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简答论述题复习资料

更新时间:2023-11-29 14:50: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简答题

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

1.什么是劣币驱逐良币?

(1)劣币是指其作为货币的价值高于其作为普通商品的价值的货币。(2)良币是作为货币的价值和其作为普通价值相等的货币。(3)在两种货币可以自由铸造,自由兑换,自由熔化,自由输出入的情况下,作为货币价值高于其作为普通商品价值的货币商品就会被人们纷纷铸造为货币,而作为货币价值与普通价值相等的货币商品就会被人们熔化、输出而被储藏起来从而退出流通。 2.代用货币与信用货币的价值基础决定有什么不同?

(1)信用货币是独立的货币形式,其价值取决于它的购买力。(2)它稳定的基础是社会公众向货币发行者提供的资源和资产的数量。(3)代用货币是代替金属货币流通的货币,它的价值决定于它所代表的金属货币的价值。 3.什么是“跛行本位制”?

(1)“跛行本位”是金银双本位制的一种演变形式。其背景是由于世界白银供应激增,市场银价下跌,使得实行复本位制的国家银币充斥流通,金币减少。 (2)跛行本位的特点是金币可以自由铸造和熔化,银币不能自由铸造自由熔化,将银币的铸造权收归政府以保持金银币比价的稳定。 4.货币执行支付手段职能的基础是什么?

(1)支付手段与流通手段职能不同在于它在商品劳务交易中充当延期支付的工具,根源于商品流通的信用形式,即商品劳务的让渡和商品劳务价格的实现在时间上的不一致所产生的信用关系。(2)信用关系的正常是支付手段职能正常发挥的前提,同时支付手段职能的发挥又促进了商品劳务交易的扩大和信用关系的发展。支付手段职能对经济有重要影响。 5.简述典型金本位制的特点。

(1)典型的金本位制就是金铸币本位制。(2)在这种货币制度下流通中的本位货币是金币,金币可以自由铸造和熔化,流通中的纸币可以自由地与金币兑换,黄金在国际间可以自由输出入。

第二章 汇率与汇率制度

1.什么是外汇?其基本特征有哪些?

外汇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外汇泛指一切以外国货币表示的资产,这一概念通常用于各国管理外汇的法令中。狭义的外汇是指以外币表示的可直接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外汇具有三个突出的特点:普遍接受性、可偿性、可兑换性。

2.金币本位制下,黄金输送点是如何影响汇率波动的?

在金币本位制下,汇率波动的界限是黄金输送点,最高不超过黄金输出点(即铸币平价加运费),最低不低于黄金输入点(即铸币平价减运费)。汇率的变动幅度是相当有限的,汇率是比较稳定的。 3.影响汇率变动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影响汇率变动的主要因素有:(1)利率;(2)国际收支;(3)价格水平;(4)中央银行的直接干预。 4.浮动汇率有哪些形式?

浮动汇率按照浮动程度可以分为:(1)自由浮动、管理浮动。若按浮动方式又可以分为:(1)单独浮动、钉住浮动、联合浮动。 5.什么是特里芬难题?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虽然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或世界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稳定环境,促进了各国经济的发展,但它在建立之初就具有重大的内在缺陷。美国经济学家特里芬指出,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中,美国若大量对外输出美元,就会导致美元自身的危机;若限制输出美元,则国际货币体系就会面临国际货币的数量短缺。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这种内在缺陷,后来被称为特里芬难题。

第三章 信用与信用体系

1.简述信用的产生及与商品货币经济发展的关系。

1.(1)私有财产的出现是信用关系产生和商品交换存在的前提条件。信用与商品经济的发展都以私有制为前提,它们产生的经济前提是同源的。

(2)信用经济自商品经济萌芽后就产生了。但信用的发展有一个演进的过程。不同历史阶段的信用经济随着信用形式的发展,有不同的特征。

(3)信用的发展与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相一致。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与之紧密相连,货币关系的普遍化,进一步促进了信用关系的普遍化和迅速发展。 2.什么是商业信用,有哪些特点?

2.(1)商业信用是工商企业之间进行商品交易时以延期支付的形式提供的信用。 (2)主要特点:商业信用是以商品形态提供的,同时包含商品买卖行为和借贷行为这两种不同性质的经济行为;交易双方都是商品生产者或经营者;商业信用发生后,买卖双方就存在着以一定货币金额表现的债权债务关系,同时创造出相应的流通工具。

(3)优点:商业信用在商品经济中发挥着润滑生产和促进流通的作用,是推销商品的有力武器,是解决流通手段不足的最便利方式。所以就企业间的信用活动而言,商业信用是首选、是基础。

(4)缺点:商业信用是商品生产和经营者之间主要以商品提供的信用。因此商品的使用价值决定了商业信用的授信方向,即一般只能由上游产业向下游产业提供。

首先,是商业信用规模受企业资本规模、尤其是商品资本量的限制。其次,是商业信用的信用能力有限。制约了商业票据的流通性。再次,信用量变动受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

3.当前我国社会信用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3.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90年代以来我国信用体系进入初步建设阶段,大 量规范社会信用行为的规章制度出台,个人和企业征信体系建立并逐步规范,为我国信用经济的发展创造了初步条件。

但从整体来看,我国信用制度建设整体滞后。我国还没有建立起完整的现代国家信用制度和信用管理体系,信用制度和信用管理体系的基础设施建设远远落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社会日益增长的信用需求与落后的信用制度、信用体系之间的矛盾是我国信用存在的主要问题。社会存在不少的信用缺失现象。具体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1)商业企业间合同履约率低,合同失效和利用合同进行欺诈的现象屡有发生。 (2)企业和个人对银行的商业欺诈、逃废债务现象较为严重。 (3)财务资料失真、企业虚假披露,在证券市场尤其突出。 4.如何理解信用的本质?

4.信用的本质是一种债权债务关系,是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其特殊主要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1)存在时间不一致的价值的相向运动。信用关系建立和注销的都表现为价值的单方面的转移。

(2)有条件的付出。以还本付息为条件的付出,付出的价值和回流的价值在量上不相等。

(3)贷出的商品或货币的所有权没有改变,只是使用权的暂时让渡。所以信用必然表现为债权债务关系。 5.信用的主要经济功能有哪些?

