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技能训练和创新活动于一体的高职实践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更新时间:2023-03-09 02:42:02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浙江省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申 请 书

项目名称:集技能训练和创新活动于一体的高职实践主持人 : 黄 烨 主持单位: 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通讯地址: 浙江绍兴市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邮政编码: 312000 联系电话: 13587337048 传 真: 057588099278 电子邮箱: huangye10@163.com

浙 江 省 教 育 厅 二○○八年二月制

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一、 简表 项 目 简 况 姓名 起止年月 项目名称 项目类别 集技能训练和创新活动于一体的高职实践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A、总体研究B、专业大类C、教学管理D、自选项目 是否招标项目 否 2008年9月——2010年9月 黄 烨 性别 男 出生年月 1965.12 硕士/中国 312000 13587337048 专业技术职务/行政职务 学校名称 所在学校 通讯地址 时间 1987~1998 项 目 主 持 人 主要教学 工作简历 1998~2007 2007.12 至今 时间 副教授/教研室主任 最终学位/授予国家 邮政编码 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电话 浙江绍兴市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课程名称 机械设计基础 机械制造工艺 液压传动 等 机床数控技术 机电一体化技术CAD/CAM技术 等 机床与数控机床 机械工程基础 等 授课对象 中专 学时 3500 所在单位 徐州建筑工程学校 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获奖情况 主持/进行中 主持/进行中 主持/已结题 主持/已结题 职业技术 职教论坛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硕士 参加单位数 高职 3800 高职 240 主要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工作简历 项目名称 绍兴市2008年科技攻关项目(2008A31011):针梳机2008~2009 虚拟样机设计与仿真,绍科发计【2008】5号。 绍兴市2008年教育科研规划项目(SGJ08031):机电2008~2009 类公共实训基地个性化培训包的开发研究。 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科研课题:基于SolidWorks2006-2007 的鼓形齿联轴器参数化设计。 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教研课题:高职机电类人才需2005-2006 求分析与对策。 2005 2004 2003 论文“高职机电类人才需求变化分析及对策” 论文“高职数控技术及应用专业改革的三个一体化” 论文“高职专业课程设置的几个趋势” 中级 初级 博士后 博士 项 目 总人数 高级 5 主要成员

3 姓名 2 性别 出生年月 职称 1 工作单位 2 分工 签章

主 持 单 位 不含主持人 林克伟 男 1972.1 机电专业实践教浙江工业职学研究及实践教副教授 业技术学院 学方案设计与项目开发 高级实习指导教师 讲师 同上 高职实践教学改革研究及教学项 目开发 数控类实践教学研究及教学项目开发 丁昌滔 男 1957.7 杜海清 男 1979.2 同上 曾好平 男 1970.7 讲师 同上 模具专业实践教学研究及教学项 目开发

二、立项依据:(项目的意义、现状分析)

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而技能培养必须通过实践教学来达到,所以实践教学是高职学院的教学特色所在,实践教学水平的高低决定所培养人才的质量优劣,是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和创新品质的关键,也是确保学生应知、应会,立足社会的现实和久远之计。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因此加强和改革实践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各高职院校发展并不平衡,除了一些院校由于资金原因导致实训基地建设不到位、设备投入不足之外,高职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表现在: (1)实践教学模式陈旧、方法单一 大多数高职院校的教学模式仍然沿用传统的普通高校教学模式,即先学公共课,再学专业基础课,最后才学专业课的“三段式”课程安排;教学方式以教师为主导,学生做配角。这种教学模式导致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创新性得不到充分发挥,职业技能学习不到位,从而导致人才培养质量不高。 (2)实践教材建设落后,实训项目及内容不能反映岗位技能要求,更没有体现创新能力培养,无法适应社会及行业发展的要求,也没有代表自己特色的专业教材。 (3)刚性的实践教学安排与以自由灵活为特征的学分制存在矛盾。 (4)教学班级容量大,教学资源配置不足,在时间安排上不能灵活错开,造成许多同学达不到所要求的技能,更谈不上操作技巧与创新。 (5)学生没有可选择的实训项目和可选修的实践教学课程。 解决上述问题的根本途径是改革实践教学模式,构建基于职业技能训练和创新能力培养于一体的高职实践教学平台。 本课题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1、技能型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的迫切性和必要性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科技进步、时代发展和民族复兴的历史要求。高职培养的高技能人才是具有创新能力的技能人才,这是因为,第一,创新能力是时代和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要求。当今,创新能力越来越成为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的重要标志,越来越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进程。各

