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六文言文阅读6.6古代文化常识的复习课时作业

更新时间:2023-09-19 12:58:01 阅读量: 小学教育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

古代文化常识的复习

第一组 基础素养练习

1.古人云:“日之所照曰阳。”下列各项中,两者均属于“阳”的方位是( ) A.山之南、水之北 B.山之南、水之南 C.山之北、水之北 D.山之北、水之南 答案:A

2.天干地支简称“干支”,取义于树木的干和枝,是商代的一种主要的纪日方法。商代君主多以天干为名,如太甲、盘庚等,这反映出商代( )

A.天干地支知识已经在群众中普及 B.王权的自我神化

C.董仲舒“君权神授”观念的影响 D.经济繁荣,文化发达 答案:B

3.中国古代以干支纪年,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按干支纪年法,2009年是己丑年,由此推断新中国成立于( )

A.己丑年 B.戊子年 C.庚寅年 D.壬辰年 答案:A

4.“金牛去,瑞虎至,贺岁夜无眠;举金樽,对玉阙,瑞雪似舞翩;家为天,人如仙,快乐走人间;众亲朋,阖家欢,新春福禄全!”这将是2010年春节期间流行的祝福短信,其中的“牛”“虎”与农历纪年相配,这源自( )

A.中国古代神话传说 B.中国古代的农业文明 C.中国原始的图腾崇拜 D.中国原始的自然崇拜 答案:B

5.战国时邹衍用五行相胜说来解释朝代的变更,创立了五德始终说,按他的说法,夏禹是木德,商汤是金德,周文王是火德。秦始皇采用此说,把秦朝定为( )

A.土德 B.金德 C.水德 D.木德 答案:C

6.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国共合作统一战线逐步形成。根据国共两党协议,8月28日,国民政府公布中国工农红军主力部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右图是八路军第十八集团军所佩用的胸章。该胸章佩用的时间应该是公元( )

A.1938年 B.1939年 C.1940年 D.1941年 答案:C

1页

.

7.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中的主人公郭靖、杨康名字来自于历史上的“靖康之变”。“靖康”是指( )

A.河南开封 B.宋钦宗年号 C.宋徽宗庙号 D.宋徽宗谥号 答案:B

8.帝王的年号纪年是我国古代常用的纪年方法,下列历史名称中不涉及帝王年号的是( )

A.建安文学 B.开元通宝 C.康乾盛世 D.绍兴和议 答案:B

9.隶书是中国书法的五种字体之一,它( ) A.源于殷商时期的甲骨文和金文

B.始于秦朝,李斯以此字体书写了《秦始皇二十六年诏铭》 C.变化最为丰富,最能表现书法写意性 D.常用于书写古代官方文书,故又称正书 答案:A

10.古代中国音乐理论专著《乐记》中说:“礼乐刑政,其极一也,所以同民心而出治道也。”古代雅典人也崇尚艺术,甚至为公民观看演出提供津贴。这反映了两国( )

A.公民都喜爱艺术 B.都注重礼乐教化 C.都注重礼仪

D.都能自由欣赏音乐、歌舞 答案:B 11.《论语》有曰:“礼为用,和为贵。”奥运会开幕式的“和”文化表现,体现了我们泱泱大国的气度。“和”字在最初造字时的含义指的是( )

A.下棋出现平局 B.战事休止 C.人际关系和谐 D.音律和谐 答案:D

12.有竹枝词云:“正月元旦又一春,大家小户喜盈盈。秦军胡帅左右站,任何魔鬼难入门。”其中反映出中国习俗( )

A.阳历新年驱鬼图吉祥 B.春节时节慰问军队 C.正月初一贴门神 D.元宵时节闹花灯 答案:C

13.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儒”在当时是一种( ) A.职业 B.官职 C.政治思想 D.谥号 答案:A

14.下列现象体现古代避讳制度的是( ) A.秦始皇下令将正月改为端月 B.岳飞字鹏举

C.昌南镇改为景德镇 D.马三保改名为郑和 答案:A 15.关于中国姓氏起源,唐人柳芳说:“氏于国,则齐鲁秦吴;氏于谥,则文武成宣……

2页

.

