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维稳问题本科毕业论文

更新时间:2024-01-01 03:46: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南通大学管理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摘 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一系列社会矛盾以及社会问题,都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而凸显出来。由于社会转型期利益格局变化,导致矛盾加剧,群体性事件迭出。新形势下,党和政府对社会稳定提出了新的要求,维稳工作成为地方政府的工作重心。然而由于地方政府维稳工作理念偏差、政绩考核制度缺陷、维稳方式简单粗暴、政府与公民之间信息沟通缺乏等原因,使得地方政府在处理群体性事件时存在目标与结果背离,甚至出现“愈维稳愈不稳”的现象。地方政府亟需改变“稳定压倒一切”的维稳理念 ;改革“一票否决”的政绩考核机制;畅通公民的利益表达渠道;建立健全常态化、制度化的利益诉求表达机制。只有民众的利益诉求得到有效表达,维权的路径畅通无阻,地方政府的维稳基础才能稳固,安定、团结局面的实现才能成为可能。

关键词:地方政府,维稳,困境,化解之道

I

南通大学管理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ABSTRACT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China’s economic and social have developed rapidly , a series of social contradictions and social problems, all along with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re becoming clear. The change of interest pattern of the social transition period , lead to increased conflict, group events one after another.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the party and the government put forward new requirements on the social stability, steady work has become many local governments’ work center. However, due to the bias View of stability of local government,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ystem defects, simple and crude stability maintenance, government and citizens lack of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led to the objective of target and result in dealing with group events, even a paradox \stability maintenance more instability\Local government need to change concept of\is of overriding importance\reform of \vote veto\performance appraisal system; free citizens benefit expression channel; establishing perfect interest expression mechanism institution. Only the interests of the public demands expressed effectively, Smooth operator rights path, the basic of local government’s stability maintenance can be stable, harmonious can become possible.

Keywords: Local government stability, Maintenance, Paradox, Resolve of the paradox

II

南通大学管理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目 录

摘 要 ................................................... I ABSTRACT ................................................ II 一、地方政府维稳相关论述 ................................. 1

(一)地方政府维稳内涵 .......................................... 1

(二)地方政府维稳的必要性 ...................................... 1

二、地方政府维稳困境的概述 ............................... 2

(一)地方政府维稳困境表现 ...................................... 2 (二)破解地方政府维稳困境的迫切性 .............................. 5

三、地方政府维稳困境成因检视 ............................. 5

(一)社会转型期利益格局变化 .................................... 6 (二)民众利益维护机制缺失 ...................................... 6 (三)政府维稳工作存在误区 ...................................... 6

四、地方政府维稳困境化解之道 ............................. 7

(一)转变维稳理念 .............................................. 7 (二)规范维稳工作 .............................................. 8 (三)加强维稳制度建设 .......................................... 9

五、结语 ................................................ 10 参考文献 ................................................ 11 致 谢 ................................................ 12

III

南通大学管理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人民群众都希望在稳定的社会环境下安居乐业,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同样需要稳定作为支撑。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利益主体日趋多元化,各利益主体对于自身权益的诉求也更加强烈。要在中国这个人口庞大、矛盾突出的大国实现社会和谐稳定和可持续发展,解决好各利益主体之间的矛盾是必然要求。

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在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的同时,社会矛盾也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逐渐显现出来。地方政府的维稳工作对于调和各种矛盾,稳定社会秩序,促进经济增长,保障人民安居乐业起到了重要作用。但随着维稳工作不断开展,由于维稳理念先天不足、维稳目标偏差、维稳方式方法不当,导致维稳工作出现目标与结果背离的维稳困境。这些困境严重影响社会的稳定和谐,也不利于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传统的维稳思路和维稳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只有更加科学合理、更加以人为本的维稳思路和方法才能解决新形势下的稳定问题。因此,本文在阐述地方政府维稳问题的基础上,分析地方政府维稳困境的表现与影响,研究产生这些维稳困境的原因,继而探讨地方政府维稳困境的化解之道。