国的竞争,无论是经济、科学技术竞争,还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核心就是自主创新能力的竞争。许多用人单位反映大学毕业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创新能力缺乏。因此,摒弃过时的、僵化的、保守的人才培养观念和模式,构建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既是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的基本要求,也是社会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第二,为了适应社会需要,提高自身的综合索质,高职生必须具备创新能力。社会对高职生的需求是全面的、复合的,是理论和实践的统一,是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的融合,是技能训练与创新活动的融合,只注重学习或只注重技能训练都无法适应社会要求。从就业的角度看,为了找到合适的工作,在未来的岗位上发挥高职生的特长和优势,就必须在大学阶段注重自身创造能力的培养,以便能够适应不同的职业特点和需求。 2、高职生技能创新能力培养的主要途径在于技能训练活动 人的能力是在实践中形成的,在实践中实现了由知识到能力的转化;创新能力是在创新活动过程(实践)中形成,而技能训练是高职生的主要实践(虽然也有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活动),所以高职生的创新能力主要形成于技能训练实践。高职的“创新人才” 并非追求技术的新发明或理论学术上的新建树,主要指的是技术、工艺流程的应用创新和解决现实问题的实用性创新,而这也正是社会各阶层最广泛的需求。通过教学实习、技能训练,提高技能技巧,形成职业岗位群所必须具备的综合能力,其核心是以创新能力为主体的工作能力。 3、融技能训练与创新活动于一体的实践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自由发挥的空间,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体,教师由领导者变成学生的指导者和朋友,学生由被动学习变成“我要学习”。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与积极性,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创新能力。创新活动具有开放性、探究式性,开放式内容,是创新能力培养的载体,探究式活动,是创新能力培养的途径。 4、个性化培养,因材施教 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是发展个性。融技能训练与创新活动于一体的实践教学活动,注重“以人为本”,针对教学培养目标和定位,针对学生个性、爱好、特长和个人品质、潜质,确立学生的兴趣方向,设计满足技能要求而又具创新的实践教学方案,开发与实施丰富多彩的创新技能训练项目,因材施教,让每个人都有个性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项目实施方案及实施计划 1.具体改革内容、改革目标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本项目以机电类专业实践为例研究。 具体改革内容 (1)改革实践教学模式,构建集技能训练和创新活动于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集技能训练和创新活动于一体的实践教学平台,改革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和“三段式”的课程安排,改革教学方式,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创新性和实践性。 (2)改革实践教学方案,开发兼具训练、创新的实践技能训练教学项目。 (3)改革现有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4)改革实践教学管理方式。 改革目标: (1)制订新的实践教学模式下的实践方案。 (2)开发融岗位技能训练和创新活动于一体的实践教学方案与技能创新项目。 