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创新能力的必要性

更新时间:2024-06-28 23:0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领导干部的创新

一、提高领导干部的创新能力的必要性

(一)是现阶段社会主义各项建设事业发展的要求

十七大报告中提到了一个总体布局: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建设,在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各项事业也在展开,各个不尽相同,有的取得很大进步,有的不大,有的没什么进步。比如我国2009年的GDP总量已经达到33.50万亿,财政收入6.8万亿元,今年gdp总量已经超过日本了,成为世界第二,这是个不小的成果,说明我们社会主义各项建设事业取了很大的成就,也反映了我们各级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和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我们社会主义事业还存在很大的风险、不足,需要改革创新。

1、我国的政治建设需要改革创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创新就是政治体制改革。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一直倡导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以来,经济增长方式也由粗放向集约过度。但是政治体制上这些年来一直没有什么实质性进展。到底政治体制还要不要改?理论上,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基础规律的要求,经济基础或者叫经济体制已经改变了,政治体制改革也势在必行,所以要改。

我们以前的政治体制,在保证宏观经济活动管理和社会管理的“效率 ”方面游刃有余,但是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保障人民的权利、自由和尊严方面,则由于其本身还存在不少的缺陷和弊端。相对于经济体制领域的改革而言,我国的政

1

治体制改革在这些年里,的确是没有能够适应时代、经济和文化领域的发展,明显滞后了。滞后造成了我国当前政治体制运行中的诸多问题,比如党政权力过分集中、缺乏监督和制约机制、贪污腐化的盛行、官商勾结、司法不独立和司法不公等,都对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的稳固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形成了现实威胁。所以有学者以为,目前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最佳突破口应当是司法体制改革。在这种情况下,

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使政治体制与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相适应,对于中国目前的唯一执政党而言,是必须面对的历史抉择,也是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

从温总理的政府政府工作报告和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十七届二中全会上的讲话内容来看,中央高层对此一直保持着非常清醒的认识。在公报中所说:“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相比,同保障人民民主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新要求相比,我国政治体制还有一些不适应的地方,需要进一步加以完善。必须深化政治体制改革。”

今年2010年第十一届人代会上,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我们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包括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以及其他各领域的改革。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和现代化建设就不可能成功。这就释放出高层要研究政治体制改革了的信息。

今年9月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庆祝大会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我们要胜利实现既定战略目标,必须坚定不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不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继续奋勇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全面

2

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努力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突破。”深圳衔“新命”:加速创新行政管理体制。

相对于经济领域和其他领域的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会遭遇更大的阻力,这也是这么多年来政治体制改革止步不前的主要原因。

因此,现在我们具备了政治体制改革的条件,政治体制改革正式拉开序幕,我们的各级领导者也要准备好,做改革创新的践行人。

2、我国经济建设需要改革创新

经济建设,我们已经取得了很大成就,2009年综合国力,中国排名第7,美日德综合国力位居三甲,GDP排名第3(美日中德)。从2009年起中国就成为世界经济第一引擎。2011年底即将GDP总值世界第二,外汇储备世界第一,国内市场规模世界第三等。

中国被称为“世界工厂”,世界离开我们不能很好的发展,但是咱们的经济体制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市场经济,还很不完善。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出口、投资、消费都不如意。咱们的经济总量取得是靠资源能源大量消耗,环境恶化、差距拉大、诚信体系恶化得来的,这是从宏观上看,微观上。

企业是主体,GDP的增长主要靠企业,我国企业在技术创新上存在这样几个问题:

A、关键技术自给率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特别是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 而在创新能力上,不论对外出口,还是企业的研发能力、投入均不足,导致我们的企业获利很低,等于我们的珍贵资源被人家廉价使用,制造大国不是创造

3

大国。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现状是十分令人担忧的,在体现企业技术竞争力的几个主要指标上,我国都处于劣势。《全球竞争力报告2002—2003》我国仅以0.15列62位,不仅低于发达国家,还排在俄罗斯、巴西、印度之后;我国是铁路大国,目前,中国总铁路营业里程约为8.6万公里,占到世界铁路营业总里程的6%左右。绝不能没有自主创新的高速列车,完全靠技术引进来解决中国铁路的问题不切实际。我国刚开始研制机车时,虽然产品已经出炉,却并不被看好,最后还是花了几百亿元进口国外的机车,核心的系统集成技术没有拿到,这样,中国自主研发机车的路被堵死了。

我们的发展还主要靠资金的高投入,资源、能源的高消耗取得的,也就是说没有多少核心技术或者说高科技含量,多靠大量消耗资源取得的。有韩国人说:“中国成为世界加工厂是好事,我们做什么,我们只管开发家工厂里的技术就行了,只要我们保持高档的技术,中国永远是我们的黄金市场。”之句话怎能不是我们震撼,没有技术实力只能受制于人。龙永图说中国纺织品的占领全世界70%的市场,但是中国企业的利润却不到20%。美国硅谷利润率25%;台湾新竹15%;中国东莞5%。一家企业老总说:“我们卖一支鼠标所赚的钱,就能买捆大葱。”

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每创造1美元国内生产总值的能源消耗使他们的4—10倍。现在我国GDP比从前增长了10倍,但是能源消耗却增长了40倍。一些企业是利税的大户,同时也是能源消耗大户,环境污染大户。

B、研发投入少导致自主研发能力弱。

要想获得核心技术,就要增加研发投入,英特尔每年投入到生产上50亿美元,投入到研发上是100亿美元,不断创新。在企业R&D经费支出指标上,2002年我国用于购买国外技术费用达到372亿元,而用于消化吸收引进技术费用只有25亿

4

元,两者之比为100∶7,这导致我国企业陷入自主开发能力弱,又不断购买国外技术的恶性循环;在企业R&D人员指标上,我国企业的R&D人员只是日本、德国的1/10。

C、我国对外技术依存度高。

目前,我国对外技术依存度高达50%,美国、日本仅为5%左右。我国设备投资有60%以上要靠进口。由于不掌握核心技术,我们不得不将每部国产手机售价的20%、数控机床售价的20%—40%拿出来向国外支付专利费。真正的核心技术、关键技术是买不来的,必须依靠自主创新。要避免依赖于人、受制于人,提高竞争力,就必须把科学技术真正臵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所以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加大最自主创新投入,着力突破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技术,加快建设型国家创新体系,支持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社会公益性技术研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尽快消除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加快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大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同时发展低碳经济。

以上是经济建设需要改革创新。 3、我国的社会建设需要改革创新

十七大提出了四位一体的建设,增加了社会建设,这是个新提法,说明党中央对这条短腿要治病了。这几年我国的社会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社保、低保覆盖面扩大了,保障水平提高了。但是还是没有根本性的扭转保障不足的局面,老百姓依然不敢花钱,不敢消费。今年2010年,两会上消费是热点话题,什么消

5

费补贴,消费券,还是消费金融公司,都提倡老百姓消费。谁不想消费?谁不爱消费?谁不会消费?不敢消费,后顾之忧太多,钱花没了怎么办?谁管我的养老、治病。孩子上学,住房?

