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上册备课

更新时间:2023-10-27 06:5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四单元:奇异的克隆牛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信息窗1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小数加减法》 教学目标:

1、 结合具体的情境,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学会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 经历小数加减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了解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之间的联系

3、 从学生的各种解法中选择最直接的算法,并能区别整数和小数加减法的异同。

4、 会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 情景导入:

现在的科学技术发展迅速,同学们或许从不同的渠道知道了“克隆”一词。看,课件(信息窗1)这就是克隆的结晶,克隆牛,“健健”和“壮壮”。 科学家们把它俩出生时的情况作了如下的记录。(课件统计表) 二、 合作探究

(一)相同数位的小数加法

1、根据信息窗的信息没,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怎样解决? 生1;壮壮出生时的胸围是多少?

生2:壮壮出生时的身高比健健长多少? 生3:健健的体重比壮壮的轻多少?

生4:健健的管围比壮壮的短多少?

2、那第一个问题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谁来列式计算? 0.77+0.03 谁能用竖式计算? 并说明计算算理和方法。 0.77

+ 0.03

0.80———→这个0可以去掉吗? (指生说说为什么?) 3、你通过什么方法知道你做的是对是错呢?(通过验算) 用自己的方法对结果进行验算。 (二)相同数位的小数减法

1、解决第二个问题。怎样列式计算? 0.76-0.72 生1:0.76米=76厘米 0.72米=72厘米 76-72=4(厘米) 4厘米=0.04米

2、用竖式怎样计算? 0. 7 6

+ 0. 7 2

0. 0 4这个0可以去掉吗?为什么?怎样验算? 三、巩固练习:

自主练习1、填一填。集体完成第一个。让学生看懂题意,教师带领分析算理。第二个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三、 位数不同的小数减法。

大家一起解决算式1.3-1.25。请用竖式解决。 指学生到讲台板演。集体讲解。

在做小数加减法时,应该注意什么?怎样对齐数位? 四、 课堂小结。 五、 巩固练习。

17.05+2.83 26.81+5.29 9.06-2.7 1.92-0.71 10-0.8 9.7+12.34

窗1第二课时 一、 自主练习

1、第3题:用小数加减解决现实问题的练习。根据题中提供的信息,独立列式计算。注意验算,形成习惯。

2、第4题:先让学生了解图中提供的信息,培养学生正确读取信息和选择信息的能力。弄清题意,细心解答。

3、第6题:让学生独立地分析解答问题,通过互相交流完善自己的方法。正确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集体完成。

4、第7题:根据统计表中提供的信息,学生小组完成,集体订正。 5、第8题:简单的小数口算。分组比赛,保证正确率。

6、第9题:综合应用小数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练习。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根据自己家的状况跟一般的农村相比较。放手让学生自己解答,引导学生分步解答,通过解题和交流,让学生感受我国人均住房面积的变化。 7、第10题:让学生小组完成,以游戏的形式完成本题。

8、第11题: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9、第12题:是数学和科学知识相结合的练习。先让学生了解有关小知识,然后再解答。

10、第13题:把分数改写成小数计算。让学生独立完成。

11、第14题: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进行计算。因为数值太大,可以用计算器。

12、第15题:找规律填数。巩固小数加减,让学生独立完成。

信息窗2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课本82—83页《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 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 在运用知识独立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应用意识。 3、 感受数学与科技知识的密切联系,初步培养爱科学的情感。 二、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在上一课的学习中,已了解了关于克隆牛的情况。本课,我们再来了解关于克隆牛“蓓蓓”的情况。(介绍关于“蓓蓓”出生时的情况) 看课本图片,和有关的信息。

师:你们获得了哪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板书问题) (二)、自主探究(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师:我们先来解决“蓓蓓”出生时的体长是多少米?你能列出算式吗?(学生针对问题自主列式)

师:你们是怎样列式的?能说明列式的理由吗?

生:1、0.98-0.22=0.76 2、0.98-0.22-0.1 3、0.98-(0.22+0.1) 0.76-0.1=0.66

上面的式子怎样进行计算呢?(学生小组进行自主计算) 谁来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学生互相交流,展示计算情况。)

师:“蓓蓓”百天时比出生每天多喝多少千克牛奶?这个问题怎样解答呢? 学生独立解答。

师:你是怎样列式并计算的?(学生汇报交流)

师:通过上面的学习,你能说一说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吗?

学生通过刚才的学习,讲述运算顺序:小数加减混合运算,要从左向右依次计算。有括号时,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师: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有怎样的联系?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是相同的。 (三)、巩固练习。 练习1、计算下面各题。(分组计算)先说运算顺序再说出计算结果。 3.28+2.76+3.04 64.45-14.3-32.19 5.83+3.6-4.79

9.75-1.53+8.53 159-(62.39+58) 72.8+(72.8-8.25)

练习2、根据图理解图意。并从中找出有用的信息,自主列出算式并计算。并说出解题思路和计算结果。

三、课堂小结;

回顾一下本课学了什么内容?你学的怎样?