按职业岗位和创新特点要求,针对不同专业和不同年级、不同程度的学生,开发出不同实践教学项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按专业分,有基础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在每一类别中确定技能项目和创新项目,有简单的、有复杂的;有单项的、有综合的;有命题式的,也有学生自己设计、自己制作式的。项目有必修的,也有选修的。采取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形式。同时注意引入企业项目和模拟产品,开发模拟项目。 (3)合理安排与优化实践教学时间安排,采取灵活方式,如“三班制”、学分制、“预约式”。 (4)科学规划实践教学基地,满足职业技能训练和创新活动要求。 ①统一管理全校实践教学的计划组织、管理、协调、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质量监控与考评等工作。②建立分工明确、职责明了的管理制度。③建立有利于培养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能力的新模式。 (5)建立创新实验室,开展第二实践课堂活动,如技能运动会、创新制作等。 (6)建立基于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实践方案和技能与创新项目的开发 (2)建立基于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2.实施方案、实施方法、具体实施计划(含年度进展情况)及可行性分析 实施方法、方案: 经过初步的调研论证,我们确定选择社会需求量大、学生人数多的数控技术、模具专业作为这次实践教学改革的试点,并制定了为期两年的项目实施计划。实施方案为: 通过文献分析和实际调研,首先论证构建集技能训练和创新活动于一体的实践教学平台项目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其次,按照职业技能和创新活动要求,改革相关教学环节,并在试点改革过程中不断修改完善,最终制订完善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拟采取:“理论论证——个别专业试点——修改改革方案——推广经验”的实施步骤,具体实施计划如下: 2008.9~2008.12 调研,作出总体规划、计划与分工,项目素材收集 2009.1~2009.4 集技能训练与创新活动于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 2009.5~2009.6 制订新模式下实践教学计划与各实践教学方案设计 2009.7~2010.4 开发各专业实践教学项目及方案实施 2010.5~2010.6 反馈与修改 2010.6~2010.9 总结及结题 可行性分析: 1、本项目组成员长期从事教学、教育研究和教育管理工作。人员学历和知识结构合理,既有从事专业建设的一线教师,又有从事教研科研管理人员,产学研工作经验丰富,而且对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有较深入研究;本研究提出的研究方案和实施计划切实可行,符合实际。 2、我院现有数控工程、机电工程、电气工程、计算机、建筑工程、经济管理、纺织工程七个分院,完整的机电类专业设置和与职业岗位匹配的实训基地,为项目的可推广性验证提供硬件支持。 3、学校历来重视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成效显著:历届学生“双证率”达98%以上;学生在国家、省市技能竞赛中多次取得娇人成绩,学校先后两次被教育部等部委评为“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此外,学校被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命名为“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并被评为优秀“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同时被教育部确定为“国家数控紧缺人才培养基地”;数控实训基地还得到中央财政专项资金支持。丰硕的教学成果有力的证明了我院办学实力的雄厚、教学质量的优异,同时为进一步改革打下良好基础。

