、酒歌飞歌和情歌对唱等。在《贵州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评为C级。 119.天柱石洞
侗族村寨。北部侗族的特色村寨,干栏式建筑,依山傍水,田连阡陌,环境清幽。文化特色鲜明,妇女着北部侗族服饰,有独特的婚俗礼仪,传统的尝新节、斗牛节等。在《贵州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评为C级。 120.松桃梨花
汉、侗、苗混居村寨。数万棵梨树环抱村寨,春可赏花,秋可品梨,有面积较大的森林和草场,环境优美。传统节日活动有茶灯、龙灯、对歌等。在《贵州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评为C级。 121.荔波佳荣大土
苗族村寨。位于荔波喀斯特森林与月亮山麓的交汇带,木制吊脚楼建筑群与周边环境和谐一体。以苗族莽筒、芦笙歌舞闻名。有保存完好的民风民俗和各种民族节日。在《贵州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评为C级。 122.都匀坡脚
苗族村寨。风格独特的小青瓦干栏式建筑。民族风情浓郁,有独特的苗族服饰和芦笙舞、等民俗表演。 在《贵州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评为c级。 123.兴义营上
特色布依族古村寨。历史悠久,村寨原为一座古营盘,内设东、南、西、北四大营、古城垣、古炮台,保存完好,民居为砖木建构建筑。民风淳朴,保存着古老的布依族风俗,有高台舞狮、花灯等民间习给活动。在《贵州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评为C级。 124.盘县陆家寨
特色布依族苗族混居村寨。位于格所河西岸台地上,河水自寨南溶洞中流出,近50棵大榕树群落。覆盖寨子,民居建筑有茅草盖顶的干栏式与穿斗式悬山顶木屋。尤其以服饰精美独特,而区别于其他地区的布依族,形成自然环境与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在《贵州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评为C级。 125.贵定杨家寨
布依族汉族杂居村寨。村寨位于洛北河喀斯特景区内,原始森林、河流、洞穴、瀑布、悬崖峭壁与布依族特有的木屋相得益彰,和谐一体。民俗活动有四月八、六月六、吃花米饭
等。在《贵州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评为c级。 126.荔波县董蒙村
瑶族村寨,村寨中有典型的栏杆式木结构民居和结构独特的瑶族粮仓,男子着色青色长袖短衣,领袖相连,无扣无系,靠彩色腰带扎系领口袖口,前摆后摆、胸前刺绣镶边,下穿白色宽腿裤,俗称白裤瑶。妇女着短衫和背牌两种,短衫和男装相同无刺缛,背牌为贯首衣,分前后两片,后片刺绣精美图案。在《贵州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评为c级。 127.都匀市奉合榔木水族村寨
苗族村寨,有洞葬习俗,民俗活动有山歌、粑棒舞、夜乐舞等。评为C级。
128.惠水摆金清水苑
村寨中是木楼民居,居民善制蜡染服饰,评为C级。 129.雷山县丹江镇脚猛村
农户居住的农舍都是木质结构建成的三层半壁吊脚楼,底层为禽畜居住,具有防盗保护。第二层一般供休闲和饮食之用。第三层储藏粮食和人住宿。层层吊脚楼依山而建,有的还用玻璃装潢,具有现代化的美感,在树木的衬托下显得和谐优雅。民俗活动铜鼓舞,一般表演时间在逢过苗年节期间,在村寨的铜鼓场表演,在表演的过程中禁止其他乐器相配。评为C级
130.安顺普定县仙马村
屯堡村寨,村中有古老的土墙,茅屋,屯堡特色的石阶、石头、木结构民居、吊脚楼、高雕等;服饰是原麻,花苗服饰,红白蓝相间,苗族图案;民俗活动有跳花。评为C级。