5.信用有以下主要经济功能:(1)维护市场关系的基本准则。(2)促进资金再分配,提高资金使用效率。(3)节约流通费用。(4)有利于资本集中和集累,提高社会资本量。(5)调节经济结构。

第四章 货币的时间价值与利率

1.试述决定和影响利率水平的主要因素。

1.决定和影响利率水平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有平均利润率、借贷资金的供求关系、社会经济运行周期、预期通货膨胀率、历史利率水平、国际利率水平、货币政策等。

2.利率的风险结构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2.影响利率风险结构的因素主要有:违约风险、证券的流动性、税收因素等。 3.简述凯恩斯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的主要内容。

3.所谓流动性偏好,是指人们宁可持有没有收益但可灵活周转的货币的心理倾向,其实质是人们的货币需求。凯恩斯认为,利率是由人们的流动性偏好即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决定的。凯恩斯认为,人们持有货币的动机主要有交易动机、预防动机与投机动机。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的货币需求是收入的增函数,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是市场利率的减函数。在货币供给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利率在很大程度上受货币需求的影响。极端情况即所谓的“流动性陷阱”。 4.简述可贷资金利率理论的主要内容。

4.可贷资金论是在综合古典学派利率理论和凯恩斯利率理论的基础上建立起来

的。可贷资金论是在1939年由D.H罗伯逊提出的,他认为利率是由可贷资金的供给和可贷资金的需求决定的。

可贷资金的供给来源于中央银行,也来源于人们的储蓄以及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可贷资金的需求则来自投资和人们的货币窖藏。 5.为什么说利率市场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

5.由于经济条件的变化,新的金融机构的出现,特别是金融创新的出现与深入,竞争日益加强,利率管制越来越不适宜经济的发展要求,各个国家分别放松了对利率的管制,形成了一股国际范围内的利率自由化倾向。

第六章 金融市场

1.试述金融市场的种类划分。

按照不同的标准,金融市场可以划分为: (1) 股权市场和债权市场。 (2) 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

(3) 场内交易市场和场外交易市场。 (4) 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

2.简述“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和相互关系。

(1) 一级市场是公司或政府向投资者出售新发行的债券、股票等证券的金融市场,二级市场则是投资者相互之间交易已发行的证券的金融市场。 (2) 一级市场可以为证券发行者获得新的资金,二级市场嫩提高证券的流动性。(3) 一级市场的发展是二级市场发展的前提,但二级市场的发展又可以反过来促进一级市场的发展,扩大融资规模。 3.主要的货币市场有哪些?

主要的货币市场包括:同业拆借市场;短期国债市场;国债回购市场;商业票据市场;银行承兑汇票市场;大额存单市场。 4.主要的资本市场有哪些?

主要的资本市场包括:股票市场;政府债券市场;公司债券市场。 5.外汇市场的特点是什么? 外汇市场的特点有:

(1) 有市无场,外汇市场是一个典型的场外交易市场。外汇买卖是通过没有统一

操作市场的行商网络进行的,它不像股票交易有集中统一的地点。

(2) 循环作业,由于全球各金融中心的地理位置不同,亚洲市场、欧洲市场、美洲市场因时间差的关系,连成了一个全天候24小时连续作业的全球外汇市场。 (3) 零和游戏,汇率的变化也就是一种货币价值的减少与另一种货币价值的增加。因此,外汇交易 “零和游戏”,更确切地说是财富的转移。

第七章 金融机构体系

1.中国目前金融结构有何特点?

我国目前金融结构有下面特点:(1)银行主导型的金融结构;(2)整个企业无论长短资金都高度依赖银行资金供给;(3)商业银行长期作为企业资金的唯一来源,承担了过多的社会责任,积累了过高的风险。 2.试比较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区别。

(1)直接融资是指最后借款人和最后贷款人之间进行的融资;(2)间接融资是由金融中介机构以自己的债务换取最后贷款人的资产,再以自己的债权向最后借款人提供信用;(3)区别这两种融资不在于是否有金融机构的介入,而在于金融机构是否发挥了信用中介作用。即金融机构是否通过发行间接证券同时承担了债权和债务,充当最后放款人的债务人和最后借款人的债权人。 3.资金流动的意义何在?

资金流动的意义:(1)对于借入资金的一方而言,通过借入急需的资金可以更加有效的安排自己的生产和消费;(2)对于资金的贷出方而言,把手中暂时闲置的资金贷放出去,可以从中获得收益;(3)可以把分散的资金集中起来形成大额的资本,为大的投资项目提供资金。

4.货币市场共同基金的投资特点和主要对象有哪些?

货币市场共同基金的投资特点主要是:货币市场工具的流动性极高,几乎没有风险,具有储蓄存款的性质。主要投资对象有:(1)银行承兑票据 ;(2)银行大额存单;(3)短期国债等。 5.金融市场有哪些主要分类?

金融市场有不同的分类方法,主要的分类有下面一些:(1)按照契约的性质,可以分为债务市场和股权市场;(2)按照在发行和交易中的地位,可以分为一级市

场和二级市场;(3)按交易地点和场所不同,可以分为场内交易市场和场外交易市场;(4)按交易的金融工具的期限长短,可以分为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

第八章 商业银行

1.商业银行的概念是什么?这个概念为何会发生变化?

传统的商业银行的概念是指以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为基本业务的、以获取利润为目的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金融企业。

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商业银行也在不断的变革,用现代发展的眼光来看,商业银行就是运用公众资金、以获取利润为经营目标、以多种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为经营对象、具有综合性服务功能的、并在经济生活中起多方面作用的金融服务企业。

变化的原因在于市场的环境在变,客户的需求在变、资金的运作规律也在变,商业银行要想在新的市场中获胜,必须不断的适应环境、不断的创新、不断的提供市场所需要的、具有竞争力的、更加个性化、人性化的金融业务与金融服务。 2.为什么说商业银行是一个特殊的企业,其特殊性表现在哪儿?

首先,商业银行是一个企业,是以最小的投入来获取最大的回报的、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但是,商业银行又是一个特殊的企业,其特殊性体现在:它经营的商品是特殊的商品——货币,而货币又是一种国民经济的综合变量,其变化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同时,商业银行具有一些特殊的功能,如信用中介功能、支付功能、信用创造功能、政策调节功能、服务功能等,这些功能的发挥,使其在社会经济中的作用比一般的企业大得多。

3.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与表外业务的联系与区别在哪里?

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极易混淆。 其联系是:二者都不在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中反映,二者有的业务也不占用银行的资金、银行在当中充当代理人、被客户委托的身份;收入来源主要是服务费、手续费、管理费等。其区别是:中间业务更多的表现为传统的业务,而且风险较小;表外业务则更多的表现为创新的业务,风险较大,这些业务与表内的业务一般有密切的联系,在一定的条件下还可以转化为表内的业务。 4.商业银行的风险种类有哪些?

商业银行的风险如果从内部和外部的角度划分,其风险的种类主要有: 外部风险:政策风险、利率风险、法律风险、信用风险、国家风险等; 内部风险:资本风险、决策风险、流动性风险、结构性风险、经营性风险等。 5.商业银行的风险处置步骤是怎样的?

商业银行在经营的过程中,风险是不可避免的,关键是正视现实、提前做好各种防范工作,将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以及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商业银行风险防范处置的步骤是:风险的预防、风险的回避、风险的分散、风险的转移、风险的补偿等。

第九章 中央银行

1.中央银行产生的客观经济条件是什么?

1.20 世纪以前,银行业面临的银行券发行问题、票据交换问题、最后贷款人问题、金融监管问题,对银行体系进而金融的稳定与发展形成极大威胁,中央银行产生的客观基础由此奠定。

2.怎样理解中央银行的性质和职能?