社会越是要发展,就越要重视“社会问题”。“社会问题”越是解决得好,社会发展就越快,若“社会问题”不解决或解决得不好,那么,社会的发展就不是真正的发展,就会隐藏危机。

现阶段,我国的GDP高速增长,但是社会发展落后,160个国家中排在104名,导致百姓手中有钱不敢消费。

(1)教育——很不和谐。表现在这几个方面,收费上教育改革10年收费增长了25倍,而这10年国民人均说如增长不到4倍,两会期间有政协委员说西部地区甚至达到了30-50倍,这一比例远远高于国外水平。“高中生拖累全家,大学生拖垮全家。”。连中国最富裕的城市广州都负担不起,广州发展速度和经济总量超过了新加坡。难怪有人说:现在的高考还不如古代的科举制度,买一套”四书五经“ ,花不了几个钱,考上秀才好可以免除劳役赋税。“读书无用”论重新抬头。

(2)医疗方面——医疗改革几十年还不成功,也是不和谐,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比例很高,辛辛苦苦几十年,一病回到解放前。现在什么地方不用刺激消费?医院,人满为患。权威机构统计,我国32%的城市人口,59.90%的城镇人口,80%的农村人口没有任何医疗保障。前卫生部长高强说:“农村一半人口因经济原因看不起病,28%的农村人口放弃治疗等死,60-70%的农村人口因病死在家中,农民每年人均收入2622元,而住院看病人均则要2636元,农民有病权年收入就没有了,更不要说大病了,只能等死。”

6

2010年,刚刚结束的美国医疗改革方案,美国投入资金1万亿美元,使得医疗福利系统首次囊括几乎所有美国人,覆盖率达到95%。美国三千多万没有医疗保险的人将因此获得保险,而保险公司不得因为个人的健康状况拒保。韩国1989 年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为人人享有基本医疗提供了制度保证。覆盖率2007年达到98.69%,全民医保。没钱进不了医院和没钱被排斥于治疗之

外的现象已不复存在。职工平均每月每人为5600韩元(约6美元),农民每

月平均为2600韩元。而政府机关或企业的主要领导等高薪阶层则必须按比率全额缴纳。收入最高者每月需缴纳150万韩元,收入最低者每月则缴纳2800韩元,相差500倍。对于收入不稳定的个体劳动者、农民、偏远地区居民以及困难户、65岁以上的老人则减免10%至50%的保费。日本、墨西哥都搞得不错,很值得我们学习。

(4)住房建设方面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什么“国十条”、“京十二条”,商品房、限价商品房、集资房、经济适用房、经济租赁房、廉租房等多种。一方面待售商品房闲臵总面积1.9亿平方米,半年电表读数为零,可供2亿人居住,一方面数以千万计的人无房可住,望房兴叹。目前房价的高奇与我们的收入不相适应,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敢于把房地产列入GDP的重要发展支柱,只有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敢为人先。 (3)社会保障发展失衡

社会保障制度是体现一个国家社会福利发展状况的重要标志,是保障公民基本生存条件和权利的重要保障,是维护社会稳定不可或缺的社会机制,我国现状

7

又如何呢?

今年2010年两会上温总理说了,要尽力扭转贫富差距拉大的趋势,我们的贫富差距尽管在十七大就提出缩小,但是依然在拉大。可能横向之间缩小了,但是纵向对比还在拉大。

一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2002年,城市与农村收入差距为:3.048:1,存款比例:8.085:1,农民人均纯收入只相当于城市居民1992年的水平,落后了城市10年,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调查城市比农村收入高4—6倍。

二是区域之间居民收入差距呈现扩大趋势。上海、北京、广州、深圳等发达城市是贵州等欠发达地区的12倍以上。

三是行业之间收入差距呈现扩大趋势。企业的经营职位于一般只为收入差距20倍以上,平均收入高的行业和收入低行业差距在10:1。电信、电力、烟草等部门。

基尼系数超过0.6的含义,这表明我国社会收入分配的差距已经拉大,虽然在整体上“蛋糕确实做大了”,但是在社会成员中“蛋糕分配”的非均等程度却在扩大。

所以十七大报告中就提出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民生建设,提出了7个方面的问题,主要是扩大就业,增加城镇居民收入,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基本医疗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做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以上讲的有点多了,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产生的副作用,不可避免,但是也与创新能力不强,执政能力不高有关。

社会创新:是指政府或者民间力量开发出更为有效的服务项目,来满足社会

8

需求,促进解决社会问题,改善某一范围人群生存状况的一种行动或趋势。涉及的领域包括卫生、住房、教育和养老。这4个问题一直是我国政府尽心竭力而都没有解决好的老大难问题。

现阶段我国面临的社会问题众多,对建设和谐社会是一个严峻的挑战,这么多问题、矛盾唯有通过创新来解决,因为创新是进步的根本动力,是人类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通过社会创新可以以解决,因为政府把民间组织、民间力量调动起来了,形成了共同构建社会管理的格局。

2006年,诺贝尔和平奖授予孟加拉国农村银行以及该银行创始人穆罕默德〃尤努斯。被称为“穷人的银行家”。1976年穆罕默德〃尤努斯在一个村对42名最穷的农户进行每人贷款27美元的小额信贷实验,随后逐步建立起孟加拉国乡村银行。目前该行拥有2200多分支机构,650万客户,资产质量良好,还款率高达98.89%,超过世界上任何一家成功运作的银行。最主要的是,尤努斯做到了双赢:穷人不仅摆脱了贫困,还获得了做人的尊严。甚至乞丐,他打破了富人比穷人更加有信誉的定律,穷人更有生存能力,更有创造力。为消除世界穷困做出了贡献。这就是普通人的社会创新。我们建设和谐社会也好,小康社会也好,就需要这样的创新,更多的中国尤努斯,没准我们中间也能出现个中国的尤努斯、王努斯、李努斯。