一、地方政府维稳相关论述

(一)地方政府维稳内涵

“维稳”这个词是邓小平同志在1989年是提出的,维稳就是维持社会安定状态,核心是在保证社会和谐、人民生活安定的基础之上实现社会经济稳步而快速发展。“地方政府维稳”是行政管理的专业术语,是针对当下地方所发生的突发事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处理与防控的机制,是一种有组织有计划的管理过程。地方政府通过开展维稳工作,可以使突发事件的危害程度降到最低。由此可见,维稳不论是对于保障地方政府正常运行,还是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和谐,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地方政府维稳的必要性

改革开放30 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文化各个领域均取得了不俗的成就,民众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然而,伴随经济的增长、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繁荣,社会转型期的一系列社会矛盾和问题也逐渐凸显。因社会资源配置不合理,收入分配不公平,贫富悬殊、两极分化等导致人民内部矛盾激化,社会冲突加剧。同

1

南通大学管理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时,因环境污染、土地征用、房屋拆迁、违法行政、司法不公等侵害公民利益,进而引起的群体性事件也频频见于报端且呈现愈来愈多发的态势。当前,维护社会稳定,加强社会管理,优化社会服务,建设和谐社会变得愈加迫切和必要,也因此成为各级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社会转型的一个难题, 就是改革要讲求节奏, 发展要保持稳定, 维稳的重要性毋庸置疑。社会主义的改革发展事业离不开安定团结的社会环境。地方政府维稳工作对于消除社会不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增加社会和谐因素,创造使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具有重要作用。积极有效的维稳工作,能够疏、化解已存在的社会矛盾和冲突,保障民众合法权益,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牢固的群众基础。

二、地方政府维稳困境的概述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事业进入改革深水区,“蛋糕”越做越大的同时,各种利益主体之间矛盾凸显。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问题也被提到了事关社会主义事业成败的高度,这体现了党中央对于维稳与发展的辩证关系的深刻认知。“‘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镇)、矛盾不上移’,指明了维稳工作的方向是把社会矛盾化解工作的重心放在基层”①。但中央的理念和政策被地方不同程度误解、曲解。“稳定压倒一切”被很多地方政府用行动诠释成了“用稳定把一切压倒”。一些地方政府在对于中央政策的误解的基础上,树立了偏差的维稳理念,确立了扭曲的维稳目标,付诸了不当的维稳实践。

(一)地方政府维稳困境表现

1、维稳理念偏差

地方政府维稳理念偏差表现为追求社会绝对安定。很多地方政府及其官员对社会矛盾定性有误。在我国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深刻变化的背景下,利益冲突是正常的也是不可避免的。但由于官员脑中存在的“不稳定幻象”,导致维稳理念出现偏差。“不稳定幻像”是一种主观感觉,认为社会冲突很多也很严重,很有可能发生社会动荡。“不稳定幻象”的存在,影响着官员对于我国当前社会稳定形势的判断以及处理方式的选择。“在‘不稳定幻像’的思维方式下,社会

尚红利:《理性维稳的回归——从“打错门”事件到深圳“5·26飙车案”》,《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2(5).

2

南通大学管理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稳定问题被泛化,维稳手段倾向政治化,在方式上也优先选择运动式的,刚性的维稳策略”①。泛化的维稳思维追求的是社会绝对安定——“不仅不能出现事件,而且不能发生事情;不仅不能发生动乱,最好不要出现动静”②。

2、维稳目标扭曲

地方政府维稳目标扭曲表现为追求刚性维稳。在追求绝对安定的维稳理念的引导下,地方政府维稳目标定位是刚性的社会稳定。刚性维稳思路之下,地方政府过于追求维稳“零指标”,一切抗议行为、群体事件如游行、示威、集体上访都被视为不稳定现象,一切民众正常利益表达方式都被当作失序和混乱,都必须压制和打击。每当国家或地方政府有重大的活动或是召开重要会议期间,地方政府就会强调维稳工作的“零指标”。十八大召开时,四川省夹江县提出“要确保实现全县零进京上访、零到省集访、零较大规模群体性事件发生、零极端恶性事件发生的`四个零'信访维稳工作目标”。并且,这种追求“零指标”的极端化维稳思想绝非个例,在很多地方政府普遍存在。“零上访”维稳目标是地方政府刚性维稳的重要体现,这种维稳目标不但不利于维护民众切身利益,更有损政府公信力。为了做好维稳工作,从中央到地方,多层次、全方位的应急处理机构被建立起来。信访办、综治办、维稳办等机构不断扩编、投入不断加大。基层领导和干部时刻保持“战斗”状态,对于可能找“麻烦”的人员甚至采取“多跟一”、“24小时监控”等手段。

