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综合交通发展战略 - 图文

更新时间:2024-04-18 01:5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三部分 综合交通发展战略

1.

1.1 社会经济发展目标

(1)国民经济发展

安阳市到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00亿元,人均18100元;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1765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9697元。

表1-1 安阳市经济发展目标

指 标 项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2005年价格) 经济增长率(%) 人均生产总值(元,2005年价格)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2005年价格) 2005年 545 12.8 10200 8900 2010年 1000 12.5 18100 13120 2020年 1765 10 29697 20997 城市交通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产业结构

安阳市到2010年三次产业结构为13:58:29,到2020年三次产业结构为9:44:47。

表1-2 安阳市域经济发展目标

指标项 第一产业占生产总值比重(%) 第三产业占生产总值比重(%) 2005年 15.4 26.1 2010年 13 29 2020年 9.2 46.5 (3)城市区域发展

以中部崛起为契机,把握区域发展态势,加强与东部沿海地区协作。一方面利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机会,提高安阳知名度,大力发展旅游业。另一方面要利用东部地区的经济优势和本地良好的产业基础,积极承接产业和资本转移,加快经济发展。

充分利用地处国家两大干线交汇的地理优势,主动积极加强与以郑州为核心的中原城市群联系,利用郑州的政治、金融、信息、旅游及技术研究等方面的优势,加快产业发展,增强城市实力。

加强安阳与邯郸、长治、焦作、新乡等晋冀鲁豫四省交界地区联系,建设安阳西向长治、

东向聊城的道路,积极发展产业协作,实现商品、劳动力、资金、信息等要素的自由流动,促进共同发展。

打破行政区划分割,积极构筑以安阳为中心、濮阳鹤壁为次中心的豫北城镇群。强化三个城市间的社会经济联系,协调综合交通及公交建设,促进市政公用设施共享共建,优化旅游资源与线路,加强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实现共同发展,从而带动区域发展。

1.2 城市空间与土地利用

1.2.1 安阳城市总体规划(1994~2010)

(1)城市性质

国家级的历史文化名城,以钢铁、电子、轻纺为主,商贸旅游业繁荣的区域中心城市。 (2)城市规模

远期(2010)人口规模100万人,用地规模100平方公里,用地发展方向为向西发展为主。

(3)城市结构

城市以向西发展为主,建设铁西、铁东、开发区、洹河北区四个组团,形成东西两城、南北两片的组团式结构。

1.2.2 安阳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06~2020),后边有的地方如P64写的是

2005~2020

(1)城市性质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新型工业基地,豫北区域性中心城市。 (2)人口规模

安阳中心城区城市人口2010年将达到105万人,其中暂住人口约13万人;2020年达到155万人,其中暂住人口约23万人。

(3)用地规模

根据近、远期的发展速度、用地布局和建设特点,规划各阶段的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为:2010年,安阳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105平方公里,人均100平方米;2020年,安阳中心

城区城市建设用地150平方公里,人均100平方米。

(4)城镇体系规划

根据市域城镇布局形态,城镇发展的特点和城市化发展的要求,以中心城市为节点,以高速公路和市域主干公路为依托,规划构建“一心两轴网络状”的城镇空间发展结构。

“一心”是指安阳主城区,包括中心城区、安阳新县城、柏庄镇、水冶镇、曲沟镇组成的城市中心,是市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市域交通枢纽所在,是未来发展需要重点培育的增长极核,是吸引人口集聚的重点地区。主要承担区域性服务职能,辐射范围扩散到市域以外。

“两轴”:南北向京广城镇发展轴,依托京广铁路、107国道、京珠高速公路形成人口、经济、城镇的聚合轴;东西向林州至南乐城镇发展轴,以安林高速公路、安南高速公路、省道301、省道302、省道303、安李铁路、汤濮铁路等构成的复合交通走廊为依托,西连长治,东经濮阳、聊城通往青岛,是豫北区域级城镇发展轴。

表1-3 安阳市城镇规模等级结构规划 城镇等级 特大城市 中等城市 城镇规模(万人) >100万 20-50万 数量(个) 1 3 城镇名称 安阳中心城区(150万) 林州市区(35万)、水冶镇(22万)、安阳新县城(20万) 汤阴县城(12万)、滑县新县城(15万)、内黄县城(10万) 姚村镇、合涧镇、临淇镇、陵阳镇、东姚镇、2-5万 12 铜冶镇、柏庄镇、宜沟镇、龙泉镇、留固镇、白道口镇、后河镇 小城镇 1-2万 10 河顺镇、横水镇、桂林镇、善应镇、曲沟镇、菜园镇、万古镇、牛屯镇、井店镇、楚旺镇 原康镇、五龙镇、采桑镇、东岗镇、任村镇、0.6-1万 14 石板岩镇、吕村镇、任固镇、五陵镇、高平镇、上官镇、王庄镇、东庄镇、梁庄镇 合计 315万 43 小城市 10-20万 3 (5)城乡协调区空间结构