131.安顺关岭县断桥镇木城河
寨子依山傍水,周围树木成荫,居住着158户,是以马,鲁,罗姓为主要代表的布依村寨,村民居住用房主要是平房,楼房,半边楼,主要建筑材料是石头、木材、瓦、草等,住房一般有楼房,楼下多为牛、马圈。评为B级。 132.责阳市乌当区香纸沟
布依族传统的民族服饰,民族工艺有簸箕画,竹编工艺等。评为B级。
133.印江县永义村
土家族村寨,村寨中有土家族吊脚楼、桶子屋土家服饰系列、民间雕刻系弛传统土法造纸、石雕、木雕。评为C级。 134.石阡县拂顶山村
村寨中是木质结构、青瓦屋面雕花民居,其建筑式样体现了南方多雨特点的排水、排
污关系;女装为襟衣、男装为排扣;工艺特长有仡佬丝绣、布绣、针纺、家织手工等。评为C级。 135.万山特区水眼坪村
侗族村寨,村寨中有古建筑、古屯堡、田园风光、溶洞、泉水;侗乡历来有自种棉花自纺纱、自织腚染缝衣的传统工艺,男子穿长袍、肥腿裤,老人穿长衫,青壮年穿对襟短衣,戴六角长帽,女子穿镶边右开裸衣、宽袖齐臂,长至膝盖。姑娘以红绳结辫,戴耳环金银首饰,头发中播木梳或刺猬针,以示未婚。评为c级。 136.思南县展望村
村寨中有郝家湾清代民居古建筑,按照古代风水八卦原理设计,其间以石料为主,巧妙运用山水资源,打造古朴家居环境;对襟衣、布料为自织土布染成青兰色,裤子为两截合成,上截为白布裤腰下截为裤腿,妇女服饰为左衽过,腾且袖大的上衣,裤脚下沿绣花边,已婚妇女头挽发鬓垂于脑后,以网套笼罩,头包折叠长帕.未婚女子扎长独辫垂于脑后。评为C级。
137.兴义市顶效绿化村
布依族村寨,布依族服饰,青、蓝、白色,都是手工制作;布依族民间歌舞、民间演艺。评为C级。 138.毕节市小河村
村寨以具有白族传统建筑特色的硬山顶砖木结构民居为主,与自然环境相协调;男子多穿白色对襟衣,套黑领褂;女子多穿白色上衣,套黑色丝绒短褂或红色坎肩,下着蓝布宽脚裤,以绣花布或彩巾缠头;已婚者绾鬓,未婚者垂辫或盘辫于项,脚穿绣花鞋,佩戴银饰,属汉藏语系。评为c级。 139.织金县群建村
村寨保留箐苗支系独有的特色,服饰以艳丽图案为主,主要有乌龙花、蜡染等抽象的图案为主。评为C级。 140.毕节市城关新富村
村寨中有乡村茅舍、石墙瓦片、农家庭院、湖泊洞穴、森林、竹园;汉、苗、布依服饰各有特色。评为c级。 141.惠水好花红乡辉岩村
惠水好花红乡辉岩村距惠水县县城南15公里的涟江河畔,是典型的布依村寨群落,因唱响布依民歌《好花红》而知名。共有18个自然村寨,14个村民小组,辖地面积7.78平方公里,人口2768人,其中布依族人口2285人,占全村总人口的82%。
辉岩村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是孕育和传承优秀民歌之地。据史料记载,享誉中外、堪称中华民族文化之精品《好花红》民歌首唱于此地,成为黔南州乃至贵州省大
塑歌舞的文化品牌,继而成为黔南州和贵州省的代名词。
辉岩村还是金钱桔盛产之地。金钱桔因其皮薄、肉嫩、浓香、色泽鲜红、桔子味道独特等特色,曾被清代列入贡品进贡朝廷。蜿蜒的涟江河、美丽的田园风光、古朴的布依寨门、小巧玲珑的吊脚楼,独特的民族风情、多姿多彩的民族服饰、独树一帜的民居、完好的农耕传统、整洁的农家栈道、火澄澄的金钱桔,构成了辉岩布依寨民族文化长廊的美丽图景。 142.平塘掌布村寨群落
掌布村寨群落由6个自然村寨组成,均为布依族,民风纯朴,原始风貌保持较好。靠近平塘掌布风景区,距州府都匀66公里、距省会贵阳200公里,与贵新高速公路最近距离是34公里,册三公路自西向东横贯县境,交通十分便利。 143.黄平重兴乡旺坝村
该村位于重安镇与重兴乡之间,距重安镇5公里,距重兴乡政府6公里,全村12余户,700余人,村寨位于半山腰上,寨内木质结构房屋鳞次栉比,依山而建,各户屋前台阶、院墙均用条石砌成,寨容整洁,环境优美,是一个充满民族文化的纯亻革家原始村寨,村寨植被完好,建筑风格独特,是黄平县重点打造的民族文化村寨之一。 144.丹寨石桥村