3、维稳方式不当 (1)管理扩大化

维稳理念的偏差,必然导致管理方式的偏差。维稳扩大化就是指地方政府维稳工作内容泛化,将任何有可能导致社会不稳定的因素都可以划定到维稳工作之中,比如人口管理,信息管理,校园安全管理,治安管理,环境污染,突发事件处理等。

维稳扩大化的表现还在于:地方政府在组织内部并没有成立专门的维稳小组。一旦遇到突发性事件,就会由地方政府临时成立维稳小组,成立后的小组成

郭根,吴婧:《地方政府的维稳“悖论”与化解之道》,《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3(1);

彭光芒:《官场系统中的维稳心态》,《人民论坛》,2010(27).

3

南通大学管理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员包括地方政府各部门,比如信访、公安、民政、司法等部门。这样就把维稳扩大到了整个地方政府之中。

维稳扩大化不但影响各部门正常工作,也使得维稳成本居高不下。很多地方政府在“一票否决制”的维稳压力下,产生不惜任何代价维稳的错误思想,导致地方政府维稳的成本庞大且有逐年递增的趋势,而维稳效果与成本之间明显不成比例。“据公开的信息,广州市2007 年社会维稳支出44 亿元,比社会保障就业资金35.2 亿元还要多;2009年辽宁投入维护社会稳定专项资金223.2 亿元,占省财政收入的14.8%,相当于每个辽宁人为维稳支出了500 元”①。可以看出,地方政府维稳成本高昂,已经成为地方政府的重大负担,有些地方政府甚至为维稳而了挪用本来用于民生建设的资金。

(2)维稳运动化

目前,部分基层政府以垂直命令、政治动员的方式,在某些特定的时期集中调动力量,以解决一些比较尖锐的矛盾和冲突。这种方式具有行政主导、不计成本、“一刀切”、“一阵风”等特点,是一些地方政府目前运用最为广泛的维稳工作方式。实践证明,运动式的治理模式可化解一些各种久拖不决的遗留问题,成功完成诸如“平安奥运”、“国庆大典”这样的任务,也可以有效应对SARS等突发性的公共危机事件。运动化治理方式广泛应用于地方政府的维稳工作,可以促进地方稳定,暂时减少群众上访数量。但是,运动化维稳在加大维稳成本,浪费地方政府资源的同时并未解决问题甚至加剧矛盾。一来,运动化维稳使有意愿上访的群众暂停上访,但群众的根本利益却未得到落实,社会矛盾依旧存在。二来,运动化治理是严重的以权代法处理事务的方式,维稳不依法现象蔓延,拖延了维稳制度化的进程。

(3)维稳非法化

在政绩考核的“零指标”压力下,上访、群体性事件成为地方政府严重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地方政府基于对“零上访”“零群体事件”等“零指标”的需求,普遍都存在把事情“扼杀在摇篮里”的心理。为了达到“小事不出村社、大事不出乡镇、难事不出县、矛盾不上移”的“三级终治”,地方政府过度依赖国家暴力手段达到表面稳定。地方政府对国家暴力的依赖,也为维稳手段非法化埋

尚红利:《破解天价维稳困局》,《法制与社会》, 2012(24).

4

南通大学管理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下祸根。为了追求零上访,零群体性事件,地方政府“各显神通”,采取各种手段“围追堵截”。而这些手段大多数都是违法的,比如安装监控摄像头,非法关押,送精神病院,使用暴力手段维稳等都属于维稳非法化的表现。除以上所述非法的硬性维稳方法之外,非法的软性维稳方法也应用广泛。“花钱买平安”、隐瞒不报、谎报等就是软性非法维稳的重要体现。尽管各级政府、各个部门不断加强重视,在资源上持续加大投入,但各种上访、抗议、闹事事件似乎不减反增。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中央越是强调维稳工作重要性,地方政府就越怕“出事”。人民群众的利益表达被忽视。为了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民众只好采取体制外的方式,不惜将事情闹大。“愈维稳愈不稳”现象就这样恶性循环。