以上是社会建设需要改革创新。 4、文化建设需要改革创新

进入新世纪,文化软实力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一是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经济较量中的文化因素日益凸显,经济发展越来越依赖于文化的支撑,这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一大趋势。二是文化产品与服务已作

9

为独立的贸易形态,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方面。三是文化领域已成为政治斗争和意识形态较量的主战场。

在国际上综合国力的较量中,一个国家的硬实力不行,可能一打就败;一个国家的软实力不行,可能不打自败。国际上美国文化软实力世界第一,看人家的电影《拆弹部队》、《阿凡达》今年中国电影票房达到了30亿元人民币,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令人震惊的数字,而在这30亿票房当中,有12.5亿的票房是被《阿凡达》一部影片夺走了。由于中国并未获得《阿凡达》完全的播出权,所以票房收入的一半要流进美国人的腰包。有专家估算称中国电影跟美国电影存在着大约20年的差距。

美国利用经济全球化,向世界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推行文化霸权主义,推行全球文化美国化。美国的价值观、生活方式侵蚀了发展中国家的人民,美国文化严重冲击和破坏了民族文化。美国控制了世界75%的电视节目和60%以上广播节目的生产和制作,美国电影占据世界总放映时间的一半以上,占据世界电影市场总票房的2/3。美国文化对中国的冲击也很大,尤其是对青年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影响。

亚洲的韩国也是不容小看。从第一部韩剧《爱情是什么》到《我的野蛮女友》在到《大长今》赚取了女人多少眼泪,男人多少腰包啊。使你一提到韩国就会使你想到:温暖的小吃馆、街头大排挡,独特的泡菜和清酒;鲜艳的民族服饰;温文尔雅的传统礼仪。其实韩国并不是那么好,这是他们的一种国家战略、一种发展规划,一个诡计。

韩国电影业已经打入美国市场,韩国是世界上仅有的3个国产电影市场占有率超过50%的国家,韩国文化得到世界认同。韩国的网络游戏已经占据了亚太市场

10

的半壁江山,更占据了中国内地市场的75%份额。据说有个老头脾气很不好,因为看了韩剧脾气改了很多,这些年看了600多不,还写心得笔记。你说厉害不?与其相比,我们还有差距,只是文化资源大国,不是强国,文化软实力还没有形成。

文化创新是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必由之路,这不仅完全符合“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也完全符合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的现实。十七大报告准确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文化建设的新要求和物质生活改善后人民群众对文化工作的新期待,作出了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重大部署。这是我党对于文化建设的理论创新,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凸现了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共产党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坚定决心。这些部署需要我们领导者提高文化创新能力。

以上是(一)提高领导干部的创新能力,是现阶段社会主义各项建设事业发展的要求。

(二)是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创新型国家的需要

作为建设小康社会和创新型国家的组织者、决策者和领导者,各级领导干部的创新能力对推进小康社会和创新型国家建设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其创新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国家的政策水平,国家管理发展水平、适应世界风云变幻的能力。

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意味着未来10多年,我们必须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和可持续增长,国内生产总值年增长率要超过7%。实现这一目标靠什么?归根到底还是靠科技进步和创新的有力支持。据测算,如果我们

11

继续保持40%的投资率,要如期实现翻两番的目标,那么科技进步贡献率必须由当前的39%提高到60%,不断向创新型国家行列迈进。

“建设创新型国家”这个提法是党的16届5中全会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创新型国家,一般来说,是指将科技创新作为国家基本战略,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从而形成强大的国家竞争优势。

其特征大致体现在四个方面:1、研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以上;2、科技进步贡献率达70%以上;3、对外技术依存度在30%以下(——目前,我国对外技术依存度高达50%,美国、日本仅为5%左右);4、创新产出高,发明专利多。目前世界上公认的创新型国家有20个左右,包括美国、日本、芬兰、韩国等。这些国家所获得的三方专利(美国、欧洲和日本授权的专利)数占世界数量的绝大多数。

所以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时代赋予领导干部的光荣使命,是我们领导者必须承担的历史责任,对领导干部的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领导者必须具备创新能力,而且要不断提升创新能力。

(三)创新能力是现代领导者必备的能力

创新是现代领导者的必备能力,是领导干部基本素质的综合反映。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给我们带来了挑战,也带来机遇。为适应形势,现代领导者必须增强全球意识、忧患意识,特别是创新意识。在现代社会,一旦出现主要领导者缺乏自觉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还会严重影响到他所管辖的一大批基层领导者发挥创造才能,由此所造成的人才浪费和经济损失是难以估量的。因此,现代领导者必须把握时代脉搏,做创新的行家里手。

12

从我们事业的性质来看,现代领导活动纷繁复杂,包含着众多的未知因素。特别是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没有现成的答案对照,没有固定的模式照搬,没有成功的经验借鉴,这就需要我们各级领导者不断地探索和创新。

领导干部要做“通用型”人才,又称复合型人才,因此,要有多方面的才能,创新能力是现代领导者必备的核心能力。

咱们在座的各位领导都是这样的,我很佩服领导干部,都经过不少调动,从事过不少部门,都干得不错,称得上有知识、会管理、能力强。但是按照发展要求还是不够的的。在新时期领导干部的素质整体中,创新能力将成为最重要的核心因素。单纯的“有知识”、“会管理”、“能力强”等等,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已经不是有效领导的关键。“有知识”还要会创新,不能创新,知识再多也没有意义;“会管理”也要会创新,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实现有效的管理;能力强,在新时期,“能力”主要表现为创新能力,不会创新、不善创新,不能说是“能力强”。在不断发展变革的新世纪,开拓创新能力是领导者的首要素质,也是一流领导者与普通领导者的重要区别。

各级领导者只有具备了创新素质,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紧跟社会发展潮流,把握时代跳动脉搏,不断研究,提出新思路,创造新经验,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才能把改革和建设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以上是第一大部分:提高领导干部的创新能力的必要性。从现状、未来发展、领导者自身。

二、创新能力及领导干部创新能力的内涵

创新能力是人类在创新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特殊能力,是创新主体在创

13

新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知识、技能、智力的统一综合,是人脑中最高层次的智力思维活动。

领导干部的创新能力是指领导干部在领导活动中通过创新思维,创造性地运用各类知识发现、分析、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它是集领导干部分析判断能力、决策能力、组织指挥能力、应变能力等诸多功能为一体的综合能力。 奥森所说的:“创新能力可能是人类本身最好的资源,也是取之不尽的能源。”(——奥森,是小型计算机的开创者,领一时风气之先,但到60岁的时候,奥森犯了个被后来的事实证明为不可饶恕的错误,他认为个人电脑是不该出现的怪胎!),拿破仑说:“创新能力可以统治世界。”