一国中央银行作为唯一代表国家对一国经济金融进行调控监管的特殊金融机构,在金融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其基本特征为:(1)不以盈利为目的;(2)以政府和金融机构为业务对象;(3)资产流动性高;(4)不在国外设立分支机构。 中央银行职能归纳表述为:(1)发行银行,即中央银行是一国惟一的货币发行机构;(2)政府的银行,即中央银行是政府管理一国金融的专业机构;(3)银行的银行,即中央银行充作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最后贷款人;(4)管理金融的银行,即中央银行制定实施货币政策、调控宏观金融运行。 3.如何理解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中央银行独立性定位:中央银行作为一国金融体系的核心、首脑,在制定实施货币政策、调控宏观金融运行时具有相对自主性。

中央银行相对独立性保持所应遵循的原则:货币政策制定实施应以一国宏观经济目标为出发点、应按照金融运行规律具体操作。

中央银行相对独立性的主要内容:(1)建立独立的货币发行制度;(2)独立制定实施货币政策;(3)独立调控整个金融体系和金融市场。

4.什么是货币政策?货币政策体系包括哪些内容?

货币政策即中央银行为实现国民经济的各种发展目标而进行的调控货币供给、信贷的活动。 货币政策体系包括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中间目标、政策工具和政策的传导机制四个部分。

5.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有哪些?其特点如何?

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1)贴现政策(通过贴现利率的改变影响贴现贷款和基础货币量,从而影响货币供给)。其特点是: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它来发挥最后贷款人的作用;在特殊情况下,还可以运用贴现政策来调整信贷结构,贯彻产业政策。缺点是:第一,宣示效应不明确,即可能被错误理解;第二,当贴现利率被确定时,市场利率的变动将引起贴现利率与市场之间的差额频繁变动,从而导致贴现贷款和货币供给量波动,结果使得货币供给难于控制;第三,中央银行不能完全控制贴现贷款的数量变动;第四,贴现政策不如公开市场操作灵活方便。 (2)公开市场操作(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有价证券的行为)。公开市场操作的效果主要通过调节市场利率,影响银行体系的准备金和货币供给量来实现。公开市场操作具有如下优势:第一,中央银行进行公开市场操作能完全控制交易量;第二,公开市场操作可以进行灵活、精确的交易;第三,在公开市场操作中,中央银行可以容易地改变交易方向;第四,公开市场操作可以迅速执行。当然,公开市场操作的上述优势要变为现实并不是无条件的,这个条件就是发达的金融市场。

(3)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中央银行凭借法律授权规定调整商业银行法定存款准备率)。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具有如下优势:第一,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的采用与否,主动权在中央银行;第二,中央银行变动法定存款准备率能对货币供给量产生迅速、有力、广泛的影响;第三,中央银行变动法定存款准备率作用于所有银行或存款式金融机构,对于银行而言,较为客观、公平;第四,中央银行采用存款准备金政策因受外界干扰较小,可以较好地体现中央银行的政策意图。

第十章 货币需求

1.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凯恩斯对货币需求的分析是从分析人们的持币动机开始的。他认为,人们之所以

需要持有货币,是因为存在流动性编好这种普遍的心理现象。所谓流动性偏好,是指人们在心理上偏好流动性,愿意持有流动性最强的货币而不愿意持有其他缺乏流动性的资产的欲望。这种欲望构成了对货币的需求。因此,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又称为流动性偏好理论。其理论的要点如下:

(1)货币需求是指特定时期公众能够而且愿意持有的货币量,人们之所以需要持有货币,是因为人们对流动性的偏好。

(2)人们对货币的需求是基于三种动机,即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 (3)交易性货币需求是收入的增函数。 (4)投机性货币需求是利率的减函数。 (5)凯恩斯得出货币需求函数Md/P=f(i,Y)

(6)凯恩斯的整个经济理论体系是将货币通过利率与投资、就业以及国民收入等经济因素联系起来的。

(7)凯恩斯也指出,通过变动货币供应而控制利率的做法在产业周期的特殊阶段也是无效的。提出了流动性陷阱与古典区域的理论。 2.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弗里德曼将货币看作是资产的一种形式,用消费者的需求和选择理论来分析人们对货币的需求。消费选择理论认为,消费者在选择消费品时,须考虑三类因素:收入,这构成预算约束;商品价格以及替代品和互补品的价格;消费者的偏好。同理:

(1)影响人们货币需求的第一类因数是预算约束,也就是说,个人所能够持有的货币以其总财富量为限。并以恒久收入作为总财富的代表。恒久收入是指过去、现在和将来的收入的平均数,即长期收入的平均数。弗里德曼注意到在总财富中有人力财富和非人力财富。人力财富是指个人获得收入的能力,非人力财富即物质财富。弗里德曼将非人力财富占总财富的比率作为影响人们货币需求的一个重要变量。

(2)影响货币需求的第二类因数是货币及其他资产的预期收益率,包括货币的预期收益率、债券的预期收益率、股票的预期收益率、预期物价变动率。 (3)影响货币需求的第三类因数是财富持有者的偏好。

根据以上分析,弗里德曼得到实际货币需求函数为: M/P=f(y,w;rm,rb,re;Ldp/Pdt;u)

央银行能够迅速获得这些指标准确的资料数据,并进行相应的分析判断; (2)可控性,这些指标能在足够短的时间内受货币政策的影响,并按政策设定的方向和力度发生变化; (3)相关性,该指标与货币政策最终目标又极为密切的关系,控制住这些指标就能基本实现政策目标。 2.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有哪些?

选择性政策工具主要有:(1)消费者信用控制,是指中央银行对不动产以外的各种耐用消费品的销售融资予以控制。(2)证券市场信用控制,是指中央银行对有关证券交易的各种贷款保证金比率进行制,并随时根据证券市场的状况加以调整,目的在于抑制过度的投机。(3)不动产信用控制,是指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在房地产方面放款的限制性措施,以抑制房地产投机和泡沫。(4)优惠利率,是中央银行对国家重点发展的经济部门或产业,如出口工业、农业等,所采取的鼓励性措施。(5)预缴进口保证金,是指中央银行要求进口商预缴相当于进口商品总值一定比例的存款,以抑制进口过快增长。 3.请简要叙述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指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影响中介指标,进而最终实现既定政策目标的传导途径与作用机理。

货币政策传导途径一般有三个基本环节,其顺序是:(1)从中央银行到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操作,首先影响的是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准备金、融资成本、信用能力和行为,以及金融市场上货币供给与需求的状况。(2)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到企业、居民等非金融部门的各类经济行为主体。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根据中央银行的政策操作调整自己的行为,从而对企业和居民的消费、储蓄、投资等经济活动产生影响。(3)从非金融部门经济行为主体到社会各经济变量,包括总支出量、总产出量、物价、就业等。中央银行就是通过这三个环节或途径使用货币政策工具来实现其货币政策目标的。

4. 什么是货币政策传导的时滞及对货币政策效果有何影响?

