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淮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333教育综合之外国教育史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更新时间:2023-05-05 18:14: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专注考研专业课13年,提供海量考研优质文档!

第 1 页,共 58 页

目录

2018年淮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外国教育史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一)

...................................................................................................................................................... 2 2018年淮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外国教育史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二)

.................................................................................................................................................... 14 2018年淮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外国教育史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三)

.................................................................................................................................................... 26 2018年淮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外国教育史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四)

.................................................................................................................................................... 39 2018年淮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外国教育史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五)

(49)

专注考研专业课13年,提供海量考研优质文档! 第 2 页,共 58 页 2018年淮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外国教育史考研基础五套测

试题(一)

说明:根据本校该考试科目历年考研命题规律,结合出题侧重点和难度,精心整理编写。基础检测使用。共五套试题,均含有详细答案解析,也是众多专业课辅导机构参考借鉴资料,考研必备。 ——————————————————————————————————————————

一、简答题

1. 简述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论。

【答案】苏霍姆林斯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著名的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他的作品有《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帕夫雷什中学》、《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校教育的理想是培养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人。

(1)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教育思想的提出

针对当时苏联学校教育的弊端,提出了和谐教育的思想。

(2)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教育思想的要求

和谐教育要求不要以分数取人,不要只用一把尺子去衡量学生,不要让上课、评分成为人的精神生活的唯一内容。

(3)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理论的内容

①学校教育的理想和奋斗目标。苏霍姆林斯基明确地提出了普通学校教育的培养目标,也是他的学校教育的理想,即:“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社会进步的积极参与者。”全面和谐的发展。意味着劳动与人在各类活动中的丰富精神的统一,意味着人在品行上以及同他人相互关系上的道德纯洁,意味着体魄的完美、审美需求和趣味的丰富及社会和个人兴趣的多样。

②和谐的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为了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就必须深入地改善整个教育过程,实施和谐的教育。学校要创造一些条件和相应的环境,使学生的天赋才能和业己形成的内在的精神财富得以充分表现,要把学生认识世界的过程,与他参加改造客观世界的表现和自我教育过程有机地结合起来。

③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整体观点出发进行教育。要实现全面发展,就要使智育、体育、德育、劳动教育和审美教育深入地相互渗透和相互交织使这几个方面的教育呈现为一个统一的完整过程。

(4)影响

苏霍姆林斯基曾被誉为“教育思想泰斗”。他的教育理论对70年代和80年代苏联教育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例如,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就接受了苏霍姆林斯基关于教育和教学工作整体性的观点,将全面和谐发展学生的个性作为学校理想的观点。70年代和80年代在苏联出现的一批紧密结合教育、教学实践进行教育理论探讨的教育理论工作者和教师,像阿莫纳什维利等人,也提倡学生的主体地位、师生间的良好合作、调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因,反映了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强烈影响。

专注考研专业课13年,提供海量考研优质文档! 第 3 页,共 58 页 2. 简述菲茨与波斯纳提出的操作技能形成阶段及其特点。

【答案】菲茨和波斯纳提出了三阶段模型,将动作技能的形成过程分为认知阶段、联系阶段和自动化阶段三个阶段。其各自含义与具体特点如下:

(1)认知阶段及其特点

练习者要将组成某种动作技能的活动方式反映到头脑中而形成动作映象,并对自己的任务水平进行估计,明确自己能够做得如何。在该阶段:对示范动作,或者参考书、参考图示进行观察,需要了解所要学习的动作技能的动作结构和特点,以及各组成动作之间的联系,从而在头脑中形成动作映象。

(2)联系阶段及其特点

在这个阶段,学习者的注意力己从认知转向动作,逐渐从个别动作转向动作的协调与组织。开始把个别动作结合起来,以形成比较连贯的动作。但是他们常常忘记动作之间的联系,在动作转换和交替之际,往往出现短暂的停顿现象。

(3)自动化阶段及其特点

这是技能形成的最后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学生所学习的动作技能的各个动作在时间和空间上己联合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并巩固下来,各个动作的像话协调以达到自动化。