领导者的创新能力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思维能力

创新思维具有新颖性,即在思路的选择上和思考的技巧上都具有独特之处,表现出开拓性、灵活性、流畅性。思维不受固定的框架的束缚,思路可以有很大的跳跃性,从一种意境进入另一种意境,多角度、多侧面地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

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就是两种典型的创新思维形式。

发散型思维又称辐射型思维,这种思维就象自行车的轮子一样,许多辐条以车轴为中心向四周辐射。这种思维的过程是:解决某一问题如有很多答案,即以这个问题为中心,思维的方向像辐射一样向外发散,找出的答案越多越好。然后从诸多的答案中,寻找出最佳的一种,以便最有效的解决问题。

集中思维又称收敛型思维。它是指以一个中心目标为归宿,要求从发散思维中产生出来的众多的思路和信息汇集于这个中心点,通过比较、筛选、组合、论证从而得出在现有条件下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收敛思维具有集中性和最佳性特

14

点,即收敛思维的过程是集中指向的,目标单一,就象瞄准靶心。其结果是寻求最佳。

2、洞察能力

洞察力是指观察分析问题时对事物本质的敏锐性、穿透力、感受力,简单说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这是一种敏锐地、迅速地、准确地抓住问题要害的能力。具有丰富生活经验的人在面对复杂情况的时候,来不及思考和推理,却能很迅速地找到问题的关键,找出解决办法来,这就是洞察力强。创造始于问题。历史上所有作出过重大创造的人,都是在特定领域中首先意识到问题所在的人。在某种意义上,洞察力是一种直觉力,一位领导者要想成为有魅力的领导,必须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具备这种能力需要有很高的资质禀赋。高瞻远瞩是我们对成功领导远见的赞许,也是对其敏锐洞察力的认可。

本田汽车许多人都不陌生。本田公司成为世界摩托车之王,世界汽车十巨头之一。在美国市场,本田的销售量竟超过了美国的大公司,因而被称为“日本的福特”。在世界每80辆轿车中就有一辆是“本田”牌的,本田摩托车在世界上首屈一指,这一切,首先归功于它的创业者本田宗一郎。本田的发展历史并非一帆风顺,同样存在着目标的选择,决策的风险,他的涉险过关跟他的洞察力强有关系。70年代初,当时本田摩托在美国市场正畅销走红,本田宗一郎却突然提出了“东南亚经营战略”,倡议开发东南亚市场。许多人对本田宗一郎的倡议迷惑不解。本田拿出一份详尽的调查报告解释说:“美国经济即将进入新一轮衰退,摩托车市场的低潮即将来临。东南亚经济已经开始腾飞。”一年半后,美国经济果然急转直下,在东南亚摩托车开始走俏。本田公司非但未遭损失,还创出了销售额的最高记录。

15

许多成功的领导人正是在洞察市场变化,研究其发展规律基础上,准确把握目标和发展方向,从而引领市场潮流并抢先占据有利地位,使组织立于不败。

提高洞察力就要多动脑,结合自己工作实际问问为什么这样,而不是那样?多读书,多读哲学思想方面的、心理学、历史方面的著作,能让你的思想变得深刻富于辩证,总结成败的关键;多反思,反思自己工作、生活实际,思考哪些做得好,哪些做得不好,成功在何处,失败又是为什么?今后该如何努力,怎样做的更好?

3、预见能力

预见力是指预测和把握事物发展趋势的超前性和准确性。这是超前地把握事态发展趋势的能力。如果不能对事物的发展规律和趋势作出准确的判断,任何创新都是无从谈起的。因为我们的创新不是一种主观任意的行为,而是在客观存在的所有可能中准确地把握住最有可能发展为现实的那种可能。

预见力是洞察力的向前延伸,是对未来关系的想象力。凡不能大胆想象和正确想象的人,都是缺乏创造力的人,其创新能力不强。预见力不足甚至有可能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危害。(——地震虽然难以预见,咱们地震汶川死亡接近9万人,青海死亡2000多人,但常受地震灾害的日本人、新西兰人1931年发生过7.8级地震,从地震中总结经验教训,提高了预见力,积极采取诸多预防措施,所以当代地震给他们造成的损失并不大。新西兰7.2级大地震无人死亡,开不成表彰大会了,没那么

多感人事迹了,拍不成电影了,捐不了款了,不能降半旗了,不用全国默哀了,更不能诈捐了,也没法创造生命奇迹了。关键是新西兰不能多难兴邦了,总结一句这是一次失败的地震。日本

2008年发生里氏

7.2级强震,仅造成7人死亡、200多人受伤,据报道,日本气象厅在14日8时43分51秒预测到地震,3秒后即在电视上发表地震预报:预计4秒后将发生地震。但此时震中地点已经开始摇晃了。而距离震中30公里以外的地方在地震摇晃发生

16

之前十多秒得到了地震预报。尽管日本气象厅的预警仅在地震发生前数秒钟内发出,但是由于人所具有的强大求生本能,有限的数秒钟也可发挥不可忽视的挽救生命的效用)。

超凡的洞察力——毛泽东的24个惊人预言:1916年预言:中日之间20年内必有一战;1919年预言:日本与德国将会危祸世界;中国的抗战要打七八年;核战争打不起来;1936预言中国取得独立之后,可能大规模引进外资;1949年预言有些共产党人在糖弹面前要打败仗;香港问题将来可按协商办法解决; 1962年预言中国要赶上和超过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需要100多年时间等等。

预见能力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表现于对先进预测手段的运用;二是仍需要运用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点,对事物的矛盾及其发展趋势的辩证分析。

要提高预见能力就必须努力学习。干部是政治之人,学习政治、社会科学、历史、经济学、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等。毛泽东同志瞻远瞩,料事如神,这与他一辈子手不释卷密不可分。毛泽东一生读了多少书,没法估计。他一生读过除了马列著作外,古代的和资本主义时期的许多哲学家的著作、文学方面的书,仅藏书就10万多册。1976年8月底,毛主席临终前眼睛已看不见了,还要身边工作人员孟庆云读书念报给他听。

4、把握机遇的能力

机遇是发展的重要资源,是竞争的重要资本,能否敏锐地发现机遇,果敢地抓住机遇,创造性地用好机遇,是领导干部整体素质和工作能力的综合反映。发现机遇靠眼力、把握机遇靠能力,经验证明,机遇是随时存在的,而关键在于领导者对这种机遇的把握。法国科学家巴斯德有一句名言:“机遇只偏爱那些有准备的头脑。”,入世、金融危机给我国带来机遇;东北振兴给辽宁带来机遇;沈