窗2 第二课时

一、 回顾小数加减法的计算顺序。 指生交流。

二、 自主练习

1、 第3题:口算。比赛抢答的形式。答对者得小红花一枚。

2、 第4题:通过统计表来解决问题。做题时,要先看懂表格,弄清楚表中的各数量之间的关系,再将表格填写完整。

3、 第5题:简便计算。引导学生先分析数据的特点,合理运用方法,灵活处理问题。

4、 第6题:先讲解三种付款的含义再提出问题。并让学生谈谈对这三种付款的看法。让学生了解社会,初步学会处理问题,感受人们生活的变化。

5、 第7题:出示的信息来自于生活。这个信息对于学生并不陌生。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6、 第8题:综合利用学过的三角形和小数计算的知识解决问题的练习。先通过估算来判断能否围成三角形,再进一步通过计算验证。

窗2 第三课时 补充练习:

1、 口算:

4.5+5.5 1-0.25 5.4-0.7 12.7+7.3

7.3-0.98 7+0.7 9.8-7.9 0.02+7.98

2、 第9题:通过图中各种商品的价钱,按照问题计算。 3、 第10题:根据题意解决问题。集体订正。

4、 第11题:根据发票上的信息,计算。集体订正。

5、 第12题:灵活运用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巩固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练习题。思考如何知道未知的数据,再让学生尝试解决。然后交流解决方法。

6、 第13题:做为课后的思考题。

7、 我学会了吗?是综合信息图,通过图中出示的信息,了解不同国家成年男子的身高差异。对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让学生独立完成。 8、 补充练习:

中午的气温是28.7℃,比早晨升高了4.8℃,傍晚比早晨升高了2.6℃。傍晚气温是多少?

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教学反思

综合应用

——饮食与健康

一、教学目标:

1、 经理调查、搜集、整理数据的过程,感受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体验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

2、 在系统地调查活动中,获得初步的用数学方法研究问题的经验,培养应用意识。

3、 通过活动增长营养知识,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克服偏食现象。 二、课前准备:

让学生调查、统计有关饮食的知识,形成调查报告。 三、活动过程:

1、 开展“交流饮食习惯,提出研究课题”。让学生谈谈各自喜欢吃的食物,对于肉食和蔬菜最喜欢是哪种?引导学生提出“怎样饮食才合理”的研究课题。

2、 制定方案。在“制定调查计划”时,让学生充分地参与讨论,明确

第五单元、繁忙的工地 角与三角形的认识

教材目标:

1、经历从具体物体中抽象出角和三角形的过程,认识角和三角形,知道周角、平角及周角、平角、钝角、直角、锐角的大小关系。通过观察、操作,了解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内角和是180°.

2、结合实例,学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会画指定度数的角,并能用三角板画30°、45°、60°、90°的角。能够按角的大小对三角形进行分类。在探索三角形分类和验证三角形内角和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3、在观察、操作、验证等学习活动中,学习角与三角形的知识,发展空间观念,提高初步的推理能力。 4、主动参与各项学习活动,自觉运用角和三角形的有关知训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体验角和三角形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分析:

本单元的重点是:全面认识角和三角形。 难点是:建立图形的空间观念。 信息窗一:角的认识 教学内容:第73-77页。 教学目标:

1、认识平角和周角。2、直观比较角的大小。3、认识量角器,角的度量,角的分类和各种角之间的关系。4、学习角的画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工地上有那么多的挖掘机,每台铲斗臂上的角能大能小。 二、提出问题,解答质疑:

铲斗臂在工作中可以形成什么样的角?这些角分别是什么角呢? 1、我们做个活动的角研究一下吧。 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

2、角的组成:从一个点起,画两条射线,就组成一个角。通常用符号“∠”表示。如图,可以记作“∠1”,读作“角一”。

3、比一比,∠1和∠2哪个大?可以用三角板比一比,也可以用活动角比

一比,还可以用度量器来量角的大小。

怎样度量角的大小呢?角的计量单位是“度”,用符号“°”表示。把一个圆平均分成360份,每一份所对的角就是1度的角,记作1°.度量角的大小可以用量角器。量角器上有两圈刻度线。量角器是把半圆等分180份。测量角时,量角器的中心与角的顶点重合,0°刻度线和角的另一条边重合。另一条边在量角器上所对的刻度是60,这个角就是60°. 量一量下面各角的度数,你有什么发现?第35页。

直角是90°,平角是180°,周角是360°,锐角小于90°,钝角大于90°,1平角=2直角,1周角=2平角。 4、你会画一个40°的角吗?