(二)破解地方政府维稳困境的迫切性

由于诸多原因,导致地方政府维稳工作陷入困境。对民众而言,政府维稳不维权、维稳不依法的维稳方式,不仅没有达到保护民众权益的目的,甚至在维稳工作中对民众权益造成更多更深的伤害。人民群众因为地方政府维稳问题的存在,对维稳工作不认可甚至是反感、排斥。很多民众认为地方政府维稳工作已经造成了严重的社会不和谐。而由维稳而产生的恶性循环则是这种不和谐的重要表现,即地方政府越是对维稳加以重视,越会使民众失去更多的利益表达方式,民众不得不用一些极端的方式来维护正当权益,这就使得社会不稳定因素日渐增多。对于政府而言,投入大量精力维稳,既影响正常工作,又浪费了大量资源。政府形象和公信力也因为非法维稳而降低。在“草木皆兵”的维稳思维下,地方政府不得不时刻绷紧维稳的弦。对于国家和社会而言,维稳不维权导致社会矛盾激化加深,不利于国家安定。维稳不依法是对国家法制的践踏,也不利于形成维稳长效机制,不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和和谐社会建设。破解地方政府维困境,是民众和政府的共同呼唤。唯有地方政府树立正确的维稳理念,以人为本地开展维稳工作,才能使维稳为社会带来和谐,才能使维稳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

三、地方政府维稳困境成因检视

在社会转型期,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叠加。地方政府处于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线,直接面对各种社会矛盾和冲突。社会矛盾和利益冲突虽然难以避免,但并非不可调和的根本性矛盾。当前我国地方政府在维稳工作上不遗余力,取得一定

5

南通大学管理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成效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严重的问题。造成地方政府维稳困境的原因错综复杂,但依然有章可循。

(一)社会转型期利益格局变化

随着多元化利益格局逐渐形成,对个体利益的保护使得公民的权利意识逐渐觉醒。权利意识觉醒引发的利益诉求引发了大量的利益矛盾和利益冲突。不难发现,近些年我国发生的大部分所谓维稳事件,其实只是民众的维权方式。“当代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阶层结构、权力定位、利益格局等都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各种利益冲突和矛盾随之产生,这既是正常的,同样也是不可避免的。”①在新的相对稳定的利益格局形成之前,地方政府应当做好长期应对社会矛盾和冲突的准备,这样地方政府才不会在层出不穷的矛盾冲突面前无所适从。

(二)民众利益维护机制缺失

所谓维稳事件实质是利益表达。要解决利益问题,就要遵循其自身规律,因势利导,利用调解、协商、谈判的方式解决。目前地方政府维稳只堵不疏的方式,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反而将问题复杂化、上升化。而民众权益受损时采取闹事、上访等体制外的方式维权,反映的事民众维权机制的缺位。当下,民众在维权时,知情权得不到保障,信息不对称,诉求表达渠道单一,利益协调机制缺失等问题严重影响民众通过正常渠道维权的效果。民众用体制外渠道维权是不得已之选。

(三)政府维稳工作存在误区

当前地方政府的维稳工作不论是从理念、目标还是方式上都有悖于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正当利益的出发点。理性看待当前地方政府的维稳工作,才能为以后更科学更人性开展维稳工作提供思路。

1.由于地方政府存在“不稳定幻像”导致维稳泛化,正常的社会矛盾和利益冲突被上升到政治层面。“官本位”、“全能政府”又使得地方政府在处理社会矛盾时大包大揽,不能充分动员社会组织、企业、公民个人的力量。改变过时的观念,才能破解维稳难题。

2.地方政府普遍存在的运动式的维稳,“一刀切”、“一阵风”,只能一时减少表面的矛盾和摩擦,只是在拖延问题爆发的时间,治标不治本。长此以往,制度

尚红利:《破解天价维稳困局》, 《法制与社会》, 2012(24).