货币政策传导时滞是指从货币政策制定到最终影响各经济变量,实现政策目标所经过的时间,也就是货币政策传导过程所需要的时间。

货币政策时滞可分为内部时滞和外部时滞。内部时滞是指中央银行从认识到制定实施货币政策的必要性,到研究政策措施和采取实际行动所经过的时间,也就是

中央银行内部认识、讨论、决策的时间。在理论上,内部时滞可以分为两个阶段:(1)从客观需要中央银行采取行动到中央银行认识到这种必要性所经过的时间,称为认识时滞。(2)从中央银行认识到这种必要性到实际采取行动所经过的时间,称为行动时滞。内部时滞的长短取决于货币当局对经济形势发展变化的预见能力,反映灵敏度、制定政策的效率和行动的决心与速度,等等。外部时滞是指从中央银行采取行动到对政策目标产生影响所经过的时间,也就是货币对经济起作用的时间。外部时滞的长短主要由客观的经济和金融条件所决定。

西方学者的研究表明,在市场经济国家,货币政策的外部时滞一般在半年到一年半左右。在我国由于金融体制和传导机制有着不同的特点,货币政策的外部时滞较短,大约在 2~3个月后作用最为显著。时滞是影响货币政策效应的重要因素。若时滞短,货币政策可能产生的大部分效应较快的有所表现,那么货币当局就可根据期初的预测值,考察政策生效的状况,并对政策取向和力度作必要的调整,从而使政策能够更好的实现预期的目标;若时滞长,政策的大部分效应要在较长的时间,比如两年后产生,而在这两年内,经济形势会发生很多变化,那就更难证明货币政策的预期效应是否实现。

论述题

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

1.金本位制崩溃的原因有哪些?

(1)金作为普通商品,其价值由市场供求决定,价值不可能稳定;而作为货币则要求金的价值必须稳定。金这种身兼二任的性质决定了以某种商品充当货币的内在矛盾。

(2)金本位制下金在国际之间流动并不能够自动实现平衡。尤其是当货币管理当局为了维持本国经济稳定而对金的输出入实施限制性的政策,黄金在国际之间的流动就不能实现均衡,也就使各国的货币供应量难以与 黄金储备保持适当的比例。

(3)国家为了刺激和抑制本国经济的发展,需要实行扩张的或紧缩的货币政策,

会使国内的物价发生变动,以黄金量作为基础从而保持汇率稳定的固定汇率制度,与国内的货币政策之间的矛盾难以解决。要维持汇率按金量固定不变,就会使各国政府难以执行独立的货币政策。 2.如何才能保证信用货币的稳定?

(1)信用货币是由国家法律规定的,不以任何贵金属为基础的,独立行使货币各种职能的货币。(2)信用货币的发行受国家政府和中央银行控制,其价值基础决定于社会公众提供的可供发行者分配的资源和资产的量。(3)信用货币的发行具有弹性,一方面,可以随时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和商品生产流通对货币量的需求提供货币,另一方面,也隐含着货币数量失控的可能性。(4)适度控制货币量是维护信用货币币值稳定和经济平稳运行的关键。

第二章 汇率与汇率制度

1、分析浮动汇率制度的利弊。

答题要点:与固定汇率制度相比,浮动汇率制度的有利方面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浮动汇率制度有助于发挥汇率对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作用;(2)可以防止国际游资的冲击,减少国际储备需求;(3)浮动汇率制度使得一国的内外均衡易于协调。

浮动汇率制度的弊端主要表现在:(1)浮动汇率制度不利于国际贸易和投资的发展;(2)浮动汇率制度助长了国际金融市场上的投机活动;(3)浮动汇率制度有可能引发竟相贬值;(4)浮动汇率制度有可能引发通货膨胀。 2.比较浮动汇率制度与固定汇率制度的优劣。

答题要点:与固定汇率制度相比,浮动汇率制度的有利方面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浮动汇率制度有助于发挥汇率对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作用;(2)可以防止国际游资的冲击,减少国际储备需求;(3)浮动汇率制度使得一国的内外均衡易于协调。

浮动汇率制度的弊端主要表现在:(1)浮动汇率制度不利于国际贸易和投资的发展;(2)浮动汇率制度助长了国际金融市场上的投机活动;(3)浮动汇率制度有可能引发竟相贬值;(4)浮动汇率制度有可能引发通货膨胀。

与浮动汇率制度相比,固定汇率制度的有利方面主要表现在:(1)固定汇率制度更有利于国际贸易和投资的发展;(2)固定汇率制度使各国不易进行汇率的

竟相贬值;(3)政府为了维持固定汇率,就不能以可能引发通货膨胀的速度增加货币供应量。

固定汇率制度的弊端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固定汇率制度不利于发挥汇率对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作用;(2)固定汇率制度不能很好地经受国际游资的冲击,同时又必须持有大量的国际储备;(3)在固定汇率制度下,不易协调内外经济均衡。

3. 我国目前汇率制度改革的实际情况,谈谈你对人民币升值问题的看法? 答题要点: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可是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蓝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对美元即日升值2%,即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

近一段时间以来,人民币汇率问题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人民币汇率问题是一个融经济和政治为一体的综合问题。一些国家及个别国际利益集团不断向中国施加压力,要求人民币升值或实行浮动汇率。其代表主要有:日本财长盐川正十郎和美国健全美元联盟及美国财长斯诺等。人民币升值的好处是:有利于进口、有利于国家的偿债;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将不利于出口、汇率风险加大等。

第三章 信用与信用体系

1、为什么需要国家信用?

(1)国家信用是指以国家为一方的借贷活动。现代社会中,国家信用主要表现在国家作为债务人而形成的负债。国家信用有以下主要作用:

①弥补财政赤字,平衡财政收支、调节宏观经经济。 ②集中资金保证重点建设。 ③解决社会公共工程的资金需要。

(2)国家信用具有特殊动的资源动员作用。国债一般都采取自愿认购方式。但是在特殊情况或者争状况下,国债发行也可以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同时国家利用国债也可以动员和支配一般信用形式无法动员的资源。

所以,国家信用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是其他信用形式不可完全替代的。 (3)国家信用毕竟是国家的负债,其还本付息的来源是纳税人的收入,其规模

对货币供给和经济均衡有重大影响,因此各国对国家信用的规模都要加以合理控制。

2.为什么说商业信用是基础,银行信用是更高级的信用形式?

(1)商业信用和企业的再生产过程紧密结合,通过商业信用,可以牢固供需企业间的联系,节约资金、降低流通费用,争强竞争能力。

(2)商业信用是推动商品交易的直接手段,是企业间的首选信用方式。 (3)商业信用是创造流通手段的最便利的方式。

但由于商业信用在规模、方向和商业信票据的普遍接受性不足,限制了商业信用在更大范围的开展。尤其是在相互不了解、缺乏信任的企业间,商业票据就可能被拒绝接受。在这种情况下,才会要求银行信用的介入。银行信用正是在这种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银行信用在多方面克服了商业信用的局限性。弥补和完善了商业信用。 银行票据被社会普遍当作“货币” 使用,具有更高的接受性。成为更高级的信用形式。

第四章 货币的时间价值与利率

1.如何评价几种利率决定理论?