氏于事,则巫艺匠陶。”由此类推,王、侯、公孙等姓氏应源自( )

A.族号 B.邑名 C.爵号 D.官名 答案:C

16.古人在分析姓氏起源时说:“氏于国,则齐鲁秦吴……氏于字,则孟孙叔孙;氏于居,则东门北郭。”由此推论,司马、司徒等姓氏应源自( )

A.官名 B.爵位 C.谥号 D.行业 答案:A

17.从姓氏的演变看,下列姓氏中较古老的应是( ) A.赵 B.姬 C.元 D.吴 答案:B 18.《百家姓》是一本关于中文姓氏的书。王明清《玉照新志》记载:“如市井间所印《百家姓》,明清尝详考之,似是两浙钱氏有国时小民所著。何则?其首云:‘赵、钱、孙、李’,盖钱氏奉正朔,‘赵’乃本朝国姓,所以‘钱’次之,‘孙’乃忠懿(钱王)之正妃,又其次则江南‘李’氏。次句云:‘周、吴、郑、王’,皆武肃(钱鏐)而下后妃。无可疑者。”据此推断,《百家姓》应该成书于( )

A.西周时期 B.魏晋南北朝时期 C.隋唐时期 D.北宋时期 答案:D

19.“九鼎既成,迁于三国。夏后氏失之,殷人受之;殷人失之,周人受之。”其中所说的“九鼎”之所以被广泛重视并在夏商周流转,主要因为它是( )

A.反映民心民意的凭据 B.国王祭祀的重要礼器 C.青铜工艺水平高的标志 D.王朝统治权力的象征 答案:D

20.帝王谥号主要依据其生前行为而定。下列各项中属于谥号的是( )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唐太宗 D.清康熙帝 答案:B 21.《资治通鉴》对曹操的称呼有这样的变化:曹操或操,汉朝封号后称魏公操,汉朝再封号后称魏王操,其子曹丕建国后称魏武王。其中,可用“死要面子”来描述的是( )

A.曹操 B.魏公操 C.魏王操 D.魏武王 答案:D

22.“经史子集”是我国古代读书人对经典的分类法。“经”是指古代社会中的政教、纲常伦理、道德规范的教条,主要是儒家的典籍;“史”是各种体裁历史著作;“子”是诸子百家及释道宗教著作;“集”是收历代作家一人或多人的散文、骈文、诗、词、散曲等的集子和文学评论、戏曲等著作。古代图书严格按照此种分类法编撰的是( )

A.“四书五经” B.《永乐大典》 C.《四库全书》 D.《古今图书集成》 答案:C

3页

.

23.“经、史、子、集”是我国古代常用的图书分类法。《农政全书》应属于( ) A.经部 B.史部 C.子部 D.集部 答案:C

24.史书有不同的体裁,不同的体裁又有不同的特征。纪传体史书的特征是( ) A.以事件为中心 B.以人物为中心 C.以年代为中心 D.以制度为中心 答案:B

25.清代乾隆皇帝钦定“二十四史”,总共3249卷,约有4000万字,是中国古代正史的代表。对其认识正确的是( )

A.都是纪传体史书 B.都是断代史史书 C.涵盖了整个中国古代史 D.都是官修史书 答案:A

26.“真知与常知异。尝见一田夫,曾被虎伤,有人说虎伤人,众莫不惊,独田夫色动异于众。若虎能伤人,虽三尺童子莫不知之,然未尝真知。真知须如田夫乃是,故人知不善而犹为不善,是亦未尝真知,若真知,决不为矣。”这段话体现出的思想是( )