6

南通大学管理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化的维稳工作机制的形成也会受影响。运动化治理过程中的以权代法更是法治道路上的绊脚石。制度化维稳,是解决维稳困境的关键。

3.在“一票否决”、“零指标”的政绩考核压力下地方政府出现急功近利的取向,维稳不维权现象普遍。“对不稳定因素,特别是突发性群体事件,本应采取疏导情绪、听取民意、耐心解释、化解矛盾的,依法办事,按规章按程序解决,但现在个别地区的治理方法异化为镇压、驱散、限制、跟踪、截访等”①。把主要精力放在截访、控访上,必然导致上访群众想反映的问题被忽视,这不仅损害群众正当利益,更严重损害了政府的形象。

四、地方政府维稳困境化解之道

当下,我国发展机遇与稳定挑战共存,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对于抓住发展机遇、应对挑战意义不言而喻。这里的稳定不是当前地方政府维稳工作追求的暂时性的、表面化的稳定,而是经济和社会生活有序发展,是国家长治久安。地方政府应当实事求是地评估当前的稳定形势,认识到社会转型期利益冲突高发的必然性及其根源,而不是一味害怕不稳定。“不能用稳定来绑架改革和发展;各级政府必须树立正确的维稳观,通过制度化、法治化建设,完善解决冲突的制度体系,采取和谐维稳、理性维稳的方式,才是真正的维稳之道”②。

(一)转变维稳理念

1.树立科学的稳定观

地方政府是否具有科学的稳定观,直接关系到维稳工作成败。地方政府作为公众利益的协调者和维护者,如果不能全面理性看待社会矛盾和利益冲突,维稳工作必然陷入误区。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国的总体形势稳定,这一点毋庸置疑。不论是中国还是外国,社会转型期都是社会发展必经的阶段。任何社会都会有矛盾,只要将矛盾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和程度,就不会影响整个社会的总体局势。“在转型期的大背景下,存在矛盾和冲突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视和正确处理矛盾和冲突。社会学家们认为,社会冲突本身也是存在正功能的。”③

①②

徐行:《维稳误区:异化与挑战》, 《人民论坛》, 2010(27);

尚红利:《理性维稳的回归——从“打错门”事件到深圳“5·26飙车案”》,《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12(5);

于建嵘:《维权就是维稳》,《人民论坛》, 2012(1).

7

南通大学管理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只有消除政府和官员的“不稳定幻象”,以动态维稳观替代刚性维稳观,正视当前的维稳形势,树立科学理性的稳定观,做好维稳工作才能成为可能。

2.理性看待维稳与维权关系

地方政府应该认识到,政府维稳和民众维权不是矛盾关系,而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维权才能从根本上维稳,维稳则为维权提供良好的环境。如果只维稳不维权,就会导致表面稳定。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民众的权利意识也不断觉醒。如果为了维稳牺牲民众的正当权益,这样的稳定必定是十分脆弱的。同样,只维权不维稳也是不可行的。缺乏稳定的社会环境,维权则成了无水之鱼,根本无从谈起。因此地方政府要理性看待维稳与维权的关系。以维权促维稳,以维稳保维权。

3.转变执政理念

当下我国政府执政理念仍然是管制型执政,服务意识欠缺,已经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理念障碍无疑是化解地方政府维稳困境最大的障碍。因此,转变执政理念势在必行。首先,摒弃“全能政府”的理念。政府应该认识到自身在社会管理中的局限性,进而积极推进政府职能由管理向服务转变。服务型政府应该作为利益调节者,制定规则和程序以调节各种社会矛盾和冲突,避免政府处在社会矛盾的风口浪尖。其次,“政府要与社会组织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建立平等合作的伙伴关系,形成化解矛盾冲突的社会性机制。政府要肯定社会组织作为疏导矛盾冲突的减压阀作用”①。社会组织要积极寻求在地方政府维稳中扮演利益协调“第一梯队”的角色,地方政府则要为社会组织搭建广阔的社会管理参与平台。

(二)规范维稳工作

1.改革政绩考核机制

维稳已经成为地方政府政府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在“一票否决”的政绩考核压力下,一方面存在官员为了“护住帽子”、“保住位子”而对维稳过分敏感,以致不能容忍任何“风吹草动”。另一方面在地方政府之中,存在把维稳工作作为升迁渠道的现象。政绩考核机制改革呼之欲出。科学的政绩考核机制,应该对

张玉磊, 刘晓苏:《基层维稳中的误区与矫正策略》,《理论探索》, 2011(2).