答题要点:在历史上有影响的利率决定理论有三种:古典学派的储蓄投资理论,它是从储蓄和投资等实物因素来讨论利率的决定,认为利率的变动能够使储蓄和投资自动达到一致,从而使经济始终维持在充分就业水平。这一理论忽视了任何货币数量变动的影响,这是不恰当的,也不符合实际情况;凯恩斯学派的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认为货币影响利率,利率与实质因素、忍欲和生产率无关,利率是有货币的供给与货币的需求两个因素共同决定的,这一理论完全否定了实质因素的影响,这是不对的,也不符合实际;新古典学派的可贷资金利率理论,综合了前两者的观点,认为在利率决定问题上应同时考虑货币因素和实质因素,利率是借贷资金的价格,借贷资金的价格决定于金融市场上的资金供求关系,它弥补了古典利率理论的不足,把货币因素对利率的影响考虑了进去,所以叫新古典利率理论。

2.结合我国实际,谈谈你对当前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看法。

答题要点:借鉴国外实行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成功经验,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起,加快了利率体制改革的步伐。目前,我国利率市场化在实践中已经取得较好的效果:结合中国国情,大力推进货币市场的发展;在进一步扩大商业银行贷款利率的浮动幅度基础上,在试点地区进行存款利率浮动的试验;放开外币利率等一系列改革。2003年,中国人民银行还提出了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次序: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小额活期,后大额定期。 实现利率市场化所需要的条件如下: (1) 稳定的市场经济发展机制; (2) 完善的金融稳定机制;

(3) 统一、开放、高效、有序的金融市场,资金供求大致均衡;

(4) 人民币自由兑换。从我国目前情况来看,利率市场化采用渐进方式是合适的。

第五章 金融市场理论

1. 用现金流贴现法计算证券价值的步骤有哪些?

答:用现金流贴现法计算证券价值包括以下三步: 第一, 估计投资对象的未来现金流量; 第二, 选择可以准确反映投资风险现金流量; 第三, 根据投资期限对现金流进行贴现。

2. 简述有效市场理论,并谈谈研究市场效率的意义。

答:有效市场理论是费马提出的。资本市场的有效性是指市场根据新的信息迅速调整证券价格的能力。如果市场是有效的,证券的价 格可以对最新出现的信息做出最为快速的调整,表现为价格迅速调整到位。 市场效率说将资本市场的有效性分为弱有效、中度有效、强有效三种。弱有效市场中,证券的价格反映了过去的价格和交易信息 在内的所有公开发表的信息;在强有效市场上,证券的价格反映了所有公开的和不公开的信息。 市场效率理论认为,证券的价格是以其内在价值为依据的;高度有效的市场可以迅速传递所有相关的真实信息,使价格反映其内 在价值。 市场的有效与否直接关系到证券的价格与证券内在价值的偏离程度。强有效的市场中,证券价格应该与预期价值一致,不存在价 格与价值的偏离,在高度有效的市场中,想取得超常收益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信奉有效市场的人的做法是按照市场综合指数组织投 资,因为试图通过掌握和分析信息

来发现价值被低估或高估的证券,基本上做不到。 如果市场是弱有效的,即存在信息高度不对称,提前掌握大量消息或内部消息的投资人就可以比别人更准确地识别证券的价值, 并在价格与价值有较大偏离的程度下,通过买进或卖出,获取超常收益。在这种市场环境下,设法得到第一手的正确信息,确定价格 被高估或者低估的证券,就显得十分重要。 对于投资者来说,强有效市场的获利空间小,而弱有效市场的获利空间很大。在弱有效市场条件下,即使一个技术不娴熟的投资 人也有可能轻而易举地获取较高的投资回报。 我国的证券市场目前处于发展初期,定价的效率比较低,表现为多数投资人不能迅速地获取正确的信息,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 称。这对于多数投资者来说不公平。因此,从维护市场交易秩序,实现“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出发,需要推动有效市场的形成。

3. 什么是有效资产组合的有效率边界?画图说明

答:金融的基本原理告诉我们,风险与收益是匹配的,期望高收益必然要冒高风险,在此基础上,马克维茨提出效益边界理念:任何 一个投资组合均存在很多组合,其中只有一个收益率最高,因而是有效的。所以,正确的投资理念应该是在相同风险下取得最高的收 益,或者说在相同收益下使资产组合的风险最小。见图7—1 如果选择n 种资产进行投资,对它们的任何一种组合都可以形成特定的组合风险与组合收益。如图,落在BAC 区间的任何一点都 代表n 种资产范围内所组成的某一特定组合的风险与组合收益关系。在区域BAC 中,只有组合风险与组合收益的交点落在A—C 线段 上的组合才是有效的组合:它们是在同等风险上具有最高的收益率的点。其他的点不具备这样一种效果,是无效的资产组合。 效益边界的原理提示给我们,一个追求同样风险下最高投资收益的理性投资者所应选择的资产组合在哪里。但是效益边界只提供 了一个有效的区间段A—C,而不是哪一个确定的点。也就是说,这一原理所提供的是可供选择的一组有效组合,而具体选择哪一个点 则取决于投资人的偏好。对于不同的投资人,是否最好,取决于他的风险承受能力。如果风险承受能力低,则最好的组合位于效益边 界偏低的一端;如果投资人富于冒险精神,理想的组合点位于效益边界偏高的一端。

4. 什么是资本市场线?它有什么经济意义?

答:在期望收益与标准差的坐标系中,连接无风险资产F 与市场组合M的射线被称为资本市场线(CML),以公式表示为: 资本市场线的斜率是(rmˉ-rf)/σ m;直线的截距是无风险利率,表示当资产组合中所有的资金投资于无风险资产是,该资产组 合所对应的风险与收益率。资本市场线上的 M 点同时位于马克维茨的效益边界上,它表示当所有的资金全部投资与风险资产组合时, 与资产组合的风险与收益相对应的点。在资本市场线上,所有的点军表示一种无风险资产F 与市场组合M 这两者的任意一种组合所对 应的风险于收益。其中rf—M 线段上的点表示无风险资产与市场组合在0 与1 之间相互消长的变动。在M 点向右上方延伸的线段上, 所代表的是无风险资产 F 投资为负,而市场组合 M 的投资比重大于 1,即以无风险利率借入无风险资产并用以全部投资于风险资产组 合。 只要存在有可能按照无风险利率投资、借贷的机会,投资人就会更愿意持有无风险资产F 和风险资产组合M。由于资本市场线除 了与效益边界的切点M 以外,其他各点均位于效益边界的上方。从以相同的风险追求最高收益的动机出发,选择在资本市场线上的投 资组合效果最优。见图7—2。 5. 什么是证券市场线?她有什么经济意义?

答:证券市场线表示的是特定资产风险与预期收益的关系,证券市场线是以无风险利率为截距、斜率为(rmˉ-rf)的直线。它直观地 表现出特定资产的风险与期望收益率的关系。 投资人持有的是一组而不是单一资产,对于每一项资产,投资人所关心的不是该资产本身的风险,而是持有该资产后,对整个资产 组合风险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确定该资产的风险补偿和期望收益率。单个资产对真个市场组合的影响用β 系数表示。单个资产的期 望收益率可表示为: riˉ= rf+β i(rmˉ-rf) 这个公式就是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它反映的是一个特定资产的风险与其期望收益的关系。公式右边第一项表示投资的机会成本补偿, 用无风险利率表示,第二项表示投资的风险补偿,用市场风险溢价调整以后的数据表示。通过资本资产定价模型解决了寻找与资产风 险匹配的贴现率的问题:只要给定特定资产的期望收益率。用这个期望收益率作为评价资产价值的贴现率,对预期现金流进行贴现, 就可以完成用现金流贴现法评价资产价值的过程。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以及资本市场线表示的是在市场均蘅状态下蛋个资产的期望收益率与风险的关系。但市场并不总是处于均衡状态 的,这时,资产价值或被高