17

抚同城化给抚顺带来机遇,连高弯农场的房子都涨了一倍多;修高速公路给清原带来机遇;河南新区开发给农村进城人员带来机遇等。

首先,机遇的出现往往是不经意的。机遇明明来了,但是我们认不出他,等到他过去了,才恍然大悟、后悔不及,所以领导者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和预见力,其次,把握机遇需要有相应的准备,机遇对于没有能力和条件抓住它的人来讲并不是机遇,而是一种干扰。永远不要不要企图完全的准备和十足的把握,等我们万事俱备的时候,可能机遇早已溜走了。最后,把握机会需要的第三个条件就是果敢。正如但丁所言:一个人既有成算,若不迅速进行,必至后悔莫及。机遇稍纵即逝,只属于敢拼抢的智者。

因此作为一名领导干部,一定要确立强烈的机遇意识、竞争意识、拼抢意识,立足一个“抢”字,以抢来争取时间,以抢来赢得主动,以抢来实现领先;一定要以更加开拓的思路,更加创新的举措,更加扎实的工作,巧借天时,放大地利,凝聚人和,扬己所长,真正把历史机遇转化为率先崛起的发展优势。

5、应变能力

这是一种在事物发展的偶然性面前善于随机处臵的能力。

客观事物是复杂的,领导者的认识能力和预见能力再强,也不可能完全预见事物发展变化的所有可能性。偶然性总是存在的,突发事件也常常是难免的。谁寻思汶川地震这么大?谁寻思舟曲泥石流这么厉害?谁寻思云南也能干旱?谁寻思今年雨水这么严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千头万绪、纷繁复杂,各种新问题、新现象、新情况不断出现,这就要求领导者必须具备处变不惊、临危不惧、随机

18

应变的能力。作为领导干部要在较短时间内,迅速做出科学决策,有效协调,创造性开张工作。

比如突发事件发生了,首先要求领导者在事件发生后,迅速查清事由,对事件的起因、事态程度、发展态势、社会影响等情况深入调查摸底,掌握实情发展趋势,做到心中有数,为事件妥善处理做好基础性工作。其次,要因情况而实施对策,而且注意实事求是,不认为夸大、缩小。有针对性地采取工作措施,并不断地进行调整应对。最后,要讲求群策群力,寻求最佳方案。一个人的知识和经验毕竟是有限的,这就需要决策者能够集思广益,聚集各方面的智慧和意见,选择最佳方案,付之行动,才有可能取得好的效果和目的。

中国发生“5.12”汶川大地震之后,国际社会普遍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中国政府反应敏捷,在灾难处理上表现出了“惊人的冷静和能力”。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会晤温家宝总理时说:“中国政府和中国领导人带领中国人民迅速投入到抗震救灾工作,展现了超凡的领导能力,让国际社会深受感动和鼓舞。”“第一时间”做出反应,就是“反应灵敏”;“第一要务”强调救人,体现“以人为本”。例子,反面例子瓮安事件、石首事件。

6、辨才能力

这是指善于识别和任用人才的眼力,知人之难。古人云:“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需要有大批人才,领导者能否做到知人善任,发挥出每一个人的才能与智慧,这同样是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表现。把有创新能力和精神的人放到需要创新的位子上,发挥其作用和能力。

19

汉高祖刘邦有一句经典名言:“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张良);镇国家、抚百姓,吾不如萧何;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刘邦的高明之处在于他能够使众人行,使众人为他所用也,从而有效地落实了夺取天下的大计。美国钢铁大王卡耐基说过,即使我所有的工厂、市场、设备、资金被夺去,只要保留我的技术员、组织人员,4年后我还是钢铁大王。卡耐基是钢铁大王,却是个门外汉,因为他不懂钢铁,但是他懂得任用懂得钢铁的人才,为他工作。发现创新人才固然好,更要把创新人才用到创新的岗位上。

7、推动能力

这里指的是善于激励下级以实现创新意图的能力,也可称为号召力。 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历史是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创造的,而不是只靠少数英雄人物来创造的。一个领导者无论如何高明,也不能单靠个人的力量来实现组织行为的目标。所以,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在形成政策方案以后,领导者要有推动整个组织行动起来的能力。这种推动能力具体表现为领导者的感染力、吸引力、凝聚力、号召力、影响力以及个人魅力等等。

看解放战争题材的影片,在激烈的战斗中最明显的区别是两句话:一是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军所说的“同志们,跟我来!”,一是国民党军队的“弟兄们,给我上!”。一样的意思,不一样的效果,前者产生巨大的号召力,领导干部一马当先,战士们奋勇向前,争先恐后;而后者,军官拼命地驱赶士兵向上冲,效果可想而知,结局可想而知!(——台湾最大的电子产品生产商、鸿海集团首席执行官郭

20

台铭,就是那个10连跳的富士康企业。被美国《商业周刊》评为“亚洲之星”中最佳创业家,连续多年登上《福布斯》全球富豪榜。这个人平时身上带个小闹钟,性格十万火急,带人入带兵。最看不惯年轻人不上进,做事没效率。从1974年以生产黑白电视零件起家后,他不曾休过三天以上的假。他可以3天3夜不睡觉赶产品,可以连续6个月守在机器旁,盯着出产品。他说:“光授权有什么用,管理哪有什么诀窍,主管带头做,底下照着做,推着他们,就是如此。”)

以上是领导干部的创新能力,包括7个:思维力、洞察力、预见力、把握机遇的能力、应变能力、辩才力、推动力。

三、领导干部提高创新能力的途径

我们正处在一个伟大的变革时代,加强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时代的迫切需要。首先,要澄清一下,不要一说创新就觉得是件了不得的事情。其实创新的概念很简单,就是不断地改进一些有用的东西,使其更有用、更方便或更便宜。对领导工作而言,创新可能是一个解决问题的新思路,也可能是一项新的利民措施。福建省樟州市公安局根据群众报案难,首先创新出110报警模式;大连市实行“超时默许”制,行政审批的时间由缩短了一半,以前十天二十天能办完的证,现在就十、二十分钟就办下来了,这个便民措施或者叫新方法就是创新;群众反映为题难,设立个市长热线、县长热线就是创新;群众办理证件要跑很多地方,把需要跑的各部门集中到一起,设立个办事大厅,就是创新。

提高创新能力的途径:

21

(一)领导干部要有科学的探索精神和批判精神,打好提高创新能力的思想基础。

敢于走别人不敢走的路,敢于做别人不敢做的事,敢于想别人不敢想的方法,这就是探索精神;敢于怀疑公理、敢于怀疑权威,敢于怀疑圣贤,这就是批判精神。不唯上,不唯书,要为实,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领导干部要有科学的探索精神和批判精神创新,是在认真实践的基础上,作出超越常规的决策,是对传统的扬弃。如果固守传统的思维定式,唯书唯上,迷信经验,谨小慎微,就不可能有创新。如果没有邓小平的批判、探索精神,中国只能还在文化大革命泥潭中越陷越深。领导干部要提高创新能力,首先必须树立正确的思想路线,即解破思想,实事求是。小平同志在南巡讲话中说过:“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不冒点风险,办什么事情都有百分之百的把握,万无一失。谁敢说这样的话?”