取一个点作为角的顶点,从这个点出发画一条射线,将量角器的中心与角的顶点对准,将角的一条边跟度量器的0刻度线重合,在量角器上找到40°,画一个点,将这个点与角的顶点连接,画成的角就是40°. 三、练习:第36页第1-15题。

信息窗2_三角形的认识

教学内容:第40-42页,三角形的认识,特性和分类。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认识三角形,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会对三角形进行分类。2,在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过程中,初步学会与同学合作探索问题。3、通过学习与欣赏图形,感受图形美,能用三角形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活动一:

课件出示:一幅有很多塔吊的建筑工地情境图。师:你看到了什么?你有什么问题?塔吊上有很多三角形。为什么要设计成三角形呢?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等学完了这节课,你就知道其中的原因了。今天我们进一步认识三角形。(板书课题) 活动二:

教师为每一个学生准备一个三角形框架和一个四边形框架,让学生分别拉一拉,观察这两个框架有什么变化。学生分别拉三角形框架和四边形框架,发现三角形框架没有变形,四边形框架变形了。

师:在拉框架的活动中你发现了什么?师小结:用力拉三角形的框架时,形状不容易改变,我们就说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师:稳定性) 活动三:

课件演示自行车架、斜拉桥、区菲尔铁塔、风车等实物图,并要求学生举例。 活动四:

师:同学们,你能用桌子上的彩纸和剪刀,剪出各种各样的三角形纸片吗?学生利用老师所提供的材料剪出各种各样的三角形纸片。

师:你能把这些三角形纸片分分类吗?学生按自己的分类标准将三角形纸片进行分类。

师:三角形按角的大小可分为哪几类?学生交流沟通各自的想法,逐步了解三角形按角的大小可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师:从边的角度研究呢?学生通过度量和讨论: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的,有三条边相等的,还有三条边都不相等的。师: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三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 活动五:

1、师:上面我们学习了三角形的特性和三角形的分类,让我们来解决几个问题。(出示第44页第1-3题)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交流。 2、三角形的组成:

我用三要木条搭成一个三角形,我发现:三角形有3条边。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一个三角形有三个顶点,三个角,三条边。 3、三角形的种类:

塔吊上有几种三角形呢?我们剪一些三角形来研究一下吧。从角的方面来研究: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称为锐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称为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称为钝角三角形。从边的方面来研究: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称为等边三角形,也叫正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称为等腰三角形。 4、三角形3个角的和是多少呢?

用量角器来量一量。来拼一拼。会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5、三角形的3条边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用小棒来摆一摆。用尺子来量一量,会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6、不同三角形的底与高。锐角,钝角,直角。 三、练习:第44页第1-16题。

准备:做一个三角形,剪几个三角形。 教学反思

第六单元:三峡工程(一)

小数乘法

窗1第1课时

小数乘整数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0——91页,小数乘整数。 教学目标:

1、 结合解决实际问题,学习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 经历小数乘整数算理的理解和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体验算法的多样性。

3、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培养热爱家热爱祖国的情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小数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 教学难点:小数乘整数算理的理解。 教学过程:

活动一

交流调查三峡工程建设情况

师:你用什么方式,了解了三峡工程的哪些情况? 全班同学交流。

师:通过调查和交流你有什么感想? 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 活动二

出示情景图,提出要求。

师:老师也收集了一些三峡工程的资料,(简要地介绍三峡建设情况,用多媒体出示90页的主题图)

学生认真观察情景图,读取有关信息。

师:上面呈现的是什么内容,你从中获得哪些信息? 交流信息

师:通过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1:2003年三峡一共能发电多少万千瓦时? 生2:2004年三峡一共能发电多少万千瓦时? 生3:2009年三峡一共能发电多少万千瓦时 生4:6台发电机组每小时发电多少万千瓦时? 活动三

共同探索,尝试解决。

师:谁能解决生4提出的问题:6台发电机组每小时发电多少万千瓦时?

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师: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你遇到了什么新问题? 生:一个因数是小数怎么算?

师:请小组讨论如何解答这个问题? 学生开始讨论这个问题。 展示各种算法:

师:你是怎么算的?

师:我们重点来研究一下用竖式计算。

58.6——————扩大到原来的10倍——5 8 6 × 6 × 6

__________ _________

3 5 1. 6 (缩小到原来的10倍) 3 5 1 6 学生理解算理,学习计算方法。 活动四

巩固应用

师:请你打开书第91页,看能否正确解答绿点标示的问题? 学生自己独立解决,讨论完善自己的方法 。 师:谁来介绍一下你的做法? 学生交流,展示计算中的想法。 活动五

综合练习

师:第91页,第1题请你用竖式计算。 学生独立计算,互相检查。

师:第2题,先计算,再进行验算。 活动六

学习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了什么内容? 学生回忆交流。

师:小数乘整数怎样计算?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计算法则。

窗1第2课时

巩固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内容:课本92页中的3、4、5、6、7等题目。

教学目标:准确地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wrn2.html

微信扫码分享

《四年级数学上册备课.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
范文搜索
下载文档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