A.格物致知 B.心即理也 C.发明本心 D.致良知 答案:A

27.刘玉荣在《西方文化之旅》一书中将西方文化的演变分为古代、中世纪、文艺复兴时代、近代和现代,其中把古代称为“直觉时代”,请你为“中世纪”选择最适合的主题( )

A.创造时代 B.反省时代 C.信仰时代 D.求知时代 答案:C

28.中国绘画有其独特的风格,在魏晋之后便梅开两朵,一支注重写实,一支注重非功利的写意。注重写实的是( )

①宫廷画 ②民间绘画 ③文人画 A.① B.② C.①② D.②③ 答案:C

29.下列诗文中含有“中国”别称的是( ) ①楚失华夏 ②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③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④长夜难明赤县天 ⑤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⑤ D.①②④⑤ 答案:A

30.宋朝曾把与契丹族政权边境临界地区的一些地点改名,如威虏改为广信,静戎改为安肃,破虏改为永静等。根据所学史实判断,这种现象出现的时间是( )

A.实现统一后 B.澶渊之盟后 C.东京保卫战后 D.宋金和议后 答案:B

第二组 题型适应练

1.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4页

.

A.古代男子20岁时举行加冠礼,叫作冠。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

B.宾礼用于朝聘会同,是天子款待来朝会的四方诸侯和诸侯派遣使臣向周王问安的礼节仪式。

C.郊祭犹郊祀。古代于郊外祭祀天地,南郊祭天,北郊祭地,是儒教礼仪中的主要部分,祭祀对象分为三类:天神、地祇、人鬼。

D.户部,中国古代官署名,为掌管仪制祠祭的机关,六部之一,长官为户部尚书,曾称地官、大司徒、计相、大司农等。

解析:户部为掌管户籍财经的机关。 答案:D

2.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字,古代男子成人不便直呼其名,故另取一与本名含义相关的别名,称之为字,如司马迁字子长,李白字太白,苏轼字子瞻。

B.玉玺,专指皇帝的玉印。秦汉以来,皇帝所用的印章称为玺,臣民所用的印章只能称为印。

C.表,是封建社会臣子对皇帝有所陈述、请求、建议时用的一种特殊文体,如《出师表》《陈情表》。

D.朔日,指中国农历每月的第一天;望日,指农历小月十五,大月十六;晦日,指农历每月的三十。

解析:中国农历将每月的最后一天称为晦日。 答案:D

3.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进士:隋唐科举考试设进士科,其时凡举人试于礼部合格者,称为“进士”。明、清之制,殿试后赐进士及第、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皆通称为“进士”。

B.“迁苏州同知”“擢按察佥事”“进环右参政”中的“迁”“擢”“进”三个词语,在古代都是晋升官职的意思。

C.荫:庇荫,庇护。封建时代官僚的子孙因先代有功勋而受到封赏。“封妻荫子”中的“荫”就是此意。

D.母忧:母丧的婉辞。文言文中常有“丁父忧”“丁母忧”的说法,即遭逢父亲丧事和遭逢母亲丧事。

解析:迁:古代称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 答案:B

4.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教授”是指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后成为一种学官名,掌管学校课试等事,位居提督学事司之下。现在是高等学校教师学衔或职务名称之一。

B.“母忧乞身”是指遭逢母亲去世,在朝廷任职的官员,请求辞职前去为母守孝。 C.“五更”是指年老还乡但富有学识经验的德高望重之人。古代设五更之位,天子要以父兄之礼来对待。

D.“结发”,汉族婚姻习俗,一种象征夫妻结合的仪式。当夫妻成婚时,各取头上一根头发,合而作一结。

解析:此题考查了解古汉语文化常识的能力。此处“结发”意为“束发,扎结头发”。古代汉族男子20岁束发而冠,女子15岁束发而笄,表示成年。男女成年的标志分别为“加冠”“加笄”。

答案:D

5页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wprh.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