工作中要有大胆的怀疑精神和批判精神,不迷信权威,不固守经验,不拘泥于框框,“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是哲学上的扬弃,是在尊重事实与科学的基础之上,用客观分析的态度的科学取舍,把好的东西,仍有生命力的东西进一步发扬光大,补充新的内容,大胆作出超前的决策。不好的舍弃,丢掉。 (二) 领导干部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多维的创新思维。

创新意识是不断进取、求新求异的心理状态和思想意识,具备创新意识,才能主动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把党和国家的政策与本单位的实际相结合,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方法。人类社会之所以能够从低级发展到高级进而不断地向前发展,就在于人类的思维创新使得人们能够超越原有的基础,在原有的基础上向前

22

发展。因为思维创新,人们对事物的认识越来越深刻,从而改变世界。

为此要打开创新思维之枷锁,去掉束缚你创新的干扰,有什么干扰?思维定势,具体指:从众性思维定势、权威性思维定势、经验性思维定势几种。

思维定势是人们在过去经验的影响下所形成的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也就是心理操作的模式和解决问题时的倾向性。在现实生活中,利用思维定势能用较少的精力处理大量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但思维定势也能使人的思维活动总是局限于某一模式,而限制和压抑了人的创新思维活动。作为一个领导者,要想在工作中不因循守旧,就要不断地调整自己的工作思路,不断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势。例子某人房间了进了一只老鼠,鼠药、夹子都不好使,后来人家给出招,在坏点贴一张纸,结果老鼠习惯了用牙咬,不会用爪子抓,没进来,思维定势。

1、从众型思维定势

从众,就是跟从大众、追随大伙、随大流,它是思维枷锁中最常见的因素。思维从众倾向比较强烈的领导干部,在认知事物、判断是非的时候,往往是附和多数、人云亦云,缺乏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观念。

从众型思维定势是怎样产生的呢?人类是一种群居性的动物,喜欢一群人呆在一起。为了维持群体的稳定性,就必然要求群体内的个体保持某种程度的一致性。这种一致性首先表现在实践行为方面,其次表现在感情和态度方面,最终表现在思想和价值观方面。

本来,个人服从群体,少数服从多数的准则只是一个行为上的准则,是为了维持群体的稳定性的;然而,这个准则不久便产生“泛化”,超出个人行动的领域而成为普遍的社会实践原则和个人的思维原则。如:这些事有人会想的,看看

23

别的单位是怎么做的;上级领导是不会错的,遇到问题报告上级等等;于是思维领域的从众枷锁就逐渐形成了。

在很多场合,“别人都这么做” 就是我这么做的最充分的理由;于是乎,只要来了上级,先汇报,再去酒家,再去娱乐;这似乎成了一条不言自明的公理,由此可见思维中从众定势的影响之大。

当然,清醒的领导干部,那些最早起来创新的人,怎样使自己与周围的人群既保持一致,又使得大家不能扼杀自己的新思维,这是一个很困难的问题。如果领导干部不与周围的人保持某种程度上的一致,那么,你就会很孤立,你的新思维就无法推行;如果你与周围的人群过分地保持一致,那么,你自己的新思维也就被忽略、被扼杀了。如何将自己的创新思维变成团体的行动,那是领导的方法和艺术了。所以要克服和抛弃这种定式。

譬如,在传统的锂电池制造成本中,有一笔巨大的开支用于建造全封闭的无尘室,而且由于需要有特定的温度和湿度,工人只能在里面两三个小时,就必须出来,人力成本也非常高。比亚迪则想到了生物实验室常见的无尘操作箱,一个透明的密封箱体,两端有两个开口,装着柔软的橡胶手套,使用者将手伸到手套里面,就可以在箱体里面操作。这样,就可以随意把箱体里面设定成特定的温度、湿度,也不必担心里面的细菌外泄,而且非常便宜。仅仅用无尘操作箱替代无尘室一项,就大大降低了设备投入。使锂电池的生产成本降到了原先的1/3,过去,发明锂电池的索尼公司建立一条生产线一度需要一两亿美元,直到2000年,一条生产线还售价500万美元。现在,建立一条锂电池生产线的价码已经降低到了30万到50万美元。

24

2、权威性思维定势

有人群的地方总会有权威,权威是任何时代、任何社会都实际存在的现象。领导干部对权威普遍怀有尊崇之情,这本来是可以理解的,然而这种尊崇常常演变为神化和迷信。名人用过的东西,是文物,凡人用过的是废物;名人做一点错事,写出来叫名人轶事,凡人呢,就是犯傻;名人强词夺理,叫做雄辩,凡人就是狡辩了;名人跟人握握手,叫做平易近人,凡人就是巴结别人了;名人不修边幅,叫有艺术家的气质,凡人呢,就是流里流气;名人喝酒多,叫豪饮,凡人就叫贪杯;名人老了,称呼变成×老,凡人就只能叫老×。

在思维领域,不少人习惯于引证权威的观点,不加思考地以权威的是非为是非;一旦发现与权威相违背的观点或理论,便想当然地认为其必错无疑,并大加贬谪。这就是思维的枷锁之一——权威枷锁。王明熟读马列,连毛泽东都向他请教,绝对的权威。他的教条主义具有处处打着共产国际的旗号;满口马列主义的词句;在中国共产党党内统治时间最长、危害最大等特点。毛主席说了:我党建党时间是1921年7月1日。