3.项目预期的成果和效果(包括成果形式、实施范围、受益学生数等) 预期的成果 (1) 形成一套较完整的集技能训练与创新活动于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并通过初步的改革实践验证其合理性和可行性。 (2) 开发新模式下实践教学方案,并进行科学合理安排。 (3) 开发面向技能训练与创新活动的实践教学项目,在此基础上编写校本教材。 (4) 制订实践教学基地管理规范,加强实践教学,满足职业环境和开放要求。 (5) 建立创新实验室,开展第二实践课堂活动,开设实践选修课程。 (6) 项目改革专项论文4篇以上,试点改革阶段性报告。 实施范围和受益学生数: 1、首先选择本校2个专业进行试点,继而全部机电专业推广,试点专业的选择原则: 2、我院机电类学生受益人数达到4000人左右,省内的交流学习可使部分高校受益。 3、推广新的实践教学模式成功经验,在同类院校中推广交流,对其他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起到借鉴作用。

4.本项目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本改革项目特色鲜明: 1、理论研究和校企调研同时开展,从理论到实际,再用实践指导理论的真理检验模式使整个教学改革环节逻辑严密,具有内在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坚实的理论基础使该项目根基稳定,经受得住实践的检验。 2、集技能训练与创新活动于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的提出,是我国高职现有实践教学模式的有益补充,它独特的理论视角切入方式为今后高职教学改革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具有推广价值。 3、本项目组的一大创新点是将技能训练与创新活动融入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 4、从我院自身教学质量的提高到最后推广到全省、全国高职院校的改革目标,一方面体现了我院对自身雄厚办学实力和丰富办学经验的自信,另一方面是我院稳妥积极的办学风格的又一体现。 项目创新性: 1、集技能训练与创新活动于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的提出。 2、提出一种技能型人才的创新能力培养途径。 3、开发面向技能训练与创新活动于一体的实践教学项目。 4、建立集技能训练与创新活动于一体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四、教学改革基础 1.与本项目有关的教学改革工作积累和已取得的教学改革工作成绩 一、与与本项目有关的教学改革工作积累 1、学院非常重视实践教学和实践教学管理,学院前身为高级技校,实践教学一直受到学校领导的重视,注重教学设备投入,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数控实训基地为中央财政资助的国家级实训基地,机电类实训基地为浙江省高职教育示范性实训基地; 2、加大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引进了一大批有实际工作经验的教师,校内教师培养倾向于对其专业技能的培养,到企业挂职学习,鼓励取得各种职业资格证书,培养的学生在国家、省市级技能比赛中多次获奖,2004年,在国家六部委联合组织的全国数控技术技能大赛上,我院5名选手代表浙江省参加比赛,获得数控车第一名、加工中心第一名、数控铣第二名的优异成绩;2006年,第二届全国数控大赛继04年的好成绩后再获学生组数控车第一名;全国数学建模竞赛,我院选手获二等奖……省市级荣誉更是繁若晨星。丰硕的教学成果是我院办学实力雄厚的明证,同时为这次教改打下坚实基础。 3、课题组成员都是多年从事第一线教学工作,对职业教育理念、学生能力培养具有丰富经验,熟悉实训教学的现状与管理模式,对存在的问题也有比较深的体会,原有改革经验的积累为这次改革奠定基础。 二、已取得的教学改革工作成绩 建立高职以来,通过反复研究与论证,学校确立了“建特色、创品牌、争市场、促发展”的办学理念,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构建实践导向的课程体系,形成“阶梯式”人才培养模式和“一体化”实践教学方法 。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创新创业精神的高技能人才。这一办学思想一直贯穿于整个学校教学和改革中,学校已取得多项教科研成果: 1.高职两个基地建设的研究(浙教科规办[2002]3号),已结题。 2.高职二年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2004年新世纪教改项目),已结题。 3.先进制造业背景下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浙高教学会[2005]6号)。 4.高职工程类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浙教计[2006]24号)。 5.与浙江制造业大省强省目标相匹配的高技能人才培养研究(2006年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6.“高职工程类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2005年新世纪教改项目)。 7.“高职机电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实践(2004年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年度研究课题),该课题获2004年省级教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等等

2.学校已具备的教学改革基础和环境,学校对项目的支持情况(含有关政策、经费及其使用管理机制、保障条件等,可附有关文件),尚缺少的条件和拟解决的途径 学校已具备的教学改革基础和环境: 1、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是2001年经省政府批准成立的全日制高职院校,学校下设数控工程、机电工程、电气工程、计算机、建筑工程、经济管理、纺织工程七个分院,以培养高技能技术人才为目标。建校以来,经过多次教学改革和试点,已形成符合自身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即“一体化”实践教学和具有高职教育特点的“阶梯式”人才培养模式,打破了传统的学科体系和教学模式,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是我们这次项目的改革基础。 2、我院勇于创新的领导团队在社会上一直享有盛誉,规范院系两级管理体制,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和保证体系,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和人文社科教育,大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争创具有现代高职教育理念,特色鲜明,管理规范,设施先进,环境优美的一流高职学院。 3、良好的教学改革基础和环境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坚强的后盾。另外,本课题组成员本身就是从事高职教育教学工作,年富力强、精力充沛对本课题进行研究有时间和精力上的保证。 学校对项目的支持: 1、学校一直非常重视实践教学和实践教学管理,几年来一直注重于实践教学改革和实践教学管理改革,由教务处和各分院具体负责教改工作,已初步建立起两级改革模式; 2、学院保证1:1的课题经费,在人力财力上予以大力支持。