近年来随着城市经济快速发展和建设空间迅速扩展,安阳中心城区扩散效应初现,周边城镇如水冶、柏庄、宝莲寺等已经承担中心城区部分工业、物流、市场等职能。本次安阳市城市总体规划基于殷墟大遗址保护、中心城区城市结构优化、城乡建设协调及生态环境改善等方面的需要提出了城乡协调区这一概念,包括规划期内与中心城区功能协调的地区以及城市建设空间未来连绵拓展到的区域,具体而言包含水冶镇区、曲沟镇区、柏庄镇区、白壁镇区和汤阴县城,定义为安阳城镇集聚区,作为城乡协调区城市建设的主体。

? 中心城区

中心城区已进入空间跨越阶段,结合行政中心东迁发展东南新区,建设商务中心、商业中心、体育中心,提升服务职能。依托古城区、文峰路、红旗路、铁西路等发展大型超市、百货商场、专业市场,强化商贸职能。结合地形水体等建设公共绿地,创造宜居城市。

? 多组团

白壁组团:结合安阳新县城和京广铁路高速安阳客运站,发展成为既相对独立又与中心城区密切联系的组团,承担县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中心城区的科研教育职能。

汤阴组团:作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周易起源地和汤阴县城,汤阴组团旅游资源丰富、发展基础较好。保持团块状矩形方正的城市形态和方格网道路格局。随着交通网络升级,汤阴组团与中心城区的联系将更为紧密,规划承担县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中心城区的部分工业职能。

柏庄组团:现有镇区在用地挖潜整理的基础上,依托107国道以向南、向东发展为主,尽量减少过境交通对镇区功能的影响和干扰。规划形成“一轴两心”集中式的布局结构,其中“一轴”是指以御路沟作为镇区发展的生态景观轴线,“两心”是指将御路沟的东部和西部作为两个中心来发展。

水冶-曲沟组团:水冶组团向东发展为主,曲沟组团向北发展为主,结合起来形成西部工业组团。

(6)中心城区空间布局结构

? 发展方向

以向南、向西发展为主,跨越安阳河适当向北发展,京珠高速公路以东地区结合铁路客运线安阳站和白壁安阳新县城的建设作为城市的东部组团。

? 用地结构

中心城区总体用地空间结构为“一区三片”,由五部分组成。

一区指城市中心区,西起京广铁路,东至京珠高速公路,南起安林高速公路,北至安阳河。作为城市市级中心区所在地,承担城市商务金融、办公、文化博览、教育体育等功能,是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古城所在地。城市中心区不仅是城市历史文脉的载体,同时也是发挥区域性中心城市服务和管理职能的重要地区。

城市中心区主要由古城、城市商务区、市级行政办公区、市级商业区、教育科研区、市级体育中心、市级文化博览设施和市民休闲广场绿地等构成。

三片指南片区、西片区和殷墟片区。南片区位于安林高速公路南部地区,由安林、京珠高速公路以及107国道、羑河围合的区域。作为安阳市工业产业的重要集聚地,以安阳高新

技术开发区为主体,整合中心城区及市域的一二类工业企业。南片区西部为工业区,以工业企业、仓储物流、对外交通功能为主。东部为生活服务区,以居住、公共服务等功能为主,规划为城市南片区的副中心。

西片区位于安林高速公路、京广铁路、安林路和南水北调输水线围合的区域。西片区华祥路以西地区为工业物流区,安排城市中心区或旧区改造置换出来的工业企业以及其他二、三类工业,文明大道以南保留以安彩等企业的现状工业用地,并适当留有余地。文峰大道作为西片区的城市副中心,安排区级商业、文化娱乐、体育、医疗卫生等设施。

殷墟片区是安阳历史文化名城的核心内容,也将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地。殷墟片区由殷墟遗址保护区和周边地区组成,西起电厂路东侧,东至胜利路,南起文峰路,北至北外环路。在对核心区进行保护的同时,加强周边地区旅游服务设施的建设和整体环境的改善。

图1-1 安阳市中心城区用地规划图

1.2.3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安阳市作为中国七大古都之一,历史悠久,文化遗存众多,是国务院1986年公布的第二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安阳现有殷墟、文峰塔、羑里城、岳飞庙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8处。为做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安阳市政府于1988

年组织有关部门共同编制了《安阳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实施。该规划提出了名城保护的范围、等级;提出了明确的名城保护原则、指导思想、内容和构思;分别对重点地段和老城制定了保护规划方案,并结合旅游业的发展提出了保护和改造措施,对安阳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 古城区