估或被低估,表现为按照市场价格计算出来的投资收益率高于或者低于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计算出来的值,则表现为相关的点落在SML 直线的上面,或者落在其下面。如果某只股票的收益率大于或小于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计算 出来的收益率,则意味着该股票的价值已被低估或者高估,投资者可以决定是买进还是卖出。

6. 简述金融市场中复制与无套利均衡分析。

答:金融产品虽然多种多样,却由于有着共同的单衣的“使用价值”,而可以直接相互比较。凡是可以取得同等未来收入的现金流的金 融产品,它们就会被认为是等同的,那么彼此之间也就可以互相替代。可以相互替代的金融产品,也就应该认定有等量的价值。 要找出一对一的两种金融产品,未来的现金流完全等同,从而两者可以视为全然等价,几乎是不可能的。但只要引进资产组合这 种显得苛刻的要求则可以实现。那就是在金融市场中选取一项金融产品,如果可以找到另外一些金融产品,按照适当的比重把他们组 合起来,得到的组合在未来任何情况下所产生的现金流都与选取的这项金融资产未来的现金流完全相同,则选取的这项金融产品与这 组金融产品的组合就是完全等价的。也可以说,这组金融产品的组合成为选取的这项金融产片的复制品;而选取的这项金融产品就是 这个组合的被复制品。 等价的被复制品与复制品,它们的价格应该相等。如果不相等,就会出现无风险的套利机会。而套利机会的出现意味着复制品和 被复制平任何一方的市场价格或同时双方的市场价格处于失蘅状态,套利力量将使价格复位;价格复位,套利机会也同时消失。因此 不存在套利机会的金融产品的市场价格意味着均衡价格。这样的分析思路称为无套利(机会的)均衡分析。 7. 简述金融市场均衡的特点。

答:金融基本的内涵是借贷,这蕴涵着金融市场具有“空头”的机制。与借入现款来购买金融产品比较,“买空”是以负债的义务持有 金融产品;与借入金融产品出售比较,“卖空”是以负债义务持有应收权利。所以“空头”头寸意味着在平仓之前的负债金额。在次, 借贷和“做空——建立空头头寸”,在本质上是一回事。而套利就是在借贷这个基础平台之上对买空与卖空的结合运作。 这就产生了套利均衡机制与一般商品、服务市场供需均衡机制之间显著不同的特点。 (1) 是空头机制的作用。对于价格被低估的金融产品或复制组合,套利

者将建立现金空头大量购入,从而产生巨大的需求; 对于价格被高估的复制组合或金融产品,套利者将建立证券空头大量出售,从而产生巨大的供给。由于套利是无风险 的,所以套利者将倾向于无限放大套利头寸。这就产生巨大的供需压力,并使失蘅的价格迅速复位。 (2) 在一般商品和服务市场中,一旦价格失蘅,众多的供给者和需求者都会采取行动,但每位供给者和需求者都只能少量 地调整自己的供给量和需求量;市场将他们的调整行为集结起来,供需量才会有大的调整,并从而推动价格复位,套 利则不然,一旦发现套利机会,只需要少数套利者,就可以利用空头机制建立巨大的套利头寸来推动失蘅的价格复位。 因此,套利重建均衡的速度远高于一般商品与服务市场供需缺口的调整。

第六章 金融市场

1.金融市场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金融市场的主要功能包括: (1) 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金融市场是资金由盈余单位向短缺单位转移的市场。金融市场履行的基本经济功能是:从那些由于支出少于收入而积蓄了盈余资金的人那里把资金引导到那些由于支出超过收入而资金短缺的人那里。

高度发达、影响广泛和运行灵活的金融市场的存在,在将储蓄转移给那些希望进行投资支出的人和提高经济效益方面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2) 增进社会福利

金融市场使资金从没有生产性投资机会的人那里流向有这种机会的人那里,从而为整个经济增加生产和提高效率做出了贡献。同样,金融市场使消费者能更好地利用购买时机,从而直接提高了他们的福利。它们向年轻人提供资金用于购置现在需要而以后也能负担得起的东西,有效运行的金融市场改善了社会上每个人的经济福利。

第七章 金融机构体系

1.金融体系的主要功能有哪些?

金融体系的主要功能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资金流动功能。(2) 支付结算功

能。(3) 聚集资源的功能。(4)管理风险的功能。(5) 激励功能(6)提供信息功能。

2.政府为什么需要对金融体系实施严厉的的管理?

由于金融体系的安全稳健运行,关系到一个国家经济的稳定,世界各国都对金融体系实施最严格的监管。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1)使投资者获得更多的信息,弱化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增进市场效率;(2)确保金融中介机构稳健经营,合理竞争,减少金融机构倒闭的风险,维护金融体系的安全。;(3)完善货币政策控制。避免因货币原因诱发银行危机。

第八章 商业银行

1.为什么比尔?盖茨会说传统的商业银行在二十一世纪是一群将要灭绝的恐龙?他的这句话有道理吗?

(答案要点)比尔?盖茨的这句话是非常有道理的。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金融一体化、高新技术的飞速发展、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客户的需求也更加多样化。如果还是按照传统商业银行的概念,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商业银行的路必将越走越窄,最终被市场所淘汰。所以,商业银行必须不断的创新,创造出市场欢迎的、客户需求的金融服务与金融产品,使自己的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2.1998年,我国为何要采用贷款风险的五级分类法,这种风险分类法在使用中有何意义?

(答案要点)1998年,我国从西方发达国家引进了商业银行的贷款五级分类法。当时,由于亚洲金融危机使许多东南亚国家的银行破产,我国随时可能被波及。而那时我国商业银行使用的“一逾双呆”的贷款分类法非常不科学,也没有与国际惯例接轨,为了了解我国商业银行资产的真实状况,我国也必须对贷款进行科学的分类。

新的贷款五级分类法其意义在于:有助于培养健康的信贷文化、有助于商业银行的会计部门全面、真实地反映银行信贷资产质量、有助于呆帐准备金制度的建立、有助于商业银行自身的管理、以及金融监管当局的监管。

第九章 中央银行

1.试运用所学理论联系当前实际情况分析,在当前流动性过剩问题比较突出的背景下,我国中央银行采取了怎样的货币政策来应对?采用了哪些货币政策工具?如何评价?

1.当前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使用的主要政策工具有:提高存贷款利率、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发行央行票据、公开市场业务等。

2.试用公开市场业务的相关理论,对我国目前中央银行公开市场业务的操作做出评价?

公开市场操作的效果主要通过调节市场利率影响银行体系的准备金和货币供给量来实现。公开市场操作具有如下优势:

(1)中央银行进行公开市场操作能完全控制交易量。 (2)公开市场操作可以进行灵活、精确的交易。

(3)在公开市场操作中,中央银行可以容易地改变交易方向。 (4)公开市场操作可以迅速执行。

当然,公开市场操作的上述优势要变为现实并不是无条件的,这个条件就是发达的金融市场。

目前中央银行的公开市场操作从交易品种看,主要包括回购交易、现券交易和发行中央银行票据。

第十章 货币需求

1.试比较分析现金交易说和现金余额说的区别?