3.申请者和项目组成员所承担的教学改革和科研项目情况 项目主持人黄烨: 2008~2009,主持绍兴市科技攻关项目(2008A31011):针梳机虚拟样机设计与仿真,绍科发计【2008】5号文。(进行中) 2008—2009.6, 主持绍兴市2008年教育科研规划项目(SGJ08031):机电类公共实训基地个性化培训包的开发研究。(进行中) 2006-2007年,主持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校级科研课题:基于SolidWorks的鼓形齿联轴器参数化设计。 2005-2006年,主持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校级教研课题:高职机电类人才需求分析与对策。 2005年,发表论文《高职机电类人才需求变化分析及对策》,职业技术。 2004年,发表论文《高职数控技术及应用专业教学改革的几个一体化》,职教论坛。 2003年,发表论文《高职专业课程设置的几个趋势》,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林克伟: 2006年,参与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与浙江制造业大省强省目标相匹配的高技能人才培养研究”。 2005年,主持院级课题 “模块化开放式的实践教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2005年,参与省高教学会课题“高职数控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与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 2004年,参与院级课题“数控加工技术专业特色建设”(优秀成果二等奖)。 2002年,参与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高职学校两个基地建设研究”。 丁昌滔: 2008年,主持绍兴市2008年教育科研规划课题“关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优化与整合研究”(SGJ08036)。 2007年,主编省级重点教材“数控加工编程与CAM”。 2007年,主持浙江省高职教育研究会2007年研究课题“关于高职院校教师校本培训有效性策略研究”。 2005年,参与院级课题“数控加工技术专业建设与发展方向的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

杜海清: 2007年,参与国家级精品课程“数控机床操作技能实训”建设。 2005年,主持院级课题“数控加工技术专业建设与发展方向的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 2005年,参与省高教学会课题“高职数控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与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 2005年,参与院级课题 “模块化开放式的实践教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2004年,参与院级课题“数控加工技术专业特色建设”(优秀成果二等奖)。 曾好平: 发表论文: (1)Flattening behavior of copper droplets in plasma spray forming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17(S1):s798-802 独撰 (SCI收录号:000251737400048) (2)Porosity and surface roughness simulation of nickel-aluminum coating in plasma spray forming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16(S1): s1932-1935 第一作者 (SCI收录号:000244524400158) (3)Application of SVM to the Prediction of In-Flight Particle Properties in Plasma Spray Molding Proceedings of the 9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Advances in Abrasive Technology, 2006:382-386 第一作者 (ISTP收录号:000246100800068)

五、经费预算 支出科目(含配套经费) 合计 金额(元) 计算根据及理由 40000.00 教育厅划拨经费、学校配套经费各2万 深入省内外兄弟院校,考察机电类专业的实践教学建设与改革状况,深入企业调研技能人才创新情况,交通费、住宿费、协作费等1.7万元。 书籍、打印、复印费 参加相关学术交流会议 成果验收支出 资助论文写作、发表与出版 科研人员加班补贴、通讯费用 1.调研经费 17000.00 2.资料及印刷费 3.会议费 4.专家咨询费 5.成果鉴定、验收费 6.资助论文发表出版 7.其它

5000.00 3000.00 6000.00 4000.00 5000.00 六、主持人所在学校意见 本项目组前期工作基础扎实,理论功底深厚,研究实力强劲,研究路线可行,研究方案详实,预期成果丰厚。研究内容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先导性和创新性,可望给本校及其他同类高校产生良好的指导与辐射作用。 学校同意申报,并承诺在人员、时间、场地、设施、经费等方面给予充分保证,为项目的实施创造良好的研究条件和优惠的政策环境,保证投入1∶1的配套经费,并加强项目管理,定期检查,确保项目保质保量完成预期的各项建设目标。 公 章 学校领导签字 年 月 日

七、教育厅专家组评审意见 负责人(签字) 年月日

八、教育厅审批意见 (盖章) 主管部门领导签字: 年 月 日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wrmg.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