安阳老城始建于后魏天兴元年,距今已有1600年历史,现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老城区位于京广铁路以东的市区中心地段,占地2.4平方公里,区内居住人口近10万人。目前区内建筑物质性老化、基础设施配套陈旧、公共服务体系不完善,严重影响了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文物的保护工作。

《安阳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安阳市城市总体规划》中制定了“以发展为动机,以保护为基础”的指导思想。保护的重点是老城格局、传统街区、典型民居、文物古迹、空间轮廓和整体环境面貌。落实文物建筑、历史文化保护区、城市风貌等保护措施,有序对旧城进行积极保护、更新。做到老城保护与改造建设相结合,实现传统风貌的继承与延续。

? 殷墟保护区

殷墟位于安阳市区西北,横跨洹河两岸,为商代晚期都城所在地,距今已有3300年历史。保护区东起胜利路、红旗路,西至前皇甫村西和范家庄西一线,北达殷北路,南及六家庄、徐家桥和解放路,总面积32平方公里。其中重点保护区以小屯宫殿宗庙区、王陵区和洹北商城为中心,面积9.3平方公里。

该区域的总体规划目标是立足保护殷墟历史格局和历史环境风貌,逐步将殷墟遗址规划建设成为全面展示殷商文化,具有“原真性、可读性和可持续性”、文物保存完好、自然与人文环境相协调的文物古迹和旅游胜地。

1.3 问题与挑战

1.3.1 如何促进和适应城市发展与城市空间结构布局的调整?

依据《安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2006~2006????,安阳市将由大城市转变为特大城市,国民生产总值由目前的545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1765亿元,人口由82万人增长到150万人,用地规模由72平方公里增加到150平方公里,城市的半径也由5公里扩展到10公里。这种转变是一种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随之带来的是城市交通的机动化以及城市交通需求的多样化,对安阳来说发展城市快速交通系统也初步??提上了日程。

同时从本次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可以看出,规划提出了安阳市城乡协调区的概念,也对中心城区进行了空间布局的调整。城市空间布局的调整对城市整个交通系统将产生较大的影

响,而同时在城市空间布局结构形成的过程中,又面临交通发展引导城市布局的功能的发挥。城市协调区的构建对城市交通系统网络的拓展提出了要求,使本次规划研究范围将放在更大的范围内,为未来城市的发展预留交通设施条件。

1.3.2 如何应对机动化水平迅速提高的挑战?(本节没有回答怎么应对挑战?)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机动化是城市交通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在城市交通规划和交通设施建设中必须充分考虑到城市机动化对用地布局和城市交通带来的冲击。

私人小汽车的发展是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小汽车购买力提高,小汽车的快速、自由、私密等特点吸引人们选择的结果。

从机动化发展的趋势,机动化进程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理想状态下的机动化轨迹呈较明显的罗吉斯特增长曲线,并可分为雏形起步、膨胀普及、成熟饱和三个主体发展阶段。目前,我国正处于雏形起步阶段,以小汽车开始进入家庭为主要表象。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更加优惠的汽车消费政策的出台,在未来十年间,将会完成机动化由雏形起步向膨胀普及的过渡。

机动化阶段性增长理想曲线 机动化水平 雏形起步期 膨胀普及期 成熟饱和期 图1-2 机动车发展阶段划分示意图

从国内其它城市居民出行意愿调查的统计来看,城市居民中倾向于私人机动交通的比例比汽车产业政策实施之前提高了十几倍,而自行车交通出行的比例在大部分城市已经持续下降。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交通模式将会在规划期内出现质的变化,由传统的非机动车占主导的交通模式转化为机动车(公共交通、小汽车等)交通为主。这种变化在我国一些经济发达的城市已经开始,且变化速度很快。

机动车的发展与经济发展、城市扩张密切相关,城市范围的扩大也是居民出行依赖机动化交通的一个重要因素。随着都市圈的形成,土地开发将逐渐外移,城市活动范围扩大,增加了城市与外围地区的交往,机动化交通将在城市交通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机动化与城市用地及城市人口密度的关系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机动化改变了非机动车交

通下的出行时空观念,使人们在一小时内的活动半径可达50~80公里,刺激了城市的扩张,表现为城市用地的扩大,郊区化发展加快。另一方面,高密度的城市用地布局和城市人口分布,又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机动化的速度。

世界银行通过对全球50多个国家的分析,得出了轿车拥有量与城市人口密度的弹性系数,为-0.21,即城市人口密度每下降一个百分点,轿车的拥有量将增长0.21%。总的趋势是机动车拥有水平越高,人口密度越低。