石桥村是一个以古老的手工造纸而远近闻名的村子,这个苗族村寨里居佳着250户人家,而以造纸为生的就高达40余户,是名副其实的造纸村。手工造纸这一传统是唐朝中期就开始的,尽管现代造纸业越来越发达,手工造纸不太赚钱,但村里的这一传统工艺一直保持完好至今。
石桥村的白皮纸和彩色皮纸这几年每年销售收入约30万元。部分彩色皮纸还远销澳大利亚、东南亚等地区,被制作成贺卡、手提包、店面装饰纸等等,很受现代人欢迎。由于该村手工造纸工艺较为古老,工序繁多且彩色纸与众不同,有观赏性,丹寨县现已将这一传统工艺列入旅游开发的重要项目来规划,争取使之成为贵州省旅游资源中的一个亮点。 145.印江团龙茶艺村
团龙民族文化村地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梵净山西麓,辖9个村民小组,777人,是一个典型的土家族村寨,该村民居以土家吊脚楼为主。
团龙村的贡茶扬名数百年,曾为历代宫廷用茶,由此派生的茶文化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特别是当地的“罐罐茶”让人回味无穷。村寨里一棵600余年的茶树王,至今每年还可采茶10多斤。同时,当地居住着汉、苗、土家等民族,土家族传统节日过“赶年”就起源于此。由于长期处于相对封闭的环境,其民族风情保持了原始面貌,具有鲜明特色,又由于多个民族的和睦相处,世代通好,又派生了别具一格的地方风情,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与考察价值。 146.石阡娄上村
国荣乡的娄上千年古寨,位于石阡县城西南的廖贤河畔,现有4个村民组,住户150户、
547人,景区面积约4.2平方公里。该景区距石阡县城15公里,距国荣乡政府9公里,仅有4.6公里的公路未改造。村民人均纯收入829元,农民人均分得粮食480公斤。主要种植烤烟、油菜等经济作物,大力发展畜牧业和特色产业。这里至今保存着独特的原始民族风俗,目前已经成为了集旅游度假、休闲娱乐、民俗采风等于一体的民族文化古寨,具备同时接待1000人的旅游服务功能。 147.独山阳地村
阳地村具有300多年历史,坐落于西南道教名山独秀峰下,北距独山县城12公里。独山——荔波二级公路依村而过,全寨子109户495入全系布依族。这里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因人才辈出而被誉为“朝阳格凤”之地。独山花灯是贵州南面花灯的发源地,其最具代表的便数阳地村的阳地花灯。
阳地村男女老少能歌善舞,优美的曲调和舞姿代代相传。阳地花灯经过长期不断挖掘、整理,在剧本、音乐、唱腔、表演,舞蹈服装等方面,既保留了传统花灯的艺术特点,又在内容、表现形式、艺术形式上得到升华。如今,以阳地花灯为代表的独山花灯,其20余种扇帕动作,30余种身体造型,40余种音乐曲调,百余出传统和现代剧目,从原始的民间娱乐形式,发展成较为成熟的地方戏剧艺术,成为具有鲜明地方特色和浓郁民族风情的艺术奇葩。 148.开阳禾丰乡马头寨
自元朝以来,在黔中鸭池河以东地区最有影响的,当数开阳县禾丰乡的马头土司古寨。禾丰乡距贵阳约60公里,汽车1小时便可到达,马头寨就坐落在禾丰乡西隅约1公里处。
作为水东宋氏土司数百年的驻地,虽经历战火浩劫和沧桑岁月,马头寨至今仍保存着大量的明、清时期建筑群。马头寨民居多为干栏式四合院、三合院,大多始建于明、清时期,并有少数始建于元代。现存90余栋古民居,一般为穿斗抬梁式木结构,也有个别为砖混结构。古民居一般为一正两厢加对厅(或照壁)组成,正房一般面阔3间、5间、7间不等。门窗均配饰精美木雕,民居正房大门外加装腰门,大部分民居有朝门。 149.荔波尧古寨
尧古布依村寨位于荔波至板寨红色之旅公路边上,依山傍水,风景秀丽,村寨四周良田沃土绵延数里,清澈的溪流绕寨而过,六七十米长的青石板路,夹在两旁典型的布依族传统的“干栏式民居”中间,将寨子一分为二。
尧古寨至今还有一座原始的百年造纸作坊,有一套原始的造纸技术。尧古古法造纸技艺,工序始复杂,有十多道工序。 150.榕江保里村