8

南通大学管理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政府工作人员进行全方位的考核,而不是仅仅以各种硬性指标“论英雄”。被考核人员的专业技能、法律知识水平、服务意识、群众满意度以及被考核单位维稳工作的法制化程度、制度建设水平等都应纳入考核之中。地方政府要用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变压力维稳为激励维稳。

2.维稳需依法

由于压力型维稳机制的存在,维稳压力通过层级结构层层下移,最终基层政府把这种压力转变成对上访者的非法打压。在维稳高压下,维稳不依法的情况不断滋生蔓延,不但影响了地方政府维稳工作的成效,更为社会长治久安埋下隐患。为此规范地方政府维稳工作势在必行,推进依法维稳已是刻不容缓。首先,维稳工作主体要合法,有责任的部门不能推脱,没有权限管的部门不能“掺和”,避免出现各个部门“一拥而上”的维稳方式。其次,维稳工作过程要合法。政府工作人员要按照部门工作要求依法处理好工作任务,安抚情绪、听取情况、解释政策、化解矛盾,而不是一味镇压、驱散、限制、跟踪、截访等。

3.以维权促维稳

“权力是为人民谋利的,而解决好民众的利益问题,是执政者义不容辞的责任”①。当前地方政府维稳不维权的方式,只能导致“越维稳越不稳”的困局。地方政府应该清醒认识到,解决好问题、维护好权益才能真正做好维稳。目前社会的确存在不稳定因素,恶性暴力事件、环境污染问题、腐败问题等,但这些问题背后都是利益问题,而利益问题宜疏不宜堵。地方政府只有在矛盾根源上下功夫,切实解决矛盾,化解冲突,维护利益,才是标本兼治的维稳。

(三)加强维稳制度建设

1.健全利益协调机制

一方面完善利益分配机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过30多年的发展,在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的同时,也带来一些问题。城乡差距、东西差距、行业差距等都导致了利益分配不均。这就需要国家加强宏观调控,统筹各方利益,实现协调发展。首先要统筹城乡和区域发展,依靠政策倾斜、资金支持、技术输入,带动城

孙志娟, 杭琍:《浅论基层政府维稳的“道”与“术”》,《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2(3).

9

南通大学管理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乡、区域一体化发展,让发展的成果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其次,深化税收制度改革,发挥税收的杠杆作用,解决收入差距过大问题,缩小贫富差距,建立橄榄型的收入分配格局。最后,健全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扩大社保体系的覆盖面,做好最底层、最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保障。

另一方面建立健全利益补偿机制。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征地、拆迁、环境污染等造成的群众利益受损,补偿问题是导致近年来矛盾冲突急剧增多的主要原因。建立健全合理的利益补偿机制,才能够化解不断加剧的矛盾。在对利益受损方的受损情况准确评估的基础上,根据相关标准,对利益受损方作出合理公道的补偿。国家和地方应该尽快出台政策或标准,是利益补偿问题规范化、制度化。

2.完善诉求表达机制

利益诉求表达渠道堵塞、沟通失灵,是当前社会矛盾和利益冲突的直接原因。完善利益诉求表达机制,有利于倾听群众心声,整合社会利益。完善党员干部、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信访制度、信息公开制度、听证制度等民众利益诉求表达基本制度,使之尽快发挥应有的作用。同时,也要发挥社会组织在利益诉求表达方面的作用。通过制度建设,使社会各阶层、各利益群体合理合法地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

3.健全矛盾调解机制

建立健全矛盾调处机制,依法处理利益矛盾,才能调整更好地调整各种利益矛盾。一方面,综合利用经济、法律、行政手段处理利益矛盾,尤其注意使用法律手段调解纠纷,使矛盾处理工作进入法制化的快车道。另一方面,建立健全社会矛盾预防机制。地方政府密切联系群众,掌握社情民意,分析社会利益冲突的发展趋势,采用多种方式化解利益矛盾。利用好各种调解机制,包括社会调解、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避免矛盾激化。

五、结语

稳定关系到整个国家发展进步的长远大局,因此地方政府维稳工作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如今地方政府的维稳工作之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在不同程度上引起了社会不和谐。本文就地方政府维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从多个视角角度进行阐述,分析了我国当前地方政府维稳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原因,针对性地提出了

10

南通大学管理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自己的对策。唯有树立科学的维稳理念,从群众利益出发确立维稳目标,结合以人为本的维稳方式,才能够实现标本兼治的维稳,从而为构建和谐社会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 尚红利. 破解天价维稳困局[J]. 法制与社会, 2012(24).