由此可见,城市用地需求量的增大是机动化发展的基本条件,主要反映在两个指标:一是人均城市用地,二是人均道路用地。世界上机动化程度较高的城市人均城市用地均在100平方米以上,人均道路用地一般也超过10平方米。与国外城市相比,我国城市的人均城市用地和人均道路用地都处于比较低的水平,全国36个主要城市的平均指标只有72.4平方米和6平方米,这种低水平的用地条件和机动化的趋势形成尖锐的矛盾。

结合多种影响因素的分析,预计未来二十年,安阳市将进入“机动化膨胀普及期”。汽车的拥有率将呈现快速增长的势头。目前安阳市市区汽车千人拥有量为52.7辆/千人,到2010年将达到70~90辆/千人,2020年将达到140~160辆/千人。到2020年城市汽车的总拥有量将达到25万辆左右。

机动车发展的影响因素 (1)国家汽车产业政策

1994年颁布的汽车产业政策明确提出将汽车产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汽车产业政策的实施已经对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地促进作用,以轿车为核心的生产体系已初步形成,也为我国城市机动化水平的提高奠定了物质基础。

1996年,国务院授权公安部会同建设部负责大城市交通总量控制方案的审批,对各城市出台的交通控制措施进行审查,以防对汽车工业造成不利的冲击。2000年10月,在中共中央十五届四中全会上,将“鼓励汽车进入家庭”列入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五计划”的建议》。

这些政策和措施十分鲜明地表达了国家对汽车工业的支持力度,必将进一步加快城市机动化的进程。 (2)土地管理政策

土地是城市建设最重要的资源,也是对城市交通影响最大的资源,不同密度和布局的城市,其交通的空间分布和交通方式构成有很大的差异。

我国土地资源紧缺,特别是在城市化进程较快的地区,土地资源更是宝贵,为避免乱占耕地的粗放开发,国家对城市发展用地的规划和使用制定了严格的土地管理政策,严格

控制城市人口规模和人均城市用地水平。

在严格控制城市用地的背景下,城市发展必然以高密度开发为主,特别在大城市更是如此。高密度发展的城市,交通的集聚程度高,需要大容量、高效能的运输系统来支撑,鼓励公共交通发展就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

土地管理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将起到减缓汽车进入家庭的速度。 (3)城市交通发展政策

80年代初制定的城市发展政策蓝皮书中,已经将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作为大城市交通发展的主要方向。国家“十五”计划中,也提出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在我国土地资源紧缺的条件下,发展集约式的公共交通已经成为大城市交通发展的普遍原则。

但城市交通发展政策又具有鲜明的个性和针对性,由于社会经济实力不同、城市布局不同、土地使用强度不同,交通管理水平不同,各城市的交通发展政策必然存在较大的差异。符合城市特征和发展水平的交通发展政策,可以起到协调土地利用和交通发展的关系、引导交通结构良性转化的作用。

城市交通发展政策在城市机动化发展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双向调节作用。 (4)交通管理政策的影响

交通管理政策和对策是机动化过程中不可忽视的敏感因素。如北京和上海两市对机动车的拥有采取了完全不同的政策,结果导致上海注册私人小汽车仅为北京的几十分之一,同时出现了车辆的异地注册和私人汽车挂靠单位的现象。南京封闭了两年的机动车注册在1998年开始解封后,机动车数量有了较快地增长。又如北京1995年末的加收汽车增容费的传言,使一个月的汽车销售量达到2万多辆,占全年的13%。

1.3.3 如何促进和服务于区域一体化和城乡一体化?

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背景趋势下,未来区域功能定位和区域关系的协调是推动城市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因素。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区域化趋势带来地区间人和物的巨大流动,高速公路、铁路、城市间快速交通系统的建设呈现出一体化的发展方向。区域交通系统布局所形成的交通走廊是城市空间扩展和功能组织的依托,与城市骨干运输系统的衔接和交通枢纽点的集散组织是发挥一体化效率的关键。多方式的运输系统提高了人员的流动性和可达性,为区域的协同发展提供了基础保障。

如何促进安阳在区域中地位的加强?

安阳处于京广、陇海两大国家级城镇发展轴上,具有承东启西、沟通南北的地理区位,

但是这一优势并不是独特的,太行山麓的众多城市均有类似的区位条件,因此如何促进安阳市在区域中地位的加强成为城市交通发展研究的关键问题。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区域功能地位的提升、国道主干线高等级公路网的完善及高速铁路的修建,安阳的辐射范围必将成为京津冀经济区、山东半岛城镇群和中原城市群之间的重要交通枢纽。无疑,随着豫北城镇群的发展,安阳作为区域中心其地位的加强需要强有力的区域交通设施支持。

如何支持安阳在豫北城镇群的中心地位?