3. 简述骑士教育过程的三个阶段。

【答案】(1)骑士教育是西欧封建社会等级制度的产物,也是一种特殊的家庭教育形式。其主要目的是培养英勇善战、忠君敬主的骑士精神和技能。骑士教育的实施分为三个阶段:

①从出生到七八岁为家庭教育阶段。儿童主要在家庭中接受母亲教育,学习的内容有宗教知识、道德教育以及身体的养护与锻炼。

②七八岁以后为礼仪教育阶段,低一级的贵族将儿童送到高一级的贵族家庭中充当侍童,主要学习上层社会的礼节和行为准则,同时,也要学习一些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在这一阶段,还要进行赛跑、角力、骑马、击剑等内容的训练,以使身体强壮有力。

③14~21岁为侍从教育阶段,重点是学习“骑士七技”,即骑马、游泳、投枪、击剑、打猎、奕棋和吟诗;同时还要侍奉领主和贵妇。年满21岁时,通过授职典礼,正式获得骑士称号。

(2)骑士教育的全部内容,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一种典型的武夫精神,重在灌输服从与效忠的思想观念,训练勇猛作战的诸种本领,养成封建统治阶级的保卫者。中世纪被歌颂的“骑士精神”体现了当时社会所崇尚的人格品质和道德风范:对主人和君长尊崇忠诚,对贵妇斯文典雅,作战时勇猛果敢,与人交往中慷慨豪侠。然而在实际生活中,真正具有这些品质的骑士很少。骑士教育对文化知识的传授并不重视,以至于目不识丁的骑士比比皆是。

4. 简述奥苏伯尔有意义学习的实质与条件。

【答案】奥苏伯尔在教育心理学中主要的贡献是他关于有意义学习、认知同化与先行组织策略以及接受学习的理论。

(1)有意义学习的实质是指在学习知识过程中,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己

专注考研专业课13年,提供海量考研优质文档! 第 4 页,共 58 页 有的适当观念建立实质性和非人为性的联系。

(2)有意义学习的条件:

①外部条件:学习材料必须具有逻辑意义。这种逻辑意义指的是材料本身与人类学习能力范围内的有关观念可以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②内部条件:首先,学习者必须具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即学习者积极主动地把新知识与原有的适当知识加以联系的倾向性。其次,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最后,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这种新知识与他的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

5. 简述自我效能感的基本含义及其提高措施。

【答案】(1)自我效能感的含义:个体对自己是否具有通过努力成功地完成某种任务能力的判断和信念。

(2)自我效能感的提高措施

①获得成功经验:个体在成败上的直接体验是对自我效能感影响最大的因素,成功的经验会提高人的自我效能感。因此,教授学习策略与方法,使个体获得直接成功的体验,可提高自我效能感。

②获得替代经验:个体通过观察示范者的行为而获得的间接经验对自我效能感的形成也具有重要影响,当个体看到与自己水平相当的示范者取得了成功,就会增强自我效能感。因此,观察与自己水平相当的人获得成功的经验,可提高自我效能感。

③言语说服:重要他人对个体能力给予的积极评价,可提高个体的自我效能感。

④情绪的唤起:情绪和生理状态也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形成,高度的情绪唤起和紧张的生理状态会妨碍行为操作,降低成功的预期水准。因此,创设宽松的氛围,降低焦虑水平,可提高自我效能感。

⑤合理的归因:鼓励个体对成败进行合理归因,也就是将成功归因于个体的能力,而对失败进行努力或运气等的归因,可提高自我效能感。

6. 简述学校教育对学生的发展发挥主导作用的条件。

【答案】学校教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施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传授知识技能、发展智力和体力、培养思想品德的系统影响活动。学校教育对学生的发展发挥主导作用的条件包括以下几点:

(1)学校教育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人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教育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教育也就失去了意义。学校教育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的共性和个别差异性,按国家统一规定的教育目的、计划、措施进行的同时,要认真分析和研究每个教育对象,有的放矢地提出切实可行的要求,采取特殊的有效措施,加以个别指导,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力和优势,弥补每个学生的短处和不足。

(2)学校教育要充分调动学生个体的能动性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wrme.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