权威定势是怎么形成的呢?权威定势的形成主要是通过两条途径:一是领导权威。对于多数干部而言,尊重领导是基本的行为准则,这本身没有错;然而现实生活中过于迷信领导就会出问题,五十年代伟人的一句“人多力量大” ,造成了今天巨大的人口压力。个别领导干部遇到问题不是自己想办法,而是请示领导,开口闭口“这是上级领导讲的”,完全没有了自己的思维。二是专业权威。由于时间、精力和客观条件等方面的限制,个人在一生中,通常只能在一个或少数几个专业领域内拥有精深的知识,而对于其它大多数领域则知之甚少,甚至全然无知,这就是古人说的: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的道理。尊重某一领域的权威本

25

身没有错,然而现实生活中,权威往往会泛化,如一位专家在某项航天尖端技术的研究上有突破,马上请他参政议政,请他谈儿童教育、谈妇女解放、当大学生辩论赛的评委……他成了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万事通,尊重上级领导、尊重专业权威,但是不能迷信权威。专家不死,国难不止,说的是重大自然灾害;专家不死,大难不止,说的是某些害人养生专家;专家不死,大害不止,说的是房价要降。

为了打破思维定势,保持头脑的灵活和思维的创新,必须对进入思考范围内的权威先来一番彻底的审查。听到某些权威性论断的时候,应认真想一想,那位权威是不是其它领域的?其它专业的?其它地方的?是不是最新的?也就是说,他的论断是否符合本地、本部门的具体情况?经过这样的审查,也许能够发现,不少权威的论断仅仅适用于一个极其狭小的空间范围,一旦超出这个范围,其权威性就丧失了。

3、经验型思维定势

经验是相对稳定的东西,它有益也有害。它有可能导致人对经验的过分依赖 乃至崇拜,形成固定的思维模式,削弱头脑的想象力,影响人的创造性。领导干部生活在一个经验的世界里,从小到大,他们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亲身经历的各种各样的现象和事件,都进入他们的头脑而构成了丰富的经验。

经验与创新思维之间的关系,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一方面,随着时间的推移,经验具有不断增长、不断更新的特点,进而开阔眼界,增长见识,使领导干部的创新思维能力得以提高,经验积累本身就意味着创新。另一方面,经验又是相对稳定性的东西,因而又有可能导致领导干部对经验的过分依赖,形成固定的思维模式,结果就会削弱头脑的想象力,造成创新思维能力的下降。

26

有科学家做过一个实验:将4只猴子关在一个密闭的房间里,每天喂食很少,猴子们都饿得吱吱乱叫。几天后,从房间上面的小洞里垂下一串香蕉,一只饿得头昏眼花的猴子一个箭步冲了上去,可是当它还没有拿到香蕉的时候,就被笼子外头的一个水龙头喷出的热水烫得浑身是伤。几天后,其中一只猴“解放”了,换了另外一只猴进入房子内。当新猴子肚子饿得想试着爬上去吃香蕉时,其他三只“老”猴子马上制止它,告诉它那里有危险,千万不可尝试。于是新猴子也老老实实地不敢去碰香蕉。过了几天,又一只猴出去了,另外一只新猴子进来。同样,当这只猴子想吃香蕉的时候,不仅剩下的两只受过伤的“老”猴子制止它,连没被烫伤过的猴子也极力阻止它。当原来四只猴子都被换走后,房间里没有一只猴被烫伤过,笼子外的热水笼头已被撤走,香蕉唾手可得,可没有一只猴子敢前去尝试取香蕉吃。

猴子不敢吃香蕉这样的例子在生活中很普遍的。所谓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之前得到了相应的经验,然后将此经验一直沿用下去,当外部环境发生改变后,仍旧墨守成规,不求改革创新。许多盛极一时的企业纷纷濒临破产,其原因很大一部分就是企业本身过于按经验行事,不追求创新,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这些企业就好比是关在房子的猴子,脚上被套上了经验定势的强力枷锁。

为什么“唯经验定势”会形成思维枷锁呢?

一是经验具有时空狭隘性。任何经验总是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产生的,而往往也只适应于一定的时空范围。外国或外地的成功经验,只能说明在外国或外地是成功的,在本国或本地是否成功则不一定。这就是全国各地都去学海尔,学华西村等先进经验之后多数不成功的原因。

27

二是经验具有主体狭隘性。每一个领导干部,不管经验多么丰富,从数量上说总是有限的,没有经历过的事情总是无穷多的。如:近年发生的禽流感、非典等突发性事件,这是领导干部以前没有遇到过的事情,没有经验可以借鉴。

三是经验之外的偶然性。个人的经验在内容上仅仅抓住了常见的东西,而忽略了少见的,偶然的东西。但是在每一个具体的现实环境中,总会有大量的平常很少见的、偶然的东西出现,如果我们仍然用以往的经验来处理,则不可避免地要产生偏差和失误。如今年的台风“碧利斯”、“格美”不是强台风,却给湘南带来如此大的灾难;这对领导干部的应急能力就是重大考验。

要打破这种思维定式,就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独立思考,坚持己见,敢于生疑、质疑、解疑。

(三)是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和广泛的知识积累。

领导干部的知识积累与创新思维具有不可分割的关系,人要进行创新思维,必须具备一定的知识。要学习哲学,学经济学、政治、文学和法学,不但要向书本学,还要向实践学。会学、会做、会想、会说、会写的基本功训练,提高内在素养。这与十七届四中全会全会所说的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是一致的。知识越丰富,越能观察和发展新问题,越能提出精辟的见解,作出科学的决策;知识越丰富,越能有效地选择工作中适合创新的角度;知识越丰富,越能开阔党员领导干部的视野,使他们思路宽广,因而越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就能够透过事物的现象看本质,找准问题所在,站在理性的高度,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从而找准工作创新的切入点。

28

党员领导干部要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除了要积累广泛的知识,还要使这些知识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领导干部从事的工作既有综合性、系统性,又有单一性、专业性,需要多方面的知识积累。现在有些干部感到工作不适应,措施不多、方法不灵,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缺乏知识结构陈旧。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进步日新月异,社会科学知识丰富多彩。知识不更新,知识结构不优化,势必难以做好领导工作。知识越全面,视野就越开阔,工作就越有预见性,把握规律、统领大局、干事创业的能力就越强。

还要及时更新知识。现在的领导干部,大都受过高等教育,有较好的知识基础。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如果不及时更新,已有的知识会过时;不及时“充电”,知识储备也会消耗殆尽。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加快更新知识,优化知识结构,“经验型”向“科学型”的转变,成为“学习研究型”、“专家学者型”的领导干部。 (四)要有民主的作风,注意倾听各种不同的意见,集思广益