表现在两个层面:一是豫北城镇群,由安阳、濮阳、鹤壁三个主要城市组成,以安阳市区为中心、濮阳鹤壁为次中心,在这个层面上需要加强区域范围内的高等级公路的修建,强化安阳市与周边城市之间的联系;二是安阳市域范围内“一心两轴网络状”的城镇空间体系,在这个层面上需要在市域范围内建立公路干线网络,使得市区与周围城镇之间的联系快速、便捷。

1.3.4 如何适应交通出行空间分布特征的转变?

在中心城区内,多中心多组团的形成将对改变城市交通的出行特征,加大出行距离,这对城市居民机动化出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城市空间的发生吸引量强度将出现一定的变化,中心区交通积聚强度最高,向心交通依然强大;外围片区交通需求增强,中部和外围的出行联系强度加剧;客流需求走廊明显,走廊需求强度增大。

城市重要截面的交通将和核心区一样,将成为交通关注的重点。

1.3.5 如何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和环境能源的需要?

城市的竞争力来源于城市营造的环境,人们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将不仅仅满足于能否解决温饱的程度,环境质量已经成为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机动化发展所带来的环境污染、对城市风貌的关系、能源的消耗等问题使得可持续发展与城市交通密切联系起来,如何协调此种关系成为一个城市决策的重要考虑因素。

安阳市自行车(包括电动自行车)拥有量很高,未来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将仍然是居民的主要出行方式,而自行车作为绿色交通与可持续交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安阳市机动车与自行车的矛盾随着城市机动化的到来将越来越激化,因此必须寻求一个有效的解决办法来解决这对矛盾。

2. 城市交通发展战略

城市交通发展战略的选择是一项长期的选择,战略的选择需要充分考虑投资的因素,战略的确定从某种意义上是一项与未来有密切关系的选择,它将不仅仅关系到人们的出行问题,而且关系到土地开发模式以及所促成的城市化形态,甚至关系到人们未来生活方式。交通发展战略是关系到技术上、经济上、城市生活方式上的选择。

2.1 交通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

? 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系统,鼓励自行车交通出行,整合多种交通方式间的协

调发展,引导城市合理交通方式结构的形成;

? 加强城市对外交通建设,带动周边区域发展,提高安阳作为豫北中心城市的地

位;

? 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通过交通发展引导城市合理功能布局的实现; ? 在交通发展战略中贯穿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思想,通过合理的交通规划实现交通

发展与名城保护的相互协调。

2.2 城市交通发展的目标

安阳城市交通发展的总体目标为:构筑一个“安全、高效、节约、可靠、和谐、多元”的城市综合交通系统,为城市提供全面、多层次的交通服务,通过交通发展引导城市合理布局,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在总体目标的指导下确定具体的分目标:

? 实施城市总体规划的多中心分散组团式城市用地布局,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城市

交通系统。

? 建立等级匹配、功能明确、符合相关规范要求的道路网系统,并适应现代化交

通组织、公交优先措施、和远景城市用地的扩展。

? 完善交通配套设施,兼顾自行车与机动车的发展需求,提高配建停车控制指标。 ? 制定科学的交通政策,合理引导车辆的发展。

? 建立稳定、多元化的投资机制,保障城市道路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稳定、持

续,促进城市交通良性发展。

? 合理布局区域交通设施,形成区域交通与城市交通的便捷集散与换乘,发挥安

阳市豫北中心城市的功能作用,促进区域的协同发展。

? 逐步形成以常规公交为主体、快速公共交通为骨干、融个体交通(自行车与小

汽车)为一体的、多元化协调发展的综合客运体系。 ? 建成现代化的交通管理系统,形成完善的交通法规体系。

2.3 城市土地利用与交通协调战略(交通与土地利用协调战略)

为保障城市交通与用地协调发展,必须保持土地开发模式与城市交通发展模式的适应性,对于安阳市来说其规划建设策略为:

(1)调整单中心城市布局结构,减缓中心区交通集中压力

结合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布局结构,从单中心集中式用地布局调整为多中心分散组团式的布局模式。

对于规划形成的多中心多组团应尽量保证其各类用地的平衡,以减少居民与就业人员日常到中心区的出行。

对中心区的土地开发强度进行控制,避免中心区就业岗位过度集中而导致的交通流集中压力。

(2)调整用地布局,积极倡导绿色交通,保证土地利用与交通(交通与土地利用)的协调发展

注重新区的居住与就业的相对平衡以及商业网点、文体设施、中小学校等配套建设,积极发展城市副中心以及居住区中心,减少不必要的长距离出行。

城市用地的拓展尽量向一个方向发展,并限制向北部发展。

大型工业用地尽量布置在中心城区外围,并与区域交通设施合理衔接。 教育、医疗、商业等服务设施用地尽量均匀地分布在各中心、各组团内。 (3)以交通走廊的建设引导城市的发展