尽管从形式上看,现金交易说与现金余额说相差无几,并且皆认为货币量的变动为物价变动的原因,但是,两者仍然存在以下区别:

(1)对货币需求分析的侧重点不同。现金交易说重视货币的交易媒介的功能;现金余额说重视的是货币的资产功能和贮藏的功能,把货币当成保存资产或财富的一种手段。

(2)现金交易说的研究对象为一段时间内的货币流量;现金余额说强调的是在某一特定的时点上,人们持有的货币存量。

(3)强调的货币需求的决定因素不同。现金交易说重视影响交易的货币流通速度、金融体制等客观因素,忽略了经济主体在金融市场上的主观意志;现金余额

说强调人们主观的资产选择行为、人的意志、预期、心理因素的作用,这为以后的货币需求理论留下了发展的空间和契机。显然,现金余额说的货币需求决定因素多于现金交易说,特别是利率的作用已成为不容忽视的因素之一。 2.试比较分析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与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的区别? 2.凯恩斯和弗里德曼都是从资产选择的角度来讨论货币需求,但弗里德曼的现代货币数量论与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有着明显的不同,主要表现在: (1)凯恩斯所考虑的仅仅是在货币和生息资产—债券之间的选择,而弗里德曼所考虑的资产选择范围则要广得多,它不仅包括货币、债券,还包括股票和实物资产。

(2)凯恩斯把货币的预期报酬率视为零,而弗里德曼则把货币当作一个会随着其他资产预期报酬率的变化而变化的量。

(3)凯恩斯认为货币需求受未来利率不确定性的影响,因而不稳定。而弗里德曼认为货币需求对利率并不敏感,强调恒久收入对货币需求的主导作用。由于恒久收入具有高度的稳定性,所以受恒久收入支配的货币需求也是相当稳定的。 (4)二者强调的侧重点不同。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非常重视利率的主导作用。凯恩斯认为,利率的变动会直接影响到就业和国民收入的变动,最终必然影响货币需求。而弗里德曼则强调恒久收入对货币需求的主导作用,认为利率对货币需求的影响是微不足道的。

(5)由于上述的分析,导致凯恩斯主义和货币主义在货币政策传导变量上产生分歧,凯恩斯主义认为货币政策传导变量是利率,而货币主义则坚持认为货币政策传导变量是货币供给量。

第十一章 货币供给

1.划分货币层次的标准和意义是什么?金融创新对其有何影响?

各国中央银行在确定货币供给量层次时,一般遵循以下三条原则:(1)流动性的强弱; (2)与经济的相关性;(3)不同时期的不同具体情况。

货币供给量的层次划分目的,是为了考察各种具有不同流动性的资产对经济的影响,并选定一组与经济的变动关系最密切的货币资产作为中央银行控制的重点,便于中央银行进行宏观经济运行监测和货币政策操作。例如,M0的变化主要反

映并影响我国消费市场的供求和价格,与居民的生活联系密切; M1反映的是居民和企业资金松紧变化,是经济周期波动的先行指标;M2反映的是社会总需求变化和未来通货膨胀的压力状况。M1对经济的影响比M2更直接、更迅速,因为M1是现实的购买力,它的变化将直接引起市场供求和价格的变化,而M2由于没有直接的支付和转帐功能,只有转化为M1后,才会产生这种影响。因此,对货币供给量进行层次划分对保持货币政策时效性和宏观经济的稳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随着金融创新的发展,具有良好流动性的新型金融工具不断涌现,突破了传统的货币概念,货币层次的内涵和外延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使按流动性来划分的货币层次的方法越来越复杂。如自动转帐系统(ATS)、可转让支付命令(NOW)、定期存单(CDs)。可以预见金融创新对货币层次划分的影响将不断深化。 2.试分析在货币供给中,商业银行、中央银行的作用?

现代经济中的货币都是不兑现信用货币,而信用货币都是由银行体系——商业银行、中央银行共同提供和创造的。尽管同是银行,作为专门从事货币经营业务的商业银行与专门从事金融管理活动的中央银行,在货币创造中扮演不同的角色。 (1)商业银行在货币供给中的作用。商业银行创造信用货币是在它的资产负债业务中,通过创造派生存款形成的。作为一种经营货币的企业,商业银行必须不断吸收存款并发放贷款,吸收存款则可以将流通中的现金纳入银行,转化为存款。发放贷款,则使该存款按照一定的量再次形成存款。如果该过程周而复始,不断进行,在多家银行并存的经济体系中,就会形成几倍于原始存款的存款货币,货币供应数量增加。同样,商业银行的信用活动也会造成信用货币的减少。 (2)中央银行在货币供给中的作用。中央银行作为货币供给的主体,主要通过调整、控制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的能力及行为实现其在货币供给过程中的作用。第一:商业银行创造派生存款的能力大小主要取决于它可以获得的“原始存款”的多少。商业银行的原始存款一般来说有两个来源,其一为吸收客户的现金存款;其二为商业银行可以从中央银行取得的贷款。假定整个的社会的现金均已存入银行系统,而商业银行均已最大限度地将其运用出去,那么,决定商业银行增加贷款从而增加存款创造的决定性因素便是中央银行提供给商业银行的贷款。第二: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提供货币资金的方式主要有再贴现、再贷款、调整法定存款准备率及在公开市场上买卖有价证券。无论采用哪种方式,均会导致商业

银行超额准备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商业银行的存款货币创造。第三:中央银行还掌握着现金发行的控制权力。而现金与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准备金存款,构成基础货币。由于基础货币的变化可以迅速导致货币供应量的变化,进而影响经济调节的最终目标。因此,基础货币成为中央银行调节货币供应量的一个重要目标。

第十二章 货币均衡

1.试论通货紧缩的影响与治理措施。

(1)通货紧缩虽然在短期内会给消费者带来一定好处,有助于提高社会购买力,但从长远来看,将给国民经济带来一系列负面影响。①经济增长率下降,失业增加。通货紧缩引起的商品价格下跌会提高实际利率水平,使社会投资支出趋于减少,影响全社会的经济增长。商业活动的萎缩不仅会引起失业率增加,而且会形成名义工资下降的压力,在居民因此而减少消费支出的情况下,经济衰退便不可避免。②破坏信用关系。在通货紧缩比较严重的情况下,社会信用关系会受到破坏,经济运行秩序也会受到影响。在价格大幅度下跌、货币不断升值的环境下,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的权利义务会失去平衡,信用量急剧萎缩。正常的信用关系也会遭到破坏。③影响社会消费和投资。从消费来看,通货紧缩带来的经济衰退使人们的收入减少,就业压力增大,社会矛盾突出。就收入来看,在收入减少的情况下,人们会紧缩开支。从投资来看,通货紧缩使实际利率上升,不利于投资需求增长。④加重银行不良资产。通货紧缩一旦形成,就有可能形成“债务——通货紧缩陷阱”,加重银行的不良资产。在此条件下,货币将变得更加昂贵,债务则因货币成本上升而相应上升。虽然名义利率未变但实际利率上升,也会增加企业的债务负担。企业在走投无路情况下,便将这些债务负担转嫁银行,导致银行不良资产升高。更有甚者,一些资不抵债的银行还会因客户“挤提”而破产。 (2)对通货紧缩的治理主要采取以下措施:①扩大有效需求。有效需求不足是通货紧缩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努力扩张需求就成为治理通货紧缩的一项直接而有效的措施。总需求包括投资需求、消费需求和出口需求。投资需求的增加有两条主要途径:一个是增加政府投资需求。另一个是启动民间投资需求。增加居民消费支出应刺激居民对未来收入的预期,如通过加强税收征管来缩小居民收入差距;通过提高就业水平和增加失业补助标准刺激低收入阶层的消费需求等。②