保里村位于乐里镇东北角,距镇政府12公里。全村辖5个自然寨,446户,2090人,侗族占总人口的98.5%。村寨北抵银洞山,四周青山环绕,是旅游观光、探幽,研究民族文化发展的好地方。保里的民族节目繁多,民族工艺品独树一帜,民族
美食文化源远悠长,是“七十二寨”饮食文化的代表。 151.荔波洞塘乡瑶寨
荔波县洞塘乡板寨村瑶寨离板寨1公里,组居住着46户长衫瑶。村寨坐落在山坳丫口处,四周群山环抱,寨前古木参天,寨内吊脚楼林立,井然有序,建在一片平坦的岩石之上,又称“石头上的瑶寨”。
加上长衫瑶特有的服饰和民族文化,是一个具有浓郁风情的民族村寨。
瑶寨山后,是一片近干亩的黔竹林,形成令人陶醉的十里竹海。黔竹俗称炮竹。是编制荔波传统产品凉席的竹种。瑶寨的黔竹是全县黔竹中分布最好、最广的,已成为人工经营的纯林。 152.荔波洞塘乡木槽寨
木槽村位于洞塘乡北面,北与茂兰镇接壤,西与永康乡毗邻,南与懂朋村相邻,东与立化镇相抵,距乡政府4公里。该村有12个村民小组,335卢,1399人,居住着汉、布依、水、苗等民族,劳动力有821人。村内有各类植被8180亩,其中天然草场5345亩、林地2835亩。 153.紫云格凸河大河村
大河村所处的自然环境得天独厚,周围群山环绕,格凸河从村前流过,中有田畴百亩,村舍依山而建,疑是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 154.从江占里村
占里是从江县高增乡地一个侗寨,又称“鉴村”,距从江县城15公里,因隐藏在崇山峻岭中,交通不便。占里最神奇的地方,是自古以来其独特的注意人口、资源、环境之间平衡关系的传统生育观念及其控制人口的奇特方式与效果。因此,这里的“人”是人口、人的生育观念和生态意识之意思。这种自我调节、控制人口增长的传统在少数民族地区极其罕见。 155.石阡坪上乡尧上村
坪山乡尧上村,境内自然村落居住特点显著,仡佬族聚居特征名冠全区、浓烈的地方风俗和民族表演魅力独具,民居建筑别具一格,花窗雕刻匠心独运,更是民间人文与古建筑的一枝奇葩。尧上村现有农户44户计210人,处佛顶山山脚,与施秉的马溪乡、镇远的大地乡接壤,距石阡38公里,1.5小时车程。
正在阅读:
贵州主要民族村寨10-21
3个煮粥小窍门 让粥又香又甜03-14
员工满意度分析毕业论文05-18
生化复习资料11-09
毕业的优美文案03-27
雨中情小学作文06-15
关于12月份后厨月总结月会议发言5篇范文08-23
一坛猪油的读后感10篇12-12
新进人员考察报告04-28
浸渍法12-07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村寨
- 贵州
- 民族
- 主要
- 个人必答题
- 井下爆破作业流程及作业规范(DOC)
- 《中外美术史》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 香 料 的 规 律
- 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发展现状
- 儿科护理学题目(呼吸系统)
- 高级混凝土工试题(1)
- 月度工作总结5月月度工作总结及6月工作计划
- 托收案例
- 2005年江苏高考话题作文简析
- 村庄布点规划中的文化反思 - 以嘉兴凤桥镇村庄布点规划为例 - 图文
- 合同法测试题
- 顺丰“低碳快递”战略规划设计
- 国内网络舆论文献研究综述
- 高二化学学业考试复习资料5.3物质的检验
- 图形图像基础-大作业-基于MATLAB的车牌识别系统的设计
- 电力电子技术学习指导
- 野生动物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图文
- 肿瘤学常用实验技术考题整理
- 浙江省金属表面处理(电镀除外)、有色金属、农副食品加工、砂洗、氮肥、废塑料行业污染整治提升技术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