以公共交通主通道形成主城区的客运交通走廊;以机动车主通道道路为骨架,形成主城区的机动车交通走廊。客流走廊与机动车走廊在空间分布上分离布置,形成与城市功能和土地利用相协调的交通运输系统。

(4)建设支撑中心区发展的交通设施,以合理交通组织和道路设施完善,保障中心区城市功能的发挥

建设外环快速路,提高中心区外围道路的道路等级,分流中心区的机动车交通,减少车

辆在中心区客运主通道上的穿行。

通过公交专用系统的建立,提高中心区公共交通的运输服务水平和吸引力,更好地发挥中心区商业、商务和服务功能。

通过中心区支路及街坊道路的有效利用,实施机非分流,改善自行车交通条件,并完善中心区步行系统。

(5)以规划引导和法制建设保持土地利用与城市交通协调发展

借鉴先进国家的《土地区划法》的经验,通过“法定图则”制定并严格执行土地开发交通设施配套标准及建设规定,确保开发地块上的地方性道路、停车设施及公交场站的用地和建设。

严格控制干道两侧、特别是交叉口周围的大型集散性公建的出入口布置;干道交叉口周围要保留拓宽渠化的用地;主次干道上保留公交港湾式停靠站用地等。

2.4 交通运输模式选择战略

2.4.1 交通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

为满足城市居民的出行,城市需要提供良好的交通环境,提供完善的交通供给系统。不同的交通方式的选择将提出对于不同的交通供给系统的要求。一个城市选择什么样的交通模式,成为核心研究的问题。各种交通方式在城市出行中都承担着重要的角色,整个城市的交通模式的确定将取决于多种因素,如城市空间资源的限制、城市空间尺度的大小、城市经济水平、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等。一个合理的交通模式将是在各种因素充分考虑的条件下,形成的均衡的战略决策。

? 交通方式与城市用地规模

我国不同交通方式出行的平均时耗大致为:步行小于20分钟,自行车小于30分钟,公交小于45分钟(30分钟乘行,15分钟步行与候车)。

根据国内外专家研究,大城市居民出行可忍受的不同目的的出行时间可参考下表。

表2-1 大城市不同出行目的可忍受时间

出行目的 就业 购物 游憩 理想出行时间 10 min 10 min 10 min 可接受的出行时间 25 min 30 min 30 min 能忍受的最长时间 45 min 35 min 85 min 如果以实际行程时间30分钟作为各类出行活动的计算时距,并假定:

? 城市用地形态采用紧凑的单中心同心圆模式;

? 市区内各方向的可达性是均匀的,定义某种交通方式30分钟的行驶距离作为

建成区内的活动半径R。

则可粗略得到不同交通方式来决定的城市用地规模大小见下表。

表2-2 不同交通方式与城市用地规模

交通方式 行驶速度(km/h) 计算速度(km/h) 活动半径(km) 城市建设区用地规模计算值(km) 2步行 4-5 5 2.8 20 自行车 8-14 12 6 110 公交车 15-22 20 10 315 地铁 25-35 30 15 700 市郊铁路 35-40 35 17.5 960 小汽车 35-45 40 20 1250 安阳市城市用地规模从目前的72平方公里发展到2020年的150平方公里,仍然处在自行车活动半径的主要覆盖面中。虽然小汽车所承担的交通将会持续增加,但自行车仍将保持一个相当大的比例,并且自行车凭借其自身优势在安阳这样的城市应该得到鼓励。

自行车交通的特点

自行车的优点是短距离的门到门的服务;

自行车无论是对政府还是对个人来说都是最经济的;

虽然未来城市居民出行距离将会增加,但仍将有大量短距离出行将保持; 许多出行使用公共汽车并不方便,这就为自行车发展提供了空间;

公共交通与自行车的联运为解决那些缺少公共交通服务的地区提供了一个解决办法,同时也能够代替小汽车的长距离出行 。

? 交通方式与服务水平

不同的交通方式具有不同的特点,都有其适宜服务的环境。在其合理的服务环境中,都能够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步行在近距离2公里范围内受到人们的青睐,自行车在6公里以下的范围,成为人们喜爱的交通工具。但对于长距离的出行,高速度的要求使得机动化交通方式成为选择的交通工具,公共汽车和小汽车方式同样可以提供机动化服务。但两者从服务的标准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小汽车交通由于其灵活、方便、快速、私密、自由等特点受到大多数的喜爱;公共汽车交通可以将人们从驾驶中解脱出来,同时提供快速的服务;轨道交通可以提供更加准点高速的服务,并且不受道路拥挤状况的影响。从服务的角度,各自具有其独特的特点。