[2] 尚红利. 理性维稳的回归——从“打错门”事件到深圳“5·26飙车案”[J], 河南财经政法大 学学报, 2012(05).

[3] 郭根, 吴婧. 地方政府的维稳“悖论”与化解之道[J].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2013(01). [4] 彭光芒. 官场系统中的维稳心态[J]. 人民论坛, 2010(27). [5] 徐行. 维稳误区:异化与挑战[J]. 人民论坛, 2010(27).

[6] 于建嵘. 从刚性稳定到韧性稳定——关于中国社会秩序的一个分析框架[J], 学习与探索, 2009(05).

[7] 张玉磊, 刘晓苏. 基层维稳中的误区与矫正策略[J]. 理论探索, 2011(02).

[8] 孙志娟, 杭琍. 浅论基层政府维稳的“道”与“术”[J].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2(03). [9] 陈瑞莲, 张紧跟. 地方政府管理[M].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

[10] 胡祖六. 中国转型:改革与可持续发展之道[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2. [11] 尚重生. 当代中国社会问题透视[M]. 武汉: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7. [12] 周瑞金. 反思维稳逻辑 唯求长治久安[J]. 杂文月刊(选刊版), 2009(12).

[13] 李强, 阿拉尔. 从政府与公民矛盾化解看社会维稳[J]. 法制博览(中旬刊), 2012(10). [14] 秦后国. 论我国信访制度的困境及其完善[J]. 社会主义研究, 2010(05). [15] 申端锋. 基层维稳的深层次逻辑[J]. 人民论坛, 2010(27).

[16] 清华大学课题组. 以利益表达制度化实现长治久安[J]. 学习月刊, 2010(23). [17] 张树才. 维稳,重在解民忧纾民困[J]. 协商论坛, 2009(04). [18] 殷玉明. 构建社会维稳的长效机制[J]. 价值工程, 2010(04).

[19] 周瑞金. 反思维稳逻辑 唯求长治久安[J]. 杂文月刊(选刊版), 2009(12). [20] 袁新华. 压力维稳机制下的社会稳定[J]. 求实, 2011(S1).

[21] 亓娜. 压力维稳下的基层政府维稳机制研究[D]. 南京师范大学, 2013. [22] 蒋曼茹. 论公民维权与政府维稳的动态平衡[D]. 郑州大学, 2013. [23] 谢梅. 我国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机制研究[D]. 浙江大学, 2013. [24] 刘晶洁. 社会矛盾的多元调处机制研究[D]. 浙江大学, 2012.

[25] 吕鹏. 社会学视域下的中国群体性事件研究[D]. 中共中央党校, 2011. [26] 樊喜军. 基层政府维稳的误区及对策研究[D]. 南昌大学, 2013.

[27] 刘晨. 信访制度的功能悖论:农民维权与社会稳定[D]. 浙江大学, 2013. [28] 谢梅. 我国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机制研究[D]. 浙江大学, 2013. [29] 梁文道. 维权与维稳[N]. 南方周末, 2010-04-08 (F30).

[30] 叶竹盛. 维稳大变局[N]. 民主与法制时报, 2014-02-13 (008).

[31] Xiao Bai-ye, Zhao Ru-zhou. On Chinese Local Governments’ Leading Role in Constructing a Harmonious Society[A]. 2005年公共管理国际会议论文集[C]. 2005.

11

南通大学管理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致 谢

本篇论文是在黄丽娟老师的悉心指导和严格要求下完成的。从课题选择到论文撰写,无不包含着黄老师的辛苦付出。在此表示深深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没有黄老师的付出,也就没有我的这篇论文。

同时也要感谢各位专家、学者们的研究,正是有了你们的苦心孤诣,我才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来完成论文的写作。是你们的研究成果给了我指引和帮助,让我能够更好完成任务。

最后要感谢陪伴我四年的老师和同学。是你们陪伴我经历四年的风风雨雨,让我在美丽的通大成长,让我学到了专业知识,为论文写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我将来在社会上更好地成长打下了基础。再次致谢!

12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wrix.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