调整和改善供给结构。同扩大有效需求双管齐下,形成有效供给扩张和有效需求增大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可采取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反对垄断、鼓励并放开竞争、扶持小企业或民营企业发展、降低税负等措施。③调整宏观经济政策。主要是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拉动民间投资,增加社会总需求。通过积极的货币政策对总支出水平施加重要影响。增加货币供给量,降低利率水平,扩大贷款规模,在增加货币供给量和促进经济复苏方面发挥重要作用。④收入政策也是治理通货紧缩的一项措施。

计算题

第二章 汇率与汇率制度

1. 如果日本物价水平相对于美国上涨了4%,根据购买力平价理论,以美元表示的日元价值会发生怎样的变动?

答:根据购买力平价理论,如果一国物价水平相对于另一国物价水平上升,则该国货币将会贬值。如果日本物价水平相对于美国上涨4%,那么,以美元表示的日元价值将下跌4%。

2. 假定美国与荷兰的利率分别为8%、10%,即期汇率为1美元等于1.6450荷兰盾,试计算美元兑荷兰盾三个月的远期汇率。

2.答:假定将荷兰盾作为本国,根据利率平价理论可得:

(F-1.6450)/ 1.6450 = (10%-8%)×(3/12) 则F=1.6532 3. 假定有下列信息: 即期汇率£1=$1.60

180天远期汇率£1=$1.56 180天英国利率=4% 180天美国利率=3%

根据这些信息,美国投资者抛补套利可行吗?请解释说明。

3.答:否。抛补套利交易涉及美元换英镑。假定投资者开始有1 000 000

美元(开始的数目不会影响最后的结论),美元可以按下列方式兑换成英镑:

$1 000 000/$1.60 = £625 000 投资者在180天内会累积的利息为: £625 000×1.04 = £650 000

在180天后,英镑可兑换成的美元为: £650 000×1.56 = $1 014 000

该数字反映了比美国投资者开始的数目高1.4%的收益。因此,美国投资者利用抛补套利策略得到的收益比投资于美国低。 4.利用上一题的信息,利率平价存在吗?请解释说明。

4.答:否。英镑的远期汇率贴水不能完全抵消利率差价。事实上,贴水为2.5%,它比利率差价大。由于远期贴水大大抵消了对英国投资的利率优势,美国投资者在进行抛补套利交易时得到的收益比把资金投资于美国少。

第四章 货币的时间价值与利率

1.用10,000元投资于一个项目,年报酬率为6% ,经过三年后的期终总金额为多少? 1.11910(元)

2、某银行的某笔贷款,额度为100,000元,一年后的偿还额为110,000元,问其到期收益率为多少? 2.r=10%

3.某种债券面额1000元,票面年收益率6%,期限一年,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如果债券发行时发行价格为1019.23元,求发行时的市场利率。另有一面额1000元,票面收益率5%,期限10年,每年年末付息一次,到期一次还本的债券。试计算该债券在目前市场利率水平下的发行价格。 3.r = 4% P=1081(元)

4.某银行某笔贷款,额度为1000元,在未来25年里的 年偿付额为126元,问其到期收益率是多少? 4.12%

5.一张20年期的息票债券,利率为10%,面值为1000元,出售价格为2000元。

写出该债券到期收益率的计算公式。

2000=100/(1+i)+ 100/(1+i)2 + 100/(1+i)3 + ?+100/(1+i )20+1000/(1+i)20 6.假定预期理论是正确的期限结构理论,根据下列未来5年的1年期利率,计算1~5年期限结构中的利率,并绘制得出的收益率曲线:5%, 7%, 7%, 7%, 7%。

6.1年期债券的利率=5% 2年期债券的利率=6% 3年期债券的利率=6.33% 4年期债券的利率=6.5% 5年期债券的利率=6.6%

第十一章 货币供给

1.假定基础货币为1000,支票存款的法定准备率为10%,现金漏损率为2%,银行体系的支票存款为4000,试求银行支票存款的实际准备率与超额准备金? 1.因为Mb=C+R=C+R法+R超 R法=4000×10%=400 C=4000×2%=80

R超=Mb-C-R法=1000-80-400=520

实际准备率=(400+520)÷4000×100%=23%

2.假定商业银行系统有150亿元的存款准备金,rd=10%,如果rd上升至15%或下降至5%时,最终货币供给量有何变化? 2.D1=1/rR=1/100=1500(亿元) D2=1/rR=1/150=1000(亿元) D3=1/rR=1/50=3000 (亿元)

rd由10%上升至15%时,货币供给量减少500亿元; rd由10%下降至5%时,货币供给量增加1500亿元。

3.如果你在A银行存入1000元现金,假设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为5%,那么A银行的法定准备金、超额准备金有何变化?A银行能够增加多少贷款?整个银行体系在简单存款创造条件下最终会新创造多少货币? 3.法定准备金=1000×5%=50(元) 超额准备金=1000-50=950(元)

A银行能够增加贷款950(元)

整个银行体系在简单存款创造条件下最终会创造的货币=R?K=1000×1/5%=20000(元)

新创造货币20000-1000=19000(元)

4.假定某商业银行从中央银行获得了10000元的贴现贷款,如果存款的法定准备金率为10%,并且该商业银行持有10%的超额准备金,流通中的现金漏损率为20%,那么:(1)存款乘数为多少?(2)银行体系最终将创造出多少存款货币?(3)货币乘数为多少?

4.(1)存款乘数2.5=1/(10%+10%+20%) (2)银行体系存款货币量为25000=2.5×10000

(3)货币乘数 3=(10000×20%+10000)/(10000×20%+10000×10%+10000×10%) 5.根据下列数字,计算相关结果:

法定准备金比率( )=0.10,现金( )=2800亿元,存款( )=8000亿元,超额准备金( )=400亿元 (1)计算:

现金比率(现金漏损率 )= 超额准备金率( )= 货币乘数( )= 法定准备金( )= 准备金( )= 基础货币( )=

(2)假定中央银行将存款的法定准备金率调低为0.08,基础货币不变,存款比率不变,计算:

货币乘数( )= 货币供给( )= 5.(1)计算:

现金比率(现金漏损率 )=0.35=2800/8000 超额准备金率( )=0.05=400/8000

货币乘数( )=2.7=(1+0.35)/(0.35+0.1+0.05) 法定准备金( )=800=8000×0.1

准备金( )=1200=800+400 基础货币( )=4000=2800+1200

(2)假定中央银行将存款的法定准备金率调低为0.08,基础货币不变,存款比率不变,计算:

货币乘数( )=2.8125=(1+0.35)/(0.35+0.08+0.05) 货币供给( )=11250=2.8125×400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wpjt.html

Top