? 交通方式与城市空间资源

交通以两种主要方式在空间上留下痕迹,首先,它要穿过它自身要占据的空间,此外,要穿过空间的占据形态,主要是城市化的空间占据形态。

表2-3 各种交通工具所需空间面积

平均载客 (人) 1 1 1.25 30 1800 停车面积 (平方米) 0 1.5 10 30 540 每位乘客 停车面积 (平方米) 0.3 1.5 8.0 1.0 0.3 行驶或行走时 通过面积 (平方米) 0.4 1.5 3.0 9.0 1200 行驶或行走每位乘客所占面积 (平方米) 0.4 1.5 2.4 0.3 0.67 交通工具 步行 自行车 汽车 公共汽车 轨道(地铁) 公共汽车、轨道交通和小汽车交通相比,具有节约空间资源的优势。对于安阳市东西长20公里,南北18公里的组团布局形式,宝贵的截面的空间资源成为选择发展公共交通模式的重要因素。

? 交通方式与城市风貌古城保护

安阳是全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古城的风貌和历史发展的沿革已经成为城市的重点,不可能在城市旧城采取无限交通供给的策略。

? 交通方式与环境资源

机动化带来的污染问题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话题,机动化带来的污染包括空气污染和噪音两部分。在城市中,令人感觉难受的噪音因素有80%来自交通,由行驶的车辆引起;城市中50%以上的污染由交通造成,不同的城市此比例有所差异。从环境资源的角度,必须对于小汽车发展模式进行适度的定位。

? 交通方式与城市土地利用模式

主导的交通方式和城市空间形态有紧密的联系,大容量的公共交通和密集的中高密度的开发相协调,汽车交通和松散的低密度的私人居住方式相协调。世界各个大城市的不同土地利用交通的关系都证明了这一点。

? 交通方式的投资与经济发展

不同的交通方式供给系统的建设具有不同的投资。城市必须选择适合经济发展阶段的交通发展模式,任何过高成本的发展模式必将为城市发展带来很大的负担。

? 结论

机动车交通的基础设施建设,在空间占用和运营的费用都是相当昂贵的,同时道路网络的容量是有限的。

为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安阳不可能在全市采取无限扩大道路基础设施的方法无限满足小汽车交通的发展,城市交通的重点应该从扩大基础设施规模逐步转移到如何充分利用设施上来。

对于安阳来说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系统,鼓励自行车交通出行,整合多种交通方式间的协调发展才是正确的。(对于安阳来说,应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系统,鼓励自行车交通出行,整合多种交通方式间的协调发展)。

城市交通发展政策需要考虑城市的发展阶段,城市的经济承受能力,城市交通发展的可持续发展要求。

不同区域不同资源的条件下,对于交通发展模式有不同的要求。

2.4.2 城市合理交通方式结构

表2-4 全市交通方式结构比例

步行 自行车 公共交通 机动车 合计 2005年 结构1 32.70% 57.50% 3.50% 6.30% 100.00% 结构2 / 85.40% 5.30% 9.40% 100.00% 2020年 结构1 25.00% 48.00% 15.00% 12.00% 100.00% 结构2 / 64.00% 20.00% 16.00% 100.00% 注:结构1包括步行方式,结构2指不包括步行方式。

2.4.3 分区交通发展模式

不同的城市分区存在不同的特点和发展阶段,不同区域也应该采取不同的交通发展策略。

古城区是历史文化风貌保护的重点,其交通发展策略将以保护为主题,以服务促保护的策略思想。具体来讲,要确定以绿色交通(公交与自行车)为主导的交通方式结构,尽量降低古城内的机动化交通强度,在保护和提高服务中间寻找平衡。

中心城区铁路以东地区是安阳市的核心区,商业中心、行政办公中心、商务金融中心集聚于此,城市开发将以高密度开发为主,应明确公共交通为主的交通发展模式,边缘提供机动化快速走廊,支持城市核心区与周边其他片区的联系。

中心城区铁路以西地区是工业、居住混合区,分布着大型工业企业及其职工家属生活区,是相对较为独立的区域,此地区的交通发展策略应充分体现客货分流、人车分流的原则,要营造完善的自行车与步行交通环境,并同时提供公交、小汽车等机动化的交通服务设施。

中心城区洹河以北地区属于殷墟保护区与自然景观区,城市开发将以低密度开发为主,以居住功能和休闲旅游功能为主。这部分区域的交通发展策略应以营造良好的环境为主题,一方面提供方便的公交系统服务,另一方面应适度满足小汽车的的出行需求。

东部片区是未来重点发展的新区,其建设将是高标准、高速度的建设,其与中心城区将形成大容量的客流走廊。由于受到京珠高速、高铁的分隔,因此走廊交通采取公共交通为主,机动化辅助的发展模式,同时坚持和主城区公共交通走廊和机动化走廊建设并重的原则。

南部工业片区以发展工业为主,其交通设施要加强与北侧居住区的联系,并遵循保持客货分流的原则,采用较低的路网密度指标。

城乡协调区内的外围组团内部应形成独立的交通系统,而在与中心城区的联系走廊上应建立以公共交通和小汽车并行发展的模式。

城市不同分区都应该创造宜人的步行环境与舒适的自行车行驶条件,建立完善的步行与自行车系统。

2.5 道路网络发展战略(发展快速路在什么地方提出?)