民主作风是领导干部优良品性的综合体现,是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形成一个宽松和谐的民主氛围,是培养党员领导干部创新能力,提高其在工作中的科学性和创造性,不断开创新局面的有效途径。

没有争论,不充分发扬民主,是不能创新的。要创造创新的条件,形成一个宽松、民主的气氛,就要处理好与同事、下属和群众之间的关系。

在对待同事方面,一方面要多征求同事们的意见和建议,多听取专家和能人的意见,对待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要有求贤若渴的态度,以便取得对你的工作,特别是对你创新工作的支持;另一方面要多给予别人的创新工作以支持,形成创新的环境和氛围。

29

在对待下属方面,要充分让他们发表各自的不同意见,大胆支持他们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在对待群众方面,要注意多深入群众,多了解群众,与群众多沟通,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群众的眼睛是敏锐的,目光是雪亮的,智慧也是无穷的。当年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户农民,为了摆脱贫穷和饥饿,实行包干到户。与此同时,全国其他许多地方的农村基层组织和农民,也不断发出从根本上纠正农村工作中长期存在的“左”倾错误、解放农业生产力、尽快摆脱农业生产发展缓慢甚至停滞的呼声。我们党顺应广大农民解决温饱、脱贫致富的要求,尊重农民在实践中的创造精神,才是农村出现了欣欣向荣的景象。

(五)领导干部要注意抓大事,尽可能多地抽出时间思考问题

对于年轻的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做副职的同志来说,工作中主动性小,具体执行决策,应酬各种关系、场面的事多,有时甚至大事小事、工作中的事、生活中的事同时扑面而来。这就要求及时理清思路,分清哪些该急办,哪些该缓办;哪些是重点工作,哪些是非重点工作。要学会抓主要矛盾,学会抓大事,抓你所分管工作中那些带动全局的部门,依靠这些部门处理日常工作中的具体事情,以便给自己腾出更多思考问题的时间。

领导要有批判、探索精神,要有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要创造就要多思考。思考能让领导干部从习以为常的惯性与惰性中超拔而出,思考能让领导干部不盲从、不盲信、不盲动,思考能增强敏锐感知力与判断力,思考能使见解中能独树一臶。

30

怎么思考?统揽全局的思考。不论是工作局部的创新,还是工作全局的创新,首先必须站在全局的高度,认真进行理性分析,从而把握事物的本质、规律和发展趋势。要牢固树全局一盘棋的思想,点上工作服从于面上工作,局部工作服从于全局工作,建立在这样一个基础之上的工作创新,方能取得切实的成效,也才能对整个工作产生较大的推动作用。

(六)实践锻炼是提升领导者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只有理论知识是不够的,还必须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实践出真知,增智慧,长才干。历史上纸上谈兵的赵括,近有马恩语录倒背如流的王明,但对于严峻的现实斗争却束手无策。郭沫若曾有话曰:“读书何所为,所为能创造,读得成书呆,那有什么妙?”

现代领导者丰富的实践经验,才能保持丰富的创造力。创新能力,说到底就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领导干部要培养自己在工作中的创新能力,必须深入实际,勤于实践,在实践中创新。实践是创新的关键环节,是创新的现实平台,也是创新的最终目的。善于在实践中探索,把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有机地结合起来,用创新的理论指导具体的工作,才能实现领导工作的创新,从而体现创新的现实价值。

领导者创新能力的提高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的,而是一点一滴慢慢积累起来的。这就要求领导者要注重从平常小事、本职工作做起,尤其要从那些看似平常的事情入手,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在具体实际领导工作中,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做到不迷信权威、不固守经验、不拘泥框框,“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要有自我否定的精神,勇于否定自己。要具有无私无畏、勇于坚持真理的精神,因为任何才干离开了无私无畏,就不能上升到创造性的水平。

31

(七)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这是领导者提升创新能力的外在条件

“李约瑟难题”——英国著名生物化学家李约瑟,曾因胚胎发育的生化研究而取得巨大成就,后来他又以中国科技史研究的杰出贡献成为权威,他提出了著名的“李约瑟难题”:“如果我的中国朋友们在智力上和我完全一样,那为什么像伽利略、托里拆利、斯蒂文、牛顿这样的伟大人物都是欧洲人,而不是中国人或印度人呢?为什么近代科学和科学革命只产生在欧洲呢?……为什么直到中世纪中国还比欧洲先进,后来却会让欧洲人着了先鞭呢?怎么会产生这样的转变呢?”解答有一条,非常重要一点就是中庸取向的价值观、厚古薄今、顶天承命的意识对创新思想的摧残,使很多创新的萌芽或者被扼杀,或者被扭曲成病态。

领导者创新能力的提升,离不开良好的创新环境。社会要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使领导者勇于创新、乐于创新、争相创新。领导者在创新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失误、失败,甚至会犯错误。社会不能求全责备,要允许失误,宽容失败。成功的探索可以接近真理,失败的探索也是接近真理的过程。我国是一个封建制度很长的国家,“枪打出头鸟”、“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等消极历史文化影响尤为深刻。人们习惯了传统,传统压制了创造。

在这种环境下,创造良好的创新制度、机制尤其重要。要树立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的思想。要大力提倡敢为人先、敢冒风险的文化,坚持敢于创新、勇于竞争和宽容失败的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构建人才辈出的文化环境要形成鼓励创新、支持“敢为天下先”的用人导向,要正确区分领导者创新过程中的方法错误和动机错误,要切实保护好以群众利益为重的领导者创新的积极性。

领导者自身,也应该自觉主动地营造创新的环境,破除一切不正确的观念,善于创造一个新的环境,塑造一种新的精神,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的创造力,从而在良好的创新氛围中,不断地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将对本部门、本行业乃至创新型国家建设产生深远的影响。

结束语:

32

创新能力是领导者必须具备的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不断提升领导干部的创新能力。提高领导干部创新能力并非一蹴而就,也非一时的灵感突发,它有一个积聚的过程。领导干部要具有崇高的理想信念、强烈的事业心、进取心和责任感, 带头解放思想,自觉摒弃旧的思维定势,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公务员班:公务员作为国家机关的主体和国家政策的具体执行者,其创新能力的强弱不仅是衡量创新型国家建设程度的重要标准,更是影响创新型国家战略实施效果的决定性因素。因此,不断培养和提升公务员创新能力,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勤于实践锻炼,善于借鉴和总结, 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才能不断地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更大的贡献。

谢谢大家 2010年3月12日星期五

33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wrg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