未来安阳市的道路网络体系必须适应现代化的交通组织、公共交通优先、适度的机动车发展水平和机非分流等要求。坚持重视道路设施建设,以适应不断增长的交通需求,保证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

(1)保持方格网道路格局,重视道路骨架结构的建设,完善道路功能分级。 (2)建立自行车道路网络系统,形成自行车交通和小汽车交通相对分离的道路网络。 (3)为支持城市“一区三片”的中心城区空间布局,优先高标准的进行城市主要干道建设,强化与外围组团联系的机动车交通走廊;为支持强化中心区的空间发展策略,以完善中心区道路网络为目标,以道路功能层次的完善为主题,完善城市主要干道的整治,提高其通行能力,完善次要干道和支路密度,提高可达性;为东部组团和南部组团的建设进行道路设施用地的控制,为东西片区发展奠定基础。

(4)为有效快速疏解过境交通、对外交通和城市各片区间的长距离机动车交通,缩短片区之间的时间距离,增强城市功能的发挥,同时保护城市古城历史文脉和中心区的繁荣,构筑“两横两纵”的快速路网络系统。快速路网络系统和城市对外高速公路一并构造城市的快速机动化网络。

(5)为支持安阳城乡协调区的形成,在近期升级既有公路设施加强中心城区与城乡协调区内其他城镇的联系,远期随着城乡协调区发展的成熟建设城市快速机动化系统。

2.6 公共交通发展战略

(1)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充分发挥城市公共交通的作用,提高公共交通的可达性和服务水平;

(2)建立分层次的公共交通网络,以快速公交系统为骨干,组织不同等级的公共交通线路,强化服务功能;

(3)设置公交专用道,保障路权使用,增强竞争力; (4)强化公交场站特别是公交港湾停靠站、换乘设施的建设。 (5)在新建小区规划建设的同时保留公交线路进入的通道及场站用地。

2.7 对外交通一体化发展战略

加强对外交通联系,保障城市区域的发展需要。充分发挥各种对外交通方式的运输优势,形成安阳市公路、铁路两种方式功能互补、协调运行的综合区域交通系统。

公路:以提高现有干线公路等级,加强县乡联系公路建设为重点,同时加快高速公路建设,形成等级协调搭配、路网完善、运输合理的公路网系统。

铁路:充分发挥高铁站的优势,并改造既有铁路客货运站,提高铁路综合客货运中转能力和集散能力。

航空:通过高速公路网络加强与郑州新郑机场与邯郸马头机场的联系。

合理布局对外交通设施,保障对外交通与城市交通的衔接与转换,为城市对外交通提供良好的集散条件,促进城市区域发展。在加强城市出入口道路建设的同时,在主城区内完成对现有及规划公路客运站、货运站,铁路客运站、货运站的改造和建设。在城市的外环路与对外的主要出入口附近建设对外停车场,截流进入中心城区的外来货运车辆。

2.8 交通设施建设与投资战略

重视自行车交通设施的建设,同时营造好的步行交通环境。

适应机动化发展要求,调整不同性质、规模建设项目的停车配建指标,加快城市公共停车场建设,尤其是城市中心区的停车设施。

建立稳定、多元化的投资机制,促进城市交通的良性发展。根据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和交通增长趋势,参照相关城市基础设施投资政策,安阳市道路交通基础设施的投资宜维持在国内生产总值2-3%的比例,并保持稳定的投资增长。在交通投资中,要充分体现公共交通发展和道路建设并重的原则,共同实现多元化交通系统的建设。在增加道路建设的同时,注重

对已建道路的维护与利用。

2.9 交通管理战略

加强现代化交通管理设施建设,提高交通管理的科学化水平,努力挖潜道路交通设施的运行效益,改善交通安全和交通秩序,缓解交通拥挤。

充分利用不同等级的道路特别是快速路来制定科学的交通流组织,从宏观上调节城市交通流,平衡城市交通流量。

根据道路设施条件和交通流特征,组织单向交通系统和机动车、自行车、步行等专用路系统;通过优化交叉口交通组织,分流过境交通;实施中心区部分车辆的时间、空间运行限制等多种有效手段,科学合理地调节交通需求。

健全交通法规,加强交通宣传教育,建立完善的交通管理保障体系。

近期完成对现状市场占道的改造,特别是城市中心区各类市场附近的市场占道,恢复道路的交通分流功能。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wrip.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